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的法律責任
『壹』 自殺誰負法律責任
1、相約自殺來。指相源互約定自願共同自殺的行為。因行為人均不具有故意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所以對其中自殺未逞的,一般不能認為是故意殺人罪;但是,如果行為人受託而將對方殺死,繼而自殺未逞的,應構成故意殺人罪,量刑時可考慮從輕處罰;以相約自殺為名,誘騙他人自殺的,則應按故意殺人罪論處。
2、致人自殺。既由於行為人先前所實施的行為,而引起他人自殺結果的發生。對此,應區別三種情況分別處理:
(1)行為人的先前行為是正當的或只是一般錯誤、一般違法行為,他人自殺的主要原因是由於自殺者本人的心胸過於狹窄,這時不存在犯罪問題;
(2)行為人先前實施了嚴重違法行為,結果致被害人自殺身亡的,可把致人自殺的結果作為一個嚴重情節考慮,將先前嚴重違法行為上升為犯罪處理。如當眾辱罵他人,致其當即自殺的,可對辱罵者以侮辱罪論處;
(3)行為人先前實施某種犯罪行為,引起被害人自殺的,只要行為人對這種自殺結果沒有故意,應按其先前的犯罪行為定罪,而將自殺結果作為量刑時考慮的一個從重或選擇較重法定刑處罰的情節。
『貳』 無意造成他人自殺是否該付法律責任
不用負法律責任。
『叄』 自殺法律責任問題
在我國按照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的規定自殺是一種違法行為,但並未對此做出相應的具體的違法懲罰性規定.
一方言語刺激導致另一方自殺的要看一方構成要件,如果故意並完全可能致成並有證據證實可能構成犯罪。
『肆』 自殺未遂要負法律責任嗎
在我國,單純的自殺行為是沒有刑事責任的。
法律並沒有對此進行明文規定。回
生命權是人答的基本權利。權利是可以放棄的,自己放棄自己的生命法律是沒有禁止的。但是法律絕不鼓勵放棄自己的生命權。
但是在某些國家,自殺未遂也是一種犯罪。在英國,自殺未遂可能導致長達100多年的監禁。
『伍』 如果有人在我家自殺,我需要付法律責任嗎
如果有人在自己家自殺,自殺前應該積極阻止,報警,請警方出警幫助解決,沒制止住自殺行為,一但實施了自殺應該採取搶救措施,不能不管,這些都做了,不需要付法律責任。
『陸』 一個人言語過激,使得另一個人自殺,會不會承擔法律責任
如果對方屬於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屬於被害人自陷風險行為,不承擔刑事責任,民事沒有法律規定。
因為個人針對他人言語過激屬於激情下喪失冷靜思考的行為,其本身並不具備惡劣的社會危害性,也就在客觀上無法構成犯罪因素,因此自殺的後果表面上與言語過激有直接關系。
一般情況,行為人先前實施了嚴重的違法行為,結果導致被害人自殺身亡的,可把致人自殺死亡的結果作為一個嚴重的情節考慮。
因此,自殺者不能以故意殺人罪論處,只在認定辱罵者構成侮辱罪時,作為一個量刑的情節,從重處罰。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6)自殺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侮辱他人的行為。行為的主要手段有:
1、暴力侮辱人身,這里所講的暴力,僅指作為侮辱的手段而言。例如以糞便潑人,以墨塗人,強剪頭發,強迫他人做有辱人格的動作等,而不是指毆打、傷害身體健康的暴力。如果行為人有傷害他人身體健康的故意和行為,則應以傷害罪論處。
2、採用言語進行侮辱,即用惡毒刻薄的語言對被害人進行嘲笑、辱罵,使其當眾出醜,難以忍受,如口頭散布被害人的生活隱私、生理缺陷等。
3、文字侮辱,即以大字報、小字報、圖畫、漫畫、信件、書刊或者其他公開的文字等方式泄漏他人隱私,詆毀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
『柒』 無意造成他人自殺是否該付法律責任
不用負法律責任。根據法律規定,以下情況導致被害人自殺的需要負刑事責任:
1、因強奸行為而引起被害人自殺;
2、因非法拘禁導致被拘禁人自殺、自殘造成重傷、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的;
3、因拐賣婦女、兒童而引起被害人及其親屬自殺;
4、因非法搜查導致被搜查人或其近親屬自殺、自殘造成重傷、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的;
5、因刑訊逼供導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殺、自殘造成重傷、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的;
6、因暴力取證導致證人自殺、自殘造成重傷、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的;
7、因報復陷害導致控告人、申訴人、批評人、舉報人或其近親屬自殺、自殘造成重傷、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的;
8、組織、利用邪教組織製造、散布迷信學說,蒙騙、指使、脅迫其成員或者其他人實施絕食、自殘、自虐、自殺、自傷行為的;
9、因虐待被監管人導致被監管人自殺、自殘造成重傷、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的;
10、枉法裁判,致使當事人或其近親屬自殺、自殘造成重傷、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的;
11、因執行判決裁定失職、濫用職權致使當事人或其近親屬自殺、自殘造成重傷、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的;
12、因不解救被拐賣、綁架婦女、兒童,致使被拐賣、綁架婦女、兒童或其近親屬自殺、自殘造成重傷、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的;
13、因徇私舞弊招收不合格的公務員、學生導致被排擠的合格人員或其近親屬自殺、自殘造成重傷、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的;
14、因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而引起被害人自殺身亡的;
15、因虐待行為而引起被害人自殺的;
16、因侮辱行為而引起被害人自殺的;
17、因誹謗行為而引起被害人自殺的;
18、因遺棄行為而引起被害人自殺的。
『捌』 如果別人在我家自殺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對於他人前往復本人家中自 殺的制行為,本人沒有任何過錯的,本人不需要對死亡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果本人對死亡存在過錯的,應當在過錯范圍內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具體情況,請當事人自行根據實際情況及相關法律規定進行核實確定。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六條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玖』 先殺了人再自殺,請問還有法律責任嗎
有啊,根據法律規定,任何人沒有剝奪他人生命的權利,殺了人,自殺是沒用的。不僅讓雙方的親人心痛,而且殺人一方家人還要承擔巨額的經濟補償。
『拾』 如果分手後,對方由於傷心自殺,那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從法律的角度上來說,是不需要承擔責任的。因為我國刑法,以因果關系作為定罪的條件,分手不是法律所禁止的行為,而且一般來說分手也是不會導致死亡的結果,所以如果因為提分手,導致對方死亡,不屬於法律禁止的行為,也與對方自殺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綜上所述,如果分手後,對方由於傷心自殺,是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10)自殺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相關案例:
2007年,家住平谷區的小琪(化名)認識了小王,兩人很快確立了戀愛關系,並在2011年10月開始了同居生活。其間,小琪還曾因意外懷孕而墮胎。
去年年底,小琪與小王的感情出現了裂痕,小王向小琪提出了分手。而據小琪留下的信息,她因多次墮胎,已經失去了生育能力,而小王又有了外遇,這才要與她分手。
因難以接受現實,去年的11月26日,小琪在家中服下了大量的安眠葯自殺,幸而被家人及時發現,經搶救脫離了生命危險。看到女兒悲痛的樣子,小琪的父親便帶著小琪和她的叔叔一起,找到小王解決兩人的感情問題,但並沒有結果。
距離第一次自殺僅僅數天後,11月30日,小琪曾給小王的手機打了數十個電話,並發了一條簡訊,稱「我今天晚上就喝葯走了,希望你看見信息回個電話!我走了會寫個東西,會牽扯到你和潘××!對不起,永遠都再見了!」
小王則表示,當時小琪稱其自殺的前提是他不與其和好,並且簡訊中也表示將在當天晚上喝農葯離開。「我沒有提出說不和好,也對她進行了勸解,我有理由相信她不會喝農葯自殺。」
因為聯系不到小王,小琪在當天下午2點服下農葯後,來到了小王家中。據小王回憶,當時小琪喝下農葯來到他家時,他正在睡覺,對發生的事情毫不知情。而小王的父親及時發現,並撥打了急救電話,將小琪送到醫院急救。
12月1日,小琪因搶救無效死亡。
因認為小王沒有盡到救助義務,導致小琪身亡,小琪的父母將小王告上了法庭,要求其賠償搶救費、喪葬費、死亡賠償金等共計46萬余元。
一審法院認為,原告並無證據證明被告應當確信小琪必然自殺,也並無必須報警或採取其他緊急措施的法定義務,而被告之家人也將小琪及時送醫,應視為已經採取了合理措施,因此判決小王給付原告精神損害撫慰金一萬元。
小王認為,小琪自殺的原因與她的父親不同意兩人的婚事有直接關系。而小琪作為成年人,應該對自己自殺的行為後果承擔責任。
小琪父母的代理律師也表示,對於這種情況,法律確實沒有明確規定該如何處理。「但在沒有法律規范時,應當適用法理和公序良俗原則,從民法理論上分析,被告應該採取積極的防範措施但卻沒有作為,應當認定其侵權。」
參考資料:人民網——女子因與男友鬧分手自殺身亡 其父母索賠46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