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名有一個字不一樣起到法律責任嗎
A. 姓名簽錯一個字有法律效力嗎
在合同正式簽署之前,需要合同雙方對合同的內容有仔細地了解,當雙方完全理解並認同合同中的相關規定時,雙方就可以簽字進行確認了,但有的人在簽名時可能會寫錯,那麼,簽名字時名字寫錯了具有法律效力嗎?下面就跟著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簽名字時名字寫錯了具有法律效力嗎是應該有效的,雙方協商可以簽定補充協議或者進行更改。不影響合同的效力。錯別字可以進行更改的。
二、合同生效的要件
1、意思表示真實
意思表示真實,是指締約人的表示行為應真實地反映其內心的效果意思,即其效果意思與表示行為相一致。它作為合同的有效要件,是意思自治原則的當然要求。意思表示不真實,對合同效力的影響應視具體情況而定。在一般誤解等情況下,合同仍為有效。在重大誤解時,合同則可被變更或者撤銷。在乘人之危致使合同顯失公平的情況下,合同可被變更或者撤銷。在因欺詐、脅迫而成立合同場合,若損害國家利益,合同無效;若未損害國家利益,合同可被變更或撤銷。
2、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這里的法律,一方面應作擴大解釋,既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通過的法律,又包括國務院頒發的行政法規; 另一方面應作縮小解釋,僅指其中的強行性規范,不包括任意性規范。合同不得違反強行性規范,是由合同制度的目的所決定的,為一般的原則。除了法律的強行性規范外,合同還不得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這是由於社會生活廣泛,經濟往來繁多,情況復雜,法律不可能將一切情況都規定無遺,故以不得違反社會公共利益作為最後防線。需要注意的是,「社會公共利益」是一個不確定的概念,通常指不特定多數人的利益,凡是我國社會生活的政治基礎、公共秩序、道德准則和風俗習慣等,均可列入其中。違反它的合同嚴重背離合同制度的目的,危害巨大,不能允許。將不違反社會公共利益作為合同的有效要件,一方面可彌補社會發展使法律調整出現的漏洞和脫節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利於醇化社會道德倫理和整肅社會風氣。
3、合同標的須確定和可能
合同標的決定著合同權利義務的質和量,沒有它,合同就失去目的,失去積極的意義,應歸於無效。合同標的可能,是指合同給付可能實現。合同標的確定,是指合同標的自始確定,或可得確定。
4、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這一要件要求當事人能夠了解合同的狀況和法律效果,對保護其合法權益和減少糾紛均具有意義。 自然人簽訂合同, 原則上須有完全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得親自締約,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簽訂,但有如下例外:
(1)可獨立簽訂接受獎勵、贈與、報酬等純獲利益,或被免除義務的合同;
(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簽訂與其年齡、智力和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合同;
(3)可獨立簽訂日常生活中的格式合同或事實合同,如利用自動售貨機、乘坐交通工具、進入游園場所;
(4)簽訂處分自由財產的合同,如學費、旅費等由法定代理人預定使用目的的財產和處分;
(5)其他徵得法定代理人同意的合同。按照我國原來的法律規定及其理論,法人簽訂合同嚴格地受其宗旨、目的、章程及經營范圍的制約,超過經營范圍的合同無效。這種做法受到了學說的批評,現已有所發展。
三、合同有效期有多長時間
合同的有效期一般是自成立時生效,未規定有效期的合同的有效期是多長時間。如果雙方經協商可以達成一致的有效期限,則有效期限就此確定。如果雙方無法達成一致,則應根據合同類型查詢相關法律,看法律有沒有明確規定。
以上就是為您詳細介紹的關於簽名字時名字寫錯了具有法律效力嗎的相關內容,名字寫錯一般是不影響合同的效力的,但為了保險,雙方當事人可以協商簽訂補充協議或者進行變更,這樣可以更好的保障雙方的合法權益,若您還有什麼法律疑問,建議咨詢專業律師。
B. 簽名是不是只能用自己的真實姓名,比如我把名字換一個字還有沒有法律效益
你好,簽名的意義在於「責任自負」的法律原則。名字是個人信用名義的代表,一般來說,簽字與真實不符的,簽字文書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是也不盡然,比如在有充足證據證明簽字是真實意思表示的情況下。個人觀點,供你參考,謝謝。
C. 簽名寫錯了一個字有效嗎
法律分析:只唯槐閉要合同主體合格、內容合法、是真實意思表示就是有效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明輪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九十條 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成立。在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之前,當事人一方指裂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D. 簽名和內容字跡不一樣法院認可嗎
看是在什麼情況下形成的
雙方意思是否一致
如果不一致,簽的什麼字,寫的什麼內容
違背個人意願,可以到法院起訴,請求撤銷。
民法總則
第一百四十七條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八條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九條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條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一條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重大誤解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三個月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當事人受脅迫,自脅迫行為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三)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放棄撤銷權。
當事人自民事法律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
第一百五十三條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
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一百五十四條行為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E. 乙方簽字與乙方名不一樣,合同是否有效
簽字蓋章都是真實的,則合同照樣成立並生效。簽名與身份證上的不一致並不影響合同效力,某些場合下,有些人簽字喜歡用英文名,但其簽字照樣有效,但是合同中的約定僅限於協議中雙方明確寫明的內容。
法律分析
簽合同時,應核對雙方身份證證件,確保簽字為真實姓名及身份真實。有人除了身份證上的法定姓名外,可能還有多個供他人稱呼的名字,比如小名、乳名、別名、曾用名等,從法律角度考慮,使用法定姓名之外的名字有引發爭議的可能,需進一步證明名字與行為人等同。現在社會流行藝術簽名,一個識別不出字眼的簽名在法律上是無法明確行為人身份的,故清晰可識別的簽名是法律的必備要素。沒有具體規定簽名需要怎麼簽的,怎麼簽是個人自由,只要是當事人簽名合同都有效。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當事人猜枯雹採用信件、數據電文等形式訂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簽訂確認書,簽訂確認書時合同成立。採用合同書形式訂敗肢立合同,在簽字或者蓋章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簽訂合同有下列情形的合同無效:(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九十條 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穗帆時合同成立。在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F. 簽字時故意寫錯一個字 那簽的字有法律效用嗎
關鍵是怎樣證明是人家簽的?如果人家不承認,你又沒有其他證據的話,那你也沒辦法。
G. 借條簽名故意寫錯一個字有效嗎
法律分析:借條上簽的名字有錯別字,但按了手印,這借條是有效的,借條上按了手印,但借款人名字是不對的,一般有兩種情況,如果是被逼寫的借條,借條無效,如果是債務人想逃避債務,故意寫錯名字的,借條有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六十七條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並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六百六十八條 借款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間借款另有約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內容一般包括借款種類、幣種、用途、數額、利率、期限和還款方式等條款。
第六百六十九條 訂立借款合同,借款人應當按照貸款人的要求提供與借款有關的業務活動和財務狀況的真實情況。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五條 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應當簽字或者蓋章。當事人在合同書上摁手印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具有與簽字或者蓋章同等的法律效力。
H. 公司承諾書簽名像另一個字會有法律效果嗎
會有的。只要是本人簽訂的,無論是錯別字還是分辨不出來的字跡,都是可以作為證據進行判罰的。
I. 合同的簽名少寫一個字生效嗎
法律分析:生效,會進行筆跡鑒定。事後的細節調查包括筆跡鑒定都說明合同是你真實意思的表達。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