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協議法律效力
㈠ 網站協議有多大作用是否具備法律效力
1-具備法律效力。
2-屬於雙方合意之下簽訂的協議,具備法律效力,對雙方都有約束力。
㈡ 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協議有很多種,合同也是協議的一種。具體的如購房協議、租房協議、車輛轉版讓協議、就業權協議等等,只要不違反法律法規,是雙方意志的體現,就具有法律效力;
只要當事人具備民事行為能力,協議的內容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反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不違反社會公德,不侵害國家、集體或者他人的合法權益,就有法律效力,雙方應該按照協議履行各自的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條規定,合同是指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㈢ 網站和軟體中的「協議」是合同嗎具有法律效力嗎
1、網站之中和軟體之中所體現的「協議」,系以電子交換數據的方式體現專合同內容的一種形屬式。按照合同法11條的規定,書面形式的合同法包括合同書、信件、電子交換數據(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郵件、數據電文)等可以有形表明合同所載內容的形式。
因此,網站和軟體之中所體現的「協議」,系合同合法形式的一種。
2、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需要看該電子交換數據形式所體現的合同,是否經要約人發出要約,並經受要約人在承諾期限內反饋承諾,自該承諾到達要約人時,合同成立。
3、所謂要約,是希望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符合下列規定:
A、意思表達真實。
B、表示一經受要約人的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的約束。
4、承諾是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承諾在承諾期限內到達要約人時,合同成立。
5、合同的締約雙方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之中不存在欺詐、脅迫、重大誤解、顯失公平等符合無效或可撤銷、可變更合同的情形下,該合同系依法成立。
依法成立的合同對雙方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不得隨意變更或解除,否則需要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司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8條、11條、13條、14條、15條、16條、22條、25條、26條、44條
㈣ 網路上簽訂合同具有法律效應嗎
網路上簽訂的合同也就是電子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一條:「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數據電文形式的電子合同完全符合法律關於合同的要求。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章第六十三條:「證據包括:(五)電子數據」因此電子合同和紙質合同一樣,可以作為法庭證據的。
但是在舉證的時候要求會比較高。比如採用郵件形式互相發送合同文本,需要證明對方所使用的郵箱確實為對方所有。
㈤ 個人備案網站發布的服務協議,使用協議等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是的,個人備案就跟你的身份證一樣具有權利的。但是是否立即執行呢應該不會,如果你的網站內容違規不算太厲害的話一般是不會管你的。但還是安分守己好。
㈥ 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具有復法律效力。
民間協議具制有法律效力的前提為:協議雙方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且是在雙方都自願的前提下簽訂,沒有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協議所具備的格式、內容、項目齊全,經雙方簽字確認,且雙方都沒有欺騙的行為,代理人代理手續合法。
《合同法》規定合同有效要件為: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
3、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4、合同標的須確定和可能。
(6)網站協議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協議的格式
1 、標題:雙方單位名稱事由,協議書三部分組成。
2 、正文:條款內容
協商目的
協商目的責任
協議的時間和期限
協商目的條款和酬金{價格明確總額大寫必須明確貨幣種類}
履行條款期限
違反條款的責任處理
落款{簽署}
簽署日期
㈦ 請問網上的免責聲明有法律效力嗎
這種網上的免責聲明是無效的。
不管他說自己是智障或是聯系原作者都沒用,是無效的聲明。
「先授權、後使用」這是著作權法基本的原則,所以一切未經授權的刊載理論上都是侵權的,無論聲明與否。
很多人在使用網路資源時,常常認為,從網路上可以自由下載的東西就是免費的,可以任意使用。
事實上,此類「來自互聯網」式的免責聲明在法律上毫無意義。
這是因為,《著作權法》上的「表明作品來源」,並非使用者獲取他人作品的大致環境和場所,而是要表明作品與原創作者的淵源,即不能侵犯作品的署名權。
因此,在網路上使用他人影視作品及其字幕等構成作品的資源時,要標明相關作品名稱、作者姓名等基本信息,不能任意侵犯作者的署名權和其他合法權益。
(7)網站協議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於(1990年9月7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根據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二次修正)於(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獲得通過)。
2012年3月31日,國家版權局在官方網站公布了《著作權法》修改草案,並徵求公眾意見。侵犯著作權的賠償標准從原來的50萬元上限提高到100萬元,並明確了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功能。
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財產權:
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
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復制權,即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的權利,計算機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
展覽權,即公開陳列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表演權,即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
放映權,即通過放映機、幻燈機等技術設備公開再現美術、攝影、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等的權利;
廣播權,即以無線方式公開廣播或者傳播作品,以有線傳播或者轉播的方式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以及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圖像的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的權利;
信息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
攝制權,即以攝制電影或者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將作品固定在載體上的權利;
改編權,即改變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權利;
翻譯權,即將作品從一種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文字的權利;
匯編權,即將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過選擇或者編排,匯集成新作品的權利;
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著作權人可以許可他人行使前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並依照約定或者本法有關規定獲得報酬。
㈧ 網上簽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這種合同法律上稱為傳真合同 它作為證據的可信度 取決於法官的裁決專 而且這種合同通常要配合其屬他的證據才能保證他的真實性
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其中傳真合同要配合其他證據才能保證真實有效
㈨ 協議的法律效力
協議,在抄特定的條件下也襲可以成為合同,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合同成立並非等於合同生效,因為只有依法成立的合同才能生效。一般而言,合同的生效要件包括:
(l )合同當事人訂立合同時具有相應的締約行為能力。
(2)合同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
(3)合同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
(4)合同的內容必須確定或可能。
另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合同,必須依照規定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才能生效;否則,即使具備了上述一般合同的生效要件,合同也不生效。該款規定主要體現了國家對合同自由的適度干預或者對善意第三人的保護。
㈩ 網站服務條款有法律效力嗎
這個事情來有兩面性自
當今法律逐漸趨於完善,為保障公民權益不受損害,連口頭協商都屬於合同范圍,甚至包括聊天記錄都可以作為證據參考,所以網路條款是絕對有其法律意義的。
合法條款有其自身的基礎和限制,這個條款具有法律意義,基礎就在與其本身就是合法完整的,合同法中規定,含有對某一方不公平的合同是無效的,條款也應一樣,所以那些含有霸王條款的約定其存在形式不論是書面的還是網路的,都是無效的。
理論上網站條款具備合同性質,具備合同的效力。但實際上,舉證困難,因此很難根據這些網站中的條款起訴,《合同法》《電子簽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