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觀念如何分配法律責任
㈠ 法律責任有哪些
問題一:法律責任的種類有哪些? 1.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其犯罪行為所必須承受的,由司法機關代表國家所確定的否定性法律後果。刑事責任的特點是:第一,產生刑事責任的原因在於行為人行為的嚴重社會危害性,只有行為人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即構成犯罪,才能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第二,刑事責任是犯罪人向國家所負的一種法律責任。它與民事責任由違法者向被害人承擔責任有明顯區別,刑事責任的大小、有無都不以被害人的意志為轉移。第三,刑事責任是一種懲罰性責任,是所有法律責任中最嚴厲的一種。第四,刑事責任基本上是一種個人責任。一般來說,只有實施犯罪行為者本人才能承擔刑事責任。當然,刑事責任也包括集體責任,有些國家稱為「法人犯罪」的刑事責任,在我國稱為「單位犯罪」的刑事責任。不管是懲處個人,還是懲處單位,都是為了懲罰犯罪者,救濟被侵害的權利,預防犯罪的再發生。第五,刑事法律是追究刑事責任的惟一法律依據,罪行法定。
2.民事責任
民事責任是指由於違反民事法律、違約或者由於民法規定所應承擔的一種法律責任。民事責任的特點是:第一,民事責任主要是一種救濟責任。民事責任的功能主要在於救濟當事人的權利,賠償或補償當事人的損失。當然,民事責任也執行懲罰的功能,具有懲罰的內容。如違約金本身就含有懲罰的意思。第二,民事責任主要是一種財產責任。第三,民事責任主要是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的責任,在法律允許的條件下,多數民事責任可以由當事人協商解決。根據承擔民事責任的原因,將民事責任分為:由違約行為(或不履行其他義務)產生的違約責任,由民事違法行為,即侵權行為產生的一般侵權責任,由法律規定產生的特殊侵權責任。
3.行政責任
行政責任是指因違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規定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責任的特點是:第一,承擔行政責任的主體是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第二,產生行政責任的原因是行為人的行政違法行為和法律規定的特定情況。第三,通常情況下,實行過錯推定的方法。在法律規定的一些場合,實行嚴格責任。第四,行政責任的承擔方式多樣化。
4.違憲責任違憲責任是指由於有關國家機關制定的某種法律和法規、規章,或者有關國家機關、社會組織或公民從事的與憲法規定相抵觸的活動而產生的法律責任。雖然廣而言之,所有違法行為都是違憲行為,但是,構成違憲責任的違憲行為與一般違法行為還是有所區別的。因為憲法規范不僅為普通法律提供了立法依據,而且它還有自己特定的調整對象,即國家機關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它們與廣大公民之間的相互關系。對違反這類憲法規范的行為,是不能通過追究刑事責任、民事責任或行政責任來預防和制止的。在我國,監督憲法實施的權力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問題二:企業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有限公司股東的法律責任 例如,由兩個股東出資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甲股東要求轉讓出資,如果乙股東不同意,根據《公司法》第35條之規定,乙股東應當購買甲股東轉讓的出資。但是,乙股東購買了甲股東的出資後,該有限責任公司就應當變更為獨資企業,否則有悖於《公司法》第20條第一款之規定;如果乙股東同意甲股東將其出資轉讓,但在同等條件下,乙股東又有優先購買權,否則有悖於《公司法》第35條第三款之規定,無形中剝奪了乙股東的優先購買權。為此,筆者認為:對於這種特殊情況或者由此產生的出資轉讓糾紛,應當在《公司法》實施細則中或司法解釋中加以規范,也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來總結《公司法》自1994年7月1日施行以來的各種情況,對其中不適應新情況、新形勢的部分加以修改,使之更加嚴密,更加完善。 二、 股東的義務 所謂股東義務,從狹義上講,是對股東的出資義務而言,即股東對公司章程所記載的各股東出資額負有於公司申請設立登記前一次全部繳足的義務,不得分期繳款。從廣義上講,是指股東應當履行有限責任公司章程上規定的股東各項義務。因此,由兩個以上股東共同出資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其股東負有下列義務: 1、遵守公司章程; 2、按期繳納所認繳的出資; 3、對公司債務負有限責任;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對於公司的債務只以其出資額為限負有間接責任,即股東不必以自己個人的財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 4、出資填補義務;在以下情況下,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承擔出資填補的義務:在公司設立時,如果某股東不是以貨幣出資,而是以實物、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土地使用權出資的,進行評估作價後如其實際價額顯著低於公司章程中評定的價額,則應當由交付該出資的股東補交差額,其他股東應對其承擔連帶責任。 5、追加出資義務;追加出資,就是股東除了按照各自認繳額出資以外,股東會還可以作出決議,要求股東超過其出資金額再次繳款。追加出資義務在公司章程中屬於任意記載事項,即《公司法》並不列舉其內容,但一經記載,就應發生效力。 6、在公司核准登記後,不得擅自抽回出資; 7、對公司及其他股東誠實信任; 8、其他依法應當履行的義務。 我國《公司法》第24條第二款規定:以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作價出資的金額不得超過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二十,國家對採用高新技術成果有特別規定的除外。例如,某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為300萬元,股東甲出資50萬元,股東乙出資70萬元,股東丙以專利權作價80萬元出資。通過計算,以工業產權作價出資達公司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二十六點七,超過了百分之二十的定數,故股東丙出資部分無效,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也不會批准該有限責任公司注冊登記。 通過以上例子,告誡了以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作價出資的股東,其出資比例是有一定限制的,超出的部分,必須以現金或其他財產出資,否則違反了我國《公司法》的規定,當屬無效。 三、 關於股東法律責任問題 在有限責任公司中股東以出資額為限對公司負責,公司以其全部資產構成公司債務的總擔保,這與無限公司以股東個人的全部財產而不僅是公司的資產構成公司債務的總擔保是不同的。這也是有限公司與無限公司最根本的區別。這就是說,在有限責任公司清償債務時,是用公司的資產來進行清償的,公司資不抵債宣告破產,公司債權人不得要求股東以個人財產來清償公司的債務。這里,股東以出資額為限對公司負責而不是對公司的債務負責,這就是說,股東對公司的責任僅限於繳納其所認購的出資,而自己的個人財產是獨立於公司的。雖然公司清償債務時......>>
問題三:不用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有哪些? 1、法律無明文規定的行為,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2、根據中國《行政處罰法》規定,不滿14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未滿14周歲的自然人,在生理、智力上尚未發育成熟,還不具備了解自己行為的性質、意義和後果的能力,也不具備自覺地控制自己行為和對自己行為承擔責任的能力。所以,不滿14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責令其監護人加以管教。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但應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看管和治療。對於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時實施違法行為的,應當給予行政處罰。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
3、在我國的法律規定和實踐中,免責的條件和情況
(1)時效免責。即法律規定違法者在其違法行為發生一定期限後不再承擔強制性、懲罰性的法律責任。如刑法中的已過追訴時效(如:死刑20年)和民法中的已過訴訟時效(一般時效兩年,人身傷害時效一年),都屬於時效免責的情況。
(2)不訴免責。即法律規定只要當事人不告,國家就不會追究違法者的法律責任。如刑法中規定的「告訴才處理」的犯罪,就屬於不訴免責的情況。刑法中除小部分不告不理之外都是必須追究的。但是,民法是不告不理的。
(3)自首和立功免責。即刑法規定犯罪者在犯罪後有自首和立功表現的,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犯罪後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現的,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4)補救免責。即法律規定違法者在造成一定損害後,在有關國家機關追究其法律責任前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可以或應當部分或全部地免除其法律責任。如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犯罪中止,應當免除或減輕處罰。
(5)協議或議定免責。即雙方當事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經協商同意部分或全部地免除法律責任。這種免責僅適用於民事活動。
4、我國刑事訴訟法確立的具有法定情形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原則。實行這一原則,可以防止和及時糾正對不應追究刑事責任人的錯誤追究,可以節約司法資源,避免無效勞動。 免於刑事處罰 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1.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指根據《刑法》規定,不構成犯罪的。這是罪與非罪的界限,對於不構成犯罪的,當然不能追究刑事責任。
2.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我國《刑法》規定對於刑事犯罪的追訴期限,法定最高刑為不滿 5 年有期徒刑的,經過 5 年;法定最高刑為 5 年以上不滿 10 年有期徒刑 的,經過 10 年;法定最高刑為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 15 年;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 20 年;等等。追訴時效具有法定約束力,超過追訴時 效的,不再追究刑事責任。
3.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依據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決定特赦。一經特赦,對罪犯不得再予追究。
4.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我國《刑法》規定了四類案件告訴才處理:第 246 條規定的侮辱、誹謗案(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 的除外);第 257 條第 1 款規定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第 260 條第 1 款規定的虐待案和第 270 條規定的侵佔案。這幾種犯罪的追究以被害人等的告訴為必要條件,如果沒有法定人員告訴,或者告訴以後又撤訴的,不得追究刑事責任。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我國刑法實行罪責自負、反對株連的原則,加之刑事訴訟中沒有缺席審判,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追究刑事責任已經沒有意義,因此不予追究。
6.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如果按照刑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但其他生效法律規......>>
問題四:律師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被告的所作所為律師不承擔法律責任;在刑法中作為辯護人的律師有辯護人毀滅證據、偽造證據、妨害作證罪,即刑法的306條
問題五:法律責任和法律義務的關系是什麼? 法律責任與法定權利與義務有密切的聯系。
首先,法律責任規范著法律關系主體行使權利的界限,以否定的法律後果防止權利行使不當或濫用權利;
其次,在權利受到妨害,以及違反法定義務時,法律責任又成為救濟權利、強制履行義務或追加新義務的依據;
再次,法律責任通過否定的法律後果成為對權利、義務得以順利實現的保證。總之,法律責任是國家強制責任人作出一定行為或不作一定行為,救濟受到侵害或損害的合法利益和法定權利的手段,是保障權利與義務實現的手段。
law-lib/law/
問題六:企業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民事責任:如賠禮道歉、損害賠償、消除危險等行政責任:如責令關閉、停業整頓、罰款等刑事責任:罰金
問題七:預算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詳見預演算法相關規定:
第九十二條各級 *** 及有關部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追究行政責任:
(一)未依照本法規定,編制、報送預算草案、預算調整方案、決算草案和部門預算、決算以及批復預算、決算的;
(二)違反本法規定,進行預算調整的;
(三)未依照本法規定對有關預算事項進行公開和說明的;
(四)違反規定設立 *** 性基金項目和其他財政收入項目的;
(五)違反法律、法規規定使用預算預備費、預算周轉金、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超收收入的
(六)違反本法規定開設財政專戶的。
第九十三條各級 *** 及有關部門、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處分:
(一)未將所有 *** 收入和支出列入預算或者虛列收入和支出的;
(二)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多征、提前徵收或者減征、免徵、緩征應征預算收入的
(三)截留、佔用、挪用或者拖欠應當上繳國庫的預算收入的;
(四)違反本法規定,改變預算支出用途的;
(五)擅自改變上級 *** 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用途的;
(六)違反本法規定撥付預算支出資金,辦理預算收入收納、劃分、留解、退付,或者違反本法規定凍結、動用國庫庫款或者以其他方式支配已入國庫庫款的。
第九十四條各級 *** 、各部門、各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舉借債務或者為他人債務提供擔保,或者挪用重點支出資金,或者在預算之外及超預算標准建設樓堂館所的,責令改正,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撤職、開除的處分。
第九十五條各級 *** 有關部門、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追回騙取、使用的資金,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改變預算收入上繳方式的;
(二)以虛報、冒領等手段騙取預算資金的;
(三)違反規定擴大開支范圍、提高開支標準的;
(四)其他違反財政管理規定的行為。
第九十六條本法第九十二條、第九十三條、第九十四條、第九十五條所列違法行為,其他法律對其處理、處罰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問題八: *** 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 的責任在於:1、保障勞動者在經濟組織里平等的勞動和競爭的責任;2、保障沒有勞動能力和生活收入的社會成員基本生活的責任;3、組織、安排和解決社 會發展的方式方法的責任;4、承擔安排、推動和發展社會公共事業的責任,特別表現在教育、文化、科技、醫療等領域;5、在外交方面保證國家的獨立 *** ; 6、合理安排和調節各個產業和社會的平衡發展關系。上述責任僅僅是 *** 承擔的比較重要的責任,其他具體責任當然還更多。總之, *** 的一切責任都可以概括為 以人民生活幸福為目的。
問題九:法律責任的性質是什麼? 第二節 法律責任的分類
以引起責任的行為性質為標准,將法律責任分為:刑事責任、民事責任、行政責任與違憲責任。
一、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其犯罪行為必須承受的,由司法機關代表國家確定的否定性法律後果。
刑事責任的特點是:
第一,產生刑事責任的原因在於行為人行為的嚴重社會危害性,只有行為人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即構成犯罪,才能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第二,與作為刑事責任前提的行為的嚴重的社會危害性相適應,刑事責任是犯罪人向國家所負的一種法律責任。
第三,刑事法律是追究刑事責任的唯一法律依據,罪刑法定。
第四,刑事責任是一種懲罰性責任,因而是所有法律責任中最嚴厲的一種。
第五,刑事責任基本上是一種個人責任。同時,刑事責任也包括集體責任,比如「單位犯罪」。
二、民事責任
(一)民事責任的功能與特點
民事責任是指由於違反民事法律、違約或者由於民法規定所應承擔的一種法律責任。
民事責任的特點是:
第一,民事責任主要是一種救濟責任,當然也具有懲罰的內容。
第二,民事責任主要是一種財產責任,也包括其他責任方式。
第三,民事責任主要是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的責任,在法律允許的條件下,多數民事責任可以由當事人協商解決。
(二)民事責任的分類
根據承擔民事責任的原因,可將民事責任分為:違約責任、一般侵權責任、特殊侵權責任。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區別是:
(1)所違反的義務及所依據的法律不同。違約責任是行為人違反了約定的合同義務,侵權責任是行為人違反了法律規定的不得侵犯他人權利的義務,不以當事人之間事先存在的合同關系為前提,它主要依據民事法律中有關侵權行為致人損害的條款來確定。
(2)受侵害的權利和利益的性質不同。違約行為侵害的是合同相對人的債權,屬於相對權,侵犯的是特定個人的利益;侵權行為侵犯的是受害人的健康權、人格權、生命權以及財產權,屬於絕對權,某些侵權行為所侵犯的是社會利益。
(3)受害人與責任人的范圍不同。違約責任的受害人是特定的,只能是合同關系的相對方;侵權責任的受害人不一定是特定的,他可以是某一缺陷產品的購買者,也可以是不特定的第三人。
(4)責任的構成不同。違約責任以違約行為的存在為核心;一般侵權責任則要求不僅存在侵權行為,而且存在損害事實、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以及行為人的主觀過錯。
特殊侵權責任的特殊之處在於:它不以過錯為責任構成條件,而以法律的專門規定為前提,如產品責任。
(三)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
歸責原則,是指認定和歸結法律責任必須依照的標准和規則。確定民事責任的原則有三種:絕對責任、過錯責任、嚴格責任。
1、絕對責任,是指行為人只要其行為造成危害結果,行為和結果之間存在著外部聯系,就應承擔責任。
2、過錯責任,是指行為人對其危害行為的發生在主觀上存在的某種應受責備的心理狀態。故意和過失是過錯的兩種形式。假如事件的發生不以行為人的意志為轉移,行為人能證明自己盡到了「合理的注意」就不該承擔責任。
我國《民法通則》規定了在雙方當事人對造成的損害都沒有過錯的情況下,由法院根據公平的觀念,在考慮當事人的財產狀況及其他情況的基礎上,責令加害人對受害人給予適當補償。如某些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致人損害的責任,緊急避險致人損害的責任等。
3、嚴格責任,是指一種比因沒有盡到合理的注意而須負責的通常責任標准更加嚴格的責任標准,責任產生於應該避免的傷害事件發生之處,而不論其採取了怎樣的注意和謹慎。
......>>
㈡ 教育法律責任的概念和種類
法律主觀:
法律責任分為三種類型,民事責任、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法律責任是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而形成的法律後果,以法律義務存在為前提;法律責任即承擔不利的後果;法律責任的認定和追究,由國家專門機關依法定程序進行。
法律客觀:
《教育法》第八十三條,違反本 法規 定,侵犯教師、受教育者、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失、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 民事責任 。
㈢ 法律責任的核心要素
權利和責任是相對等的,有權必有責,權責相統一。
㈣ 什麼是證明責任我國是如何分配證明責任的
證明責任,是指訴訟當事人通過提出證據證明自己主張的有利於自己的事實,避免因待證事實處於真偽不明狀態而承擔不利訴訟後果。當作為裁判基礎的案件事實處於真偽不明時,必然有一方要承擔由此而帶來的不利後果,那麼這一後果應當由誰來承擔呢,這就是證明責任分配所要解決的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通過的《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4條對需要倒置證明責任的侵權訴訟作出了規定,即下列侵權訴訟,按照以下規定承擔證明責任:
1、因新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由製造同類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承擔責任。
2、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證明責任。
3、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證明責任。
4、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對其無過錯承擔證明責任。
5、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的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證明責任。
6、因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產品的生產者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證明責任。
7、因共同危險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實施危險行為的人就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證明責任。
8、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證明責任。
(4)法律觀念如何分配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證明責任分類:
(一)舉證責任: 舉證責任是指在法院審理過程中,承擔的提出證據證明白已主張的責任,如果不能提出證據或提出了證據但達不到法律規定的要求,將承擔其主張不能成立的後果。負有舉證責任的有:
1 、 公訴案件中公訴人負有舉證責任;
2、自訴案件中自訴人負有舉證責任 ;
3、被告人除法律另有規定之外不承擔舉證責任。
(二)證明職責: 證明職責是指公安司法機關及其司法工作人員基於國家對其職責要求,在刑事訴訟中應承擔的證明義務。
刑事訴訟根據案件性質不同,舉證責任也不同,一般是由控方舉證,但是特殊案件,如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由被告方承擔證明責任。
㈤ 簡述律師民事法律責任的概念及條件
通常這類問題,還是需要你去 大律師網 問問吧,對於你來說那邊是可以為你解答的。
律師民事賠償責任的前提與其他一般民事賠償責任一樣,也是責任人具有過錯行為的法律事實。具體就是指律師在接受當事人的委託後,在執行職務的過程中,由於
律師的故意或過失的過錯,給當事人的合法利益造成損害的法律事實。基於律師與當事人之間的代理關系,根據我國民法的有關規定,律師對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
損害是否應承擔民事法律責任關鍵在於律師在執行職務時,是否有過錯行為,而確定其有過錯行為,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①律師在主觀上必須有過錯
②律師的行為必須已給當事人造成了經濟損害,且行為和損害結果之間具有直接的因果關系;
③律師的行為必須是違法行為,即具有違法性;
④律師的行為必須是發生在律師執行職務過程中
律師的過錯行為,一般表現為以下幾種:律師不作為的違法行為,即不履行律師職責,給當事人造成經濟損失;律師超越代理許可權和職責范圍的行為,並且超越代
理許可權和職責范圍的行為又沒有得到當事人的追認和律師事務所的認可,由此給當事人造成了經濟損失;律師在代理活動中向當事人隱瞞真相或有欺詐行為,或故意
泄露當事人的秘密,與對方當事人或第三人惡意串通,損害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律師明知代理事項是違法的,但仍進行代理活動,或是唆使當事人規避法律、法規
以至給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失的等。
我國《律師法》條49條規定:「律師違法執業或者因過錯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由其所在的律師事務所承擔
賠償責任。律師事務所賠償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行為的律師追償。」該條還規定:「律師和律師事務所不得免除或者限制因違法執業或者困過錯給當事人
造成損失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
㈥ 「法律責任」一詞是一個什麼法學概念
法律責任是一個法理學概念。區別於其他責任有兩個特點:一、承擔法律責任的最終依據是法律;二、法律責任具有國家強制性。
㈦ 法律責任的概念
法律分析: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由於違法行為、違約行為或者由於法律規定而應承受的某種不利的法律後果。包括刑事責任、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任何組織和個人均所負有的遵守法律,自覺地維護法律的尊嚴的義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四條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十條 法人以其全部財產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七十六條 民事主體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當事人約定,履行民事義務,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八十七條 民事主體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不影響承擔民事責任;民事主體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優先用於承擔民事責任。
㈧ 如何正確理解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的關系
法律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法律是規定人們權利和義務的行為規范。其最主要的精神是強調權利與義務的統一性。公民要正確對待權利義務關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也要履行法律賦予公民的義務,我們在形成正確的公民意識,以社會主義法律為武器,捍衛自己的正當權利,在享有個人所擁有的權利時,不忘記尊重和承認他人的合法權益,不忘履行對國家,對社會,對他人的義務。同時,我們大學生應培養法律與自由相統一的觀念。在行使自己權利時要慎重考慮自己的言論、行為的社會效果,不得損害國家、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權益。最後,應培養大學生樹立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
權利和義務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它們相互對應、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密不可分。任何一項權利都必然伴隨著一個或幾個保證其實現的義務; 義務的存在是權利存在的前提, 權利人要享受權利必須履行義務; 法律關系中的同一人既是權利主體又是義務主體, 權利人在一定條件下要承擔義務, 義務人在一定條件下要享受權利。
一、公民享有的權利和義務
公民的權利通常是指憲法和法律賦予公民享有的某種權益。其中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稱為公民的基本權利。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有:平等權;政治權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社會經濟權;文化教育權;婚姻自由權;婦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等。
公民義務通常是指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民必須承擔的責任,其中憲法規定的公民的義務稱為公民的基本義務。公民的義務大致可分為三類:
1、是公民對國家履行的義務。如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
2、是公民對社會履行的義務,如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等。
3、是公民對某些特定的人所履行的義務,如父母教育撫育未成年子女與成年子女贍
養扶助父母等。
二、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一)權利和義務具有平等性
1、公民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平等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不允許享有權利而不履行義務或只盡義務而不享有權利的情況出現。
2、司法機關對公民適用法律時,一律平等對待。任何公民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二)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
1、某一內容是自己的權利或義務,相對來說,就是他人的義務或權利。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2、某一內容只是義務,不是權利,但公民可以從履行義務中受益。表現為權利和義務的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公民可以從自己履行義務中盡情享受國家稅收帶來的物質生活的富裕和精神生活的滿足。公民履行義務的自覺性越高,國家就會更加富強,公民的自由和權利就越有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權利越有保障,就越能促進他們自覺履行義務。也就是說,公民為國家和社會履行義務,就是為實現自己的權利創造條件;國家使公民享受履行義務的益處,更能促進公民自覺履行義務,公民的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從根本上來說是一致的。
3、某一內容既是公民的權利(義務):又是義務(權利)。表現為公民權利與義務的彼此結合,具有雙重性。如公民的勞動權和受教育權,既是公民的權利,也是公民的義務。
在法律中,權利與義務永遠是同時出現的,它們呈現出以下的相互關系
(三)從法學理論的角度,二者的關系還表現為:
1、法律關系中的對應關系。
這種對應關系是指任何一項法律權利都有相對應的法律義務,二者是相互關聯、對立統一的。正如馬克思指出的:「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勞動和受教育等則既是權利,又是義務。
2、社會生活中的對等關系。
這主要表現在權利義務的總量是大體相等的。如果權利的總量大於義務的總量,有的權利就是虛設的;如果義務總量大於權利總量,就有特權。在具體的法律關系中,二者的總量也是相等的,如債權與債務是對等、等量的。
3、功能上的互補關系。
法律權利的享有有助於法律義務的積極履行。在許多情況下,不主張權利,義務人就不去履行義務。 法律義務也是法律責任,義務規范要求的作為與不作為要令行禁止。法律主體如果都能這樣對待義務,就必然有助於權利的實現,建立起良好的秩序。
4、價值選擇中的主從關系。
在任何類型的法律體系中,都是既有權利又有義務的,這樣,才能通過法律對人們的社會行為進行調整。但是由於國家本質和社會性質的不同,決定了人們的價值選擇不同,因而,有的法律體系以義務為本位,如從奴隸社會開始有法的時候起,歷史上一系列法律體系,就「幾乎把一切權利賦予一個階級,另方面卻幾乎把一切義務推給另一個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