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的法律責任
❶ 家暴實施者該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民事責任。根據結婚根據法律規定,家庭暴力是離婚的法定原因之一,受害人可以要求家庭暴力的實施者承擔民事賠償責任。行政法律責任。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根據規定,實施家庭暴力,尚不構成犯罪的,可以處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刑事責任。當家庭暴力達到一定程度,即這種暴力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依法應當受到刑事處罰時,就會受到侵害刑法可能構成虐待罪侮辱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等等。
家庭暴力實施者,故意非法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構成故意傷害罪,應依刑法第234條規定處罰。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或致人死亡的,可以判處死刑。家庭暴力實施者,以暴力手段干涉家庭成員結婚和離婚自由的,觸犯刑法第257條規定,則構成前文所提的暴力干涉結婚自由罪。
❷ 實施家庭暴力應負哪些法律責任 嚴重的家暴有刑事責任
您好:
在《婚姻法》第四十五條中規定:「對重婚的,對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自訴;公安機關應當依法偵查,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提起公訴。」值得注意的是,當受害人不對重婚、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等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提起自訴時,公安機關「應當」偵查,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提起公訴。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重婚案件管轄問題的通知》中規定:「對於被害人或人民群眾、社會團體和有關單λ就重婚案件提出控告或檢舉,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都應當接受。」這自然加強了對家庭犯罪,尤其是對重婚罪的打擊力度。但對重婚案件提起公訴,法律û有作出明確的界定,所以在司法實踐中較難操作。
目前,我國有關家庭暴力的法律規定散見於不同的單行法和司法解釋中,可操作性差。雖然已有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28個地市相繼出台了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法規或規定,但很不統一、不規范。為了准確界定家庭暴力的概念及法律特徵,預防家庭暴力現象的發生,制裁家庭暴力行為,我國應盡快制定一部專門的家庭暴力法案,為維護社會穩定起到法律規製作用。
❸ 家庭暴力,法律會怎麼判決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法律最新規定:
1、根據《婚姻法》第43條和《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受害內人要容求依法處理的,公安機關才能受理,受害人未向公安機關要求處理的,公安機關不予處置。
2、《婚姻法》第43條第3款規定,「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愛害人提出請求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的法律規定予以行政處罰」。
3、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22條的規定:「有下列侵犯他人人身權利行為之一,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一)歐打他人,造成輕微傷害的;
(二)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
(三)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四)虐待家庭成員,受虐待人要求處理的;
(五)寫恐嚇信或者用其他方法威脅他人安全或者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脅迫或者誘騙不滿十八歲的人表演恐怖、殘忍節目,摧殘身心健康的;
(七)隱匿、毀棄或者私自開拆他人郵件、電報的。
❹ 在我國法律規定中,實施家庭暴力者有可能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有很多家庭可能會因為很小的事情而產生家庭暴力,對於家長,對於孩子版都不好。我國法律也權對此類事件有相關的規定。家庭暴力者會受到相應的懲罰。下面一起來了解下。
2.其次,較為嚴重的將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嚴重的家庭暴力將構成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虐待或者故意傷害、故意殺人以及侮辱等刑事犯罪。其中,家庭暴力的實施者經常毆打和責罵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員,把他們捆起來,冷凍和餓死他們,強迫他們超出體力工作,限制他們的自由,等等。身心摧殘或者酷刑,情節嚴重,構成虐待罪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受害人重傷或者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❺ 家庭暴力在法律上是怎麼處理的
1、民事責任。根據新婚姻法的規定,家庭暴力是法定離婚理由之一,而且受害者可以要求家庭暴力實施者承擔損害賠償的民事責任。
2、行政法律責任。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對實施家庭暴力尚未構成犯罪的可處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3、刑事責任。嚴重的家庭暴力會構成刑法中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侮辱罪等罪。
其中,家庭暴力實施者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經常以打罵、捆綁、凍餓、強迫超體力勞動、限制自由等方式,從肉體、精神上摧殘、折磨,情節惡劣的,構成「虐待罪」,應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引起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5)家暴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法律條例判定
婚姻法司法解釋第一條規定,婚姻法3條、32條、43條、45條、46條所稱的「家庭暴力」是指行為人,實施的毆打、捆綁、殘害、強制限制人身自由或其它手段,對其家庭成員身體或精神,造成具有一定損害後果的行為,經常性、持續性的家庭暴力構成虐待。
對於「家庭暴力」的認定標准,只要對家庭成員的精神或身體,造成了一定的損害後果,均構成「家庭暴力」。
婚姻法要求夫妻雙方履行相互忠誠的義務、互敬互愛的義務,反對並且懲罰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家庭暴力、遺棄或虐待家庭成員的違法或犯罪行為。面對家庭暴力,受害人完全有權利報警,並要求警方追究其違法甚至犯罪責任。
受害人構成輕傷的,打人者依據刑法234條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受害人構成輕微傷或不足輕微傷的,打人者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43條依法追究行政處罰責任
打人者可以持相關的警方調查筆錄,卷宗,作為證明對方存在家庭暴力的客觀證據,依據婚姻法32條、46條的規定,向當地人民法院發起離婚訴訟,並於離婚訴訟之中,己方作為無過錯方,依法向對方提出損害賠償。要求對方少分或不分共同財產。
如果沒有共同財產或依據婚姻法19條的規定,雙方約定各自財產歸各自所有的,可以要求對方以個人財產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司法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1》1條司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32條、46條司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34條司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43條
❻ 家庭暴力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1、民事責任——抄根據新婚姻法的規定襲,家庭暴力是法定離婚理由之一,而且受害者可以要求家庭暴力實施者承擔損害賠償的民事責任。2、行政法律責任——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對實施家庭暴力尚未構成犯罪的可處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3、刑事責任——嚴重的家庭暴力會構成刑法中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侮辱罪等罪。
❼ 家庭暴力法律最新規定
關於家庭暴力的法律規定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
四十六條:「禁止對婦女實施家庭暴力。國家採取措施,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第五十八條:「違反本法規定,對婦女實施性騷擾或者家庭暴力,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受害人可以提請公安機關對違法行為人依法給予行政處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2、《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四十三條:「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勸阻、調解。
對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予以勸阻;公安機關應當予以制止。
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提出請求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的法律規定予以行政處罰。」
(7)家暴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家庭暴力的責任
1、民事責任。根據新婚姻法的規定,家庭暴力是法定離婚理由之一,而且受害者可以要求家庭暴力實施者承擔損害賠償的民事責任。
2、行政法律責任。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對實施家庭暴力尚未構成犯罪的可處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3、刑事責任。嚴重的家庭暴力會構成刑法中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侮辱罪等罪。
其中,家庭暴力實施者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經常以打罵、捆綁、凍餓、強迫超體力勞動、限制自由等方式,從肉體、精神上摧殘、折磨,情節惡劣的,構成「虐待罪」,應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引起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家庭暴力實施者使用暴力公然貶低其他家庭成員人格,破壞其名譽,情節嚴重的,構成侮辱罪,應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或剝奪政治權利。家庭暴力實施者故意非法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構成故意傷害罪,如果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或致人死亡的,按照刑法最高可判處死刑。
根據法律法規,家庭暴力實施者以暴力手段干涉家庭成員結婚和離婚自由的,同樣觸犯刑法,構成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❽ 家庭暴力實施者要負什麼樣的法律責任我國法律是怎麼規定的
問:家庭暴力實施者要負什麼樣的法律責任?我國法律是怎麼規定的?
答:君同法律在線咨詢為您解答
《婦女權益保障法》第五十二條規定:「侵害婦女的合法權益,造成財產損失或者其他損害的,應當依法賠償或者承擔其他民事責任。」
《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如果就該權利是被侵害的生命權、健康權、名譽權或是人身自由權,《婚姻法》沒有必要對此類損害賠償進行規定,因為這在《民法》中早有規定。如果上述權利受到損害並要求賠償,也不需要「導致離婚」這一構成要件,所以筆者認為,該條款規定是針對精神損害賠償而言。如果配偶一方認為對方的行為造成自己精神上的痛苦,可以要求對方賠償自己的精神損失。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頒布實施後,精神損害賠償已在司法實踐中有效地操作了。根據《婚姻法》的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如果配偶一方請求精神損害賠償,應當符合精神損害賠償的下列要件。
(1)配偶一方的人格權受到非法侵害,如虐待、遺棄、家庭暴力等行為直接侵害了受害人的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等人格權,符合提起精神損害賠償的條件。重婚行為和長期的婚外同居行為侵害的是配偶一方的身份權,這一侵害行為會造成受害人精神上的痛苦,受害人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2)因侵權導致的精神損害,必須造成嚴重後果,否則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
(3)請求損害賠償的是無過錯方。
《婚姻法》與《民法》對過錯概念的認定不同,《民法》上所說的過錯,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其行為的危險後果但仍然實施該行為的心理狀態;而《婚姻法》上所說的過錯,則是指一方違反家庭義務的行為,如違反忠實義務、對家庭成員有虐待、暴力等行為。
《婚姻法》第四十六條的立法意圖是指家庭中不履行家庭義務的一方造成對方精神損害的,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如果配偶一方侵害了另一方的合法權益,是否需要賠償?
《婚姻法》沒有具體規定。從法理上講,侵害人應賠償受害人的損失。夫妻雖然共同生活,但是雙方各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權利,權利受到損害自然可以要求賠償。
在實際操作中,則首先需要確定用於賠償的財產和賠償所得財產的歸屬。如果夫妻實行約定財產制,財產歸屬可以通過約定來解決,即從夫妻一方的財產中撥付出賠償費用,在約定所得的賠償歸受害人所有。但是,如果在共同財產制下,夫妻沒有析產以前,是無法確定夫妻一方的專有財產,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取得的賠償仍作為夫妻的共同財產,這樣的賠償失去實際意義。所以修改後的《婚姻法》第十八、十九條確立的夫妻特有財產制度,為配偶之間要求損害賠償提供事實上的可能
❾ 家庭暴力中的施暴者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1、民事責任——根據新婚姻法的規定,家庭暴力是法定離婚理由之內一,而且受害者可以要求家容庭暴力實施者承擔損害賠償的民事責任。2、行政法律責任——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對實施家庭暴力尚未構成犯罪的可處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3、刑事責任——嚴重的家庭暴力會構成刑法中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侮辱罪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