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游殺人負法律責任嗎
Ⅰ 夢游殺人有沒有罪
如果能確定是夢游時乾的,不用負刑事責任。 從醫學角度上講,夢游是一種病,睡眠障礙的一種,是夢中行為障礙(睡眠抑制、清醒的不平衡)所導致的,國外稱為「REM7行為障礙」,又稱夢行症,夢游屬於精神類疾病。從法律角度上,屬於無刑事責任能力人,不負刑事責任。
一、夢游,是睡眠中突然爬起來自行下床行動,而後再回床繼續睡眠的怪異現象,醒後對睡眠期間的活動一無所知。在神經學上是一種睡眠障礙,發生在睡眠的第3-4期深睡階段,此階段集中於前半夜。症狀一般為在半醒狀態下在居所內走動,但有些患者會離開居所或作出一些危險的舉動,如翻窗、開車甚至一些暴力活動,如殺人等。
二、夢游是一種與睡眠有關的腦功能障礙。成年人發生夢游,多與患精神分裂症、神經官能症有關。
夢游患者意識不清,對人、對物不自主地應對,行為目的不明確。夢游屬於精神疾病中的「意識障礙」。這一行為,屬於刑法上規定的「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的法定情形,依法不負刑事責任。 但是,是不是夢游症導致的殺人需要進行法醫學鑒定和其他的一些證據配合使用(比如平時表現、是否遺傳、與被害者關系如何等),才能確定。
三、診斷標准
1.夢游的一般特徵:夢游顯然是一種變異的意識狀態。患者與周圍環境失去了聯系,他似乎生活在一個私人的世界裡。他的情緒有時會很激動,甚至會說一大堆的胡話,旁邊人很難聽懂他在講什麼東西。他似乎在從事一項很有意義的活動。這種活動往往是他壓抑的痛苦經歷的象徵式重現。夢游結束後,患者對夢游一無所知。
2.DSM-Ⅲ的診斷標准《心理障礙的診斷與統計手冊》DSM-Ⅲ中的診斷標準是心理學界對夢游症的最新定義,主要包括如下五點:
(1)常有睡眠中起床行走行為,通常發生在主要睡眠階段的最初第三期。
(2)當夢游時,患者臉部表情呆板,對他人的刺激基本上不作反應,夢游者也很難被強行喚醒。
(3)清醒時(不管是在夢游結束後,還是在第二天早晨)患者對夢游中所發生的一切大都遺忘了。
(4)當從夢游狀態醒來後的幾分鍾內,患者心理活動與行為均無損傷(盡管醒來最初一刻,患者有迷糊與定向力障礙)。
(5)夢游的起始及進行過程中沒有諸如癲癇症一類的器質性因素加入。
相關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八條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Ⅱ 夢游殺人負刑事責任嗎
夢游殺人是無意識行為,如果確存在經常夢游,或經診斷患無意識夢游症,夢游殺人行為就歸結為意外事件,沒有刑事責任可言。
Ⅲ 夢游時犯了罪,比如殺人,要不要承擔法律責任
犯罪要符合四個構成要件,即主體、客體、客觀方面、主觀方面。夢游致人死亡(只要有證據證明其致人死亡的行為確實在夢游狀態下所為)的,哪怕其平時對死者確實有怨恨,也有殺之的念頭,仍不能視為犯罪--因為夢游的人意志不受自己控制,談不上有殺人的故意或致人死亡的過失,因而是不符合故意殺人罪(或過失致人死亡罪)的犯罪主觀要件的!!
Ⅳ 夢游的人殺了人要不要負法律責任
首先,夢游殺人不犯法。但首先要做的是要鑒定是否為真實的夢游殺人,如果是偽裝的,一定是以故意殺人罪論處,判處死刑
1,殺人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
不一定,有幾種情況不構成:A,正當防衛 B,見義勇為 C,意外
正常情況下,夢游應該屬於意外的范圍
2,從法理分析犯罪構成:
構成犯罪必須同時符合4個基本要件:主體/客體/主觀方面/客觀方面..
夢游殺人符合主體/客體/客觀方面(實施了殺人的客觀行為)但是是否構成犯罪的主觀方面?這是夢游殺人是否構成犯罪的關鍵.
3,犯罪的主觀方面有故意和過失兩種:
行為人夢游時候屬於非清醒的狀態,對其實施的危害行為不具有主觀的自製力,對其危害結果不存在希望或放任(法理上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的心理狀態),也不存在過於自信或疏忽大意(法理上過失的兩種形態),所以,不能認定其構成犯罪的主觀方面.
4,綜上所述,夢游殺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
5,但是,這里有幾個問題要解決,就是行為人是否知道或應該知道自己夢游的時候具有危害性,如果,知道自己夢游的時候行為無法控制可能產生危害行為,那麼,他有義務採取一些適當的防範措施,比如在睡覺前讓家人將其房門反鎖等措施...如果他知道又未採取措施,那麼他可能構成過失,就構成了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的性質屬於法理上的過於自信的過失
6,還有一個問題,夢游屬於很難界定的精神狀態,很難舉證,如果法律給予夢游者排除犯罪的特權,可能導致夢游者在清醒時候犯罪,用夢游來作為借口逃避法律的制裁.所以,所謂夢游殺人的行為只能在法理的角度進行分析,很難在司法實踐中獲得公訴和審判機關的認同...
首先要做的是要鑒定是否為真實的夢游殺人,如果是偽裝的,一定是以故意殺人罪論處,判處死刑;如果的確是夢游殺人,則根據發條的規定是不負刑事責任的,因為睡夢中的人是沒有意識的,換句話說是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人,因而也就不負刑事責任.(不過現實生活中會有這種事伐,千萬不可投機取巧哦!)
Ⅳ 夢游殺人負法律責任嗎
晚上在夢游的抄時候弄傷襲了人,會承擔法律責任。但不一定承擔刑事責任,會承擔民事責任。需要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
《侵權責任法》
第六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七條 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第十六條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Ⅵ 夢游殺人犯法嗎
從法律復上來說夢游是一種人在制不自覺的情況下,是不受自己正常思維影響的,而法律只對正常的情況進行判定,所以夢游殺人是不犯法的。但做為夢游你必須有正規醫院提夠的相關證明或病例才能在法律上有效,如果沒有,那你即使是真的夢游殺人,那也只能因為你的證據不足而判你有罪
Ⅶ 夢游殺人需負刑事責任嗎
依據抄:《中華人民共襲和國刑法》第十七條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第十八條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Ⅷ 夢游殺人了要不要擔負法律責任
夢游殺人不構成犯罪,因而不需承擔法律責任。構成犯罪必須同時符主、客專體以及主、客觀方面四屬個條件,夢游者在不清醒無意識狀態下殺人不具有主觀意願,因而不構成犯罪。 但在實際案例中應該要有權威的精神病鑒定才能夠證明殺人者是夢游中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過失傷人致死的吧…想要隨便說是夢游症患者是肯定不行的… 我也覺得夢游症患者的監護人應負有一定責任,但具體如何應該詢問法律界人士,這個偶就不大清楚了~~
希望採納
Ⅸ 夢 游 殺 人 犯 法 嗎
1,殺人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
不一定,有幾種情況不構成:A,正當防衛 B,見義勇為 C,意外
正常情況下,夢游應該屬於意外的范圍
2,從法理分析犯罪構成:
構成犯罪必須同時符合4個基本要件:主體/客體/主觀方面/客觀方面..
夢游殺人符合主體/客體/客觀方面(實施了殺人的客觀行為)但是是否構成犯罪的主觀方面?這是夢游殺人是否構成犯罪的關鍵.
3,犯罪的主觀方面有故意和過失兩種:
行為人夢游時候屬於非清醒的狀態,對其實施的危害行為不具有主觀的自製力,對其危害結果不存在希望或放任(法理上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的心理狀態),也不存在過於自信或疏忽大意(法理上過失的兩種形態),所以,不能認定其構成犯罪的主觀方面.
4,綜上所述,夢游殺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
5,但是,這里有幾個問題要解決,就是行為人是否知道或應該知道自己夢游的時候具有危害性,如果,知道自己夢游的時候行為無法控制可能產生危害行為,那麼,他有義務採取一些適當的防範措施,比如在睡覺前讓家人將其房門反鎖等措施...如果他知道又未採取措施,那麼他可能構成過失,就構成了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的性質屬於法理上的過於自信的過失
6,還有一個問題,夢游屬於很難界定的精神狀態,很難舉證,如果法律給予夢游者排除犯罪的特權,可能導致夢游者在清醒時候犯罪,用夢游來作為借口逃避法律的制裁.所以,所謂夢游殺人的行為只能在法理的角度進行分析,很難在司法實踐中獲得公訴和審判機關的認同...
首先要做的是要鑒定是否為真實的夢游殺人,如果是偽裝的,一定是以故意殺人罪論處,判處死刑;如果的確是夢游殺人,則根據發條的規定是不負刑事責任的,因為睡夢中的人是沒有意識的,換句話說是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人,因而也就不負刑事責任.(不過現實生活中會有這種事伐,千萬不可投機取巧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