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法律效力
⑴ 監察建議有沒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有。監察建議不同於一般的工作建議,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相對人無正當理由必須履行監察建議要求其履行的義務,否則,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監察機關不幹涉監察對象所在單位的日常工作,監察建議一般不涉及監察對象所在單位主責主業的正常運轉,提出監察建議的目的是做好監督、調查的「後一半」工作,強化對公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
第四十五條 監察機關根據監督、調查結果,依法作出如下處置:(一)對有職務違法行為但情節較輕的公職人員,按照管理許可權,直接或者委託有關機關、人員,進行談話提醒、批評教育、責令檢查,或者予以誡勉;(二)對違法的公職人員依照法定程序作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政務處分決定;(三)對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按照管理許可權對其直接作出問責決定,或者向有權作出問責決定的機關提出問責建議;(四)對涉嫌職務犯罪的,監察機關經調查認為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製作起訴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人民檢察院依法審查、提起公訴;(五)對監察對象所在單位廉政建設和履行職責存在的問題等提出監察建議。監察機關經調查,對沒有證據證明被調查人存在違法犯罪行為的,應當撤銷案件,並通知被調查人所在單位。
第六十二條 有關單位拒不執行監察機關作出的處理決定,或者無正當理由拒不採納監察建議的,由其主管部門、上級機關責令改正,對單位給予通報批評;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理。
⑵ 我國有關會計監督的法律效力
我國已形成了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體系,包括單位內部監督、以注冊會計師為主體的社會監督和以政府財政部門為主體的政府監督。 內部監督的本質是內部控制,是內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監督是對內部監督的再監督,其特徵是監督行為的獨立性和有償性;政府監督是對內部監督和社會監督的再監督,其特徵是強制性和無償性。一、單位內部會計監督 (一)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概念
《會計法》規定,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是各單位的法定義務。
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是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主體和對象
內部會計監督的主體是各單位的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並非審計人員。
內部會計監督的對象是單位的經濟活動。
根據《會計法》的規定,單位負責人負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組織實施,對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建立及有效實施承擔最終責任。
(三)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基本要求
1.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或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許可權應當明確,並相互分離、相互制約。這是機構控制和職務控制的基本要求。
2.重大對外投資、資產處置、資金調度和其他重要經濟業務,應當明確其決策和執行程序,並體現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要求。
3.財產清查的范圍、期限和組織程序應當明確。這是財產安全控制和會計信息公職的基本要求。
4.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辦法和程序應當明確。這是內部審計控制的基本要求。
⑶ 黨對政府的監督有法律效力嗎
黨對政府的監督有法律效力。
人大監督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代表國家和人民進行的監督,是國家最高層次的監督,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監督。
⑷ 什麼監督可以直接產生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直接監督是指監督主體的監督行為能直接產生法律效力。包括行政監察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和上級公安機關等監督行為。人大執法監督、各級行政監督、政協監督、紀檢監督、司法監督,均可以直接產生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人民檢察院民事訴訟監督規則》 第三條 人民檢察院通過抗訴、檢察建議等方式,對民事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
第五十條 人民檢察院對審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區分情況作出下列決定:(一)提出再審檢察建議;(二)提請抗訴或者提請其他監督;(三)提出抗訴;(四)提出檢察建議;(五)終結審查;(六)不支持監督申請;(七)復查維持。負責控告申訴檢察的部門受理的案件,負責民事檢察的部門應當將案件辦理結果告知負責控告申訴檢察的部門。
第五十二條 人民檢察院受理當事人申請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監督的案件,應當在三個月內審查終結並作出決定,但調卷、鑒定、評估、審計、專家咨詢等期間不計入審查期限。對民事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違法行為監督案件和對民事執行活動監督案件的審查期限,參照前款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