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遣單位和用人單位法律責任
❶ 用工單位和勞務派遣單位承擔連帶責任
法律分析:所謂連帶責任,是指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當事人對其共同債務全部承擔或者部分承擔,並能因此引起其內部債務關系的一種民事責任。在勞務派遣用工形式中,由於用工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並未建立勞動合同關系,但作為用工單位在勞動過程中實際使用被派遣勞動者,雙方關系緊密,因此,用工單位應對被派遣勞動者承擔的連帶責任只能通過法律規定產生,而無法通過當事人合同約定產生。同時,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之間雖然簽訂勞務派遣協議,但該協議僅對合同雙方當事人具有約束力,不能通過協議約定排除法律規定應由用工單位承擔的連帶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九十二條 勞務派遣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的,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責任。這種規定從表面上看有利於保護勞動者,但由於派遣單位應當履行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義務(第58條),用工單位將面臨很大的風險。如果不區分僱主責任的類型,一律讓用工單位和派遣單位承擔連帶責任,用工單位就無法通過勞務派遣的形式事先控制自身風險,使用勞務派遣對用工單位的經濟意義就會大為下降,從而不利於勞動者就業和勞務務派遣行業的發展。
❷ 用人單位責任和勞務派遣單位、勞務用工單位責任
法律分析: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追償。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條 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追償。
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責任。
❸ 勞務派遣公司和用工單位的責任
法律分析:勞務派遣單位經營勞務派遣業務,其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是被派遣勞動者的用人單位,勞務派遣單位再與用工單位簽訂合同,將被派遣勞動者派遣至用工單位工作。
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的責任分配,從履職過程中勞動者自身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的責任分配,和勞動者實施了侵權行為對外造成損害兩種情況說明:
一、在履職過程中被派遣勞動者自身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對勞動者的損害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責任後,兩者對勞動者合法權益受損害在合同中有約定的依約定,承擔了賠償責任的一方可向另一方追償。
二、被派遣勞動者在履職過程中實施了侵權行為,用工單位承擔無過錯責任,勞務派遣單位在選任被派遣勞動者上未盡到必要的注意義務存在過錯的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九十條 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成立。在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第九百六十二條 中介人應當就有關訂立合同的事項向委託人如實報告。
中介人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損害委託人利益的,不得請求支付報酬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百六十三條 中介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託人應當按照約定支付報酬。對中介人的報酬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據本法第五百一十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根據中介人的勞務合理確定。因中介人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而促成合同成立的,由該合同的當事人平均負擔中介人的報酬。
中介人促成合同成立的,中介活動的費用,由中介人負擔。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條 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追償。
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條 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提供勞務一方追償。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提供勞務期間,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提供勞務一方損害的,提供勞務一方有權請求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也有權請求接受勞務一方給予補償。接受勞務一方補償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❹ 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什麼賠償責任
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追償。
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責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條,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追償。
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責任。
❺ 勞務派遣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
法律分析: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給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人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九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未經許可,擅自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勞務派遣單位、用工單位違反本法有關勞務派遣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對勞務派遣單位,吊銷其勞務派遣業務經營許可證。用工單位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❻ 勞務派遣單位承擔連帶責任嗎
用工單位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在勞動合同法的規定中,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在法律責任上是一樣的,都應當承擔相應的權利和義務。勞務派遣單位也是用人單位,只是用工形式是將勞動者派遣至另一家用工單位進行工作,在工作期間勞動者受用工單位的管理,但是勞動者的工資、保險等都應當由勞務派遣單位負責,如果發生爭議,勞動者除可以申訴派遣單位外,還可以追加用工單位成為共同被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五十八條
勞務派遣單位是本法所稱用人單位,應當履行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義務。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除應當載明本法第十七條規定的事項外,還應當載明被派遣勞動者的用工單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崗位等情況。勞務派遣單位應當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按月支付勞動報酬;被派遣勞動者在無工作期間,勞務派遣單位應當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向其按月支付報酬。
❼ 勞務派遣用工單位和用人單位的責任是什麼
法律分析:1、用工單位應將使用派遣勞動者情況和派遣協議向人力社保部門備案,並負責勞動者在本單位的日常管理工作。
2、核對派遣單位的《勞務派遣單位登記備案證書》、勞動者的身份證明以及勞動合同等材料,並與派遣單位簽訂勞務派遣協議。
3、用工單位應告知勞動者工作要求和勞動報酬,支付和績效獎金,提供相關的福利待遇。主要是用工單位應當按照《勞動》的規定對從事同種工作的被派遣勞動者與非派遣勞動者實行同工同酬,適用相同的制度。用工單位無同類非派遣勞動者的,參照用工單位所在地或所在行業相同或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連續用工的,實行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
4、提供條件,保證被派遣勞動者依法參加用工單位工資集體協商,建立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
5、用工單位應按照勞務派遣協議的約定向派遣單位支付勞動者工資、社會保險等相關勞務費用,並應當在支付憑證上予以註明。
6、勞動者在派遣期間發生工傷事故傷害的,用工單位應當協助派遣單位做好申報工作。按照工傷保險有關規定和勞務派遣協議約定,支付工傷職工工傷保險待遇。
7、用工單位使用被派遣勞動者所在崗位確需實行特殊工時工作制的,由用工單位向人力社保部門申報,同時告知勞務派遣單位和被派遣勞動者。
法律依據:《勞務派遣暫行規定》 第二十條 勞務派遣單位、用工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和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有關勞務派遣規定的,按照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二條規定執行。
❽ 勞動者受傷用工單位與派遣單位連帶
法律分析:用工單位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條 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追償。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責任。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條 :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提供勞務一方追償。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提供勞務期間,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提供勞務一方損害的,提供勞務一方有權請求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也有權請求接受勞務一方給予補償。接受勞務一方補償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❾ 勞務派遣單位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勞務派遣單位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勞務派遣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包括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
《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二條勞務派遣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以每人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並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一 、行政責任
根據勞務派遣單位行政違法行為情節的輕重,其應當承擔的行政法律責任分為兩種,一是,對一般的違反本法規定的行政違法行為,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責令改正不是一種行政處罰,只是一種補救性的行政責任,是對違法者消除違法狀態,恢復合法狀態的要求。這里所指的主管部門包括勞動行政部門和人事部門。目前,根據我國人力資源市場分為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勞動行政部門負責對勞動力市場的監管,人事部門負責對人才市場的監管。相應的,勞務派遣單位也有一部分是由勞動行政部門審批,一部分是由人事部門審批,因此對勞務派遣單位的監管,應由其審批部門勞動行政部門或者人事部門進行。二是,對情節嚴重的行政違法行為,由主管部門處以罰款,並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罰款作為最常見的行政處罰之一,是一種典型的財產罰,指行政主體強制違法的行政相對人承擔金錢給付的處罰形式。與罰款是一種財產罰不同,吊銷營業執照被認為是一種資格罰。資格罰又稱能力罰,是指行政主體限制、暫定或剝奪作出違法行為的行政相對人某種行為能力或資格的處罰措施。根據行政處罰法第八條第四項、第五項的規定,能力罰主要包括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兩種。吊銷營業執照是指剝奪行政相對人的經營資格或者行為能力,行政相對人因此失去合法經營的資格,喪失相應的行為能力。我國以營業執照為企業成立要件之一,即營業執照的取得是企業成立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故營業執照與企業的存續密切相關。如公司法第七條規定:“設立的公司,由公司登記機關發給公司營業執照。公司營業執照簽發日期為公司成立日期。”合夥企業法第十七條、個人獨資企業法第十三條也分別規定:營業執照的簽發日期,為合夥企業及個人獨資企業的成立日期。《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和《公司登記管理條例》對此作出了更為明確的規定。《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三條規定:“申請企業法人登記,經企業法人登記主管機關審核,准予登記注冊的,領取《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取得法人資格,其合法權益受國家法律保護。”第十六條規定:“申請企業法人開業登記的單位,經登記主管機關核准登記注冊,領取《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後,企業即告成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經公司登記機關核准設立登記並發給《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公司即告成立。”因此,企業的成立不僅應當依法向登記機關申請設立登記,還要獲得相應的營業執照,否則,就不能視為合法成立,不具有作為一個企業從事正常生產經營的行為能力。因此,吊銷營業執照也就成為對企業實施監督管理最常用、最嚴厲和最有效的手段。
根據行政處罰法的相關規定,對勞務派遣單位的罰款應由其主管部門即勞動行政部門或者人事部門實施,而吊銷營業執照,則應由該營業執照的頒發機關實施。因此,吊銷勞務派遣單位營業執照只能由企業登記部門,即為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實施。2001年4月19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關於公司登記機關是否有權對非本機關登記注冊的公司違反登記管理規定的行為實施行政處罰問題的答復》中規定:“對公司違反登記管理規定實施吊銷營業執照行政處罰的,應由原公司登記機關作出。”根據該答復意見,吊銷企業營業執照應由原登記企業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實施。因此,勞動派遣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情節嚴重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或者人事部門處以罰款。但勞動行政部門和人事部門都不可直接行使吊銷營業執照的權力,勞動行政部門和人事部門可以將該勞務派遣單位的違法情況通知相應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並提出吊銷營業執照的建議,但吊銷營業執照的行為,只能由企業原工商登記機關行使。
本條款對勞務派遣單位情節嚴重的行政違法行為,同時給予了罰款和吊銷營業執照兩種處罰,但與我們所稱的“一事不再罰”原則並不相違背。“一事不再罰”是一個法理學上的概念,也被認為是行政處罰的一項基本原則,目的在於防止對行政相對人的同一行為,採取相同或者相似的多次處罰,以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體現了過罰相當的法律原則以及法律安定性的要求。
“一事不再罰”是指針對一個違法行為,不能給予兩次或者兩次以上的同一種類的行政處罰。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四條也規定:“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一事不再罰原則,主要包括三方面意思,第一,一事不再罰的“一事”是指符合一個違法構成要件的行為,第二,“不再罰”是指一次處罰原則上只能給予一種處罰,特別是罰款一般情況下只適用一次。第三,作為一種例外,在法律另有規定的情況下,其他行政主體可依據不同的.法律規定,再次給予性質不同,或者同一種類但一定合理限度內的處罰。因此,一事不再罰並不是指針對行政相對人的一種行為,只能給予一種處罰,本條款中,勞務派遣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的,情節嚴重的,由主管部門按每一名勞動者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並同時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與行政處罰法的規定並不相違背。
勞務派遣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後,其作為企業法人的經營資格被強行剝奪,不再具有從事經營活動的行為能力,並最終導致企業法人消滅,但該企業法人並沒有立即消滅,其民事訴訟主體資格依然存在。吊銷執照將直接導致企業終止,但僅是導致企業終止的原因,其本身並非企業終止的時間標志,只有等清算程序結束並辦理工商注銷登記後該企業才歸於消滅。吊銷勞務派遣單位的營業執照後,勞務派遣單位應進入清算階段。在清算階段,勞務派遣單位並未喪失民事主體資格。但其主體資格受到嚴格限制,民事主體的性質由經營法人轉變為清演算法人,民事活動的目的由盈利轉變為清算,並且不得開展新的經營活動。因此,根據上述規定,勞務派遣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後沒有清理債權債務的,應以清算主體為訴訟主體,清算主體可以起訴應訴。
二、 民事責任
“給被派遣勞動者權益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這是對被派遣勞動者權益受到損害的民事責任的規定。需要注意的是,勞動派遣單位的違法行為造成被派遣勞動者權益受到損害的,應承擔賠償責任的主體包括勞務派遣單位,還包括用工單位。
勞務派遣具有高靈活、低成本以及用工風險轉移等特點,現已經成為一種被廣為接受的用工方式。但與一般的勞動關系存在勞動者、用人單位兩方當事人,勞動派遣中勞動關系的實質與形式相分離,存在勞務派遣單位、用工單位與勞動者三方,由一個完整的勞動關系割裂為兩個殘缺的勞動關系,勞動者與派遣單位是有關系沒勞動,勞動者與用工單位是有勞動沒關系。因此,勞務派遣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損害了勞動者的權益,如同工不同酬、責任分擔不清,被派遣勞動者的民主參與權利得不到保障等。因此,為防止對被派遣勞動者權益造成損害後,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相互推諉,或者勞務派遣單位沒有能力承擔賠償責任,本法規定被派遣勞動者權益受到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連帶責任是我國立法中的一項重要民事責任制度,是一種加重責任,只有法律明文規定或當事人明示約定時方可認定成立,其目的在於補償救濟,即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使債權獲得最大限度的確保及滿足。連帶責任通過加重民事法律關系當事人的法律責任,有效地保障債權人的合法權益。《民法通則》規定,連帶債務人都有義務向債權人清償債務,債權人可同時或先後要求連帶債務人全體或部分或一人履行全部或部分義務,被請求之債務人不得以超出自己應付份額為由,提出抗辯。只要債務沒有全部清償完畢,每個連帶債務人不論他是否應債權人請求清償過債務,對沒有清償的債務部分,都有清償的義務。
除一個或幾個責任人或全體責任人就責任范圍承擔全部責任的對外效力外,連帶責任的特殊性還表現在訴訟效力和對內效力上。訴訟效力是指,根據連帶責任的規定,債權人可以向一個、數個或全體債務人同時或先後為一部或全部之請求,與之相適應,在訴訟中,債權人既可以單獨起訴某一債務人,也可將數個或全體債務人列為共同被告。且連帶責任人中的一人或數人作為民事訴訟的原告或被告時,所有連帶責任人具有共同訴訟人(共同原告或共同被告)的身份,不得將其中部分人列為第三人。內部效力,表現為對外的給付責任由連帶責任人中一人或幾人完成後,這些人成為內部的新債權人,其餘責任人成為新債務人。外部原債權方若為連帶的債權方,轉給內部債權方後,內部債權方是二人以上時,也不成立連帶債權,只成為按份的債權;債務方是二人以上的,也不再成立連帶債務,只成為按份的債務。即使無法確定各自的份額,也要原則上推定份額均等。不過,如果對外給付責任是由連帶責任人中某一人或某幾人過錯造成的時,只由過錯人成為新債務人。
因此,法律規定被派遣勞動者權益受到損害的,由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這對於制止用工單位不實際承擔用工責任,勞務派遣單位實際承擔不了用工責任,以最大限度的保障被派遣勞動者受損的權益得到賠償,都具有著重要的意義和積極的法律效果。
;❿ 勞務派遣用人單位承擔什麼責任
法律分析:勞務派遣用工單位應承擔以下責任:
1、勞務派遣用工單位應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
2、勞務派遣用工單位應按照勞動合同約定的數額按月支付勞動報酬;
3、勞務派遣用工單位應為勞動者參加社會保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五十八條 勞務派遣單位是本法所稱用人單位,應當履行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義務。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除應當載明本法第十七條規定的事項外,還應當載明被派遣勞動者的用工單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崗位等情況。勞務派遣單位應當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按月支付勞動報酬;被派遣勞動者在無工作期間,勞務派遣單位應當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向其按月支付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