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游泳法律責任
㈠ 一起去游泳有人淹死其他人有責任嗎
未成年溺亡同伴不需要負責任。未成年人結伴遊泳溺亡,同伴一般不需要承擔責任。未成年人是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父母是法定監護人,對其子女依法負有教育、監督、管理和保護義務。
一、誰對脫管未成年人負有照顧義務
1、成年人與未成年人結伴參與活動,成年人對脫離監護人及受託人監管的未成年人依法負有照顧和安全保護的職責義務,如果未盡到足夠的安全防範義務和後續的施救責任,對他人遭受的損失將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2、父母作為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也應對子女進行有效監護和教育,避免發生悲劇。
二、孩子溺水,誰之過
1、結伴野外游泳的參與者負有互相照顧、救助義務,若參與者未盡到相關義務,應當對其他參與者的損害承擔相應的過錯責任。
2、水庫管理人負有確保水利設施建全、功能完好等保障義務,但對進入水庫游泳者不負安全保障義務。
3、未成年人到水庫游泳,不慎溺水身亡應由監護人承擔監護不力的責任。
三、未成年人一起游泳,淹死了一個,另外的人有責任嗎?
1、未成年人擅自外出溺水死亡,父母作為監護人,應負監護不力的責任。作為未成年人的其他孩子受認知及民事行為能力的限制,相互間無法定的監管和照顧及救助義務,對小朋友的溺水死亡如果不存在主觀上的過錯和違法行為無需承擔賠償責任。
2、但小朋友畢竟是和他們一起玩,而且死亡的嚴重後果,其他小朋友的監護人於情於理給予適當補償也應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十八條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親屬;
(四)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㈡ 小孩在水庫落水溺亡,水庫管理者是否應承擔責任
1.如果說水庫那裡設置有警示標志,而在應該封閉的情況下沒有封閉,讓小孩闖進去後溺水死亡的話,水庫的管理者是應該承擔責任的; 2.如果水庫那裡沒有設置警示標志,並且在應該封閉的情況下沒有封閉,那麼水庫管理者的責任更大一些; 3.無論怎麼說,小孩家長的責任是推脫不掉的,畢竟是未成年人,需要有監護人照顧的; 4.以上所說水庫管理者應該承擔責任,依據的是民法中的過錯原則.
㈢ 水庫溺水死亡責任
水庫溺水死亡責任劃分如下:
1、水庫的建築設計方和水庫的施工方在設計、維修水庫時,擅自從水庫旁取土,改變了庫內原貌,留下了安全隱患,對溺亡負有一定責任;
2、水庫的所有人在管理水庫過程中未採取相應的安全保障措施,對此也負一定的責任,承擔總經濟損失10%的責任,並互負連帶責任;
3、作為監護人未盡到監護職責,沒有保護好被監護人的人身安全,應承擔事故的主要責任。法律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條
賓館、商場、銀行、車站、機場、體育場館、娛樂場所等經營場所、公共場所的經營者、管理者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經營者、管理者或者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經營者、管理者或者組織者承擔補充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㈣ 泳池溺亡法律責任
泳池溺亡法律責任如下:
游泳池溺水事故的責任認定,首先需要確定責任主體:第一,救生員是否盡到了救助義務。只要救生員履行了職責,也就是說只要不是故意不施救造成人員死亡的,就不需要承擔責任。如果救生員在一旁,有能力施救卻沒有施救,導致受害人死亡的,要追究其責任。第二,游泳館方面是否盡到了安全保障義務。游泳館要做到安全警示義務、巡視檢查義務等,否則就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一般情況下,游泳館對溺水死亡的人負有直接的法律責任,起訴游泳館,要求賠償部分損失的支持是可以得到法院的支持的。第三,家長或者監護人是否盡到了監護義務。如果監護人沒有盡到看護義務,則自己需要承擔部分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條 【安全保障義務人責任】賓館、商場、銀行、車站、機場、體育場館、娛樂場所等經營場所、公共場所的經營者、管理者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經營者、管理者或者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經營者、管理者或者組織者承擔補充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 醫療費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醫葯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結合病歷和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確定。賠償義務人對治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異議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醫療費的賠償數額,按照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實際發生的數額確定。器官功能恢復訓練所必要的康復費、適當的整容費以及其他後續治療費,賠償權利人可以待實際發生後另行起訴。但根據醫療證明或者鑒定結論確定必然發生的費用,可以與已經發生的醫療費一並予以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