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責任處罰優先性

法律責任處罰優先性

發布時間: 2022-12-28 23:04:34

㈠ 責任與處罰相當原則

罪刑相適應原則是指「刑罰個別化原則」的對稱,又稱「罪刑均衡原則」,也稱「罪刑等價原則」。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含義是,犯多大的罪,就應承擔多大的刑事責任,法院也應判處其相應輕重的刑罰,做到重罪重罰,輕罪輕罰,罰當其罪,罪刑相稱。
一、責任與處罰相當原則的內容具
(1)法律責任的性質與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的性質相適應。
(2)法律責任的種類和輕重與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的具體情節相適應。
(3)法律責任的輕重與種類與行為人的主觀惡性相適應。
二、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和歸責原則的含義
(一)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
歸結法律責任要先認清楚法律責任的構成。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法律責任的歸責條件,依法理,其由行為、心理狀態、損害事實、因果關系四要素構成
(二)歸責原則的含義
歸責,即法律責任的歸結,是指國家機關或其他社會組織根據法律規定,依照法定程序判斷、認定、歸結和執行法律責任的活動。國家機關既不能任意創造或擴大法律,也不能任意消滅或縮小法律責任。國家機關認定法律責任和在此基礎上的歸責,是法律調整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民權利的重要環節。
三、責任法定原則的基本要求:
(1)作為一種否定性的法律後果,法律責任應當由法律規預先規定。
(2)行為或違約行為發生後,應按照事先規定的性質、圍、程度、期限、方式追究相關人的法律責任。
(3)排除無法律依據的責任,強調「罪刑法定主義」、「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4)同時責任法定原則也不允許法律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五條 【罪責刑相適應】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㈡ 行政罰款和債權哪個優先

法律分析:涉及個人財產的普通債權先執行。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裁判涉財產部分執行的若干規定》 第十三條 被執行人在執行中同時承擔刑事責任、民事責任,其財產不足以支付的,按照下列順序執行:

(一)人身損害賠償中的醫療費用;

(二)退賠被害人的損失;

(三)其他民事債務;

(四)罰金;

(五)沒收財產。 債權人對執行標的依法享有優先受償權,其主張優先受償的,人民法院應當在前款第(一)項規定的醫療費用受償後,予以支持。

㈢ 在責任競合中,侵權責任優先承擔的有關法理知識

該條文中的,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屬於公力介入後產生的責任,行為人可能會受專到判刑或者屬罰款。這些處罰都是公權力作用結果,罰款也是歸國家所有。
而侵權責任侵犯了人身權等權利,屬於民事領域,關心的是私人救濟,侵權的法律結果有排除妨害、消除危險、賠償損失。其結果直接作用於被害人。
現代社會以重視人權,盡量使得被害人實際得到賠償。

㈣ 民事優先原則與刑事優先原則各自的適用范圍是什麼

一、「民事優先」。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獨立存在,並行不悖,但是在特定的情況下,如一責任主體的財產不足以同時滿足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承擔罰款、罰金及沒收財產等行政或刑事責任時,三種責任就發生了沖突,民事責任優先原則就是指責任主體的財產不足以同時滿足民事責任、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時,優先承擔民事責任。

相關法條:《刑法》第三十六條由於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並應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犯罪分子,同時被判處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處沒收財產的,應當先承擔對被害人的民事賠償責任。

二、「刑事優先」。解決同一違法行為同時觸犯刑事法律規范和行政處罰法律規范或民事法律規范時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基本規則。

相關法條:《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二條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行政機關必須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法律責任處罰優先性擴展閱讀:

國務院《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第11條規定:「行政執法機關對應當向公安機關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不得以行政處罰代替移送。行政執法機關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前已經作出的警告,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的行政處罰決定,不停止執行。」

《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第16條以及《食品葯品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下稱《辦法》)第12條也作出了相應規定。據此,可以推導出「先罰後刑」情況下「不同罰則各自適用」原則,應當分別作出,各自適用,並行不悖。

「先刑後罰」情況下的適用原則。對於行政機關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件,對行為人還應當追究行政責任的,行政機關也必須追究其行政責任。但因「先刑後罰」的競合情境具有自身的特性,在適用雙重處罰時應當靈活把握「刑事優先」原則。

㈤ 法律的優先適用性是什麼意思

法律優先原則是指在上一位階法律規范已有規定的情況下,下一位階的法律規范不得與上一位階的法律規范抵觸;上一位階法律規范沒有規定,下一位階法律規范作了規定的,一旦上一位階法律規范就該事項作出規定,下一位階法律規范就必須服從上一位階法律規范。實踐中,若是法律、法規規章均對某事項作了規定,法規、規章與法律不一致的,適用的順序依次是法律、法規、規章。這是行政機關在依照法律、法規、規章實施行政管理時必須遵守的基本准則。法律的優先適用原則包括基本法優於部門法;部門法優於地方法;新法優於舊法。

舉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18條規定,出租人出賣出租房屋,應提前三個月通知承租人,承租人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購買權;出租人未按此規定出賣房屋的,承租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宣告該房屋買賣無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城鎮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件司法解釋》第二十一條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未在合理期限內通知承租人或者存在其他侵害承租人優先購買權情形,承租人請求出租人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請求確認出租人與第三人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這兩個條文是有沖突的,但依據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民通意見》就失效了。

㈥ 如何理解責任競合中的侵權責任優先承擔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四條規定了侵權責任優先原則
法律責任按照不同的標准可以作不同的分類,根據法律責任的類型,法律責任可以分為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作為三種不同性質的法律責任,各自有其不同的發生根據和特定的適用范圍。一般情況下,三者各自獨立存在,並行不悖。侵權責任是民事責任的一種,因此,侵權責任法第四條第一款規定,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其他法律對責任競合問題也有類似規定。但是在特定的情況下,如一責任主體的財產不足以同時滿足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承擔罰款、罰金及沒收財產等行政或刑事責任時,三種責任就發生了沖突,難以同時適用,必然會產生哪一種責任優先適用的問題。民事責任優先原則就是解決這類責任競合時的法律原則,即責任主體的財產不足以同時滿足民事責任、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時,優先承擔民事責任。侵權責任是民事責任的一種,當侵權責任與行政責任、刑事責任沖突時,優先承擔侵權責任,因此,該條第二款規定,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和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侵權人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擔侵權責任。如企業生產偽劣產品,造成消費者人身、財產損害,並構成生產偽劣產品罪,其需同時承擔對消費者的侵權責任以及生產偽劣產品罪的刑事責任,如果刑事責任其被判處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同時支付對受害人的賠償以及罰金時,對受害人的侵權責任優先於罰金承擔。
需要注意的是:1、責任競合時,是採取「並科」的原則,而非「吸收」或者「擇一」原則。2.責任競合時,侵權責任優先的前提是因「同一侵權行為」。與相應的部門法比較,「同一侵權行為」前提的限制,顯得比較苛刻。例如:《刑法》第60條、《食品安全法》第97條在處理責任競合時,直接規定民事責任優先。

㈦ 同一民事主體對行為承擔責任的優先次序是什麼

民事主體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情況下,實行民事優先原則。任何案件都是先刑事後民事的原則,所以說同一民事主體對行為承擔責任肯定是先承擔刑事責任,然後才是民事責任。通過對自然人和法人的共同特點的分析,可以得出民事主體的構成要件。
法律分析
名義獨立。自然人和法人能以自己的名義為民事行為,與第三人發生法律關系。「對組織體特別意味著能夠用組織的名稱與第三人為民事法律行為,而不是以法定代表人或其他組織成員的名義」。意志獨立。即按照自己的意願,通過自己的選擇來活動。自然人能通過自己的自由意志為民事法律行為,不受他人的非法干涉。對於法人而言,應該是其共同意志,而不是其成員的個人意志的簡單相加。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對民事法律責任的簡稱,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因實施了民事違法行為,根據民法所承擔的對其不利的民事法律後果或者基於法律特別規定而應承擔的民事法律責任。民事責任屬於法律責任的一種,是保障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實現的重要措施,是民事主體因違反民事義務所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它主要是一種民事救濟手段,旨在使受害人,被侵犯的權益得以恢復。民事責任主要是由三個部分的內容構成,包括締約過失責任、違約責任、侵權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七條 民事主體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不影響承擔民事責任;民事主體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優先用於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八十八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㈧ 侵權責任法規定的民事責任優先是指什麼

法律分析:侵權責任法規定的民事責任優先是指:行為人造成他人人身損害或財產損失的,同時又觸犯治安管理處罰法、刑法等法律法規的,需要先承擔賠償醫療費、護理費等民事責任後,再以其財產承擔其他行政責任或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條 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財產損失的,按照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賠償;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以及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被侵權人和侵權人就賠償數額協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賠償數額。

㈨ 行政處罰和民事賠償哪個優先

法律分析:行政處罰和民事賠償一般沒有先後順序。但在當事人能力不足,即不能同時支付行政處罰和支付賠償時,優先履行民事賠償責任。行政處罰與民事賠償是兩個概念,因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對他人造成損害的,必須進行賠償。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後果,並取得被侵害人諒解的可減輕處罰或者不予處罰。拒不賠償的,受害人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賠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八條 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對他人造成損害的,行為人或者其監護人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第十九條 違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減輕處罰或者不予處罰:
(一)情節特別輕微的;
(二)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後果,並取得被侵害人諒解的;
(三)出於他人脅迫或者誘騙的;
(四)主動投案,向公安機關如實陳述自己的違法行為的;
(五)有立功表現的。

熱點內容
履行查對制度的規章制度和程序 發布:2024-11-19 18:19:19 瀏覽:18
阜平法院 發布:2024-11-19 18:18:19 瀏覽:951
法院體庭 發布:2024-11-19 18:17:35 瀏覽:896
關於心道德事的心得 發布:2024-11-19 17:14:24 瀏覽:202
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七條規定 發布:2024-11-19 16:51:51 瀏覽:748
經濟法中半數以上是含半數嗎 發布:2024-11-19 16:38:46 瀏覽:741
勞動合同法中以上以下 發布:2024-11-19 16:29:35 瀏覽:735
合同法的第59條 發布:2024-11-19 16:29:34 瀏覽:296
公司培訓合同法的通知怎麼寫 發布:2024-11-19 15:59:01 瀏覽:513
法院職工編制 發布:2024-11-19 15:23:49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