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繳出資額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Ⅰ 股東按認繳還是實繳承擔債務
一、正面回答
股東按認繳承擔債務。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由於相關規定公司的資本須一次發行,但可以在法定期間內分期繳納,使得公司股東的實繳出資額與認繳出資額有時會不一致。在不一致的情況下,公司股東對會司承擔責任范圍應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而不是以實繳的出資額為限,公司應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
二、分析詳情
認繳是股東對本人所應繳納的全部股本的承諾和認可,和實繳股本是兩個概念。認繳制是為了減輕企業的負擔以及鼓勵創業出台的政策,指由企業股東認定認繳金額、出資期限等。實繳資本是指公司成立時公司實際收到的股東的出資總額,是公司現實擁有的資本。
三、認繳制和實繳制的區別是什麼?
1、性質不同:認繳制不用再驗資,股東對所認繳的資本負法律責任;實繳制必須出資驗資,把資金凍結在開戶行,驗證資本金;
2、意義不同:認繳制方便了創業人員創業,先不用任何出資就可以注冊公司經營;實繳制必須出資驗資方可經營;
3、類型不同:認繳制的公司指一般的無重大風險類公司;實繳制公司涉及到財產安全類公司。
Ⅱ 新公司法關於認繳制承擔是怎樣規定的
法律分析:新公司法認繳制承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三條的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三條 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Ⅲ 股東認繳出資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2013年修訂後的《公司法》將公司注冊資本由實繳制改為認繳制,並規定股東的出資額及出資期限可通過公司章程自主約定。除法律及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股東可以採用貨幣(貨幣資金的出資比例不再受限)或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估價、可轉讓的非貨幣財產進行出資,但不得以勞務、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譽、特許經營權或者設定擔保的財產等作價出資。從出資金額來看,除法律及行政法規或國務院決定對最低注冊資本有明確要求的行業外,股東可以通過公司章程自主約定公司的注冊資本,並以認繳的注冊資本為限對外承擔有限責任。從出資期限來看,除法律及行政法規或國務院決定明確要求繼續實行資本實繳制的行業以外,股東可以通過公司章程自主約定出資期限,首次出資比例也不再設限。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二十六條 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全體股東認繳的出資額。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決定對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實繳、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十七條 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除外。對作為出資的非貨幣財產應當評估作價,核實財產,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價。法律、行政法規對評估作價有規定的,從其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