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豁免責任
A. 法律上法定豁免范圍是什麼意思
法定豁免就是對依照法律規定的屬於違法犯罪行為的行為人免於民事賠償或刑事處罰的處遇,范圍的話只能羅列,具體的去查書吧。不單指人,因為國家也享有豁免權。
B. 什麼是豁免權保護
一、豁免權的含義、特徵、內容及限制
1、豁免權的含義
豁免權又稱律師豁免權,它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基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託,法律賦予辯護律師所擁有的拒絕就其執業行為所得知的委託人有關事項向司法當局作證,以及不因其正當執業行為而為的言論及行為受到相關法律追訴與制裁的權利。它包括作證豁免權和責任豁免權。
2、豁免權的特徵
(1)豁免權是職業特權。豁免權是法律賦予辯護律師的專有權利。刑事訴訟中的其它主體,諸如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等則不享有此項權利。豁免權是控辯式訴訟模式的必然訴求,也是實現控辯雙方權利平衡的重要保證。
(2)豁免權是程序性權利。豁免權只發生在刑事訴訟以及與之相關程序中,辯護律師在執業活動之外的個人行為以及有關言論不受此特權保護。如果律師在執業活動之外所知悉的其它案件的有關事實情況,根據刑訴法第47條「凡是知道案件事實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這一規定,其不得援引該特權而免於作證。同樣,律師在執業活動之外犯諸如誹謗、偽證、包庇等罪,也不得因該特權而予以責任豁免,應按一般主體犯罪的相關規定予以追訴。
(3)豁免權是不可放棄權。豁免權是基於當事人委託或法院指定而產生的,其目的是為了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保證實體公正及程序公正,從而實現刑訴法懲罰犯罪,保障人權之根本任務。因而,除非當事人同意或法律另有規定,辯護律師不得主動放棄該權利。同時,該權利放棄如果導致其它當事人的權益受損,那麼即使該當事人同意,辯護律師也不得放棄。
3、豁免權的內容與限制
(1)辯護律師有權就其在其執業活動中所知悉的當事人有關事項及有關交流,拒絕向司法機關作證且不受法律追究。賦予辯護律師作證豁免權是世界各國的慣例,但為了避免權利濫用,各國在不影響律師履行職責的基礎上也對該權利做了必要的限制。例如律師與其當事人之間的交流是為了實施一項犯罪或是欺詐,那麼該律師不享有作證豁免權。
(2)辯護律師在執業活動中的言論,不受法律追究。在此,「言論」一詞應作大擴大理解,即不僅包括口頭發言,而且包括諸如辯護詞、辯護意見等書面發言材料。此外,以作為與不作為方式表達出的言論表示,也應歸入此范疇。但辯護律師發言若存在詆毀憲法,唆使他人違反憲法和法律,藐視法庭、侮辱、謾罵他人之行為則不在此列。
(3)辯護律師在刑事訴訟中,向有關司法機關提供或出示的文件材料失實的,只要不是故意偽造,不受法律追究。若辯護律師故意偽造有關文件材料構成犯罪則不屬豁免權保護范圍,應按偽證罪予以處罰。
(4)在刑事訴訟過程,辯護律師的人身權利與人身自由及執業活動受法律保護,任何司法機關不得對其採取拘傳、拘留、逮捕等強制措施。
C. 論國家司法豁免權
司法豁免權指一國派出的外交代表或有特殊身份的外交人員和組織
我還真不知道別的了!嘿嘿ie,,不好意思
D. 外交權與豁免的法律依據
外交豁免權主要體現在刑事領域,其具體依據見於《刑法》與《刑事訴訟法》,專具體而言,刑法第十屬一條規定,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
,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刑訴法第十六條規定,對於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適用本法的規定。對於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 =、、、我說的比較詳細吧
E. 外交豁免權的法律規定
絕對豁免權:
1、刑事裁判之豁免,可不受駐在國刑事追訴,無出庭版作證之義務。權
2、行政與民事豁免,不受強制執行及處分、駐在國稅務之繳納義務。
例外:
1、行政法之規定無法豁免,例如,繳交水、電費等。
2、民事法規的商業行為不在豁免范圍,比如土地、動產及日用品的買賣交易等。
3、派駐國外交官主動於駐在國興起訴訟,則不享有豁免權利,外交官針對一件案件提起訴訟,被告當事人提出反告時;駐在國司法單位依然可以審理及判決該外交官員,而不受此外交豁免許可權制。
4、外交豁免權舍棄問題,拋棄外交豁免權與否為派駐國之權利,不受該名外交人員自主意識決定。
功能性豁免權相對於絕對豁免權的是功能性豁免權,其指特定國際組織或非邦交國之外交代表機構,與設置地或駐在國簽署協定,其組織人員得享有部分的豁免權利,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F. 豁免的法律概念
我國現行法律法規沒有系統規定執行豁免制度,只是在一些法律條文和司法回解釋中對執答行豁免有所涉及。現實中,由於經常出現債權人將債權不能實現的風險完全歸責於法院,不斷上訪、糾纏的事件,執行法院、執行法官不得不運用一切法律強制手段,以最大限度地實現申請人的債權;法院對於所有被執行人都幾乎採取相同的執行措施,竭盡拘留、罰款、查封、扣押之能事,即使不能執行到位,也能可以窮盡手段為由告慰天下,進而取得債權人的諒解。
然而,法院在拘留確無履行能力的債務人時,在扣押債務人賴以生存的基本物品時,在夜深人靜伏擊被執行人時,是否顧及了債務人的基本人權保護?這種不分青紅皂白、粗暴的執行手段,侵犯了債務人的基本人權,表面上保護了申請人的權利,實質是損害了法律的尊嚴,不能平等的保護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因此,有必要建立執行豁免制度,保護債務人的合法權益。我國現有法律對執行中豁免財產范圍的規定較為模糊和缺乏,法院對此認識尺度也不一,繼而執行不當導致了執行工作陷入被動局面,不能很好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和社會穩定,因此很有必要對執行豁免制度進行討論,以便統一認識、准確執行,促進我國執行制度的不斷完善和發展。
G. 警察卧底犯罪是否要負法律責任 比如殺人
警察卧底會享受一定的法律豁免權,但不是無限的,同樣要受到國家基本法的約束。
專責卧底行動的主管警官須在派出卧底警員執行任務前,向特區政府律政司申請「免於起訴保證書」(出於公眾利益考慮),則該警員的違法行為不會被起訴,但違法事項的嚴重程度有一定限制。
具體就殺人這一行為來說,如果殺害的是非犯罪分子,那麼肯定會判刑的,如果殺害的是犯罪分子但是其罪行輕微的,也會被判刑,如果殺害的是重罪的犯罪分子,一般就是停職反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48條的規定,人民警察違反規定使用武器、警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48條規定,對違反紀律的人民警察,必要時可以對其採取停止執行職務、禁閉的措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50條規定:「人民警察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或者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給予賠償。」
(7)法律豁免責任擴展閱讀:
「隱匿身份偵查措施」具體是指:在重特大案件偵查過程中,偵查機關及其偵查人員依法採取直接或者間接隱匿其身份的方式,以搜集情報信息、收集相關證據以及查清案件事實、抓捕犯罪嫌疑人等為主要目的的特殊偵查措施,其主要包括特情偵查措施、化裝偵查措施等。
檢察機關在辦理職務犯罪偵查案件中適用隱匿身份偵查措施具有充足的正當理由。
首先,符合國際准則。為有效打擊腐敗……允許其主管機關在其領域內酌情使用控制下交付和在其認為適當時使用諸如電子或者其他監視形式和特工行動等其他特殊偵查手段,並允許法庭採信這些手段產生的證據。因此,在職務犯罪偵查中依法適用隱匿身份偵查措施符合國際公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
H. 什麼是外交法律豁免權
外交豁免權全稱為外交代表的管轄豁免權。外交豁免權指一國派駐外國的外交代表(不論專是常駐代表或臨時屬使節)享有一定的特殊權利和優遇;豁免是指對駐在國管轄權的豁免,也可包括在外交特權之內。按照國際法或有關協議,在國家間互惠的基礎上,為了保證和便利外交代表執行正常職務,各國根據相互尊重主權和平等互利的原則,按照慣例或有關協議相互給予。 外交特權和豁免本質上屬於代表的國家,而不屬於外交代表個人,因此個人無權自行放棄。
外交法律豁免權主要包括刑事豁免、民事豁免、行政豁免、作證義務豁免等。
I. 囯企違反了法律法規可以豁免法律責任嗎
不可以的,一樣需要收到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