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律師的法律責任論文

律師的法律責任論文

發布時間: 2023-04-10 14:08:08

『壹』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8000字範文

法律是保護我們安全的重要內容,存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是我帶來的關於法律8000字 畢業 論文的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法律8000字畢業論文篇1:《淺談法律信仰形成的法律基礎》
摘 要 法律信仰作為法治國家的精神基礎在依法治國的當今無疑意義重大,本文通過對法律信仰和良法概念的界定、什麼樣的法律才能被信仰的闡述,闡釋了良法在法律信仰形成中的作用。

關鍵詞 法律信仰 良法 作用

一、前言

依法治國作為我國的基本治國方略已經有十二年之久,為了實現依法治國的理想圖景,我國已基本建立了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社會主義各項事業基本有法可依。雖然有法,但法律在實踐當中權大於法、人大於法、以言代法、以權廢法的現象比比皆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歸根到底是法律不被信仰,如果法律不被信仰,與一紙具文無異,就似伯爾曼所說:“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①。”法律作為信仰的唯一對象在培養法律信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們究竟要信仰什麼樣的法律?良法作為一種有別於惡法的良善之法應作為法律信仰的當然對象。本文正是以良法在法律信仰形成中的重要性為理論基礎,通過以下邏輯來分析良法的這種重要性:法律信仰是依法治國方略的精神基礎,這種精神基礎又是如何形成的?法律作為法律信仰的唯一對象對法律信仰的形成起到了關鍵性作用,那什麼樣的法律才會被信仰呢?價值合理、規范合理、體制合理、程序合理的良善之法應成為法律信仰的對象②。

二、法律信仰與良法概念界定

(一)法律信仰

法律信仰一詞在《辭海》中並沒有針對性的解釋,只有對信仰的解釋為:“信仰是對某種宗教,或對某種主義極度信服和尊重,並以之為行動的准則③。”謝暉教授認為“法律信仰是兩個方面的有機統一:一方面是主體以堅定的法律信念為前提並在其支配下把法律規則作為其行為准則;另一方面是主體在嚴格的法律規則支配下的活動④。”由此,筆者認為法律信仰是指社會主體對法律的信服和尊重,並將這種信服和尊重的心理狀態轉化為行為准則的過程。法律信仰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非靜止不動的,是包括心理狀態和行為過程的有機統一。也就是說,法律信仰不僅存在於理論上,而且踐行於法治實踐中。

(二)良法

良法是與惡法相對應的法哲學范疇,是一個廣泛且不斷發展的概念,它包括法的實質良善性和形式良善性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要對良法下個確切的概念不容易,可從良法的標准來探討良法的概念。李龍教授主編的《良法論》一書認為良法的基本標準是:價值合理性、規范合理性、體制合理性、程序合理性⑤。筆者認為,良法應從應然角度考慮,良法應是實質良善和形式良善的有機統一,由此,法律應當是怎樣的,而非法律實然或已然是怎樣的。價值合理性應是良法的靈魂,規范合理性、體制合理性、程序合理性都是為了實現良法的價值合理性服務的。因此,良法應是符合自然、社會、人類發展規律的,能夠滿足主體享有最一般人權、公平正義的,並能為大多數獨立社會主體所信奉和行使的准則。

三、法律是法律信仰的唯一對象

法律信仰作為信仰的一種,其信服和尊重的准則當且僅當是法律,而不能是諸如權力、教義、風俗習慣之類的對象,如果法律信仰除法律之外還有其他對象,那就不是法律信仰,也培養不出法律信仰。法律的三品性“自由――人權性、效用――利益性、保障――救濟性”是法律成為法律信仰對象的內在因素⑥。此外,規范的至上性是法律成為法律信仰對象的前提條件⑦。正是因為法律保障人權、救濟權利、實現利益的特性及其至上性,確定了法律是法律信仰的唯一對象。

四、什麼樣的法律才會被信仰

依法治國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只有建立並不斷完善法律體系才能為依法治國提供法律基礎,而法律被信仰是依法治國的精神基礎,只有法律真正為社會主體所尊崇和行使才能實現法治,但是並不是只要是法律就一定會被信仰,還要看這種法律是否具有價值合理、規范合理、體制合理、程序合理等特性,是否能夠保障人權、救濟權利、實現利益,是否能夠體現法律的應然性(公平正義性),即法律應是良善之法,是為良法。

五、良法對法律信仰形成的作用

根據謝暉教授將法律信仰分為法律信念和在法律信念支配下的活動兩方面來看⑧,良法對法律信仰形成的作用可通過以下兩方面來實現:1.良法對法律信念形成的作用。法律信念是一個有關個體主觀心理的概念,內在包涵著個體對法律的信服和尊崇,並把這種信服和尊崇內化為一種恆定的意念,而這種信服和尊崇的前提是法律可以實現主體的某種利益。良法因其效用-利益性、保障-救濟性、自由-人權性,使其具備被信仰的價值基礎;2.良法對法律實踐的作用。法律實踐的前提是有法可依,而這個法的良善性決定了法律實踐的有效性,法律的有效實行是法律實踐的應有之義。法律的善惡決定了人們對其信仰的最基本的邏輯起點和價值基礎,只有善法――以人權保障為宗旨的法律,才能獲得社會主體的普遍認同並加以普遍遵守,法律的良好實施才能促使人們去信服和尊崇法律,法律信仰才能形成。

六、結語

法律信仰在依法治國的當今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但要真正讓法律成為普通民眾的信仰,首先法律應是良善之法,且應有效實施,法條具文的泛濫,除了帶來種種社會成本,還會阻礙法律人職業自律,而法律人職業素質的降低,無疑會鼓勵人們在法制外另闢 渠道 ,解決糾紛維護權益,即求助於私力救助。因此,法律不僅在制定過程中要不斷向良法靠近,而且制定出來的良法要得到有效的實施,這樣才能為民眾提供法律榜樣,使民眾信服法律,將法律內化為信念,從而信仰法律。

注釋:

①[美]伯爾曼.法律與宗教.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1:28.

②李龍.良法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71-72.

③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565.

④謝暉.法律信仰的理念與基礎.山東人民出版社.1997:15.

⑤李龍.良法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71-72.

⑥鍾明霞,范進學.試論法律信仰的若干問題.中國法學.1998(2).

⑦謝菲.小議形成法律信仰的前提條件和經濟基礎.律師世界.2002(7).

⑧謝暉.法律信仰的理念與基礎.山東人民出版社.1997:15.
法律8000字畢業論文篇2:《淺談 保險 法律道德風險的法律防範》
摘 要 保險在我國社會中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民眾所重視,在保險法律關系實踐中也出現了相當多的司法案例。本文首先分析了保險活動中法律道德風險的表現形式及產生原因,並對我國《保險法》在防範保險道德風險上存在的缺陷分析,從法律人的角度,對我國保險法的制定和修改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關鍵詞 保險 道德風險 保險道德

一、保險道德風險的表現形式及產生原因

(一)保險道德風險的基本概念

道德風險是指與人的品德有關的無形因素,即是指由於個人不誠實、不正直或不軌企圖,促使風險事故的發生或擴大,以致引起社會財富損毀和人身傷亡的原因和條件。 道德風險以前主要存在於經濟領域,但是近年來隨著保險領域的不斷擴大,加之保險制度自身特點和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健全,道德風險越來越廣泛的存在於保險領域,保險道德風險成為保險業中一個特有的術語。

“保險道德風險”是指通過投保獲取不正當利益的一種精神或心理狀態,即投保人為了謀取保險金賠償或給付而投保,通過促成或製造保險事故而騙取保險金的危險。 本文認為保險道德風險的主體除了投保人外,還應該包括被保險人和受益人。保險道德風險同一般的風險相比,具有自身特點。一般情況下,實際危險是有形的,而保險道德風險是無形的,很難運用保險業的相關法則加以預測,因此比較難以加以識別。

保險制度的基本功能在於分散危險和補償損失,但是人為的保險道德風險卻造成保險機制的非正常運轉,因此有必要從法律角度尋求防範保險道德風險的具體 措施 ,以求將其發生率盡量降到最低。

(二)保險道德風險的表現形式及產生原因

隨著社會的發展,保險道德風險的表現形式越來越多樣化,常見的表現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虛構保險標的;故意製造保險事故;故意違反告知和保證義務;故意編造未曾發生的保險事故。道德風險源於人的自利本性,人們在利益的驅動下,可能做出一些不法行為。加之保險機制的自身特點和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就導致了保險道德風險的廣泛存在。保險道德風險的產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保險活動中信息不對稱。信息的不對稱指在交易雙方之間或者所形成合作關系的雙方中, 一方擁有另一方所不知的信息,在相互對應的經濟人之間不作對稱分布的有關某些事件的知識或概率分布。 在社會保險活動中,投保人所了解的保險商品信息都來源於保險人和中介人的介紹。保險人則通過投保人和中介人來掌握保險標的信息。彼此間存在著明顯的信息不對稱。

2. 逆向選擇的存在。所謂逆向選擇( adverse selection) 是指事前隱藏信息的行為。保險人與投保人在保險過程中,必須要達到信息的完全對稱與知曉,才能簽訂保險條約。但在現實中,這種絕對知曉與坦白的現象是不存在的,彼此都不能絕對知道對方的形象。因此,投保人在投保時,往往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性的投對自己有利的保險,而並不把這方面的所有情況讓保險公司知曉。所以,由於信息的不對稱,保險公司總是處於劣勢。這樣就導致了有些投保人不願向保險人真實告之被保險人已存在的風險狀況,保險人處於被動選擇的位置為投保人的行為承擔相應風險。

3. 立法對相關利益主體規制不足。人們追求利益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在利益的驅使下,一些人就會做出一些不法行為,表現在保險活動中,就會引發保險道德風險。要想減少甚至消滅保險道德風險,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加強對相關主體的規制。正是因為現有立法對保險道德風險的規制不足,對騙保、詐保等行為懲罰不夠,才會造成保險道德風險的廣泛存在。

4. 我國保險法仍不完善。我國現在的《保險法》及與其配套的法律法規還不十分健全。存在著保險利益不清晰、歸責原則不合理、缺少近因原則的規定等一些立法缺陷。特別是在約束方面,對保險欺詐的懲罰力度不夠,客觀上縱容了保險道德風險的發生。

因保險活動中信息不對稱以及逆向選擇而引發保險道德風險,主要還是由於保險法中相關制度不健全造成的。可以通過在保險法中設立和適用相關的原則和制度來加以解決。通過在保險法中規定投保人的如實告知義務並且在保險事故發生後適用過錯責任推定製度來讓投保人負擔舉證責任就對解決保險活動中信息不對稱與逆向選擇問題起到了有效的作用。也可以通過加大對騙保行為的處懲罰力度來約束各個保險利益主體,防範保險道德風險。所以,歸根結底,我們要從立法角度來防範保險道德風險。

二、我國《保險法》在防範保險道德風險上的缺陷

(一)保險利益不清晰

保險利益原則對防範保險道德風險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我國保險法對保險利益的法律規定卻並不清晰。特別是對保險利益應該存在於何人何時,並未作詳細的規定。

保險利益應該歸於於何人,大多數國家規定為被保險人,而我國《保險法》規定為投保人。我認為,在財產保險合同中,被保險人與保險標的之間具有更明確的保險利益。因為,假如被保險人與保險標間不存在保險利益,其又為合同受益人,那麼保險標的發生損失時,不僅不會對其利益造成損害,反而為其帶來利益。這樣以來便容易引發被保險人的道德風險。

(二) 缺少近因原則的規定

我國《保險法》只是在相關條文中體現了近因原則的精神而無明文規定。我國《保險法》第二十三條至第二十五條規定:“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在保險事故發生後應當向保險人提供與確認保險事故的性質、原因、損失程度有關的證明資料。保險人應當及時予以核定,對屬於保險責任的,履行保險責任;對不屬於保險責任的,應當向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發出拒絕賠償或拒絕給付保險金的通知”。近因原則是確認保險人之保險責任的主要依據。正確認定近因,對防範保險道德風險有重要的意義。在《保險法》中增加關於近因原則及其適用標準的明確規定是十分必要的。

(三) 歸責原則不妥當

按照保險的一般規則,保險責任的歸責原則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不考慮行為人有無過錯,或說行為人有無過錯對民事責任的構成和承擔不產生影響。 就保險領域來說,就是基於保險合同的約定,在保險事故發生後,如果發生該事故的原因屬於承保范圍內的原因,那麼保險人就必須承擔保險責任。而不必考慮該事故是否是由投保人、被保險人或受益人的過錯造成。

無過錯責任歸責原則能使因保險事故遭受的損失得到及時的賠償,有利於保護投保人等的利益。但由於保險活動中的信息不對稱,在保險事故發生後,保險人並不能及時准確的獲得事故的有關證明和資料,這樣,對於保險人來說,證明投保人等是否存在故意是十分困難的。在此情況下,無過錯歸責原則的適用客觀上加重了保險人的負擔,增加了保險道德風險發生的危險。

(四) 對騙保等相關行為的懲罰力度不足

《保險法》中投保人、被保險人和受益人在實施了騙保等行為後,主要承擔的是違約的合同責任。“利益與風險相當”是一句古老的法諺,它指的是獲得一定的利益必須負擔相當的風險,如果利益大於風險,則必然會導致不法行為的產生。實施騙保等行為後所承擔的責任遠遠小於通過騙保行為所獲取的利益,必然會引發道德風險。另外,如今保險道德風險在保險領域廣泛存在的現實說明,僅讓他們承擔違約責任是不足以防範保險道德風險的。所以《保險法》有必要加大對騙保、詐保行為的懲罰力度。

三、 防範保險道德風險的立法建議

(一) 進一步明晰保險利益

“無利益者無保險”,保險利益對保險道德風險防範的意義自不待言。保險利益具體明確,可以避免投保人利用對保險利益的不同理解而利用保險道德風險。

由《保險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可以看出,真正有權在保險事故發生時領取保險金的是被保險人,而非投標人。而《保險法》第十二條規定:“投保人對保險標的應當具有保險利益”。可見,《保險法》第十二條同第二十二條的規定明顯不一致。

保險利益存在於何時,根據《保險法》第十二條的規定,可見與保險合同訂立時應當具有保險利益。根據英美保險法通例,保險利益存在於何時因險種不同而不同。財產保險合同與人身保險合同分別具有補償性和給付性特點,決定著保險利益原則在適用過程中的時間限制不盡相同。其中,對財產保險合同而言,一般要求從投保時至保險事故發生時應當始終對於保險標的具有保險利益。與此不同,保險利益原則適用於人身保險合同時,僅要求明確一個時間點,至於保險事故發生時是否具有保險利益則在所不論。因此,我國《保險法》應該借鑒英美法的規定,明確保險利益產生於何時。

(二)增加近因原則的相關規定

由於我國《保險法》未明文規定近因原則。應在《保險法》中明確規定近因原則及其適用標准。根據近因原則的要求,認定近因的關鍵,在於尋找致損的因果關系。

關於近因原則的適用標准,保險界普遍認可的是直接作用論,即將對於致損最直接起著決定作用的原因作為近因。如果保險事故是作為直接原因造成保險標的損失,保險人承擔保險責任。如果保險事故並非造成保險標的的損失的直接原因,保險人不承擔保險責任。

(三) 適用過錯責任推定製度

基於誠實信用原則在保險法中規定投保人的如實告知義務,對解決信息不對稱引起的保險合同簽訂前的逆向選擇問題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對於信息不對稱所引發的保險合同訂立後的道德風險該如何解決呢?則依賴於過錯責任推定製度。

在保險事故發生後的保險理賠過程中,對保險人來說,想要證明投保人等是否存在故意是十分困難的。而將舉證責任的負擔通過法律規定合理分配給投保人,可以使其自身受到相應的約束,對於彌補保險人的信息滯後性,防範保險道德風險無疑有所裨益。 例如,對於常見的汽車騙保案件,由於經常存在投保人與汽修廠聯手騙保,所以更具有隱蔽性,這無疑增加了保險人對案件事實調查的難度,造成聯手騙保暢行無阻。而過錯推定責任原則的適用,將舉證責任轉移給投保人,給投保人增加了舉證的負擔,勢必會增加聯手騙保行為的難度,從而遏制保險道德風險的發生。

(四) 設立懲罰性的損害賠償制度

懲罰性損害賠償制度對防範保險道德風險起著重要的作用。首先,通過對騙保人施加更重的經濟賠償責任來制裁他們的不法行為,更好達到懲罰的目的。同樣,通過懲罰也達到了威懾的目的,可以防止道德風險再次發生。其次,這一制度具有補償功能,在補償性損害賠償不足以補償保險人所遭受的損失時,懲罰性損害賠償能更好的維護保險人切身利益。再次,懲罰性損害賠償制度的完善,可以對保險交易起到鼓勵作用。同樣,這一制度在保險領域適用能夠促進保險活動的正常進行,因為它使潛在的騙保人等認識到遵守保險合同的約定比實施騙保行為更加合算。

注釋:

程婧.保險道德風險的產生及規避.福建金融.2001(5).第37頁.

尹田主編.中國保險市場的法律調控.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第172頁.

張新寶.侵權責任法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35頁.

魏建文、鄒國雄.論保險道德風險的法律防範.經濟師.2002(3).第71頁.

參考文獻:

[1]楊林.遏制保險欺詐.中國保險.2005(8).

[2]張歡.中國社會保險逆向選擇問題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管理世界.2006(2).

[3]黃海驥.保險信息不對稱的表現及影響.保險研究.2003(12).

[4]卓志、熊海帆.保險領域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的經濟分析.保險理論與實踐問題探索.西南 財經 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法律8000字畢業論文篇3:《淺談法律服務在軍隊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一、引言

隨著我國法制化進程的發展和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逐步建立,軍隊的法制建設引人矚目。其中,法律服務工作的蓬勃開展,直接促進了國家的政策法律在軍隊中得以更好的落實,這對貫徹中央軍委依法治軍的方針,保護國家軍事利益,維護軍隊和軍人的合法權益意義重大,但是,這只是法律服務工作顯而易見的一些作用。其實,對軍隊來說,法律服務工作作為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內容,不僅有利於加強我軍的政治建設,發揮我軍的政治優勢,也在落實依法治軍方針、依法管理部隊、拓展政治工作職能和形成政治工作合力等領域發揮著作用,從而全面提高戰鬥力和保證各項任務的完成。

二、法律服務工作與軍隊政治工作的相互作用

(一)軍隊政治工作的需求催生了法律服務工作的發展

隨著依法治軍原則的提出和部隊法治建設的需要,具有軍隊特色的法律服務工作在部隊應運而生。1995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將司法行政工作、軍隊保衛工作、軍事審判工作和軍事檢察工作作為軍隊政治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而法律服務工作就是其中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政治工作條例》把“領導司法行政工作、管理律師、公證和法律服務”作為總政治部的重要職責,把領導、負責法律服務工作作為各級政治機關的主要職責之一。這樣,在《政治工作條例》這一軍隊政治工作的權威法規中確立了法律服務工作在政治工作中的法律地位。因此可以看出是軍隊政治工作的需求催生了法律服務工作的發展,法律服務工作納入軍隊政治工作體系中,在實踐中有利於加強對法律服務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健康發展。

(二)法律服務工作的開展促進了政治工作任務的完成

《政治工作條例》明確規定了法律服務工作和政治工作的共同任務是“打擊軍內違法犯罪和境內外敵對勢力、敵對分子的滲透破壞活動,從政治上、組織上純潔和鞏固部隊,運用法律手段保護國家利益和軍事利益,維護軍隊和軍人的合法權益”。這一任務的確定,是由法律服務工作本身的工作性質決定的。律師工作、公證工作和基層法律咨詢工作,從法律角度為部隊建設提供各項服務,適應部隊建設需要,促進部隊的全面建設。這些任務與政治工作中任務的方向是一致的。因此,軍隊政治工作中不能缺少法律服務工作,法律服務工作對加強軍隊政治工作,實現政治工作任務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三、法律服務工作在軍隊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機制

(一)開啟法律服務工作,加強軍隊政治建設

過去,我軍的法律服務工作是潛在的,沒有明確的組織機構和專業的法律隊伍,也沒有明確的人員職責分工。出現了法律問題,有了法律服務需求,則由保衛、組織、幹部、宣傳等部門辦理。這些法律問題體現在為首長和機關提供法律咨詢,為官兵涉法問題提供解答官兵,協調處理軍地糾紛,參與訴訟和調解以及法制宣傳 教育 等。依法治國和依法治軍方針的貫徹,法律已經涉及國家和軍隊生活的方方面面。單純的依靠行政手段和途徑,單靠組織、幹部、宣傳、保衛等部門的工作已不能滿足部隊政治建設的需要。只有開啟法律服務工作,滿足日益增多的涉法問題解決的需求,提高政治工作的有效性,發揮我軍政治工作的優勢。

(二)加強法律服務工作,落實依法治軍方針

依法治軍,就是依據法律管理國防和軍隊建設事業,把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納入法制化的軌道。依法治軍是軍隊建設全局性、基礎性、長期性工作,中國特色軍事法規體系的形成,為依法治軍提供了有力支撐。依法治軍是一個系統工程,如何才能找到依法開展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點?那就是通過法律服務工作。法律服務工作是貫徹實施軍事法律法規的重要方面,在依法治軍,有效地依法管理部隊上發揮著巨大作用。

(三)加強法律服務工作,形成政治工作合力

軍隊法律服務工作具有獨立的工作對象、工作任務和業務范圍,相對於政治工作中的保衛、組織、幹部、宣傳、紀檢等工作來說具有獨特性。但是,法律服務工作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政治工作中的其他業務工作存在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關系,開展得好可以和其他政治工作形成合力。首先,法律服務工作與政治工作中的其他工作存在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形成合力的關系。對政治工作是一個很好的充實,又促進了政治工作其他方面工作的開展,形成政治工作合力,更有利於完成政治任務。其次,法律服務工作對紀檢、組織、幹部、宣傳、 文化 工作及群眾工作等同樣具有促進作用。法律服務工作與其他各項業務工作都能相得益彰,形成合力,將系統論中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原理運用到政治工作中,定會更好地搞好政治工作,實現其任務和職能。

(四)做好法律服務工作,加強基層政治工作

政治工作是我軍的生命線,在我軍的建設和發展中,政治工作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基層部隊的政治工作則是整個政治工作最基本、最具體體現,部隊基層政治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部隊的戰鬥力生成,對確保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基層政治工作必須做到有法可依,當前,基層政治工作主要依據《軍隊基層建沒綱要》,那麼在貫徹這一法規開展基層政治工作的過程中,法律服務工作的重要性就顯而易見,法律服務工作要做好《綱要》的宣傳教育工作,使基層官兵樹立《綱要》就是法規的意識,從而增強貫徹落實綱要的自覺性。因此,法律服務工作應面向基層開展工作,幫助基層搞好依法管理、依法施訓、依法理財、依法搞好教育和法律宣傳、依法維權等。所以,法律服務工作在加強基層全面建設,加強基層政治工作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四、結束語

總之,軍隊政治工作的需求催生了法律服務工作的發展,法律服務工作的開展促進了政治工作任務的完成。軍隊法律服務工作在軍隊政治工作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歡:

1. 法律畢業生論文

2. 法律畢業論文範文大全

3. 法律畢業論文4000字

4. 淺談法律畢業論文範文

5. 法律本科畢業論文範本

6. 法律畢業論文範本

『貳』 淺析律師的職業道德規范論文

律師職業道德是指從事律師職業的人所應信奉的道德,以及在執行職務、履行職務時所應遵循的行為規范。律師職業道德對律師具有約束、導向和 教育 的功能。下面是我給大家推薦的律師的職業道德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律師的職業道德論文篇一

《淺析我國現今律師行業職業道德問題》

摘要:近幾年,隨著依法治國的理念不斷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不斷深入,我國的律師隊伍不斷壯大,其專業水平也越來越高,總體素質越來越煥然一新。但是,律師整體專業素質的提高,不能掩蓋其職業道德水平的停滯不前甚至下降,在某些地方,社會對律師的滿意度並不高,律師的職業道德水平也許將成為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發展瓶頸。對此作為未來中國律師隊伍的一員,本文認為了解律師行業的道德水平現狀,找出問題,分析產生原因並提出一些淺薄的對策意見,是十分重要的。

關鍵詞:律師;職業道德;法治社會

一、律師職業道德的含義及特徵

所謂職業道德,就是指在就是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規范、道德情操與品質的總和,它既是對職業活動中行為的要求,同時又是職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與義務。“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是一個持久彌新的命題,盡管法律規范試圖與道德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不可否認,道德作為法律的本源之一具有強有力的指引作用,即使是法律職業本身都有規定相關的職業道德。”律師的職業角色就是為社會尤其是委託人提供法律服務,這個職業與法律、社會的接觸面非常寬,在其執業過程中,律師通常可以起到宣傳 法律知識 ,傳播法律 文化 的作用。在運用法律為他人服務的同時,律師如何能夠守住職業道德,使自己能夠不為金錢所誘惑,這兩者既相互結合,又相互矛盾。律師的職業性質與法律的關系決定了其所要求的職業道德水平要比其他職業高得多。律師職業道德除了具備法律職業道德的一般特徵外,還表現為自身的一些特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

律師職業道德要求具備一般職業道德的規范,如誠實信用、遵紀守法等。同時,律師既然作為法律職業共同體中的一員,其職業道德規范也就體現了法律職業的特點,也就是要堅定不移地維護法律的尊嚴,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繼而間接上促進國家的法治建設。但同時,律師的行業性質又區別於法官、檢察官的職業特性,如律師事務所具有公司企業的性質,追求企業利益是其重要木匾,律師作為其員工也是要追求企業效益和經濟利益的。這些都體現了律師職業道德具有其特殊性的一面。

(二)強制性與自治性的統一

律師可以說是專業服務於委託人的“訟棍”,也可以說是與法官、檢察官共同維護法律的公平與正義,推進民主法治的建設的夥伴。在兩種角色屬性相互結合相互斗爭的過程中,一方面不能成為當事人和金錢利益的奴隸,另一方面也要成為監督制約檢察官和法官的一種獨立力量。可見,律師的自治性是十分重要的。這種獨立性和自治性對律師的自我約束、自我規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較為嚴格的職業道德和懲戒 措施 是維護律師行業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

(三)規范性和非規范性的統一

律師職業道德在具體表現形式方面,一方面是嚴格的法律規范,如《律師法》中關於律師職業道德的內容,此外還有大量的律師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如中華全國律協制定的《律師執業行為規范》(試行)。除了這些以規范性的文件反映出來的職業道德規范外,還存在大量的非規范性的律師職業道德,如律師職業道德習慣、意識等。可以說,從形式上看,律師職業道德具體表現為規范性和非規范性的統一。

二、我國律師職業道德問題分析

雖然目前我國律師整體的職業道德水平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但相比於西方發達國家的律師道德水平,我國的律師職業道德建設依然困難重重。當前,我國律師職業道德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律師與當事人之間的關系問題

律師的職業性質決定其與當事人的關系最為密切,當事人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律師的“衣食父母”,但往往就是這種關系,反而成為律師職業道德素質低下的主要體現:

1.唯利是圖,欺騙當事人。有的律師給委託人做出虛假承諾――以官司“包打贏”作為相互攫取案源的方式。同時為了多收取律師費,故意把簡單的案子說復雜,捶胸頓足地保證案件勝訴絕對沒問題,糊弄當事人。

2.不管不顧,“有活就干”。有的律師在接受當事人咨詢後,不管自己有沒有接觸過當事人委託的法律事務,也不管自己是否具備相應的條件和能力,只要有足夠費用,就接案處理。

3.相互扯皮、敷衍了事。有的律師在拍胸脯保證打贏官司,拿到律師費後,就不聞不問,一會讓當事人送這個材料,一會讓委託人跑那個部門。一旦無法解決問題,便想法設法扯皮推諉,敷衍了事。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最近3年來關於律師違反職業道德規范的統計資料顯示,“2005年至2008年,各級律師協會共受理投訴案件7387件,給予行政處分762件,其中取消會員資格的有7件。”

(二)律師同業之間的關系問題

律師與律師同行關系方面,主要表現為法律服務市場惡性競爭,律師職業的商業化傾向日趨嚴重。片面追求經濟利益的惡性競爭以及過度商業化的行為已經嚴重影響律師整個行業的公信力。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爭相向法官贈送錢財,買通關系。然後由法官向當事人推薦該律師作為辯護律師或代理人,以招攬案源;

2.詆毀同行,抬高自己。有的律師,在某些公眾場合如講座上過分貶低對手律師或律師事務所,來抬高自己的聲望和地位,借機獲得案源;

3.藉助新聞媒體炫耀或包裝自己,誇大其詞,實力有限卻大包大攬各項業務,排斥同行:

4.通過向委託人、介紹業務人利益許諾或給予財物,違反職業道德排擠其他律師。

(三)律師與司法機關的關系問題

律師與司法機關的關系本應該是同在法律屋檐下,同為法律人,應同做守法事,但當今律師與法官、檢察官的關系卻表現為違規越矩,知法犯法、“花錢鋪路”現象較為嚴重。律師的形象在社會上有很高的影響力,社會大眾一致把律師以及法官和檢察官視為公平正義的象徵,但律師通過自身的專業素質鑽法律漏洞,拉關系賄賂法官檢察官,危害性十分巨大。“2006年阜陽中院、深圳中院、武漢中院腐敗案牽涉到數名律師參與行賄,2007年廣東著名律師馬克東涉嫌詐騙一審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2008年9月商務部郭京毅涉嫌受賄並牽出數名律師。”除上述不良現象外,律師和法官、檢察官之間也存在相互不尊重,如律師在法庭上藐視法庭紀律,無視法官存在;法官看不起律師,不願意聽取律師意見,甚至無端訓斥律師等。這些都嚴重影響了社會公眾對司法公正的信任。

三、律師職業道德問題的原因探析

1.經濟原因:由於律師職業本身的商業屬性,隨著律師人數越來越多,市場經濟的規律決定他們之間的競爭愈來愈激烈,一旦競爭激烈,錢少了,分這杯羹的人多了,缺乏職業道德賺錢的律師、超越法律界限賺錢的律師、突破職業底線賺錢的律師也就越來越多了。經濟層面上的原因會引出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問題,那就是律師行業的兩極分化問題。現如今律師貧富兩極分化現象十分嚴重,許多剛入行的年輕律師缺乏必要的物質保障,經濟上無法獨立,飯都吃不飽,怎麼能要求他們在人格上,職業道德上潔身自好?

2.環境問題:此處特指法律環境。不可否認,目前我國司法體制下的法律環境、市場環境以及執業環境,是不容樂觀的。“律師在法庭上被法官無視甚至無故訓斥、因敢於為弱勢群體辯護而得罪某些權要繼而鋃鐺入獄、因為黑社會頭目或貪污犯辯護而遭受公眾貶抑和責難……。按照某種說法就是:中國律師……屬於經濟上相對富裕而又要疲於自我維護權利的弱勢群體。”目前我國的法律制度還不是很完善,裁判結果的不如人意和律師接觸法律最多,代表法律形象最貼近百姓生活的事實相矛盾,這導致律師的職業壓力很大,“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我國的司法制度環境決定了律師的某些不良行為可能無法得到迅速更正。

3.管理原因:司法行政部門監管不力、行業協會管理無力、律師執業機構管理無作為也容易導致有些律師鑽空子,打著所謂大律師的旗號坑蒙拐騙,影響正常的司法秩序。

除上述三種原因之外,律師自身的原因也是不容忽視的。自身缺乏自律,唯利是圖,見錢眼開等等道德素質不高的表現也極易導致誤入歧途。因此加強自身修養,提高道德水平,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兩手抓,無疑是一種正確選擇。

四、提升律師職業道德水平的對策

綜上分析,律師的職業過程會涉及多方面的關系,且每一方面都對其職業道德有重大影響。因此要提高律師職業道德,將是一項涉及多方面的長期的系統的建設工程。要把這項系統工程建設好,最根本的在於正確認識律師的職業性質和使命,樹立良好的職業理念,尤其要摒棄金錢至上的觀念;最迫切的在於完善監管制度,切實落實各項相關措施。

(一)思想上要正確認識律師職業的性質和使命

《律師法》第二條規定,“律師是指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律師提供法律服務,通過專業勞動和技能賺取金錢,追求一定的經濟利益,養活自己和家人,這本是無可非議的。但是,《律師法》同時規定,“律師應當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我們由此可知律師不能僅僅以賺取錢財為目的,學習法律最重要的使命還是是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嚴格依法辦事,促進法律合理正確地得到實施,有助於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如果律師銘記自己肩負這樣崇高使命,在職業生涯中,就不會迷失方向,更不會因金錢而做出有悖職業道德的行為。”

(二)內容上通過各種方式加強法律職業道德教育

加強法學院教育中的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提前防患於未然;通過律師事務所自身定期組織職業道德教育活動,提升提高自身修養與素質,進而提高律師自律意識;目前我國設有法官學院、檢察官學院等,而律師作為法律職業共同體的一員,也應設立自己的律師學院。因此,可以通過設立律師學院,將其作為一個學習和培訓的基地,同時也可以作為一個律師彼此的交流平台,擴大律師行業的社會影響力和行業凝聚力。

(三)管理上加強監督與管理,嚴格懲戒制度

首先要規范律師事務所內部的管理:2004年4月我國開展了以加強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為主要內容的“律師行業整頓運動”,它從行業整體上對加強律師職業道德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們往往會忽略律師事務所內部的管理問題。律師事務所是每一個律師執業的平台,其一切執業行為都要在這個平台上完成,就必須要受律師事務所的管理和約束。

其次加大嚴懲力度,從嚴治律:具體方面有通過制定更加嚴厲的法律法規,實行整改完善:如律師行業可學習當前法院系統開展的“五個嚴禁”,針對目前律師行業在職業道德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制定通俗易懂、簡單明了的幾條禁令,通過行業大整頓和自我整改,接受全社會監督。對於觸犯現有法律法規的害群之馬,一定嚴懲不殆,輕則清除出律師隊伍,重則追究其刑事責任,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整個律師隊伍的純潔性。

五、結語

綜上所述,律師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並且律師的職業道德水平也隨著我國法治建設的不斷完善正在不斷提高。但不可否認我國現階段律師行業仍存在很多問題。知道問題,並分析問題,才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律師職業道德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程,但筆者相信,律師行業將會在民主法治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席位,其所存在的問題也終將會被解決。律師行業的明天,還需要廣大法律人的共同努力。讓我們為了法律職業的未來,繼續努力吧!

注釋:

①張善數.中國律師制度專題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15頁.

②魏傑.我國律師職業道德之問題分析與解決路徑.中國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華東政法大學圖書館.2011年4月。

③六屆全國律協亮點紛呈.中國律師.2008(11).第19頁.

④劉桂明.律師不能成為利益集團的工具.中國律師網.2008年.

⑤⑥李學堯.法律職業主義.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296頁.

律師的職業道德論文篇二

《試論中國律師職業道德建設》

【摘要】律師職業道德是指從事律師職業的人所應信奉的道德,以及在執行職務、履行職務時所應遵循的行為規范。它具有職業性、階級性、繼承性。律師職業道德對律師具有約束、導向和教育的功能。

【關鍵詞】律師,職業道德

律師這個行業在很多人看來是另人羨慕的一個行業,在業外人看來,律師收入高,相對自由。中國的律師制度相對於西方國家來說,起步較晚,所以中國律師的職業道德建設起步也是很晚,相對很是落後,並且存在著很多問題。如在律師與司法官關系中,一些非正常現象導致雙方職業關系失衡;在律師與委託人關系中,由於律師業務能力和道德能力存在不足,委託人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在律師與公眾關系中,存在公眾情緒干擾律師正常執業,傳媒誤導甚至影響司法公正;在律師與律師同業者的關系中,存在惡性競爭問題突出。為維護律師行業的整體形象,強化律師職業道德建設勢在必行。

一、律師職業道德的涵義

職業道德是社會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道德在社會職業中的特殊體現。職業道德與一般的社會道德相比,有明顯的職業規范性。律師作為一個行業,在其發展過程中也形成了本行業的職業道德,稱為律師職業道德。具體的講,律師職業道德是由一定機構制定的,律師在執業過程中必須遵守的具有現實約束力的思想信條和行為准則。

二、建設中國律師職業道德的意義

1、律師職業道德建設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市場中介組織要依據市場規則,建立自律性運行機制,並接受政府和有關部門的管理和監督。律師事務所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中介組織,律師職業作為律師業務的物質運行者,需要建立自律性規章,以切實約束律師客觀、公正、廉潔地從事律師業務,切實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正確實施。

2、職業道德建設有利於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律師是維護公民合法權益和國家法律正確實施的一支力量。國家法律、法規雖然對於保證律師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進行了具體的規定,但由於各種原因,這些規定難免存在漏洞,並且在某些方面是必須由律師職業道德加以彌補的。因它覆蓋面廣,概括性強,能全面進行調整,能最大限度地對律師提出維護委託人合法權益的要求。

3、律師職業道德建設有利於律師隊伍的建設。律師作為公民合法權益和國家法律正確實施的維護者,本身就應當是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道德的楷模。但是,有一些律師不能嚴格要求自己,違反法律、道德的事時有發生,給律師隊伍的聲譽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對於律師事業的發展極為不利。律師職業道德就是一個重要的教育手段。規范化的律師職業道德對於律師職業道德建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有利於律師隊伍的自我教育,自我約束,從而進一步提高律師隊伍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更出色地完成所肩負的神聖使命。

三、加強中國律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建議

(一)加強律師榮譽意識的培養。西方律師業的早期,同樣是由於社會民眾對律師業的譏諷刺激了律師們,讓他們意識到了職業榮譽的重要性。為了改變人們的評價,律師們開始為窮人提供免費的服務,有時這種服務完全不計成本,此後經過多年的發展,這種為打不起官司的人進行援助的服務演變成了今天的法律援助制度;不僅如此,律師還剔除在職業隊伍中的道德敗壞者來提高自身的純潔性。希望中國的律師可以建立起職業榮譽感,重視自身行為的修養和性格培養,從內心激發對行業的熱愛,對榮譽的珍惜,進而提高律師整體的職業道德水平。

(二)加大法律普及力度,讓法制理念深入大眾。如果說對抗制訴訟模式是律師的價值體現,那麼現代法制環境的建立和大眾對法律的理解就是律師存在的土壤,沒有土壤的包容,任何存在都是不現實的。而我國法制現代化剛剛起步,可以說法制的環境還沒有完全形成,對律師職業道德的錯誤認識不可避免。但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間的矛盾糾紛也日漸增多,任何人都無法避免和法律打交道,這正是律師業發展的大好時機。只有讓更多人真正的認識法律、了解法律,才會對律師職業道德的獨特性做出正確的判斷,律師執業的環境和前景才會更好。

(三)建立有效防控體系,預防權、錢交易。相比於明確的單極利益是律師追求案件勝訴的直接動力,付出和收獲的不對等則是法官受賄的心理痼疾。大多數法官認為自己的付出多於律師,而收入卻不如律師來的豐厚,無法擺正心中的天平使部分法官利用自己手裡的權力為個人牟利,也有的法官會乾脆辭去工作,成為律師後和原來的同事訂立“協議”,錢權交易就在不知不覺中開始了。為了打斷這種違法的交易鏈,筆者認為以下措施是必要的:

1.提高法官的社會地位。

2.完善司法獨立的體制建設。

3.完善關於律師和法官關系的迴避制度。

4.建立更加嚴格的懲罰制度。

(四)明確律師應遵守的職業道德

何為律師職業道德是一個道德領域的問題,法律無法對此作出細致的規定。從現在理論界認為有三條基本原則可以作為律師執業道德的最低評價標准:一是良好的形象和聲譽。律師在從業的過程中要帶頭遵守法律法規,以身作則,以良好的形象為當事人服務,保持律師聲譽。二是職業的獨立性。律師執業中要保持獨立,不得和司法機關或其他與案件有關人員進行不正當接觸,不受司法機關干涉,不受當時人的意志左右,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嚴格依法執業。三是保持廉潔和清廉。這是對律師的雙重要求,既要對自身保持清廉,也要做到不對法官行賄,做到對司法系統的廉潔。

參考文獻:

[1]倉道來.《律師倫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

[2]《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1996年10月6日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常務理事會第五資會議通過

[3]司法部1994年1月8日司發[1994]003號《司法部關於印發國務院批復通知和〈司法部關於深化律師工作改革的方案〉的通知》

[4]陶髦等著.《律師制度比較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5]茅彭年,李必達主編.《中國律師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2年5月版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律 師的職 業 道 德論 文”

『叄』 求一篇法律系畢業論文,5000字左右。拜託啦!!急

你先去網上找下唄,網上不是有很多關於(法學)的論文嗎。你搜下就可以找到很多你參考的了~

『肆』 法律職業道德淺析論文(2)

法律職業道德淺析論文篇二

《法律信仰是法律職業道德的基礎》

【摘要】法律職業者被認為是現代社會公平正義的守護者,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出現了不少法律職業者為各種利益或其他不當目的而背棄法律職業道德的現象,直接導致人們對法律職業本身產生各種誤解,進而對法律的權威產生質疑,甚至部分人對相關社會制度信心產生動搖。我國法律職業者中因各種功利而棄道德甚至法律於不顧的根源在於缺乏對法律的精神信仰,建立法律職業者對法律的精神信仰是法律職業道德的基礎,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法律職業道德;精神信仰;法律信仰

一、我國法律職業道德建設的現實發展狀況

法律職業道德是指法官、檢察官、律師等從事法律職業的人員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的總稱。從法律職業的主體構成我們可以看出,法律職業者是法律的直接實施者,其與社會生活關系的緊密程度不僅說明了法律職業者的作為關繫到民眾的切身利益,而且還充當著在建設法治社會進程中法治思想的傳播者角色。

鑒於法律職業者在建設法治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發揮的重要作用,我國對法律職業道德建設非常重視。國家先後出台了多項法律、法規對法律職業者的道德和行為問題進行了比較全面的規范: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已經成為了我國法官職業道德的基本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檢察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試行)》等對檢察官應當遵守的職業道德規范和違反這些規范的紀律責任作了具體規定。而《律師法》、《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等法律、法規對律師的職業道德問題也進行了規范。

以上法律、法規的陸續出台,給我國的法律職業的道德行為進行了有效約束,在促進我國法律職業更加秩序化、正規化的同時也表明了我國法治建設的巨大進步。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在我國的現實社會生活中,司法腐敗案件不時呈現,冤假錯案也時有發生,律師行業之中的各種“潛規則”現象更是層出不窮,甚至有人將之稱為一種“行規”,說律師不是打贏官司,而是打通關系。這些問題的出現都表明了我國在完善相關法律職業道德規范的同時,法律職業道德本身卻難以深入人心。對於很多法律職業者來說,法律職業道德只是相關強制性規定在法律職業者心中形成的威懾、約束作用表現,而不能成為法律職業者所具有的個人思想,他們大多是“怕而不做,而不是自己不能做”。這種法律職業道德是十分脆弱的,因為它沒有信仰支撐,形同虛設,可有可無。二、法律信仰是法律職業道德的基礎(一)西方法律信仰起源概述

早在古希臘羅馬時期,法律信仰的概念就已出現,其在後來西方歷史各種法的精神文化建設中初步成型,如十二世紀中葉的羅馬法復興運動以及後來的人文主義者、自然法學派和啟蒙思想家的進一步繼承和發展羅馬法基本精神的運動。

在這些運動中,法學家和思想家們提出“提倡個性自由和解放、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反對和廢除封建等級和特權”等觀念,這些都為後來的資產階級法治觀念奠定了基礎。在後來馬丁・路德和加爾文等發起的以“信仰得救”信條的宗教改革運動中,馬克斯・韋伯稱之為“資本主義精神”的新教倫理精神高揚了“信仰”的權威和價值。這一信仰理念,使廣大教徒從等級森嚴的教會制度中解脫出來,並自願在當時已成為社會權威的象徵―法律的支配下,投身於社會的政治、經濟活動中,這促成了西方國家法律信仰理念的形成,進一步為近現代的資本主義法治理念提供了強有力的精神動力。

縱觀西方法律精神信仰的形成歷史,可以看出西方民眾對法律的信仰與宗教息息相關。西方唯心主義世界觀認為世界分為現實世界和真理世界,人則是二者的結合體,人就是為了追求精神的高度發展而回歸真理世界。西方的宗教信仰乃至法律信仰大都以此為基。“人不是物質的創造者,卻是思想的創造者。”筆者認為唯心主義斷不可取,但是客觀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程度出現了人類,人類的特別之處就是具有智慧,那麼,人的這種智慧意識的存在意義及追求人的精神智慧的升華應該就是人類的精神文明的發展方向,這也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基礎。物質文明的發展當然需要,但是人類自身精神文明的建設也十分必要,這早已被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所證明。一個國家只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沒有社會大眾對法律的信仰,法治是難以實現的。(二)我國的法律信仰建設淺談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建國幾十年來的實踐檢驗,馬克思主義被證明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然而,很多人對馬克思主義特別是其中的唯物主義理論有重大誤解,說唯物就是物質利益至上,這當然是不正確的,中國共產黨早已提出既要發展經濟又要兼顧精神文明建設。當前,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部分法律職業者在錯誤的價值觀引導下,無法抗拒在社會工作中面對的種種誘惑,背棄法律職業道德的現象多有發生。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加強對他們價值觀的正確引導。筆者認為,建立法律職業者乃至整個社會對法律的精神信仰,解決我國的法律信仰危機,為法律職業道德找到支撐基礎,要從社會的各個方面入手。

首先,法律信仰屬於精神文化的方面,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黨和國家領導人提出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依法治國方略、樹立法律權威和憲法至上等思想無不是先進的精神文明成果。讓整個社會接受這種思想,必須建立相應的宣傳、教育制度,最好由各地方司法機關和基層群眾組織等定期進行民眾化的普法活動,這不僅能讓普通民眾了解法律的作用、價值,而且會讓法律成為人人皆備的救濟手段,長此以往,整個社會將逐漸呈現出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局面。

其次,建立法律信仰必須靠制度建設。這種制度建設不僅是法律職業道德規范建設,還包括整個法治社會的建設,這就對整個社會的法制發展提出了要求。要加強對法律職業者的懲處立法,不論是國家司法機關工作人員還是私人性質的律師,只要違反相關職業道德規范,一定要從嚴、從重懲處,因為法律職業者不僅是知法犯法,還是執法者犯法。同時,要更加全面和認真地審查立法工作,興良法,禁惡法,樹立法律權威。這些措施一方面會使法律職業者不敢隨便踐踏法律和違背道德,另一方面,通過對法律職業者違法行為進行懲罰,可以更好地體現法律的公平正義屬性,使整個社會更加信服法律。

最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樹立法律至上的觀念,建立對法律的精神信仰與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崇高的社會理想追求相一致。建立更加強盛繁榮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而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本身就是對人類精神和真理的最高追求表現。實現這樣的目標,基本要求是物質極大豐富,精神極大提高。而法律是人類最重要的精神文明成果之一,信仰並遵守法律及伴隨法律產生的法律文化和人性精神(當然包括法律職業道德)不僅是對人類最高理想的追求,更是對人之為人的完善。法律職業者在違反法律職業道德或法律、法規的時候不僅僅是對法律權威的褻瀆,也說明了法律職業者本身“人性精神”的喪失!這種法律精神的喪失是與人類社會及自身思想的發展趨勢相背離的。當然,對於思想層次的改造向來是循序漸進的,我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繁榮發展,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不斷潛移默化下,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的法律信仰必將逐漸成型。

參考文獻:

[1]哈羅德・J・伯爾曼.法律與宗教[M].梁治平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

[2]哈羅德・J・伯爾曼.法律與革命[M].賀衛方,高鴻鈞,夏勇,張志銘譯.北京: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3.

[3]謝晶晶.法律信仰淺析[J].重慶科學院學報,2011.09.

『伍』 試論當代中國法治環境下律師的社會責任

依據《律師法》的規定:律師是按法律的規定和委託代理合同的約定,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保護當事人的合法利益的執業人員。2013年8月26日,全國律協向社會公開發布《中國律師行業社會責任報告》。報告總結了中國律師近年來在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服務和保障民生;積極參政議政,服務法治 *** 建設;參與社會管理創新,依法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開展多元化公益服務,慈善捐助、回報社會;行業協會引領公益法律服務發展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展示了中國律師努力維護弱勢群體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通過公益服務回報社會的良好形象。這是全國律協首次向社會發布中國律師行業社會責任報告。

深入分析律師的社會責任內涵,把握律師社會責任的本質要求。可以看出律師的社會責任,包括:1.律師作為「法律人」的人格責任。律師是指導、輔助當事人按照法律規定的准則行事,律師的指導、輔助會直接或間接影響當事人的行為及由此產生的社會後果,律師的職業行為必須對該行為及其後果承擔法律和社會責任。2.律師的社會責任也是律師的法律責任。《律師法》明確規定:律師應當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這不僅需要律師對當事人負責,同樣要對法律、對社會負責。它是衡量一個律師是否遵守法律的標志。3.律師的社會責任還是律師的職業道德責任。道德是由社會輿論的評判及個人的內心信念所約束的行為准則。堅持公平正義的律師是具有社會責任感、使命感,有職業操守的合格律師。4.律師的社會責任是一種歷史使命。當一名律師能義務為社會提供大量的法律服務,幫助化解轉型期的社會矛盾,也是在完成當代中國律師的歷史使命。5.律師的社會責任是律師自身修養和素質表現。律師不僅以法律服務為生計,更應為人之師。律師以端正的修養、優良的素質可以身體力行,為他人做表率。6.律師的社會責任感是推動構建和諧社會的特殊力量。律師的社會責任感關繫到律師的社會形象評價、社會作用大小,律師個人的未來命運和前途。7.律師的社會責任感可以推動律師成為積極參政議政、建設民主政治的骨幹力量。由人民代表大會制和政治協商制組成的中國民主政治體制,就是由人民代表作為選區人民的權利代言人;由政協委員作為社會各界的權利代言人。從權利代言人這個層面看,律師恰恰是職業化的權利代言人。如果由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律師將高素質的權利代言運用到中國的代議制中,中國的民主政治將更加健全完善。

在當今的社會發展中,大力弘揚律師履行社會責任的使命感和成就感意義重大。

一、可以為加強全民普法和守法的社會管理機制服務。開展在各社群,進而延伸至各小區的大面積、全覆蓋的各種形式的義務法律咨詢,使地區性普法工作從原來地毯式的平面普及走向高密度、有針對性的深入普及,使社群公民的守法水平因法律服務的及時到位而得到提升;使家庭矛盾、鄰里矛盾和其他糾紛在萌芽狀態時得到緩解和正常調處。

二、可以為 *** 依法行政提高咨詢。基層 *** 及其各部門、各社群、各小區四級法律顧問制度的常規化、長效化,可以使基層行政部門的依法執政能力和執法水平得到專業輔助和專業督促。

三、可以化解群體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各級司法行政機構可以搭建起網格化義務法律服務平台,保證律師的專業服務能第一時間到位,可以及時緩解區域內的突發性事件、群體性矛盾沖突,進而跟蹤疏導,最終解決矛盾。由此能發揮出律師在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中的專業服務特色。

四、整合人民調解、促進和諧穩定。隨著社群街道的司法所改由司法局垂直領導,律師履行社會責任、促進社會和諧的社會服務功能將產生更為積極的疊加效應,可以將律師的社會服務功能引申到社群的人民調解等基層司法行政職能中。

從以上的律師社會責任內容分析,可以看到,律師的社會責任是以法律人的專業素養,維護法律的公正實施,推動法治社會的發展。為社會進步和科學發展,發揮專業知識。用自覺意識和無私奉獻做出自己的貢獻。

『陸』 民事律師的執業風險防範(小論文格式)

律師職業風險的表現

1、律師在刑事責任方面的風險。律師在參與刑事訴訟活動過程中,觸犯《刑法》第306條,構成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毀滅證據、偽造證據、妨害作證罪;觸犯《刑法》第310條規定,構成包庇罪;觸犯《刑法》第398條規定,構成泄露國家秘密罪。全國每年約有數百名律師因種種原因人身自由受到有關機關的限制。據統計,自1996年以來,全國已經有300多名律師因刑事辯護被司法機關以各種原由"繩之以法"。例如:根本不具備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哈爾濱市太平律師事務所主任孫少波被以貪污罪判刑11年;律師顯然不是玩忽職守罪的犯罪主體,但湖南省衡陽市南方律師事務所彭傑律師由於被告人有預謀的脫逃得逞,法院則以"玩忽職守罪"判處彭律師有期徒刑三年;曾擔任陳希同、李紀周辯護人的北京市共和律師事務所主任張建中,法院以幫助偽造證據罪一審判處有期徒刑2年;《世界酷刑大全》一書作者、有"法壇怪傑"、"中原第一大律師"之稱的河南擎天律師事務所主任李奎生,盡管在法庭上拿出一大把血痂來證明自己遭到的刑訊逼供,結果仍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2年,並處罰金1萬元;2006年7月10日,"京城房地產騙貸7億系列案"兩位律師孔衛東、戰軍被檢察機關以構成出具證明文件重大失實罪提起公訴等等。此類案例數不勝數。目前,全國刑事辯護率逐步下降,全國法院審結的刑事案件中已經有70%以上沒有辯護人。

2、律師在民事賠償方面的風險。《律師法》第49條規定,律師違法執業或者因過錯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由其所在律師事務所承擔賠償責任,律師事務所賠償後,可以向有故意或重大過失行為的律師追償。律師和律師事務所不得免除或者限制因違法執業或者因過錯給當事人造成的損失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民法通則》第66條、第67條規定,代理人違法或越權代理,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負連帶責任。律師在從事訴訟和非訴訟業務過程中,因自身過錯行為或者案件本身的復雜性等諸多方面的原因致使當事人利益受到損害、或者當事人的要求未得到滿足,主要表現為:(1)工作失職造成當事人損失的賠償。(2)對法律問題理解的偏差,造成錯誤。(3)專業化程度低造成風險。如泄露商業秘密、遺失重要證據、訴訟請求不當、舉證錯誤、越權代理、延誤訴訟期限、對案件性質(案由)的判斷出現偏差、為企業提供法律意見不當或錯誤等等,當事人完全可能以此為由要求律師退還代理費和賠償損失。如深圳一名律師因將被告「深圳分公司」欠工程款不還,寫成「深圳實業公司」欠工程款不還,導致誤了訴訟時效,100多萬的欠款無法追還,被法院判令賠償100多萬元損失並退還律師費。可以說,律師在民事方面的賠償風險最為復雜、最難預測。

3、律師在行業管理方面的風險。《律師法》第49條規定,律師故意犯罪追究刑事責任的,吊銷律師執業證書,終生不能恢復;律師有《律師法》第47-49條規定的情形,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給予停止執業三個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處罰;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4、律師在人身安全方面的風險。律師與素質較差的當事人、或對方當事人,可能會發生肢體沖突。山西省臨汾市律師事務所主任馬海旺因擔任離婚案件的訴訟代理人,對方當事人白玉仁竟然用手狠摳馬海旺的雙眼,馬當即雙眼鮮血噴涌,右眼珠脫出。河北省雞澤縣律師事務所任上飛律師到湖南辦理經濟糾紛案件時,被湖南省醴陵市王坊鄉聯盟村花炮廠廠長江孝明綁架並扣作人質,遭受到非人的折磨,長達120天才獲得解救。薩達姆在執行絞刑前,律師先報銷了三個。
三、律師執業風險的防範
(一)律師在刑事案件中的人身風險迴避。

1、針對《刑法》第306條規定的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毀滅證據、偽造證據、妨害作證罪,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暫時迴避其帶來的風險。(1)不取證。這里所謂的不取證,並不是指違反《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嚴重不負責任的不取證,而是指執業律師在辦理刑事案件過程中採用法律規定的其他手段和方法獲得證據,而不直接調查取證的行為。律師可以 "補充偵查建議"的形式向偵查機關提供證據線索,或申請人民法院調取證據、申請證人出庭。(2)公證取證。即取證時由公證員在場監督,對取證行為的真實性、合法性出證。這樣雖說費時、費力,但它既增強了證據效力,又迴避了執業風險,在現階段不失為一個可取的辦法。(3)無關緊要的證據不舉。律師提交的證據首先是要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其次,還必須保證提交的證據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定罪量刑有影響。所以,對於利害關系人的證言、被告人無其它證據佐證的供述等證據就無需在法庭上出示。(4)避免直接接觸證人。我國《刑法》第306條和《刑事訴訟法》第38條中均規定:"律師不得引誘證人違背事實改變證言或者作偽證。"但在司法實踐中,何為"引誘"並沒有明確的衡量標准,因此經常被司法機關進行擴大性適用,給律師執業活動帶來巨大的風險隱患。律師應盡量避免在非庭審場合直接接觸證人。

2、《刑法》第310條規定的包庇罪,可採取如下幾種解決方法:(1)告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只對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的指控進行供述和辯解,對於其他與被指控罪行無關的事實不予陳述。從根本上斷絕律師知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其他罪行的可能性,以達到迴避執業風險的目的。(2)告之其如果有不為司法機關掌握其他罪行可以向司法機關自首,並且告之其自首的法律後果。(3)對於一些比較特殊的案件,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可能繼續犯罪的,律師一旦知悉,就應及時通過律師協會等相關部門在盡量不違背律師職業道德的情況下進行協調處理。

3、《刑法》第398條規定的泄露國家秘密罪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罪名。2001年河南省焦作市路通律師事務所律師於萍因在辦理一起涉嫌貪污犯罪案過程中,安排助理律師盧某將復制的案件卷宗交給被告人的親屬查閱,導致此案所涉證人張某等人出具了虛假證明,而被河南省沁陽市人民檢察院以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提起公訴,成為我國因泄露國家秘密罪而被追究刑事責任的第一位律師。由於現行法律、行政法規中還沒有對律師卷宗的保密級別進行明確界定,河南省焦作市中級人民法院在二審判決書中認定被告人不構成泄露國家秘密罪。但我們不得不注意到一個事實,目前在某些案件卷宗中的某些材料,的確是有保密級別的,如果辦理這些案件的律師將此部分材料泄露出去,必然構成《刑法》第398條規定的泄露國家秘密罪。因此,律師在辦理刑事業務過程中對於委託人或其它人提出查閱、復制卷宗材料的,應遵照《律師職業道德與執業紀律規范》第25條的規定拒絕其要求,並向其充分告之此行為的性質和法律後果。
(二)律師在民、商事業務中的風險迴避。

1、收案審查。在業務受理之前,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就應當對擬受理業務在受理之後風險產生的可能性大小、可能產生的風險和基本的風險迴避措施做出評估和判斷,將那些易產生風險、風險迴避措施較難執行的案件排除在外。立案時應審查當事人身份是否真實,姓名、名稱是否准確,案由(法律關系)是否規范,當事人在委託合同中的簽名是否為黑色中性筆或黑色墨水書寫,是否有執業利益沖突,代理合同中填寫的指派律師、案由、當事人、委託許可權是否與委託書、公函一致,絕對禁止將蓋章的空白的代理合同、委託協議、顧問合同等交與委託人或其他人員。

2、充分告之風險。司法實踐中,許多律師與客戶發生糾紛都是由於在收案和辦理業務過程中沒有充分、及時的告之客戶所託業務的性質和法律後果,或者已經告之客戶但沒有相關證據證明而產生的。鑒於這種情況,律師在辦理業務過程中必須充分、及時並以書面形式告之客戶有關事項的性質和法律後果,讓客戶在《風險告知書》上簽字劃押。

3、避免錄音。避免不當言詞被錄音。

4、訴訟文書審查 訴訟文書所列當事人身份是否真實,姓名、名稱是否准確,是否有遺漏當事人,案由(法律關系)是否准確,訴訟請求是否全面正確,所涉及到的法律條文的引用是否准確,是否為現行的、有效的條款,訴訟文書是否有當事人的簽名,是否為黑色中性筆或黑色墨水書寫。

5、對客戶的證據或法律文件原件盡量不收。律師在辦理民、商事業務過程中遺失客戶證據或法律文件的,既是違反《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的嚴重行為,又是導致客戶蒙受重大經濟損失的主要誘因,還是造成律師執業風險的主要原因之一。只要律師在辦理業務時堅持證據和法律文件的原件全部由客戶保管這一原則,就可以完全避免因遺失證據或法律文件所引發的執業風險。

6、集體分析討論。律師對難以把握或在處理上有不同看法的問題,應當利用集體的智慧,集思廣益,進行分析討論,並對可能產生的風險提出解決方案。這樣操作,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迴避律師由於自身業務水平所限而引發賠償的風險,又可以一定程度上為律師事務所今後一旦面臨糾紛時能夠從容面對,提供了思想上、措施上的准備。

7、處分委託人實體或重要程序權利時,即使有當事人的特別授權,也應盡量由委託人親自實施,如增加、變更、訴訟請求,簽署調解、和解協議,撤訴等。

8、盡量不代收法律文書。盡量不為當事人代簽代收訴狀、判決書、調解書等法律文書,如必須代簽代收,在交與當事人時應有當事人的簽收手續並附卷存檔。

9、對律師見證、出具結論性法律意見等進行嚴格復核。《證券法》第189條規定:"社會中介機構出具文件中存在有虛假、誤導和重大遺漏的"要承擔責任。因此把住此類結論性法律意見出具關,在律師事務所內部進行復核,就成為迴避風險的重要手段。這樣做的好處在於既有效的把風險控制在萌芽狀態,同時還表現出律師事務所對客戶絕對負責的工作態度。

10、加強卷宗檔案管理。確定律師達到了勤勉盡責要求,最重要的依據就是辦理業務的卷宗檔案。律師的執業風險多產生於案件辦結以後,如何評判律師工作是否存在過錯、應在多大程度上承擔過錯責任,檔案是最重要的依據。所以,要迴避風險,就必須加強律師業務卷宗檔案的管理和製作水平並保留較長期限。
(三)律師在行業管理和行業自律中的風險迴避。定期回訪,加強內部處理力度,壓縮投訴。建立一套對客戶的定期回訪制度,與客戶及時聯系,了解客戶意見,積極協調客戶與經辦律師之間矛盾非常必要。一旦客戶提出異議,承辦律師首先予以滅火,必要時可以承擔一定的無過錯責任。承辦律師確實不能處理,應及時報告,由律師事務所內部首先予以有效處理,力爭將投訴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范圍。
(四)律師在人身安全方面的風險迴避。

1、如果不是專門的刑辯律師,或者對刑事辯護知之甚少的情況下,刑事案件盡量與有經驗的律師合辦。2、男律師代表女方去跟男方離婚,應盡量與女當事人保持距離,法庭上注意措辭。 3、在法庭上,如果檢察官與法官的失誤對案件結果不構成影響,律師切忌拿檢察官和法官的失誤做文章。4、律師如果不是因為開庭或者重要的事務,在上午十一點鍾、下午五點鍾之前一定要離開公檢法機關,否則在別人等飯吃的時候,你抽身而走,會讓人很失望。5、請客吃飯,千萬不要自定人選,由你要請的人召集即可,否則把一群明爭暗鬥中的人放在一個桌上,會產生內部斗爭,殃及池魚。 6、在與公檢法的人交往時,越是職務低的越要尊重,閻王好辦,小鬼難纏。7、出遠差最好有兩個同事一起,彼此可以照應,並盡量遠離違法行為。8、與江湖人士打交道一定要慎重,盡量保持距離。

『柒』 律師的民事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律師的民事法律責任的前提與其他一般民事賠償責任一樣,也是責任人具有過錯行為的法律事實。具體就是指律師在接受當事人的委託後,在執行職務的過程中,由於律師的故意或過失的過錯,給當事人的合法利益造成損害的法律事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五十四條,律師違法執業或者因過錯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由其所在的律師事務所承擔賠償責任。律師事務所賠償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行為的律師追償。

『捌』 求一篇關於法律方面的論文,題目隨意,字數5000.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及其完善
1 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
信息披露是投資者了解上市公司、證券監管機構監管上市公司的主要途徑,信息披露制度是各國證券法律制度的重要原則。信息披露制度,也稱公示制度、公開披露制度,是上市公司為保障投資者利益、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而依照法律規定必須將其自身的財務變化、經營狀況等信息和資料向證券管理部門和證券交易所報告,並向社會公開或公告,以便使投資者充分了解情況的制度。它既包括發行前的披露,也包括上市後的持續信息公開,它主要由招股說明書制度、定期報告制度和臨時報告制度組成。信息披露制度保障了交易的安全,維護著投資者的信心,也維持了證券市場的穩定秩序。我國證券市場經過了十幾年的發展,已逐步向規范化、法律化發展,信息披露制度也已建立較為完整的體系。但是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仍存在很多違規行為,散布虛假信息、隱匿真實信息或濫用信息操縱市場、欺詐投資者、轉嫁風險等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干擾了證券市場的完善和有序化,給投資者造成了巨大損失。
1.1 信息披露不真實、不準確
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必須准確、真實,不得虛假記載、誤導或欺詐,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最為嚴重、危害性最大的也是信息披露失真這一問題,有些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嚴重失實,從招股說明書到臨時、定期報告,一直是謊話連篇。他們為了達到某些目的,肆無忌憚地在財務會計信息上弄虛作假,致使虛假信息泛濫成災。主要表現為這幾個方面:其一,證券發行中的虛假陳述,即證券發行人、承銷商等在發行申請書、招股說明書、募集辦法等文件中作不實、誤導、有重大遺漏的記載;其二,證券上市中的虛假陳述,即上市公司、中介服務機構在上市報告及相關文件中對諸如企業實力、經濟效益、營業收入、利潤水平等方面,作不實、誤導、有重大遺漏的記載;其三,證券交易中的虛假陳述,即上市公司、證券商、證券交易所、投資咨詢機構等在定期報告中作不實、誤導、有重大遺漏的記載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發生了數起這樣的案例,手段直露,膽大妄為。比如2001年引起股市地震的銀廣廈,通過偽造購銷合同、偽造出口報關單、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偽造免稅文件和偽造金融票據登手段,虛構企業交易,虛增劇額利潤7.45億元,其中1999年1.78億元、2000年5.67億元。此外影響頗大的黎明股份、麥科特 、藍田股份等案件也屬此同類。
1.2 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完整
上市公司應「依法充分公開內容完整的財務報告,充分公開實際發生的法定重大事件范圍內的事項」。事實上,中國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大多是不完整的,對於關聯交易等重大事項很少有作充分披露的。藍田股份將公司股票公開發行前的總股本由8370萬股改為6696萬股,對公司國家股、法人股和內部職工股數額作了相應縮減,卻一直未公開披露這件縮減公司股本的重大事項,後受中國證監會的嚴厲查處。棱光實業長期隱瞞對關聯企業的擔保事件,致使投資者損失嚴重。
從公司的角度出發,大量的信息披露不但加重報告成本,而且容易使自己在市場競爭中處於被動地位,這是上市公司不願作充分信息披露的客觀原因。所以,證券法律允許上市公司自行決定是否公開那些與商業秘密有關的重大事件,以便在保護公司利益的基礎上,保護股東及廣大投資者的利益。與此同時,法律也一再強調,上市公司必須披露那些不利於公司股票價格、但有利於投資者做出重新選擇的重大事件,比如上市公司涉及訴訟、仲裁事件,公司領導、高層管理人員違法受制裁的事件等等。
1.3 信息披露不及時
眾所周知,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與其股票的市場價格是息息相關的,信息往往起到價格信號的作用。從這個角度理解,在證券市場上,時間就是金錢。及時的信息披露,有助於投資者作出正確的投資判斷;不及時的信息披露,卻為內幕人員利用時間差進行內幕交易、牟取暴利或及時避險提供了條件,這對於普通的中小投資者而言,無疑是極不公平、不公正的。在我國上市公司的違規案例中,信息披露不及時並不少見:「漂河銀鴿」買入「銀廣夏」股票未及時披露時間、恆泰芒果對於公司涉訴事項未披露事件等。經注冊會計師簽證的會計報表應當在報表簽證後的兩天以內向社會公眾公布,但實際上大約只有三分之一的上市公司滿足了這一披露要求。因此由於這些會計信息披露不及時的現象,為廣大投資者造成了不應有的損失。
1.4 信息披露不嚴肅
會計制度具有強制性和嚴肅性,但在現實中,一方面由於監督措施不力,一些企業為了自身局部利益而在會計處理上「各盡所需」,另一方面,證券監管部門要求上市公司必須在指定報刊或網站上發布信息,但總是有個別的上市公司不分時間、場合隨意地披露。銀廣夏造假事件就是明顯的例證。有些上市公司對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有解釋性說明、保留意見、拒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置之不理;有的在年報摘要中對注冊會計師說明段所涉及的問題「三緘其口」;但雖然是「合規」地省略了會計報表附註,其經營中一些不容忽略的重要信息也被「淡化」處理了。會計制度的嚴肅性受到嚴重損害。
2 造成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現狀的原因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嚴重侵害了中小股東、債權人、顧客以及雇員的合法權益,使其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給投資決策帶來了嚴重誤導。同時也損害了國家法律法規的嚴肅性,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破壞了社會經濟法制化的進程。並且破壞了市場游戲的規則。因此,我們必須找出問題的成因,探討出從根源上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
2.1 造成我國目前信息披露現狀的動機和內部原因
2.1.1上市公司違反信息披露規則制度的動機
從公司層面上看,上市公司違反信息披露制度的動機有三:
第一、是簡單地將上市等同於「圈錢」,有些企業把股份制等同於單純的集資手段,把上市募集的資金看作是「永遠不必還本的無息貸款」。為達到證券法對公司上市的資格要求,一些企業和中介機購、虛報資產、甚至偽造相關文件,以求上市「圈錢」。一旦上市成功,之前所作的種種承諾已成「南柯一夢」,投資者的錢早已「打水漂」了。
第二、是為配合莊家操縱股價,以便謀取暴利。「利」字當前,各種違規手段層出不窮,比如虛報利潤、虛增資產、修改財務報表,甚至聯合媒介傳播各種假消息。
第三、是為應付證券法律規定的各種信息披露制度,對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狀況弄虛作假,盡量使披露的信息符合法律對業績等情況的要求,以免被證監會、證交所「罰牌下場」。
2.1.2造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現狀的內部原因
對於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從公司內部原因來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上市公司缺乏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公司治理結構對信息披露的影響已引起了會計界的廣泛關注。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由於內部治理結構不完善引發的信息披露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一股獨大」現狀難以保障公司信息披露兼顧各方向觀者利益,而是滿足、體現大股東的意志,監事會形同虛設。
其次,「內部人員控制」使得董事會職能失靈、上市公司與控股大股東之間不正常交易。也使信息披露極不規范,內部審計走形式,公司缺乏或不執行內部信息管理制度,公司內部也存在「信息不對稱性」。
最後,弱性效率的資本市場減弱了公司致力於信息披露的相關性,即所有公開可獲得信息不能立即地、無偏見地為所有投資者獲悉,或者是投資者沒有能對公開可能獲得的信息立即地、無偏見地做出反應,從而不能使股價做出正確反映,無法正確體現上市公司經營管理的好壞。
第二、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還存在很大的問題。職責分配不分明、不能很好地相互制約、各司其職,從而使內部控制制度不能正常有序地進行。
第三、企業內部財務人員素質不高。由於近幾年會計制度規定和會計核算方法變化較大,使一些本來就一知半解的會計人員更難以勝任。有的會計人員往往不能有效地按國家財會法規、財經制度獨立地進行監督,喪失原則、知情不報,共同作弊。導致法制規范失效。而且有些上市公司內部人員及其相關人保密意識和法律意識不強,導致公司內幕信息隨意或提早泄漏。從而使公司和投資者利益受損,並且嚴重影響會計法製法規地發展,擾亂證券市場秩序。
2.2 造成我國目前信息披露現狀的外部原因
2.2.1外部監管體系不完善
從會計信息披露的外部監管環境來說,會計信息失真與虛假會計信息披露是由掌握上市公司控制權的經營者與會計信息相關利益主體(證券監管主體、鑒證主體、投資者等)行為博弈的結果。主要體現在證券監管主體對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不夠;鑒證主體會計師事務所缺乏審計的獨立性;監管者事實監管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
2.2.2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近年來我國一直致力於信息披露制度的改進,但到目前為止,信息披露制度還存在不少問題:會計准則和制度的制定仍沒突出市場經濟主體,尤其是投資人和債權人的信息要求;制度制定速度落後於經濟發展速度;對於一些重要信息(如表外業務、無形資產等)的處理和披露沒有做出規定或規定得不夠恰當;新舊法規以及各個法規之間存在著矛盾及不協調。如基本會計准則與具體會計准則之間,會計准則與稅收制度之間都存在不協調甚至矛盾、沖突的地方,等等。
2.2.3中介機構管制力度不強
注冊會計師在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中沒有履行其應有的職責。由於競爭,有些注冊會計師為了眼前利益,在審計工作中為了維持與上市公司的良好關系,沒有保持其真正意義的獨立,在實踐中沒有很好地履行職責。有的會計師事務所對虛假的會計信息不揭露,還通過出具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等手段,為作假者服務。這種做法客觀上助長了部分上市公司的違規違法行為。
作為專業人士,會計師簽名的文件一旦在上市公告中出現,無疑增加了該信息的證明力和可信性。但是,由於當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監管制度還不完善,而且某些會計師的道德素質低、職業操守觀念差,出具虛假會計信息、誤導投資者的事件屢見不鮮,嚴重損害了中小投資者的合法利益,比如「瓊民源」一案中的中華會計師事務所和海南大正會計師事務所,是瓊民源中小股東所深惡痛絕的虛假信息披露的重要「幫凶」。
缺乏對信息披露違法行為進行強有力的民事懲罰。我國目前的法律體系對違反法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都有詳盡的規定,主要以行政責任為主,輔之以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其中關於民事責任的規定最為薄弱,即重在懲罰,而不是對投資者的賠償。在對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件的查處實踐中,也主要以行政責任為主。所謂處罰力度的加大,也只是體現在追究主要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上。在財產方面,處罰後果往往只是表現為對當事人的違法所得全部由國家沒收,而沒有對投資者的民事賠償。
3 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現狀的對策
3.1 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內部監管
上市公司內部監管制度的建立,主要是解決內部制衡問題,防止許可權失控和舞弊。健全內部監管制度首先要解決所有者對經營者的監管和控制,健全公司治理結構;其次,要完善公司的內部控制,經營者必須對下屬進行有效的監管和控制。
3.1.1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
公司治理結構作為會計監管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確保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內部制度安排,那麼就要求企業產權制度的完善,使得所有權和治理權相分離的情況下,公司的治理機構能夠如期實現企業的長期戰略目標和計劃,同時應對現行的業績評價方法予以修改,將治理人員的個人利益同公司股東的長期利益聯系起來,避免以基本工資和年度獎金為主的傳統薪酬制度下治理人員的短期化行為傾向。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一項艱巨復雜的工作,要多方的共同努力,並在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在不斷的改革中逐步深化完善。其基本方法可以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形成有效的會計信息內部監控機制。
其次,加快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建立獨立的國有政權行使機構。
最後,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只有在上市公司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時,才能建立起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內部控制的屏障。
3.1.2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
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應當是職責分明、相互制約、各司其職、有序運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還必須對公司內部治理組織結構和制度設置進行必要的調整。
第一,進一步發揮審計委員會的作用。加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從源頭上對會計信息質量進行有效的控制。
第二,完善董事會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中董事會的人員構成並強化董事會的責任,建立一種董事會與總經理相互制衡的機制;立法對董事的股份條件做明確的規定,使得股東不僅享有權益同時要真正負責起其應盡的義務。
第三,發揮監事會的作用。監事會必須有精通業務、會計、法律的人員並有權監督公司財務、業務狀況。
由於我國不合理的股權結構與國有股東所有者缺位已經對經營者極力不足,還有公司控制權市場以及經理人才市場不夠成熟等原因使得上市公司的委託代理機制基本上失效,失去約束的代理人選擇敗壞道德行為和進行虛假會計信息披露是其理性的選擇。
只有完善了公司治理結構和內部控制制度,才能有效地對公司會計信息披露進行監管,實現所有者、經營者和下屬之間的合理關系,互相督促,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
3.1.3加強道德建設,提高信息披露誠信意識
在會計信息披露法制規范最完善的國家,也避免不了法制規范在某些方面存在模糊、籠統等問題。會計信息披露主體就可能利用法制規范漏洞,以非法的手段達到「合法」的目的,導致法制規范失效。因此,法制監管約束不到的地方,就需要藉助道德的力量。
社會整體道德的提高可以對企業的誠信起到積極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同時,要提高公司經營治理者的道德素質,除了堅持對公司經營治理者的道德考核外,還應建立有約束力的職業經理人市場。通過職業經理人市場對公司經營治理者道德水準的激勵和約束,長期堅持將會培養公司經營治理者老實守信的觀念,提高公司經營治理者的道德水平,最終使公司也守信,不再披露虛假的會計信息。
在加強社會和經營者道德建設的同時,建立上市公司誠信檔案,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上市公司老實守信意識。將上市公司的問題和不真實信息公布出來,可以使企業自覺堅持老實守信,也可以方便監管工作的進行。
3.2 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外部監管
3.2.1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外部監管體系
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外部監管體系,首先要強調政府的集中立法治理,將政府監管置於治理體系中的首要地位;其次要依靠自律機構完成一線監管活動,彌補因政府監管成本過高和政府失靈所造成的監管效率不足同時要注重法制,引入司法監督及媒體等社會監督力量。
在以上兩個方面為基礎指導思想的前提下,首先要發揮證監會、證券交易所的核心監管力量,對上市公司的規范運作及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內容進行監管和審核,及時發現和查處信息披露中的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其次要發揮證券業協會和證券中介服務機構的自律監管和社會監管力量;同時要發揮媒體和投資者的社會監督和市場監督力量。一家優秀的媒體為了獲得市場的青睞,有動力來報道事實的真相,而這種事實真相的報道正是證券市場有效監管的另一種方式。而投資者則是會計信息的最終需求者,他們將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作為決策的依據,因而他們對於信息披露的監管是自發且嚴格的。
與此同時,完善我國司法訴訟制度和證券法律法規的民事賠償制度也是不可或缺的。完善我國司法訴訟制度,通過民事訴訟來懲處會計造假、會計信息披露違規,對上市公司高管行為實施嚴刑峻法,才是比較有效和現實的監管方法。發展集團訴訟制度,將小股民的力量集中起來,同心協力共同向虛假信息披露者索賠。
3.2.2加強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力度
現今,信息披露違規行為屢禁不止,層出不窮,固然有巨大的利益誘惑,但更大程度上在於違規行為被監管者發現的概率較小。為提高違規者所支付的違規成本和違規行為查處的概率從而最大限度的降低違規者的違規期望收益可以做到。
首先,提高違規成本,可以完善《證券法》中的民事損害賠償制度。它通過責令違規者賠償受害投資者的損失不僅可以有效地剝奪違規者通過違規行為所獲得的非法利益,而且給違規者強行加上了一種經濟上的巨大負擔。同時可以建立中介機構及其從業人員的信用體系。這樣可以使嚴重違法的中介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從證券行業中徹底出局,另其喪失執業資格。
其次,提高發現違規行為的能力,可以確立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三位一體的監管框架,並使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加強對注冊會計師的管理,最後還可以建立信息披露的風險預警系統。當有著內部邏輯眾多的監測指標出現異常情況時,發出不同程度的風險預報,並將之轉化為一般投資者能夠理解的信息。這將大大地提高及時發現違規的能力,並有效的保護投資者免受巨大的損失。
補充內容:

摘要: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中存在著很多不規范的現象,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不真實、不完整、不及時、不嚴肅等情況的事件頻頻發生,社會對此的反應也十分強烈。這些現象不僅嚴重地損害了我國證券市場和上市公司的健康發展,也使廣大投資者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對社會造成的影響也越來越嚴重。從而使社會對規范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要求也越來越強烈。因此,完善會計信息披露不規范的現狀就變得刻不容緩。本文針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中不規范的現象,深入地分析了問題的根源,從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出發,探討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找出這些問題的成因,並提出一些規范與完善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對策。
關鍵詞:上市公司 信息披露 證券市場
參考文獻
1.阮慧榮.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時代經貿,2007,11
2.楊文靜.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失真分析.科技信息,2007,12
3.歐群芳.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廣東:廣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7
4.段秀芝.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規范研究及對策探析.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
5.李秀芳.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研究.山西:山西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

『玖』 求一篇律師事務論文。

實習工作是大學學習生活的最後一項課目,也是大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當我們即將離開象牙塔的時候,就要時刻做好面對社會面對自己工作崗位的准備。我之所以選擇去律師事務所實習,是因為律師事務所是律師的執業機構,律師接受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當事人的委託擔任代理人參加訴訟和非訴訟業務時,涉及的法律面較寬,實踐性強,而到律師事務所實習並親身經歷一些法律實務、學習一些辦案經驗,不僅可以彌補知識的不足,還可以增加一些新知識。抱著這一心態我來到了律師事務所。 在律師事務所里,我還得到了領導和律師們的許多幫助。在學校期間,我學習的都是法律的基礎理論和法律具體規定,對於法律實務,對我而言十分的陌生。*律師的幫助對於我的實習工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里我非常感謝她。到所里的前一段時間,我幾乎什麼都不會,是她一點一滴地很耐心地教我。在她的幫助下我學到很多東西。整個一個月的實習中,我一直跟著?律師,到現在我倆已經成了好朋友,當然我也協助其他律師做取證和開庭准備工作等等。 通過實習,對法律專業知識和律師執業經驗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律師實務方面。以前在學校主要是在理論上進行法律學習,實際運用法律解決現實問題的機會很少。而在律師事務所實習、工作就不一樣了,直接到法律工作的最前沿,每天運用法律解決實際問題,解答法律咨詢,審查修改合同,起草起訴狀,答辯狀,代理詞,參加法庭審理等,從中學習很多律師執業工作的經驗和技巧。以前學習過法律文書寫作,知道起訴狀的格式寫法,但真正應用到具體案例,就要好好琢磨一番,怎樣把訴訟請求寫得准確精練,最大程度的維護當事人的利益,怎樣把事實理由寫清晰,使法官一目瞭然,這都不是簡單套用格式就能得來的。 在實習過程中我發現原來翻閱案例能學到很多很多東西。因為案例是各式各樣的,有刑事類,有民事類,有社會經濟類等涉及方面十分廣泛,對以前學過的知識重新梳理,溫故而知新。一般的案卷對於怎麼判,為什麼會採取這樣的判罰是一目瞭然的,可也有一些學藝不深,無法全都看明白,那麼辦公室里的,厚厚的一堆書籍便派上了用場,把個別已經淡忘了的法學術語以及法學名詞更加清晰地記錄一遍,把案卷里的案例根據自己的了解寫下來,並用自己的理解對整個案例進行解說和分析,得到了一個鍛煉學習辦理案件的機會,又得到了前輩們處理案件的基本經驗,還能把以前只是紙上談兵的知識溫習一遍,又何樂而不為呢?現在我同時發現,做任何事情都有其自身有利的一面,做任何事情要用善於發現的眼睛去慢慢學習一切,感悟一切,不要把自己比做海綿會撐飽,我們應該比做植物,慢慢吸收養分,進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也在慢慢成長。面對生活,我們總要抱著謙虛的態度逐步去嘗試,取其長而補其短,那麼我們的知識會和我們的生命一樣不斷茁壯成長,自身修養也就會不斷提高,個人價值也就與日俱增了。
「律所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主任的嚴格要求給我很大的影響和震撼,讓我清楚的認識到,做人在任何時候都要有個「格」,有原則,有些事不能作。要先做人,再做事。律所除了在為人方面給我樹立了嚴格的標准和原則,為以後我為人處事的理念打下堅實的基礎,更讓我看到他們作為法律人的嚴謹和專業,一絲不苟,真誠敬業,以及坦盪寬容的人格魅力。在實習期間我獲益匪淺,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優秀的律師必須是優秀的人,優秀的人必有優秀的人品優秀的律師不僅業務精湛、案源廣闊、社會知名度高,而且在客戶心中的形象應是「品質高尚的人」。人終其一生都應是在不斷地自我完善,而品質的修養則是自我完善最為基礎的一部分。

『拾』 法學本科階段法律職業道德論文

法學本科階段法律職業道德論文

信仰是在法律職業形成的過程中形成的,法律職業共同的精神追求。以下是我J.L為大家分享的關於法學本科階段法律職業道德之論文範文。

一、我國法學本科階段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現狀及其原因

1.國家統一司法考試中法律職業道德考核的分值偏低

從2002年開始,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將法律職業道德納入考試范圍,但是考核的分值始終徘徊在5分左右,與其他的內容動輒幾十分相比較很難引起人們的重視。

目前,很多高校在確定本校的法學專業教學計劃時主動向司法考試中考核內容較多的科目傾斜。暫且不論這種做法的對錯,但在實踐中卻直接導致了法律職業道德課程的虛設,甚至有的高校根本就不設這門課程。有關法律職業道德的內容,卻在法理學、訴訟法或者司法制度概論等課程中講解。

這一點也顯示了法律職業道德課程在高校法學專業課程設置中地位較低。此外,很多高校在法學本科專業教學計劃中設置思想道德修養課程,作為必修課,但沒有專門設置系統學習法律職業道德的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課程主要是講解公共道德的課程。法律職業道德雖然屬於道德的范疇,但不同於公共道德。法律職業道德具有主體的特殊性、規范的明確性和具有較強的約束力的特徵。

法律職業道德適用的主體主要是專門從事法律工作的法官、檢察官和律師等法律職業人員,對於非法律職業人員沒有約束力。法律職業道德不能停留在一般道德准則層面,必須形成具有明確權利義務內容的、具體的標准和可操作的行為規范。

如我國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約束法官行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最高人民檢察院通過的約束檢察官行為的《檢察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試行)和中華律師協會通過的約束律師行為的《律師執業行為規范》(試行),這些基本規則都對相關法律職業的道德作出了特別的要求。而且,這些規范均具有實質性的約束力。

如果違反了職業道德規范,均要求追究相應的紀律責任,甚至是法律責任。所以,思想道德修改課程不能完全取代法律職業道德課程。再加上思想道德修養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效果欠佳,根本不能滿足法學專業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要求。

2.法律職業道德領域的專業研究人員較少,師資缺乏

目前在法律職業道德領域內進行專業研究的人員較少,各高校中從事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師資嚴重缺乏。這也直接導致法律職業道德課程開設的困難。部分高校在法學教學計劃中將法律倫理學作為法學選修課程。

但是因為缺乏專業的師資,該課程一直沒有真正開設。有些高校雖然開設了該課程,但是多由法理學或訴訟法學方面的教師擔任主要教學工作。這些人員沒有真正研究過法律職業道德,因此,該課程的教授也只能限於對有關職業倫理規范的講解。

另外,法律職業道德課程方面的教材和資料也相對較少,對於該課程的開設也有較大的影響,直接制約了法學本科階段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發展。

二、完善法學本科階段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措施

1.明確法律職業道德在法學本科階段的目標和定位

我國目前司法改革中提到了“審判分離”,對於司法官不但要求具有成熟的司法經驗、深厚的法學知識背景和一定的修養,還要求司法官具有公正清廉、忠於法律的職業道德。

法律職業道德是法律職業者必備的素養之一,因此,法學教育必須重視法律職業道德的教育。我們應該改變目前對法律職業道德的忽視態度,在設立法學本科階段的培養目標時,明確法律職業道德的內容。在確定法學本科專業核心課程時,法律職業道德應該成為核心課程之一。

2.加大法律職業道德在國家統一司法考試中的考核比重

設置法律職業道德門檻法律職業道德一直是各國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對法律職業群體具有重要的意義。英國大學的法學院除了比較重視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培訓外,還有重點地安排教學計劃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如道德、法律倫理、職業素質、律己意識等。美國大部分州要求學生在獲得律師職業資格之前必須通過律師職業道德考試。

在通過律師職業道德考試和律師資格考試後,美國法科畢業生仍須通過由各州律師公會主持的“道德品格”考察和面試才能宣誓成為正式律師。與英美等國家對法律職業道德的要求相比較,我國對法律職業道德方面的要求是比較低的。

就律師職業來說,只要品行良好,沒有因故意犯罪受過刑事處罰和被開除公職、吊銷律師執業資格,就可以取得律師執業資格。沒有對法律職業道德做特別的要求。這也直接導致了法律職業道德課程在實踐中得不到重視。

因此,筆者建議應加大法律職業道德在國家統一司法考試中的考核比重,提高相應的分值,改變目前各高校中不設或者虛設法律職業道德課程的現狀。另外,在取得有關職業資格和執業資格時,提出高於普通大眾公共道德的要求。

3.探索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高法律職業道德課程的教學效果

法律職業道德的教學必須使法律職業道德要求內化成法律職業人人格的一部分。雖然不同的法律職業,具體的職業道德並不完全相同,但法律職業道德包括忠於法律,忠於職守,廉潔公正以及行為端正自重等,這是法律職業共同體共同遵守的職業倫理。

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決定了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單純地對學生進行倫理道德說教,而是應該通過收集大量的法律實踐資料,創設生動的法律職業場景,通過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大學本科階段是法律職業道德培養和教育的關鍵時期,是法律職業人形成法律職業道德的重要階段。

在教學方面上,可以採用案例教學法、模擬法庭和法律診所等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道德情感體驗的環境,使法律職業道德真正內化成他們的信仰。此外,也可以聘請具有較高的法律威望的專業人士為學生做法律職業道德方面的專題講座,提高學生的道德認同。

4.培養法律職業信仰法律職業

信仰是在法律職業形成的過程中形成的,法律職業共同的精神追求。法律職業信仰的表現形態包括法律信念、法律理念、法律觀念、法律意識等,其核心是一種對法治的精神追求。如果主體本身缺乏法律信仰和精神追求,沒有規則至上的信念,沒有權利本位與權力控制的觀念,法治也很難實現。

因此,在法學本科階段的教學中,不僅是法律職業道德課程,其他法學課程包括理論性和應用的課程的教學中,都必須將法律職業信仰的培養作為其重要的內容。

;
熱點內容
法學解說 發布:2024-11-18 15:32:26 瀏覽:844
中國人大法學研究生 發布:2024-11-18 15:24:50 瀏覽:544
南陽離婚律師 發布:2024-11-18 14:48:11 瀏覽:952
網上那種法律咨詢公司正規嗎 發布:2024-11-18 14:48:07 瀏覽:885
勞動法強制轉崗 發布:2024-11-18 14:43:21 瀏覽:698
建築工程質量保修條例 發布:2024-11-18 14:28:10 瀏覽:482
依法治國和依法執政 發布:2024-11-18 13:46:06 瀏覽:598
社會主義法治理論背誦 發布:2024-11-18 13:43:29 瀏覽:38
北京海淀區海淀街道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4-11-18 13:27:49 瀏覽:247
同謀罪刑法 發布:2024-11-18 13:20:20 瀏覽: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