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法律知識
『壹』 有那些關於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識
只要你玩就能點亮
玩到12級就亮樂`!
你不玩怎麼點亮啊
『貳』 一些適合青少年的法律知識
竊盜罪
所謂竊盜罪,就是指『偷東西』。在沒經過主人的同意下,隨便取走他人的內財物,包括錢和物品。容
恐嚇取財罪
就是用不當的手法,包括:恐嚇、威脅、暴力等,向別的同學借錢不還或強索金錢。
強盜罪
是拿著武器,如:刀械、棒棍或其他具有危險性的東西,威脅同學,使他不敢反抗,然後強行奪取身上的財物。
傷害罪
因為打架造成別人身體上、健康上的傷害,依據受傷程度可細分為:『普通傷害罪』、『重傷罪』、『普通傷害罪之加重結果犯』。
施打、吸用麻醉葯品
所謂的『麻醉葯品』就是指『毒品』,因為錯誤的使用麻醉葯品,會影響身體的健康,因此,除了在醫院由醫生合法使用外,私下吸用麻醉葯品都是違法的行為。
另外,雖然本身沒有吸毒,但若有販賣麻醉葯品,也是犯法的行為。
賭博罪
同學們在學校玩耍時,不論是用金錢或是物品當籌碼,都不可以玩賭博性的玩具或游戲。除了不可以從事賭博性的行為外,也不可以提供別人從事賭博的工具或環境,否則就算你沒有玩,你還是犯了法。
毀壞公務罪
不論在學校或是公共場合,只要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是給大家共同使用的東西,就是公共物品。同學應該小心使用並愛惜公務,不可以隨便破壞、毀損或丟掉公務
『叄』 未成年人應該知道什麼法律知識
一般是保護自己的條例,比如家長不可以對自己施暴、學校無權傷害自身或是辱內罵自己、無容權隨意開除或排斥自己、他人不應輕易查看個人物品,包括信件、日記等、不能公開給人檔案等~~
同樣要明白自己要承擔什麼樣的過錯,不去犯罪,超過16歲的要承擔法律責任~~
『肆』 未成年人法律知識知多少的手抄報
我們與法: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法律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黨和國家歷來重視對青少年的教育、引導和保護,並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青少年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由於社會環境復雜,存在著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因素,青少年合法權益和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的現象時有發生。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黨和政府十分關心和高度重視青少年的成長。我國青少年教育和保護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較低的。但近年來由於各種消極因素和不良環境的影響,我國青少年犯罪率日漸突出,因此,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我們負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
名人名言:
一項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裡以惡行為前提,那麼它本身就越好。――拉德布魯赫
無論何人,如為他人制定法律,應將同一法律應用於自己身上。――阿奎那
真想解除一國的內憂應該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機會。――亞里士多德
憲法是一個無窮盡的、一個國家的世代人都參與對話的流動的話語。 ―勞倫?卻伯
法律的基本原則是:為人誠實,不損害他人,給予每個人他應得的部分。 ―查士丁尼
<未成年人保護法>摘錄
第一條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三條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國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給予特殊、優先保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權,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
第二十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改善適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場所和設施,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適合未成年人的活動場所,並加強管理。
第三十七條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經營者應當在顯著位置設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的標志;對難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應當要求其出示身份證件。
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室、寢室、活動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動的場所吸煙、飲酒。
第三十八條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違法案例:四超級網蟲兩個月偷車8輛得贓款全為上網
4名14至16歲的始興縣花季少年,家境並不貧寒,但卻在短短的兩個多月里時分時合,盜竊摩托車8輛,將所得贓款全部用於上網。民警將他們抓獲後發現,他們都是以網吧為家的「超級網蟲」。
4月12日,當他們在仁化縣城某網吧昏天黑地玩了一天一夜,發現口袋空空,便將目光瞄準一輛「本田」摩托車……
就在他們得手後欲駕贓車回始興縣銷贓之際,落入了仁化縣公安局仁化鎮派出所民警布下的法網。
其中一個少年謝某今年16歲,已經輟學,他告訴民警:「反正一天到晚都在上網,餓了,就叫上一份快餐,困了,就睡在網吧的長凳上,沒錢了就出來弄點(指偷東西)。我先後和『朋友』一起偷了5輛摩托車賣錢,一般每台摩托車可賣到500元左右。」
經審訊,4名少年交代,自今年春節後他們時分時合,先後在始興縣、仁化縣等地盜竊8輛摩托車的違法犯罪事實。
『伍』 青少年法律基本知識有哪些
學校和家庭加強對未成年學生的教育和引導是預防未成年學生犯罪或受犯罪分子傷害的最好方法。
1、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包括:(1)曠課、夜不歸宿;(2)攜帶管制刀具;(3)打架斗毆、辱罵他人;(4)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5)偷竊、故意毀壞財物;(6)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7)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製品、讀物等;(8)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9)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2、《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稱「嚴重不良行為」,是指下列嚴重危害社會,尚不夠刑事處罰的違法行為:(1)糾集他人結伙打架滋事,擾亂治安;(2)攜帶管制刀具,屢教不改;(3)多次攔截毆打他人或者強行索要他人財物;(4)傳播淫穢的讀物或者音像製品等;(5)進行淫亂或者色情、賣淫活動;(6)多次偷竊;(7)參與賭博,屢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9)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
3、任何人不得教唆、脅迫、引誘未成年人實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的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或者為未成年人實施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提供條件,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予以治安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未成年人發現任何人對自己或者對其他未成年人實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章規定不得實施的行為或者犯罪行為(以上第一條、第三條),可以怎樣解決?
可以通過所在學校、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向公安機關或者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報告,也可以自己向上述機關報告。受理報告的機關應當及時依法查處。
5、在別人打我時,我該怎麼做呢?
如果是同學之間發生輕微的摩擦,要盡量冷靜處理,決不能採取極端的方法去報復,如果雙方不能和解,可以向學校教師反映情況,由校方進行處理。如果是社會青年無端毆打你,首先要保全自己的生命安全,及早脫身,然後及時打110報警,不應盲目的抗打硬拼。
6、由於對方的原因引起互毆,而在互毆中將對方打傷,為什麼只追究我的責任,不追究對方的責任呢?
這類問題,司法機關在辦案中經常遇到,許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怎麼也不明白自己只是還手反擊,將對方打傷,而只追究自己的責任,對方卻沒事。根據我國的法律規定,傷害只有達到輕傷時,才構成犯罪。即便對方也將你打傷,但你經過法醫鑒定,結果為輕微傷,而你將對方打成輕傷,那麼對方不夠成犯罪,而你卻構成犯罪。因為故意傷害罪是以結果論,看所受傷害的結果:達到輕傷才構成犯罪,達不到輕傷不構成犯罪。
7、怎樣拒絕別人的要求一起去違法犯罪呢?
一是要明辨是非,極力勸阻。二是勸阻無效,自己堅決拒絕。三是如被迫,應及時報案。四是積極向家長、學校、警方報告情況。
8、在校女生如何保護自己?
一是平時盡量少和社會不良青年及校內有不良傾向的學生接觸。二是注意端正自己的行為舉止。三是外出時盡量結伴而行。四是遇到情況要巧妙周旋,會自我保護。五是拒絕陌生人的好意。
9、自然人犯罪與年齡的關系是怎樣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7條規定: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10、在遇到社會青年或者高年級學生向我們要錢如何處理?
首先,如果是社會青年向在校學生要錢,應當及時向學校老師、家長反映或者向公安民警報案,以便盡快處理。既不能自己拿刀來解決,也絕不能逆來順受,從而助長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其次,如果是高年級的學生向低年級學生要錢,可以向老師舉報這種行為,不能幾個同學結伙來抵抗或者報復要錢者,否則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走向犯罪。
11、在遇到同學欺負自己時該怎麼辦?
在遇到同學欺負或者發生小摩擦時,要冷靜並正確地處理矛盾,可以向教師及時反映情況,而不是自己去冒然解決。
12、刑法對故意傷害罪是怎麼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13、違反學校紀律,對造成其他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學生,學校可以給予相應的處分;觸犯刑律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4、未成年人對犯罪如何進行自我防範?
未成年人對犯罪的自我防範是指個人為減少被害可能性,進行自我保護而採取的各種措施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①未成年人應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共規范;②樹立自尊、自律、自強的意識;③增強辨別和自我保護的能力;④加強未成年人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
『陸』 青少年法律知識有哪些
青少年應該知道的法律知識有一下幾點:生命健康權是人們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權利。珍愛生命、維護健康既是我們的權利,也是我們對自己、對社會的義務。生命健康權是人格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公民的人格權中,生命健康權居於首要地位。對每個人來說,生命和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國法律規定,公民享有的生命健康權,不容他人侵犯。
未成年人作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和民族的未來,其生命和健康受到法律的特殊保護。我國《憲法》規定:「父母有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禁止虐待老人、婦女和兒童。」《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和撫養義務,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同時規定:」國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權予以勸阻、制止或者向有關部門提出檢舉或者控告。
《未成年人保護法》還規定:「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權利或者其他合法權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虐待未成年家庭成員的,情節惡劣的,依照《刑法》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同時,我國法律還禁止用工單位非法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禁止安排未成年工從事礦山井下、有毒有害、勞動強度大的勞動。非法使用童工是嚴重摧殘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並且殃及民族興旺大業的違法行為,法律嚴懲這種行為。
既然國家都從法律上保護我們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權,那麼作為未成年人的我們就更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如果我們因為困難、挫折、失意而自殺,必然會給親朋好友帶來無盡的哀傷,還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若我們不甚損害了自己的身體,還會造成更大的社會負擔。因此,輕生或自殘等行為都與社會道義相悖,與法律不合。
當然,我們在享有生命健康權的同時,負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權的道德義務和法定義務。任何人不得非法剝奪他人生命,即使大義滅親也不允許,因為這是侵害生命權的行為;任何人不得故意或者過失造成他人受傷、生病,因為這是侵害健康權的行為。所以,注意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使自己處於安全的環境,免受他人侵害,這不僅是每個公民的權利,也是我們對自己的關愛和責任。
總之,我們有權珍愛生命,維護健康,積極鍛煉身體,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擁有強健的體魄和煥發向上的精神;有權在患病時及時醫治,恢復健康,增強體質;當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時,有權依法自衛和請求法律保護。
『柒』 小學生法律知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保護法
(1991年9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
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1991年9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
國主席令第五十號公布 1992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把他們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 律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
第三條 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對未成年人進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教育,提倡愛祖國、 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反對資本主義的、封建主義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蝕。
第四條 保護未成年人的工作,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
(三)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特點;
(四)教育與保護相結合。
第五條 國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不受侵犯。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責任。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權予以勸阻、制止或者向有關部門提出檢舉或者控告。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教育和幫助未成年人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
權益。
第六條 中央和地方各級國家機關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需要,採取組織措施,協調有關部門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工會、青年聯合會、學生聯合會、少年先鋒隊及其他有關的社會團體,協助各級人民政府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第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對保護未成年人有顯著成績的組織和個人,給予獎勵。
第二章 家庭保護
第八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嬰、棄嬰。
第九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權利,必須使適齡未成年人按照規定接受義務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輟學。
第十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適當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導未成年人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煙、酗酒、流浪以及聚賭、 吸毒、賣淫。
第十一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允許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結婚,不得為未成年人訂立婚約。
第十二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依法承擔責任。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有前款所列行為,經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的資格;依照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的規定,另行確定監護人。
第三章 學校保護
第十三條 學校應當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對未成年學生進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以及社會生活指導和青春期教育。學校應當關心、愛護學生;對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教育、幫助,不得歧視。
第十四條 學校應當尊重未成年學生的受教育權,不得隨意開除未成年學生。
第十五條 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第十六條 學校不得使未成年學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學設施中活動。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擾亂教學秩序,不得侵佔、破壞學校的場地、房屋和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