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承諾書法律責任

承諾書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0-12-28 11:11:14

⑴ 承諾書的法律責任有什麼

承諾書的法律責任有:

  • 承諾書從法律講是民事主體意思表示一致的結果版,只要約定內容權不違法,約定事項責任義務清楚即具有法律效力

  • 約定對雙方都有約束力,如果一方違反約定,另一方完全可就約定到法院起訴。

  • 公民或者單位的承諾,在不影響公序良俗、沒有造成公共利益和群眾利益損害的情況下,具有法律效力。

  • 如果有了承諾,而逾期時,相關承諾人會承擔相應法律義務。

⑵ 這樣承諾書要負法律責任嗎

該承諾無實質意義。即便承諾了,日後產生糾紛依舊可以主張自己權利。

⑶ 承諾書有法律效力嗎

有法律效應。承諾書實際上是合同的一種,具有法律效力。有效的承諾書必須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是當事人真實意願的反映。承諾書的內容應當是當事人內心真實意思的表達,不能被強迫或威脅或利誘、欺騙等。

2,沒有違反相關法律規定;承諾書的內容必須合乎法律的規定,不能違反法律或行政法規的禁止性規定,否則可能導致承諾書無效。

3,沒有侵犯他人利益。承諾人只能基於自己有權處分的物進行處分,而不能因此侵犯到了他人的合法利益。

(3)承諾書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1、諾成合同與實踐合同

以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即告成立的,為諾成合同。除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尚須實物給付,合同始能成立,為實踐合同,亦稱要物合同。

2、合同的法律特徵

①合同是雙方的法律行為。即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互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就是將能夠發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現於外部的行為)。

②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須達成協議,即意思表示要一致。

③合同系以發生、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為目的。

④合同是當事人在符合法律規范要求條件下而達成的協議,故應為合法行為。

合同一經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雙方當事人之間就發生了權利、義務關系;或者使原有的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當事人一方或雙方未按合同履行義務,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擔違約責任。

⑷ 不想遵守承諾書上的承諾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需要承擔雙方約定的違約責任。

⑸ 承諾書故意把名子寫錯還有法律責任嗎

整整書即便是故意把名字寫錯,如果能夠核對字跡核對出來,還是你的一樣要承擔法律責任。

⑹ 寫承諾書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承諾書應當是對自己的一種約束,應當遵循。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要看承諾的內容。建議聯系當地律師當面詳談

⑺ 違反承諾需不需要付法律責任

承諾書實際上是合同的一種,具有法律效力。有效的承諾書必須同時滿足以版下三個條件:1.是當事權人真實意願的反映。2.沒有違反相關法律規定;3.沒有侵犯他人利益。那麼違反承諾保證會有什麼法律後果?中國《合同法》共規定了五大類違約責任形式:1.繼續履行,又稱強制履行,指在違約方不履行合同時,由法院強制違約方繼續履行合同債務的違約責任方式。2.採取補救措施:受損害方根據標的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等。3.賠償損失,即債務人不履行合同債務時依法賠償債權人所受損失的責任。4.定金責任:《合同法》第115條規定: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5.違約金責任,又稱違約罰款,是由當事人約定的或法律直接規定的,在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合同時向另一方當事人支付一定數額的金錢,也可以表現為一定價值的財物。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⑻ 偽造承諾書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承諾的概念承諾,是指合同當事人一方對另一方發來的要約,在要約有效期限內,作出完全同意要約條款的意思表示。《合同法》第21條規定:「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天宇科技1] 。」
承諾也是一種法律行為。承諾必須是要約的相對人在要約有效期限內以明示的方式作出,並送達要約人;承諾必須是承諾人作出完全同意要約的條款,方為有效。如果受要約人對要約中的某些條款提出修改、補充、部分同意,附有條件或者另行提出新的條件,以及遲到送達的承諾,都不被視為有效的承諾,而被稱為新要約。
2)承諾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條件
·承諾須由受要約人向要約人作出。非受要約人向要約人作出的意思表示不屬於承諾,而是一種要約。
·承諾的內容應當與要約的內容完全一致。承諾是受要約人願意接受要約的全部內容與要約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因此,承諾是對要約的完全同意,也即對要約的無條件的接受。
·承諾人必須在要約有效期限內作出承諾。《合同法》第28條規定:「受要約人超過承諾期限發出的承諾,除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該承諾有效的以外,為新要約。」
3)承諾的方式、期限和生效 ;
·承諾的方式 《合同法》第22條規定:「承諾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的除外。」
「通知」的方式,是指承諾人以口頭形式或書面形式明確告知要約人完全接受要約內容作出的意思表示。「行為」的方式,是指承諾人依照交易習慣或者要約的條款能夠為要約人確認承諾人接受要約內容作出的意思表示[天宇科技2] 。
·承諾期限 《合同法》第23條規定:「承諾應當在要約確定的期限內到達要約人。要約沒有確定承諾期限的,承諾應當依照下列規定到達:①要約以對話方式作出的,應當即時作出 承諾,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②要約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承諾應當在合理期限到達。

⑼ 關於承擔責任的承諾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個人簽字或按手印單方面出具的承諾書或是是保證書之類的,有法律效力,需付法律責任!

熱點內容
行政訴訟法模擬審判報告 發布:2025-04-22 19:29:03 瀏覽:292
高空拋物造成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2 19:17:19 瀏覽:723
2016法學就業 發布:2025-04-22 18:59:33 瀏覽:559
通山法院拍賣 發布:2025-04-22 18:49:07 瀏覽:209
大學教育法律法規 發布:2025-04-22 18:46:15 瀏覽:55
法律顧問的內容 發布:2025-04-22 18:40:02 瀏覽:760
2020年婚姻法多大可以領結婚證 發布:2025-04-22 18:33:44 瀏覽:36
和諧的道德觀 發布:2025-04-22 18:32:56 瀏覽:48
以民之所望為施政所向必須堅持法治精神 發布:2025-04-22 18:22:13 瀏覽:486
司法部楊帆 發布:2025-04-22 18:08:34 瀏覽: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