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責任就是法律後果
A. 什麼叫法律責任
什麼叫法律責任人
什麼是法律責任人,首先必須要明白什麼是法律責任?法律責任是一種責任,在有些場合,法律責任相當於義務.在多數場合,法律責任指的是行為人做某種事或不做某種事所應承擔的後果.
我們通常所說的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做某種事或不做某種事所應承擔的後果.
所以,法律責任人就是指由法律責任引出的承擔者!
通常我們所說的"法定代表人"就是法律責任人!
我是學法學的,應該沒有出錯!
希望可以幫助你!
法律責任和法律義務的關系是什麼?
法律責任與法定權利與義務有密切的聯系。
首先,法律責任規范著法律關系主體行使權利的界限,以否定的法律後果防止權利行使不當或濫用權利;
其次,在權利受到妨害,以及違反法定義務時,法律責任又成為救濟權利、強制履行義務或追加新義務的依據;
再次,法律責任通過否定的法律後果成為對權利、義務得以順利實現的保證。總之,法律責任是國家強制責任人作出一定行為或不作一定行為,救濟受到侵害或損害的合法利益和法定權利的手段,是保障權利與義務實現的手段。
law-lib/law/
法律負擔是什麼意思 與法律責任的區別 謝謝 5分
法律負擔,這個詞白話講就是依照法律規定要負責、承擔的義務,比攻交通事故中有錯的一方,要負擔沒錯的一方的維修費用、醫療費用,通常這個負擔是可以轉移、取消和替代的;
法律責任 是指法律規定中,你必須承擔的責任,這種責任是不能被取消、替代和轉移的,比如子女有責任給父母養老,這是作為子女的責任,你不能因為自己日子不好就不負這樣的責任;
在比如殺人犯,應當承受他違反法律(殺人)的責任,這個責任是不能被他人替代、轉移和取消的,即便是這個殺人犯為國家立了大功,國家赦免他,也僅僅是(因為立大功而)不處罰他,而不是取消他殺人,這個行為本身是違法的認定,和他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什麼叫追究法律責任
觸犯法律了
什麼叫責任?
對責任的理解通常可以分為兩個意義。一是指分內應做的事,如職責、盡責任、崗位責任等。二是指沒有做好自己工作,而應承擔的不利後果或強制性義務。
目錄
責任的定義
責任分類法律責任
道義責任
虛擬責任
家庭責任
理性責任
責任感的定義
責任的兩個基本要求1、價值觀要求
2、最大價值率要求
責任的兩種基本埂義
責任的內涵
詞語解釋1.使人擔當起某種職務和職責
2.謂分內應做的事
3.做不好分內應做的事,因而應該承擔的過失
社會意義
責任名言
第19個世界艾滋病日主題主題
責任的含義
責任的實例
責任類作文
光碟《責任》光碟信息
內容簡介
光碟目錄
責任的定義
責任分類 法律責任
道義責任
虛擬責任
家庭責任
理性責任
責任感的定義
責任的兩個基本要求 1、價值觀要求
2、最大價值率要求
責任的兩種基本涵義
責任的內涵
詞語解釋 1.使人擔當起某種職務和職責
2.謂分內應做的事
3.做不好分內應做的事,因而應該承擔的過失
民事法律責任和行政法律責任的區別是什麼?
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民事責任是指民事主體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民事責任包括合同責任和侵權責任。合同責任是指合同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所應當承擔的責任;侵權責任是指民事主體侵犯他人的人身權、財產權所應當承擔的責任。民事責任的責任形式有財產責任和非財產責任,包括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支付精神損害賠償金、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以及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這些責任形式既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行政責任是指個人或者單位違反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規定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責任包括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行政處分是行政機關內部,上級對有隸屬關系的下級違反紀律的行為或者是尚未構成犯罪的輕微違法行為給予的紀律制裁。其種類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留用察看、開除。行政處罰的種類有:警告、罰款、行政拘留、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等。
刑事責任是指違反刑事法律規定的個人或者單位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刑事處罰的種類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這5種主刑,還包括剝奪政治權利、罰金和沒收財產3種附加刑。附加刑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與主刑合並適用。
法律責任具有法律上的強制性,因此需要在法律上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以保證法律授權的機關依法對違法行為人追究法律責任,實施法律制裁,以達到維護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的目的;同時也保障個人和單位不違背法律規定的行為不受追究。
法律責任。
若你確定辦理信用卡時僅僅是用了你的身份證復印件而沒有簽字,你可以通過起訴銀行來達到免責目地,否則你得自己承擔了
什麼叫法律追究
追究法律責任是國家或受害人作出的行為。與法律承擔責任有一定區別,但是是一個方面的問題。同時還有一定期限,但真的犯了罪,一立案偵查,發現案棱,那麼就要承擔法律責任而不是追究。
法律責任和行政責任有什麼區別?
法律責任是帶有強制執行的意思,靠國家暴力機器(如警察、法官、監獄、軍隊等)執行。而行政責任就沒有那麼嚴歷了川最多就是把官帽丟了(比如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等等)。
法律責任的性質是什麼?
第二節 法律責任的分類
以引起責任的行為性質為標准,將法律責任分為:刑事責任、民事責任、行政責任與違憲責任。
一、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其犯罪行為必須承受的,由司法機關代表國家確定的否定性法律後果。
刑事責任的特點是:
第一,產生刑事責任的原因在於行為人行為的嚴重社會危害性,只有行為人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即構成犯罪,才能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第二,與作為刑事責任前提的行為的嚴重的社會危害性相適應,刑事責任是犯罪人向國家所負的一種法律責任。
第三,刑事法律是追究刑事責任的唯一法律依據,罪刑法定。
第四,刑事責任是一種懲罰性責任,因而是所有法律責任中最嚴厲的一種。
第五,刑事責任基本上是一種個人責任。同時,刑事責任也包括集體責任,比如「單位犯罪」。
二、民事責任
(一)民事責任的功能與特點
民事責任是指由於違反民事法律、違約或者由於民法規定所應承擔的一種法律責任。
民事責任的特點是:
第一,民事責任主要是一種救濟責任,當然也具有懲罰的內容。
第二,民事責任主要是一種財產責任,也包括其他責任方式。
第三,民事責任主要是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的責任,在法律允許的條件下,多數民事責任可以由當事人協商解決。
(二)民事責任的分類
根據承擔民事責任的原因,可將民事責任分為:違約責任、一般侵權責任、特殊侵權責任。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區別是:
(1)所違反的義務及所依據的法律不同。違約責任是行為人違反了約定的合同義務,侵權責任是行為人違反了法律規定的不得侵犯他人權利的義務,不以當事人之間事先存在的合同關系為前提,它主要依據民事法律中有關侵權行為致人損害的條款來確定。
(2)受侵害的權利和利益的性質不同。違約行為侵害的是合同相對人的債權,屬於相對權,侵犯的是特定個人的利益;侵權行為侵犯的是受害人的健康權、人格權、生命權以及財產權,屬於絕對權,某些侵權行為所侵犯的是社會利益。
(3)受害人與責任人的范圍不同。違約責任的受害人是特定的,只能是合同關系的相對方;侵權責任的受害人不一定是特定的,他可以是某一缺陷產品的購買者,也可以是不特定的第三人。
(4)責任的構成不同。違約責任以違約行為的存在為核心;一般侵權責任則要求不僅存在侵權行為,而且存在損害事實、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以及行為人的主觀過錯。
特殊侵權責任的特殊之處在於:它不以過錯為責任構成條件,而以法律的專門規定為前提,如產品責任。
(三)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
歸責原則,是指認定和歸結法律責任必須依照的標准和規則。確定民事責任的原則有三種:絕對責任、過錯責任、嚴格責任。
1、絕對責任,是指行為人只要其行為造成危害結果,行為和結果之間存在著外部聯系,就應承擔責任。
2、過錯責任,是指行為人對其危害行為的發生在主觀上存在的某種應受責備的心理狀態。故意和過失是過錯的兩種形式。假如事件的發生不以行為人的意志為轉移,行為人能證明自己盡到了「合理的注意」就不該承擔責任。
我國《民法通則》規定了在雙方當事人對造成的損害都沒有過錯的情況下,由法院根據公平的觀念,在考慮當事人的財產狀況及其他情況的基礎上,責令加害人對受害人給予適當補償。如某些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致人損害的責任,緊急避險致人損害的責任等。
3、嚴格責任,是指一種比因沒有盡到合理的注意而須負責的通常責任標准更加嚴格的責任標准,責任產生於應該避免的傷害事件發生之處,而不論其採取了怎樣的注意和謹慎。
......>>
B. 法律責任主要包括
法律責任分為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刑事責任三種。
所謂法律責任,是指責任主體違反了法定或者約定的義務而必須承擔的具有強制性的特定後果。法律責任是一種不利的法律後果。
1、行政責任又稱行政法律責任,是指因違反行政法律、法規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責任分為兩類:一是行政處分。是指對國家工作人員及由國家機關委派到企事業單位任職的人員的行政違法行為,由所在單位或者其上級主管機關所給予的一種制裁性處理。行政處分的種類包括警告、記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等。二是行政處罰。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對構成行政違法行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實施的制裁。行政處罰包括以下幾種: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2、民事責任又稱民事法律責任,是指由於違反民事法律或者合同約定,或者侵害了他人合法權益所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
民事責任具有以下特點:
⑴民事責任主要在於救濟當事人的權利,賠償或者補償當事人的損失。
⑵民事責任主要是一種財產責任。
⑶民事責任可以由當事人協商解決。民事責任可以分為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兩種。違約責任是指合同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時,依法產生的法律責任。侵權責任是指民事主體因實施侵權行為而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
3、刑事責任又稱刑事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犯罪行為所導致的,違反國家刑事法律而必須承擔的懲罰性的後果。這種懲罰性的後果由司法機關通過特定的程序來確定。
刑事責任具有以下特點:
⑴行為人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⑵刑事責任是犯罪人向國家所負的法律責任,由國家機關來追究。第三,刑事責任是所有法律責任中最嚴厲的一種,如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等。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五條 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民法典》第一百七十六條 民事主體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當事人約定,履行民事義務,承擔民事責任。
《行政處罰法》第三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並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 沒有法定依據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處罰無效。
C. 法律後果和法律責任區別
法律主觀:
一、法人設立行為的法律後果責任有哪些
設立人為設立法人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後果由法人承受;法人未成立的,其法律後果由設立人承受。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七十五條:設立人為設立法人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後果由法人承受;法人未成立的,其法律後果由設立人承受,設立人為二人以上的,享有連帶債權,承擔連帶債務。
設立人為設立法人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產生的民事責任,第三人有權選擇請求法人或者設立人承擔。
二、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
和自然人一樣,法人也具有民事權利能力,能夠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是法人作為民事主體參加民事活動的前提,沒有這種民事權利能力,它就不能參加民事活動,和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樣,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不是自然能力,而是法律所賦予的一種資格。
但法人畢竟不同於自然人,這表現在其民事權利能力也有所不同,法人和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主要有以下區別:
1、民事權利能力開始與消滅的情形不同。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從法人成立時產生,到法人終止時消滅;而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是從自然人的出生開始,到自然人死亡時消滅。
2、民事權利能力的范圍不同,專屬自然人的某些民事權利能力的內容,如繼承權利、接受扶養的權利等,法人不可能享有;而專屬某些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的內容,如銀行法人開展信貸業務的權利,自然人則不能享有。
3、民事權利能力之間的差異程度不同,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是普遍、一致和平等的,相互之間一般沒有多大差別;而不同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都有局限性,並且相互差異很大。這是由於法人各自經營業務范圍的不同,分別受到法律和自己章程的限制,其民事權利能力的具體內容當然各有區別。如機關法前辯人和企業法人的權利能力就不相同,而各慧畢缺企業法人的權利能力也不相同,它們只能在其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
綜上,法人設立人需要為公司從事活動後果承擔責任,需要為以自己名義從事的民事活動承擔責任等等。
法律客觀:
刑事責任,是依據國家刑事法律規定,對犯罪分子依照刑事法律的規定追究的法律責任。刑事責任與行政責任不同之處:一是追究的違法行為不同:追究行政責任的是一般違法行為,追究刑事責任的是犯罪行為;二是追究責任的機關不同:追究行政責任由國家特定的行政機關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決定,追究刑事責任只能由司法機關依照《刑法》的規定決定;三是承擔法律責任的後果不同:追究刑事責任是最嚴厲的制裁,可以判處死刑,比追究行政責任嚴厲得多。依照中國刑法的規定,刑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種。中國理論界對於刑事責任的界定,觀點不一。影響較大的是否定評價說,即認為,刑事責任是指犯罪人因實施犯罪行為而應當承擔的國家司法機關依照刑事法律對其犯罪行為及本人所作的否定評價和譴責。具體表現為犯罪分子有義務接受司法機關的審訊和刑罰處罰。中國刑法規定: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行為人實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為所必須承擔的法律後果。負刑事責任意味著應受刑罰處罰。這是刑事責任與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道德責任的根本區別。刑事責任為法律責任所包含。刑事責任是指具有刑事行為能力人進行危害社會的行為所應該承擔的責任,而且所負的責任是法律明確有規定的,這也就是法無明文規數迅定不為罪。法律責任還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等,這是你的行為觸犯了民法或者行政法的規定所應該擔負的責任。一般來說,刑事責任的處罰度明顯高與民事和行政責任。
D. 法律後果和法律責任區別
法律責任的一般涵義相當於義務。但在多數場合,法律責任的涵義指的是行為人做某種事或不做某種事所應承擔的後果。
法律責任是法律關系主體對所另外的法律關系主題應承擔的法律上規定的義務,而法律後果比法律責任的外延要廣,它不僅包括責任,還包括法律責任帶來的影響。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三十三條民事法律行為是民事主體通過意思表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行為。
第一百三十四條民事法律行為可以基於雙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於單方的意思表示成立。法人、非法人組織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規定的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作出決議的,該決議行為成立。
第一百三十五條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採用特定形式的,應當採用特定形式。
E. 法律責任和法律後果
法律後果是指你的行為引起了法律上的後果,可以理解成法律責任,通俗吵仿世地說,就是你違法了所需要承擔的責任。包括合同、類合同、無因管理、物權、侵權、不當得利等所引發的民法上的責任。比方說,甲把乙打傷,甲要承擔的法律後果就是要賠錢。法律效力是指這個行為是否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沒有任何法律效力,對雙方當事人沒有任何約束力。法律後果是指當事人的行為產生了法律上的責任之類的,比如某個買賣合同的法律行為被認定無效,但是買方已經付款了,那麼此時法律會要求賣方退還貨款。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七)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升肢人員沒有迴避的;(八)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九)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十)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十一)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十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大蠢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十三)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F. 法律責任和法律後果
法律責任是指因違反了法定義務或契約義務,或不當行使法律權利、權力所產生的,由行為人承擔的不利後果。就其性質而言,法律關系可以分為法律上的功利關系和法律上的道義關系,與此相適應,法律責任方式也可以分為補償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五十一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加強對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發揮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
第五十二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立法規劃、年度立法計劃等形式,加強對立法工作的統籌安排。編制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應當認真研究代表議案和建議,廣泛徵集意見,科學論證評估,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民主法治建設的需要,確定立法項目,提高立法的及時性、針對性和系統性。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由委員長會議通過並向社會公布。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負責編制立法規劃和擬訂年度立法計劃,並按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要求,督促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的落實。
第五十三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應當提前參與有關方面的法律草案起草工作;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的重要法律草案,可以由有關的專門委員會或者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組織起草。
專業性較強的法律草案,可以吸收相關領域的專家參與起草工作,或者委託有關專家、教學科研單位、社會組織起草。
第五十四條提出法律案,應當同時提出法律草案文本及其說明,並提供必要的參閱資料。修改法律的,還應當提交修改前後的對照文本。法律草案的說明應當包括制定或者修改法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主要內容,以及起草過程中對重大分歧意見的協調處理情況。
第五十五條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提出的法律案,在列入會議議程前,提案人有權撤回。
第五十六條交付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表決未獲得通過的法律案,如果提案人認為必須制定該法律,可以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重新提出,由主席團、委員長會議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其中,未獲得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法律案,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決定。
第五十七條法律應當明確規定施行日期。
第五十八條簽署公布法律的主席令載明該法律的制定機關、通過和施行日期。
法律簽署公布後,及時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和中國人大網以及在全國范圍內發行的報紙上刊載。
在常務委員會公報上刊登的法律文本為標准文本。
G. 法律責任和法律後果有區別嗎
分類: 社會/文化 >> 法律
問題描述:
是不是違法行為都要承擔法律責任?
解析:
一、法律責任的涵義
(一)法律責任的涵義
法律責任的一般涵義相當於義務。但在多數場合,法律責任的涵義指的是行為人做某種事或不做某種事所應承擔的後果。即行為人由於違法行為、違約行為或者由於法律規定而應承受的某種不利法律後果。
(二)法律責任的特點
與道義責任或其他社會責任相比,法律責任有兩個特點:
1. 承擔法律責任的最終依據是法律。
2. 法律責任具有國家強制性。如果沒有國家強制力,使人承擔法律責任就成為一句空話。
(三)法律責任與權力、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1. 法律責任與權力的聯系
法律責任確實與法律權力有著密切的聯系。一方面,責任的認定、歸結與實現都離不開國家司法、執法機關的權力(職權)。另一方面,責任規定了行使權力的界限以及越權的後果。
2. 法律責任與權利義務的聯系
法律責任與法定權利與義務有密切的聯系。首先,法律責任規范著法律關系主體行使權利的界限,以否定的法律後果防止權利行使不當或濫用權利;其次,在權利受到妨害,以及違反法定義務時,法律責任又成為救濟權利,強制履行義務或追加新義務的依據;再次,法律責任通過否定的法律後果成為對權利、巧碰義務得以順利實現的保證。總之,法律責任是國家強制責任人做出一定行為或不做出一定行為,救濟受到侵害或損害的合法利益和法定權利的手段,是保障權利與義務實現的手段。
(四)法律責任的種類
1. 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其犯罪行為所必須承受的,由司法機關代表國家所確定的否定性法律後果。刑事責任的特點是:(1)產生刑事責任的原因在於行為人行為的嚴重社會危害性。(2)與作為刑事責任前提的行為的嚴重社會危害性相適應,刑事責任是犯罪人向國家所負一種法律責任。(3)刑事法律是追究刑事責任的惟一法律依據,罪行法定。(4)刑事責任是一種懲罰性責任,因而是所有法律責任中最嚴厲的一種。(5)刑事責任基本上是一種個人責任。
2. 民事責任
民事責任是指由於違反民事法律、違約或者由於民法規定所應承擔的一種法律責任。民事責任的特點是:(1)民事責任主要是一種救濟責任。(2)民事責任主要是一種財產責任。(3)民事責任主要是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的責任,在法律允許的條件下,多數民事責任可以由當事人協商解決。
3. 行政責任
行政責任是指因違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規定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責任的特點是:(1)承擔行政責任的主體是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2)產生行政責任的原因是行為人的行政違法行為和法律規定的特定情況。(3)過錯不是行政責任的構成要素。(4)行政責任的承擔方式多樣化。
4. 違憲責任
違憲責任是指由於有關國家機關制定的某種法律和法規、規章,或者有關國家機關、社會組織或公民從事的與憲法規定相抵觸的活動而產生的法律責任。
二、歸責與免責
(一)歸責的涵義
歸責,也叫法律責任的歸結,是指由特定國家機關或國家授權的機關依法對行為人的法律責任進行判斷和確認。
(二)歸責的基本原則
1. 責任法定原則
這個原則是指法律責任作為一種否定的法律後果應當由法律規范預先規定,包括在法律規范的邏輯結構之中,當出現了違法行為或法定事由的時候,按做宴照事先規定的責任性質、責任范圍、責任方式追究行為人的責任。要貫徹責任法定原則,首先,要由特定的國家機關或國家授權的機構歸責。第二,要反對責任擅斷。第三,要反對有害追溯。第四,責任法定一般允許人民法院運用判例和司法解釋等方法,行使自由裁量權,准確認定和歸結行為人的法律責任。
2. 公正原則
公正包括分配的公正與矯正的公正,實質公正和形式公正。在追究法律責任方面,首先,對任何違法、違約的行為都應依法追究相應的責任。第二,責任與違法或損害相均衡。即要求法律責任的性質、種類、輕重要與違法行為、違約行為以及對他人的損害相適應。第三,公正要求綜合考慮使行為人承擔責任的多種因素,做到合理地區別對待。第四,公正要求在追究法律責任時依據法律程序追究法律責任,非依法律程序,孝胡談不得追究法律責任。第五,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對任何公民的違法犯罪行為,都必須同樣地追究法律責任,不允許有不受法律約束或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任何超出法律之外的差別對待都是不公正的。
3. 效益原則
效益原則是指在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時,應當進行成本收益分析,講求法律責任的效益。這是實現懲罰違法,挽回損失,威懾預防違法的功能所必需的。
4. 合理性原則
合理性原則是指,在設定及歸結法律責任時考慮人的心智與情感因素,以期真正發揮法律責任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通過追究法律責任來實現法律責任的教育和預防功能也是合理性原則的內在要求。
上述四項歸責的基本原則可以概括為合法、公正、有效、合理八個字。而合法、公正、有效、合理地歸結法律責任,是正確、充分地發揮法律責任的功能,實現法的價值的必要條件,進而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保證。
(三)免責
免責,也稱法律責任的免除,是指法律責任由於法定條件被部分或全部地免除。主要存在時效免責、不訴及協議免責、自首、立功免責和因履行不能而免責四種形式。
三、法律制裁
(一)法律制裁的概念
法律制裁是被動承擔法律責任,是指由特定國家機關對違法者依其法律責任而實施的強制性懲罰措施。法律制裁與法律責任有著緊密的聯系。一方面,法律制裁是承擔法律責任的一個重要方式。法律責任是前提,法律制裁是結果或體現。另一方面,法律制裁與法律責任又有明顯的區別。法律責任不等於法律制裁,有法律責任不等於一定有法律制裁。
(二)法律制裁的種類
1. 刑事制裁:是司法機關對於犯罪者根據其刑事責任所確定並實施的強制性懲罰措施。
2. 民事制裁:是由人民法院所確定並實施的,對民事責任主體給予的強制性懲罰措施。
3. 行政制裁: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對行政違法者依其行政責任所實施的強制性懲罰措施。
4. 違憲制裁:是根據憲法的特殊規定對違憲行為所實施的一種強制措施。
(三)法律責任和法律制裁的關系
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有著緊密的聯系。一方面,法律制裁是承擔法律責任的一個重要方式。法律責任是前提,法律制裁是結果或體現,法律制裁的目的是強制責任主體承擔否定的法律後果,懲罰違法者,恢復被侵害的權利和法律秩序。另一方面,法律制裁又與法律責任有明顯的區別。法律責任不等於法律制裁,有法律責任不等於一定有法律制裁,而且在追究違法者的法律責任時,可視其違法情節、危害程度、主觀方面等具體情況,依法減免或從重、加重製裁,這表明,即便是有法律制裁的情況下,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也是有輕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