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責任的特點包括

法律責任的特點包括

發布時間: 2020-12-31 15:27:44

法律責任作為一種特殊義務,具有( )的特點。

C.第二性義務.。法律責任是指不履行法定義務或者約定義務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所以,相對於法定義務或約定義務而言,是第二性義務。

② 公司法中法律責任的特徵有哪些

《公司法》及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法律責任主要有以下特徵:
1.責任主體的法定性。公司法專上法律責任的主屬體是狹義的,必須由《公司法》明文規定的主體。主要包括公司的董事、監事和經理、清算組及成員、有關責任人員、評估機構,驗資機構和驗證機構等中介機構及其他人等。只有《公司法》明文規定的主體,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責任形式的全面性。《公司法》規定的法律責任形式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涵蓋了法律責任的所有形式。公司法在第十二章「法律責任」中主要規定了各種主體的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基本上分散在各個章節中;關於刑事責任的規定,只用一個條文進行描述,主要在《刑法》中加以具體細化,但是,犯罪行為的基本形態在《公司法》已有所指。
3.責任內容的多樣性。《公司法》對相關主體的法律責任作了明確規定,既規定了制裁的形式,又規定了懲罰的內容。如行政責任中規定了罰款、沒收違法所得、責令改正、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取消資格、吊銷執照等形式,罰款又根據情節的不同規定多種不同幅度。同時採用了列舉式的方式規定各種違法行為,幾乎列舉的各種行為都對應著相應的責任內容。

③ 公司法中法律責任的特徵有哪些

《公司法》及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法律責任主要有以下特徵:
1.責任主體的專法定性。屬公司法上法律責任的主體是狹義的,必須由《公司法》明文規定的主體。主要包括公司的董事、監事和經理、清算組及成員、有關責任人員、評估機構,驗資機構和驗證機構等中介機構及其他人等。只有《公司法》明文規定的主體,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責任形式的全面性。《公司法》規定的法律責任形式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涵蓋了法律責任的所有形式。公司法在第十二章「法律責任」中主要規定了各種主體的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基本上分散在各個章節中;關於刑事責任的規定,只用一個條文進行描述,主要在《刑法》中加以具體細化,但是,犯罪行為的基本形態在《公司法》已有所指。
3.責任內容的多樣性。《公司法》對相關主體的法律責任作了明確規定,既規定了制裁的形式,又規定了懲罰的內容。如行政責任中規定了罰款、沒收違法所得、責令改正、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取消資格、吊銷執照等形式,罰款又根據情節的不同規定多種不同幅度。同時採用了列舉式的方式規定各種違法行為,幾乎列舉的各種行為都對應著相應的責任內容。

④ 公務員法律責任有什麼基本特徵

一是明確性與精確性。法律責任必須有法律的明文規定,這是現代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法律責任是一個公開的系統,它的具體各項規則都必須以特定方式制定並公布出來,並且,為了追求更嚴密的公正性與合理性,法律一般不僅在實質性的內容上作出要求,甚至在程序上也作出特定的規范。

就法律責任而言,行政行為是否合法不是以公意為衡量標准,不是公意認為是就是,公意認為非就非,而是按照明文規定的法律規范的特定標准,由專門的司法機關來進行認定。

二是公平性與穩定性。法律的精神就是公正,法律之所以受人尊重,依靠的不是強制力,而是法律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個當事人,無論是個人與組織還是組織與組織之間,也無論是國家與公民還是國家與社會組織之間,法律都是一視同仁的。

就公務員的法律責任而言,公務員行政行為是否合法,是否需要承擔法律上的責任,必須有一套嚴格的標准與參照系統,並且由專門的機關加以認定,因為要保證法律的公正性就必須堅持司法獨立。司法獨立包含兩層意思:首先,司法權由法院法官獨立行使,法院和法官的審判活動只依據憲法和法律,不受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即使這個外在壓力是大多數人的要求也不例外。其次,一個法院的審判活動不受另一個法院的干涉,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也只能在其具體審判時進行程序上的干涉,而一旦在審判結果作出後便不能隨意變更,只能依據法定上訴程序請求重新審判。

司法獨立是實現司法公正的根本保證。正是基於司法的公正精神,可以說,公務員承擔法律責任的原則也就不是民主,而是公正。當政府機關及其公務員與行政相對人發生某種法律關系時,法律要做到的就是平等公正地維護雙方的權利與利益。

法律責任的規范作用在於引導人們的正確行為。要發揮這種作用,在保持公正公平的基礎上,法律規范還必須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要想讓人們的行為按規定軌道進行,就必須讓人們對法律有穩定的預期。如果法律變動過快,朝令夕改,此時合法的行為就會成為彼時非法的行為,人們就無法明確自己行為的後果,人們的行為就會受制於盲目的、自發的力量和各種意想不到的偶然因素的影響,影響法律的權威性,導致法律的無效和法治的失靈。

三是監控性與調節性。現代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與保障便是憲政體制,在憲政體制下政府不僅是法治的主體,更是法治的客體和法治的對象,政府也不再只是單純的管理者、治人者,更是被制約者。

現代憲政體制的根本目的正是為了促使國家執法者依法行使職權,使政府履行其政治責任,保障公民享有廣泛的憲法所賦予的各項權利。

憲法授予政府權力的同時,更限定了政府權力要保護而不得侵犯人民權利的邊界與范圍,規定了政府公務員行使權力的合法程序與手段。

權力一旦突破界限,勢必會侵犯公民的權利,造成公民利益的損害與萎縮。因此,政府及其公務員必須對自己違憲違法侵權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公務員雙重身份的特殊性,決定了公務員必須首先以一個普通公民身份在行為上遵紀守法,同時作為執法者必須在公務活動中知法懂法,模範守法,依法行政,即要做到執法者守法。執法者守法中前一個「法」字是指普通法,是廣泛針對社會成員或社會組織所作出的規范約束性要求,也就是立法機關制訂的各項法律。而後一個「法」字的含義不僅包含第一個法字所涵蓋的全部內容,而且對於公務員來說具有特殊的含義,主要是指專門用於調整和規范公務員行政執法活動及行為規范性的行政法及其相關文件,這些法律文件是對公務員作為特殊的政府權力行使者而提出的標准更高、要求更嚴格的公務行為的紀律規范,主要用於調節政府及其公務員在對外行使職權時與外部之間的關系。

在行政法調整的三種政府及其公務員與外部的關系中,政府及其公務員作為法律責任的承擔者只是各種行政法律關系的一方當事人,與另一方當事人共同構成相應關系的雙方。

例如:在行政管理關系中,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構成關系雙方主體;在行政法制監督關系中,行政主體與行政法制監督主體構成關系雙方主體;在行政救濟關系中,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救濟機關構成三方主體。

換另一個角度來看,法律責任實質上也就是調節政治責任雙方關系,協調雙方責任關系的一種基本保障,其目的從根本上來說也是為了保證政府實現其政治責任的。

⑤ 法律責任包括什麼

法律責任包括:刑事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經濟法律責任、違憲法律責任。追究法律責任的原則包括:個人負責,不株連原則;重在教育原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原則。

法律責任,有廣、狹兩義。廣義指任何組織和個人均所負有的遵守法律,自覺地維護法律的尊嚴的義務。

狹義指違法者對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具有強制性的法律上的責任。法律責任同違法行為緊密相連,只有實施某種違法行為的人(包括法人),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5)法律責任的特點包括擴展閱讀:

法律責任的特點在於:

(1)法律責任首先表示一種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關系而形成的責任關系,它是以法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的。

(2)法律責任還表示為一種責任方式,即承擔不利後果。

(3)法律責任具有內在邏輯性,即存在前因與後果的邏輯關系。

(4)法律責任的追究是由國家強制力實施或者潛在保證的。

熱點內容
重慶法院易 發布:2025-04-30 08:57:52 瀏覽:807
江蘇大學法律碩士調劑 發布:2025-04-30 08:56:17 瀏覽:299
簡述我國合同法擔保法規定的抵押制度 發布:2025-04-30 08:55:40 瀏覽:326
機關法治文化建設 發布:2025-04-30 08:48:15 瀏覽:5
如何開具有法律效力的借條 發布:2025-04-30 08:47:09 瀏覽:723
道德小品6個人 發布:2025-04-30 08:42:22 瀏覽:49
公司經營觸犯法律法人的責任 發布:2025-04-30 08:38:33 瀏覽:46
安全生產法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04-30 08:31:34 瀏覽:282
企業法學啥 發布:2025-04-30 08:30:39 瀏覽:775
刑法的根基 發布:2025-04-30 08:29:45 瀏覽: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