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社區法律知識講座活動

社區法律知識講座活動

發布時間: 2020-12-28 04:11:35

㈠ 健康教育講座每年舉辦多少次

根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的規定,每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每月至少舉辦屬1次健康知識講座(全年不少於12次),每個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每兩個月至少舉辦1次健康知識講座(全年不少於6次)。

㈡ 社區經常進行一些知識講座,這反映了社區的什麼功能 a政治功能,b,經濟功能,c,文化功能,d,管

應該是文化功能

㈢ 社區老年人健康知識講座

你好
問題分析:健康教育——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教育活動,使回人們自覺地採納有答益於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並對教育效果作出評價。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們樹立健康意識、促使人們改變不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行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
指導建議:如果有類似活動可以讓家中的年老者去聽,會對他們有所幫助。
祝你健康!

㈣ 誰可以給我10個09-10年社區科普活動講座的內容,例如「手足口病知識講座」

亞健康知識講座

1.什麼是「亞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健康是一種身體、精神和交往上的完美狀態,而不只是身體無病。根據這一定義,經過嚴格的統計學統計,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狀態)和患病者(第二狀態)不足2/3,有1/3以上的人群處在健康和患病之間的過度狀態,世界衛生組織稱其為"第三狀態",國內常常稱之為"亞健康"狀態。"第三狀態"狀態處理得當,則身體可向健康轉化;反之,則患病。因此,對亞健康狀態的研究,是下個世紀生命科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何謂"亞健康"?"它是人們表現在身心情感方面的處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健康低質量狀態及其體驗。"廣州醫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董玉整教授說。據世界衛生組織一項全球性調查結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僅佔5%,經醫生檢查、診斷有病的人也只佔20%,75%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
2.「亞健康」產生的原因
有關專家研究表明,造成「亞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1.由於競爭的日趨激烈,人們用心、用腦過度,身體的主要器官長期處於入不敷出的非正常負荷狀態。
2.由於人體的老化,表現出體力不足、精力不支、神經的適應能力降低。
3.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疾病的前期。在發病前,人體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出現器質性病變,但在功能上已經發生了障礙,如胸悶氣短、頭暈目眩、失眠健忘。
4.人體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時期。即使是健康人,也會在一個特定的時期內處於「亞健康」狀態。
3.「亞健康」的物質基礎(γ-亞麻酸學說)
——最新研究進展
亞健康是一種時髦的疾病,或者確切的說,它是一種不是病的病。因為處在亞健康狀態的人盡管存在一定的症狀,但在常規的醫學檢查中得出的結論往往是健康。那麼亞健康是否有物質基礎呢?最新醫學發現:心腦血管病與糖尿病的發生、發展都與人體缺乏一種γ-亞麻酸的物質有直接關系,而γ-亞麻酸缺乏症存在於普通人群中,γ-亞麻酸的缺乏將引起人體的各種亞健康狀態。
亞健康狀態的出現使生命活力減退,反應能力減退,適應能力減退,從而使血脂升高、血壓升高、血粘度升高、血糖升高,導致了這些「高症」。

4.「亞健康」的臨床表現
當人體出現"亞健康狀態"時,常常會有以下表現:
1、心病不安,驚悸少眠:主要表現為心慌氣短,胸悶憋氣,心煩意亂,惶惶無措,夜寐不安,多夢紛紜。
2、汗出津津,經常感冒:經常自汗、盜汗、出虛汗,自己稍不注意,就感冒,怕冷。
3、舌赤苔垢,口苦便燥:舌尖發紅,舌苔厚膩,口苦、咽干,大便乾燥、小便短赤等。
4、面色有滯,目圍灰暗:面色無華,憔悴;雙目周圍,特別是眼下灰暗發青。
5、四肢發脹,目下卧蠶:有些中老年婦女,晨起或勞累後足踝及小腿腫脹,下眼皮腫脹、下垂。
6、指甲成像,變化異常:中醫認為,人體軀干四肢、臟腑經絡、氣血體能信息層疊融會在指甲成象上稱為甲象。如指甲出現卷如蔥管、相似蒜頭、剝如竹筍、枯似魚鱗、曲類鷹爪、塌同癟螺、月痕不齊、峰突凹殘、甲面白點等,均為甲象異常,病位或在臟腑、或累及經絡、營衛阻滯。
7、潮前胸脹,乳生結節:婦女在月經到來前兩三天,四肢發脹、胸部脹滿、胸脅串痛,婦科檢查,乳房常有硬結,應給予特別重視。
8、口吐粘物,呃逆脹滿:常有胸腹脹滿、大便粘滯不暢、肛門濕熱之感,食生冷干硬食物常感胃部不適,口中粘滯不爽,吐之為快。重時,晨起非吐不可,進行性加重。此時,應及時檢查是否胃部、食道有佔位性病變。
9、體溫異常,倦怠無力:下午體溫常常37-38°C左右,手心熱、口乾、全身倦怠無力,應到醫院檢查是否有結核等。
10、視力模糊,頭脹頭疼:平時視力正常,突感視力下降(非眼鏡度數不適),且伴有目脹、頭疼,此時千萬不可大意,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是否有顱內佔位性病變。

5.亞健康與其他疾病
亞健康與腸道疾病
「亞健康」是介於健康之間的邊緣狀態,又叫慢性疲勞綜合症或「第三狀態」。亞健康與消化系統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精神狀態的變化能影響胃腸道粘膜和肝臟等血流動力學和分泌的失調。同時,也會引起胃腸道運動功能的變化和紊亂,從而導致胃腸道疾病的發生。
各類微生物在人體內的內環境中形成一種微生態平衡,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其體內微生態往往失衡,腸內的有益菌群(如雙歧桿菌)的減少,而導致有害菌群及人體毒素就此會占據優勢。從而導致胃腸道疾病的產生。如:炎症,潰瘍,良、惡性腫瘤。遠離亞健康我們必須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加強鍛煉和營養的搭配。
與亞健康有關的心理疾病
人格障礙 強迫症 焦慮症 抑鬱症 疑病症 恐怖症
總結——健康與疾病之間亞健康的24種症狀
渾身無力、容易疲倦、頭腦不清爽、思想渙散、頭痛、面部疼痛、眼睛疲勞、視力下降、鼻塞眩暈、起立時眼前發黑、耳鳴、咽喉異物感、胃悶不適、頸肩僵硬、早晨起床有不快感、睡眠不良、手足發涼、手掌發粘、便秘、心悸氣短、手足麻木感、容易暈車、坐立不安、心煩意亂。

6.亞健康與白領
亞健康與腦疲勞有密切的關系,也有人稱"疲勞綜合症",是一種人們常說的"到醫院檢查不出病,自己難受自己知道"的那種狀態。最近,我國衛生部對十城市上班族的調查表明,上班族中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佔49%。醫學專家、心理學專家提出,產生"亞健康"狀態的根本原因是心理承受能力較差。
現在的"白領"階層,幾乎每天都面臨著新的挑戰,精神壓力很大。如果心理承受能力較強,及時調整心態,隨時化解壓力,就不會"積勞成疾"。反之,精神壓力長時間積蓄,大腦超負荷運轉,妨礙了大腦細胞對氧和營養的及時補充,使內分泌功能紊亂,交感神經系統興奮過度,植物神經系統失調,導致腦疲勞,從而引起全身的"亞健康"症狀。渾身無力,頭暈眼澀,心悸氣短,失眠健忘,上火便秘,沒有食慾等等。它還會降低人的免疫力,使人易患感冒和流行病。
其實生活中無處沒有壓力,上學、就業、工作、家庭,頗有讓人疲於奔命之感。一味消極對待只能使自己的健康雪上加霜,唯一讓"亞健康"遠離自己的方法就是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一時一刻就能完成的。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合理安排膳食結構;充分利用緊張工作中的零碎時間,打球、慢跑、做操;找一種怡情的放鬆形式,讀書、聽音樂、畫漫畫、練字;旅遊、聊天、交友;靜坐、練氣、養神,不一而足。循序漸進,持之以恆,不僅身心得到放鬆,還修養出一種超然萬物的達觀心態。
7.克服亞健康狀態的方法
對於"亞健康",我們該怎麼辦?對此,醫學專家提出了簡便而行之有效的應對良策。
全面而合理的膳食
最科學的食譜是保證營養均衡。日常生活中,每天的膳食必須保證糖、蛋白質、脂類、礦物質、維生素等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物質一樣也不少。同時,還應當注意克服兩種不良的膳食傾向:一是食物營養和熱量過剩;二是為了某種目的而節食,以致食物中某些營養素和熱量不足。這兩種錯誤部足以導致身體出現"亞健康"狀態。具體說,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每天需要1500卡路里的熱量,工作量大者則需要2000卡路里的熱量,不斷補充營養是保持精力充沛的前提。
同時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脂肪類食物不可多食,也不可不食。因為脂類是大腦活動所必需的,缺乏脂類會影響大腦的正常思維;但若食用過多,則會使人產生昏昏欲睡的感覺,而且長期累積就形成脂肪。
2、維生素作用巨大,不可缺乏。從事文字工作或經常操作電腦者容易眼肌疲勞,視力下降,維生素A對預防視力減弱有一定效果,可通過多吃魚肉、豬肝、韭菜、鰻魚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來補充;經常在辦公室的人,日曬機會少,容易缺乏維生素D,需多吃海魚、雞肝等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當人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時,所消耗的維生素C將顯著增加,而維生素C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物質,應盡可能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3、補鈣和安神。工作中為了避免上火、發怒、爭吵等情緒激動,飲食中可以有意識地多吃牛奶、酸奶、乳酪等乳製品,以及魚干、骨頭湯等,這些食品含有豐富的鈣質。研究表明鈣具有防止攻擊性和破壞性行為發生的鎮靜作用。
及時而恰當的生活調理十分重要
現代人少不了應酬,飯店的食品美味誘人,但往往碳水化合物過高,而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相對不足,常在外就餐者應注意生活調節,平時應多吃一些瓜果蔬菜以及豆製品、海帶、紫菜等。
認識和利用鹼性食物的抗疲勞作用。高強度的體力活動後,人體內新陳代謝的產物--乳酸、丙酮就會蓄積過多,造成人體體液呈偏酸性,使人有疲勞感。為了維持體液的酸鹼平衡,可有意多吃以西瓜、桃、李、杏、荔枝、哈密瓜、櫻桃、草莓等水果為主的鹼性食物。
及時的心理調節
美國有一項調查顯示,心理健康是所有事業有成者的標志。生活在社會中的人,難免會有痛苦和煩惱,要想應付各種挑戰,最重要的就是通過心理調節及時維持心理平衡。
認識自己的生理周期 每個人的心理狀態和精力充沛程度在一天中是不斷變化的,有高有低。大當數人在午後達到精力的高峰,但也不乏個人差異。不妨測定(連續記錄)自己一天的心理狀態,清醒程度和對事物反應的敏捷度,找出自己的精力變化曲線,然後合理安排每日的活動。
獲得心理醫生的幫助 由心理醫生進行正規的心理學干預,不僅是一種直接的治療,而且能增加心理承受的能力和心理調節能力,盡快恢復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
調整與休息。持續而高強度的快節奏生活難免令人不堪承受,疲勞、頭痛、失眠等不適症接踵而至,這些信號提醒你機體已經超負荷運轉,該進行調整與休息了。
運動是最好的調整
勞逸結合,重視運動 每天,抽出一段時間靜坐,完全放鬆全身的肌肉,去掉頭腦中的一切雜念,將意念集中干丹田,可以充分利用調整全身的臟器活動。到森林去,空氣中的負離子濃度較高,不僅能調節神經,還可以促進胃腸消化功能,加深肺部的呼吸,會對體力、腦力、心理等各方面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長時間在辦公室坐著工作的人,應該每隔1小時活動一下,可以做簡單的保健操,也可以隨意活動筋骨,這樣,雖然用時不多,卻可以有效防止由"靜坐"生活方式導致的慢性疾病。
午睡不容忽視 目前,國外一些公司規定職員必須午睡,以保證工作效率,午睡時間宜在半小時左右,關鍵是質量。睡時最好能平躺在床上或沙發上,使身體伸展開來。不要趴在桌上睡,這種體位容易使空氣受限,頸項和腰部的肌肉緊張,醒後很不舒服,易發生慢性頸肩病。

㈤ 社區開展講座時候會存在哪些問題

沒有人聽

㈥ 社區安排講座

是什麼內容就在橫幅上體現什麼內容,如:╳╳社區青少年為生命護跑安全自護知識專題講座

㈦ 如何給社區居民開展健康講座

首先。。。場地布置。不要那種一排一排的那種,最好弄成一個一個小圓桌或者方桌跟舉辦婚禮=x=的那種場地,然後按照一個樓棟一個的團體的分桌,擺上熱茶,不要糖果,可以有瓜子,綠豆糕,含糖量低的蛋糕。

然後。。。既然是健康講座,應該可能有一些儀器,展示設備的時候最好直接給在場老人直接進行檢查,然後一邊檢查,一邊給大家進行講解。

關於講解知識的時候,一定要大聲,普通話。老年人見識廣,一般只要不是過於方言的他們都能聽懂,但是老年人耳力不行,所以一定要大點聲,不要用音響(用了音響的話也不要讓音響太靠近老人)。。。老年人會受不了。所以場地大小,你的音量控制要自己掌握,如果條件允許,可以不只你一個人講,講話的時候不要站在前台,一定要根據你講解的內容在老人身邊、台下來回走動。

講座時間不能太長,一般早上8點半到10點半之間最好,老人上午的時候精神比較好,這段時間一般沒什麼事,太早了會冷,太晚了耽誤中午做飯時間,而下午的話老年人會犯困,這時候打擾他們會讓老人覺得累,(我印象里老年人串門都是上午那段時間,下午串門的幾乎沒有)所以這一點一定要控制。

注意- -年輕人的幽默不要想著老年人會懂,很多時候咱們年輕人意識裡面的笑點,老年人不會跟著笑,同時甚至會認為是不穩重的表現,所以准備的幽默不要太時尚。

根據你的養生內容,可以和老人們互動:吃食方面,運動方面,供暖方面,都可以先去詢問老年人的做法,然後根據他們的回答再進行講解。要知道很多老年人很會養生,懂的知識甚至很多都是網路谷歌都搜不到的。

還有就是- -老年人比較喜歡別人聽他說,而不是只是單純的聽別人說。。這點切記~!

再次,體恤老人,關注老人是件很不錯的事,- -我從小就在姥姥身邊長大的,小學4年級以後才為了學業搬到了距離姥姥家半小時車程的地方,過節周末都會去姥姥家。所以自認為在跟老年人溝通方面還是有點小竅門,給你提了一點點小建議,覺得可以就拿走。

預祝你這次講座成功。

㈧ 社區開展怎樣做好父母家庭教育講座

家庭教育講抄座是社區搞的話還是比較簡單的。首先是視頻課程需要去尋找,這個媽媽學院這個網站上面就會有很多。其次的案例,講座肯定需要很多案例來做支持的,所以還要去找案例,案例可以到媽媽雲課堂的公眾號上面去找。最後,我覺得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互動,應該去想幾個家庭教育的活動,讓現場的孩子和家長參與進來,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這樣的家庭教育講座我覺得才是最好的形式,這樣給人的印象不但會很深刻很有意義,最主要體現出了社區活動也可以很有意思的。

熱點內容
勞動法生病不讓請假 發布:2025-04-16 17:02:18 瀏覽:702
經濟合作社議事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39:07 瀏覽:563
番禺冼律師 發布:2025-04-16 16:29:30 瀏覽:638
葯學職業道德培訓 發布:2025-04-16 16:24:37 瀏覽:369
生物反饋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23:27 瀏覽:749
杭州華碩司法鑒定 發布:2025-04-16 16:13:32 瀏覽:919
治安聯防隊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13:20 瀏覽:505
合同法第十五條第二款 發布:2025-04-16 16:11:57 瀏覽:406
法院一區五城 發布:2025-04-16 16:11:49 瀏覽:705
慈善法和社會區別 發布:2025-04-16 15:59:02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