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解除的法律效力是
Ⅰ 對方拒絕簽收解除合同通知書是否產生解除合同的法律效力
這個問題的實質是如何證明「解除合同通知書已送達」的事實。除「原答案版」快遞送達外,還可以通過權發傳真的方式送達、公證送達。雖然合同法未明確規定「通知」的具體方式,但依據《民訴法》第八十四條的規定,「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節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因此,在解除合同通知書的相對方「下落尚明」的情況下,不建議公告送達。具體需要注意:1、快遞送達;(1)對方接受:保留發票、所要送達回執(三聯單之一,收件人簽字的墨印);(2)對方拒收:要求送件人在回執上寫明「拒收」;信件不要拆開(如果拆開,則無法證明送件的內容,必要時當庭拆件);2、傳真送達,不要用自己單位的傳真,建議到星級旅店發送。索要發票、ok單。
Ⅱ 解除合同登報有法律效力嗎
在合同簽訂之後,經常會出現需要進行解除合同的情況。對於解除合同有的人會進行登報處理,那麼這種做法在法律上是否具有相應的效力呢?這就是大家需要弄清楚的問題,才能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下面小編整理了以下內容為您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解除合同登報有法律效力嗎
單位登報公告宣布解除勞動合同有法律依據,但又有前提條件。
據相關法律規定,要使登報解僱員工的程序有效,就必須採取以下三個步驟:
第一,應先採取直接送達的方式,將《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當面送交本人,若無法直接送達,可以採取郵寄送達的方式。
第二,採取郵寄送達方式,最好通過特快專遞的方式,向員工寄送《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若郵件被退回未能送達,則應將退回的信件完整保存,這是未郵寄送達的證據。
第三,在獲取未郵寄送達的證據後,方可採取公告的方式予以送達,即張貼公告或通過新聞媒介通知。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30日,即視為送達。
相關法律知識
《企業職工獎懲條例》
第十八條規定精神,企業對有曠工行為的職工做除名處理,必須符合規定的條件並履行相應的程序。因此,企業通知請假、放長假、長期病休職工在規定時間內回單位報到或辦理有關手續,應遵循對職工負責的原則,以書面形式直接送達職工本人;本人不在的,交其同住成年親屬簽收。直接送達有困難的可以郵寄送達,以掛號查詢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只有在受送達職工下落不明,或者用上述送達方式無法送達的情況下,方可公告送達,即張貼公告或通過新聞媒介通知。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三十日,即視為送達。在此基礎上,企業方可對曠工和違反規定的職工按上述法規做除名處理。能用直接送達或郵寄送達而未用,直接採用公告方式送達,視為無效。
看完本文之後,我們就要知道在這方面的規定。我們要知道這種做法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是又要遵守相應的前提條件,這樣才能符合法律的規定。這是我們需要通過本文來弄清楚的問題,才能對自己有幫助。如果您有其他問題,歡迎咨詢專業律師。
解除合同和終止合同的區別
解除合同的方式有哪些,合同法定解除的種類有哪些
勞動者欺詐應聘單位可解除合同嗎
Ⅲ 通知解除合同的效力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您好,《合同法》第九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行使合同解除權時,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規定,當事人對合同解除或者債務抵銷雖有異議,但在約定的異議期限屆滿後才提出異議並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當事人沒有約定異議期間,在解除合同或者債務抵銷通知到達之日起三個月以後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可見,法律在保障一方行使解除權時,同時也賦予了另一方即相對人異議權,即在解除通知到達對方當事人後,如果對方當事人對解除合同的效力有異議的,可以提起確認之訴。為了盡快確定雙方之間不穩定的法律關系,法律又對相對人行使異議權做出了期間限制,對於這一期間有兩種確定方式,一是當事人約定的異議期間,二是司法解釋規定的三個月異議期間。
也就是說,如果雙方沒有約定合同解除異議期間,應當適用法定的三個月異議期間。一方在收到另一方送達的《解除合同通知書》之日起的三個月時間內,直至一方起訴時,對該通知書置之不理,未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效力的,根據法律規定,其異議權消滅,雙方簽訂的合同解除。
Ⅳ 解除勞動合同和解約函法律效力一樣嗎
終止勞動合同書與離職證明不一樣。1、解除勞動合同證明,勞動合同法規定用內人單位未向勞動者出具解除或容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書面證明,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2、離職證明,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勞動關系的書面證明,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勞動關系後必須出具的一份書面材料。解除勞動合同證明與離職證明的區別:1、離職證明,是表示是員工自己主動、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2、解除勞動合同書,是表示用人單位和員工協商解除勞動合同。3、其二者的區別是在與勞動補償方面會不同。4、無論是離職證明還是解除勞動合同書,均表示與原用人單位在法律上沒有勞動關系了,不影響和新的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
Ⅳ 解除合同通知對方拒收還有法律效力嗎
如果說雙方在簽署合同時明確約定了各方的聯系地址、聯系方式等事項,參照《最高人專民屬法院關於以法院專遞方式郵寄送達民事訴訟文書的若干規定》第十一條規定,因受送達人自己提供或者確認的送達地址不準確、拒不提供送達地址、送達地址變更未及時告知人民法院、受送達人本人或者受送達人指定的代收人拒絕簽收,導致訴訟文書未能被受送達人實際接收的,文書退回之日視為送達之日。所以,只要解除通知符合法定條件,寄件方履行了通知解除義務,且該信件已送到接收方的有效地址,只要在寄單上明示內容便足以為對方所知悉,拒收行為是在其知悉了該內容之後的,即使拒收也不影響解除合同通知書的生效,被「拒收」退回已產生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應在郵寄時註明郵寄內容並保留郵寄面單,如果拒收,要求送件人在送件回執上寫明「拒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