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據和借條的法律效力
Ⅰ 借條和欠條的法律效力有和不同
以上的法律專家們的回答基本都沒問題。
1.即借條與欠條應視其實質內容確定其法律效力。
2.一般情況下,借條反映的就是債權債務關系,也就是說這個時間借條就是一個借款合同。只不是稱謂不同而已。
當然,如果借條也的是其他內容,那又另當別論。
比如,寫著「借用名字出版」的這種所謂借條,就不是借款合同。土一點說,寫著借錢內容的借條就是借款合同。借其他東東的,就不是借款合同。「款」明擺著就是錢嘛,哈。
3.合同法206條是可以適用的。
某些內容可能合同法與民法通則會有一些些的沖突,當出現沖突時,根據新法優於舊法,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的原則,應當適用合同法的規定。
不過合同法206條的內容與民法通則是沒有沖突的,因此不要想太多。
4.關於訴訟時效的問題。
以上的專家們已作了回答,來補充一點。
兩年的訴訟時效是毋庸置疑的,關鍵是怎麼計算的問題。
幾種情況分析如下:
(1)借條寫明還款時間。則以還款日期開始起算訴訟時效。
(2)如果借條沒有寫明還款日期的,以借條落款時間為訴訟時效起算點。即借的時間開始起算。
(3)借條寫明還款時間,但屬於分期付款的,則以每一筆款項應還的時間為起算時間。每一筆分期款項的訴訟時效是不同的。
5.當然還涉及借條是否合法的問題。
不過這個問題基本上不會涉及。因為很少借款不合法。
除了高利貸。但是也僅就高利貸本身而言是違法的,借款還是要還的,只不過利息不能算那麼高就是了。
Ⅱ 請問借條跟欠條有什麼區別,哪一個更具有法律效力
一、用途不同:
欠條是債務人向債權人出具的表示尚欠某物或者某款項的憑內證,一般用來證明債權容債務關系;
借條是出借人向借用人或者借款人出具的表示出借某物或者某款項的憑證,一般用來證明借用或者借款關系。
二、法律關系不同:
借條對應的法律關系是借貸關系,就是一方借錢給另一方;
欠條對應的法律關系比較多,可以是欠貨款、分紅、投資款等各種情況。
三、法律規范不同:
借條一般都有借期和利息,借條的借期和利息計算的起始點一般是出借日;
欠條雖然也可以約定還期以及在逾期未還的法律後果,但這個日期一般是欠條出具後的某一個時間點。
(2)借據和借條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規定「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對借款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
按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借款人可以隨時返還;出借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返還」。
如日常因侵權行為等發生欠付款,欠款人無力支付的,債權人可以要求打欠條,必要情況下可以標明欠款事實、還款時間等,金額較大的,建議債權人找第三人見證並保留好欠款事實的相關資料。
Ⅲ 收條與借條的法律區別
借條與收條的法律效力不同,「借條」的目的在於證實一種已單方履行的借款合同關系,借款時一定要打借條,不能用收條來代替。借條是一份簡化了的借款合同,其法律後果是在當事人之間確立了債權債務關系,借款人應依照約定向出借人歸還借款或物品,否則將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收條」與「借條」完全不同,單獨的「收條」只能證明當事人之間發生給付與收取財產的事實,但不能證明當事人之間存在債權債務關系,即收條並非是債的必然憑證。
「收條」是指收到別人或單位送到的錢物時寫給對方的一種憑據。正式的「收條」又稱為「收據」,無論收到錢,還是收到物品都可以開具「收條」,「收條」可以用來證實履行了交錢或物的合同義務。例如,甲、乙雙方簽定有買賣合同,在乙履行交付貨款義務之後,甲就必須支付乙方貨款,乙方在收到貨款時則必須開具「收條」(收據或發票)給甲方收執。「收條」一般也附有基礎合同,基礎合同可以是買賣合同、承攬合同、運輸合同等形式的合同。
另外,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中,支付貨款或費用一方也常常會要求對方開具「發票」。「發票」與「收據」都具有法律效力,但「發票」比起「收據」是更為正式、規范的憑證。所謂「發票」是指在購銷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中開具、收取的收付款憑證。無論從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角度來看,還是從增加國家財政稅收的角度來說,在正式的交易中,買方在支付貨款(費用)時都有必要要求對方開具發票。
Ⅳ 合同和借條哪個更具法律效力
合同和借條都一樣更具法律效力,實際上借條就是借款合同的簡化。可見,兩者是一回事兒。如果借條簡化內容太多,可能就存在約定不明確的情況,這樣顯得合同更莊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