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識水平不高的改進措施
從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向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質轉變,是"四五"普法確定和實現的重要目標。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質,是建設法治江蘇,推進依法治國實踐的重要基礎。只有全民法律素質
的大大提高,法律才能成為人們內在的自我表現需要和自我要求,"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辦事"的目標才能真正實現。
一、提高公民法律素質是法治化的重要基礎
所謂公民法律素質,是指人們對法和法律現象的心理因素和思想觀念形態的全部精神生活現象的總概括,是社會意識的一種特殊形式。包括理念層面的,如法律的信仰、意識、知識等,行為層面的,如法律的習慣、行為等。簡單地講,法律素質是指公民所具有的法律意識、法律知識以及運用法律的基本能力和技能的綜合構成。公民法律素質是法治化建設的基礎。在法治化進程中,公民法律素質的問題滲透到依法治國的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方面,並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第一,提高公民法律素質,才能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保證人民群眾正確而充分地行使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
我國憲法明文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而人民權力的有效行使,必須在具備較強的法律意識、法制觀念和法律素質下才能做到,因為行使權利有一個如何正確行使,如何行使到位的問題,也就是說,只有不斷提高法律素質,才能保障人民群眾正確而充分地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在依法治國中,人民群眾是主體,要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參與法治化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彌補我國"政府推進型"法治的不足和缺失,也有賴於法律素質的極大提高。
第二,提高公民法律素質,才能不斷完善立法,提高立法質量。
《法治江蘇建設綱要》中指出:"加強地方立法工作,使地方立法與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事務管理的需要相適應"。立法質量是法律體系的生命線。而立法質量的提高,關鍵立法者的素質、尤其是法律素質及其對該法調整的社會關系的客觀規律的把握。只有具有較高法律素質和良好道德的人才能創制反映人民意志和客觀規律的高質量的"良法"。此外,立法工作涉及到國家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切實利益,只有廣大公民主動參與,在民主基礎上高度集中,才能保證"良法"的制定,而公民具備較高的法律素質,則是人民群眾關心立法、參與立法的前提。
第三,提高公民法律素質,才能做到公正司法、准確執法、嚴格依法辦事。
司法、執法活動是帶有專職性和有序性的,它要求司法、執法人員必須具有扎實的法律知識,強烈的法律意識,較高的法律素質,否則難以正確而忠實地履行好神聖的職責。同時,司法、執法活動也是多方面的,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也是錯綜復雜的,還要求司法、執法人員在具備良好法律素質條件下,有從實際出發,正確地理解法律的良好素質和能力。這樣,在法律和客觀實際之間,實際上則是由法律素質來起決定因素的。如果說是在有了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法律素質要發揮作用,那麼在法律沒有明確規定或沒有法律規定時,法律素質的作用就更加顯得重要和突出。從另外一層意義上說,國家機關是國家權力的代表,而公民法律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所產生的榜樣力量。因此,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高度的法律素質,不僅可以提高執法人員的辦案水平和辦案質量,它也是全體公民提高法律素質重要的條件和基礎。
第四,提高公民法律素質,才能真正行使法律監督,消除司法腐敗,確保法律的有效實施。
在我國法制建設中,從嚴格意義上講,還沒有真正建立起有效的權力制約機制,監督還很不得力,所以出現"有監無督,雖監難督"的狀況。法律監督不力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法律素質不高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從監督者來說,由於法律素質不高,監督往往是被動性的而非自覺性的,是滯後性的而非超前性的,是報復性的而非責任性的;從被監督者來說,由於法律素質不高,對監督往往是逆反性的,視監督為形式,視監督為麻煩。
要改變目前存在的"權力大、監督權力的力量小;權力多,制約權力的力量少"的狀況,充分發揮監督主體的作用,不斷提高其法律素質,從而提高其法律監督意識和監督能力是很重要的方面。人民群眾普遍具備了較高的法律素質,懂得了自己作為法律主體的地位,了解了自己的監督權利,就會以較強的積極性、主動性行使監督權,及時有效地揭露和制止各種違法行為,形成一種強大的嚴格執法、違法必究的社會壓力和輿論氛圍,並長期堅持下去,形成習慣和傳統,這樣,就能夠自覺地監督違法行為和執法不嚴等不良現象。
二、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是提高公民法律素質的有效途徑
提高全體公民的法律素質乃是當務之急。如何切實而有效地提高公民法律素質呢?法制宣傳教育是提高公民法律素質的有效途徑。法制宣傳教育的實踐,不僅表現在國家對公民進行法制思想的灌輸,也同時表現為法律自身的教育作用(立法效果),司法實踐活動中具體案例的教育(司法效果)和人們自身意識及其他教育影響(守法效果)等。
一是增加和豐富公民的現代法律知識,為提高公民法律素質提供必要的基礎手段。
法律素質的提高離不開對一定的法律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識就不可能具備較高的法律素質。如前所述,提高法律素質是法治化的基礎,如果人們普遍法律知識,法律素質不高,再好的法律和制度也會因為得不到普遍理解和遵守執行而起不到作用,甚至形同虛設。法律知識也是守法的基礎,是養成守法品質的前提。只有掌握了相應的法律知識,才有可能養成依法辦事的習慣,才能談到提高法律素質。
法制宣傳教育通過對法律知識的廣泛傳播宣傳,使公民對國家法律體系的框架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和逐步全面的把握,使之知道什麼是可為的、什麼是應為的、什麼是不可為的。因此,對於提高公民法律素質來說,通過系統的、長期的、有針對性的法制學習教育,仍不失為一個比較直接而有效的途徑和措施。
二是培養和鞏固公民對法律的信任、信賴和理性守法的精神,為提高公民法律素質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
通過法制宣傳加強對公民的現代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的教育,可以促進全民形成科學的和現代的法律價值觀,使之在理性上認識到法律的公正性和權威性,從而為公民評價法律、遵守法律、尋求法律保護創造條件。這也有利於拉近法律與公民社會生活的距離,使公民認識到法律與他們的生產和生活的緊密聯系,培養公民科學的法律思維方式和對法律的情感,堅定法律信仰,從而影響公民的法律思想感情和行為模式,促使公民逐漸走向依法辦事的理性自覺。
三是引導全社會養成普遍學法、守法、用法的行為習慣,為提高公民法律素質營造廣泛的社會基礎。
法制宣傳教育作為一項政府主導的社會工程,可以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尤其是發揮各專業部門在法制宣傳中的職能作用,開展深入持久的專業法宣傳普及,並與專業法的執行活動緊密結合,使各項法律的執行實施被人們所認知認同,同時,法制宣傳還能將法制宣傳教育與動員公民參與相結合,加強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的專項教育,調公民運用法律、參與法律實踐的積極性,從而形成全社會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氛圍,促進公民形成學法、守法,依法辦法、依法維權和表達自利益訴求的行為習慣。
三、堅持法制宣傳教育創新是實現提高公民法律素質目標的關鍵
普法是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偉大創舉。20年普法,對提高全民法律素質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毋庸諱言,其作用僅是啟蒙式的、初步的。就目前公民法律素質的現狀來看,存在的問題也相當突出:
一是法律素質總體上還比較薄弱,缺乏尚法的精神和對法律的信仰,自覺守法和護法的社會風氣尚待形成,"法律工具論"的觀念在整個社會尤其是黨政官員中很普遍。
二是普法教育與法治制度運作差距較大,在執法、司法和法律監督工作中,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監督不力和濫用職權、以權代法、以權亂法的現象仍時有發生,這些現象又影響了公民法律意識的養成,也直接阻礙了公民法律素質的提升。三是普法教育的受眾面不平衡。特別是對流動人口、下崗職工的法制教育還存在一定的死角。工作半徑大、普法覆蓋面達不到要求,不同區域之間、不同群體和職業者之間所具備的法律素質存在較大差距。
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思維創新為前提,以拓寬內容為基點,以改進方法為手段,增強針對性,注重實效性,立足多元化地進行研究和探索,尋求普法教育在提高公民法律素質上的有效發展途徑。
(一)創新普法理念,使普法成為公眾的內在需求,推動普法事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要樹立"大普法"的理念。普法是全民普法、不只是普法職能部門和普法工作者的"專利",其主體是全民。各種形式的法制宣傳教育是培養公民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素質的有效途徑;各級組織、行政機關和司法部門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更是最具說服力的普法。普法的客體也是全民,普法教育對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實施。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加強學習,提高包括法律素質在內的文化素質,是每個公民必須面對和努力適應的現實。所以,要樹立一種嶄新的普法傳播理念。即:普法不僅僅是普法工作者的事情,每一個公民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施教者;普法不單獨是由一群人灌輸給另一群人,而應是一種互動,一種雙向交流和感染。公眾在學法的過程中,了解法律、理解法治精神,接受法治思想的熏陶,逐漸確立了法治觀念,提升了法律素質。
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人文與民本精神。我國普法對象眾多,內容廣泛。普法教育要承認和重視不同對象人群的個性特徵,以滿足人的需要為立足點,滿足和服務於不同時期不同階層的需要,一切以適於公眾掌握、滿足公眾需求、提升法律素質為標准。普法只有成為人們的內在需求時,才能持之以恆和深化發展。從人的心理角度來說,當普法符合個人需要時,它就會產生親和力、認同感,從而引導積極的態度,從而贏得廣大民眾的主動參與,使普法有機地融入公眾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成為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再是為了普法而普法。
(二)拓展普法內容,重視對社會主義法治價值觀的教育,提升普法工作的層次和水平
在教育內容上,除了進行具體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外,應主要進行現代法律觀念的教育。在現代法律觀念的教育中,尤應強調現代法律價值觀的教育。現行實體法固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現代法律精神的要素,但這種隱藏於法律條文背後的法律精神往往難以系統地為人們所掌握。法制宣傳教育必須立足於現實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及法律生活之上,開展對法律價值、權利本位、法律至上、自由平等等等觀念的傳播和滲透,使廣大社會公眾通過對法律制度文化內容和法治精神文化內容的學習,消除過去認識上偏差,認識到只有通過法律和法律生活才能有效實現自身對秩序、安全、正義、自由、平等的追求,認識到法治的理想在於制約權力、保護權利、實現利益,認識到法律應當是最高權威的規范標准和價值尺度。換言之,只有認真對待義務,才能確保權利;只有履行義務,才能實現權利。
(三)豐富普法形式,講究載體的多樣性,切實增強普法教育的實效
提高公民法律素質不同於建設法律制度。法律制度的建設主 要依靠人們的理性思維,而法律素質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感性。所以提高公民法律素質不僅僅是一種理念、知識的灌輸,更重要的是圍繞提高公民法律素質這個中心,不拘一格的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在培養公民內心自覺的、理性的法律權威和觀念上下功夫。要用豐富多彩、生動活潑、喜聞樂見、寓教於樂的形式,培養公民對法律的興趣,對法律知識、法律文化、法律思維的探索欲。 這其中,要注重普法教育與傳統優秀文化的結合。在普及社會主 義法律的同時,也要倚重對這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和宣傳,將其 傳統道德文明,健康向上的東西融入到普法教育中,形成與中國 傳統優秀文化相融合的現代法治文化,發揮其在提高公民法律素 質中應有的效應。要注重普法教育與法治實踐的結合。法治實踐 是增強廣大人民群眾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素質的最佳途徑。要將法律運用到解決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中去,把解決問題的過程、踐行法治的過程作為普及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 提高法律素質的過程。應特別重視對廣播、電視傳媒的利用,這 些媒介傳播速度快,傳播面廣,具有其他途徑無法比擬的優勢。 應充分利用媒介的這些優勢,引導他們以開展法制教育,提高公 民法律素質為己任,充分發揮其法制宣傳教育功能。
B. 一些單位開展法律咨詢活動,但群眾參與度不高,效果不佳,有什麼方法可以改進,領導把工作交給你,你怎辦
【破題公復安類】開展制基層法律咨詢,對於群眾普及法律知識,提升法律意識,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破題地稅類】
深入基層開展相關法律咨詢活動,對於普及稅法知識,提升納稅意識,推進稅法工作在基層的順利開展有著現實意義。
【開展公安類】
1、了解前期的活動形式,對參與的群眾進行隨機調研,了解群眾的需求和想法,有針對性的出方案。
2、根據不同的對象,選擇與其息息相關的法律咨詢活動。比如,利用媒體平台,如交通台,進行最新交規的咨詢與答疑;進社區,聯系街道辦人員,通過情景AB劇,個案援助等方式,就民事方面的問題進行咨詢;進工地,通過發放案例的宣傳冊,進行勞動法的講解;諸如此類。
3、反饋和總結。
【開展地稅類】
1、了解前期的活動形式,對參與的群眾進行隨機調研,了解群眾的需求和想法,有針對性的出方案。
2、確定咨詢主題,多樣化開展稅法咨詢工作。比如,確定營改增的咨詢活動,深入到中小企業進行稅法宣講和答疑;到商品流通市場,針對商戶,採用現場設點咨詢,圖片展覽,知識競賽等方式。
3、反饋和總結。
C. 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
我覺得現在的大學生很多人的法律意識應該是還是蠻好的,他們因為有文化,懂得也比較多,但是有些大學是跟法律意識,感覺還不如幼兒園的小朋友
D. 民警法律意識淡薄整改措施
法律分析:一是結合隊伍教育整頓開展的契機,大隊要開展對執法人員的理論培訓學習,通過開展培訓學習,加強執法人員的法律意識,強化執法人員的理論基礎,提高執法人員的理論知識水平;
二是全體民警輔警要提高思想政治站位,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理念,時刻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重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樹立「交警就是服務」的理念,幫助群眾排憂解難,做好執法為民、服務為民,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期待。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 第四條 人民警察必須以憲法和法律為活動准則,忠於職守,清正廉潔,紀律嚴明,服從命令,嚴格執法。
E. 大學生提升自身法律素養的方法與途徑
首先,高校法復律教育要制回歸重在素養的本位。即教育和人事部門必須努力破除就業至上的評價體制,要科學定位就業與學業、知識與素養的關系,重建就業與學業並重、學業優先,知識與素養並舉、素養優先的評價體系。 其次,法律文明要對行為習慣起到培育作用。知識內化為素養要經歷一個不斷積累、逐漸形成行為習慣,由自在轉變為自覺的過程。 再次,法律環境要形成無所不在的外部約束。法律素養的形成並不是封閉的、單向的,而是開放的、互動式的。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形成與整個社會的法律環境有著十分重要的關聯。
F. 大學生應該如何增強法制觀念,維護法律權威
一方面,要訓練法律素養。也就是你思考問題的邏輯模式,思維決定你的行為,更能指導你解決問題的方式。要努力讓自己想的比別人多、比別人深入,時間長了你會發現你的思維很活躍,思考問題很全面也很具體。不但對你維護法律權威很有幫助,更是你今後待人接物、為人處世和解決問題的良師益友。
另一方面,要了解學習法律法規。法律規范多如牛毛,但如果你不是法學專業,不立志於從事法律工作,就學習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規。法律是道德的底線,所以在各項法律中,都充滿著一些道德的基本原則,只要掌握這些基本的法律原則,你就可以初步地把握這門法律的主線,對更好地理解法律規定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最後,經常關注社會熱點事件,尤其是一些社會影響大、波及范圍廣的案件,從你個人的角度理解,然後再結合學者、律師、法官的意見進行填充和對比。法律條文可能就那麼幾句,但社會卻是形形色色的,這些熱點事件會成為你增強法制觀念最好最真實的案例!
最後,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