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法律知識大全
㈠ 小學生法律小常識大全
小學生法律常識: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論什麼人都要遵守法律,無論什麼人犯法都要受到法律追究,不因身份、地位、民族、性別、貧富、職業等而有所區別。
2、憲法為我們國家的根本大法,一切法律都不能同憲法的規定相抵觸,任何人要服從憲法權威。
3、《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條規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國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給予特殊、優先保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4、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權,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未成年人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權利。
5、恐嚇取財罪。就是用不當的手法,包括:恐嚇、威脅、暴力等,向別的同學借錢不還或強索金錢。
(1)常用法律知識大全擴展閱讀:
1、小學生要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升降國旗、奏唱國歌時肅立、脫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尊敬父母,關心父母身體健康,主動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聽從父母和長輩的教導,外出或回到家要主動打招呼。
2、小學生要尊老愛幼,平等待人。同學之間友好相處,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不欺負弱小,不譏笑、戲弄他人。尊重殘疾人。尊重他人的民族習慣。待人有禮貌,說話文明,講普通話,會用禮貌用語。不罵人,不打架。到他人房間先敲門,經允許再進入,不隨意翻動別人的物品,不打擾別人的工作、學習和休息。
3、小學生要誠實守信,不說謊話,知錯就改,不隨意拿別人的東西,借東西及時歸還,答應別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時表示歉意。考試不作弊。虛心學習別人長處和優點,不嫉妒別人。遇到挫折和失敗不灰心,不氣餒,遇到困難努力克服。愛惜糧食和學習、生活用品。節約水電,不比吃穿,不亂花錢。
㈡ 最常見的法律常識有哪些
一、如果上下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有權向所在單位要求享受工傷待遇,包括下班時順道買菜的情況。上下班的途中包括四中情況:
1、在合理時間內往返於工作地與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單位宿舍的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
2、在合理時間內往返於工作地與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
3、從事屬於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動,且在合理時間和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
4、在合理時間內其他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
二、如果未滿18歲的孩子夜不歸宿,必須對孩子進行教育,否則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三、如果別人借您錢,您一定要他出借據,而且借款數額一定要大寫。(註:訴訟時效為2年)
四、如果想要保護自己的家或其他財產,一定不要私設電網或設置毒物等,否則可能觸犯危害公共安全罪。《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37條第一款規定:未經批准,安裝、使用電網的,或者安裝、使用電網不符合安全規定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五、公民在贍養、工傷、刑事訴訟、請求國家賠償和請求依法發給撫恤金等方面需要獲得律師幫助,但是無力支付律師費用的,可以按照國家規定獲得法律援助。
六、如果想寫遺囑,一定要註明年月日,並親自簽名。讓人代書,一定要兩個以上證人在場見證,代書人、見證人、遺囑人都要簽名,最好委託律師見證並執行遺囑。
七、撫恤金、生活補助費是在死者死亡後,由國家發給死者親屬的費用,用以優撫救濟死者家屬中未成年人和喪失勞動能力的親屬,不屬於死者的遺產,一般不能作為遺產繼承。
八、民間借貸屬於高風險事件,法律規定高於同期利率4倍以上的民間借貸,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如目前一年期貸款利率為6%,即民間借貸1年期利率高於24%(即月息2%)以上,高出部分不受法律保護。
九、在幼兒園、學校學習、生活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療的精神病人,因這些單位沒有盡到監護職責而受到傷害,這些單位應適當給予賠償。單位有過錯的,亦應適當承擔責任。
對於以上這些法律小常識,我們一定要能夠熟知,這樣當我們遇到這些問題糾紛的時候就辦法應對。
㈢ 房產法律知識大全
1. 房子是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買的,這套房原則上你母親是有份的.你父親的口頭遺囑只能版處分屬於自己的份額,權你母親的份額他無權處分.若沒其他權利人,僅從出資來算,你母親的份額是:[(5500-2000)÷2}÷5500×100%=31.82%
2.由於你們四個兄弟姊妹自願簽署了協議且你也作了補償,協議應當是合法有效的.所以除了你母親之外其他人無權主張對房的權利.因你對房產的份額大於你母親,所以她未經你的同意是無權賣房的.但是她主張出售自己的份額,你有優先購買權.
㈣ 有哪些法律常識大全
婚姻家庭
我國的《婚姻法》第21條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自己能夠獨立生活的子女必須贍養父母,給父母必需的生活費,如果子女不贍養父母,那父母可以要求子女給自己提供生活費.夫妻中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一年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夫妻雙方因感情不合分居兩年以上的,一方向法院提出離婚,經過調解無效的,法院可以判決離婚.離婚後,孩子歸一方撫養,另一方有權利探望孩子。
勞動爭議
勞動合同的內容應該包括: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勞動報酬、勞動紀律、終止條件、違反合同的責任以及其他的條款。勞動合同的試用期不得超過6個月。試用期內勞動者可以隨時解除勞動合同。如果您正在患病規定的醫療期間,或者在孕期、產期、哺乳期,或者患職業病、因工傷並被確認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力的,那單位就不能解除合同。如果您是一位勞動者,在您遇到勞動爭議時,如果您希望通過仲裁解決,那您應該在發生糾紛後60天內向勞動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請.您如果要解除勞動合同,那您應該提前30天以書面形式通知單位.您的單位在您的工作時間之外又讓您加班的,那您應該獲得1.5倍以上的報酬;如果在休息日加班,後來沒有補休息日的,您應該獲得2倍以上的報酬;如果是在五一,十一,元旦.春節加班的,您應該獲得3倍的報酬.
消費者權益
作為消費者您享有的權利有:1.知情權2.自由選擇權3.安全權4.求償權5.參與監督權6.接受消費教育權7.建立消費組織的權利如果您去買東西,千萬不要忘了向銷售者要發票,萬一出現問題,這可是一個很重要的證據.如果您獲得了贈品或者獎品,但贈品或獎品存在質量問題,那您照樣可以向銷售者提出維修,調換,或者賠償.
如果您買的商品存在質量問題,使您的人身或者財產受到傷害,如果您想起訴,您應該在兩年內起訴,過了兩年您再起訴,法院就不會受理了.
㈤ 有哪些日常應該知道的法律小常識
往往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都是涉及法律知識,但是一般人都不知道或者不懂。認為這個和生活離的比較遠這個是不對的想法。我整理總結了日常生活會遇到的如下:夫妻中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一年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夫妻雙方因感情不合分居兩年以上的,一方向法院提出離婚,經過調解無效的,法院可以判決離婚;離婚後,孩子歸一方撫養,另一方有權利探望孩子。如果被從樓上掉下的花盆砸傷,可以把它們的管理者告上法庭。如果上下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有權向所在單位要求享受工傷待遇。如果想保護自己家或其他財產,一定不要私設電網或設施毒物等,否則等待的將是:危害公共安全罪。如果您成為被告,又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律師,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您提供法律幫助。這可是一個很重要的證據。
望這個能夠幫助大家知道更多法律相關知識,明白法律還要遵守法律,要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權益。
㈥ 生活中常用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生活中常用的法規有以下7條:
1、《婚姻法》:用於處理夫妻家庭關系,子女撫養關系,感情破裂離婚時必用。
2、《繼承法》:用於老人去世後遺產的分配與繼承。
3、《道路交通安全法》:用於日常生活出行可能會遇到的交通事故及其處理。
4、《合同法》:用於生活中購買房產、汽車等物品時簽訂合同。
5、《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用於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尤其是處理鄰里關系糾紛。
6、《刑法》:用於受到傷害,如家中被盜、路遇搶劫等犯罪情況,如何向公安機關尋求幫助。
7、《勞動法》: 用於工作與單位打交道,非常有用,有助於維護自己的權利 。
(6)常用法律知識大全擴展閱讀:
普法、懂法的好處:
落實好普法責任制,讓普法和立法、執法和司法的具體實踐攜手共進,不僅能把普法教育貫穿於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還有助於形成司法過程與社會的有機互動。
事實上,執法者同時是普法者,對於執法行為本身也是有好處的。一段時間以來,各地都在推進判決書、裁定書、抗訴書、決定書等法律文書上網,不僅滿足了公眾知情權,也促使各級法院提升辦案水平。
同樣的,當每一個國家機關都需要向公眾普法,就會再一次審視自身行為的合理性,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各個部門理順了責任分工,一些涉及多個部門的工作如未成年人保護等,才有望真正形成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合力。
法律就像旅行一樣,必須為明天做准備。它必須具備成長的原則。建設好法治中國,就必須讓法律的發展根植於社會的發展,和社會一起成長,與時代共同進步。當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照進現實,成為最好的普法教材,法律的力量就會像影子跟隨著身體一樣跟隨著每一個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