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第三方治理法律責任

第三方治理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3-05-12 19:22:20

A. 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責任界定

法律主觀:

《侵權責任法》第八章環境污染責任只有四條,對環境保險、環境公益訴訟等都沒有涉及,與日益復雜的環境關系極不相稱。但與以前有關環境污染責任的規定卻有很大進步,相信其必對生活、生態環境的改善、環境污染侵權糾紛的解決發揮重大作用。……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綜合業務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涉及到環保部門、保險監管部門、保險公司、投保企業等。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做到:明確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投保主體;建立環尺雀境污染事故勘察、定損與責任認定機制;環保部門制定環境污染事故損失核算標准和相應核算指南;...如何認定環境污染侵權責任之案例分析綜合業務[案例]李某從出生到2009年1月間居住在某石化煉油廠生活區。居住地東邊是製造壓力容器的工程隊,該隊主要是進行射線探傷,對容器噴漆;北邊是煉油廠的生產裝置;西北邊是煉油廠火炬,排放出的火炬氣含有害物質。

法律客觀:

根據《碼困茄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條:因污染環遲察境、破壞生態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B. 淺談環境污染治理設施第三方運營管理誰寫的

排污企業環保設施採用第三方委託運營管理模式後,是多方受益:排污企業受益、專業環保公司受益、環保部門受益、公眾受益,正真做到了你好、他好、我好,大家好!主要表現如下:
(一)、環保設施所有者(排污企業)、運行單位(專業環保公司)、監督機構(環保部門)三者之間權責分明、關系明確、互相制約,獨立行使權利,履行職責。
通俗的講,排污企業出錢,專業環保公司出人,環保部門監督專業公司拿錢是否幫企業做好事。
(二)排污企業受益
1、省錢。
採用環境污染治理設施第三方運營模式,專業化環保運營公司的管理標準是統一的,通過集約化的管理降低運行、維護成本,提高排污企業的服務質量,減少企業的人員和資金的投入。與直接運營相比,環保成本不僅沒有明顯提升,反而提高了設施利用效率,治污效果也會更好。
通過專業公司運營管理,可以做到:
①提高設施設備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壽命,長期來看,降低了設備成本。
②在確保達標的前提下,提高了處理所用葯劑的利用率,降低了運行成本,避免了葯劑的浪費與二次污染。
③在達標的前提下,相對提高了人力的利用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④通過工藝技術改造,直接提高處理效率,節約水電、葯劑、設備、人力成本。
⑤環保超標罰款成本。若出現超標,根據合同協議,排污企業不用承擔全部罰款。
2、省事。
採用環境污染治理設施第三方運營模式,環境污染治理設施的有關人力、物力、財力、對外協調溝通等瑣碎事情,轉移給了專業環保公司,省事。企業從不熟悉的環境保護、污染治理中解脫出來,不再為環保不達標而焦頭難額,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生產經營上,擴大產品生產和銷售,提高公司經濟效益。
3、省心。
專業環保公司運營管理服務達到了合同要求並得到環保部門認可後,向專業公司支付服務費即可,不再擔心環保達標問題
有關環保方面事情,由專業環保公司按照運營管理合同約定,直接與環保部門進行聯系和處理。
4、緩解資金壓力。排污企業自己經營,環境污染治理設施的有關資金,該用時必須的立即甚至提前用,環保罰款需獨立交納。採用環境污染治理設施第三方運營模式,由於有第三方專業環保公司的投資、運行管理和保障,從而排污企業的資金得到緩解。
5.責任分擔,轉移了環保風險和人力安全風險。採用環境污染治理設施第三方運營模式,運營合同中明確界定了彼此的責任和義務,由於專業環保公司原因造成損失或影響的,根據合同協議,由專業環保公司承擔。
①弱化環保風險。在環境污染治理設施第三方污染治理的模式下,生產企業僅僅是一個污染源的生產者,他並沒有向環境排放,而是交給了第三方,第三方才是法律意義上的排污者,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而以前,只能處理自己的職能部門,但責任還得由排污企業承擔,事情還得由企業去處理。
②降低人力風險。排污企業也不用擔心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行過程中的,存在的人員不夠、招工難、員工工傷等責任。
③角色轉換。在環境污染治理設施第三方運營模式下,「排污企業受政府監管的被動局面將得到改變,轉而與政府部門「同坐一條板凳」,共同監督第三方專業管理公司的運行和運營效果。」
6、主管部門肯定,維護企業形象。採用第三方運營模式,從根本上解決了環保問題,得到政府有關部門高度肯定,強化了企業形象和聲譽,維護股東利益,獲得客戶認同,避免了周邊公眾的麻煩。
7、展示企業精神。採用第三方運營模式,是公司在制度和管理上的創新,展示了企業社會責任精神,增強了企業影響力。
(三)專業環保公司受益
1、創造了經濟價值。專業公司通過規模化產生利潤,專業化提高效率。
整體上說,專業的環保企業在技術、設備管理、風險防控方面要比排污企業具備明顯的專業化優勢。如果一個環保企業負責運營的一種技術或項目有幾十、幾百個用戶,那麼在物料、技術研發等方面的成本將更低,相對於專注於生產的企業本身而言,這種競爭力是不言而喻的。
2、創造了社會價值。環保專業公司有競爭與發展的平台,刺激了環保技術、環保企業和產業的不斷進步和發展。
為提升技術,降低成本,專業環保公司能匯集一大批專業人士,對環境污染治理工藝技術、運作方法、管理等進行研究、研發與升級,從而增強公司自身的競爭力與生存力,進而推動環境污染治理技術和行業的提升。
「未來環保將走專業化的道路,沒有過硬的技術和裝備優勢的企業,可能拿不到項目,即使能拿到也不一定能做得好。同時,環保治理將走一體化的道路,即投資、運行管理、技術裝備配套和日常服務等。這就要求環保企業要有較強的實力和管理能力、服務能力。」

C. 第三方檢測機構該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1.民事責任。拿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舉例來說,《產品質量法》第五十七條專規定,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認屬證機構出具的檢驗結果或者認證證明不實,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不實」是指出具的檢驗結果或者認證證明與檢驗、認證對象的實際情況不相符合。產品質量檢驗機構出具的檢驗結果不實,極有可能給被檢驗人和消費者造成損失,對此損失,產品質量檢驗機構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國家產品質量監督部門認可的認證機構和由國家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授權的部門認可的認證機構是獨立於生產方和購買方之外的第三方認證機構。企業進行產品質量認證,可以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素質,擴大企業的知名度,增大產品的銷售量。如果認證機構出具的證明不實,會對企業的產品造成不良影響,乃至會造成損失,也會對廣大消費者的利益造成損害。對被認證企業和消費者的損失,作為第三方認證機構理所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2.行政責任。檢驗機構、認證機構出具的檢驗結果或者證明不實,造成重大損失的,除承擔相應賠償責任外,相關的行政機關可撤銷其檢驗資格、認證資格。

D. 什麼是第三方治理

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以下簡稱第三方治理)是排污者通過繳納或按合同約定支付費用,委託環境服務公司進行污染治理的新模式。

E. 污水處理的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環境保護部關於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實施意見》和《國務院關於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實施意見》中有規定。

法律依據:《環境保護部關於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實施意見》 第三條 排污單位承擔污染治理的主體責任,可依法委託第三方開展治理服務,依據與第三方治理單位簽訂的環境服務合同履行相應責任和義務。第三方治理單位應按有關法律法規和標准及合同要求,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和合同約定的責任。《國務院關於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實施意見》 第八條 排污企業承擔污染治理的主體責任,第三方治理企業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標准以及排污企業的委託要求,承擔約定的污染治理責任。

F. 2019年關於惠州市西枝江水系水質保護條例的解讀

惠州首部地方性法規《惠州市西枝江水系水質保護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提交市人代會審議。條例引進國家環保部、水利部正在試點推行的河湖生態保護新舉措「健康評估制度」成為法規創新亮點。它是指從物理形態、水文水資源、水質狀況、生物狀態和社會服務功能等方面查找存在問題及脊仔敗其原因,提出保護、整治、修復、管理的目標和對策。

《條例》的另一個亮點是,制訂了邀請公眾參與重要執法行動和重大事件調查,支持環境民事公益訴訟,舉報破壞生態、懶政行為可獲得獎勵等規定,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公眾對西枝江保護和防治污染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條例》於6月1日正式實施。那麼一起來看看關於《條例》的解讀吧!

治什麼?上游治山下游治水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鄧木林在作關於《條例》的說明時稱,條例堅持「上游治山、下游治水」的理念進行制訂。

「西枝江是東江第二大支流,也是我市重點經濟發展區域和流域內群眾生產生活的重要水源支撐,其水系水質保護對於東江水質保護和我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均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鄧木林在作說明時稱,多年來,惠州市高度重視西枝江水系水質保護,認真貫徹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定實施《西枝江水源水質保護管理規定》等規范性文件,水質保護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西枝江水系水質保護面臨嚴峻挑戰,包括上游水源涵養林區域不夠廣、結構不合理,污染源(如畜禽養殖污染)管控力度有待加強,水質性缺水初現端倪,生態補償機制不夠完善等,現行上位法對於西枝江水系水質保護而言,尚缺乏具有地方特色和針對性、可操作性的規定,需要通過地方立法加大保護力度、增強保護實效。

記者看到,《條例》指出其適用於惠州西枝江流域的幹流、支流、湖泊、水庫、渠道等地表水體和地下水體水質保護。

在惠州,西枝江流經惠東縣、惠陽區、惠城區後匯入東江,流域面積4120平方公里,流域內總人口119.4萬人,保護西枝江,直接保護了惠州約1/4土地和人民的生產生活安全,間接受益的人數則更廣。

誰來治?流域內各級政府及16個部門

根據《條例》,西枝江水系水質保護和治理主要涉及流域內各級政府及其16個部門,並明確了它們的職責。

建立聯合防治協調機制

其中,流域內各級政府要制訂水質保護目標,實行產業准入負面清單管理,對本行政區域的水環境質量負責。西枝江流域縣級以上政府環保部門對本行政區域的水質保護工作實行統一監督管理,發展改革、水務、林業等15個部門負有環保監督管理職責。

環境的保護和治理最忌多職能部門交叉管理,那將導致大家都來管,誰也管不好。《條例》對此進行了清晰規定,一是要求流域內縣區以上政府應建立聯合防治協調機制,協調執法和管理,督查戚槐水質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和部門職責履行情況;二是上述政府內負責環保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發現了不屬於本部門管轄的違法行為,要立即通報或移交管轄權部門,而交接的部門要在依法處理完畢後5個工作日內通報或向移送部門反饋。

保護和治理納入政府部門考核范圍

如何監督相關政府部門落實措施?《條例》提出,要通過考核來加強對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履行職責的監督,條例規定水質保護目標完成情況、交接斷面水質達標和改善情況要納入考核范圍和內容。縣級以上政府每年向同級人大常委會報告水環境狀況和水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

其中,關於區域「交接水質」條款規定,西枝江幹流、主要支流跨縣級行政區域河流交接斷面的水質應當達到省劃定的水環境功能區水質控制目標。水質達標或者改善情況由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定期向社會公布。

怎麼治?從嚴從重處罰違法行為

「為了提高上櫻顫游地區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條例把流域生態保護補償作為最重要的制度設計,規定建立生態保護補償制度,設立生態保護補償專項資金,對因承擔生態保護責任而使經濟社會發展受到限制的上游地區相關組織和個人給予適當補償。」鄧木林說。

實行生態保護補償制度

與此同時,為了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還規定市政府可以發起設立或者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設立西枝江流域生態保護社會基金。

除了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和健康評估制度外,《條例》提出,從森林管護、生態公益林、飲用水水源保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業水污染防治、城鎮水污染防治、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而詳細的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舉措和要求,

比如流域內縣級以上政府要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並向社會公布。在森林管護方面,提出鼓勵種植涵養水源和保持水土功能強、壽命長、抗性強、生長快的鄉土闊葉樹種,禁止種植不利於水源涵養、水土保持和水質保護的外來速生用材樹種純林。現有桉樹等外來速生用材樹種純林,由市政府制訂規劃,逐步實施林分林相改造,恢復為地帶性常綠闊葉林。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方面,禁止在西枝江流域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葯。

信息公開並接受公眾監督

在信息公開方面,《條例》要求,西枝江水環境質量、環境監測、突發環境事件等信息要用便於公眾知曉的方式公開,水質達標或者改善情況由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定期向社會公布。

另外,相關部門可邀請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參與西枝江水系水質保護重要執法行動和重大事件調查,公眾可舉報污染西枝江水質等破壞生態環境行為,以及相關部門不依法履行職責的懶政行為,並明確,部門在核查處理完舉報後5個工作日內要回復舉報人,並對舉報人的相關信息予以保密,舉報事項核查屬實,應給予舉報人獎勵。

《條例》還鼓勵有關機關和組織通過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提交書面意見、協助調查取證等方式支持有關組織依法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

污染西枝江最高罰款50萬元

在法律責任章節里,《條例》詳細列出了監管主體、違法種植速生林、違法使用農葯、第三方治理等9種法律責任,最高罰款為50萬元。而監管部門對發現的環境違法行為不予查處或者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包庇,環境保護工作考核不合格、篡改、偽造或者指使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等七種行為,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鄧木林在作說明時稱,在設定法律責任時,在上位法規定的法律責任幅度內,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則,堅持從嚴從重處罰。同時,充分考慮違法的具體情形和執法實際,明確執法主體及其許可權,適當區分不同違法情形,縮小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幅度,量化處罰標准,確保法律責任設置的合法性、科學性。

G. 如何深入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了《關於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我國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領域第一個國家層面的法規性文件。該《意見》的出台,是我國創新市場機制深入推進環保工作的重要突破,為我國推進第三方治理探索提供了指引和規范,提高了污染減排的靈活性和效率水平,將會對激發社會資本進入環境污染治理市場的積極性,健全國家環境治理體系產生積極影響。
分類實施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管理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建立和完善,原有的環保設施建設、運營和管理方式全由排污者承擔的管理模式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弊端,一方面由於受自身規模、經濟實力和技術水平等因素的制約,工業企業自身承擔建設污染治理設施難度較大,運行效率低下,嚴重影響污染治理效果,另一方面,排污違法成本偏低導致污染設施常處於半開半關狀態,給監督管理增加了難度,工業污染難以得到有效控制。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正是反映了這一新形勢下的戰略需求。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以第三方治理為突破口,把市場機制引入環境污染治理領域,推行治污集約化、產權多元化、運營市場化,把排污者的直接責任轉化為間接的經濟責任,把污染治理交給專業化的環境服務公司來完成。
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要重點推動典型行業、大型工業企業和工業園區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先試點,後重點,逐步推進,加快環保服務業的發展,在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體系建設中建議做到四個堅持,即堅持市場化運作與政府引導推動相結合,堅持強化排污者治污主體責任與治污者具體治污責任和連帶責任相結合,堅持強化約束機制與完善政策引導相結合,堅持市場培育和規范管理相結合。
污染第三方治理有不同的類別,在管理中要注意這種差異性。根據環境服務企業是否擁有治污設施的產權,可將污染第三方治理進行分類為「委託治理服務」模式和「託管運營服務」模式,前者是是面向新改建項目的覆蓋工程設計、采購、安裝、運營全過程,環境服務企業全部或部分擁有治污設施產權,後者是是針對現有治污裝置、設施,環境服務企業不擁有產權,只接受排污企業託管,負責其治污設施運營管理。根據合作模式不同可以分為「企企合作」模式和「政企合作」模式,前者是環境服務企業與排污企業合作治理排污企業造成的環境污染,後者是政府與環境服務企業間的合作,進行污水、垃圾處理等本由政府承擔的市政基礎治污項目。
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需要重點考慮的幾個問題
理清第三方治理模式與PPP模式的關系。《意見》指出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重點領域是環境公共設施、工業園區等,對於環境公共設施(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採取特許經營、委託運營等方式,對工業園區等工業集聚區引入「環境診斷、生態設計、清潔生產審核和技術改造」等全過程的環境服務,電力、鋼鐵等行業和中小企業鼓勵採用環境績效合同服務等方式,責令限制生產、停產整治且拒不自行治理企業強制要求委託環境服務公司進行污染治理。由此可見,環境污染治理領域界定范圍不僅較為寬泛,而且涵蓋了部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領域。因此,在中央與地方政府出台相關法規政策文件、推進試點工作中,需要兼顧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與PPP模式的關系,避免前後矛盾,做好二者的銜接工作。
界定清楚排污企業與環境服務企業責任。《意見》指出要明確相關方責任。我國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防止、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明確了排污企業仍是環境治理的責任主體。據此,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的引入並不意味著排污企業治污責任的轉移,而是在合同約定的情況下,排污企業履行污染物排放(約定的污染物種類和強度,可以是特定時間段內穩定的污染物達標排放,也可以是特定污染物排放削減目標值)以及監督管理環境服務企業的責任。
強化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監管能力。政府需要強化第三方治理的監管能力建設,一是建議考慮制定明確的管理制度及實施細則,明晰排污企業和環境服務企業間的相關權責,為監管污染物排放提供完整、有效的制度保障。二是建議政府積極聯合公眾、NGO、項目投資者等各利益相關方,著力建立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社會共治機制。

解決好第三方治理融資難問題。為營造有利於第三方治理推進的市場和政策環境,《意見》提出四項配套環境經濟政策利好環境服務企業:完善價格和收費政策、加大財稅支撐力度、創新金融服務模式、發展環保資本市場。可以考慮設立環保產業發展專項基金,資金來源以中央財政引導性資金為主,構建多元化社會融資渠道,充分調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積極性,實現滾動增值、多方參與、資金放大、持續高效。採用低息貸款、融資擔保、股權投資、補助補貼等方式,重點支持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PPP、采購環境服務項目等。
著手編制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技術指南。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涉及多個領域和行業,在實際推行過程中,由於存在技術缺位問題,影響這一先進治理模式優勢的發揮。建議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加快推進在有條件的浙江、上海等地,在電力、化工等重點行業部門,在企業、園區等不同層次上開展試點工作,總結成功經驗和做法,分領域、分行業研究出台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推行的技術指南、導則和規范。

H. 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責任界定

一、排污單位應當承擔企業主體責任「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養護。」在生產和其他活動中造成環境污染和破壞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承擔治理污染、恢復生態環境的責任。20世紀70年代初,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提出了「污染者負擔」原則,通過法律的強制性和規范性明確污染和破壞環境資源的受益者的責任,使其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將追求經濟利益和其他利益與保護環境資源相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六條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防止、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環境保護部關於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實施意見》(環規財函〔2017〕172號)亦作出了「排污單位承擔污染治理的主體責任」的規定。不論是從環境資源法的價值目標分析,還是從現行的相關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的闡釋,排污主體對根據自己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排污行為及產生的排污後果承擔環境資源法上的責任,均是自願公平原則在環境資源保護領域的充分體現。
二、明晰雙層法律關系
在本案中,排污單位與第三方污染防治運維公司簽訂了固廢管理合同,將固廢管理委託第三方運維公司實施。其中存在兩層法律關系。第一層法律關系是行政法律關系,即排污單位承擔企業主體責任,生態環境部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相關規定對其未履行行政法上的義務的行為即未建立固廢台賬的行為給予行政法律制裁,作出相應的行政處罰決定。第二差飢坦層法律關系是民事法律關系。本案中第三方運維公司「未建立固廢台賬資料」,根據委託合同中「第三方運維單位應當履行合同義務卻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排污單位有權依照合同約定要求第三方承擔違約責任,即就其繳納的罰款向第三方追償。
一般情況下,在企業與第三方污染防治運維單位的法律責任認定過程中,一要明確企業主體責任,二要明晰法律路徑中的雙層法律關系。
三、污染源自動監控第三方運維企業存在重大過錯,應當追究相應的行政責任或刑事責任
《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現場監督檢查辦法》第二十條規定,排污單位或者運營單位違反技術規范的要求,對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干擾,造成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不能正常運行,或者對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刪除、修改、增加的操作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條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條第(二)項之規定處罰。《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條規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干擾,造成計算機信息系統不能正常運行後果嚴重的行為構成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企業和第三方環境監測運維單位如果存在實施或者參與實施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干擾自動監測設施、破壞環境質量監測系統等行為將導致其負刑事責任的後果。上述法律條文不但規定了客觀方面,更明確了主觀方面,「偽造」「弄虛作假虛桐」「干擾」「破壞」等加深了運維第三方侵犯法益的嚴重程度,此類行為不僅破壞力大,而且有顯著的主觀惡性。如果污染源自動監控第三方運維企業在履行委託合同的過程中實施重大違法行為,主肢空觀上存在破壞生態環境的故意,根據罪刑相適應原則,追究與其行為後果、主觀惡性相適應的刑事責任。

I. 民事糾紛第三方有什麼責任

法律分析:在簽訂合同時,往往可能並不只有雙方當事人還涉及到第三方,如果有第三方出場造成整個民事行為中有違約責任的,到時候對於責任的分配就需要第三人參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九十三條 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依法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間的糾紛,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約定處理。

熱點內容
屬於商法的是什麼法 發布:2025-01-12 19:00:48 瀏覽:595
法是以為核心內容的社會規范 發布:2025-01-12 18:49:24 瀏覽:975
日本第四代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1-12 18:47:49 瀏覽:358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遠在身邊二 發布:2025-01-12 18:46:50 瀏覽:774
勞動法規定請病假 發布:2025-01-12 17:52:36 瀏覽:786
黨紀處分條例2015 發布:2025-01-12 17:17:05 瀏覽:932
欠條手寫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2 16:17:19 瀏覽:757
八方啟航法律碩士 發布:2025-01-12 14:51:14 瀏覽:448
四川省最新勞動法 發布:2025-01-12 14:45:11 瀏覽:736
行政法中的連帶責任 發布:2025-01-12 14:44:59 瀏覽: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