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文物旅遊相關法律知識

文物旅遊相關法律知識

發布時間: 2023-03-16 08:50:36

⑴ 旅遊資源保護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法律分析:目前我國旅遊方面的法律法規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旅行社條例》、《旅行社條例實施細則》、《旅行社責任保險管理辦法》、《邊境旅遊暫行管理辦法》、《導遊人員管理條例》、《旅遊飯店星級的劃分與評定》、《旅遊投訴暫行規定》。規范旅遊者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法》、《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管理辦法》等。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方面的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風景名勝區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旅遊交通運輸方面的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中國民航旅客、行李國際運輸規則》、《鐵路旅客運輸損害賠償規定》等。旅遊者權益保護方面的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法律依據:《風景名勝區條例》

第二十四條 風景名勝區內的景觀和自然環境,應當根據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嚴格保護,不得破壞或者隨意改變。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應當建立健全風景名勝資源保護的各項管理制度。風景名勝區內的居民和游覽者應當保護風景名勝區的景物、水體、林草植被、野生動物和各項設施。

第二十五條 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應當對風景名勝區內的重要景觀進行調查、鑒定,並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

第二十六條 在風景名勝區內禁止進行下列活動:(一)開山、採石、開礦、開荒、修墳立碑等破壞景觀、植被和地形地貌的活動;(二)修建儲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的設施;(三)在景物或者設施上刻劃、塗污;(四)亂扔垃圾。

⑵ 和旅遊相關的法律法規

1、文化和旅遊部 旅遊行政許可辦法 2、文化和旅遊部 旅遊安全管理辦法 3、文化和旅遊部回 旅遊法答 4、文化和旅遊部 大陸居民赴台灣地區旅遊管理辦法 5、文化和旅遊部 導游管理辦法 (2)文物旅遊相關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以下是規范性文件,非法律法規,均來自於文化和旅遊部: 1、國家旅遊局辦公室關於加強旅遊誠信建設實施失信聯合懲戒的通知 2、國家旅遊局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加強出境游市場監管的通知 3、國家旅遊局辦公室關於換發電子導游證相關事宜的補充通知 4、辦公室關於加強出境旅遊管理規范出境旅遊經營的緊急通知 5、國家旅遊局關於規范旅行社經營行為維護遊客合法權益的通知 6、國家旅遊局辦公室關於領隊管理工作有關事宜的通知

⑶ 旅遊方面的法律法規

一、與旅遊法相關法律法規規范及標准

1、《旅遊法》

2、《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二、與星級酒店、綠色飯店相關法律法規及標准

3、《旅遊飯店星級的劃分與評定》

4、《旅遊涉外飯店星級的劃分與評定》

5、《綠色飯店等級評定規定》

6、《綠色旅遊飯店評定標准(附附錄A、附錄B)》

三、與美麗鄉村建設相關法律法規及標准

7、《美麗鄉村建設指南》

8、《民族民俗文化旅遊示範區認定》

9、《農家樂經營服務規范》

四、福建省和旅遊相關法律法規及標准

10、《福建省旅遊條例》

(3)文物旅遊相關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在法律層級上,除了《旅遊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之外,我國規范旅遊活動的法律主要集中在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相關司法解釋方面,其中還有:

1、規范旅遊者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法》、《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管理辦法》等。

2、規范旅行社旅遊經營活動的有《旅行社條例》、《旅行社條例實施細則》、《旅行社責任保險管理辦法》、《邊境旅遊暫行管理辦法》等。

3、規范導游和領隊旅遊活動的有《導遊人員管理條例》、《出境旅遊領隊人員管理辦法》、《大陸居民赴台灣地區旅遊領隊人員管理辦法》等。

4、規范旅遊安全的有《旅遊安全管理暫行辦法》、《旅遊安全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等。

5、規范旅遊糾紛處理的有《旅遊投訴處理辦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旅行社質量保證金問題的通知》等。

6、現行有效調整旅遊活動的一般性法律還包括《合同法》、《環境保護法》、《公司法》、《刑法》等。

⑷ 旅遊方面的法律法規

關於旅遊方面的法律法規有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是為保障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的合法權益,規范旅遊市場秩序,保護和合理利用旅遊資源,促進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制定。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2013年4月25日發布,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2、《旅行社責任保險管理辦法》:該法經過2010年7月29日國家旅遊局第9次局長辦公會議、2010年11月8日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辦公會審議通過,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為了加強旅遊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旅遊者人身、財物安全,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而制定該辦法。
3、《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管理辦法》:該法經過2001年12月12日國務院第50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為了規范旅行社組織中國公民出國旅遊活動,保障出國旅遊者和出國旅遊經營者的合法權益,而制定該辦法。
更多關於旅遊方面的法律法規,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0f10a61634668913.html查看更多內容

⑸ 上海市文物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文物的保護,促進對文物的合理利用,傳承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對文物的保護、利用及其相關管理,適用本條例。
文物認定的標准和辦法依照國務院批準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制定的相關規定執行。第三條文物工作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第四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保護工作,並組織本條例的實施。
市和區、縣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保護以及相關監督管理。
發展改革、建設、交通、規劃土地、房屋、經濟信息化、公安消防、綠化市容、水務、工商、教育、旅遊、文廣影視、新聞出版、財政等相關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文物保護工作。第五條市和區、縣文物管理委員會負責協調解決文物保護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其日常辦事機構設在同級文物行政管理部門。
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設立文物保護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由文物、歷史、文化、藝術、規劃、建築、房屋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人士組成,為本市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提供決策咨詢意見。第六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將文物保護事業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並隨著財政收入增長而增加。第七條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根據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文物保護工作的實際需要,會同市規劃土地行政管理部門組織編制文物保護專項規劃,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後納入相應的城鄉規劃。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劃定和保護,應當作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的強制性內容。第八條文物、教育、新聞出版、文廣影視等行政管理部門,學校、社區,以及廣播電台、電視台、報刊、網站等媒體應當加強文物保護的宣傳教育,普及文物知識,增強全社會的文物保護意識。第九條鼓勵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設立文物保護社會基金,或者通過捐贈、資金投入、舉辦公益性文物保護宣傳教育活動等方式參與文物保護。
鼓勵志願者和志願服務組織參與文物普查、文物知識的宣傳和講解以及輔助服務等工作。市和區、縣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對志願者開展相關知識培訓。第十條本市鼓勵和支持文物保護的科學技術研究。
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制定文物保護的科學技術研究規劃,通過推動與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合作,推進文物保護科技創新,促進文物保護科學技術成果的推廣和應用,提高文物保護的科學技術水平。第二章不可移動文物第十一條相關部門履行下列職責時,涉及不可移動文物的,應當征詢同級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的意見:
(一)市和區、縣規劃土地行政管理部門組織編制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或者進行土地出讓前;
(二)市建設行政管理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和區、縣人民政府確定舊城區改建范圍;
(三)市房屋行政管理部門確定符合其他公共利益需要徵收房屋的項目;
(四)其他行政管理部門需要征詢意見的情況。第十二條不可移動文物根據其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可以依法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由區、縣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予以登記,並公布為文物保護點。第十三條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核定公布,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由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提出建議名錄,報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並報國務院備案。
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由文物所在地的區、縣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提出建議名錄,報區、縣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並報市人民政府備案。
文物保護點由文物所在地的區、縣文物行政管理部門予以登記和公布,並報區、縣人民政府和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備案。第十四條本市建立對不可移動文物的定期評估制度。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每五年對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進行評估。區、縣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每五年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文物保護點進行評估。第十五條經評估,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價值發生明顯改變的,可以依法予以升級、降級或者撤銷。
不可移動文物的升級,由文物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本條例第十三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核定公布和備案。
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點的降級或者撤銷,由區、縣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提出並經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同意,報區、縣人民政府批准。

⑹ 我國有哪些文物法律法規

法律分析:有關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憲法》、《文物保護法》、《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八條 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主管全國文物保護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保護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承擔文物保護工作的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保護實施監督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行政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文物保護工作。

⑺ 旅遊相關法律法規有哪些

五一假期馬上來臨,為了避免旅遊走彎路,看好這3點避免下次踩坑,第一,去之前搜索這個景區的評級以及有沒有安全風險;第二任何地方都不能強制消費;第三遇到任何問題一定第一時間投訴。那麼,旅遊相關法律法規有哪些?下面就跟著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旅遊相關法律法虛滾槐規有哪些
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旅行社條例》、《旅行社條例實施細則》、《旅行社責任保險管理辦法》、《邊境旅遊暫行管理辦法》、《導遊人員管理條例》、《旅遊飯店星級的劃分與評定》、《旅遊投訴暫行規定》。
規范旅遊者的有《中華備迅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法》、《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管理辦法》等。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方面的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風景名勝區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
旅遊交通運輸方面的差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中國民航旅客、行李國際運輸規則》、《鐵路旅客運輸損害賠償規定》等。旅遊者權益保護方面的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7)文物旅遊相關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是為保障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的合法權益,規范旅遊市場秩序,保護和合理利用旅遊資源,促進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制定。
旅遊法調整旅遊活動領域中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即以旅遊法律關系為調整對象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和。包括狹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和其他調整旅遊活動中各種法律關系的有關法律、法規,也包括國務院及旅遊主管部門制定頒布的單行旅遊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
旅遊法概念,既包括國家的法律、法規,也包括地方的法規;既包括本國制定的法律、法規,也包括經我國政府簽署、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的國際條約、國際協定等。
二、旅遊時消費者怎樣維權
鑒於以上種種旅遊消費陷阱和存在的問題,廣大消費者在隨團旅遊時,要學會依靠法律維權,一定要簽訂書面的合同,不能因為旅行社有一紙傳真,或者有一個旅行日程的備忘錄,就可以忽略合同的重要性。
但是,怎麼簽好合同呢?建議在簽訂合同之前,一定要對那些旅行社提交的格式合同多研究,避免上當受騙。
1、在旅遊當中,如果旅行社增加了服務項目,或者增加了景點之類的,那麼向遊客加收費用因此引發的糾紛,應當怎麼處理。
像這種糾紛,關鍵要看這個約定,參加旅行團旅遊,它有個報價,這個報價裡面要看清楚,它到底包括什麼樣的一些范圍,什麼樣的服務項目,一般會寫清楚,包括活動安排,這個時候遊客有知情權,可以行使它,遊客在出發之前遊客不妨問清楚旅行社項目具體包括哪些。但是有一條是肯定的,如果明顯屬於新增加的旅遊服務項目,旅行社必須事先爭得遊客的同意。
2、旅行社降低服務標准而引起的糾紛。
旅行社應當按照約定或者是法定的服務標准為遊客提供服務的,如果降低了服務標准,這就是違約,這是一種最典型的旅遊合同當中的違約行為。
三、出境旅遊怎樣維權
1、與組團社的領隊或地接社導游溝通,加以協商解決。不能解決時,再與組團社聯系,要求妥善處理。
2、如果旅行社拒不接受意見,得不到滿意的答復,應注意搜集證據,待行程結束後再向旅行社交涉或向有關部門投訴,並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3、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當場向旅行社交涉,要求採取補救措施,並繼續完成旅遊行程。
4、對發生的重大和急難的旅遊糾紛案件,遊客可以撥打當地旅遊管理部門的投訴電話,請求工作人員予以協調,也可以撥打組團社所在地旅遊管理部門的投訴電話要求協調解決。
以上就是為您詳細介紹的關於旅遊相關法律法規有哪些的相關內容,那麼旅行社安排遊客強制購物是違法的嗎?根據《旅遊法》第三十五條的規定,如果旅行社以不合理的低價組織旅遊通過安排購物獲取回扣,遊客可以在行程結束後30天內要求退貨。若您還有什麼法律疑問,建議咨詢專業律師

⑻ 旅遊相關的法規

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是很快的,工作壓力也非常大,好不容易有假期當然要好好進行休息,很多人會選擇到自己心儀很久的城市去旅遊,在進行旅遊時也需要遵守我國的相關法律,那麼,關於旅遊的法律法規有哪些呢?下面就跟著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關於旅遊的法律法規
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旅行社條例》、《旅行社條例實施細則》、《旅行社責任保險管理辦法》、《邊境旅遊暫行管理辦法》、《導遊人員管理條例》、《旅遊飯店星級的劃分與評定》、《旅遊投訴暫行規定》。
規范旅遊者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法》、《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管理辦法》等。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方面的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風景名勝區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
旅遊交通運輸方面的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中國民航旅客、行李國際運輸規則》、《鐵路旅客運輸損害賠償規定》等。旅遊者權益保護方面的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二、遭遇旅遊糾紛的維權途徑
1、與旅遊經營者協商和解。
旅遊者在旅途中若遇旅遊糾紛,可先與組團社的全陪、領隊或地接社導游多溝通,不能解決時,再與組團社聯系,要求妥善處理。要及時向他們反映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聽取旅行社的答復後再做決定。
2、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
《旅遊法》規定,消費者協會、旅遊投訴受理機構和有關調解組織在雙方自願的基礎上,依法對旅遊者與旅遊經營者之間的糾紛進行調解。消費者在與旅遊經營者協商不成時,可以通過消費者協會等機構與旅遊公司進行調解解決。
但是調解必須遵守自願和合法原則。
(1)願原則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調解工作必須在雙方當事人自願的基礎上進行;二是調解協議內容必須出自雙方自願。
(2)解的合法原則主要指調解工作要以事實為根據,在分清是非的基礎上,正確地適用實體法來確定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調解協議的內容不得與民事法律中的禁止性規定相沖突,不得侵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不得違反公序良俗或損害第三人的合法權益。
3、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消費者如果需要向旅遊管理部門投訴,消費者應當及時提交賠償請求書和相關證據資料。在書寫賠償請求書時,要注意:
(1)客觀真實地陳述需投訴的事件內容。表述的事件經過應盡量具體、詳細。
(2)提供的證據真實有效。主要的證據包括旅遊合同、旅遊行程表、旅遊發票、車船票據、門票、購物發票、接待單位的證明以及其他可以證明侵權、違約的材料。
(3)提出的賠償請求和主張合法合理。對旅遊者提出的投訴,旅遊管理部門主要依據國家旅遊局發布的《旅行社服務質量賠償標准》,認定旅行社的賠償責任和金額,故遊客在確定賠償金額時,要以雙方合同約定的違約責任和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為主要依據。
4、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在旅遊時,消費者一般都會與旅遊公司簽訂旅遊合同,若在合同中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與旅遊公司達成協議,消費者可以憑借仲裁條款及仲裁協議提起仲裁機構進行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消費者可以持民事起訴書、旅遊合同等相關證據材料到法院提起訴訟。
三、旅遊糾紛案件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1、要注意收集保留證據
外出旅遊時,大家都認為既然交了錢就該享受到應有的服務,但有時會事與願違,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如該住的三星級賓館換成了二星級,該乘坐的豪華旅遊車換成了普通中巴,該游覽五個主要景點只看了三個,各種原因的財物被盜,瀏覽景區時摔傷磕傷等問題。發生上述旅遊糾紛時,在與對方進行理智交涉的過程中,還要做個「有心人」,注意收集保留相關證據。若發現對方沒有履行合約,就要注意保留好與旅行社簽訂的有關協議、約定等書面憑證,主要包括旅遊合同、旅遊行程表、旅遊發票及其它有效憑證、材料;還要注意收集在旅遊中權益受到侵害的事實憑證,提供能證明旅行社提供的服務與合同規定或與原承諾不相符的證據,如住宿票據、車船票據、景區門票、購物發票、接待單位的證明,也可收集有關人證、物證及聲像資料等。
2、要通過正常渠道合法解決
市民在旅遊過程中與旅行社或導游發生糾紛後,在保存證據的情況下,應採取合理合法的途徑來解決問題,切忌採取「罷游、罷住、罷行」等過激行為,防止擴大損失,給自己和對方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維護權益莫過度。在旅途中若遇到旅遊糾紛或不滿意的事情,可先與組團社的全陪導游或地接導游溝通要求解決,或與組團社聯系,尋求有效途徑來解決問題。若旅行社拒不接受意見,持收集好的證據,可向旅遊質監投訴部門投訴,必要時也可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如情況確實緊急,或需要在現場解決問題,遊客可向當地的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投訴。
以上就是為您詳細介紹的關於關於旅遊的法律法規的相關內容,關於旅遊的法律法規有很多,無論是旅遊者、旅行社、旅遊交通運輸機構還是旅遊景點等人員,都需要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規范旅遊行為,如在旅遊中出現糾紛,應該及時進行解決,若您還有什麼法律疑問,建議咨詢專業律師。
熱點內容
法院團委 發布:2025-01-13 10:08:27 瀏覽:680
檢察院和法院領導班子成員 發布:2025-01-13 09:25:05 瀏覽:281
七五普法老年人法律援助 發布:2025-01-13 08:34:39 瀏覽:19
2018年學生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3 07:48:00 瀏覽:200
勞動法在私企 發布:2025-01-13 07:41:46 瀏覽:9
什麼道德問題 發布:2025-01-13 07:29:46 瀏覽:392
法律碩士非法學兩年制 發布:2025-01-13 07:26:04 瀏覽:290
律師楊軍 發布:2025-01-13 07:16:54 瀏覽:149
法治實殘 發布:2025-01-13 07:15:18 瀏覽:311
民法素材 發布:2025-01-13 06:38:02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