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效力位階的原則
⑴ 確定法律規范的效力等級的原則有哪些
以下是不同書本上的不同表述: 在法學理論中,法的效力層次有時也被稱為法的效力等級,或法的效力位階。影響法的效力層次的因素主要有:(1)制定主體;(2)適用范圍;(3)制定時間。 法的效力層次的一般規則,即指不同等級的主體制定的法有不同的法的效力,等級高的主體制定的法,效力自然高於等級低的主體制定的法。在各個法的體系中,法的效力層次要貫徹以下兩個規則:(1)在整個法的效力層次體系中,憲法是具有最高效力的。(2)除憲法的效力統攝所有法的效力之外,上一級法的效力均高於下一級法的效力。 法的效力層次除要貫徹它的一般規則外,由於法的復雜性,法的效力層次還存在一些特殊規則:(1)特別法效力優於一般法;(2)新法優於舊法;(3)法律文本優於法律解釋。--張文顯主編:《法理學》,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90-92頁。 法的效力層次就是指在一個國家法律體系的各種法的淵源中,由於其制定主體、程序、時間、適用范圍等不同,導致各種法的效力也不同,由此而形成的一個法的效力等級體系。法的效力層次遵循一定的原則,主要包括:(1)憲法至上原則;(2)等差順序原則;(3)特別法優先原則;(4)實體法優先原則;(5)國際法優先原則;(6)後法優先或新法優先原則。--葛洪義主編:《法理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341-344頁。 由於法律本身是有層次或等級劃分的,因而其效力當然具有層次或等級性。我們都有一個基本的共識,那就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法律如果是地方性的法律,則其效力范圍施於其所轄地方范圍內。全國性法律的效力層次高於地方性法律的效力層次。 我國法律的效力層次是多層次性的結構體系。在法律效力層次結構體系中,各種法律的效力既有層次之分,又有相互聯系,從而構成一個龐大的我國法律效力體系。對於法律效力層次的具體劃分,尚有不同看法,但大致可以概括為四個層次。 最高層次: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第一層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基本法律的效力層次屬第一層次。 第二層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的效力為第二層次。 第三層次: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法律效力層次為第三層次。 地方層次:地方立法主體制定的地方法規,包括一般性地方法規和自治地方法規,特別行政區地方法規,其法律效力的層次為地方層次。--張根大著:《法律效力論》,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80-181頁。 可以根據法律的位階高低來識別法律效力的層次高低。識別法律效力層次高低的具體標准主要有三條:(1)根據主體識別。立法主體的地位高,其制定出來的法律的效力層次也相應比較高。(2)根據立法依據識別。一個法律依據另一法律而制定,則這個法律的效力層次低於另一個法律的效力層次。(3)根據效力范圍識別。如果是全國性的法律,則其效力范圍施於全國,法的有效條件是指法律規范得以實施生效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法的有效條件就內部環境而言,有以下幾點:(1)必須是現行有效的法律規范;(2)必須與上一等級的法律規范不相沖突或抵觸;(3)法律規范必須在它約束的時間、對象和范圍之內才有效。就外部環境而言,其條件為:(1)它必須是在合法政權機關的制定或認可下產生的;(3)它必須有合法有效的國家強制力保障。 --葛洪義主編:《法理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341頁。 應然法律效力可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完全的應然法律效力;第二個層次是相對的應然法律效力。 完全的應然法律效力,它是指某一法律在生效日之後失效日之前這一連續的時間段中法律所具有的應然作用力。相對的應然法律效力,它是指某一法律在其公布後生效日之前這一時間段和法律失效日之後因溯及力問題仍被適用而產生的某一時間段中法律所具有的一定條件下的應然作用力。--張根大著:《法律效力論》,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94頁。 由於法律規范之所以有效力是因為它是按照另一個法律規范決定的方式被創造的,因此,後一個規范便成了前一個規范的效力的理由。調整另一個規范的創造的那個規范和另一個規范之間的關系,用空間比喻語來說,可以表現為高級和低級的一種關系。--[奧]凱爾森著:《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論》,沈宗靈譯,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6年版,第124頁。 凡是這樣一個承認規則被接受的地方,就為私人和官員提供了確認主要的義務規則的權威性標准……在一個有各種不同的法的「淵源」的現代法律制度中,承認規則相應地比較復雜:即確認法的標準是多重的,通常包括一個成文憲法,立法機關的法規和司法判例。在大多數情況下,通過將這些標准排列為相應從屬和優先的次序的方法,對可能發生的沖突作出規定。正是按照這種方法,在我們的制度中,「普通法」從屬於「制定法」。--[英]哈特著:《法律的概念》,張文顯、鄭成良、杜景義、宋金娜譯,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6年版,第101-102頁。 體系是以憲法(或根本法)為核心,由不同層次或等級的法律有機結合組成的整體,在這個整體中,憲法(或根本法)屬於第一層次,而民法、刑法、行政法、訴訟等基本法律屬於第二層次,基本法之下還可能有第三和第四層次的法律等等。與此相適應,較低一級層次的法律的效力是或應當是來自並服從於(即低於)較高一級層次的法律的效力,而其他所有層次的法律的效力都是或者應當是來自並服從於第一層次的憲法或根本法的效力。--姚建宗:《法律效力論綱》,載《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6年第4期,第20頁。 [本文來自: 法易網 www.148365.com ]
⑵ 法律效力位階
法律效力位階,是指每一部規范性法律文本在法律體系中的縱向等級。
下位階的法律必須服從上位階的法律,所有的法律必須服從最高位階的法。
按照憲法和立法法規定的立法體制,法律效力位階共分六級,從高到低依次是:根本法、基本法、普通法、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
各種法律淵源形成了一個由上至下、處於不同位階、具有不同效力的體系,即法律淵源體系。
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堅持立法公開,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第八條 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
(一)國家主權的事項;
(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罰;
(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六)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徵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
(七)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徵用;
(八)民事基本制度;
(九)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十)訴訟和仲裁製度;
(十一)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⑶ 法律效力等級排序
法律的效力等級排序如下:
1、憲法;
2、法律;
3、行政法規;
4、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性法規;
5、設區的市地方性法規。
在各個法的體系中,法的效力層次要貫徹以下兩個規則:
1、在整個法的效力層次體系中,憲法是具有最高效力的;
2、除憲法的效力統攝所有法的效力之外,上一級法的效力均高於下一級法的效力。
法的效力層次除要貫徹它的一般規則外,由於法的復雜性,法的效力層次以下特殊規則:
1、特別法效力優於一般法;
2、新法優於舊法;
3、法律文本優於法律解釋。
法的效力層次遵循一定的原則,主要包括如下:
1、憲法至上原則;
2、等差順序原則;
3、特別法優先原則;
4、實體法優先原則;
5、國際法優先原則;
6、後法優先或新法優先原則。
法律可以劃分為:
1、憲法;
2、法律;
3、行政法規;
4、地方性法規;
5、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法律是從屬於憲法的強制性規范,是憲法的具體化。憲法是國家法的基礎與核心,法律則是國家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七十八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大會主席團發布公告予以公布。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
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報經批准後,由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經批准後,分別由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
⑷ 確定法律規范效力等級的一般原則有哪些
你好!
法律復規范的效力等級制一般遵循的原則:
1)法律規范的效力等級首先取決於其制定機關在國家機關體系中的地位,有不同機關制定的法律規范,效力等級也不同。除特別授權的場合以外,一般說來,制定機關的法律地位越高,法律規范的效力等級也越高。
2)同一主體制定的法律規范中,按照特定的、更為嚴格的程序制定的法律規范,其效力等級高於按照普通程序制定的法律規范。
3)當同一制定機關按照相同的程序先後就同一領域的問題制定了兩個以上的法律規范時,後來制定的法律規范在效力上高於先前先前制定的規范。
4)當同一主體在某一領域既有一般性立法,又有不同於一般性立法的特殊立法時,特殊立法的效力通常優先於一般性立法。
5)當某一國家機關授權下及國家機關制定屬於自己立法職能范圍的法律法規時,被授權的機關在授權范圍內制定的該項法律法規在效力上通常等同於授權機關自己制定的法律法規,但及授權制定實施細則者除外。
6)另外,如果一國法律淵源體系中包括不成文法,成文法的效力一般均高於不成文法,盡在特殊情況下(如司法機關享有司法審查權時)才可能有例外。
如有疑問請追問,滿意請採納,謝謝
⑸ 確定法律位階的基本原則
確定法律位階的基本原則有三個層次:
第一,創制主體的等級性,各種法律淵源的規范性法律文本創制主體存在等級性(即法律位階的高低以立法主體的不同等級為基準);
第二,調整事項的包容性,不同等級的創制主體所創制的各種法律淵源的規范性法律文本調整事項之間存在包容性(即法律位階關系以立法事項的包容性為標准,由此形成法律與法律之間的層層遞進關系);
第三,作為法律規范構成要素的法律概念抽象程度的層次性,構成法律規范的概念就象是一個金字塔。最抽象的法律概念位於金字塔的頂端,它的內涵被抽象到極致,因而外延至為廣大,以至於它可以俯視其他一切法律概念;而抽象程度最弱的概念位於金字塔的底層,每一個概念內涵豐富,所指稱的事物相當具體,因而其涵蓋范圍有限,但其數量眾多,得以構成金字塔較大的底面積。根據法律概念在這個金字塔中所處的位置可知,「底面積愈小,位階愈高,鳥瞰度愈佳;反之,底面積愈大,位階愈低,鳥瞰度愈差。底面積相當於一個抽象概念之內容,位階之高度相當於其適用范圍」。
按照這三個標准,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如我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三分之二以上多數代表)為調整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事項而制定的最具抽象性的法律規范(如憲法)位階最高,較低層次的國家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二分之一以上多數、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為高速調整社會生活的某一相對具體的領域而制定的較為具體的法律規范(依次為基本法律、普通法律和行政法規)則位階較低,而具有創制權的最低層次的國家機關(如國務院的部委)就社會生活的某一狹小領域的事項制定的最為具體的法律規范(行政規章)位階最低。
所謂法律位階,是指每一部規范性法律文本在法律體系中的縱向等級。下位階的法律必須服從上位階的法律,所有的法律必須服從最高位階的法. 在我國,按照憲法和立法法規定的立法體制,法律位階共分六級,它們從高到低依次是:根本法、基本法、普通法、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
位階沖突解決規則:
由於立法技術等原因,不同位階的法律淵源之間可能發生沖突現象。為了保證法律體系的統一,以便公民遵守和行政執法及法院適用,我國立法法規定了不同位階的法律淵源發生沖突時的解決規則。
1、在不同位階之間的法律不一致時,上位法優於下位法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位階,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法律的位階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位階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地方性法規的位階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位階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2、在相同位階之間的法律不一致時,特別法優於一般法、新法優於舊法
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位階,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參考:http://ke..com/view/2227366.htm
⑹ 法的效力等級
法律分析:法的效力等級一般規則如下:
第一,不同位階(制定主體不同)。(1)一般原則:位階原則,即上位法優於下位法(沖突時);(2)特例: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變通;特別行政區法律在特區范圍內適用。第二,同一位階(制定主體為同一個或同一層級)。特別法優於一般法;新法優於舊法;兩者沖突時:制定機關決定(全人常、國務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八十七條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第八十八條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第八十九條 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第九十條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 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
第九十一條 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第九十二條 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第九十四條 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
第九十五條 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⑺ 法律價值的位階順序
當法的價值發生沖突時首先適用位階基本原則,從高到低依次是:自由,正義,秩序。法律位階,是指由立法體制決定的,不同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在法律淵源體系所處的效力位置和等級。
比如,我國法律位階,從高到低可分為:憲法、基本法、普通法、法規、行政規章。所以在不同位階的法的價值發生沖突時,高位階的法律效力優於低位階的法律效力。
法的價值沖突解決原則:
三大基本原則:
1、價值位階是指不同位階的價值沖突,在先價值優於在後價值。一般而言,自由>正義>秩序。
2、個案平衡是指同一位階的價值沖突,綜合考慮主體間的特定情形、需求和利益,使得個案的解決能夠適當兼顧各方利益。
3、比例原則是指為保護某種較為優越的法價值須侵及另一種利益時,不得逾越恰當的程度。主要體現為「緊急避險不得超過必要限度、合理補償」等規定。
(7)法律效力位階的原則擴展閱讀
法律是維護國家穩定、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最強有力的武器,也是捍衛人民群眾權利和利益的工具,也是統治者統治被統治者的手段。
法律是一系列的規則,通常需要經由一套制度來落實。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體系會以不同的方式來闡述人們的法律權利與義務。其中一種區分的方式便是分為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種。有些國家則會以它們的宗教法條為其法律的基礎。
在一個法制健全的國家中,創造和解釋法律的核心機構為政府的三大部門:公正不倚的司法、民主的立法和負責的行政。
而官僚、軍事和警力則是執行法律,並且讓法律為人民服務,是相當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若要支持整個法律系統的運作,同時帶動法律的進步,則獨立自主的法律專業人員和充滿生氣的公民社會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