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勸酒法律責任法律法規

勸酒法律責任法律法規

發布時間: 2023-06-13 01:32:44

1. 勸人喝酒要承擔什麼責任

按照我國《刑法》第18條第4款規定:「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就從法律上明確規定了醉酒犯罪應負完全刑事責任。
同時,對於這4種勸酒行為同樣也進行了立法規定----
比如強迫性勸酒、明知對方不能喝酒仍勸其飲酒、未將醉酒者安全護送以及.酒後駕車未勸阻導致發生車禍,這4種行為同桌飲酒者,都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出現以下四種情況,根據《民法典》的相關規定,同飲者和勸酒者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0 1強迫性勸酒
在飲酒過程中,有明顯強迫對方喝酒的意思表示,比如用「不喝不夠意思,不喝看不起我,不喝不是兄弟」等語言刺激對方喝酒;
0 2明知對方不能飲酒仍勸其飲酒
比如明知對方酒精過敏、身體不適或者吃了頭孢類葯物不能飲酒,仍勸其飲酒而誘發了相關的疾病;
0 3未將醉酒者安全護送
如果飲酒者已經神志不清,失去控制能力,同飲者要將醉酒者安全送到醫院、家中或其親人身邊,讓醉酒者有人照顧;
0 4飲酒者酒後駕車未勸阻
一旦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後果,勸酒人要承擔相應責任。

2. 勸酒承擔責任的法律規定

以下四種情況,勸酒者通常需要負法律責任:一、強迫性勸酒。二、明知對方不能喝仍勸酒。三、未將醉酒者安全送達。四、未勸阻醉酒者駕車導致發生車禍等損害。
法律分析
一、強迫性勸酒:根據法律規定,多數情況下應由發生人身損害的飲酒人自負責任。但是,如果在飲酒過程中有明顯的強迫性勸酒行為,如野蠻灌酒、言語要挾、刺激對方、不喝就糾纏不休等,只要主觀上存在強迫的過錯,此時對於損害後果的發生,勸酒人應當承擔相應的過錯賠償責任。二、明知對方不能喝仍勸酒:如果明知對方不能飲酒,最後因喝酒引發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導致傷殘、死亡的情況發生,勸酒者需要擔責;如果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勸酒誘發疾病的,勸酒者無需承擔過錯責任,但根據公平責任原則也要承擔賠償責任。即勸酒者無論是否知道對方不能喝酒,都應承擔責任,只不過前者須承擔較大責任。三、未將醉酒者安全送達:如飲酒者已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無法支配自身行為時,同飲人沒有將其送至醫院或安全送回家中,此時如果發生意外,同飲人應承擔相應賠償責任。四、未勸阻醉酒者駕車導致發生車禍等損害:在明知對方酒後駕車而不加以勸阻情況下,一旦發生損害結果,同飲人就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如果已盡到勸阻義務而醉酒人不聽勸阻,同飲人則可以減輕或免責。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條 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3. 是否勸酒法律上是怎麼認定的

關於勸酒者所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一般是針對事故所發生具有過錯責任的相關情形,主要有以下內容行為人需要依法承擔損害賠償的責任:1、行為人強迫性勸酒,明知對方的身體原因無法飲酒而強迫對方喝酒的行為;2、一起喝酒沒有將醉酒者安全送到對方家中或者其他地點從而導致發生各種事故的行為。
法律分析
根據上述內容具體展開來講,首先所謂行為人強迫性勸酒,指的就是比如用不喝不夠朋友等過激語言刺激對方去喝酒,或者是在對方已經喝醉並且意識不清沒有自製力的情況下,仍然勸對方喝酒的一種行為;其次是所謂明知對方不能喝酒仍然勸對方飲酒的行為,比如就是明知對方的身體狀況,仍然勸對方飲酒從而誘發疾病等;第三則是所講的沒有將醉酒者安全護送到家,也就是說比如飲酒者已經失去或者即將失去對自己自身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後無法支配自己行為的時候,其酒友沒有將對方送至醫院或者安全送回家中;最後就是對方酒後駕車沒有及時勸阻從而導致對方發生車禍等嚴重損害的。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即使是在民事行為過程當中對方存在著沒有過錯的行為,但是也是需要承擔一定責任的,這個是需要根據實際具體情況來進行詳細分析。但是沒有過錯的行為人在補償的時候一般也只是進行合理補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九條 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與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教唆、幫助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該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未盡到監護職責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4. 勸酒犯法的法律

法律分析:一是強迫性勸酒,明知對方不能喝酒,或明知對方身體有疾病———對方已經明確表示身體不適的情況下仍然勸對方飲酒者,要承擔由勸酒引起的一切責任;

二是明知對方喝醉已經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在無人照顧的情況下存在危險,清醒酒友未將醉酒者安全送達,醉酒者一旦出事清醒者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三是酒後駕車未勸阻,對於醉酒的酒友其他人應當勸阻其不得駕車,如果未加勸阻則就有可能承擔由此引發的相應法律責任;

四是宴會的主人應當確保參加宴會的每個人的安全,醉酒者一旦出現意外事故,酒宴召集者就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第一千一百八十條 因同一侵權行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

第一千一百八十一條 被侵權人死亡的,其近親屬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被侵權人為組織,該組織分立、合並的,承繼權利的組織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被侵權人死亡的,支付被侵權人醫療費、喪葬費等合理費用的人有權請求侵權人賠償費用,但是侵權人已經支付該費用的除外。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條 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財產損失的,按照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賠償;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以及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被侵權人和侵權人就賠償數額協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賠償數額。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條 侵害自然人人身權益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5. 勸酒犯法嗎

勸酒是否犯法是根據具體情況決定。
酒桌上的勸酒導致下列四種情形,可能觸犯法律:
1、強迫性勸酒,勸酒者通過語言刺激對方喝酒,或者對方已經醉酒意識不清沒有自製力的情況下,還勸其喝酒;
2、明知對方不勝酒力,不能喝酒還繼續勸其喝酒,例如,明知對方身體有不能飲酒疾病的;
3、沒有將醉酒者安全護送的,飲酒者失去自控能力,聚餐者沒有將其安全送到醫院或家中的;
4、酒後駕車未勸阻導致發生車禍等損害的。
違法行為又稱「無效行為」。不合法行為的一種。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與客觀上不合法行為不同之處在於,行為人在實施該行為時主觀上有過錯,從而使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受到侵犯。主觀上的過錯指故意或過失兩種主觀狀態。根據違法性質,違法行為可分為刑事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經濟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等;根據對社會的危害程度,違法行為可分為一般違法行為和嚴重違法行為(犯罪)。
違法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違法是指一切違反現行法律規定的行為,包括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狹義的違法,則是指嚴重地違反法律,但未構成犯罪的行為。我們在這里是從廣義上對違法進行論述的。
違法與犯罪的聯系是犯罪一定違法,違法不一定犯罪。區別是犯罪的社會危害程度比違法行為嚴重,犯罪行為大多數要負刑事責任,違法行為承擔行政責任或民事責任。
違法行為與其他一些行為的存在著區別。首先,違法行為不同於違反道德的行為。許多違法行為,是犯罪行為,同時也是違反道德的行為。但是,並非所有違法行為都是違反道德的行為。同樣,有些違反道德的行為並不構成違法行為。其次,違法行為不同於法律上的無效行為。違法行為當然不能發生行為人實施違法行為時所希冀的為法律所肯定的有效結果。但是,不能認為法律上無效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有些法律上無效的行為雖然沒有法律效力,但也並不構成違法。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6. 勸酒罪法律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勸酒人應當對飲酒人酒量和承受能力作出符合常理的必要判斷,並給予飲酒人必要勸阻的注意義務。如果沒有盡到注意義務,造成飲酒人傷亡的,根據各自的過錯程度,組織者、勸酒者、同飲者均要承擔一定的民事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7. 勸酒法律責任的條款

法律分析:酒文化作為我國社會文化的一種亞文化,並不屬於法外空間,成年人有飲酒自由,但對自身安全及同飲者負有高度注意和提醒義務。
下列情形勸酒者將承擔法律責任:1.強迫性勸酒,明知對方不能喝酒或明知對方身體有疾病,在對方已經明確表示身體不適後,仍然勸對方飲酒者,要承擔由勸酒引起的一切責任;
2.明知對方喝醉,已經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我的控制能力,在無人照顧的情況下存在危險而未將醉酒者安全送達,若醉酒者出事,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3.酒後駕車未勸阻,將承擔由此引發的事故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九條 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與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教唆、幫助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該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未盡到監護職責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五條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第二百三十三條 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二百三十五條 過失傷害他人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 受害人對同一損害的發生或者擴大有故意、過失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的規定,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但侵權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受害人只有一般過失的,不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
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規定確定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時,受害人有重大過失的,可以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

熱點內容
下列法律責任形式中屬於行政罰款 發布:2025-01-12 03:03:39 瀏覽:156
撿到東西毀壞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2 03:01:13 瀏覽:701
新疆流動人口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2 02:42:34 瀏覽:403
大學生的戀愛道德觀 發布:2025-01-12 02:26:07 瀏覽:496
公務員職業道德的目的 發布:2025-01-12 01:43:57 瀏覽:144
勞動法婦女節 發布:2025-01-12 01:37:44 瀏覽:228
古田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2 01:10:23 瀏覽:489
行政法哪些法規重要 發布:2025-01-12 01:08:44 瀏覽:407
試論述國際商法的基本作用 發布:2025-01-12 00:03:41 瀏覽:725
華東政法大學東方法學 發布:2025-01-11 23:36:41 瀏覽: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