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公務員法法律責任的功能是

公務員法法律責任的功能是

發布時間: 2020-12-29 09:48:29

① 《公務員法》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一是關於公務員制度和公務員管理的總括性規定,二是關於公務員管理各個環節的基本管理制度的規定。
一、公務員制度和公務員管理的總括性規定,包括公務員制度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公務員的范圍、條件、義務與權利,公務員的職務與級別,公務員管理機構以及違反公務員法的法律責任等。
二、公務員管理各個環節的基本管理制度的規定,包括公務員的錄用、考核、職務任免、職務升降、獎勵、處分、培訓、交流迴避、工資福利保險、退休、申訴控告、職位聘任等。
三、為了規范公務員的管理,保障公務員的合法權益,加強對公務員的監督,建設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促進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四、本法所稱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公務員的義務、權利和管理,適用本法。
五、公務員制度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貫徹中國共產黨的幹部路線和方針,堅持黨管幹部原則。
六、中央公務員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公務員的綜合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公務員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內公務員的綜合管理工作。上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指導下級公務員主管部門的公務員管理工作。各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指導同級各機關的公務員管理工作。

② 公務員法的法規體系一般有幾部分組成

總法、配套法規、地方公務員法。

為了規范公務員的管理,保障公內務員的合法權益,加容強對公務員的監督,促進公務員正確履職盡責,建設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專業化公務員隊伍,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公務員的義務、權利和管理,適用本法。 法律對公務員中領導成員的產生、任免、監督以及監察官、法官、檢察官等的義務、權利和管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2)公務員法法律責任的功能是擴展閱讀

公務員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忠於憲法,模範遵守、自覺維護憲法和法律,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

(二)忠於國家,維護國家的安全、榮譽和利益;

(三)忠於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接受人民監督;

(四)忠於職守,勤勉盡責,服從和執行上級依法作出的決定和命令,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履行職責,努力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五)保守國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③ 公務員法律責任有什麼基本特徵

一是明確性與精確性。法律責任必須有法律的明文規定,這是現代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法律責任是一個公開的系統,它的具體各項規則都必須以特定方式制定並公布出來,並且,為了追求更嚴密的公正性與合理性,法律一般不僅在實質性的內容上作出要求,甚至在程序上也作出特定的規范。

就法律責任而言,行政行為是否合法不是以公意為衡量標准,不是公意認為是就是,公意認為非就非,而是按照明文規定的法律規范的特定標准,由專門的司法機關來進行認定。

二是公平性與穩定性。法律的精神就是公正,法律之所以受人尊重,依靠的不是強制力,而是法律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個當事人,無論是個人與組織還是組織與組織之間,也無論是國家與公民還是國家與社會組織之間,法律都是一視同仁的。

就公務員的法律責任而言,公務員行政行為是否合法,是否需要承擔法律上的責任,必須有一套嚴格的標准與參照系統,並且由專門的機關加以認定,因為要保證法律的公正性就必須堅持司法獨立。司法獨立包含兩層意思:首先,司法權由法院和法官獨立行使,法院和法官的審判活動只依據憲法和法律,不受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即使這個外在壓力是大多數人的要求也不例外。其次,一個法院的審判活動不受另一個法院的干涉,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也只能在其具體審判時進行程序上的干涉,而一旦在審判結果作出後便不能隨意變更,只能依據法定上訴程序請求重新審判。

司法獨立是實現司法公正的根本保證。正是基於司法的公正精神,可以說,公務員承擔法律責任的原則也就不是民主,而是公正。當政府機關及其公務員與行政相對人發生某種法律關系時,法律要做到的就是平等公正地維護雙方的權利與利益。

法律責任的規范作用在於引導人們的正確行為。要發揮這種作用,在保持公正公平的基礎上,法律規范還必須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要想讓人們的行為按規定軌道進行,就必須讓人們對法律有穩定的預期。如果法律變動過快,朝令夕改,此時合法的行為就會成為彼時非法的行為,人們就無法明確自己行為的後果,人們的行為就會受制於盲目的、自發的力量和各種意想不到的偶然因素的影響,影響法律的權威性,導致法律的無效和法治的失靈。

三是監控性與調節性。現代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與保障便是憲政體制,在憲政體制下政府不僅是法治的主體,更是法治的客體和法治的對象,政府也不再只是單純的管理者、治人者,更是被制約者。

現代憲政體制的根本目的正是為了促使國家執法者依法行使職權,使政府履行其政治責任,保障公民享有廣泛的憲法所賦予的各項權利。

憲法授予政府權力的同時,更限定了政府權力要保護而不得侵犯人民權利的邊界與范圍,規定了政府公務員行使權力的合法程序與手段。

權力一旦突破界限,勢必會侵犯公民的權利,造成公民利益的損害與萎縮。因此,政府及其公務員必須對自己違憲違法侵權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公務員雙重身份的特殊性,決定了公務員必須首先以一個普通公民身份在行為上遵紀守法,同時作為執法者必須在公務活動中知法懂法,模範守法,依法行政,即要做到執法者守法。執法者守法中前一個「法」字是指普通法,是廣泛針對社會成員或社會組織所作出的規范約束性要求,也就是立法機關制訂的各項法律。而後一個「法」字的含義不僅包含第一個法字所涵蓋的全部內容,而且對於公務員來說具有特殊的含義,主要是指專門用於調整和規范公務員行政執法活動及行為規范性的行政法及其相關文件,這些法律文件是對公務員作為特殊的政府權力行使者而提出的標准更高、要求更嚴格的公務行為的紀律規范,主要用於調節政府及其公務員在對外行使職權時與外部之間的關系。

在行政法調整的三種政府及其公務員與外部的關系中,政府及其公務員作為法律責任的承擔者只是各種行政法律關系的一方當事人,與另一方當事人共同構成相應關系的雙方。

例如:在行政管理關系中,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構成關系雙方主體;在行政法制監督關系中,行政主體與行政法制監督主體構成關系雙方主體;在行政救濟關系中,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救濟機關構成三方主體。

換另一個角度來看,法律責任實質上也就是調節政治責任雙方關系,協調雙方責任關系的一種基本保障,其目的從根本上來說也是為了保證政府實現其政治責任的。

④ 《公務員法》和原《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內容變化在哪裡

公務員法的主要內容可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是關於公務員制度和公務員管理的總括性規定,包括公務員制度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公務員的范圍、條件、義務與權利,公務員的職務與級別,公務員管理機構以及違反公務員法的法律責任等;二是關於公務員管理各個環節的基本管理制度的規定,包括公務員的錄用、考核、職務任免、職務升降、獎勵、處分、培訓、交流迴避、工資福利保險、退休、申訴控告、職位聘任等等。公務員法以暫行條例為基礎,保持了公務員制度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也有一些新的發展和特點。(1)調整了公務員的范圍。1993年8月國務院頒布的《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規定,公務員僅限於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中國共產黨機關、人大機關、政協機關和各民主黨派機關的工作人員都是參照管理。公務員法擴大了公務員的范圍,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也就是只要符合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這三個條件的工作人員,都將納入公務員范圍進行管理。這樣既符合我國幹部人事管理的現實情況,又有利於加強對機關幹部隊伍的統一領導和保持機關幹部隊伍的整體性,有利於幹部在不同機關之間進行交流。至於具體哪些人員是公務員,公務員法中未列舉的,將由公務員法的配套法規具體規定。(2)總結吸收了十餘年來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些新成果,如競爭上崗、公開選拔、任前公示、任期制、任職試用期制、部分職位的聘任制以及人事爭議仲裁製度等,進一步完善發展了公務員制度,使公務員制度保持與時俱進的生命力。(3)按照黨的十六大關於完善幹部職務和職級相結合的制度要求,改革完善現行的職務級別制度,使職務和級別的關系更加合理。公務員法規定,公務員職位類別按照公務員職位的性質、特點和管理需要,劃分為綜合管理類、專業技術類和行政執法類等類別。改變了單一化的職務設置,增設專業技術類和行政執法類職務,為公務員提供多樣化的職業發展階梯。同時,擴大級別的功能,規定公務員在同一職務上,可以按照國家規定晉升級別。使得級別成為除了職務晉升之外公務員職業發展的重要台階,級別與職務一樣都是確定公務員工資及其他待遇的依據,不升職務的公務員,也可以隨著職級的晉升而提高待遇。這樣有利於消除「官本位」思想,體現適當向基層傾斜的指導思想,有利於解決基層公務員職業發展空間狹小職務晉升困難的突出問題。

⑤ 《公務員法》內容是什麼

一是關於公務員制度和公務員管理的總括性規定,二是關於公務員管理各個環節的基本管理制度的規定。

⑥ 公務員法律責任主要包括哪幾種關系

一是行政主體即公務員在行使行政職權過程中與行政相對人的法律關系,即由公務員行內使職權做出影響公民容、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而對外部行政相對人承擔法律責任。

二是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過程中與行政法制監督主體的法律關系,即公務員作為國家行政權的執法者而成為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行政監察機關等監督主體的監督對象,與監督機關發生的法律關系。

三是當行政相對人認為其權益受到行政主體作出的行政行為的侵犯,向行政救濟主體請求救濟,由行政救濟主體參與審查並作出決定而追究公務員應負有的相關責任的法律關系。

⑦ 公務員法律責任中,最嚴厲的是什麼

處分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
其中開除屬於公務員法中規定的最嚴厲的處罰措施
如果其行為觸犯其他法律 同時還要受到法律制裁

⑧ 公務員法律責任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公務員的法律責任是公務員基於其身份而實施違法行為應承受的制裁性法律後果。

政府版和公務權員行政違法,是指行政主體通過積極的或消極的行為違反行政法的規定。其中,當行政主體迴避和逃避責任時,便構成消極違法;而當其在法外攬權時,便成為積極違法。

一旦其發生違法行為就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以保證其依法行政。當公務員不依法履行或不能履行其職務范圍內的法定義務時,必須接受懲罰的特殊義務,這是國家法律對其違法或不當行為給予的一種否定性評價,是由自己意志支配的公務員職務行為所引起的合乎邏輯的不利法律後果或者一種負擔。

根據公務員違法行為性質的不同,法律責任可以分為憲法責任、刑事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三大類。

⑨ 試論述我國設定公務員法的法律責任的必要性及具體類型

我國公務員法的法律責任是指機關或者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法的有關規定後內應當承擔的消容極意義的法律後果。
我國設定公務員法的法律責任的必要性在於:
(1)是完整的公務員法律規范的一般要求;
(2)是公務員法律制度得以正確全面落實的保證;
(3)是實現公務員權利義務的保障;
(4)是加大公務員制度執行力度的保障。
我國的公務員制度規定,機關違反公務員法行為有七種類型:
(1)突破條件任用公務員的行為;
(2)不按條件獎懲、迴避與辦理退休的行為;
(3)違反程序對公務員進行任用、考核、獎勵的行為;
(4)違規更改公務員工資、福利、保險待遇標準的行為;
(5)妨害競爭性公務員管理活動的行為;
(6)不按規定受理和處理公務員申訴、控告的行為;
(7)違反公務員法規定的其他情形。

⑩ 公務員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公務員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第一百零一條 對有下列違反本法規定情形的,由縣級以上領導機關或者公務員主管部門按照管理許可權,區別不同情況,分別予以責令糾正或者宣布無效;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根據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或者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按編制限額、職數或者任職資格條件進行公務員錄用、調任、轉任、聘任和晉升的;
(二)不按規定條件進行公務員獎懲、迴避和辦理退休的;
(三)不按規定程序進行公務員錄用、調任、轉任、聘任、晉升、競爭上崗、公開選拔以及考核、獎懲的;
(四)違反國家規定,更改公務員工資、福利、保險待遇標準的;
(五)在錄用、競爭上崗、公開選拔中發生泄露試題、違反考場紀律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開、公正的;
(六)不按規定受理和處理公務員申訴、控告的;
(七)違反本法規定的其他情形的。
第一百零二條 公務員辭去公職或者退休的,原系領導成員的公務員在離職三年內,其他公務員在離職兩年內,不得到與原工作業務直接相關的企業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任職,不得從事與原工作業務直接相關的營利性活動。
公務員辭去公職或者退休後有違反前款規定行為的,由其原所在機關的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沒收該人員從業期間的違法所得,責令接收單位將該人員予以清退,並根據情節輕重,對接收單位處以被處罰人員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第一百零三條 機關因錯誤的具體人事處理對公務員造成名譽損害的,應當賠禮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給予賠償。
第一百零四條 公務員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違反本法規定,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處分。
希望幫到你!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熱點內容
道德邊緣線 發布:2025-04-24 04:46:27 瀏覽:478
小額貸款公司有關法律 發布:2025-04-24 04:26:12 瀏覽:743
大連民用建築節能條例 發布:2025-04-24 04:09:42 瀏覽:777
沈陽法院查詢系統 發布:2025-04-24 04:00:47 瀏覽:719
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2018 發布:2025-04-24 03:47:12 瀏覽:133
上海高等法院 發布:2025-04-24 03:47:05 瀏覽:823
律師門戶網站 發布:2025-04-24 03:46:18 瀏覽:773
法律方面咨詢公司成立條件 發布:2025-04-24 03:40:02 瀏覽:101
南寧良慶法院 發布:2025-04-24 03:34:26 瀏覽:242
社會與法失控電視劇 發布:2025-04-24 03:30:06 瀏覽: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