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房產消費欺詐的法律責任

房產消費欺詐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3-05-05 08:43:57

Ⅰ 房產欺詐交易怎麼處理呢

房產欺詐交易處理如下:購房者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對合同予以撤銷,購房者應當返還房屋,售房者應當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並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九條
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七條
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者確定不發生效力後,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Ⅱ 房產銷售欺騙消費者怎麼處理

房屋欺詐銷售的,可以協商要求對方賠償有關損失,但如果達成詐騙罪的,還需要追究有關法律責任,具體情況下可以根據實際的欺詐行為來進行合法的認定,避免法律適用錯誤的情況。
一、房屋欺詐銷售怎麼處理?
房屋欺詐銷售的,買受人鏈毀可以請求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並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根據《商品房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九條規定,出賣人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時,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解除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並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棚鬧備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
1、故意隱瞞沒有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事實或者提供虛假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
2、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抵押的事實;
3、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出賣給第三人或者為拆遷補償安置房屋的事實。
因此,如果屬於上述商品房欺詐情形,購房者不僅可以解除合同,還能要求退還雙倍房款。如果不屬於上述商品房欺詐情形,那麼則可以解除合同、要求賠償損失,但不能要求雙倍房款。
二、判斷經營者是否構成欺詐的條件是什麼?
1、行為的手段。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於1996年3月發布的《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的規定,對欺詐消費者行為的認定,應當採用客觀方法,即根據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時所采彎枝用的手段來加以判斷,並列舉了一些典型的欺詐行為,如銷售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等。
2、行為的後果。制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的目的是遏制經營欺詐和維護市場秩序,所以,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是實施這種制裁的充分、必要條件,但這並不意味著一概要求有實際的損失或損害發生。依此法精神,只要經營者的行為按其性質足以誤導消費者,就可以被認定為欺詐。
3、行為的主觀方面。欺詐,是指掩蓋事實真相、誤導消費者上當受騙的行為,但在《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中規定了五種情況下經營者「不能證明自己確非欺騙、誤導消費者而實施此種行為的,應當承擔欺詐消費者行為的法律責任」的例外情況。對於商品房這一較為特殊的商品而言,由於其生產周期長、環節多、價格高等特點,不能簡單地照搬以上幾個因素而輕易地把某些開發商的行為定性為「欺詐」而要求其雙倍賠償。
對於房屋欺詐的具體情況,是需要嚴格基於上述法律中規定的程序和要求來進行認定的,特別是不同的欺詐行為所認定的違法事實和責任是不同的,如果對相關情況的處理不清楚的可以咨詢律師來進行界定,避免法律適用錯誤的情況。

Ⅲ 商品房銷售欺詐的法律認定

法律主觀:

一、商品房買賣中的欺詐如何認定
商品房買賣中的欺詐的認定如下:
1.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後,出賣人未告知買受人又將該房屋抵押給第三人;
2.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後,出賣人又將該房屋出賣給第三人;
3.訂立合同時,出賣人故意隱瞞沒有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事實,或者碼租提供虛假商品房預售許可證(例如在集體土地上建房出售);
4.訂立合同時,出賣人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抵押的事實;
5.訂立合同時出賣人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出賣給第三人或者為拆遷補償安置房屋的事實。
二、買房時如何警惕開發商的欺詐銷售行為
買房遲核兆時警惕開發商的欺詐銷售行為如下:
1.審查房屋是否具有合法的產權。通過房產管理部門看產權有無爭議,防止假產權證,避免「一房多賣」,或是無證的違章建築。
2.審查房屋產權的真正歸屬。看產權證上業主姓名與售房者身份是否一致,有無其他共有人。防止無權的人或者是部分產權人未經其他共有人同意擅自出售房屋。
3.審查房屋產權轉移是否受到限制。看房屋有無被司法機關查封,有無被抵押,是否是允許上市交易的經濟適用房,近期是否被列入拆遷范圍等。
三、合同欺詐的損害性賠償的條件
1.須有違約行為。損害賠償責任適用於履行不能、拒絕履行、不適當履行、遲延履行及遲延受領等諸種違約形態。
2.須受害人有損失。
3.須違約行為與損失之間有囚果關系。違約人僅對由於自己的違約行為所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4.違約人沒有免責事由。違約人有法定或約定免責事由時,可以免於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客觀:

「商品房」作為商品之一,受市場因素的影響,由買賣雙方協商進行買賣,屬於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的商品,應當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所以,房地產糾紛也應當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自然,如果在房屋買賣過程中開發商做出了「欺詐行為」,依照第49條,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增加的賠償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但在實踐中出現的房地產糾紛案中,不乏有認為開發商在售房過程中有欺詐行為而要求雙倍賠付者,但勝訴的卻寥寥無幾,其原因就在於對商品房買賣中的「欺詐行為」的理解存在問題。對於一般商品而言,判斷經營者的行為是否構成欺詐,看其是否符合以下幾點:1、行為的手段。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於1996年3月發布的《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的規定,對欺詐消費者行為的認定,應當採用客觀方法,即根據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時所採用的手段來加以判斷,並列舉了一些典型的欺詐行為,如銷售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等。2、行為的後果。制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的目的是遏制經營欺詐和維護市場秩序,所以,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是實施這種制裁的充分、必要條件,但這並不意味著一概要求有實際的損失或損害發生。依此法精神,只要經營者的行為按其性質足以誤導消費者,就可以被認定為欺詐。3、行為的主觀方面。欺詐,是指掩蓋事實真相、誤導消費者上當受騙的行為,但在《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中規定了五種情況下經營者「不能證明自己確非欺騙、誤導消費者而實施此種行為的,應當承擔欺詐消費者行為的法律責任」的例外情況。對於商品房這一較為特殊的商品而言,由於其生產周期長、環節多、價格高等特點,不能簡單地照搬以上幾個因素而輕易地把某些開發商的行為定性為「欺詐」而要求其雙倍賠償。那麼,哪些行為可以認定為商品房買賣行為中的「欺詐行為」呢?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有關法律法規,以下情況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1、銷售現房時,將偽劣房屋冒充合格甚至優質房屋銷售的;2、銷售現房時,故意隱瞞房屋真實面積,以牟取暴利的;3、一般的合格房屋冒充優質工程從而騙取優質工程加價的;4、銷售明知不能進入房地產市場進行公開銷售的房屋的;5、虛標最低價、清盤價等欺騙性價格進行銷售的;6、故意隱瞞開發商真實身份,或冒充其他開發商名義銷售的;7、採取僱傭他人等方式進行欺騙性的銷售誘導的;8、利用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等大眾媒體對商品房做不可實現的虛假宣傳的。如果開發商在銷售商品房的過程中出現以上幾種情況的,並且開發商是故意或明知的,購房者可以以開發商作出欺詐行為為由而依據《消費者權益保氏蠢護法》第49條要求其雙倍賠付。

Ⅳ 商品房欺詐退一賠一的規定

法律分析:下列情況可以退一賠一:

1.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後,出賣人又將該房屋抵押給第三人。2.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後,出賣人又將該房屋出賣給第三人。3.故意隱瞞沒有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事實或者提供虛假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四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Ⅳ 買房被銷售欺騙了怎麼辦

房屋銷售存在欺騙完全是可以通過訴訟或者是通過仲裁等相關的方式來維護自身的權益的,房屋欺詐銷售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並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
根據《商品房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九條規定,出賣人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時,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解除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並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
1、故意隱瞞沒有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事實或者提供虛假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
2、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抵押的事實;
3、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出賣給第三人或者為拆遷補償安置房屋的事實。
因此,如果屬於上述商品房欺詐情形,購房者不僅可以解除合同,還能要求退還雙倍房款。如果不屬於上述商品房欺詐情形,那麼則可以解除合同、要求賠償損廳凳失,但不能要求雙倍房款。
判斷經營者是否構成欺詐的條件:
1、行為的手段。對欺詐消費者行為的認定,應當採用客觀方法,即根據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時所採用的手段來加以判斷,並列舉了一些典型的欺詐行為,如銷售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等。
2、行為的後果。目的是遏制經營欺詐和維護市場秩序,所以,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是實施這種制扮喊旅裁的充分、必要條件,但這並不意味著一概要求有實際的損失或損害發生。依此法精神,只要經營者的行為按其性質足以誤導消費者,就可以被認定為欺詐。
3、行為的主觀方面。欺詐,是指掩蓋事實真相、誤導消費者上當受騙的行為,但在《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中規定了五種情況下經營者「不能證明自己確非欺騙、誤導消費者而實施此種行為的,應當承擔欺詐消費者行為的法律責任」的例外情況。對於商品房這一較為特殊的商品而言,由於其生產周期長、環節多、價格高等特點,不能簡單地照搬以上幾個因素而輕易地把某些開發商的行為定性為「欺詐」而要求其雙倍賠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
第一百四十八條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滲歲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Ⅵ 商品房買賣欺詐雙倍賠償

法律主觀:

可以,商品房欺詐能獲雙倍賠償的情形由法律嚴格規定,主要有一房二賣,擅自抵押,商品房無預售許可證,面積誤差比超過3%部分的房價款等情況需要進行雙倍賠償。

法律客觀:

根據《商品房買賣合同解釋》第8、9、14條的規定,在六種情形下,商品房的購買者有權主張已付房款雙倍的懲罰性賠償責任。需要注意三點:1、消費者購買商品房受到欺詐的,不能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的規定主張雙倍懲罰性賠償;2、該懲罰性賠償僅適用於房地產開發企業與購房者之間的房屋買賣合同,如果房屋的出賣人不是房地產開發企業,則不適用;3、該懲罰性賠償的雙倍,不是合同標的額的雙倍,而是已付房款的雙倍,這是其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的不同之處。購買商品房時的皮穗雙倍懲罰性賠償,規定於三個條文,共有三個階段,六種情形:1、合同訂立後——《商品房買賣合同解釋》第8條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的,無法取得房屋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解除合同、返還已付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並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一)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後,出賣人未告知買受人又將該房屋抵押給第燃李卜三人;(二)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後,出賣人又將該房屋出賣給第三人。2、合擾改同訂立時——《商品房買賣合同解釋》第9條規定,出賣人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時,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解除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並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一)故意隱瞞沒有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事實或者提供虛假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二)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抵押的事實;(三)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出賣給第三人或者為拆遷補償安置房屋的事實。3、交房階段——《商品房買賣合同解釋》第14條規定,出賣人交付使用的房屋套內建築面積或者建築面積與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的面積不符,合同有約定,按照約定處理;合同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以下原則處理:(一)面積誤差比絕對值在3%以內(含3%),按照合同約定的價格據實結算,買受人請求解除合同的,不予支持;(二)面積誤差比絕對值超出3%,買受人請求解除合同、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的,應予支持。買受人同意繼續履行合同,房屋實際面積大於合同約定面積的,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部分的房價款由買受人按照約定的價格補足,面積誤差比超出3%部分的房價款由出賣人承擔,所有權歸買受人;房屋實際面積小於合同約定面積的,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部分的房價款及利息由出賣人返還買受人,面積誤差比超過3%部分的房價款由出賣人雙倍返還買受人。

Ⅶ 房產詐騙怎麼處理

1、協商變更和解除合同。協商變更,包括對合同的內容進行修改或者補充。協商解除,是雙方當事人通過協商,在如手合同關系有效期限尚未屆滿前提前終止合同。協商變更和協商解除這種補救措施有其局限性,欺詐方往往予以拒絕,在這種情況下,被欺詐方應當採取其他措施。
2、不予履行。不予履行適用於被欺詐方發現已簽訂的合同不符合法律的規定,對方有欺詐嫌疑,雙方簽訂的合同可能為欺詐性的無效合同的場合。在這種場合,被欺詐方應暫不履行合同規定的內容,如不予付款,以免造成財產無法返還。
3、中止履行。中止履行適用於被欺騙詐方已經開始履行,但尚未履行完畢,發現合同可能為欺詐性合同,對方有欺詐嫌疑的場合。在這種場合,被欺詐方應當暫時停止履行。
4、請求合同管理機關確認合同無效。如果被欺詐方在履行前或正在履行這中發現合同可能為欺詐性的合同,對方有欺詐嫌疑的場合,且雙方在合同中訂有橘橡森仲裁協議的,可以提請合同管理機關即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仲裁委員會對合同進行審查,確認該欺詐性合同為無效合同。
5、請求人民法院確認合同無效。如果被欺詐方在履行前或正在履行中發現合同屬於欺詐性的合同,對方有欺詐嫌疑的場合,且雙方沒有訂立書面仲裁協議,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確認該欺詐性的合同無效。在請求人民法院確認合同無效的過程中,應當注意:發現對方有欺詐嫌疑的,要及時起訴;在起訴前做好充分准備,包括收集證據、寫好起訴狀等;在發現欺詐方可能處分或轉移已經履行的財產的,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訴訟。
6、及時向司法機關報案。合同欺詐的案件有許多都是觸犯刑律的,欺詐方應負刑事責任。在發現欺詐方隱匿財產不能履行或欺詐方潛逃之後,被欺詐方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人民法院報案,並積極提供各種線索,收集有關合同欺詐的證據,協助司法機關快速偵破合同欺詐案件,以挽回因合同欺騙詐所遭受的經濟損失。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條 對刑事案件的偵查圓畝、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Ⅷ 被房產公司銷售騙了房產公司要承擔責任嗎

售樓人員欺騙客戶法律責任是承擔懲罰性的賠償。因為根據我們國家房屋買賣相關的司法解釋當中明確規定,出賣人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的時候,如果因存在欺詐行為導致合同無效或者是被撤銷的話,是可以要求返還購房款利息,還有賠償損失。
一、售樓人員欺騙客戶法律責任是什麼?
售樓人員欺騙客戶法律責任是承爛鋒擔懲罰性的賠償。房屋欺詐銷售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並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根據《商品房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九條規定,出賣人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時,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解除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並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
1、故意隱瞞沒有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事實或者提供虛假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
2、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桐飢抵押的事實;
3、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出賣給第三人或者為拆遷補償安置房屋的事實。
因此,如果屬於上述商品房欺詐情形,購房者不僅可以解除合同,還能要求退還雙倍房款。如果不屬於上述商品房欺詐情形,那麼則可以解除合同、要求賠償損失,但不能要求雙倍房款。
二、判斷經營者是否構成欺詐的條件是什麼?
1、行為的手段。對欺詐消費者行為的認定,應當採用客觀方法,即根據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時所採用的手段來加以判斷,並列舉了一些典型的欺詐行為,如銷售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等。
2、行為的後果。目的是遏制經營欺詐和維護市場秩序,所以,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是實施這種制裁的充分、必要條件,但這並不意味著一概要求有實際的損失或損害發生。依此法精神,只要經營者的行為按其性質足以誤導消費者,就可以被認定為欺詐。
3、行為的主觀方面。欺詐,是指掩蓋事實真相、誤導消費者上當受騙的行為,但在《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中規定了五種情況下經營者「不能證明自己確非欺騙、誤導消費者而實施此種行為的,應當承擔欺詐消費者行為的法律責任」的例外情況。對於商品房這一較為特殊的商品而言,由於其生產周期長、環節多、價格高等特點,不能簡單地照搬以上幾個因素而輕易地把某些開發商的行為定性為「欺詐」而要求其雙倍賠償。
在當代的社會現在,如果因為對方銷售房屋的工作人員存局歷返在著一些欺詐的行為,導致雙方當事人所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被撤銷或者是無效的狀況之下,那麼肯定是需要對於對方所涉及到的一些損害來進行一定的賠償的,這是法律當中非常明確的一種規定。

Ⅸ 房產欺詐消費者該怎麼辦

欺詐消費者的行為,是指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中,採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應當受到處罰並承擔責任的行為。遇到消費欺詐,可以與經營者進行協商,也可以找行政機關投訴,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民法典》明確規定了受欺詐可以適用《消法》,尤其是對敬辯首於商品房銷售中的欺詐行為的加倍索賠是一個重要的法律依據。根據《民法典》的違約責任原則,一方違約時,另一方只能要求對方賠償實際損失和預期利益損失,並對此作了限制性規定,而規定可以選用《消法》,則加重了經營者的責任。對消費者來說,當能夠證明被欺詐時,可以選擇責任形式,既可以適用加倍賠償,又可以適用合同違約責任,但兩種賠償方式不能並用。盡管如此,消費者選擇亮數了加倍賠償後,並不影響要求對方繼續履行合同、賠禮道歉、修理、重作,退貨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四十九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
第五十五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經營灶耐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並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Ⅹ 開發商欺詐消費者適用哪個法律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示,買房的人們是越來越多,但是很多時候人們買房的時候遇到不良的開發商,對其進行欺詐買賣。那麼,商品房交易欺詐消費者如何處理呢?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解釋一下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學習,希望對於大家有幫助。
商品房交易欺詐消費者如何處理
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宏納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損失的數額,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費用的一倍。即可要求賠償。
合同中的欺詐是指合同一方故意隱瞞或歪曲事實,以達到獲利目的。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御拆的要求增加賠償損失的數額,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費用的一倍。開發商在售房中存在欺詐行為,是否也適用上述規定以增加開發商的賠償責任,在實踐上司法界對此一直存在很大分歧。多數人認為購房是一種合同行為,應適用合同法,而不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另少數人認為購房也是一種消費行為,應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
房地產開發企業在銷售時存在下列情形的,購房者可要求解除合同,並可要求出賣人雙倍返還已支付的購房款。
1、故意隱瞞沒有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事實或者提供虛假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
2、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抵押的事實;
3、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出賣給第三人或者為拆遷補償安置房屋的事實。
《房屋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九條蔽拆沒 出賣人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時,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解除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並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
(一)故意隱瞞沒有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事實或者提供虛假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
(二)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抵押的事實;
(三)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出賣給第三人或者為拆遷補償安置房屋的事實。
通過小編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在商品房交易欺詐消費者的話是可以要求賠償的,具體賠償多少就要看實際情況了,法律上也有相關的規定。以上這些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如果還有什麼疑問,可以咨詢相關律師。
熱點內容
小飯店收銀員規章 發布:2024-11-18 11:31:27 瀏覽:476
法官與劊子手百度雲 發布:2024-11-18 10:37:55 瀏覽:317
購房協議有法律效力嗎定金 發布:2024-11-18 09:46:39 瀏覽:545
中級會計師經濟法目錄6 發布:2024-11-17 22:37:33 瀏覽:943
農村分單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7 22:04:46 瀏覽:941
交大經濟法第四次作業 發布:2024-11-17 21:12:11 瀏覽:748
實體法學派 發布:2024-11-17 20:45:53 瀏覽:462
安徽律師培訓 發布:2024-11-17 18:53:19 瀏覽:779
鞍山法院在哪裡 發布:2024-11-17 17:58:50 瀏覽:25
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4-11-17 17:41:28 瀏覽: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