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登記相關法律知識試題
① 土地登記代理人考試方式
土地登記代理人考試方式:筆試。
共考4科:《土地登記相關法律知識》、《土地權利理論與方法》、《地籍調查》、《土地登記代理實務》。考試分4個半天進行,每個科目的考試時間為2.5小時。
人事部、國土資源部共同負責全國土地登記代理人職業資格制度的實施工作;考務工作由人事部人事考試中心組織實施。土地登記代理人職業資格實行全國統一大綱、統一命題、統一組織的考試制度,原則上每年舉行一次。考試成績實行兩年為一個周期的滾動管理。
參加全部4個科目考試的人員必須在連續兩個考試年度內通過應試科目;參加2個科目考試的人員必須在一個考試年度內通過應試科目。
(1)土地登記相關法律知識試題擴展閱讀:
報考條件
按照《土地登記代理人職業資格制度暫行規定》第九條的規定,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且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均可申請參加土地登記代理人職業資格考試:
1、取得理工、經濟、法律類大學專科學歷,工作滿 6年,其中從事土地登記代理相關工作滿4年。
2、取得理工、經濟、法律類大學本科學歷,工作滿 4年,其中從事土地登記代理相關工作滿2年。
3、取得理工、經濟、法律類雙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班畢業,工作滿 3年,其中從事土地登記代理相關工作滿1年。
4、取得理工、經濟、法律類碩士學位,工作滿 2年,其中從事土地登記代理相關工作滿1年。
5、取得理工、經濟、法律類博士學位,從事土地登記代理相關工作滿 1年。
② 有關土地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一、關於土地使用法律法規有哪些?
關於土地使用法律法規主要是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第43條又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
2006年8月《國務院關於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指出:「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納入年度土地利用計劃,並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禁止通過「以租代征」等方式使用農民集體所有農用地進行非農業建設,擅自擴大建設用地規模。農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必須符合規劃並嚴格限定在依法取得的建設用地范圍內。未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批准通過「以租代征」等方式佔地建設的,屬非法批地行為;單位和個人擅自通過「以租代征」等方式佔地建設的,屬非法佔地行為,要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二、對集體土地使用權有哪些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但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移的除外。
三、集體土地使用權特徵如下:
(1)主體的特定性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投資設立的企業,鄉(鎮)、村公益性組織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單位和個人,可以依法取得集體土地使用權。
(2)用途、取得與權利內容的相關性
集體土地使用權按用途劃分為農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非農經營用地使用權和非農公益用地使用權。關於權利的分類,集體土地使用權與國有土地使用權有所不同。後者主要以權利的取得方式進行分類,在分類中土地用途並不起決定性作用;但前者從現行制度來看主要以土地用途做分類基礎,不同用途的土地,其使用權採用不同方式取得,進而具有不同的權利內容。
(3)權利交易的受限制性
國家為保護耕地及壟斷建設用地一級市場,限制非農業性集體土地使用權交易。土地管理法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農業建設,但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移的除外。
我國的土地資源雖然是國有,但是為了防止資源浪費,只要民事主體滿足條件,並且提出獲得土地使用的請求,就可以按照土地使用法律的規定的流程,獲得土地的使用權,並且之後需要到制定的機構繳納稅額,若是在獲得土地後逃稅,是會受到處罰的。
③ 土地登記代理人考試的考試介紹
1、所稱土地登記代理人是指通過全國統一考試,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登記代理人職業資格證書》並經登記備案的人員;
2、英文名稱:Land Registration Agent;
3、取得土地登記代理人職業資格是從事土地登記代理業務和發起設立土地登記代理機構的必備條件;
4、人事部,國土資源部共同負責全國土地登記代理人職業資格制度的實施工作,土地登記代理人職業資格實行全國統一大綱、統一命題、統一組織的考試制度,原則上每年舉行一次;
考試成績實行兩年為一個周期的滾動管理,參加全部4個科目考試的人員必須在連續兩個考試年度內通過應試科目;
5、國土資源部負責編制考試科目、考試大綱、組織命題工作,統一規劃培訓等有關工作。培訓工作按照與考試分開、自願參加的原則進行;
6、人事部負責審定考試科目、考試大綱和考試試題。會同國土資源部對土地登記代理人職業資格考試進行檢查、監督、指導和確定合格標准;
7、土地登記代理人職業資格考試合格,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事部門頒發人事部統一印製,人事部和國土資源部用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登記代理人職業資格證書》。該證書全國范圍有效。
(3)土地登記相關法律知識試題擴展閱讀:
1、土地登記代理人考試科目:
《土地登記相關法律知識》、《土地權利理論與方法》、《地籍調查》、《土地登記代理實務》
2、土地登記代理人考試報名辦法:
報名參加考試者,由本人提出申請,經所在單位審核同意,攜帶有關證明材料到當地考試管理機構辦理報名手續。經考試管理機構審查合格後,發給准考證,應考人員憑准考證在指定的時間、地點參加考試。國務院各部門及其直屬單位的人員按屬地原則報名參加考試。
④ 土地登記代理人考試的考試科目
土地登記代理人職業資格考試科目有:土地登記相關法律知識、土地權利理論與方回法、地籍調查、土地答登記代理實務。
其中《土地登記代理實務》科目含主觀題,在答題紙上作答;其餘三科均為客觀題,在答題卡上作答。
各科目考試大綱的內容,分為掌握、熟悉、了解三個層次。
⑤ 求土地登記代理人考試題庫
智能考試網 有很多,到哪裡看看肯定有幫助。網路一下 智能考試網 。回
土地登記代理人考試復習試答題集、模擬試題、歷年試題,試題輔導軟體囊括了目前所有的最新土地登記代理人考試科目:土地登記相關法律知識、民法基本知識、土地登記相關法律知識、行政法基本知識、土地登記相關法律知識、土地權利理論與方法、地籍調查、土地登記代理實務、模擬試卷,並提供專業級的土地登記代理人考試解題方法、答題技巧、考試要點精解。通過全面、針對性強的強化考試輔導訓練、考前培訓,提高您土地登記代理人考試的應試能力,輔導您考試成功。
⑥ 土地登記代理人的考試教材
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
作 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
1、土地登記代理版人權考試大綱
2、土地登記代理人地籍調查
3、土地登記代理人土地登記實務
4、土地登記代理人土地登記相關法律知識
5、土地登記代理人土地權利理論與方法
⑦ 土地登記代理人考試的考試題型
土地登記代理人職業資格考試的4個科目中,土地登記相關法律知識、土地權利理論與方法、地籍調查三個科目的題型為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土地登記代理實務的題型為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綜合分析題。
⑧ 土地登記代理人考試的考試時間
2020年土地登記代理人資格考試是6月20-21日舉行。
根據國務院2014年8月12日發布的《國務院關於取消和調版整一批行政權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國發[2014]27號)取消了土地登記代理人的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
(8)土地登記相關法律知識試題擴展閱讀
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可申請參加土地登記代理人職業資格考試。
(一)取得理工、經濟、法律類大學專科學歷,工作滿6年,其中從事土地登記代理相關工作滿4年。
(二)取得理工、經濟、法律類大學本科學歷,工作滿4年,其中從事土地登記代理相關工作滿2年。
(三)取得理工、經濟、法律類雙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班畢業工作滿3年,其中從事土地登記代理相關工作滿1年。
(四)取得理工、經濟、法律類碩士學位,工作滿2年,其中從事土地登記代理相關工作滿1年。
(五)取得理工、經濟、法律類博士學位,從事土地登記代理相關工作滿1年。
(六)2002年12月18日前以受聘擔任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可免試土地權利理論與方法和地籍調查2個科目,只參加土地登記相關法律知識和土地登記代理實務2個科目的考試。
⑨ 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考試真題
國土資源知識考試題庫
一、填空題 1、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 的實施,充分發揮土地供應的宏觀調控作用,控制建設用地總量。 2、建設項目用地實行 (分級) 預審、備案制度。 3、建設項目控制指標必須同時符合(投資強度、容積率、建築系數、綠地率、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用地所佔比重)五項指標要求。 4、國家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5、國家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規定土地用途,將土地分為 (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 )。 6、建設佔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應當辦理(農用地轉用)手續。 7、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行(分級)審批制度。 8.農村村民住宅建設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村莊、集鎮的建設規劃)。 9、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主要內容是(劃分土地利用區)。 10、經批準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修改,須經(原批准機關)批准。 11、耕地保護是指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等手段和措施,對耕地的(數量和質量)進行的保護。 12、禁止佔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採石、采礦、取土等。
佔用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 。 14、臨時使用土地期限一般不超過 ( 二年 ) 。 15、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規劃期限由(國務院)規定。 16、基本農田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必須保證現有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 17、按照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的有關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本行政區域內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負責,(政府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 18、權屬調查包括(土地權利人狀況、宗地權屬性質、界址位置、用途)等。 19、土地統計的主要包括(土地面積、質量、分布、權屬和利用狀況)。 20、土地統計以縣級行政轄區為統計單元,建立(地統計台帳和統計簿)逐級統計匯總上報統計結果。 21、土地確權就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據法律審查並確定某一宗地的(現狀土地權利人、土地權利類型及其范圍)。 22、土地權屬爭議調處就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土地所有權,土地使用權和它項權利)爭議的調處,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解決土地權屬爭議問題。 23、土地調查是對(土地的權屬、土地利用類型、面積、質量、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等的調查。 24、地籍調查實行全國統一分類。分為(村莊地籍調查和城鎮地籍調查)
25、城鎮地籍調查的比例尺為(1:500)。 26、村莊地籍調查的比例尺為(1:500—1:2000)。 27、地籍調查包括(權屬調查和地籍測量)。 28、地籍調查方法以(宗地)為單元。 29、(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負責土地登記工作。 30、申請人申請土地登記提交的地籍調查表、宗地圖及宗地界址坐標,可以委託(有資質的專業技術單位)進行地籍調查獲得。 31、土地權利證書記載的事項,應當與(土地登記簿)一致。 32、不予土地登記的,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不予登記的理由。 33、土地權利證書是土地權利人享有(土地權利)的證明。 34、土地登記實行(屬地登記)原則。 35、依法抵押土地使用權的,抵押權人和抵押人應當持土地權利證書、主債權債務合同、抵押合同以及相關證明材料,申請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 36、因依法買賣、交換、贈與地上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涉及建設用地使用權轉移的,當事人應當申請建設用地使用權(變更)登記。 37、土地登記簿以物的編成為基礎,以街道為單位,按(街坊及宗地號)順序排列組裝。 38、土地登記卡記載的內容發生變更或進行初始、變更、注銷和其他登記的,在(土地登記卡續表)上進行登記。 39、土地歸戶卡以(土地權利人)為單位填寫
40、一個土地使用權人或所有權人使用或擁有兩宗以上土地的,按(宗地)分別填寫申請書。 41、一宗地由兩個以上單位或個人共同使用的,可確定為(共有)土地使用權。 42、土地使用權轉讓包括(出售、交換、贈與)。 43、《土地復墾規定》是(1989年1月1日)頒布施行的? 44、土地復墾實行(誰破壞、誰復墾)原則? 45、土地開發整理補助項目是指國家對特定地區耕地開發給予(適當資金補助)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 46、非農業建設經批准佔用耕地的,佔用耕地的單位按照(佔多少,墾多少)原則負責開墾與所佔用耕地的數量和質量相當的耕地。 47、土地整理按對象分為(農用地整理)和建設用地整理。 48、對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規定要求履行土地復墾義務的企業和個人,由土地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改正的,由土地管理部門根據情節,處以每畝 (二百元至一千元)的罰款。 49、《礦產資源法》於1986年3月19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於1986年10月1日起施行,又於(1996年8月29日)修正。 50、礦產資源是指由地質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價值的呈(固態、液態、氣態)的自然資源。 51、礦產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由(國務院)行使國家對礦產資源的所有權
52、國家對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實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勘查、合理開采和綜合利用的方針,堅持(保護與開發利用並重)的原則。 53、國家實行探礦權、采礦權(有償取得)制度。 54、探礦權、采礦權可以通過(招標投標)的方式有償取得。 55、國家對礦產資源的勘查、開采實行(許可證)制度。 56、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必須依法申請登記,領取(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取得探礦權、采礦權。 57、國家對礦產資源勘查實行統一的(區塊登記)管理制度。礦產資源勘查工作范圍以經緯度1′×1′劃分的區塊為基本單位區塊。 58、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允許登記的最大勘查范圍為(40)個基本單位區塊。 58、探礦權人應當自領取勘查許可證之日起(6)個月內開始施工。 60、探礦權使用費和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探礦權價款,由(登記管理機關)收取。 61、探礦權人應當自領取勘查許可證之日起,按規定完成最低勘查投入。其標准為:第一個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2000)元,第二個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5000)元,從第三個勘查年度起,每個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10000)元。 62、自勘查許可證注銷之日起(90)日內,原探礦權人不得申請已經注銷的區塊范圍內的探礦權。 63、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是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的(審批管理)機關
64、探礦權、采礦權轉讓後,探礦權人、采礦權人的(權利、義務)隨之轉移。 65、采礦權登記管理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40)日內,作出准予登記或者不準予登記的決定,並通知采礦權申請人。准予登記的,采礦權申請人應當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內,按規定繳納(采礦權使用費)和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采礦權價款),辦理登記手續,領取采礦許可證,成為采礦權人。 66、采礦權使用費,按照礦區范圍的面積逐年繳納,標准為每平方公里每年(1000)元。 67、采礦許可證有效期滿,需要繼續采礦的,采礦權人應當在采礦許可證有效期屆滿的(30)日前,到登記管理機關辦理延續登記手續。 68、采礦權人被吊銷采礦許可證的,自采礦許可證被吊銷之日起(2)年內不得再申請采礦權。 69、礦山企業的「三率」是指(開採回採率、采礦貧化率、選礦回收率)。 70、開采礦產資源,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資源稅)和(資源補償費)。 70、礦產資源補償費按照(礦產品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計征。 72、礦產資源補償費的計算方式為:(礦產品銷售收入×補償費費率×開採回採率系數)。 73、未核定開採回採率和難以計算實際開採回採率的礦山企業,其開採回採率系數按(1.5)計算。 74、金的補償費費率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