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識與法律意識的關系
⑴ 為什麼說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的基礎
法律意識是人主動地去遵守法律使自己的行為不違法、並且主動利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益不受侵害
要想做到以上則必須先熟知法律規定,也就需要法律知識。
因此,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的基礎
當然具備法律知識後,不去主動地用法律武裝自己的言行,那麼不一定有法律意識。所以法律意識是更高級別的東西。
⑵ 什麼叫法律意識大學生如何增強法律意識
法律意識是社會意識的一種形式,它是人們的法律觀點和法律情感的總和,其內容包括對法的本質、作用的看法,對現行法律的要求和態度,對法律的評價和解釋,對自己權利和義務的認識,對某種行為是否合法的評價,關於法律現象的知識以及法制觀念等。
大學生群體對法、法律或其現象的反應形式,即心理、知識、觀點和思想,包括對法律的情感、認知、評價和信仰等的內心體驗。這種反應和體驗是積極的,能動的.
大學生法律意識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具備社會主義現代法律意識的基本內容和特徵,又有自己的特徵,同時還區別於一般社會群體的法律意識。就其主體而言,大學生的年齡層次、受教育程度有別於其他社會群體或社會公眾;就其內容而言,由於大學生尚未形成成熟的科學人生觀和世界觀,致使觀察問題、分析問題還不夠全面,因此,他們的法律意識帶有明顯的易變性和不成熟性。雖然客觀上講,大多數學者都認為法律意識必然包括法律思想體系的理論內容,但就實際狀況而言,在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中,法律思想體系理論內容的比重還是較低的。
⑶ 法律名詞解釋:法 法律意識 法律規范 法律部門 法律關系
1,法:法是國家的產物。是指統治者(統治集團,也就是政黨, 包括國王、君主),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一切規范的總稱。
2,法律意識:法律意識是人們對於法(特別是現行法)和有關法律現象的觀點、知識和心理態度的總稱。法律意識是一種觀念的法律文化,對法的制定實施是非常重要的。它表現為探索法律現象的各種法律學說,對現行法律的評價和解釋,人們的法律動機(法律要求),對自己權利、義務的認識(法律感),對法、法律制度了解、掌握、運用的程度(法律知識),以及對行為是否合法的評價等。
3,法律規范:法律規范,是指通過國家的立法機關制定的或者認可的,用以指導,約束人們行為的行為規范的一種。它是法學研究和法律實踐的基礎,可以說它是連接理論法學和實踐法學的橋梁。法學家對於法律規范的理性分析和思考,其本質並非僅僅是用以指導實踐,而更重要的要是通過這種研究來加強法律人在法律實踐中的論證,推理能力。
4,法律部門:法律部門是指一個國家根據一定的原則和標准劃分的本國同類規范性法律文件(也可以稱同類法律規范)的總稱。
5,法律關系:
法律關系是在法律規范調整社會關系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人們之間權利與義務關系。如企業與職工依法訂立勞動合同後,就構成了雙方的勞動法律關系。法律關系由法律關系主體、法律關系內容(權利義務)和法律關系客體三要素構成。
三步審查法律關系:第一步:檢查立案案由與爭訴事實是否一致;第二步:區分同一訴訟中涉及的多種法律關系;第三步:確定法律關系產生的影響。
⑷ 如何樹立法制意識,增強法制觀念
大學生應如何增強法制觀念維護法律權威法律意識是公民理解、尊重、執行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的重要保證,公民的遵紀守法行為不會自然產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觀念,法律意識的指導下實現的,具備了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就會做到不僅不犯法,而且能積極維護法律的一尊嚴。因此大學生樹立法律意識,是現代化法制建設的要求,也是成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 --前言通過一些資料表明當今大學生中依然存在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一) 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不高。 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衡量法律意識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依據。雖然我國高校的大學生學過一些法律知識,但整體法律知識水平依然較低。 當前我國大學生大都重視專業課,而對法律基礎課不予以重視,只是臨到考試的時候突擊,應付了事,大多數學生重學分,輕實效,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大學生不可能有扎實的法律基礎知識。高校大學生在有限的課時中獲得的法律知識也是有限的。 (二)大學生法律觀點偏差,法制觀念淡薄。 法律觀點、法律觀念是法律意識的組成部分,它是衡量法律意識水平的依據。它們與法律知識水平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由於當前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較低,法律知識薄弱,易產生錯誤的觀點、淡薄的法制觀念,部分大學生對法律的實現持懷疑、不信任的態度。大學生缺乏權利觀念,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不能積極主動地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而是以消極的態度對待法律,甚至會放棄法律武器,採用報復的手段來討回「公道」,導致了違法犯罪的可能性。 (三)高等院校呈現出逐年上升的違法犯罪現象。 大學生犯罪問題已呈現上升趨勢,據一項調查表明:1965年,大學生犯罪占整個社會刑事犯罪的1%,「文革」期間,占整個刑事犯罪的2.5%,而近幾年,占整個社會的17%。眾所周知的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先後兩次把摻有火鹼和硫酸的飲料,倒在北京動物園飼養的狗熊身上和嘴裡,造成多隻狗熊受傷。劉海洋在被拘留後說,自己學了法律基礎知識。知道民法、刑法等,但卻不知道傷害狗熊是違法犯罪。現在知道了,自己很後悔。如此可見,劉海洋並未將法律知識轉化為法律意識,用以指導自己的行為,從而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 因此,要從根本上抓起,就具體到高等院校對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的高度重視及各種有關法律方面的宣傳。我認為對大學生進行法律意識教育應著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高校應注重《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改革。 1、改變《法律基礎》課僅僅是思想教育和法律知識教育的看法,加大教學力度。2、高校的《法律基礎》課應實行以法律意識教育為中心的教學改革,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豐富教學內容,增強教學的說服力和吸引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來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 3、教師在教學手段上,應採用「案例教學法」。通過學生自己對案例分析及教師的指導、講解,使學生掌握法學原理、基本制度。這一教學方法,打破了原有的純理論知識滿堂灌的單一的教學方式,使原來以教師為權威的教學變成了師生互相交流,學生充分參與的平等對話,並組織學生進行案例分析和討論,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掌握法律知識,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法律意識的目的。(二)應營造對大學生進行法律意識教育的學校環境。1、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法庭」活動。學生通過自己模擬法官、律師、檢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國一些訴訟法程序掌握,也通過模擬對犯罪分子的審判,對旁聽的學生起到震懾作用,提高他們守法的警惕性,從而自覺守法。2.組織一些有關法學方面的知識智力競賽,通過這樣的活動促進同學們學習法律的熱情。3.可組織學生去法院旁聽,通過組織學生去校外分聽法庭審理,能開拓視野,也能深入社會,了解社會的某方面,從而使學生能更深切地體會到用法律保護自己的重要性。(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來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 大學生違法犯罪動機是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犯罪學認為,犯罪動機是犯罪人的內心動力,這種內心動力來自兩方面,一是行為人的內在條件(生理和心理需要),二是外在條件(各種刺激)。從哲學角度分析,犯罪人的各種需要是內因,而外在刺激是外因。[9]我們知道,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因此,高校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來培養大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從而提高大學生的法律修養。首先,要讓學生通過心理衛生知識、性知識、性道德的學習,全面認識自我,掌握心理調適的基本途徑和方法,提高自身心理素質;其次,學校應建立心理咨詢機構。積極開展心理咨詢業務來引導大學生開發潛能、完善人格,全面提高和發展自己,使自己成為具有較強調節心理的大學生,從而抵制不良習俗的侵蝕,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由此可見高校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對其個人的成長,中國的法制化進程具有重要的意義。高校為了使培養出來的大學生能夠適應法制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就必須重視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教育。從而培養學生依法辦事的思想觀念,不僅能夠自覺的遵紀守法,而且能夠監督社會主義法律的遵守和執行, 堅決同一切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使社會主義法製得以真正實現。使同學們樹立起法律權威即尊重憲法和法律的權威觀念。任何個人和機關、組織都不具有超越干法律之上的權力,都必須依法辦事,。使大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國家生活中所處的地位,無條件地服從和遵守國家的憲法和法律。同時也能夠培養大學生權利義務相一致的觀念。法律最主要的精神即強調權利與義務的統一性。公民要正確對待權利義務關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也要履行法律賦予公民的義務,讓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公民意識,以社會主義法律為武器,捍衛自己的正當權利,在享有個人所擁有的權利時,不忘記尊重和承認他人的合法權益,不忘履行對國家,對社會,對他人的義務。使其在行使自己權利時慎重考慮自己的言論、行為的社會效果,不得損害國家、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權益。大學生應樹立與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密切聯系的自由現,珍惜和維護安定團結的局面。
⑸ 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的區別是什麼
法律意識是遇到什麼事兒,首先想到用法律解決,法律知識是各種法律了解,系統學習過
⑹ 法律意識與法制有什麼關系
法律意識在法制建設中是很重要的,沒有法律意識就沒有法制建設的順利開展,大學生是當今時代的主要生力軍,無論在生活還是在思想方面法律意識的培養都是十分必要的!
所以說法律意識是中國法制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⑺ 培養法律意識主要靠學習法律知識是否參與法律實踐對培養法律意識作用不大
培養法律意識主要靠學習法律知識,也要參與法律實踐對培養法律意識作用大
⑻ 什麼是法律意識
法律意識是人們對於法(特別是現行法)和有關法律現象的觀點、知識和心理態度的版總稱。
法律意權識是一種觀念的法律文化,對法的制定實施是非常重要的。它表現為探索法律現象的各種法律學說,對現行法律的評價和解釋,人們的法律動機(法律要求),對自己權利、義務的認識(法律感),對法、法律制度了解、掌握、運用的程度(法律知識),以及對行為是否合法的評價等。
法律意識同人們的世界觀、倫理道德觀等有密切聯系,具有強烈的階級性。
不同階級的法律意識各不相同。
⑼ 結合實際談談學習法律知識對自己提高法律意識有什麼重要意義(不少於300字)
評論1 ┆ 舉報
回答:zhouran1080
新手
5月16日 14:43 把我講稿的一部分給你參考
第一,(思想上)法律意識緊跟時代的發展,建立社會主義法律文化。
應該說,法律意識有好有壞,法律文化有進步有落後,而我們所提倡建立的法律意識和法律文化是一種新型的社會主義的法律意識和法律文化。這種意識和文化依賴於幾個基本的觀念的形成,包括幾個方面:公民意識、權利義務觀念、平等自由觀念以及契約觀念。大家看一下,這些觀念實際上就是社會主義的法治觀念。
我們說,「觀念的問題是最大的敵人。」法律條文紛繁復雜、浩如煙海,就是專門研究法律的人也不見得都能記住。法律條文不知道不要緊,關鍵是要有法制觀念。真正支配人行為的是觀念。要把所有法律條文都記住,不現實,也不可能。有些事情,遇到了,我們可以找知道的人問就可以,這對領導幹部來講就足夠了。而觀念的東西卻不能沒有,就拿領導幹部來講,以人為本、重視人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等等先進的觀念我們國家提出來了,有了,但是不能否認,在現實生活中個別領導幹部可以說是沒有法制觀念或者說法律意識薄弱,如果我們沒有法制觀念,那麼我們就不可能去了解法律條文,進而不可能作到依法辦事,那法治國家的目標就不可能實現。所以說,法制觀念尤其重要。而我們社會現實的法制觀念可以說是相當落後。不說領導幹部就說中國的老百姓,在中國,老百姓不喜歡打官司。中國人可以接受很多事情,就是打官司不行。一直以來,人們都覺得打官司不正常、丟人。其實不然,在很多發達國家,打官司都被看成是很正常的事情,是家常便飯,有了矛盾就訴諸法律,依靠法律途徑解決。而中國人就不行,誰都不想打官司,不願意當被告,原告也不想當。萬一真遇上了官司,就託人情,找關系,看看能不能找到有權的人給說句話。他很自然地就想到有人好辦事,而不想靠法律來解決問題。我們說習慣來自於觀念,觀念支配人的行為,這樣的行為歸根結底就是觀念有問題。
法學家嚴存生說過一段話:「由於觀念是制度的靈魂,是法律制度得以產生和正常運轉的指導思想和精神動力,所以法制觀念的現代化就處於優先的地位。」因此,要推進法制現代化的進程,在我們的社會里,就必須大力倡導「法律至上」的觀念。思想的力量了不得。我們知道大和民族是個非常堅定的民族,在日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為了信仰人們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二戰後期,美軍攻打太平洋上的塞班島,塞班島上的日本守軍敗局已定,但是沒有人投降,子彈打光了,士兵還拿著刺刀往前沖。塞班島上的日本居民更是了不得。他們有的舉家投崖,有的自焚,更多的是一家老小手牽手往大海裡面走。據說這把得勝的美軍都嚇壞了,最後美國人只得用大喇叭高聲喊,大家不要害怕,我們不會傷害你們。但是,也沒能阻止日本人成群結隊地往海里去。對於這些日本人的做法我不想加以褒貶,今天我舉這個例子,就想說明一個問題,思想上的問題了不得,有時候為了自己的信仰,人們可以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去維護它。那麼,如果每個公民都有守法的意識,象文革那樣的法律悲劇時代絕對不可能出現。如果每個中國公民都樹立起社會主義法制的信仰和觀念,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捍衛法律的尊嚴,那麼我們的社會就一定能夠沿著法制軌道,和諧、穩定、順利地向前發展。
⑽ 法律和法律意識的關系
法律意識是人對法律的主觀反映。所以,法律是物質,法律意識是意識。二者是決定與被決定、作用與反作用、反映與被反映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