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代理商的法律責任
⑴ 代理商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當然需要的啦,任何民事法律行為都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具體看你怎麼個表現形式,你比如你的代理行為嚴重損害了被代理人的權益啊超越代理權等都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⑵ P2P平台跑路了,運營人員要承擔刑事責任嗎
是否要承擔刑事責任,分以下幾種情況:
1、平台跑路,運營人員沒有參與進來,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普通營運人員只是工作,並不知道公司的真實運營情況和資金流向。平台仿歲猛如果依法經營,經營過程中沒有構成任何的違法行為,平台沒有觸犯刑法,則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但是平台由於經營不善關門,則需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2、運營人員知道平台犯法,並捲款跑路的時候參與進去,並知法犯法,這是要承擔一定的刑事責任的。
我國刑法第三十條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備橋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如運營參與到了與公司高層一起犯罪的情況下,知法犯法,則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投資者應在投資前詳細了解擬投資平台,不要被高息和各種所謂安全保障迷惑,應盡量選擇行業內口碑好、排名靠前的平台,分散投資,以降低碰雷概率,同時密切關注平台情況,一旦發現異常,及時撤出,不可存僥幸心理,如不幸平台跑路,應保留證據,並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2)p2p代理商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針對p2p跑路採取的措施
第一,建立徵信系統中關於P2P平台管理人員的黑名單,對於有金融違法犯罪記錄的人員採取限制進入的措施,對進入黑名單的人員限制公共服務,比如乘坐火車、飛機,出境須繳納一定的保證金
第二,通過統計全國所有P2P平台的從業人員和平台數據,形成P2P大數據系統,對P2P平台進行即時檢測,對於存在問題的平台能及時控制責任人和查封相關涉案資產;
第三,對於目前發生雀爛的跑路事件從重從嚴從緊處理,對於出現提現困難的平台加強監控,調取數據調查是否存在犯罪情況,從而消除隱患;
第四,加強對P2P宣傳的管理,禁止虛假、誇大的宣傳,提高P2P准入門檻,禁止利用虛假背景欺騙人民群眾。我是一名平台受害者,對方領導是政法專業畢業,對法律研究深入,通過鑽法律空子不斷拖延時間,不跑路不配合,還虛假宣傳以延緩經偵調查。
⑶ p2p網貸的法律風險有哪些
法律分析:1、網路交易的虛擬性,導致無法認證借貸雙方的資信狀況,容易產生欺詐和欠款不還的違約糾紛。2、網路平台發布的大量放貸人信息中,有不少是以「貸款公司」、「融資公司」等名義對外發放貸款。而事實上,必須是經國家批準的金融機構方可從事信貸融資等金融服務,擅自從事金融活動者往往會因為「非法集資」、「非法吸引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管理秩序而被追究法律責任。3、如果貸款經由網路平台代為發放,那麼在網路平台疏於自律,或內部控製程序失效,或被人利用等情況下,則可能出現捏造借款信息而非法集資的情形。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二十二條 借貸雙方通過網路貸款平台形成借貸關系,網路貸款平台的提供者僅提供媒介服務,當事人請求其承擔擔保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網路貸款平台的提供者通過網頁、廣告或者其他媒介明示或者有其他證據證明其為借貸提供擔保,出借人請求網路貸款平台的提供者承擔擔保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⑷ P2P平台代言人到底會承擔多少「不可推卸的責任」
註:本文作者小易,轉載請註明來源
昨晚, 關於要求P2P網貸機構廣告代言人配合落實風險化解責任的公告 由北京市朝陽區金融糾紛調解中心正式發布。說實話,看完這封公告,小易一瞬間是既激動又驚訝的,馬上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我所在的群內。
如何理解這封通告,不能只浮於表面之意。為何到當下才要求P2P平台代言人負責,P2P代言人又為何難追責,已經完全良退的P2P平台代言人是否要負責?而且,為什麼這封通告會由北京朝陽區發布, 歷史 上有無明星擔責的案例?發布這封通告後,實際執行會是如何?代言人會承擔多大的責任?
問題實在太多,於法於情,我們都需要深入探討。小易略陳拙見,以此拋磚引玉。
01
金融行業本身就不應有明星效應。明星本身不一定具備豐富的金融知識,因此做不到對其代言的理財產品負責。明星代言一款理財產品,往往是看上了P2P平台給予的代言費,而並不知曉P2P平台產品的實質。
在老版《廣告法》中,廣告代言人不是民事責任的主體,法律責任主要集中在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和廣告發布者之間。在經歷一系列因相信明星而損害了消費者利益的事件後,法律條款開始不斷完善,對明星代言有了進一步的約束和規范。
我國現行《廣告法》第五十六條規定,
發布虛假廣告,欺騙、誤導消費者,使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由廣告主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廣告代言人,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設計、製作、代理、發布或者作推薦、證明的,應當與廣告主承擔連帶責任。
我國現行《廣告法》第六十二條規定,
「明知或應知廣告虛假仍在廣告中對商品、服務作推薦、證明」、「為其未使用過的商品或未接受過的服務作推薦、證明」,由監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罰款。
法律條款雖如此規定,但在實際案例上看,明星的代言普遍被認為是一種宣傳行為,若未參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集資詐騙的過程,代言人不承擔責任。但如果明知他人從事集資詐騙行為,仍為其提供廣告宣傳服務的,可能構成集資詐騙的共犯( 本條參照廣告法第五十六條、第六十二條 )。
在這里,「明知」這個詞很有意思。一般來說,明星都會有自己的法律團隊,在承接廣告時,團隊會幫明星在合同中規避一些法律風險。與此同時,為了保證符合廣告法對內容的要求,在這些互金平台廣告的一側,也總會有幾行小字標明「風險」。
在人民網的報道中,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李斌律師對人民網金融表示,如果代言人明知是虛假宣傳,或在沒有體驗過產品服務時,盡管其利用交易優勢地位在合同中規避了自身風險,但合同只具有相對性,不是代言人減輕責任的理由。
但在行為界定和取證上,也面臨不小的難度。李斌說,從以往的判例看,明星廣告代言承擔民事責任的情況不多,承擔刑事責任的就更少了。當經營主體依法成立,代言人又進行了基本調研並體驗過產品, 在實踐過程中定責有難度,需要進一步明確的法律條款來支撐 。
*來源報道明星代言金融產品頻「翻車」 律師:代言非演戲 承擔盡調義務>
也就是說,當P2P平台被立案調查後,代言人是不是需要承擔應擔之責,針對不同平台有著不同的判斷,法律體系還有空隙,沒有具體的標准。這就會出現P2P平台卷宗類似,但是針對代言人費用退繳的界定結果不一的情況。
02
(北京市朝陽區金融糾紛調解中心發布)
北京市朝陽區金融糾紛調解中心微信運營機構為北京市朝陽區金融 社會 風險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發布公告具有權威性。公告提及, 部分網貸機構為牟取不正當利益,聘請知名演藝人員、公眾人物作為廣告代言人,利用其影響力吸引投資人購買非法金融產品。上述廣告代言人未盡到合理的審查義務,作出不實宣傳,對損害結果的發生和擴大存在過錯,並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
這段話關鍵詞在於非法金融產品>與損害結果>,可以回答前面的一個問題,
已經完全良退的P2P平台代言人是否要負責?
已經完成良退的P2P平台,雖然也是非法金融產品,但是其已經完成了本息兌付(少部分完成凈本金兌付),對出借人實際意義上沒有造成損害。並且P2P此前有監管漏洞,因此非法金融產品的界定也較為模糊,目前來看大多數是以有無對出借人凈本金造成損害為判斷標准之一。
因此,已經完全良退的P2P平台已屬於完全良性退出,消費者沒有糾紛,代言人沒有責任,更無需配合開展網貸平台清退工作。這部分明星是幸運的,遇上了一家負責任的網貸平台。
那麼,沒有良退的平台呢?這部分平台既符合非法金融產品>的條件,也給出借人造成了損害結果>,按照這份公告,這部分網貸機構的代言人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的。
相比之前P2P平台代言人是否要承擔責任,需要相應的行為界定和取證,這份公告直接認為廣告代言人未盡到合理的審查義務,作出不實宣傳。有一個疑問:到底要做什麼才能盡到合理的審查義務呢?
在愛錢進事件中,北京威諾律師事務所主任楊兆全認為,根據廣告法對明星代言的規定,汪涵是否要承擔責任,關鍵看兩點:
1:汪涵是否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代言的產品是虛假和和違法的。如果汪涵推薦之前,沒有認真審查理財產品的資格,沒有發現是違法產品,那麼汪涵要承擔責任。
2:汪涵是否使用過這個產品。如果汪涵在推薦前,他本人沒有投資這個產品,他要承擔責任。
*來源報道《明星該為代言產品負責嗎?律師詳解責任認定 專家:名人代言千萬別信》
但是,P2P平台從始至終都沒有一家備案,因此從始至終不具有合法性,在明星代言之前也一直本息償付,無違法行為。在如此背景之下,明星很難分辨是否違法。與此同時,上海漢聯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宋一欣表示,就金融產品而言,代言人並無義務也無必要進行金融產品的合規性審查。
當然,公告直接認為這部分網貸機構代言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是有利於維護出借人權益的。
那麼在之前,有沒有非法集資的案例,是需要代言人退繳代言費的呢?十四年前的一起集資詐騙案,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思考。
該案的媒體稿件中,對葛優的代言費是這樣描述的:詐騙案件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公司均為詐騙而成立,其業務就是詐騙,並無合法的經營活動,故其所有的詐騙款均為贓款,依法都應當追繳。 其代言費來自於億霖木業詐騙所得,依法屬於贓款,應當予以追繳 。
從該案可以看出,如果代言費屬於詐騙所得,按照法律,所有的詐騙款均為贓款,無論明星是否盡到審查義務,依法都應當追繳。
03
公告發出後,具體落地執行又是一個新的問題。明確的截止時間點是2021年2月10日,如果未取得聯系,將依法追責。明星的責任有多少?他們將如何配合網貸機構的清退工作,以及要承擔多大的「不可推卸的責任」?
退還代言費是責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基於明星的特殊地位,明星具有更高的道義責任,其明星代言的廣告存在不真實的內容,其代言費就應當退還。在2019年「兩高一部」《關於辦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中第九條規定,
「關於涉案財物追繳處置問題」強調「退賠集資參與人損失一般優先於其他民事債務以及罰金、沒收財產的執行」。
因此,以自己的名義或者形象對相關產品、服務作推薦、證明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即廣告代言人)退還的費用,最終都會退賠集資參與人損失。
按照大多數過往的案件看,明星退完代言費後,這段事件就過去了,等待輿論聲音消失後,便照常參與商演、綜藝等等。如果責任落實嚴苛一些,可能還會要求明星致歉。
小易能想到的最重的情形,便是承擔刑事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明確,
「利用廣告為非法集資活動相關的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宣傳,造成嚴重危害後果或者惡劣 社會 影響的,以虛假廣告罪定罪處罰。」
而虛假廣告罪,按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條,
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違反國家規定,利用廣告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宣傳,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除了想到代言人會承擔的責任外,還有一點: 如果代言人認為自身並無責任,怎麼辦? 金融糾紛調解中心會選擇怎麼處置?會協助出借人與代言人打官司,還是另想辦法?如何落實有待檢驗。
04
現在為止,大多數出借人都認為這封通告是使自身權益受到保護的舉措。但是,也有出借人問,為什麼這封通告會由北京朝陽區發布?別的地區是否會效仿?
小易認為,當前,北京P2P平台數量多,需清退的平台存量也很大,朝陽區金融糾紛調解中心發布這封通告之前,可能已經有不少出借人反應過訴求。至於別的地區是否會效仿,還需要看當地的金融監管部門如何處置——畢竟,北京在處置P2P平台上,就跟很多地區不一樣,這封公告可能也是特殊的。
責任的落地,還需要出借人繼續推動。追繳代言費、要求代言人承擔「不可推卸的責任」,可能只是個開始。
⑸ p2p暴雷業務員有沒有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平台的實際控制人、大股東、實際負責人肯定主要責任承擔者,是主犯,承擔最重的責任。平台的員工則根據職位不同,參與平台業務的程度不同承擔不同的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一百九十二條 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⑹ p2p網路借貸平台的法律風險
P2P網路借貸平台是一種依託互聯網而興起的新型金融服務模式,由於其方便、快捷、靈活的特性,獲得了快速發展,但同時也暴露出許多問題。 一、P2P網路借貸平台運作原理及操作流程P2P網路借貸平台原理就是有資金並且有投資理財想法的個人,通過中介機構的牽線搭橋,使用信用貸款的方式將資金貸給其他有借款需求的人。 二、P2P網路借貸平台運營中存在的問題及其風險 (1)P2P網路借貸平台運營存在的法律風險。P2P平台作為民間融資的一種新型形式並不存在法律障礙,只要平台運營商不參與借貸活動,基本上無法律風險可言。但是,如果平台運營商參與借貸活動就有可能涉嫌「非法集資」,面臨諸如像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非法經營 、集資詐騙、洗錢等法律風險。 (2)P2P網路借貸平台監管缺失。 (3)P2P網路借貸平台運營存在信用風險。信用風險防範一直以來都是包括P2P在內的小額貸款機構的一塊短板,這不僅是影響其自身做大做強的關鍵因素,也是普通投資者對其安全性充滿疑慮的症結所在。 《 刑法 》第一百七十六條【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的,處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 或者 拘役 ,並處或者單處 罰金 ;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有前兩款行為,在提起 公訴 前積極退贓退賠,減少損害結果發生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
⑺ p2p老闆捲款跑路,業務員有法律責任嗎
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有法律責任,不是直接責任人員的業務員沒有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關於單位犯罪的相關規定:
第三十條: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三十一條: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本法分則和其他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一百七十六條: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清櫻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7)p2p代理商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非法吸收公沒局眾存款罪立案標准:
對於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的行為是否立案偵查,取決於有沒有涉嫌以下三種情形中的一種:
1、從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的數額上來看,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在20萬元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
2、從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的戶數上來看,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30戶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150戶以上的。
3、從造成的經濟枯正讓損失上來看,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給存款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給存款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
⑻ 本人在p2p公司任部門經理,現在已經離職,但是如果公司倒閉了,我要負法律責任嗎
得分情況看:
一、如果平台沒有觸犯刑法,平台負責人也沒有犯罪,部門經理肯定沒有刑事責任。
平台如果依法經營,沒有設立資金池,也沒有幫助投資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進行集資詐騙,也沒有進行虛假廣告宣傳,沒有違法金融監管法律法規擅自發行股票、債券,沒有故意參與洗錢等。
平台則沒有觸犯刑法,平台都不構成犯罪,平台由於經營不善而倒閉,只需要承擔相關的民事責任即可,部門經理不承擔刑事責任,也不承擔民事責任。
平台負責人如果構成犯罪,部門經理有可能與其構成共同犯罪。
二、如果平台觸犯刑法,構成單位犯罪,部門經理極有可能承擔刑事責任。
我國刑法第三十條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根據解釋,單位犯罪是指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等法定單位,經單位集體研究決定或由有關負責人員代表單位決定,為本單位謀取利益而故意實施的,或不履行單位法律義務、過失實施的危害社會,而由法律規定為應負刑事責任的行為。
我國《刑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本法分則和其他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這里對「單位犯罪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認定: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是在單位實施的犯罪中起決定、批准、授意、縱容、指揮等作用的人員,一般是單位的主管負責人,包括法定代表人。
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是在單位犯罪中具體實施犯罪並起較大作用的人員,既可以是單位的經營管理人員,也可以是單位的職工,包括聘任、僱傭的人員。
三、如果平台負責人構成犯罪,部門經理極有可能與其構成共同犯罪而承擔刑事責任。
我國《刑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第二十六條規定:「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第二十七條規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對於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所以判斷平台部門經理有沒有刑事責任,先得看平台或是平台負責人有沒有違反法律,再看部門經理有沒有參與協同。
(8)p2p代理商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已有236家P2P網貸平台相繼「爆雷」。其中,有163家是在6月以來的50天內「爆響」,平均每天約3.26家。
截至6月底,國內P2P平台數量已降至不足2000家。
今年6月以來的這波調整,在地域上出現了不一樣的特點。163家問題平台集中在浙江、上海、廣東三地,數量分別為55家、51家和27家,佔比超過80%。
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台報告顯示,截至6月30日,我國在運營P2P網貸平台共2835家,主要分布在廣東、北京、浙江和上海地區。四個地方共有1720家在運營P2P網貸平台,佔全部在運營平台60.6%。
到現在,我國P2P網貸用戶已超5000萬人,人均投資金額22788元,主要分布在廣東、浙江、江蘇等地,與平台分布高度重合。
⑼ p2p網貸涉及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一、P2P網貸平台運營及收費法律依據:
1、《合同法》第424條規定:居間合同是居間人向委託人報告訂立合同的機會或者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委託人支付報酬的合同。
2、《合同法》第426條規定:居間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託人應當按照約定支付報酬。
二、投資人與借款人借貸法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9條規定: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
2、《合同法》第221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
(9)p2p代理商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分類:計劃合同與普通合同
凡直接根據國家經濟計劃而簽訂的合同,稱為計劃合同。如企業法人根據國家計劃簽訂的購銷合同、建設工程承包合同等。
普通合同亦稱非計劃合同,不以國家計劃為合同成立的前提。公民間的合同是典型的非計劃合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以來,計劃合同日趨減少。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計劃合同已被控制在很小范圍之內。
雙務合同與單務合同:雙務合同即締約雙方相互負擔義務,雙方的義務與權利相互關聯、互為因果的合同。如買賣合同、承攬合同、委託合同(無償有償都是雙務)、保管合同(無償有償都是雙務)。
單務合同指僅由當事人一方負擔義務,而他方只享有權利的合同。如贈與(唯一一個純粹的無償合同)、自然借款(無償有償都是單務)等合同為典型的單務合同。
⑽ P2P合同的法律法規「詳解」
P2P合同的法律法規「詳解」
P2P網貸是一種新的金融交易形式,它避開了傳統的借貸中間人,將借貸雙方直接連接起來,是一種個體通過獨立的第三方互聯網平台達成借貸交易的互聯網借貸模式。如下就是P2P合同的法律法規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
一、P2P網路借貸的性質及分類
P2P網路借貸在實質上是一種民間借貸行為。作為一種新型的民間金融模式,在具有傳統民間金融特點的同時,其網貸平台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不再僅限於出借人和借款人的主體身份,一些P2P網貸平台還充當了居間人、擔保人等身份。我國的P2P網貸平台上成立的借貸合同,已不再是簡單的借貸合同,還提供借貸中介服務和多種理財服務等。因此,P2P網路借貸應當從廣義上理解為在P2P網路借貸平台上簽訂的所有與服務相關的合同。
根據雙方當事人所處的服務階段及借款項目不同,應將P2P網路借貸合同分為以下幾類:
1.借款合同。該合同是指借貸雙方在進入網貸平台後,通過自我判斷確定借貸對象後在平台上簽訂的借款合同。網路平台作為第三方見證人則負責對借款人進行信用評級,劃撥貸款至借款人賬戶,收取出借人應得利息,負責違約催收工作等。
2.居間合同。該合同是指P2P網路借貸平台開展的為借款人和出借人提供信息與交易匹配、信用咨詢與管理服務,而網路平台從中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關於P2P網路借貸公司所從事的中介應定性為金融信息中介還是金融信用中介,根據最新的立法動向以及各方的傾向性意見,將其界定為金融信息中介應更為適宜。
3.擔保合同。該合同是指借貸雙方在簽訂借款合同時,為進一步明確擔保關系,由借款人和第三方擔保機構(一般由網貸平台自身或由其設立的.專門擔保機構)簽訂的擔保合同。當借款人未能按期償還借款時,由擔保人先行向出借人墊付借款人欠款,並獲得出借人追索權利的合同。
4.委託理財合同。該合同是指網路借貸平台公司基於出借人的投資需求,以投資分紅的名義吸收出借人資金,同時向出借人保證回報一定利率的合同。該合同內容包括投資金額、分紅計劃等內容。
5.債權轉讓合同。該合同是指出借人在資金出借後、到期前,可以將自己的債權全部或部分轉讓出去,保證出借人在必要時對資金流動性的需求。該合同的雙方是借貸平台上的人,平台並不參與。
二、P2P網路借貸合同的相關問題
1.借款合同。關於不具有金融業務許可資質的企業之間簽訂的借款合同的效力。隨著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的出台,採取了有條件認定有效的思路,但對於司法解釋規定的“為生產、經營需要”的標准,則需要以指導案例的形式進行明確。關於標準的認定,建議採取從寬掌握的原則,如果掌握過嚴則容易使該條款沒有實際意義。
2.居間合同。P2P網路平台作為居間人,發生糾紛後是否需要承擔責任?按照傾向性意見,P2P網路平台作為居間人,發生糾紛後需要承擔責任。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否承擔責任,應按照合同法中關於居間合同的規定,以居間人是否盡到如實報告義務為標准來判定居間人是否承擔責任。關於責任大小,應當結合借貸雙方及居間人三方各自過錯大小來確定居間人的責任。
3.保證合同。筆者認為,在一般情況下,在不具有合同法、擔保法規定的無效事由情形下,第三方提供擔保應認定有效。但應當注意的是,如果 P2P網路平台引入的第三方在提供擔保之時,資金有限,並不具備清償全部債務能力,則網路平台引入第三方擔保機構涉嫌非法集資。
4.委託理財合同。P2P網路平台作為受託方是否具有主體資格?有觀點認為,P2P網路平台未經過銀監會的批准,不具備投資理財的資格,涉嫌非法集資。對該觀點並不認同。在市場經濟中,應遵循“法無禁止即自由”的原則,在現行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不宜輕易否認P2P網路平台的委託理財資格,否則將嚴重破壞交易的穩定性,不利於資金的融通,也不利於P2P網路借貸的健康發展。關於委託理財合同中保底條款的效力問題。有觀點認為,該條款有悖民法之公平、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和市場基本規律,應認定無效。對此持反對態度。如果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的24%,則不應否定該條款的效力。如果一概認定無效,必然會造成交易的混亂。
5.債權轉讓合同。關於P2P網貸債權轉讓的效力認定。在實踐中,P2P網貸平台提供的交易模式主要有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和多對多四種模式。上述借貸被網貸平台在時間和數額上進行拆分,其借貸並不屬於合同法第七十九條規定的不得轉讓情形,故其債權可轉讓。在轉讓雙方簽訂合同後,及時對債務人進行通知,通知到達後即生效。
三、涉嫌犯罪的P2P網路借貸合同的效力
對此,傳統的觀點通常以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有關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來認定為合同無效。但目前傾向性意見為,應區分情況進行分析。一般情況下,刑事上構成詐騙,在民事上,犯罪嫌疑人主觀上構成欺詐,因此,出借人可以主張撤銷該合同。如果出借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借款人借款用於犯罪活動而仍然提供借款的,則應當因目的違法而認定借貸合同無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