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車上人員法律責任

車上人員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0-12-31 19:06:51

⑴ 車上人員責任險(司機)與對方交強險的法律關系-

交強險的人傷就是指造成事故致對方車上的人員的傷亡事故所承擔的賠付責任。

⑵ 從法律上講員工開公司的車出去辦公事,違章罰款和交通事故由誰來負責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八條專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屬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致人損害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一條的規定,由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民事責任。上述人員實施與職務無關的行為致人損害的,應當由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條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 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前款所稱「從事僱傭活動」,是指從事僱主授權或者指示範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僱傭活動」。

交通違章只拍車牌號,所以交警只會車子登記在誰的名下處理誰
雇員辦理公事出交通事故也由公司負責,車子登記在誰名下誰負責...
現在是雇員,如果是借給朋友也是由車主負責賠償的,所以很多人都不願意把車子借給朋友,因為出了事故或者罰款還得自己去交錢
如果是交通肇事,那麼如果開的人願意負責還好,要是不願意負責,跑路了,那賠錢部分就是由車主出的,刑事責任由開車的人承擔

⑶ 員工開公司的車出去辦公事,從法律上講違章罰款和交通事故由誰來負責

不同的情況下,發生事故承擔人不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八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致人損害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一條的規定,由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民事責任。上述人員實施與職務無關的行為致人損害的,應當由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條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 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前款所稱「從事僱傭活動」,是指從事僱主授權或者指示範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僱傭活動」。

交通違章只拍車牌號,所以交警只會車子登記在誰的名下處理誰雇員辦理公事出交通事故也由公司負責,車子登記在誰名下誰負責。

現在是雇員,如果是借給朋友也是由車主負責賠償的,所以很多人都不願意把車子借給朋友,因為出了事故或者罰款還得自己去交錢。

如果是交通肇事,那麼如果開的人願意負責還好,要是不願意負責,跑路了,那賠錢部分就是由車主出的,刑事責任由開車的人承擔。

⑷ 無證駕駛致車上人死亡有什麼法律責任

根據死亡人數和過錯責任承擔法律後果。
刑法》第133條規定,犯交通肇事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
1.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此處所謂「發生重大事故」,根據《解釋》第2條第1款規定,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1)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2)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3)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
《解釋》第2條第2款規定: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1)酒後、吸食毒品後駕駛機動車輛的;
(2)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
(3)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4)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5)嚴重超載駕駛的;
(6)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
2、其他特別惡劣情節,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其他特別惡劣情節,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1)死亡2人以上或者重傷5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
(2)死亡6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3)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60萬元以上的。

⑸ 我老公開車追尾老公車上副駕人員受傷我老公要受法律責任嗎

先看事故造成的原因
再看車是不是營運性質
民事責任(賠償)多多少少肯定少不了
刑事責任看開車有沒有違法

⑹ 我建立QQ順風車的群,如果群內人員拼車發生事故我負法律責任么

你不需要負法律責任。

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六條機動車發生內交通事故造成人容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

因此不需要承擔責任,群內人員自己聯系搭乘車輛的商議過程你不參與不需要負責任、物品交易等方面的信息,沒聽說過出了事情要追究平台的責任,這個平台是非營利性的。比如58同城就有順風車,因為你只是利用QQ工具建立了一個信息平台。

⑺ 保險人對車上人員責任險不承擔賠償責任」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2011年11月23日,陳在明所有的渝G12257號東風牌貨車在永誠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以下簡稱永誠公司)投保了車輛損失險、車上人員責任險等。雙方簽訂的《機動車輛保險單(09版)》載明:車輛損失險的賠償限額為10萬元,車上人員責任險(乘客)2座的限額為5萬元×2,新車購置價262700元。保險單特別約定欄載明:本保險單車損險為不足額投保,出險時按保險金額與投保時新車購置價的比例計算賠償。永誠公司提供的保險條款載明:保險車輛無事故責任的,保險人對車上人員責任險不承擔賠償責任。2012年5月8日6時23分,彭建輝駕駛川X08532號中型自卸貨車行駛至重慶市謝陳路下行隆鑫加油站時,與相對方向行駛的張正洪駕駛的渝G12257號東風牌貨車、唐順碧駕駛的渝 A1T017小型轎車分別相撞,導致三車受損、張正洪受傷等。重慶高新區公安分局交警支隊認定:彭建輝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重慶市價格認證中心鑒定確定:渝G12257號車在該次事故中的車輛損失價值為64257元,陳在明支付鑒定費2530元。張正洪的傷經重慶市法醫學會司法鑒定所鑒定為九級傷殘。 2013年3月6日,陳在明與張正洪達成賠償協議並兌現:由陳在明一次性賠償張正洪的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生活補助金、交通費、殘疾賠償金、續醫費等共計115452元,張正洪的相關權利轉給陳在明。2013年9月8日,四川省武勝縣法院作出作出(2013)武勝民初字第2226號民事判決認定:張正洪受傷符合法律規定的醫療費、續醫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營養費、殘疾賠償金、誤工費、鑒定費等共計142263.04元,陳在明實際請求65452元由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廣安中心支公司、武勝縣必達汽車運輸有限責任公司賠償。2013年3月10日,和慶公司書面告知陳在明:永誠公司拒絕賠付,渝G12257號車的保險賠償權利由陳在明主張。2013年11月,陳在明訴至重慶市涪陵區法院,請求判決永誠公司向其賠償車輛損失險保險金66787 元、車上人員責任險保險金50000元。
【要旨】
1、保險合同中關於不足額投保賠付條款的概念、內容及其法律後果,為常人所能夠理解,保險人不承擔提示和明確說明義務。
2、「無責免賠」條款屬保險人提供的免除其主要責任的格式條款,且違反公序良俗,不具有法律效力。
【審理】
重慶市涪陵區法院於2013年11月21日作出(2013)涪法民初字第03035號民事判決。永誠公司不服該判決,上訴至重慶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該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
重慶市涪陵區法院認為,永誠公司對不足額投保賠付條款未盡提示和明確說明義務,不產生法律效力。永誠公司要求投保車輛的損失險按免責約定的比例賠償的抗辯主張,不予採納。陳在明已按保險合同約定履行了交納保險費的義務,永誠公司應按車上人員責任險的約定履行賠付義務。故判決:永誠公司向陳在明支付保險賠償金116787元。
重慶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認為,雙方特別約定「本保險單車損險為不足額投保,出險時按保險金額與投保時新車購置價的比例計算賠償。」 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其概念、內容及其法律後果,常人能夠理解,保險人不應承擔提示和明確說明義務。故該約定具有法律效力。「保險車輛無事故責任的,保險人對車上人員責任險不承擔賠償責任。」屬保險人提供的免除其主要責任的格式條款,且依據該條款,投保車輛遵守交通規則無責時不能獲得賠償,違反交通規則有責反而可以獲得保險賠償,這與引導公民遵紀守法的法治原則相悖。故永誠保險公司重慶分公司不能依據該條款免責。故改判為:永誠公司向陳在明支付車輛損失險保險金25423.30元、車上人員險保險金50000元,共計75423.30元。
【爭議】
本案爭議焦點是:
1、對雙方約定本案車輛損失險保險金按保險金額與投保時新車購置價的比例計算賠償,永誠保險公司應否承擔提示和明確說明義務;
2、保險條款約定「保險車輛無事故責任的,保險人對車上人員責任險不承擔賠償責任」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評析】
關於爭議焦點一:審判實務中,許多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認為,凡是涉及保險合同的免責條款,只要保險人未提供充分證據證明其已履行提示和明確說明義務,即不產生法律效力。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一條第二款規定:「保險人對保險合同中有關免除保險人責任條款的概念、內容及其法律後果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向投保人作出常人能夠理解的解釋說明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保險人履行了保險法第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的明確說明義務。」這說明判斷保險人應否承擔提示和明確說明義務的標準是:該免責條款的概念、內容及其法律後果是否為常人能夠理解,故對概念、內容及法律後果能夠為常人理解的免責條款,保險人不承擔提示和明確說明義務。本案雙方關於車輛損失險保險金按保險金額與投保時新車購置價比例計算賠償的約定即屬該情形,不能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認定無效。
關於爭議焦點二:現行商業保險條款均載明:保險車輛無事故責任的保險人不支付保險賠償金,即俗稱「無責免賠」條款,保險人也以該條款主張免責,投保人因此遭受損失不能得到救濟,審判實務中各地法院認識也不一致,因此有必要對此法律適用作出統一規定。首先,《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十九條第一款規定:「採用保險人提供的格式條款訂立的保險合同中的下列條款無效:(一)免除保險人依法應承擔的義務或者加重投保人、被保險人責任的。」 「無責免賠」條款屬保險人提供的免除其依法應承擔的義務的格式條款,應當無效;2、商業保險的本質是:雙方約定的保險事故發生給投保人等造成人身或財產損失,該損失由保險人依據商業保險合同約定代替投保人承擔賠付責任。投保人等即使不承擔事故責任,但保險事故給投保人等造成的人身或財產損失仍然客觀存在,如認定商業保險的「無責免賠」條款具有法律效力,即投保人等不能依據該商業保險合同獲得賠付。而投保人承擔事故責任的,反而可以獲得賠付。這顯然是在鼓勵引導公民違反交通規則,明顯違反公序良俗和保險的本質,更不利於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⑻ 雇無證未成年人員駕駛工程作業車,導致車上人員死亡,責任該如何判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0〕33號 最高人民法院2000.11.15發布)第七條規定: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或者機動車輛承包人指使、強令他人違章駕駛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具有本解釋第二條規定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三)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一)酒後、吸食毒品後駕駛機動車輛的;
(二)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
(三)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四)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五)嚴重超載駕駛的;
(六)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
車主責任大,幾乎或全部都得車主賠償,況且僱傭未成年人。

⑼ 關於交通的法律法規

無證駕駛,罰款扣車拘留;肇事逃逸,負事故全責,給對方修車,構成刑事的,還會判刑。

⑽ 機動車正常通過綠燈,電動車闖紅燈後,撞在機動車上,電動車上人員受傷,依照法律責任怎麼判斷

報警後,交通部門認定責任,交強險賠償後,不足部分,按責任賠償,不版服責任認定,參考 《道路交通事權故處理程序規定》申請復核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六條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
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

熱點內容
民法總則187 發布:2025-04-30 11:47:33 瀏覽:342
婚姻法24條規定 發布:2025-04-30 11:28:02 瀏覽:69
法律與道德的例子 發布:2025-04-30 11:21:01 瀏覽:103
民法表述 發布:2025-04-30 10:59:27 瀏覽:329
行政法精粹電子版 發布:2025-04-30 10:59:12 瀏覽:533
法官是怎麼徇私舞弊的 發布:2025-04-30 10:49:33 瀏覽:263
土地調處條例 發布:2025-04-30 10:47:59 瀏覽:295
法學碩士兩年制 發布:2025-04-30 10:46:40 瀏覽:815
精武司法所 發布:2025-04-30 10:41:16 瀏覽:977
中國國際責任法律 發布:2025-04-30 10:39:56 瀏覽: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