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會會議紀要的法律效力
Ⅰ 會議紀要具有法律效力嗎
會議紀要不具有法律效力。會議紀要是根據會議記錄和會議文件以及其他有關材料加工整理而成,反映會議基本情況和精神的紀實性公文,主要具有綜合性、指導性、備考性等特點。
會議紀要的特點如下:
1、紀實性。會議紀要必須是會議宗旨、基本精神和所議定事項的概要紀實,不能隨意增減和更改內容,任何不真實的材料都不得寫進會議紀要;
2、概括性。會議紀要必須精其髓,概其要,以極為簡潔精煉的文字高度概括會議的內容和結論。既要反映與會者的一致意見,又可兼顧個別同志有價值的看法。有的會議紀要,還要有一定的分析說理;
3、條理性。會議紀要要對會議精神和議定事項分類別、分層次予以歸納、概括,使之眉目清晰、條理清楚。
【法律依據】
《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第九條 第九條 行政機關的公文種類主要有:
(一)命令(令)
適用於依照有關法律公布行政法規和規章;宣布施行重大強制性行政措施;嘉獎有關單位及人員。
(二)決定
適用於對重要事項或者重大行動做出安排,獎懲有關單位及人員,變更或者撤銷下級機關不適當的決定事項。
(三) 公告
適用於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者法定事項。
(四)通告
適用於公布社會各有關方面應當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項。
(五)通知
適用於批轉下級機關的公文,轉發上級機關和不相隸屬機關的公文,傳達要求下級機關辦理和需要有關單位周知或者執行的事項,任免人員。
(六)通報
適用於表彰先進,批評錯誤,傳達重要精神或者情況。
(七)議案
適用於各級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請審議事項。
(八)報告
適用於向上級機關匯報工作,反映情況,答復上級機關的詢問。
(九)請示
適用於向上級機關請求指示、批准。
(十)批復
適用於答復下級機關的請示事項。
(十一)意見
適用於對重要問題提出見解和處理辦法。
(十二)函
適用於不相隸屬機關之間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請求批准和答復審批事項。
(十三)會議紀要
適用於記載、傳達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
Ⅱ 政府會議紀要的效力
會議紀要是行政公文的一種,不過現在很所企業、事業單位也頻繁使用這種文體,如董事會會議紀要。
會議紀要是沒有法律效力的:會議紀要是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形成的規范格式化文書,用於記載和傳達行政機關有關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是行政機關公務活動的重要載體和工具。會議紀要只具有行政指導性質,不具有強制力,其並不能在法律上產生新的權利和義務關系,不具有行政法律效力。但會議紀要具有確定某一行政事項如何處理的初步意見,因此具有證據意義。
會議紀要主要適用於記載和傳達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其性質主要是針對會議進行情況以及最後結論的記錄,只具有指導意義,本身並不對外發生法律效力。
會議紀要不具有法律效力。會議紀要適用於記載、傳達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如果會議紀要僅僅作為記錄會議情況之用,並在行政機關內部傳閱,則不存在對外發生效力的問題。
按照《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會議紀要適用於記載、傳達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如果會議紀要僅僅作為記錄會議情況之用,並在行政機關內部傳閱,則不存在對外發生效力的問題。但現實中,行政機關經常直接執行會議紀要的內容,對行政相對人的權利義務產生直接影響,這實際上是以「會議紀要」之名,行「行政決定」、「行政指導」、「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規范性文件」、「行政合同」等等之實。所以分析會議紀要的法律效力及其可訴性(行政訴訟中的可訴性),不可一概而論,要綜合其內容和實際情況,判斷其實際上是否構成了其他種類的行政行為。
法律依據
《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第八條公文種類主要有:
(一)決議。適用於會議討論通過的重大決策事項。
(二)決定。適用於對重要事項作出決策和部署、獎懲有關單位和人員、變更或者撤銷下級機關不適當的決定事項。
(三)命令(令)。適用於公布行政法規和規章、宣布施行重大強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晉升銜級、嘉獎有關單位和人員。
(四)公報。適用於公布重要決定或者重大事項。
(五)公告。適用於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者法定事項。
(六)通告。適用於在一定范圍內公布應當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項。
(七)意見。適用於對重要問題提出見解和處理辦法。
(八)通知。適用於發布、傳達要求下級機關執行和有關單位周知或者執行的事項,批轉、轉發公文。
(九)通報。適用於表彰先進、批評錯誤、傳達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況。
(十)報告。適用於向上級機關匯報工作、反映情況,回復上級機關的詢問。
(十一)請示。適用於向上級機關請求指示、批准。
(十二)批復。適用於答復下級機關請示事項。
(十三)議案。適用於各級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請審議事項。
(十四)函。適用於不相隸屬機關之間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請求批准和答復審批事項。
(十五)紀要。適用於記載會議主要情況和議定事項。
Ⅲ 村委會開會會議記錄與政府文件哪個有法律效力
由網友唐先明75443043提供的答案:
「村委會記錄」,有法律效力嗎?
依我之見:根據我國現行的《村民自治法》的規定「客觀真實」的村委會記錄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而嚴重侵害村集體財產權利的「虛構」編造的村委會記錄是違法犯罪的鐵證,指使者和偽造者將會被追究偽造證據的法律責任。
A,如果是村委會依法召開的村委會並依法研究討論了涉及到全體村民切身利益和全村建設丶村集體經濟組織等重大事項,也的確依法客觀丶真實地該記錄了村委會召開的時間丶地點丶主持人丶參會人員丶記錄人丶會議研究事項丶討論發言丶投票表決……等過程,並依法作出了決定,此時及以後備查上述事項的決定,該「村委會記錄」是上述事項及決定合法性的最好記錄。因此,客觀丶真實的」村委會記錄」,根據《村委會自治法》的規定依法肯定是有法律效力的,無論政府有關部門檢查督促村委會工作,以及批復村委會依法處理村民自治事務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B,如果村民或其他實體欲對於村委會及有關人員提起民事訴訟丶向國家有關機關提起控告丶舉報等訴訟事宜時,客觀丶真實的「村委會記錄」將必然在案件的查辦丶處理過程作為重要「書證」,並經質證與其他證據相互印記,此時「村委會記錄」成為認定案件事實的重要證據之一,肯定具有不可替代的法律效力。
C,當然,如果該「村委會記錄」所呈現的記錄內容是虛假的一一,即村委會在記錄的時間丶地點丶參會人員丶討論事項丶投票表決……最後決定等內容全部是製作者弄虛作假編造的話,虛假的「村委會記錄」不僅沒有法律效力,而且在國家機關辦理訴訟案件中由編造者編造並提供的話,該編造者或指使者均構成民事妨礙作證,或構成偽造證據罪,依法應追究編造者丶指使者的刑事責任。
綜上所析,「村委會記錄」是否有法律效力,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請見諒。
由網友憨娃春哥提供的答案: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賦予的約束力。村委會的會議記錄,記錄的是村兩委、村民代表就某一件事進行討論的過程,看大家對該事情是否同意或不同意。如果最終達成共識,表決通過,記錄在冊,是有一定的法律效力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自治法》規定,村民有權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經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決定本村的大小事宜,引導經濟社會發展。反過來說,這也是村民自治法賦予的權力,所以有影像資料,真實完整的村民代表表決的會議記錄是有一定的法律效力的。
由網友華月一牛提供的答案:
村委會的會議記錄當然有法律效力,當村上的某項工程完工結算時,沒有會議記錄,工程款就不能結算,當村委會和外部單位簽合同時,沒有會議記錄,這個合同就簽不了,所以村委會的會議紀錄相當重要,他當然有法律效力。
這個會議紀錄是怎麼回事呢?具體來說,就是每當村上有重要事情時,都要開會討論通過,這個會的參加人員有:村委會全體委員、黨支部全體委員、全體村民代表、全體黨員。簡稱兩議會。
參加人數必須達到應到會人數的三分之二以上才有效。開會時把會議的過程記錄下來,就是會議記錄。
比如村上要進行某項工程,事先就要召開兩議會,會議一般由書記主持,會計記錄,書記先把該工程的資金來源和數額,工程預算等講出來,讓參會人員討論審議,每個人都可以發言,如果大多數人同意,就可決定該工程可以進行。然後還要進行招投標,決定施工隊,這個也要在兩議會上通過。如果村幹部不開兩議會,私自把工程承包出去,這就是非法的。沒有會議記錄,他就無法結算工程款。
比如村委會要把村上的機動地出租出去,也要召開兩議會討論審議通過,會上要把出租土地的畝數租金,出租年限等情況講清楚,大會通過了,才能和承包人簽訂合同。否則無效。
村上還有很多事情,比如低保戶評定,貧困戶評定,危房改造評定,環境衛生整治等等,都要開兩議會通過。有的結果還要張榜公布。
總的來講,農村的規章制度相當健全。
由網友新時代的奮斗人提供的答案:
村委會的記錄是否有法律效力?答案是肯定的:沒有。
為什麼沒有呢?
據我所知,在我國,具有法律效力,或者說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東西,必須是法律法規的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就不具備法律效力。
那麼,哪些規定具有法律效力呢?據不完全統計,全國人大常委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或者頒布實施的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紀要,具有法律效力。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授權的國家機關、地方國家機關、地市級人大、政府,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紀要制定、頒布實施的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紀要具有法律效力。同時,相關國家機關根據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紀要等的規定做出的解釋,如司法解釋等,也具有法律效力。其他的超越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紀要制定的規定均不具備法律效力。
但是,從道德規范的范疇而論,村委會的相關規定又具有一定的約束力,比如村規民約等,它是為了規范人們的行為而制定的,具有很強的約束力,任何公民都不得違反,如果你違反了就要受到它的約束和制裁。
由網友萬則紅提供的答案:
回答,村委會研究決定,是否十天一次會議,兩委成員,調解委以及計生專干全部參加會議,會議主體意程,上級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下面的民事糾紛,(必須有會議記錄,就是會議紀要"。會議記錄有副書記分管組織一手掌握,必須有他來執筆,即有黨性又有組織原則。不許任何人在上面塗改和亂畫,要保存十年以上,村委會必須有會議事項,①上級交給村裡任務,有多少低保戶,困難戶,特困戶,五包戶,殘疾人,姓啥名誰,存在哪些困難,什麼原因造成的,不但書面材料,而且軟體資料全部齊全,不許漏戶和相目,資料上報,軟體發型,上網民政,互相聯網。②下面民糾紛存在哪些問題,解決了多少,還有多少沒有得到解決,實行分工包戶解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實行責任到人,化片包干。③會議結速,參加會議成員必須一人不少簽名按上指印,每一件事某一個問題是集體意見,不是一言堂,而是群言堂,會議″紀要"不但有說服力,更有法定效益。
由網友陳景軍律師提供的答案:
不知這個問題的「法律效力」指的是什麼?這里的法律效力,是不是說證據的證明力?
從證據的角度講,任何能夠證明客觀事實的事物,都可以作為證據。所以說村委會的記錄如果能夠證明某個事實,是可以作為證據的。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單位向人民法院提出的證明材料,應當由單位負責人及製作證明材料的人員簽名或者蓋章,並加蓋單位印章。人民法院就單位出具的證明材料,可以向單位及製作證明材料的人員進行調查核實。必要時,可以要求製作證明材料的人員出庭作證。
Ⅳ 會議紀要的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會議紀要是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形成的規范格式化文書,用於記載和傳達行政機關有關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是行政機關公務活動的重要載體和工具。會議紀要只具有行政指導性質,不具有強制力,其並不能在法律上產生新的權利和義務關系,不具有行政法律效力。但會議紀要具有確定某一行政事項如何處理的初步意見,因此具有證據意義。
法律依據:《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第九條 行政機關的公文種類主要有:
(一)命令(令)
適用於依照有關法律公布行政法規和規章;宣布施行重大強制性行政措施;嘉獎有關單位及人員。
(二)決定
適用於對重要事項或者重大行動做出安排,獎懲有關單位及人員,變更或者撤銷下級機關不適當的決定事項。
(三) 公告
適用於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者法定事項。
(四)通告
適用於公布社會各有關方面應當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項。
(五)通知
適用於批轉下級機關的公文,轉發上級機關和不相隸屬機關的公文,傳達要求下級機關辦理和需要有關單位周知或者執行的事項,任免人員。
(六)通報
適用於表彰先進,批評錯誤,傳達重要精神或者情況。
(七)議案
適用於各級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請審議事項。
(八)報告
適用於向上級機關匯報工作,反映情況,答復上級機關的詢問。
(九)請示
適用於向上級機關請求指示、批准。
(十)批復
適用於答復下級機關的請示事項。
(十一)意見
適用於對重要問題提出見解和處理辦法。
(十二)函
適用於不相隸屬機關之間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請求批准和答復審批事項。
(十三)會議紀要
適用於記載、傳達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
Ⅳ 會議紀要可以作為法律依據嗎
會議紀要沒有法律效力。
1、即使是最高人民法院的會議紀要,人民法院的會議紀也不得成為適用的依據,不得在司法文書中援引。
2、一般民事主體間形成的《會議紀要》,具有設定當事人權利義務關系的內容,且各方當事人已達成一致,應當認為具有法律約束力,各方需遵照執行。
會議紀要是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形成的規范格式化文書,用於記載和傳達行政機關有關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是行政機關公務活動的重要載體和工具。會議紀要只具有行政指導性質,不具有強制力,其並不能在法律上產生新的權利和義務關系,不具有行政法律效力。但會議紀要具有確定某一行政事項如何處理的初步意見,因此具有證據意義。
會議紀要的內容應當對外是不發生法律效力的這些文件,對企業的權利不產生實質影響的內容,這種情況它顯然是不可訴的。因為行政機關公文的類型有很多,對於會議紀要是否具有可訴性,如果內容對外是發生法律效力,對行政相對人產生的權利有影響的,我們認為可能會議紀要還是具有可訴性的。所以會議紀要看它具體的內容是否對外發生法律效力。
會議紀要的效力,會議紀要根據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實施。行政機關的公文是行政機關管理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規范的文書,是根據依法行政和進行公務活動的重要工具,用於傳達會議情況和一定事項。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三十二條合議庭或者法官獨任審理案件形成的裁判文書,經合議庭組成人員或者獨任法官簽署,由人民法院發布。
Ⅵ 會議記錄有沒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會議紀要不具有法律效力。會議紀要是用於記載、傳達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的公文。會議紀要不同於會議記錄。會議紀要對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都適用。會議紀要與會議記錄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二者的區別十分明顯。從應用寫作和文字處理的角度來探析,二者截然不同。會議紀要是一種法定的公務文書,其撰寫與製作屬於應用寫作和公文處理的范疇,必須遵循應用寫作的一般規律,嚴格按照公文制發處理程序辦事。
法律依據:《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 會議紀要適用於記載、傳達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如果會議紀要僅僅作為記錄會議情況之用,並在行政機關內部傳閱,則不存在對外發生效力的問題。
Ⅶ 政府會議紀要是否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政府辦發會議紀要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需要情況而決定: 要注重區分每個案件的具體情況,政府會議紀要只是載體,無論是以會議紀要或者是以會議決定、書面報告等形式出現,關鍵是看雙方當事人是否通過會議紀要等載體,明確表達出雙方已達成一致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必須是明示的、確定的、可執行的,且會議紀要必須經雙方當事人簽收或者當事人在會議記錄上簽字認可,即會議紀要已完全具備有效民事協議所具備的要件,在此情況下,方可認定會議紀要對雙方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五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百六十六條 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依據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確定爭議條款的含義。 合同文本採用兩種以上文字訂立並約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對各文本使用的詞句推定具有相同含義。各文本使用的詞句不一致的,應當根據合同的相關條款、性質、目的以及誠信原則等予以解釋。
第四百六十七條 本法或者其他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合同,適用本編通則的規定,並可以參照適用本編或者其他法律最相類似合同的規定。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履行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勘探開發自然資源合同,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
第四百六十八條 非因合同產生的債權債務關系,適用有關該債權債務關系的法律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本編通則的有關規定,但是根據其性質不能適用的除外。
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
Ⅷ 會議記錄有沒有法律效力
會議紀要不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
《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
第一條為使國家行政機關(以下簡稱行政機關)的公文處理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行政機關的公文(包括電報,下同),是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規范體式的文書,是依法行政和進行公務活動的重要工具。
第三條公文處理指公文的辦理、管理、整理(立卷)、歸檔等一系列相互關聯、銜接有序的工作。
第四條公文處理應當堅持實事求是、精簡、高效的原則,做到及時、准確、安全。
Ⅸ 會議紀要有沒有法律效力
1、會議紀要不具有法律效力。
2、會議紀要是根據會議記錄和會議文件以及其他有關材料加工整理而成,反映會議基本情況和精神的紀實性公文,主要具有綜合性、指導性、備考性等特點。會議紀要無非是地方黨委、政府與下屬各局、委共同協商地方政策的會議記錄,無法上升到法律、法規、規章的高度,不是規范性文件,其效力遠遠低於法律、法規、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