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效力和法律權威的關系

法律效力和法律權威的關系

發布時間: 2023-04-10 18:31:52

1. 法的效力與法的實效的聯系與區別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蘊涵的、相對於一定的對象(與范圍)的作用力。這一概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涵:
(1)法律效力是一種蘊涵著的指向力量。
(2)法律效力是法律中所蘊涵的力量。
(3)法律效力總是相對於一定的對象的力量。
法律效力與法律實效。
法律實效,是指具有法律效力的制定法在實際社會生活中被執行、適用和遵守的狀況,即法律的實質有效性。
區別:
其一,法的效力是法律規範本身固有的一種特性,它表達的是「應當怎樣」的概念。法的實效表明人們的實際行為符合法律規范,它表達的是「是怎樣」的概念。
其二,實效問題涉及法律規范是否實際地被它可以對之適用的人民所遵守,而效力問題涉及一個法律規范是否有資格或值得人們去遵守。
其三,法律效力存在著有效和無效的性質上的區別;法律實效則主要表徵法律的實質有效性。 其四,法律效力具有靜態性和抽象性特徵;而法律實段爛效具有動態性和具體性特徵。
其五,法律效力是一個評價性問題,而法律實效是一個描述性問題。
聯系:一方面,法律實效以法律效力為前提條件。另一方面,法律效力以法律實效為直接結果。
法律效力與法律效果。法律效果是一個相對於立法目的而言的法學范疇,它是指法律為了實現其目的而通過調整社會關系所產生的實際結果對整個社會所發生的客觀影響或效應。
區別:其一,法律效力是一種抽象的靜態存在,法律效果則是一種客觀的靜態存在。
其二,法律效力包含著對社會發展的預想目的,但更多的是對主體行為的指引力,法律效果則是主體對社會發展理想的固定化,是主體行為的結果狀態。
聯系:其一,法律效果的產生過程也就是法律效力中目的的實現過程。
其二,法律效果的評價只能以法律效力中的目的內容為標准 法律效力與法律效益。法律效益是指社會主體在法律實施過程中所獲得的收益。
區別:其一,法律效力是一個抽象的、靜態的實體存在,它以法律規定的權利與義務為主體內容。法律效果是一個動態的具蠢燃中有某種客觀性的關系存在,它以法律實施 的結果與社會主體需要之間的效用關系為主要內容。其二,法律效力只有有效與無效的性質上的差異,法律效益則具有利益大小、滿足程度等數量上的區分。
聯系:一方面,法律效益對法律實施的評價間接地導致了其法律效力的合理性評價。另一方面,法律效力必須以法律效益為核心來調整自身的帶山權利、義務的設定方式與范圍。

2. 什麼是憲法權威確立憲法權威之我見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權威和最高法律效力。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適用於國家全體公民,是特定社會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條件綜合作用的產物,集中反映各種政治力量的實際對比關系;

確認革命勝利成果和現實的民主政治,規定國家的根本任務和根本制度,即社會制度、國家制度的原則和國家政權的組織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等內容。

從理論上講,憲法的效力高於本國其他法律和法規。但在現實里,憲法並不是在所有國家中都具有權威性。為保證憲法的權威性,需要相應的一套體系來確保憲法沒有被違背。

這套體系稱之為憲法審查制度。在現代民主國家,由於憲法審查制度的實施,一條法規如果和憲法相抵觸,就不能得以應用。而在非民主國家,憲法的最高效力經常不能得到有效的維護,以至於憲法成為一紙空文。

使一條和憲法抵觸的法規不能得以應用的方法有多種,根據憲法審查制度的不同,可以事先審查,也可以事後審查。即使獲得通過,經過被撤銷,或在審理的時候不被法院採納。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屆、第四屆和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分別於1954年9月、1975年1月、1978年3月和1982年12月先後制定、頒布了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3. 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是什麼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強制性和約束力。由於憲法所規定的內容是國家生活中帶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是國家立法活動的基礎,因此,它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我國憲法明確規定,「本憲法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成果,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現在:
第一,憲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據。1999年憲法修正案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而依憲治國的內在要求是憲法至上。這就意味著憲法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具有至高的法律地位。同時,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經濟需要統一的市場規則,更需要統一的法律制度。保持法制統一,首先要保持法律體系內部的和諧統一。統一到哪裡?統一到憲法。憲法所確立的原則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憲法與法律的這種關系,通常被稱為「母法」與「子法」的關系,即:憲法為母法,法律為子法。
第二,憲法與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第五條第三款規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憲法在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權威,法律、行政法規的內容和精神都不得與憲法的原則和規定相抵觸、相違背,否則,就會因違憲而無效。
第三,憲法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准則。憲法第五條第四款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4.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對不對

憲法是我國的根來本大法 。自是母法 。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任何法律法規都不能與憲法的規定和精神想沖突。

我國的法律體系呈現一個金字塔形

最高的是憲 法

然後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制定的法律。

然後是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

然後再是地方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地方性政府規章、部委規章等等。

5. 法律效益和法律效力

法律主觀:

法律效力即法律約束力,是指人們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那樣行為,必須服從。法律效益是通過立法、執法、訴訟、守法過程中對法律權利資源的最優配置,除去各種成本耗費後,進而實現法律資源使用價值在質上的極優化程度和量上的極大化程度及其所得到的綜合效果。

法律客觀:

《民事訴訟法》第三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民事訴訟法》第四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進行民事訴訟,必須遵守本法。

6. 憲法與其他法律的關系

憲法與其他法律的關系

憲法與其他法律的關系, 憲法是作為根本大法,其它的法律制訂都要以憲法作為標准,一切法律的制定都不得違背憲法中的各種內容,那麼你知道憲法與其他法律的關系是什麼嗎。

憲法與其他法律的關系1

憲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據;憲法規定的內容抽象、其他法律規定的內容具體。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 ,適用於國家全體公民,是特定社會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條件綜合作用的產物,集中反映各種政治力量的實際對比關系,

確認革命勝利成果和現實的民主政治,規定國家的根本任務和根本制度,即社會制度、國家制度的原則和國家政權的組織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等內容。

(6)法律效力和法律權威的關系擴展閱讀:

現代概念中的憲法是公民與國家的契約,它在國家的法律體系中擁有最高的地位,因此它是國家的根本法,擁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規定的事項主要有國家政治架構,政府組成與職能,權力制衡模式和公民的權利等。

有些國家的憲法還規定了公民的義務,但大多憲法學學者認為,憲法規定公民的義務,不僅沒有必要,而且難以實行。憲法最為重要的意義在於它是一部權利宣言書。

《美國憲法》是這一表述的最佳註解。但對權利的列舉式規范並非憲法的絕對要件,美國憲法在訂立之初並無權利條款,法國第五共和的憲法也未明列權利條款,但這都無損於它們是有效憲法規范的事實。

憲法與其他法律的關系2

一、憲法是法律么,與其他法律的關系 是什麼

關於憲法是法律么這個問題,首先,我要告訴大家的是,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其他一切法律的母法,一切法律的制定都要以憲法為根本依據。一切法律的制定都不得違背憲法中的各種內容。我搜集了有關憲法的一些基本資料,供大絕梁家參考。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國家的總章程。 法律是除憲法以外的規范性文件的統稱,其效力僅低於憲法。

憲法不是法律可以說,憲法是「母法」,法律是「子法」。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所有的法律塵燃都是依據憲法來制定的因此每部法律在最後都要寫「根據憲法,制定本法」這樣一句話。

憲法(constitution)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適用於國家全體公民,是特定社會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條件綜合作用的產物,集中反映各種政治力量的實際對比關系,確認革命勝利成果和現實的民主政治,規定國家的根本任務和根本制度,即社會制度、國家制度的原則和國家政權的組織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等內容。

國家內部政治力量的對比關系的變化對憲法的發展變化起著直接作用,國際關系也對憲法發展趨勢有所影響。

二、憲法發展的三個階段

從傳統的'國家學來看,憲法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警察國家時期

國家與社會並未真正區分,統治者作為國家的代表,與代表人民生活環境的社會之間的關系如同家父長,統治者擁有至高權力,國家可以為人民等,規范以上事項之憲法即為「固有意義的憲法」。

2、自由法治國家時期

此一時期由於思想的啟蒙、中產階級興起,國家與社會逐並兄運漸區分開來,此一時期的思想認為社會先於國家存在,且基於私法自治(即契約自由原則)而自發性形成,國家是為了使社會運作完善而產生的,因此政府對於社會的干預越小越好,透過天賦人權、議會制度、司法制度的確立,國家間接使社會運作順利,人民權利透過間接的方式受到憲法的保障,所以又稱為「形式法治國」。在此一時期,行政法開始出現,依法行政、法律保留、特別權力關系等概念逐漸出現。

3、社會法治國家時期

鑒於前一時期國家任務范圍狹隘,在私法自治及契約自由等前提之下,經濟力強大的社團或財團造成市場壟斷,對於人民權利侵害過巨,因此認為國家與社會的關系並非完全重疊,也非完全分立的二元,而是應有適度的混合,國家形成社會秩序同時,也要對人民權利予以最低的保障,強調人民基本權利可直接以憲法為保障根據,並且憲法應加入基本國策,以補充性原則保障人民福利。此一時期,不只國家,社會的一般人民也要遵守憲法對於基本權的保障規定,但隨著時間轉移,因而使國家修改憲法的可能性增加。

關於 憲法是法律么 這個問題,想必大家心中已經清晰了,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的發展相繼經過了三個時期,逐漸得到了完善,憲法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是其他一切法律的「母法」,其他法律是憲法的「子法」,一切法律都是要以憲法為根本依據的,

憲法與其他法律的關系3

憲法規定了我們國家的性質、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憲法還規定了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國家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關的組織和職權、國家標志等生活中的根本問題。

例如,我國憲法規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同憲法相比較,普通法律只是對刑事、民事、經濟、行政等國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規定。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它的法律地位高於普通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如果把憲法、基本法、普通法、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所有法律排成金字塔形狀的話,憲法就處在金字塔塔尖的位置。

如果我們同學任意翻開一部普通法律,都會發現所有普通法律的第一句話都是「依據憲法,制定本法」,由此可見憲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普通法律是根據憲法制定的,是憲法的具體化,憲法和普通法律的關系,通常被稱為「母法」和「子法」的關系,憲法為母法,普通法律是是子法。

另外,普通法律的內容都必須符合憲法的規定,如果與憲法內容相抵觸,那麼普通法律自動無效。違反憲法的行為有一個專業的詞來表示,叫「違憲」。由此也可以看出憲法的特殊地位。

7. 法律效力和法律效應有什麼區別

【法律分析】:(1)時間效力不同:
法律效應,指法律的實施是否給人們或社會帶來某種有益、有害的意義、影響,是否滿足了人們或社會的某種需要或目的。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賦予的約束力。
(2)層面不同:
從宏觀層面看,法律效應包括法律的外部效應和法律的內部效應。法律的外部效應是指法律本身之外的社會各項收益與成本之比,具體包括法律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效應等;法律的內部效應是指法律自身運轉過程中的投入和產出的問題。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蘊涵的、相對於一定的對象(與范圍)的作用力,法律、法規、規章等不同法律層級的法律效力均有不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8. 法律效力與約束力

包含與被包含關系:
法律效力即法律約束力,是約束力中的一種,是有法律強制力作保版障的,而約束力包括權很多種,如:法律約束力、宗教規范的約束力、道德規范的約束力、某些行業內部制定規范的約束力等,除了法律約束力外,其他規范,因沒有法律強制力作保障,所以有本質的區別!!

9. 什麼是法律效力

法律效力是法律所具有或者賦予的約束力。規范性法律文件與非規范性法律文件都有一定的約束力,要求人們按照法律文件規定的那樣行為。法律效力有時還指某種行為或事實在法律上的效果,即能夠獲得肯定性法律後果,例如一份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能夠獲得法律的保護。
一、法律效力
1、法律生效的范圍。
包括:
(1)時間效力,指法律開始生效的時間和終止生效的時間;
(2)空間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領海、領空),通常全國性法律適用於全國,地方性法規僅在本地區有效;
(3)對人的效力,指法律對什麼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適用於全國公民,有的法律只適用於一部分公民。
2、法律上的約束力。如某個合同發生法律效力,就是該合同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因而受到法律的保護。
通常,法律效力可以分為規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狹義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圍或適用范圍,即法律對什麼人、什麼事、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間有約束力。本章所講的法律效力,即狹義的法律效力。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決書、裁定書、逮捕證、許可證的法律效力。
二、法律對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國的法律實踐中先後採用過四種對人的效力的原則:
(一)屬人主義,即法律只適用於本國公民,不論其身在國內還是國外;非本國公民即便身在該國領域也不適用。
(二)屬地主義,法律適用於該國管轄地區內的所有人,不論是否本國公民,都受法律約束和法律保護;本國公民不在本國,則不受本國法律的約束和保護。
(三)保護主義,即以維護本國利益作為是否適用本國法律的依據;任何侵害本國利益的人,不論其國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該國法律的追究。
(四)以屬地主義為主,與屬人主義、保護主義相結合。這是近代以來多數國家所採用的原則。我國也是如此。採用這種原則的原因是:既要維護本國利益,堅持本國主權,又要尊重他國主權,照顧法律適用中的實際可能性。
三、法律具有以下效力:
1、對人效力
(1) 對中國公民的效力中國公民在中國領域內一律適用中國法律。在中國境外的中國公民,也應遵守中國法律並受中國法律保護。
(2) 對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適用問題,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對在中國領域內的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法律適用問題;另一種是對其在中國領域外的法律適用問題。外國人和無國籍人在中國領域內,除法律另有規定者外,適用中國法律。外國人在中國領域外對中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碰模正徒刑的,可以適用中國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3) 分為:屬人主義碼滲、保護主義、折衷主義
2、對事效力
指法律對什麼樣的行為有效力,適用於那些事項。這種效力范圍的意義在於:
(1) 告訴人們什麼行為應當做,什麼行為不應當做,什麼行為可以做。
(2) 指明法律對什麼事項有效,確定不同法律之間調整范圍的界限。
3、空間效力
指法律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適用於哪些地區。一般來說,一國法律適用於該國主權范圍所及的全部領域,包括領土、領水及其底土和領空,以及作為領土延伸的本國駐外使館、在外船舶及飛機.
4、時間效力
指法律何時生效、何時終止效力以及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時間和行為有無溯及力。
(1)生效時間.
笑悔1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
2由該法律規定具體生效時間
3規定法律公布後符合一定條件時生效
(2)終止生效.
法律終止生效的時間法律終止生效,即法律被廢止,指法律效力的消滅。它一般分為明示的廢止和默示的廢止兩類。 明示的廢止,即在新法或其他法律文件中明文規定廢止舊法。
默示的廢止,即在適用法律中,新法與舊法沖突時,適用新法而使舊法事實上被廢止。
(3)溯及力
法律的溯及力法律溯及力,也稱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如果適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就沒有溯及力。(法律一般以不溯既往為原則。目前各國採用的通例是「從舊兼從輕」的原則,即新法原則上不溯既往,但是新法不認為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新法。而在某些有關民事權利的法律中,法律有溯及力。)
以上就是整理的關於什麼是法律效力的相關法律知識內容,其實就是法律對人產生約束力的相關內容和起生效的范圍,通俗點可以這樣舉例子,例如我們簽的欠條具有法律效力也就是欠條關繫到法律內容的,我們都要受法律的約束。

10. 法律效應和法律效力有什麼不一樣

法律分析:法律效應,即是否產生法律效力。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蘊涵的、相對於一定的對象(與范圍)的作用力。法律效力即法律約束力,指人們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那樣行為,必須服從。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八條 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熱點內容
包攬合同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2 22:29:39 瀏覽:548
日本民法典原則 發布:2025-01-12 22:04:20 瀏覽:273
簽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怎麼寫 發布:2025-01-12 21:56:01 瀏覽:818
按合同法的規定合同生效後 發布:2025-01-12 21:26:15 瀏覽:941
人類道德的最初表現形式 發布:2025-01-12 21:02:00 瀏覽:377
財政撥款屬於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不征稅收入 發布:2025-01-12 20:29:09 瀏覽:577
什麼叫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發布:2025-01-12 20:26:00 瀏覽:336
招商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2 20:12:39 瀏覽:931
王哲律師 發布:2025-01-12 20:09:00 瀏覽:161
一村一法律顧問責任 發布:2025-01-12 19:59:30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