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監督意見書的法律效力

監督意見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3-02-15 01:15:21

『壹』 檢察建議書有什麼效力

檢察建議是指檢察機關對確有錯誤的生效裁判或者具有法定情形的調解書,不採用抗訴方式,而是向同級原審法院提出糾正建議要求其自行啟動再審程序進行重新審理的一種監督方式。

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四條規定 ?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在認定事實上或者在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必須提交審判委員會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接受抗訴的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重新審理,對於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以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貳』 監察建議有沒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有。監察建議不同於一般的工作建議,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相對人無正當理由必須履行監察建議要求其履行的義務,否則,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監察機關不幹涉監察對象所在單位的日常工作,監察建議一般不涉及監察對象所在單位主責主業的正常運轉,提出監察建議的目的是做好監督、調查的「後一半」工作,強化對公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

第四十五條 監察機關根據監督、調查結果,依法作出如下處置:(一)對有職務違法行為但情節較輕的公職人員,按照管理許可權,直接或者委託有關機關、人員,進行談話提醒、批評教育、責令檢查,或者予以誡勉;(二)對違法的公職人員依照法定程序作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政務處分決定;(三)對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按照管理許可權對其直接作出問責決定,或者向有權作出問責決定的機關提出問責建議;(四)對涉嫌職務犯罪的,監察機關經調查認為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製作起訴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人民檢察院依法審查、提起公訴;(五)對監察對象所在單位廉政建設和履行職責存在的問題等提出監察建議。監察機關經調查,對沒有證據證明被調查人存在違法犯罪行為的,應當撤銷案件,並通知被調查人所在單位。

第六十二條 有關單位拒不執行監察機關作出的處理決定,或者無正當理由拒不採納監察建議的,由其主管部門、上級機關責令改正,對單位給予通報批評;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理。

『叄』 監察法規定監察機關根據監督調查結果 依法作出如下哪些處置

監察機關根據監督調查結果可以依法作出下列處置:
一)對有職務違法行為但情節較輕的公職人員,按照管理許可權,直接或者委託有關機關、人員,進行談話提醒、批評教育、責令檢查,或者予以誡勉;
二)對違法的公職人員依照法定程序作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政務處分決定;
三)對不履行或者不正確題行職責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按照管理許可權對其直接作出問表決定,或者向有權作出問責決定的機關提出問責建議:
四)對沙養職各犯量的,監察機關經調查認為犯量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製作起訴意見書,連同家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人民檢察院依法審查,提把公訴;
五)對監察對象所在單位廉政建設和展行職責存在的問題等提出監察建議。
監察機關經調查,對沒有證據證明被調查人存在違法犯罪行為的,應當撤銷案件,並通知被調查人所在單位。
本條規定了監察機關根據監督、調查結果,依法履行處置職責的六種方式。
規定本條的主要目的是規范和保障監察機關的處置工作,既防止監察機關濫用處置許可權,也保證監察機關依法履行處置職責
本條分為兩款。
第一款第一項規定了「紅紅臉、出出汗」。所謂「紅紅臉、出出汗」,是指根據黨內監督必須把紀律挺在前面,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不斷凈化政治生態的精神,對有職務違法行為但情節較輕的公職人員,可以免於處分,而是代之以談話提醒、批評教育、責令檢查,或者予以誡勉等相對更輕的處理。與本法第十九條規定的預防性質的提醒談話措施相比,這里的提醒談話屬於調查之後的處理結果。對這種方式,有管轄權的監察機關可以直接作出上述處理,也可以委託公職人員所在單位、上級主管部門或者上述單位負責人代為作出。對談話提醒、批評教育、責令檢查、予以誡勉四種處理方式,監察機關應當結合公職人員的一貫表現、職務違法行為性質和情節輕重,經綜合判斷後作出決定。
第一款第二項規定了政務處分。對職務違法的公職人員,監察機關應當依法作出政務處分決定。在統一的公職人員政務處分規定出台以前,對不同的公職人員,監察機關可以參照現行有關處分規定進行政務處分,如公務員有《公務員法》、行政機關公務員等有《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有《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等。監察機關給予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應當堅持實事求是和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原則;應當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准確、處理恰當、程序合法、手續完備;應當使公職人員所受的政務處分與其職務違法行為的性質、情節、危害程度相適應。
第一款第三項規定了問責。「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監察機關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要緊緊抓住落實主體責任這個「牛鼻子」,把問責作為從嚴治政的利器,對在黨和國家事業中失職失責的領導人員進行問責。問責的主體是監察機關,或者有權作出問責決定的機關。問責的對象是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而不是一般工作人員,以突出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也不是有關單位,因為監察對象是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而不包括其所在單位。問責的情形是領導人員不履行職責或不正確履行職責,如管理失之於寬松軟,該發現問題沒有發現,發現問題不報告不處置,造成嚴重後果的;推進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不堅決、不扎實,管轄范圍內腐敗蔓延勢頭沒有得到有效遏制,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突出等。問責的方式是,監察機關按照管理許可權直接作出通報、誡勉、組織調整或組織處理、處分等問責決定,或者向有權作出問責決定的機關提出問責建議。
第一款第四項規定了移送起訴。移送的主體是有管轄權的監察機關,包括接受指定管轄的監察機關;移送的對象是涉嫌職務犯罪的被調查人,以及監察機關製作的起訴意見書、案卷材料、證據等;移送的條件是經調查認為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接受移送的主體是檢察機關。對監察機關移送的案件,應由檢察機關作為公訴機關直接依法審查、提起公訴,具體工作由現有公訴部門負責,不需要檢察機關再進行立案。
第一款第五項規定了提出監察建議。監察建議是指監察機關依法根據監督、調查結果,針對監察對象所在單位廉政建設和履行職責存在的問題等,向相關單位和人員就其職責范圍內的事項提出的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建議。這里所說的「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是指監察建議的相對人無正當理由必須履行監察建議要求其履行的義務,否則,就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因此,監察建議不同於一般的工作建議。一般來說,監察機關遇有下列情形時,可以提出監察建議:拒不執行法律、法規或者違反法律、法規,應當予以糾正的;有關單位作出的決定、命令、指示違反法律、法規或者國家政策,應當予以糾正或者撤銷的;給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造成損害,需要採取補救措施的;錄用、任免、獎懲決定明顯不適當,應當予以糾正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應當給予處罰的;需要完善廉政建設制度的;等等。
第二款規定了撤銷案件。監察機關在調查過程中,發現立案依據失實,或者沒有證據證明存在違法犯罪行為,不應對被調查人追究法律責任的,應當及時終止調查,決定撤銷案件,並將撤銷案件的原因和決定通知被調查人及其所在單位,並在一定范圍內為被調查人予以澄清。對此作出明確規定,對於保護公職人員的合法權利,及時終止錯誤或者不當的調查行為,是十分必要的。需要注意的是,為保障被調查人的合法權益,一經發現不應追究被調查人法律責任,應當撤銷案件,而其已經被留置的,監察機關應當立即報告原批准留置的上級監察機關,及時解除對被調查人的留置。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
第四十五條監察機關根據監督、調查結果,依法作出如下處置:
(一)對有職務違法行為但情節較輕的公職人員,按照管理許可權,直接或者委託有關機關、人員,進行談話提醒、批評教育、責令檢查,或者予以誡勉;
(二)對違法的公職人員依照法定程序作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政務處分決定;
(三)對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按照管理許可權對其直接作出問責決定,或者向有權作出問責決定的機關提出問責建議;
(四)對涉嫌職務犯罪的,監察機關經調查認為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製作起訴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人民檢察院依法審查、提起公訴;
(五)對監察對象所在單位廉政建設和履行職責存在的問題等提出監察建議。
監察機關經調查,對沒有證據證明被調查人存在違法犯罪行為的,應當撤銷案件,並通知被調查人所在單位。

『肆』 山東省行政執法監督條例的山東省行政執法監督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和規范行政執法監督,防止和糾正違法或者不當的行政執法行為,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依法行政,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開展行政執法監督工作,應當遵守本條例。
國家權力機關、司法機關、新聞媒體和公民、法人、其他組織對行政執法行為的監督,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
行政復議、行政監察、審計監督等監督活動,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
第三條 行政執法監督應當堅持憲法確定的基本准則,遵循合法公正、程序正當、違法必糾的原則,實行預防與糾錯、教育與懲處相結合,保證法律、法規、規章的正確實施。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下級人民政府的行政執法行為實施監督,本級人民政府對其所屬部門的行政執法行為實施監督。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設立在本行政區域內實行垂直領導的行政執法部門的行政執法行為進行監督,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設立的派出機關或者派出機構的行政執法行為,由設立該派出機關或者派出機構的人民政府負責監督。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政府法制工作的部門依照法定職責,負責本級人民政府行政執法監督的具體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依照法定職責,負責本行業的行政執法監督工作。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改革和創新行政執法體制,健全行政執法監督機制,協調解決行政執法監督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並將行政執法監督工作作為本級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內容。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行政執法監督隊伍建設,配備專職行政執法監督工作人員。
行政執法監督工作所需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
第六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認為行政執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執法行為違法或者不當的,可以依法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投訴、舉報。
第二章 監督內容和監督措施
第七條 行政執法監督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一)檢查法律、法規、規章的實施情況;
(二)檢查行政執法責任制落實情況;
(三)檢查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行政許可權等綜合執法的實施情況;
(四)檢查行政執法裁量基準制度實施情況;
(五)審查行政執法主體的合法性;
(六)檢查行政執法人員和行政執法聽證主持人資格和證件管理工作;
(七)監督行政執法程序是否合法、正當;
(八)協調處理行政執法主體之間的執法爭議;
(九)依法應當監督的其他事項。
第八條 行政執法監督機關對下列行政執法行為實施監督:
(一)行政處罰;
(二)行政強制;
(三)行政許可;
(四)行政確認、行政登記;
(五)行政徵收、行政徵用、行政收費;
(六)行政給付;
(七)行政裁決;
(八)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行政執法行為。
第九條 實行行政執法主體公告制度。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審核確認本級政府監督范圍內行政執法機關的行政執法主體資格,並向社會公告。
第十條 實行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
行政執法人員應當按照規定參加專業法律知識、公共法律知識和職業素養等培訓,經考試合格,取得行政執法證件後,方可從事行政執法工作。
行政執法機關聘用的勞動合同制人員、勞務派遣人員、臨時借調人員以及其他無行政執法資格的人員不得從事行政執法工作。
除法律、行政法規對行政執法人員的證件另有規定外,行政執法人員應當使用省人民政府統一頒發的行政執法證件。
第十一條 實行行政執法聽證主持人資格認證制度。
行政執法聽證活動應當由符合條件的人員主持。聽證主持人應當具備相應的法律知識和專業知識,並按照規定參加統一培訓,經考試合格,取得省人民政府頒發的行政執法聽證主持人資格證件。
第十二條 實行行政執法裁量基準制度。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其所屬部門對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有裁量幅度的行政執法條款進行梳理,並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對行政執法裁量權予以細化、量化,制定行政執法裁量基準,並向社會公布。
第十三條 實行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
行政執法機關作出重大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徵收等行政執法決定的,應當按照規定進行法制審核。
第十四條 實行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制度。
行政執法機關在行政執法活動中形成的檢查記錄、證據材料、執法文書等,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進行收集、整理、立卷、歸檔,並實行集中統一管理。
行政執法監督機關應當定期組織行政執法案卷評查。
第十五條 實行行政執法責任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其所屬部門對行政執法依據進行梳理,科學界定執法崗位職責,合理確定執法人員的執法責任。有關部門應當將梳理確認後的行政執法依據、崗位、職責、程序等向社會公布。
第十六條 實行行政執法評議考核制度。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定期對所屬部門及其行政執法人員行使行政執法權和履行法定職責的情況進行評議考核。評議考核結果應當作為有關機關獎勵、懲處以及幹部任免的重要依據。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進行行政執法評議考核時,可以委託具備條件且信譽良好的社會組織或者機構作為第三方,對行政執法活動進行外部評議。
第十七條 實行法律、法規、規章實施情況報告制度。
法律、法規、規章實施滿一年的,自期滿之日起三十日內,負責實施的有關部門應當向本級人民政府書面報告下列情況:
(一)法律、法規、規章的學習宣傳情況;
(二)相應配套措施和制度的制定情況;
(三)行政執法隊伍的建設和培訓情況;
(四)違法案件的查處情況;
(五)行政執法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措施;
(六)對法律、法規、規章實施情況的意見和建議;
(七)其他需要報告的事項。
第十八條 實行行政執法爭議協調裁決制度。
行政執法機關之間發生行政執法爭議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政府負責政府法制工作的部門協調解決;協調無法達成一致的,由政府負責政府法制工作的部門報請本級人民政府裁決。
第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網上政府法制監督系統和行政權力事項動態管理系統,運用信息化手段對行政執法行為實施監督。
第三章 監督程序
第二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年度監督工作計劃,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和法律、法規、規章的實施情況,制定行政執法監督年度工作計劃。
第二十一條 行政執法監督應當採取日常監督、專項監督、綜合檢查等方式進行,也可以採取抽查或者暗訪等方式對行政執法行為實施監督。
第二十二條 行政執法監督工作人員應當持有省人民政府統一頒發的行政執法監督證件;執行行政執法監督公務活動時,不得少於兩人,並應當主動出示行政執法監督證件。被監督單位不得拒絕、阻礙。
第二十三條 行政執法監督機關在實施行政執法監督時,可以採取下列方式調查取證:
(一)查閱、復制、調取行政執法案卷和其他有關材料;
(二)詢問行政執法機關有關人員、行政管理相對人和其他相關人員,並製作詢問筆錄;
(三)組織實地調查、勘驗,或者進行必要的錄音、錄像、拍照、抽樣等;
(四)委託符合法定條件的社會組織進行鑒定、評估、檢測、勘驗;
(五)組織召開聽證會、專家論證會;
(六)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方式。
第二十四條 行政執法監督機關在實施行政執法監督過程中,認為行政執法監督事項涉及有關單位職責和許可權的,可以提請有關單位予以協助。有關單位應當在職責范圍內及時予以協助。
第二十五條 行政執法監督事項具有重大社會影響或者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重大利益的,行政執法監督機關應當組織人員進行專門調查。
第二十六條 行政執法監督機關在實施行政執法監督過程中,發現行政執法機關的行政執法行為違法或者不當等比例較高的,可以約請該行政執法機關的相關負責人進行談話。
第二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政府法制工作的部門在行政執法監督工作中,應當加強與檢察機關、監察機關的協作配合,建立信息資源共享機制。
第四章 監督處理
第二十八條 行政執法監督機關在監督檢查中發現行政執法行為違法或者不當的,應當發出《行政執法監督意見書》。有關行政執法機關應當自收到《行政執法監督意見書》之日起三十日內,自行糾正違法或者不當的行政執法行為。
第二十九條 行政執法機關逾期未按照《行政執法監督意見書》自行糾正違法或者不當的行政執法行為的,由行政執法監督機關根據行政執法行為的性質、程度等情況,按照職責許可權分別作出以下處理決定:
(一)責令限期履行;
(二)責令補正或者改正;
(三)撤銷;
(四)確認違法或者無效。
依照前款規定作出處理決定的,由行政執法監督機關出具《行政執法監督決定書》。有關行政執法機關應當自收到決定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向行政執法監督機關報告執行情況。
第三十條 行政執法機關無正當理由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職責的,由行政執法監督機關責令其限期履行。
第三十一條 行政執法機關的行政執法文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行政執法監督機關責令其補正或者改正:
(一)未說明事實、依據或者理由,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沒有異議的;
(二)文字表述錯誤或者計算錯誤的;
(三)未載明決定作出日期的;
(四)需要補正或者改正的其他情形。
行政執法機關作出補正或者改正,應當採用書面方式。
第三十二條 行政執法機關的行政執法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行政執法監督機關予以撤銷:
(一)主要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
(二)適用依據錯誤的;
(三)違反法定程序,但是可以補正或者改正的除外;
(四)超越或者濫用職權的;
(五)行政執法行為明顯不當的;
(六)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應當撤銷的情形。
行政執法行為被撤銷的,行政執法機關可以依法重新作出行政執法行為。
第三十三條 行政執法機關的行政執法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行政執法監督機關確認違法:
(一)不履行法定職責,但是責令其履行已沒有意義的;
(二)行政執法行為違法,但是不具有可撤銷內容的;
(三)行政執法行為違法,但是撤銷可能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或者社會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確認違法的其他情形。
前款規定的行政執法行為不予撤銷的,行政執法機關應當自行採取補救措施。
第三十四條 行政執法機關的行政執法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行政執法監督機關確認無效:
(一)行政執法機關沒有法定依據作出的;
(二)行政執法決定未加蓋本行政執法機關有效印章的;
(三)行政執法決定不具有可執行內容的;
(四)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確認無效的其他情形。
無效的行政執法行為,自始不發生法律效力。
第五章 責任追究
第三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行政執法責任追究制度與機制,對行政執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不依法履行職責或者拒絕執行處理決定的,應當及時予以糾正,並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第三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未依照本條例規定公告行政執法主體,或者未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行政執法評議考核制度的,由上級人民政府責令改正。
第三十七條 行政執法機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給予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未執行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行政執法聽證主持人資格認證制度的;
(二)未公布並實施行政執法裁量基準的;
(三)未執行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的;
(四)未按照本級人民政府要求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的;
(五)未執行法律、法規、規章實施情況報告制度的;
(六)不執行行政執法爭議協調意見和裁決決定的;
(七)不履行行政執法職責或者違反法定程序的;
(八)擅自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行政許可權等綜合執法工作或者擅自變更其許可權范圍的;
(九)未執行罰款決定與罰款收繳分離、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的;
(十)拒絕或者阻礙行政執法監督工作人員依法履行監督職責的;
(十一)拒絕執行行政執法監督處理決定或者拒絕報告行政執法監督處理決定執行情況的;
(十二)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八條 行政執法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其所在單位根據情節給予通報批評,並可以作出告誡、離崗培訓、調離執法崗位等處理決定;情節嚴重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執行公務活動時,不依法出示合法有效行政執法證件的;
(二)非法收費或者截留、私分罰款和沒收的違法所得或者財物的;
(三)不履行法定職責或者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對投訴人、舉報人實施打擊報復的;
(五)拒絕或者阻礙行政執法監督工作人員依法履行監督職責的;
(六)拒絕向行政執法監督機關或者行政執法監督工作人員提供有關資料或者隱匿、銷毀、轉移執法證據的;
(七)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行為。
第三十九條 行政執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因違法、不當的行政執法行為或者行政不作為,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行政賠償責任。
賠償義務機關賠償損失後,應當責令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行政執法人員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
第四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政府法制工作的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行政執法監督工作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本級人民政府責令改正,並由省人民政府收回其行政執法監督證件;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依法履行行政執法監督職責,造成嚴重後果的;
(二)利用行政執法監督職權謀取私利的;
(三)塗改、轉借行政執法監督證件的;
(四)違反本條例的其他行為。
第六章 附 則
第四十一條 對法律、法規授權組織的行政執法行為的監督,適用本條例的規定。
第四十二條 本條例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伍』 檢察建議書法律效果如何

檢察院發檢察建議書是對行政機關,與您無關,您還是要申訴您的,檢察院認為是錯案就得給您抗訴才可以

『陸』 律師法律意見書的效力

法律分析:律師法律意見書是律師提供法律服務的一種綜合性的書面文件,其內容包括向咨詢者提供法律依據、法律建議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案。法律意見書只是意見書,可以對當事人的決策選擇有影響,但是並無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

第三條 律師執業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恪守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

律師執業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律師執業應當接受國家、社會和當事人的監督。

律師依法執業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害律師的合法權益。

第四條 司法行政部門依照本法對律師、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協會進行監督、指導。

『柒』 檢察建議書有法律效力嗎

法律分析:檢察建議書沒有法律效力,只是一種法律意見書,不具有強制執行力,可採納也可不採納。

因為檢察院提出的檢察建議,是人民檢察院為促進法律正確實施、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在履行法律監督職能過程中,結合執法辦案,建議有關單位完善制度,加強內部制約、監督,正確實施法律法規,完善社會管理、服務,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的一種重要方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檢察建議工作規定》 第四條 提出檢察建議應當有事實依據,並且符合法律、法規及其他有關規定,建議的內容應當具體明確,切實可行。檢察建議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一)問題的來源或提出建議的起因;

(二)應當消除的隱患及違法現象;

(三)治理防範的具體意見;

(四)提出建議所依據的事實和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

(五)被建議單位書面回復落實情況的期限等其他建議事項。

『捌』 什麼監督可以直接產生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直接監督是指監督主體的監督行為能直接產生法律效力。包括行政監察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和上級公安機關等監督行為。人大執法監督、各級行政監督、政協監督、紀檢監督、司法監督,均可以直接產生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人民檢察院民事訴訟監督規則》 第三條 人民檢察院通過抗訴、檢察建議等方式,對民事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

第五十條 人民檢察院對審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區分情況作出下列決定:(一)提出再審檢察建議;(二)提請抗訴或者提請其他監督;(三)提出抗訴;(四)提出檢察建議;(五)終結審查;(六)不支持監督申請;(七)復查維持。負責控告申訴檢察的部門受理的案件,負責民事檢察的部門應當將案件辦理結果告知負責控告申訴檢察的部門。

第五十二條 人民檢察院受理當事人申請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監督的案件,應當在三個月內審查終結並作出決定,但調卷、鑒定、評估、審計、專家咨詢等期間不計入審查期限。對民事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違法行為監督案件和對民事執行活動監督案件的審查期限,參照前款規定執行。

『玖』 吉林省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司法機關辦理案件的規定

第一條為規范和加強全省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司法機關辦理案件的監督工作,促進司法公正,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法律的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本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辦理案件依法實施監督。
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本級人民政府的公安、國家安全和司法行政部門辦理案件依法實施監督,適用本規定。第三條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司法機關辦理案件,應當堅持實事求是、按照程序依法辦事和集體行使監督職權的原則。支持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不直接辦理具體案件。第四條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司法機關辦理案件依法行使監督職權。
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審議處理案件監督工作中的重要事項,指導內務司法(法制)委員會的案件監督工作。
內務司法(法制)委員會負責處理常務委員會對案件監督的具體工作。
不設內務司法(法制)委員會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和縣(市、區)人民代表大會的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處理案件監督的重要日常工作,可以指定有關辦事機構負責辦理具體事宜。
常務委員會的信訪工作部門受理的信訪案件,按照《吉林省信訪條例》的規定辦理。第五條司法機關對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依法作出的監督決定、決議必須執行,對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和內務司法(法制)委員會依法提出的監督意見和建議,應當依法辦理。第六條上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下級司法機關辦理案件中需要監督的情況和問題,可以交其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依法處理,或者交本級司法機關按照法定程序辦理。下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需要上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的情況和問題,可以向上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反映。第七條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司法機關辦理案件實施監督,採取下列方式:
(一)了解與案件有關的情況;
(二)查閱、摘錄、復制與案件有關的案卷材料或者調閱案卷;
(三)要求就案件所涉及的問題作出解釋和說明,或者報告辦理結果;
(四)組織案件分析評議;
(五)發函提出意見和建議;
(六)組織調查組或者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
(七)詢問或者質詢;
(八)制發《監督意見書》;
(九)作出監督決定、決議。第八條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實施監督的案件來源:
(一)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申訴、控告的案件;
(二)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反映的案件;
(三)上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轉辦或者下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反映的案件;
(四)視察、檢查、調查和評議中發現的案件;
(五)以其他方式反映到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案件。第九條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第八條所列的案件,由內務司法(法制)委員會辦事機構或者常務委員會信訪工作部門進行登記、初步調查研究,經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或者內務司法(法制)委員會審議,認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實施監督:
(一)應辦理而不辦理或者越權辦理,以及其他違反法定程序的;
(二)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和決定,在認定事實或者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的;
(三)執法人員有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枉法、索賄受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體罰虐待等違法行為的;
(四)司法機關及其負責人員對其執法人員的違法行為不嚴肅處理或者隱瞞事實真相、包庇縱容的;
(五)其他違反法律、法規規定,需要依法實施監督的。第十條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內務司法(法制)委員會、不設內務司法(法制)委員會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和縣(市、區)人民代表大會的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對司法機關辦理案件實施監督,分別作如下處理:
(一)交辦的案件,須經內務司法(法制)委員會或者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集體研究決定。司法機關應當在規定期限內報告辦理情況或者辦理結果,報告須經集體研究,主管負責人簽批。不能按照規定期限報告的,應當及時說明情況。對逾期未報告又未及時說明情況的,實行督辦和催辦;
(二)對司法機關所報結果認為不當的,可以要求司法機關重議、復查,並在規定期限內報告重議、復查結果;
(三)對重議、復查結果認為不當的,可以組織調查。如果確有違法問題而且經督辦仍不糾正的案件,向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報告,由主任會議審議處理。

熱點內容
合同法關於延遲付款的違約金 發布:2024-11-19 05:32:38 瀏覽:489
經濟法基礎聽誰的課 發布:2024-11-19 05:24:02 瀏覽:718
經濟法中帶薪休假期限 發布:2024-11-19 05:15:58 瀏覽:733
醫療機構規章制 發布:2024-11-19 05:10:27 瀏覽:482
兩人私下簽的協議書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04:33:23 瀏覽:592
帶著道德經穿越的小說 發布:2024-11-19 04:30:25 瀏覽:344
勞動法不與員工續簽合同的規定 發布:2024-11-19 04:25:26 瀏覽:859
重慶法律咨詢顧問工資 發布:2024-11-19 04:00:48 瀏覽:615
南通大學法律碩士 發布:2024-11-19 03:35:22 瀏覽:887
法學新生導論 發布:2024-11-19 03:22:01 瀏覽: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