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老師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識文

老師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識文

發布時間: 2023-01-17 22:25:58

Ⅰ 談一談教師應該如何堅持和維護教育法律法規

一、要依法執教,首先就要認真學習教育法律法規,
了解相關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形成法制觀念,具備依法執教能力,從而提高法律素養,是提升教師職業道德水平的基礎與保證。在我國,關於教師職業的法律要求和對教師從教的法律保障,還處於逐步發展和完善之中。
「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教師應當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這不僅是對教師職業性質的規定,同時是對教師職業理想作出的一種原則上的規定。教師職業責任是教師從事職業活動過程中應該承擔的義務或責任。教師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1) 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2) 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3) 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 (4) 關心愛護全體同學,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5) 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 (6) 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根據《教師法》的規定,如果教師見到侵害學生合法權益的現象發生時應該制止而沒有制止,那麼教師不僅要承擔道義上的責任,而且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教師職業則要求教師有為人師表的敬業風范。教師職業紀律基本上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類: (1) 遵守教學時間的規定,不遲到,不拖堂,不提前下課; (2) 遵守教學計劃的規定,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3) 遵守教學態度的規定,認真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認真開展課外活動; (4) 遵守禁止體罰的規定,不打罵學生,不亂罰款,亂收費,等等。法律是規范人們行為方式的重要工具,教師如果違反了職業紀律,那麼就要受到相應的處罰。《教師法》第三十七條規定,教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行政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 (1) 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給教育教學工作造成損失的; (2) 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 (3) 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教師有前款第 (2) 項、第 (3) 項所列情形之一,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
我們在做學生思想工作要注重換位思考。我班有位學生小軍,曾兩次留級,有小偷小摸行為,動不動就打架。家長對他喪失了信心。但我分析後認為:小軍自尊心很強,打架多是自尊心受到傷害時發生;盡管成績差,但每次作業都堅持完成;他熱愛勞動,能吃苦,這些是他身上的閃光點。我抓住這些教育他如何從父母嚴厲的教誨中理解長輩對自己的良苦用心;如何從老師的嚴格要求中領會老師的殷切期望;如何從與同學的交往中看到自己的不足。還及時把他的進步告訴家長,介紹給同學,使他感到成長的快樂,漸漸地他成為了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試想,如果就小軍的現狀,可能很多教師都會討厭,責罵,或者聽之任之,或者乾脆把他拒之門外。沒有換位思考,耐心教導,後果可想而知。
三、教師要以慈母心對待學生
老師批評、懲罰學生,大多是為了學生好,為了糾正學生的不規范行為。可是在批評懲罰學生時,往往會出現個別差異所帶來的頂撞,逆反或是不接受的情況。這樣便有可能出現教師粗暴的對學生實施更強制、更強烈的懲罰,導致懲罰過度。但如果我們一直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自己時時都站在孩子家長的角度去看待學生的錯誤,那麼批評話語就不會那樣尖酸刻薄,懲罰方式就不會那麼過激。
記得魏魏的《我的老師》文章里的蔡芸芝老師有一次這樣「懲罰」一位學生:「她的教鞭像要落下來,孩子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夥笑了,她也笑了。」看似重罰,卻輕輕地落下,這樣獨特的懲罰只有慈母般的教師才能做到,學生會從這樣「懲罰」中體會到老師的關心、慈愛。帶著慈母般的心,以家長的心態去批評、去懲罰學生,就不會出現體罰現象了。
對違紀學生適度的批評與懲罰是必要的。它猶如對樹木成長的剪枝過程,它可以促使學生在適度的批評與懲罰過程中認識錯誤,進而規范自身行為,促使其健康成長。但是必須要把握教育法律法規的底線。

Ⅱ 法律基礎小論文

現各高職院教都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證明,法律基礎知識的教學重要性日益突出。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法律基礎小論文,供大家參考。

法律基礎小論文 範文 一:案例教學法在法律基礎知識課中的應用

摘要:案例教學法是法律課堂常用的教學形式。所謂的案例教學法就是通過對現實案例的解讀,讓學生充分理解 法律知識 。案例教學法充分結合了現實情況,考慮到了多方面的聯系,將法律基礎知識運用到了極致。本文深入解讀了如何在法律基礎課中充分發揮案例教學法的作用。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法律基礎知識 應用 教學活動

隨著社會的進步,法律不斷得以完善,在各個方面都基本實現了有法可依。在法律基礎知識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注重對法律基礎知識的利用,而不是單純的進行知識講解。學生通過案例教學的方式可以對知識的具體利用一個有清晰的認識,從而將法律條文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依據,做到活學活用。本文將案例教學法在法律基礎知識課堂中的運用進行了深入分析,希望可以為教學實踐提供幫助。

一、 案例教學對法律基礎知識學習的作用

案例教學是開展法律基礎知識教學離不開的一種教學方式。法律基礎知識是客觀固定的,是在國家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然而,現實生活中一個案例往往會涉及到多個法律知識,那麼如何合理地運用知識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就成為了學習法律基礎知識的關鍵性問題。案例教學正好補充法律知識運用的空白,給了學生運用法律基礎知識的空間。

案例教學法是在案例的基礎上。結合教學知識點所開展的教學活動。教師和學生針對案件的具體情況,會做出自己的評析,並從法律知識層面進行深入解讀。案例教學法可以為學生法律知識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首先,讓學生擺脫了枯燥的單純法律知識的學習,切實體會到法律知識的作用;其次,學生從案例中學到了法律知識的具體運用,提高了學生素質;最後,案例將法律知識與現實情況聯繫到了一起,鍛煉了學生分析處理法律事件的能力。

二、 案例教學法選取案例的基本條件

在開展法律基礎知識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對法律的了解以及教材的安排,確定具體案例的選擇。總的來說,案例不可隨便從電視欄目或是新聞中選取,而應按照教學要求進行法律知識的普及。案例教學法中所選擇的案例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第一,符合教學大綱要求。法律基礎知識課程是按照教學要求開展的,所有的教學內容都應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對於參考價值不高的案例應及時摒棄,以免耽誤時間。第二,內容較為單一,針對性強。教師選擇的案例內容不能過於復雜,以免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壓力,應將一些難度適中、易於分析並且涉及知識點較為單一的案例選進來,保證教學的質量。第三,具有啟發意義。教師選擇的案例應具備啟發性,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不僅僅是案例本身,還需要根據案例進行獨立自主的思考。因此,對案例的選擇需要格外重視,要減少由於選擇不當而造成的教學效果下降。

三、 案例教學法的具體運用

案例教學法是教師講授法律基礎知識的關鍵 方法 ,也是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教學活動。教師和學生應重視案例教學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作用,從案例中積極學習、快速掌握法律知識的具體運用。在教學活動中,可以採用以下教學形式開展案例教學活動。

(一)在課堂教學中加入案例視頻分析

有關法律知識的課堂教學占據了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絕大部分時間,同時也占據著學生的精力。案例教學應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將理論知識的教學與案例分析結合起來。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加充分的理解法律知識,還可以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豐富課堂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上播放案例視頻的方式簡單、迅速、省時,優勢十分明顯。教師在對視頻案例進行分析的時候,學生可以放開思路,積極思考,進行多維層面的知識拓寬。這個過程對學生的學習有著極大幫助。

(二)採用適當的方式接入案例

每一個案例與教材知識都存在著差異,沒有為教學活動而特地發生的案例。因此,教師應採用適當的方式將案例接入課堂,否則,將起不到運用案例教學法開展教學的目的。教師可以採用課前導入的方式或是課堂討論的方式,帶動學生的聽課興趣,誘發學生積極思考,為法律知識的傳授打下良好的基礎。案例導入的方式不同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由此,教師應重視自己對案例使用時間和時機的把握,爭取將案例的作用發揮到最大,使學生在案例學習中可以充分理解法律基礎知識並形成完整的系統,以幫助其順利解決現實問題。

(三)組織室外活動,深入 社會實踐

案例的來源比較寬泛,可以是電視欄目中的內容,也可以是開庭審理的實錄。除此之外,教師還應開展室外活動,帶領學生進入社會實踐,比如法庭旁聽和模擬法庭。從這些活動中,學生會體會到法律制度的完善性,增強法律意識,做一名合格的守法公民。室外活動增加了學生的學習樂趣,使他們認識到了法律對實際生活的意義。

(四)多種教學形式並用,發揮各自長處

案例教學法並不是唯一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點,需要用其他的方式進行彌補。教師應充分運用不同的方法,發揮出不同方式的優勢,進行優勢互補,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案例教學法與其他的教學方式並不是對立的,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能認為案例教學法是最重要的教學形式,而應正確地看待其作用,從課堂教學的需要出發,避免造成課堂時間的浪費,從而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

四、結語

案例教學可以快速提高學生對法律基礎知識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學生從案例教學活動中可以認識到法律基礎知識運用與理論之間的差別,認識到法律基礎知識的具體利用方式。同時,案例教學法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教師和學生應認識到這種方式的短處,利用其他教學方式進行補充,以便達到教學大綱要求。

參考文獻:

[1]王山林.案例教學法在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3(Z2).

[2]鄭金洲編著.案例教學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高其才編著.法律基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法律基礎小論文範文二:以法律知識類型化為基礎的知識產權專業教學

摘要:知識產權專業教學中,由於需要突出知識產權專業知識、知識產權 管理知識 等知識的教學,因而壓縮了普通法律知識的教學的課時,造成學生法律知識學習缺乏系統性。在對法律知識進行類型化的基礎上,區分不同的法律知識,突出教學重點,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一難題。

關鍵詞:知識類型化;法律思維;知識產權;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 編號:16723198(2015)17016302

1問題的提出

在知識產權專業的課程設置中,法律類的課程無疑佔了較大的比例;並且,在我國的學科分類體系中,知識產權本身也被分在了法學項下。然而,現實中知識產權專業卻與法學專業有著一定的不同:通常知識產權專業招生的對象為理科生,就業方向偏重於專利代理人等方向,學生除了法學知識以外,還要開始一些非法學課程,如管理學、機械制圖等;而就法學課程的開設本身而言,知識產權專業因其專業特性,通常要突出“知識產權”的學科屬性,因而會增加知識產權相關專業的比重,對於專利、商標、著作權等往往單獨開設課程。這種情況會使得知識產權專業法學課程的比重相對降低,有些專業的法律核心課程不再開設:如《憲法》、《國際法》、《國際經濟法》、《國際私法》、《中國法制史》,有些法律課程會某種程度上“縮水”,如《經濟法》僅開設《競爭法》等等。開設課程與課時量的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使知識產權專業的學生,在法律知識學習方面不如其他法律專業學生那麼系統化。但就現實需求而言,社會作為需求方,需要的仍然是受過系統法律訓練的知識產權專業學生,並不會考慮知識產權專業開課時課時量的有限性。這就對於知識產權專業的法律課程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學生受到更為專業、系統而有效的法律專業培訓?

結合筆者多年來作為學生參與法律課程學習,作為編輯參與法律教材編輯、參與法律教材編寫,以及作為教師進行法律專業課程講授的 經驗 ,筆者認為,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到更為有效地傳達法律知識,需要對現有的法學 教育 體系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與剖析,提煉其更為有效的部分,刪除或者簡略講述一些冗餘部分,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法學教材的編寫,多著眼於一種學科的整體敘事,例如,一個學科是如何產生、如何發展,等等,有哪些整體敘事所需要的原則,有哪些基礎概念,哪些基礎規則,等等。事實上,各學科的教材之間一定程度上缺乏必要的勾連,如“法律關系”“法律行為”這種基礎概念,在法理、民法課上講授,但不一定能貫穿到行政法等課程中去。同一套教材中,有時甚至會出現不同分冊基於不同的學科立場,出現編排知識的重疊、沖突,以及一些知識的遺漏等等。而現在高校的教學又往往是某一學科由專門的老師負責,一個教師通常不會去深入了解其他學科的課堂給學生講授了些什麼,不同的學科之間呈現各自為戰的情況。如果每個教師僅著眼於本課程的教材對學生進行講授,則兩種情況難以避免:不同課程之間的知識缺乏配合與銜接,知識出現重疊或沖突;各學科基於本學科立場的知識過多,加大了教學負擔。

2現代法學教材中的三種知識

基於這種現實,筆者以為,需要對於各學科的法律知識進行一種整體上的評估,在此基礎上對相關的法學知識進行通盤的考慮,以培育學生准入法律共同體以及掌握相關法律實務技巧為目標,重新考量不同課程中哪些知識需要向學生講授、不同的知識如何向學生講授,以及不同的課程如何相互配合形成一個整體的法學知識體系。

在這種背景下,筆者以為首先要區分法學教材里的三種不同的知識:法律知識、法史知識與比較法知識、法哲學知識。上述三種不同的法學知識往往被參雜在一起共同構成了法學教材的內容,但這三種知識其實是不同的知識,並且對於培養學生的法律實務能力有著不同的意義。

法哲學方面的知識主要是一種對於法律整體性理解的知識,如法律到底是什麼?法律在本土維度如何界定?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法律?法律現象要體認哪些價值完成哪些社會功能?等等,上述知識其實並不僅僅體現在法理學中,其他部門法多少也會有些涉及,如民法如何自我定位,等等。這類知識嚴格意義上都屬於法哲學方面的知識。這種知識對於學生整體上認知法律現象會有一定的幫助,但需注意:這些知識往往存在著很多分歧,如關於法律的概念,不同的法理學派認知差異很大;對於什麼是知識產權,學界其實也不存在完整意義上的通說。因此,法哲學知識本身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並且,法哲學知識本身與法律實務之間的關系不大,因而陳衛東等教授甚至曾經建議在司法考試中取消法理學的部分。而對於普通的本科生教學而言,法哲學的知識產權對於進行法律研究意義非常重大,但對於培養學生的法律實務能力意義有限,因而在教學體系中,教師應該有所區分,對於多數學生,可以縮減法哲學的授課內容,並且保證法哲學方面的授課保證在相關知識已有共識的基礎上。當然,對於培養學生最基礎的法律認知、法律方法等方面的法哲學知識,依然需要重點向學生講授,當然這種講授不是幫助學生提升對法現象更為深刻的認知,而是幫助學生學習其他部門法知識做有益的鋪墊。目前有的高校法理學被劃分為法學導論、法理學兩門課程,事實上法學導論課程就擔負著上述鋪墊的功能。

法史以及比較法方面的知識通常出現在各部門法的教材中。一般的部門法學科都會對自己的學科史進行一個回顧,建構本學科的一個延續的敘事。同時會將其與該部門法相關他國家的對應法律制度納入進來。法學教材的這種書寫方式其實是為了建構獨立的部門法敘事,使一個部門法形成內在的特有的知識譜系。但是,需注意,法史的知識以及比較法知識,都不是現行有效的國家實定法,如果學生不能有效地從部門法敘事中區分出這兩種知識,誤以為這兩種知識本身是有效的本國實定法知識,反而無助於學生實務能力的培育,甚至會潛在地削弱法治所必須的法律人尊重本國現行實定法的倫理要求。因此,首先需明確,法史知識與比較法知識對於法學學科建設有意義,但對於法律實踐意義不大,並且在中國現實語境中,這些知識都只是描述性的,而不具備法律上的規范性;因而可縮減這類知識的講授比例;同時,在講授時,需要教師著重提醒學生這類知識並不是我國生效的實定法知識,本身不能作為生效的法律規則而援引,以免給學生不必要的誤導。 相比上述法哲學知識、法史與比較法知識,真正的法律知識應是基於國家實定法的一天闡釋體系。這種知識是面向實踐的,是學生應該重點學習的。下文將對這類知識進行進一步的剖析。

3對於法律知識的類型化

如筆者上文所言,相對於法哲學知識、法史與比較法知識而言,法律知識的傳授才是我們本科法學教學的重點。而如果跨過學科的藩籬對於法律知識進行具體剖析,則可以發現事實上存在三種不同層面的法律知識。

第一個層面是經驗描述層面。這個層面的法律知識是最基礎的,包括實定法文本知識,以及法教義學所提煉的概念、規則、原則等法律三要素,同時還包括由規則組成的制度。這些知識是法科學生學習法律的基礎。對於這種知識的學習,主要靠的是學生的記憶。而教師則需要從實踐運用的需要出發,對眾多的實定法文本知識進行鑒別分類。對於最基礎最重要在實踐中最常用的知識,應該要求學生准確記憶;對於一些在實踐中有可能用到,但運用頻率相對較低的知識,則需要學生熟悉、了解,避免可能的錯誤理解即可;而對於那些在實踐中運用頻率較少的知識,則需要學生大致了解一下知識的基本脈絡,例如什麼樣的法律文本在做相應的規定,碰到類似問題應該到按照什麼樣的方向檢索知識,即可。而不必一味地強求學生記憶所有的實定法文本。

第二個層面的知識是實踐運用層面的知識。單一的經驗描述層面的知識,還不足以使一個學生具備運用法律知識解決法律問題的能力。這種情況下,實踐運用層面的知識就顯得非常必要,只有具備了這種知識,學生才能夠說真正具備了法律實務方面的“技能”。在具體而言,在法律的實踐運作中,三種技能非常重要。其一是事實認定方面的技能,具體而言又包括兩種技能:閱讀事實材料,從中發現相關的法律意義;尋找相關的證據,為自己的法律主張辯護。只有具備了上述兩種技能,一個法務工作人員才能有效地將生活事實與法律規范勾連起來,從而使法律適用於相關事實。其二是以法解釋學為基礎的法律方法。法律文本通常本身並不一定具有確定的規范意義,尤其是對個案的規范意義,這就需要解釋技巧、推理技巧,從客觀的文本中去發現有關於個案的意義,從分散的條文中去 總結 完整的法律規整。因此,幾種主要的解釋技巧以及基礎的邏輯推理方式的培訓,對於法科學生同樣不可或缺。其三是查找法律的方法。如上所述,法科學生無法也沒必要機械記憶所有的條文知識,在這種情況下,遇到具體個案時,去查找檢索法律的能力就非常重要了。只要學生能夠有效運用各種工具查找到相應的法律條文,即便他不能准確記憶這些條文,他仍舊能夠較好地運用相關法律知識處理問題。

第三個層面的知識是思辨層面的。這種知識往往伴隨著一些法律學科的主流的價值觀念。這種知識雖不直接面向實踐,但卻往往作為法律共同體理解法律條文的共同前見而在場,因而學生也有必要學習一些這方面的知識。另外,思辨層面的知識對於培育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養成獨立思考、批判性思維等作為大學生乃至作為研究者非常重要的思維習慣,從而實現學生素質上的提升,也是非常必要的。

4以知識類型化為基礎的知識產權教學

結合到具體的知識產權專業法學教學,上述三個層面的知識,對於學生而言,第一個層面的知識顯然是基礎,也是目前教學的重點,但筆者以為,對於這種記憶性的知識,沒有必要投入過多的教學時間,尤其是現代檢索手段已經非常發達,沒必要讓學生死記硬背所有的文本知識。更多的應是了解即可。第二個層面的知識其實對於學生的學習非常必要,但卻恰恰是教學中容易忽視的。筆者認為,可在法理、民法等相應課程中有意識地加入一些法律技能培養方面的能力,對學生進行更多法律技能方面的訓練。至於第三個層面,對於以研究為學習目標的學生非常重要,但對一般學生,其意義限於培養法律人共同的思維前見。因而對於這類知識的傳授可針對不同的學生分別進行,做到因材施教。

參考文獻

[1]葛雲松.法學教育的理想[J].中外法學,2014,(2).

Ⅲ 班主任要形成哪些基本的法律意識

一、平等意識
這是以憲法為核心的民主意識和法律意識的具體表現。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意識要求人們懂得周圍的人同自己一樣具有獨立的人格和尊嚴,平等地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平等地參與競爭,平等地享有法定的自由和權利。班主任要平等地對待學生,新生學生的人格和尊嚴,維護學生的自由和權利,不歧視任何學生。
二、權利和義務意識
權利是法律賦予並保障公民享有的具體權益,義務是法律規定公民必須發行的責任。班主任教師不僅要了解憲法規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而且更應把握《教師法》規定的教師的六項權利和六項義務,以及《教育法》賦予受教育者的五項權利和四項義務。班主任在發行義務時不得侵犯受教育者的法定權利。有的班主任老師採用了偏激的手段,造成了對受教育者的侵權行為。據新聞媒體報道,有的班主任在有偷竊行為的學生臉上寫「賊」字的,也有讓未交作業的學生罰站,扒褲「示眾」的,有打學生耳光的,也有指使學生打違紀學生的。對學生乃至對任何公民的侵權行為都是法律所不容的。
三、保護未成年人權益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意識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班主任更處於教育人的第一線。從民法上講,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懂事行為能力人,年滿十周歲未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代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中小學生、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絕大多數屬於這兩類。《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了學校保護未成年人的具體內容、范圍,而教師和班主任則是這一規定的具體落實者和執行者。班主任尤其要具有保護未成年學生的權益的意識,不僅自己不侵害學生的權益,而且當學生的權益受到非法侵害時要關於和敢於保護。如《消防法》規定「任何單位、成年公民都有參加和組織滅火義務。學校、班主任不得宣傳、組織未成年學生參與滅火等具有高度危險的活動。針對我國社會違法犯罪趨於低齡化、手段成人化,青少年違法犯罪趨於上升趨勢的情況,《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確確定:「預防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及時進行預防和矯治。」這就規定了學校負有的責任。在班主任工作中,也就相應地有了預防和矯治未成年學生不良行為的內容和職責。班主任必須具有這種意識。
四、正義意識
班主任老師要是非分明,嫉惡如仇,一身正氣,鼓勵教育未成年人學生用報案、作證等方法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機智地見義勇為,適當地、有策略地運用正當防衛手段,有效地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班主任的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是其個體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這種意識和觀念的強弱取決於班主任個體對法律知識的學習、認識和掌握程度,同時也受社會法制環境的影響。鄧小平同志指出,法制觀念與人們的文化素質有關,加強法制重要的是要進行教育,根本問題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從娃娃開始,小學、中學都要進行這個教育,社會上也要進行這個教育。班主任老師要努力學習法律知識,接受法制教育,社會上也要進行這個教育。班主任老師要努力學習法律知識,接受法制教育,增強法律意識、法制觀念,這樣才能提高自身素質,才能更有效地對學實施素質教育,促使學生全面發展,茁壯成長。

Ⅳ 我國法律對教師的規定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第一條 為了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建設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養和業務素質的教師隊伍,促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適用於在各級各類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中專門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
第三條 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教師應當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業務培訓,改善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 全社會都應當尊重教師。
第五條 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主管全國的教師工作。
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各自職權范圍內負責有關的教師工作。
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根據國家規定,自主進行教師管理工作。
第六條 每年九月十日為教師節。
[編輯本段]第二章 權利和義務
第七條 教師享有下列權利:
(一) 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
(二) 從事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
(三) 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品行和學業成績;
(四) 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
(五) 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
(六) 參加進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
第八條 教師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 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二) 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三) 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
(四) 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五) 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
(六) 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第九條 為保障教師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 提供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教育教學設施和設備;
(二) 提供必需的圖書、資料及其他教育教學用品;
(三) 對教師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中的創造性工作給以鼓勵和幫助;
(四) 支持教師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
第三章 資格和任用
第十條 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
中國公民凡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備本法規定的學歷或者經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合格,有教育教學能力,經認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師資格。
第十一條 取得教師資格應當具備的相應學歷是:
(一) 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應當具備幼兒師范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二) 取得小學教師資格,應當具備中等師范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三) 取得初級中學教師、初級職業學校文化、專業課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或者其他大學專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四) 取得高級中學教師資格和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高中文化課、專業課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學本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取得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和職業高中學生實習指導教師資格應當具備的學歷,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規定;
(五) 取得高等學校教師資格,應當具備研究生或者大學本科畢業學歷;
(六) 取得成人教育教師資格,應當按照成人教育的層次、類別,分別具備高等、中等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不具備本法規定的教師資格學歷的公民,申請獲取教師資格,必須通過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制度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二條 本法實施前已經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中任教的教師,未具備本法規定學歷的,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規定教師資格過渡辦法。
第十三條 中小學教師資格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認定。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的教師資格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組織有關主管部門認定。普通高等學校的教師資格由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或者由其委託的學校認定。具備本法規定的學歷或者經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合格的公民,要求有關部門認定其教師資格的,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本法規定的條件予以認定。取得教師資格的人員首次任教時,應當有試用期。


Ⅳ 教師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2008年修訂)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三、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五、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六、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Ⅵ 班主任要熟知法律法規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回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答》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教師法》
《義務教育法》
《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

Ⅶ 有關幼兒教師的法律法規

幼師必讀:幼兒園法律法規知識總結大全!

一、「民法」中的有關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60條:在園、學 校生活、 學習的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療的精神病人,受到傷害或者給他人造成損害,單位有 過錯的,可以責令這些單位適當給予賠償。
「過錯」是指行為人實施行為的某種主觀意志狀態,分為故意和過失兩種:故意是指行為人預見其行為的 損害後果,而希望或者放任這種損害後果的發生;過失則指行為人欠缺必要的注意,即沒有足夠的謹慎和勤勉 ,例如,對損害後果應該預見到而沒有預見到,是未合謹慎;預見到了卻沒有採取措施加以避免,是未合勤勉 。一個人對自己的行為後果能否注意是受他的年齡、專業知識、業務技能、工作范圍等各種條件制約的。這些 方面也就成為判斷有無過錯及其程度的重要方面。如西方一些國家和地區在確定學校人員責任時,堅持「細心 的」的要求,並以此作為過錯的衡量標准。
過錯原則一般適用於對一般侵權的歸責,一般侵權民事責任的法律要件有四項:即損害事實、違法行為、 因果關系、行為人過錯。這里特別應注意的是,違法行為分為作為的違法行為和不作為的違法行為。實施法律 所禁止的行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就是作為的違法行為;未履行法律規定的行為義務,致他人受損害,便是不作為的違法行為。
不作為的違法行為和過失的主觀意志狀態往往成為幼兒園民事糾紛的爭論焦點,易使園在法律訟爭中 處於不利地位,如按推定過錯原則,則不必由原告方證明其主張,而由被告方證明自己無過錯,若不能證明自 己無過錯則推定為有過錯。

二、「法」中的有關規定

「教育法」第44條:教育、體育、衛生行政部門和學校及其他機構應當完善體育、衛生保健設施,保 護的身心健康。
「法」第73條:明知校舍或者教學設施有危險,而不採取措施,造成人員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 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未成年人保護法」中的有關規定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章「學校保護」第5條:學校、 園的教職員應當尊重來成年人的人格尊嚴, 不得對未成年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第16條第一款:學校不得使未成年在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學設施中活動。
第17條:學校和園安排未成年和兒童參加集會、文化娛樂、社會實踐等集體活動,應當有利於未 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防止發生人身安全事故。
第19條:園應當做好保育、工作,促進在體質、智力、品德等方面和諧發展。
第四章「社會保護」第26條:兒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戲設施,不得有害於兒童的安全和健康。
第27條: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學、園、托兒所的教室、寢室、活動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

活動的室內吸 煙。
第六章「法律責任」第48條:學校、園、托兒所的教職員對未成年和兒童實施體罰或者變相體罰 ,情節嚴重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第52條:明知校舍有倒塌的危險而不採取措施,致使校舍倒塌,造成傷亡的,依照刑法第187條的規定追究 刑事責任。

四、《幼兒園工作規程》中的有關規定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規定幼兒園的任務是: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實施體、智、德、美 全面發展的,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

「規程」第三章「幼兒園的衛生保健」第12條:幼兒園必須切實做好生理和心理衛生保健工作。
幼兒園應嚴格執行衛生部頒布的《托兒所《園衛生保健制度》以及其他有關衛生保健制度。
第13~20條,明確規定了幼兒園應當制定有關制度,對在園幼兒的衣、食、住、行全面照管及對進行 安全。這些制度即是幼教工作者必須遵守的法規。
第六章「園的工作人員」第41條是獎懲條款。如果教職工在安全、衛生、保健等方面出現失職,顯然 適用本條的罰則。
第八章「幼兒園與幼兒家庭」第47條規定:幼兒園應主動與幼兒家庭配合,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 環境,向宣傳保育、教育的知識,共同擔負的任務。

五、《幼兒園管理條例》中的有關規定

《幼兒園管理條例》第3 條:園的保育和工作應當促進在體、智、德、美諸方面和諧發展。
在幼兒全面發展教育中,幼兒體育始終是第一位的,而體育中首要的內容是安全、衛生、自我保護意 識與能力的與培養。
第三章「幼兒園的保育和教育工作」第13條:園應當貫徹保育與相結合的原則,創設與幼兒的教 育和發展相適應的和諧環境,引導幼兒個性的健康發展,幼兒園應當保障幼兒的身體健康,培養幼兒良好生活 衛生習慣,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以及良好的品德行為。由本條可見,《民法》中雖 未明確規定幼兒園為幼兒的監護人,但園卻承擔著類似監護的職責。
第16、17、18、20、21條都明確具體地強調了幼兒園在安全衛生方面應盡的職責。
第五章,是獎、罰則,幼教工作者也必須了解。

六、國家教委文件中的有關規定

國家教育委員會文件《關於改進和加強學前班管理的意見》(國家教委教基[1991]8 號)中規定:「學 前班應執行國家有關教育的方針、政策、法規、規章、制度。」「我委(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司擬訂的《 學前班保育和教育的基本要求》(試行稿)可做為指導學前班保育與工作的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39號)規定:
所有在幼兒園工 作的園長、老師都必須持證上崗,自2016年3月1日起實行。各地將逐步開展對各園所規范辦園的巡迴檢查!
以上的法律條文與幼兒園工作緊密相關,每一位園領導都應該熟練地掌握。一旦發生有關民事糾紛,幼兒 園若能證明自己的工作在以上方面無瑕疵,才會被認為是無過錯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司法實踐中,總是認為 幼兒園負有監護義務的,即不管幼兒園對幼兒在屬其照管期間或范圍內發生的事故有無過錯,幼兒園都要作為 臨時監護人,對的人身安全承擔一定責任。

Ⅷ 關於教師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法律分析:教師,是一種職業,指教學生正確知識的人。老師有各種各樣的教育類型(小學老師、初中老師、高中老師)。同時也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學習,和能夠給大家帶來正確知識,有能力的人。保護教師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有很多。其中,《教師法》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無權挪用,攔截和拖欠教師工資」,保障教師按時獲得合法的待遇保障。《教育法》規定國家要保護教師的合法權益,改善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義務教育法》規定教師待遇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等。另外,關於保護教師合法權益的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還有《關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於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教育部《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第七條 教師享有下列權利:

(一)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二)從事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三)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品行和學業成績(四)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五)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六)參加進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

Ⅸ 教師法律法規知識內容

教師法律法規知識內容:

(⼆)、法規解析

《學⽣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七條第⼆款明確規定,「學校對未成年學⽣不承擔監護職責,但法律有規定的或者學校依法接受委託承擔相應監護職責的情形除外」。這⼀條⽂從普通情形和特殊情形兩個⽅⾯來規定學校是否對未成年學⽣承擔監護職責的問題。

Ⅹ 教師需要學習哪些法律知識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這部法律的基本精神就是用法律來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保障教師待遇和社會地位的不斷提高;加強教師隊伍的規范化管理,確保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斷優化和提高。
2、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是為了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發展職業教育,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制定的法規。
3、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是為了發展高等教育事業、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制定的法規。
4、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是為了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提高全民族素質,根據憲法和教育法而制定的法律。
5、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養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制定的法律。

熱點內容
國際刑事法院締約國 發布:2024-11-19 10:55:18 瀏覽:312
唐山司法鑒定中心地址 發布:2024-11-19 10:43:57 瀏覽:412
拆迂預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9 10:17:07 瀏覽:430
人力資源涉及到哪些法律知識 發布:2024-11-19 10:00:40 瀏覽:900
交強險無責任賠償限額的法律依據 發布:2024-11-19 09:35:05 瀏覽:878
經濟法戰略聯盟的類型 發布:2024-11-19 09:33:59 瀏覽:129
現代勞動法不包括什麼制度 發布:2024-11-19 09:24:33 瀏覽:358
勞動法被解僱不滿一年怎麼賠償 發布:2024-11-19 09:23:49 瀏覽:283
盜竊公家財產的法律責任的聲明通知 發布:2024-11-19 08:55:25 瀏覽:85
刑事訴訟法的審判原則 發布:2024-11-19 08:21:56 瀏覽: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