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股權代持協議的法律效力

股權代持協議的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0-12-28 13:15:07

『壹』 股權代持協議,被代持人擁有何種股東權利

此問題分以下四個方面闡述:
一、股權代持協議,表明股權的利益設置有其他考量。從法版律屬性來講,就表權明股權背後的股東之間,有協議安排或其他安排,即表明持有人與被持有人在法律關繫上設置為顯明股東和隱名股東。
二、被代持人的股東權利,實則表示為隱名股東的權利。其權利一般通過協議或其他方式來實現對公司的管控,但在顯明股東行使真正的股東權利時有一隻無形的手在背後指引。通俗來講,被代持人的所有意思表示和行為都通過在工商登記的顯明股東來實現。
三、是具體的權利實現上,被代持人在公司治理和享有利益的過程中,一般並不直接參與,都需要其代持人來形式股東的權利,股東的權利在公司章程中都予以了充分表述。
四、具體而言,被代持人的權利主要表現為利潤分配權和剩餘資產分配權。至於參與經營管理以及優先認股權,均由代持人代為行使。

『貳』 公務員簽訂《股權代持協議》法律效力如何認定

  1. 公務員不能從事或者參與營利性活動,在企業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中兼任職務。

  2. 無論公務員替別人代持,還是別人替公務員代持都是不可以的,如果涉及特殊性質的公司,本身更不允許代持股權。

『叄』 【求救】股權代持協議對於實際控制人認定的證明效力如何

保代培訓內部資料,部分發行人通過代持解決實際控制人三年未發生變更的內問題,證監會原則上容不認可這種做法,除非有特別充分、客觀、有說服力的證據(例如:執行法院判決、繼承等)。審核過程中原則上不得發生股權變動,除非有正當理由,如繼承、判決等。

『肆』 有限公司股權代持協議增資擴股後代持股協議有效嗎

代持協議是有法律效力的,實際股東稱之為隱名股東,名義股東稱之為顯名股東。增資擴股之後,代持的股份數量沒有什麼變化,發生變化的只是持股比例。

『伍』 代持股份合同是否受法律保護

首先要判斷代持的股份合同是否真實有效,只要簽訂的合同真實有效就受法律保護版。權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中明確規定:

不屬於《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的,合同無效情形的股份代持合同,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有效。

(5)股權代持協議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定:

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三條,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陸』 股權代持協議是否有效

根據你的提問,經邦咨詢在此給出以下回答:
根據司法解釋,股權代持協議只要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都是有效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
第二十五條 有限責任公司的實際出資人與名義出資人訂立合同,約定由實際出資人出資並享有投資權益,以名義出資人為名義股東,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對該合同效力發生爭議的,如無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情形,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合同有效。
前款規定的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因投資權益的歸屬發生爭議,實際出資人以其實際履行了出資義務為由,向名義股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予以支持。名義股東以公司股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名義股東以公司股東名冊記載、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為由否認實際出資人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實際出資人未經公司其他股東半數以上同意,請求公司變更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記載於股東名冊、記載於公司章程並辦理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當然股份代持,由於實際出資人並未列於股東名冊,也無法通過股東會行駛股東權,相比直接持有股權,還是有一定風險。但仍是一種可行的方案。
一些早期創業公司採取由創業團隊代持的方式,可以非常大的程度上減輕初期因核心團隊離職而造成的頻繁股權變更。我曾做過一個項目就是這樣,當時企業老大給創業團隊每個人都有股份,結果剛創業的那3-4年由於部分人離職而造成股權變動幾十次,而且由於當時企業沒有人有意識要去完整的保留相關的手續,導致最後做IPO描述歷史沿革的時候很是麻煩。所以不妨等到團隊真正穩定了以後再給。
以上就是經邦咨詢根據你的提問給出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經邦咨詢,17年專注股改一件事。

『柒』 簽股份代持協議可能存在哪些法律風險

1、合同效力糾紛

如果代持股協議的內容沒有違反國家法律的規定,主要是沒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沒有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利益等情形的,一般代持股協議是合法的。但是,這種合法也僅限於簽訂協議的雙方之間,對第三人沒有約束力。

另外中國有些產業限制外國投資者(包括港、澳、台投資者)投資或者禁止外國投資者投資。如果外國投資者規避中國法律規定,通過股權代持方式進入相關行業,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司法解釋,此時實際出資者和名義股東之間的股權代持協議會因違反中國法律規定而被認定為無效。

2、實際出資人不進行工商登記存在的法律風險

股東的身份不被認可。由於實際出資人的姓名並不記載於工商登記資料上,那麼在法律上實際出資人的股東地位是不被認可的,股東的表決權、分紅權、增資優先權、剩餘財產分配權等一系列的權利都需要由代持股人行使,必然導致風險的存在。

同時代持股人轉讓股份、質押股份的行為,實際出資人都很難控制。

代持股人惡意損害實際股東的利益。包括代持股人濫用經營管理權、表決權、分紅權、增資優先權、剩餘財產分配權等權利給實際出資人造成的財產損失。

由於代持股人自身原因導致訴訟而被法院凍結保全或者執行名下的代持股權。當代持股人出現其他不能償還的債務時,法院和其他有權機關可以依法查封上述股權,並將代持股權用於償還代持股人的債務。實際出資人如果未能及時阻止,只有依據代持股協議向代持股人主張賠償責任。

代持股人意外死亡引發繼承或離婚糾紛等。如果代持股人意外死亡,則其名下的股權作為財產將有可能涉及繼承或離婚分割的法律糾紛。實際出資人不得不捲入相關糾紛案件中,才能維護自己的財產權。

(7)股權代持協議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股權代持主要存在以下三種法律關系:實際股東與名義股東之間的法律關系;實際股東、名義股東與公司之間的法律關系;實際股東、名義股東與公司外第三人之間的關系。

如果說股權代持還帶有一定模糊性的話,股權信託則是一個較早為人們所熟知並被很多信託投資公司應用的概念。

股權信託是指委託人將其持有的某公司的股權移交給受託人,或委託人將其合法所有的資金交給受託人,由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按照委託人的意願將該資金定向投資於某公司,受託人因持有某公司的股份而取得的收益,歸屬於委託人指定的受益人。

產生代持股的原因有多種,可能是真實的出資人不願意公開自己的身份,或者是為了規避經營中的關聯交易、找別人代持股,或者是為了規避國家法律對某些行業持股上限的限制,也可能是有的公司對股東身份有特別的要求。

但是,不管基於什麼目的,代持股份必然在委託人和受託人之間形成一份股份代持協議書。簽訂代持股協議則存在一定法律風險。

『捌』 股權代持協議是否有效

有效的,根據《來最高人民自法院關於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第二十五條:「有限責任公司的實際出資人與名義出資人訂立合同,約定由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對該合同效力發生爭議的,如無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情形,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合同有效」
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管指引第4號:股份公司股權結構中存在工會代持、職工持股會代表、委託持股或信託持股等股份代持關系,或者存在通過持股平台間接持股的安排以致實際股東超過200人的,在依據本指引申請行政許可時,應該已經將代持股份還原至實際股東、將間接持股轉為直接持股,並依法履行了相應的法律程序。以私募股權基金、資產管理計劃以及其他金融計劃進行持股的,如果該金融計劃是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設立並規范運作,且已經接受證劵監督管理機構監管的,可不進行股份還原或轉為直接持股。

熱點內容
見義勇為的道德與法律 發布:2025-04-22 22:39:14 瀏覽:958
分公司和總公司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2 22:30:05 瀏覽:613
合同法司法解釋一二三四五 發布:2025-04-22 22:30:03 瀏覽:686
民法上欺詐案例 發布:2025-04-22 22:12:57 瀏覽:773
央視社會與法還不起的青春債 發布:2025-04-22 21:48:10 瀏覽:12
浙江信訪條例 發布:2025-04-22 21:40:36 瀏覽:881
勞動法關於產假工資規定2015 發布:2025-04-22 21:25:22 瀏覽:124
個人寫的欠條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4-22 20:55:15 瀏覽:704
國家信訪條例全文 發布:2025-04-22 20:42:40 瀏覽:240
第五次全國法律援助工作會議召開 發布:2025-04-22 20:20:02 瀏覽: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