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寵物傷人法律責任

寵物傷人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0-12-28 15:54:30

㈠ 寵物店小寵物傷人負擔什麼責任

1.在店內,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保障消費者的安全。
參考法條《侵權責任法》
第七十八條 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
第七十九條 違反管理規定,未對動物採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八十條 禁止飼養的烈性犬等危險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八十一條 動物園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園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第八十二條 遺棄、逃逸的動物在遺棄、逃逸期間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原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八十三條 因第三人的過錯致使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賠償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第八十四條 飼養動物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妨害他人生活。
2.將寵物購買後,所有權轉移,此時消費者應當承擔風險,但是如果寵物店在消費者購買寵物時,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隱瞞真實情況,造成消費者或者第三人損失的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3.一般的公司可以,亦可已個體工商戶,你是不是要問的是納稅方面的區別啊。公司分為有限責任公司與股份公司,承擔責任方式不同。你的情況應該是注冊有限公司就OK了,注冊資金最少3萬元,具體可向你所的的工商管理局網站查詢。

㈡ 教唆寵物傷人法律責任

此種情形中,受害人遭受的損害是因為第三人的過錯行為致使動物造成他內人損害的,實際容上動物只是第三人實施侵權的工具,動物的飼養人或者管理人不是引起損害發生的原因,對損害後果的發生沒有因果關系。沒有因果關系本不應承擔侵權責任,但為了充分保護受害人,使受害人遭受的損害能夠得到填補,《侵權責任法》規定此種情形下,受害人既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也可以向動物的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請求賠償,動物的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賠償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這種規定的責任形式屬於不真正連帶責任,在不真正連帶責任中,不真正連帶責任人任何一人為清償完畢後,受害人即喪失了向其他不真正連帶責任人請求清償的權利,但是由於存在終局的責任承擔者,承擔了清償責任的不真正連帶責任人有權向最終承擔賠償責任的人進行追償。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三條因第三人的過錯致使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賠償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㈢ 寵物傷人,物業要賠償嗎

城市居民飼養寵物的現象較為普遍,《侵權責任法》第84條規定:「飼養動物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妨害他人生活。」近年來,城市小區內因飼養寵物致人損害糾紛訴諸法院的案件類型逐漸增多,針對不同的案件事實,此類侵權糾紛的責任承擔主體亦有所不同。

案例一:

責任承擔主體——動物飼養人

2013年6月,小晉在自家的住宅小區電梯內被一寵物犬咬傷,受傷後小晉前往醫院就診,支出多項醫葯費用。小晉認為物業公司在本次寵物傷人事件中有管理不善的責任,其將物業公司與寵物犬飼養人作為共同被告起訴至法院,要求二被告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中事發地點在電梯的封閉空間內,飼養人對寵物具有客觀上不可推卸的管領義務,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物業公司並非致害寵物的直接管理人,與小晉主張的人身侵權不存在直接法律關系,故在小晉無法提供證據證明物業公司存在過錯的情況下,法院判決物業公司不承擔賠償責任,本案的責任承擔主體為致害寵物的實際飼養人。

律師觀點:

動物飼養人或管理人應對受害人承擔侵權責任。《侵權責任法》第78條規定:「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第79條規定:「違反管理規定,未對動物採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第80條規定:」禁止飼養的烈性犬等危險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第82條規定:「「遺棄、逃逸的動物在遺棄、逃逸期間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原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承擔侵權責任。」由上述規定可見,寵物傷人案件中承擔侵權責任的主體一般是實際飼養人或管理人,即使是被遺棄、逃逸的動物在遺棄、逃逸期間傷人的,責任承擔的主體一般也是原動物飼養人或管理人。

案例二:

責任承擔主體——受害人本人或第三人

2013年8月,某小區業委會組織社區居民跳繩比賽,小區業主董某在小區露天公園參加比賽,並將自家飼養的寵物犬栓於露天公園綠化帶防護柵欄上。比賽中途,寵物犬咬傷觀看放風箏比賽的小雪,小雪認為飼養人董某玩樂中未看管好寵物,故將董某訴至法院要求其承擔醫療費、護理費、誤工費等各項損失。

庭審中,董某提交小區監控攝像頭拍攝的視頻資料,該視頻資料顯示小雪在被咬傷前有向寵物犬投擲石塊、踢打等行為。法院經審理認為,董某提交的視頻資料客觀反映了小雪在被咬傷前對寵物犬有投擲、踢打的行為故意,而其被咬傷的結果與該行為之間具有直接因果關系;董某栓好狗鏈並在寵物犬附近活動,在小雪未提供證據證明於新作為實際飼養人存在管理過錯的情況下,法院依法認定董某與小雪的損害不存在因果關系,董某不對小雪的損害承擔責任。

雲律師觀點:

侵權責任法不僅規定了寵物飼養人的責任條款,同時規定了相應的免責條款:即當寵物飼養人或管理人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該案中,董某雖然是寵物的飼養人,其已經盡到了相應的管領義務,故在受害人自身存在明顯故意行為的情況下,法院判決飼養人不承擔責任。此外,侵權責任法還賦予了寵物飼養或管理人對第三人的追償權,《侵權責任法》第83條規定:「因第三人的過錯致使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賠償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幫助

刑法中寵物傷人是怎樣處罰的

你說說具體情況吧,一般情況下寵物傷人算過失傷人。
特殊情況,人家管理的非常好,你去聊閑,咬死都不用付刑事責任。

㈤ 我的寵物傷人被對方打死了需要負什麼責任

你好
如果是你的狗咬人而被打死,這是緊急避險行為,是不要承擔責任的;不過,對專方可能是避險屬過當了,可要求對方承擔部分責任;
如果你的狗沒有咬人而被他們打死,這是故意毀壞財物的行為,屬於違法,可報警,同時可要求對方賠償;

㈥ 有關寵物傷人的法律條款,

小狗的來主人肯定是要自承擔一定的責任,除非能夠證明是老人故意招惹小狗才能免責。但是根據你提供的信息,老人是被嚇倒,而非咬傷,所以8萬多的損失你不需要完全承擔,可以跟據具體情況與老人按比例分擔。法條適用《侵權責任法》第十章 飼養動物損害責任
第七十八條 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
第七十九條 違反管理規定,未對動物採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八十條 禁止飼養的烈性犬等危險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㈦ 寵物傷人賠償後需要承擔受害者多年後可能發病的責任嗎

理論上來說,當受害人出現的病理與此次咬傷有關時,你是應該繼續履行賠償責任的。
但是前提是他能證明與此次咬傷有關。
我國法律是誰受害誰拿證據,而不是誰受害,由被告證明自己沒有做出傷害行為。

㈧ 寵物傷人,主人是否有刑事責任

教唆寵物傷人來殺人的時候,寵自物相當於主人手中的凶器,這個時候還是人對人的行為。 如果單純是寵物傷人,主人沒有傷害別人的故意,那就只是民事侵權行為。順便說一句,養寵物造成傷害的,主人承擔的是無過錯責任,除非是受害人故意故意(不然的話成天到馬路上找養狗的人去逗狗,然後要賠償就能過活了)。 當然如果主人明知是一條很有危險性的藏獒,還帶著去仇人家裡,並且沒有採取安全保護措施(例如栓繩子),這個時候可以推定主人有傷害對方的間接故意,可能會構成【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 如果主人帶著一條藏獒,不牽繩子,出入公共場所,藏獒一時興起亂咬人,這個時候還可能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當然上述事實認定最後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法律並沒有想像得那麼漏洞百出。

㈨ 寵物咬人責任認定

狗主人外出復時候把狗關制在籠子裡面,室友擅自把狗從籠子中放出來,導致被咬傷,這個醫葯費應該由室友本人承擔,因為狗主人沒有過錯,過錯在室友。
《侵權責任法》第七十八條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

熱點內容
社民法西斯 發布:2025-04-23 02:04:21 瀏覽:944
雲浮法院陳 發布:2025-04-23 02:01:50 瀏覽:906
中國遺產稅法律法規 發布:2025-04-23 01:58:00 瀏覽:980
安徽徽都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4-23 01:53:43 瀏覽:106
社會與法別墅驚魂3 發布:2025-04-23 01:48:57 瀏覽:258
票管理條例 發布:2025-04-23 01:45:20 瀏覽:255
勞動合同法兼職工 發布:2025-04-23 01:42:11 瀏覽:338
民事訴訟法中級法院管轄 發布:2025-04-23 01:41:58 瀏覽:221
入室盜竊的司法解釋 發布:2025-04-23 01:29:53 瀏覽:439
法學院贈言 發布:2025-04-23 01:23:55 瀏覽: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