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神經病殺人負法律責任嗎

神經病殺人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時間: 2020-12-31 20:25:29

『壹』 精神病殺人負相對刑事責任一般判幾年

如果完全不能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殺人,則完全不負刑事內責任,如果是間歇性容精神病人正常的時候殺人,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故意殺人罪,處死刑,無期,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清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清,是指義憤殺人,防衛過當殺人,因受被害人長期迫害而殺人,幫助殺人,受囑托殺人,所以如果是相對有辨別能力的精神病人殺人,最輕的可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是在正常時殺人,則死刑或無期,如果是完全精神病人則不負刑事責任

『貳』 神經病殺人要不要負法律責任

如果是完全來不能辨認和源控制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殺人,不負刑事責任。
刑法第十八條【精神病人的刑事責任】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叄』 神經病殺人要負法律責任嗎

他的監護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他本人不承擔法律責任,也沒有能力承擔。

『肆』 中國法律有規定精神病殺人不犯法

精神病人殺人不犯法是因為他們在法律上不是完整的人,即喪失民事行為能版力。

精神病人刑事責任權是指精神障礙人實施了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為後的刑事責任。

我國刑法又對這三級刑事責任能力規定了不同的責任承擔。其中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是指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即輕度精神病人,包括那些患有輕度精神病、精神發育不全、神經官能症及病態人格的精神障礙者。

我國《刑法》第18條第3款規定:「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伍』 神經病殺人負法律責任嗎

刑法第十八條制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根據上述規定,在精神病人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的時候是不負責任的。

『陸』 神經病殺人是不是不犯法的,以後他再殺那怎麼辦,

神經病殺人不是不犯法,而是不負擔法律責任。其監護人是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如果再次方案,會由由政府強制醫療。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八條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6)神經病殺人負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七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1、配偶;

2、父母;

3、成年子女;

4、其他近親屬;

5、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柒』 為什麼精神病殺人不犯法

1、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 第18條第1款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定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精神病人應否負刑事責任,關鍵在於行為時是否具有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行為時是否有辨認或者控制能力,既不能根據行為人的供述來確定,也不能憑辦案人員的主觀判斷來確定,而是必須經過法定的鑒定程序予以確認。

對因不具有刑事責任能力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並不是一概放任不管,而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必要時也可以由政府強制醫療。

2、完全有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條第2款規定:「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具有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力,因此,應當對自己的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

3、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條第3款規定:「尚未完全喪失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是介於前兩種精神病人之間的一部分精神病人。 與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精神病人相比,這種人並未完全喪失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因此,不能象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那樣,完全不負刑事責任。

但是這種人作為精神病人,其刑事責任能力畢竟又有所減弱,因此,我國刑法規定對這種人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7)神經病殺人負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處罰精神病人

在刑罰適用方面,司法實務中應依據司法精神病鑒定關於行為人屬於限制責任能力及其等級、程度的鑒定結論,結合犯罪行為的性質、危害程度和行為人的其他個人情況,根據罪責刑相適應進行綜合分析,具體裁量,確定刑罰。

對限制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如屬於嚴重減弱責任能力的,應予以較大幅度的從寬處罰(主要是減輕處罰),也可以考慮緩刑的適用,直至免予刑事處罰;對屬於中度減弱責任能力的,則應予以較適中的從寬處罰(從輕或減輕處罰不排除緩刑的適用)。

對屬於輕度減弱責任能力的,應予以較小幅度的從寬處罰(原則上只能從輕處罰,且從輕幅度不能過大)。但是對於那些雖然是輕度精神病患者,犯罪性質惡劣、犯罪手段殘忍、犯罪後果特別嚴重的犯罪,一般不應當減輕處罰,可以根據案件具體情況考慮從輕處罰。

犯罪後,通過司法精神病鑒定,認為是精神病患者,但從他在羈押中的情況看,似無異常表現;有的人犯罪時精神正常,犯罪後患精神病的應不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1983年9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判嚴重刑事犯罪案件中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答復》對此作了規定:

經過鑒定,認為患精神病的人,在他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的,依照《刑法》第18條的規定,不負刑事責任,不應對其判處刑罰,更不能判處死刑。人民法院如果對原鑒定有懷疑,可以按照《刑事訴訟法》第121條的規定,再次送請鑒定。

經過復驗,如果確定此人不是精神病人,或者雖是間歇性的精神病人、但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依照刑法第18條第1款、第2款的規定,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須按照法律規定判刑;罪該處死的,可以判處死刑。犯罪的時候精神正常,犯罪後患精神病的人,依照法律規定,應當負刑事責任。

『捌』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殺人需不需要負法律責任

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病情發作期間殺人不需要負法律責任,否則就應當承擔法專律責任。

『玖』 患神經病的人殺人為什麼不用負法律責任

精神病人來在不能辨認源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其監護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三十二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責任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
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

熱點內容
城市綠化違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30 14:47:12 瀏覽:641
企業為何制定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30 14:38:21 瀏覽:283
簡論高校學生開展法律援助問題研究 發布:2025-04-30 14:36:51 瀏覽:872
公司會議內容具備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4-30 14:31:32 瀏覽:11
武漢市法院院長 發布:2025-04-30 14:31:18 瀏覽:236
徐滔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4-30 13:58:28 瀏覽:981
司法所統招 發布:2025-04-30 13:39:36 瀏覽:109
2016中級經濟法考試真題 發布:2025-04-30 13:34:14 瀏覽:793
學生會小組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30 13:24:06 瀏覽:689
修改法律責任年齡 發布:2025-04-30 13:22:13 瀏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