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法律知識
『壹』 青少年法律基本知識有哪些
學校和家庭加強對未成年學生的教育和引導是預防未成年學生犯罪或受犯罪分子傷害的最好方法。
1、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包括:(1)曠課、夜不歸宿;(2)攜帶管制刀具;(3)打架斗毆、辱罵他人;(4)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5)偷竊、故意毀壞財物;(6)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7)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製品、讀物等;(8)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9)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2、《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稱「嚴重不良行為」,是指下列嚴重危害社會,尚不夠刑事處罰的違法行為:(1)糾集他人結伙打架滋事,擾亂治安;(2)攜帶管制刀具,屢教不改;(3)多次攔截毆打他人或者強行索要他人財物;(4)傳播淫穢的讀物或者音像製品等;(5)進行淫亂或者色情、賣淫活動;(6)多次偷竊;(7)參與賭博,屢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9)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
3、任何人不得教唆、脅迫、引誘未成年人實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的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或者為未成年人實施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提供條件,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予以治安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未成年人發現任何人對自己或者對其他未成年人實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章規定不得實施的行為或者犯罪行為(以上第一條、第三條),可以怎樣解決?
可以通過所在學校、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向公安機關或者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報告,也可以自己向上述機關報告。受理報告的機關應當及時依法查處。
5、在別人打我時,我該怎麼做呢?
如果是同學之間發生輕微的摩擦,要盡量冷靜處理,決不能採取極端的方法去報復,如果雙方不能和解,可以向學校教師反映情況,由校方進行處理。如果是社會青年無端毆打你,首先要保全自己的生命安全,及早脫身,然後及時打110報警,不應盲目的抗打硬拼。
6、由於對方的原因引起互毆,而在互毆中將對方打傷,為什麼只追究我的責任,不追究對方的責任呢?
這類問題,司法機關在辦案中經常遇到,許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怎麼也不明白自己只是還手反擊,將對方打傷,而只追究自己的責任,對方卻沒事。根據我國的法律規定,傷害只有達到輕傷時,才構成犯罪。即便對方也將你打傷,但你經過法醫鑒定,結果為輕微傷,而你將對方打成輕傷,那麼對方不夠成犯罪,而你卻構成犯罪。因為故意傷害罪是以結果論,看所受傷害的結果:達到輕傷才構成犯罪,達不到輕傷不構成犯罪。
7、怎樣拒絕別人的要求一起去違法犯罪呢?
一是要明辨是非,極力勸阻。二是勸阻無效,自己堅決拒絕。三是如被迫,應及時報案。四是積極向家長、學校、警方報告情況。
8、在校女生如何保護自己?
一是平時盡量少和社會不良青年及校內有不良傾向的學生接觸。二是注意端正自己的行為舉止。三是外出時盡量結伴而行。四是遇到情況要巧妙周旋,會自我保護。五是拒絕陌生人的好意。
9、自然人犯罪與年齡的關系是怎樣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7條規定: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10、在遇到社會青年或者高年級學生向我們要錢如何處理?
首先,如果是社會青年向在校學生要錢,應當及時向學校老師、家長反映或者向公安民警報案,以便盡快處理。既不能自己拿刀來解決,也絕不能逆來順受,從而助長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其次,如果是高年級的學生向低年級學生要錢,可以向老師舉報這種行為,不能幾個同學結伙來抵抗或者報復要錢者,否則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走向犯罪。
11、在遇到同學欺負自己時該怎麼辦?
在遇到同學欺負或者發生小摩擦時,要冷靜並正確地處理矛盾,可以向教師及時反映情況,而不是自己去冒然解決。
12、刑法對故意傷害罪是怎麼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13、違反學校紀律,對造成其他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學生,學校可以給予相應的處分;觸犯刑律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4、未成年人對犯罪如何進行自我防範?
未成年人對犯罪的自我防範是指個人為減少被害可能性,進行自我保護而採取的各種措施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①未成年人應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共規范;②樹立自尊、自律、自強的意識;③增強辨別和自我保護的能力;④加強未成年人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
『貳』 法律犯罪知識
首先,來根據《刑法》自第三百五十八條關於組織賣淫罪的規定,基礎刑判處5年以上10年以下,並處罰金。「百分八十是未成年少女,而且是誘拐的方式。而且女性都患有婦女科疾病」法院一般會認定為加重情節中的情節嚴重。屬於加重處罰的情形,刑期為10年以上有期或者無期,並處罰金或沒收財產。(有期最高為15年)
其次,他是個從犯,你是否了解到檢察院起訴的罪名,這里存在辯護的餘地。如果是以協助組織賣淫罪論處的話,刑期一般只有5年以下並處罰金,即使在情節嚴重的情況下也是5到10年有期,並處罰金。
最後,就在服刑階段的減刑問題,這個比較復雜,還是在在法律框架內自己想辦法吧。
『叄』 我想得到一些關於「性」犯罪的法律知識
一般的嫖娼行為不能構成犯罪。屬於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行為。
『肆』 刑事犯罪法律知識100問的介紹
《刑事犯罪法律知識100問》是由高飛編寫,本書以我國現行刑法為基礎,從《刑法》452個條款和400多個罪名中,結合當前農村以及農民的具體情況而編寫。
『伍』 有關法律知識
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即想繼續犯罪內,而不能容是未遂。
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即能犯而不犯是中止,且要有效的防止犯罪結果發生。
犯罪既遂,是犯罪分子實行犯罪,且已達到他所希望的結果。
綜上所述,你所說的情況,應屬於犯罪中止。對於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結果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比照既遂犯)
『陸』 法律知識:刑罰如何運用
刑罰如何運用:
一、數罪並罰
數罪並罰是指對犯兩個以上罪行的犯人,就所犯各罪分別定罪量刑後,按一定原則判決宣告執行的刑罰。
數罪中判處有死刑或者無期徒刑的,只需要執行死刑或者無期徒刑。數罪都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應當在總和刑期以下、數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決定執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得超過3年,拘役最高不得超過1年,有期徒刑總和刑期不滿35年的,最高不得超過20年,總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最高不得超過25年。數罪中有判處有期徒刑和拘役的,執行有期徒刑。數罪中有判處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執行完畢後,管制仍須執行。數罪中判有附加刑的,附加刑仍然需要執行,其中附加刑種類相同的,合並執行,種類不同的,分別執行。
二、緩刑
緩刑,是指對犯罪人判處刑罰,但在一定時間內暫緩執行刑罰的制度。
對於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1)犯罪情節較輕;(2)有悔罪表現;(3)沒有再犯罪的危險;(4)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
宣告緩刑,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
三、減刑
減刑,是指對原判刑期適當減輕的一種刑法執行活動。
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的,或者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現之一的,應當減刑:(1)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動的;(2)檢舉監獄內外重大犯罪活動,經查證屬實的;(3)有發明創造或者重大技術革新的;(4)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捨己救人的;(5)在抗禦自然災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現的;(6)對國家和社會有其他重大貢獻的。
減刑以後實際執行的刑期不能少於下列期限:(1)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於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2)判處無期徒刑的,不能少於十三年;(3)人民法院依照刑法相關規定限制減刑的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緩期執行期滿後依法減為無期徒刑的,不能少於二十五年,緩期執行期滿後依法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於二十年(此處的相關規定指:對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對其限制減刑)。
『柒』 怎麼學習法律知識保護自己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時會碰到各種各樣的不法侵害,比如說被人敲詐、被人毆打、被人搶劫等等,一旦碰到了,怎麼辦呢?要教育孩子增強分辨能力,學會自我保護。國家的法律都是為保護一切合法權益、懲罰各種不法行為而制定的,也就是說在合法權益受到罪犯的不法侵害時,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面臨危險的時候,要機智勇敢地同犯罪分子作斗爭。如果畏懼罪犯的話,就會助長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使他們有恃無恐地實施犯罪行為。
所謂犯罪的自我防範是指個人為減少被害的可能,進行自我保護而採取的各種措施和方法,根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0條的規定,未成人年人犯罪的自我防範意識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指未成年人通過加強文化修養和法律知識,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和侵害;另一方面是指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後應通過法律途徑,及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具體來講,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一)未成年人應當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共規范。
實踐證明未成年人一旦養成了種種不良習性後要矯正過來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費更大的力氣,因此,未成年人就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和學習中,處處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社會公共規范,遵守社會公德,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加強自我修養,自我調節、自我完善,自覺抵制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
(二)樹立自尊、自立、自強的意識
(三)增強辯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未成年人只有學好知識,豐富社會生活經驗,鍛煉各種能力,才能對違法犯罪行為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才能分清是非,未成年人還要加強鍛煉身體,增強體魄,這樣有助於未成年人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時候,及時逃脫或者進行正當防衛,不至於受犯罪行為的隨意侵害。
(四)加強未成年人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
第一、要以躲避免受違法犯罪行為侵害為自己的首要任務,不提倡去同違法犯罪分子面對面博斗,比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後設法擺脫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10」報警。
第二、如果發現自己正在或已經受到非法侵害的就應該採取正確的途徑解決。如及時向學校、家庭或者其他監護人報告,由家長、老師或學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機關或者政府主管部門的報告。
總之各位家長要切實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如遇上不法侵害時,不要害怕,一定要沉著、冷靜,機智勇敢,要敢於檢舉揭發,積極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要堅信邪不可能壓正的道理,干壞事的心總是虛的,害怕的應該是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