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城市供熱條例具有法律效力嗎

城市供熱條例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時間: 2023-08-24 14:41:04

『壹』 西安市集中供熱條例(2021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供熱服務和用熱行為,維護供熱用熱雙方的合法權益,促進集中供熱事業可持續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集中供熱的規劃、建設、經營、使用和管理等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集中供熱,是指集中熱源所產生的蒸汽、熱水,通過管網向城市(鎮)或者部分區域的用戶有償提供用熱的行為。第四條集中供熱應當遵循統籌規劃、優化配置、節能環保、規范服務、強化監管的原則。第五條市城市管理部門是本市集中供熱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市集中供熱及相關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

區縣集中供熱行政主管部門和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在市集中供熱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指導下,負責其管理范圍內集中供熱的監督管理工作。

發改、資源規劃、住建、財政、生態環境、市場監管、應急、公安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集中供熱的相關監督管理工作。第六條市、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將集中供熱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集中供熱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集中供熱保障能力,提高集中供熱普及率,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第七條鼓勵各類投資主體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投資集中供熱項目的建設和運營。第八條鼓勵採用熱電聯產、冷熱電三聯供、區域鍋爐房等多種形式發展集中供熱,推廣先進、節能、環保的供熱用熱技術,支持利用太陽能、水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發展集中供熱。第九條市、區縣人民政府和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應當設立集中供熱專項資金,專項用於集中供熱的獎勵和補貼。第二章規劃與建設第十條集中供熱專項規劃是集中供熱建設、管理、發展的依據。

市、區縣集中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資源規劃主管部門依據城市總體規劃及能源發展規劃,編制本級集中供熱專項規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由本級集中供熱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經批準的集中供熱專項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按照規劃編製程序報請批准。第十一條編制集中供熱專項規劃,應當體現城鄉統籌、節能減排、科學配置熱源、長遠與近期相結合的要求,合理安排熱源廠(站)和管網布局,使其與城市發展規模相適應。第十二條新建、改建、擴建熱源廠(站)、供熱管網等集中供熱工程項目,應當符合集中供熱專項規劃。

負責建設項目審批的部門在審查集中供熱工程項目申請時,應當徵求集中供熱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第十三條在已建成和規劃建設的集中供熱管網覆蓋范圍內,不得建設高能耗、高污染的供熱設施。已建成使用的,應當按照城市發展規劃和有利於集中供熱、節能環保的原則予以改造,並逐步並入集中供熱。第十四條新建、改建、擴建城市道路,應當按照集中供熱專項規劃的要求,同時設計和敷設供熱管網。

城市道路建有地下綜合管廊的,供熱管網應當納入綜合管廊。第十五條按照集中供熱專項規劃建設的供熱管網,需要穿越某一地段或者建築物、構築物時,產權單位或者產權人應當予以配合。因穿越施工造成相關建築或者設施損壞的,建設單位應當及時修復;無法修復的,應當經過評估予以賠償。第十六條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中的集中供熱管網建設資金,專項用於集中供熱管網的建設。第十七條新建、改建、擴建民用建築需要實行集中供熱的,建設單位應當向建設工程所在區域的供熱企業提出申請。供熱企業應當在接到申請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作出答復。

既有民用建築需要實行集中供熱的,按照前款規定徵求所在區域的供熱企業意見。不符合集中供熱條件的,應當按照既有民用建築節能改造標准進行節能改造。第十八條實行集中供熱的新建、改建、擴建民用建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安裝供熱系統調控裝置、用熱計量裝置和室內溫度調控裝置。

實行集中供熱的既有民用建築不符合國家有關住宅設計規范要求的,在進行建築節能改造的同時,安裝供熱系統調控裝置、用熱計量裝置和室內溫度調控裝置。第十九條建設項目配套建設的供熱設施應當與建築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

建設項目配套建設的供熱設施的設計、施工、監理,應當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承擔,並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技術標准和規范;使用的設備、管材和計量器具,應當符合設計要求和國家規定的產品質量標准,其技術參數應當與熱源的熱媒參數相匹配。

『貳』 銀川市城市供熱條例(2010修改)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城市供熱管理,保護環境,合理利用供熱資源,維護供熱單位和熱用戶的合法權益,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城市供熱的規劃、建設、經營、管理活動的單位、個人和熱用戶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市住房保障部門是本市供熱主管部門。

興慶區、金鳳區、西夏區行政區域內的供熱管理工作由市住房保障部門負責。

賀蘭縣、永寧縣、靈武市供熱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供熱管理,並接受市供熱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監督。

建設、規劃、環保、供電、供水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配合供熱行政主管部門做好城市供熱工作。第四條城市供熱應當堅持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優先發展集中供熱和清潔能源供熱,限制並逐步取消分散鍋爐房供熱。推行供熱系統節能改造,按熱計量收費。鼓勵供熱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研究、開發、應用和推廣。第二章供熱規劃與建設第五條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規劃、環保、發展改革、建設等部門根據城市總體規劃,編制供熱規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第六條新建、擴建、改建熱源廠、鍋爐房、換熱站、泵站等供熱工程應當符合供熱規劃和環保規劃,並按規定程序辦理相關手續。

建設單位不得擅自變更規劃確定的供熱方式。第七條城市供熱工程的設計、施工,應當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承擔,並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設計和施工技術規范;選用的設備、材料、計量器具等應當符合設計要求和國家規定的產品質量標准;安裝使用的鍋爐應當到技術監督部門辦理有關手續。第八條新建房屋的供熱系統應當符合國家建築節能標准,室內採暖系統必須安裝熱計量和溫度調控裝置,實行分戶計量、溫度調控。

未按節能標准設計的,規劃主管部門不得進行規劃審批,建設主管部門不得頒發施工許可證;未按設計施工的,不得交付使用。

既有建築未實行建築節能和分戶控制的,應當對供熱系統進行分戶計量、溫度調控改造。第九條需要納入供熱管網且符合入網條件的,供熱單位必須與入網申請人簽訂入網協議。協議簽訂後三十日內由供熱單位向供熱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供熱入網協議主要包括入網面積、費用標准、供熱計量設備、驗收移交約定、保修期內的維修責任、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及違約責任等內容。第十條按照規劃建設的供熱工程需要穿越某一地段、空間或者建築物的,產權單位或產權人應當予以配合。因施工造成損失的,建設單位應當給予補償。新建、改建、擴建供熱工程需在當年供熱的,應當在當年10月底以前完工並投入使用。第十一條供熱工程竣工後,建設單位應當依法組織竣工驗收,供熱單位應當參加。建設單位應當於驗收合格之日起十五日內將竣工驗收資料以及有關部門的驗收意見報供熱行政主管部門備案。供熱工程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第三章供熱與用熱第十二條城市供熱實行特許經營。

經營者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與其經營規模相適應的資金;

(二)有健全的服務和安全管理制度;

(三)有具備相應的從業資格的供熱技術人員和安全管理人員;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城市供熱特許經營應當通過招標投標的方式選擇經營者。第十三條本條例實施前取得供熱經營權的供熱單位,符合第十二條規定的,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與其簽訂特許經營協議。不符合第十二條規定的,限期整改。

供熱特許經營具體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第十四條供熱單位應當按照供熱規劃確定的供熱范圍向熱用戶供熱。第十五條供熱單位應當與熱用戶簽訂書面的供用熱合同。

供用熱合同應當包括供熱時間、室溫標准、收費標准及期限、停暖及停暖費用約定、供熱設施維修責任、違約責任等內容。第十六條採暖期為每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因氣候原因需提前或延長採暖期的,由市人民政府決定。第十七條採暖期內供熱單位應當保證居民用戶起居室的溫度不低於攝氏18度。非居民用戶的室內溫度執行國家規范標准或由供用熱雙方在供熱合同中約定。

室內溫度的測量、鑒定辦法由市供熱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叄』 大連市城市供熱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城市供熱管理,維護供熱單位和用戶的合法權益,促進供熱事業的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大連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城市供熱,是指由熱電聯產、區域鍋爐、工業余熱(含自備電站)和分散鍋爐所產生的蒸汽、熱水,通過管網供給的生產和生活用熱。
本條例所稱供熱單位,是指用自己生產或使用外單位生產的蒸汽、熱水,從事供熱經營或為本單位職工供熱的單位。
本條例所稱用戶,是指使用城市供熱的單位和個人。第三條本條例適用於大連市行政區域內城市供熱的規劃、建設、運營、使用和管理。第四條大連市城鄉建設委員會是大連市城市供熱行政主管部門,其所屬的大連市集中供熱辦公室是市城市供熱管理部門,具體負責中山區、西崗區、沙河口區、甘井子區行政區域內城市供熱的日常管理工作。
縣(市)、旅順口區、金州區人民政府,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連保稅區、大連金石灘國家旅遊度假區管理委員會指定的管理部門,負責本區內的供熱管理工作,並接受市集中供熱辦公室的業務指導。
計劃、經濟、財政、稅務、規劃土地、工商、城建、房地產、物價、勞動、環保、公用、電業等有關部門應按各自職責,協同城市供熱行政主管部門做好供熱管理工作。第五條城市供熱實行統一規劃,分級負責,協調發展和堅持發展集中供熱,限制並逐步取消分散鍋爐供熱的原則。第六條市及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應加強對城市供熱工作的領導,採取有效措施,扶持供熱事業的發展,促進供熱制度的改革,逐步實現城市供熱商品化。鼓勵城市供熱科學技術研究,推廣先進技術和設備,提高城市供熱水平。第七條對在城市供熱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市及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規劃建設第八條城市供熱規劃應納入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相協調。
城市供熱規劃,由城市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編制,並按規定程序報批。
經批準的城市供熱規劃,確需修改和變更的,應報原審批機關批准。第九條新建、改建、擴建城市供熱工程,應當符合城市供熱規劃,經城市供熱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並按基本建設程序報批後,方可建設。
經批准建設的城市供熱工程,建設單位或城市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應先確定供熱單位。由建設單位提出的供熱單位,須報城市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批准。被確定的供熱單位應參與城市供熱工程的設計、竣工驗收等工作。第十條城市供熱工程的設計、施工,應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承擔,並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設計和施工技術規范;選用的設備、材料、計量器具等,應當符合設計要求和國家規定的產品質量標准;安裝使用的鍋爐,應到勞動、技術監督等部門辦理有關手續。
城市供熱應實行分戶控制,以表計量。新批建設的房屋,供熱設施未實行分戶控制的,不得投入使用;原有房屋的供熱設施應逐步改造。第十一條城市供熱工程竣工,須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驗收,合格後方可運行使用。
城市供熱工程驗收合格後,建設單位應將竣工資料、供熱設施移交給供熱單位管理,移交工作在城市供熱行政主管部門監督指導下進行。供熱單位應建立供熱設施檔案。第十二條城市內開發新區、改造舊區和在城市供熱管網敷設區內的用戶,應實行集中供熱。城市供熱規劃確定需要拆除、改造、合並原有分散供熱設備的,供熱單位應在規定的期限內完成。第十三條城市供熱工程所需建設資金,可採取國家投資、地方及企業自籌、銀行貸款、利用外資、用戶集資等多種渠道籌集。第三章設施管理第十四條城市供熱設施包括熱源廠、鍋爐房、供熱管網、換熱站、泵站、閥門室(井)、計量器具、室內管道、散熱設備及附件等。第十五條城市供熱設施的維修、養護責任按下列規定劃分:
(一)居民用戶和非經營性單位用戶的供熱設施,由供熱單位負責;
(二)經營性單位用戶,其進戶計量表前(含表、按熱流方向)的供熱設施由用戶負責,表後的供熱設施由供熱單位負責。經營性單位用戶表前的設施也可有償委託供熱單位負責。第十六條責任單位應認真履行供熱設施維修、養護責任,定期進行檢查、維修,保證供熱設施安全、穩定、正常運行。
供熱單位不得擅自轉讓、移交和放棄供熱設施。

『肆』 《內蒙古自治區城鎮供熱條例(修訂)》2022年10月15日起施行


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公告
第九十三號
2022年9月28日,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七次會議修訂通過《內蒙古自治區城鎮供熱條例》,現予公布,自2022年10月15日起施行。
2022年9月28日
內蒙古自治區城鎮供熱條例
(2011年5月26日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 根據2020年9月23日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關於修改《內蒙古自治區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等4件地方性法規的決定修正 2022年9月28日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七昌螞次會議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城鎮供用熱管理,維護和保障供熱、用熱雙方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在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從事城鎮供熱規劃、設計、建設、經營、使用以及相關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本條例所稱供熱,是指利用熱電聯產、區域鍋爐等所產生的蒸汽、熱水和工業余熱、地熱等熱源,通過管網為熱用戶有償提供生產和生活用熱的行為。
本條例所稱熱源單位,是指為供熱單位提供熱能的單位。
本條例所稱供熱單位,是指利用熱源單位提供或者本單位生產的熱能,從事供熱經營耐改埋活動的單位。
本條例所稱熱用戶,是指有償使用供熱單位熱能的單位或者個人。
第四條城鎮供熱管理應當遵循統一規劃、保障安全、規范服務、節能環保的原則。
第五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城鎮供熱事業的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完善的供熱保障體系和供熱管理協調機制,提高供熱保障能力,發展集中供熱,逐步淘汰分散鍋爐供熱。
第六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供熱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供熱管理工作。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水行政、市場監督管理及能源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供熱管理的相關工作。
第七條自治區鼓勵利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供熱事業,推廣應用節能、高效、環保、安全的供熱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促進智慧供熱,推進節能減排降耗。
第二章規劃與建設
第八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國土空間規劃、能源發展規劃,編制本行政區域供熱專項規劃,經技術論證,按照規定程序批准後組織實施。
經批準的供熱專項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報原批准機關批准。
第九條新建、改建、擴建供熱工程,應當符合供熱專項規劃,並依法辦理工程項目審批手續。
第十條從事供熱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活動的單位,應當依法取得相應等級的資質證書。
第十一條供熱工程竣工後,建設單位應當依法組織竣工驗收,並通知供熱單位參加。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二條在集中供熱管網覆蓋的區域,不得新建分散燃煤鍋爐;集中供熱管網覆蓋前已建成使用的分散燃煤鍋爐,應當限期停止使用,並將供熱系統接入集中供熱管網或者採用清潔能源供熱。
第十三條城鎮新區建設和舊區改建,應當按照國土空間規劃和供熱專項規劃的要求,配套建設供熱設施,或者預留供熱設施建設用地。
預留的供熱設施建設用地,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佔用。
第十四條新建建築應當符合國家建築節能標准。供熱系統應當安裝分戶控制裝置、溫度調控裝置和熱計量裝置。
既有建築不符合國家建築節能標準的,由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制定建築節能改造計劃,對供熱系統逐步安裝分戶控制裝置、溫度調控裝置和熱計量裝置。
第十五條新建或者更新改造供熱系統的,施工單位應當依法承擔供熱系統的保修責任。
供熱系統的保修期為五個供熱期。保修責任未履行或者拖延履行的,供熱系統的保修期不受五個供熱期的限制。
第三章 供熱保障
第十六條從事供熱經營活動的供熱單殲蠢位,應當依法取得供熱經營許可證,取得供熱經營許可證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有穩定的熱源;
(二)有與供熱規模相適應且符合國家標準的供熱設施;
(三)有與供熱規模相適應的資金;
(四)有固定的、符合安全條件的經營場所;
(五)有與供熱規模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員;
(六)有與供熱規模相適應的維護檢修隊伍及設備;
(七)有可行的經營方案、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服務規范;
(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十七條從事供熱經營活動的供熱單位,應當向所在地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書面提出申請。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作出決定。符合條件的,應當核發供熱經營許可證;不符合條件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
供熱經營許可證有效期最長不得超過五年。
第十八條供熱單位不得擅自停業、歇業。確需停業或者歇業的,供熱單位應當在供熱期開始六個月前向所在地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並對供熱范圍內的熱用戶用熱作出妥善安排。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准予停業或者歇業的,應當收回供熱經營許可證;不準予停業或者歇業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
第十九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當地實際確定和公布供熱期起止時間。
如遇氣溫出現異常低溫情況,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供熱期起止時間。
第二十條熱源單位與供熱單位、供熱單位與熱用戶之間應當分別簽訂供用熱合同。供用熱合同的主要內容包括供熱面積、供熱時間、供熱質量、收費標准、交費時間、結算方式、供熱設施維護責任、違約責任以及當事人約定的其他事項。
未簽訂書面合同,供熱單位已經向熱用戶供熱一個以上供熱期的,視為熱用戶與供熱單位之間存在事實合同。
供用熱合同示範文本應當由自治區人民政府供熱行政主管部門制定,自治區人民政府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監制。
第二十一條熱源單位和供熱單位在供熱期內應當安全、穩定、連續、保質保量供熱,不得擅自停止供熱。
熱源單位和供熱單位進行年度供熱設施檢修應當避開供熱期,並提前十五日通知相關熱用戶。
第二十二條在供熱期內因供熱設施發生故障不能正常供熱,確需連續停熱八小時以上的,熱源單位或者供熱單位應當及時通知熱用戶,並立即組織搶修,及時恢復供熱,同時報所在地供熱行政主管部門。由於熱源單位或者供熱單位原因造成連續停熱超過二十四小時的,供熱單位應當自停熱之日起按日退還熱用戶熱費。
第二十三條供熱期內,對符合國家建築節能標準的居住建築,供熱單位應當保證熱用戶室內溫度全天達到18°C以上。其他民用建築的室內溫度應當達到設計規范標准。
盟行政公署、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可以在前款規定基礎上,結合當地實際,決定本行政區域供熱期室內溫度標准。
第二十四條供熱單位應當建立熱用戶室溫檢測制度,按照國家相關技術規范對熱用戶室溫隨機進行檢測。
供熱單位應當建立和完善供熱管網和熱用戶室內溫度自動監測、監控、控制系統,並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
供熱單位應當保存整個供熱期的系統記錄,接受供熱行政主管部門監督和熱用戶咨詢。
供熱單位應當將相關信息即時上傳到供熱行政主管部門,發現問題及時處置。
第二十五條熱用戶認為室內溫度未達到規定溫度的,可以向所在地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或者供熱單位投訴。
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接到投訴二十四小時內組織具備資質的檢測機構進行現場測溫。檢測機構收取的檢測費用由責任方承擔。
供熱單位應當在接到投訴十二小時內進行現場測溫,熱用戶應當予以配合。
檢測室內溫度時,應當按照國家相關技術規范標准,以房屋對角線中心點距地面高1.2米至1.5米處為檢測點,以二十四小時為一個檢測時段,對熱用戶室內溫度進行現場測溫。測溫方法應當執行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測溫時間、測溫結果應當由雙方共同簽字確認。
由於供熱單位原因造成溫度不達標的,供熱單位應當退還溫度不達標期的熱費。溫度不達標期為熱用戶投訴之日起至溫度達標之日止。
第二十六條供熱單位工作人員進行供熱設施維護、搶修以及室溫檢測、查表及收費等工作時,應當出示有效證件,熱用戶和物業服務人應當予以配合。
第二十七條供熱單位無法保障正常供熱,嚴重影響公共利益的,供熱行政主管部門協調、督促後仍無法保障正常供熱的,經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該供熱單位的供熱設施進行應急接管,並委託符合條件的供熱單位實施正常供熱。
對供熱單位的供熱設施實施應急接管的,應當聽取被接管單位的陳述申辯,並在供熱范圍內公告。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物業服務人等單位和有關部門應當予以配合。
第二十八條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熱源單位、供熱單位供熱質量和服務質量的監督檢查,公開投訴電話、信箱,受理有關供熱質量和服務質量的投訴,並及時予以處理。
第四章 用熱管理
第二十九條供熱價格實行政府定價。
供熱價格的調整,由價格主管部門按照規定許可權和程序審批。
價格主管部門應當完善供熱成本監審制度,定期開展供熱成本監審,根據成本監審結果適時調整熱價。
調整居民供熱價格,價格主管部門應當採取舉行聽證會和向社會公示等方式聽取意見。
第三十條新建居住建築實行供熱計量收費;既有居住建築通過節能改造,逐步實行供熱計量收費。
公共建築應當實行供熱計量收費。
供熱計量收費按照基本熱價和計量熱價計收。
第三十一條既有建築未實行供熱計量收費的,熱費應當按照房屋的建築面積計收。
房屋建築層高超過標准層高的,可以參照國家相關技術規范,增收一定比例的熱費,具體辦法由盟行政公署、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二條熱用戶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當事人的約定及時交納熱費。鼓勵按照建築面積計收熱費的熱用戶在供熱期開始前一次性交清熱費,鼓勵供熱單位對供熱期開始前一次性交清熱費的熱用戶給予適當優惠。
熱用戶未與供熱單位簽訂供用熱合同,但已形成事實合同關系的,熱用戶應當按照規定繳納熱費。
新建房屋未交付的,熱費由建設單位承擔;已交付的,熱費由房屋買受人承擔。新建房屋接入供熱管網時間晚於供熱起始期的,按照實際供熱天數交納熱費。
供熱單位應當根據熱用戶的分布狀況,設立方便熱用戶交費的收費點。
供熱單位應當通過開通網路支付等方式為熱用戶交納熱費提供便利。
第三十三條熱用戶逾期未交納熱費的,應當按照供用熱合同約定支付違約金。供熱單位可以向熱用戶發出催告通知書,熱用戶自收到催告通知書滿三十日仍不交納熱費和支付違約金的,供熱單位可以按照國家規定的程序中止供熱。中止供熱不得損害其他熱用戶的用熱權益,並向供熱行政主管部門備案,中止供熱期間熱用戶應當交納基本熱費。
供熱單位依據前款規定中止供熱的,應當事先通知熱用戶。
第三十四條熱用戶需要停止用熱的,應當在供熱期開始三十日前向供熱單位提出申請,並辦理相關手續。
供熱單位應當在接到申請後十日內給予書面答復;對不同意停止供熱的,應當說明理由。
停止用熱期限由供用熱雙方約定。停止用熱後,在約定期限內熱用戶不得擅自恢復用熱。
停止用熱的熱用戶應當向供熱單位交納基本熱費。
第三十五條熱用戶交納基本熱費的具體標准由盟行政公署、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停止用熱:
(一)在新建建築交付使用後第一個供熱期內的;
(二)停止用熱可能危害共用設施安全運行的;
(三)停止用熱可能影響相鄰熱用戶正常用熱的。
第三十七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保證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等困難熱用戶的正常用熱。
第三十八條熱用戶發生變更的,應當與供熱單位辦理供用熱合同變更手續,結清熱費。供熱單位應當為熱用戶提供便利。
第三十九條熱用戶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從供熱設施中取用供熱循環水;
(二)未經供熱單位同意,擅自增加供熱面積或者改變用熱性質;
(三)在供熱管道上安裝管道泵等改變供熱運行方式;
(四)其他妨礙供熱設施正常運行的行為。
第四十條熱用戶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或者有下列行為之一,導致室內溫度低於本條例規定溫度或者供用熱合同約定溫度的,供熱單位不予承擔責任:
(一)未按照規定交納熱費的;
(二)室內裝修遮擋散熱器嚴重影響供熱效果的;
(三)未採取正常保溫措施的;
(四)拒絕、阻撓供熱單位正常檢修、搶修的。
因上述原因給其他熱用戶造成損失的,由責任人負責賠償。
第四十一條熱用戶有權就經營收費、供熱服務等事項向供熱單位、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查詢或者投訴;相關單位和部門接到查詢或者投訴後,對查詢事項應當即時答復,對投訴事項應當在五日內解決。
第五章 設施管理
第四十二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供熱管網維修、養護、更新保障資金制度。
供熱管網維修、養護、更新保障資金由所在地供熱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專項用於居住建築熱用戶分戶終端計量裝置或者入戶埠以外供熱設施、設備維護、養護、更新。
供熱管網維修、養護、更新保障資金的籌集、使用和管理辦法,由盟行政公署、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確定。
第四十三條供熱單位應當對供熱范圍內,熱用戶分戶終端計量裝置或者入戶埠以外供熱設施、設備承擔維修、養護責任。
熱用戶發現室內供熱設施異常、泄漏等情況時,應當及時向供熱單位或者物業服務人報修,供熱單位或者供熱單位委託的物業服務人應當及時組織搶修,所發生的費用由相關責任方承擔。
第四十四條熱源單位和供熱單位應當按照規定對其維護管理的重要供熱設施,設置明顯、統一的安全警示識別標志,並採取相應的安全保障措施。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裝、移動、覆蓋、拆除、損壞共用供熱設施和供熱安全警示識別標志。
第四十五條在供熱管道及其附屬設施安全保護距離范圍內,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建造建築物、構築物、敷設管線;
(二)開挖溝渠、挖坑取土;
(三)進行打樁、頂進作業;
(四)堆放垃圾、雜物、易燃易爆物品;
(五)傾倒腐蝕性物品,排放污水、廢水;
(六)從事爆破作業;
(七)其他可能危害供熱設施安全的行為。
第四十六條建設單位在建設工程開工前,應當向所在地城建檔案管理機構或者熱源單位、供熱單位查明有關地下供熱設施情況。相關單位應當予以配合。
建設工程施工可能影響供熱設施安全的,施工單位應當

『伍』 遼寧省城市供熱條例的條例

遼寧省城市供熱條例
(2014年5月30日遼寧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0次會議通過) 第一條 為了加強城市供熱管理, 維護熱用戶(以下簡稱用戶)、供熱單位和熱源單位的合法權益,保護環境,節約能源,提高城市供熱質量,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城市供熱(以下簡稱供熱)規劃、建設、經營、管理和用熱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 供熱應當遵循統一規劃、公眾利益優先、保障安全和質量、規范服務和管理、節能環保的原則。
第四條 省、市、縣(含縣級市、區,下同)供熱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供熱監督管理工作。
發展改革、財政、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價格、環境保護、工商、質監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供熱管理工作。
第五條 鼓勵和扶持利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供熱事業,推廣使用安全、高效、節能、環保的供熱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 第六條 市、縣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發展改革、城鄉規劃等部門,依據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市、縣供熱專項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經批準的供熱專項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報原批准機關批准。
第七條 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供熱專項規劃,統籌安排熱源建設和管網布局。熱源單位和供熱單位不得違反供熱專項規劃確定的管網布局和供熱方案,擅自為建設單位接入供熱管網。
符合供熱專項規劃的新建、擴建、改建供熱工程,應當經市、縣供熱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後,按照有關規定辦理相關審批手續。工程竣工後,建設單位應當組織供熱等單位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進行驗收。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八條 供熱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應當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承擔,並執行國家和省有關技術標准和規范。
省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對供熱工程中使用的產品和技術,定期制定推廣、限制和淘汰的目錄,並予以公布。
第九條 新建建築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安裝供熱計量和室溫調控裝置。未按照規定安裝的,不得進行工程竣工驗收備案。對既有建築未安裝的,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大供熱節能改造力度,及時組織安裝供熱計量和室溫調控裝置。
供熱單位應當選購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供熱計量和室溫調控裝置,其費用由建設單位承擔。
供熱計量裝置應當依照有關規定檢定合格後方可安裝使用,並定期檢定或者更換。在保修期內,由保修單位負責維修更換;保修期滿後,由供熱單位負責維修更換。供用熱雙方對熱計量數據的准確性發生爭議時,由法定的計量檢定機構進行檢定,檢定費用由責任方承擔。
供熱計量和室溫調控裝置選購、安裝、使用和維護的具體辦法,由省供熱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十條 在已建成和規劃建設的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管網范圍內,不得批准新建、擴建除供熱調峰鍋爐以外的永久性鍋爐。
熱電聯產供熱范圍以外的新建房屋和舊城改造,應當實行區域鍋爐集中供熱;在區域鍋爐供熱管網敷設范圍內,供熱單位有能力提供熱源的,不得新建分散鍋爐供熱工程。對已有的分散鍋爐,市、縣人民政府應當拆除或者改造後並入集中供熱管網,並不得向用戶收取供熱管網建設、改造費用。
第十一條 新建、擴建、改建建築增加供熱面積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交納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
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中用於供熱建設的資金,應當按照規定納入財政預算管理,專款專用。
第十二條 市、縣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供熱工程檔案管理制度。供熱工程驗收合格後,建設單位應當向供熱行政主管部門和供熱單位移交供熱設施資料。 第十三條 對供熱專項規劃中新增的供熱區域,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通過招投標確定熱源單位或者供熱單位。
第十四條 供熱經營實行許可證制度。供熱單位依法取得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供熱許可證後,方可從事供熱經營活動。供熱單位應當按照供熱許可證規定的范圍供熱,不得擅自轉讓供熱許可證。
供熱許可證實行分級審核、分級核發,具體辦法由省供熱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十五條 取得供熱許可證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具備法人資格;
(二)具有穩定的熱源;
(三)具有與供熱規模相適應且符合國家節能環保要求的供熱設施;
(四)具有與供熱規模相適應的資金;
(五)具有固定的、符合安全條件的經營場所;
(六)具有與供熱規模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員、安全管理人員以及維護檢修隊伍;
(七)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服務規范和可行的經營方案;
(八)沒有擅自停熱、歇業或者棄管記錄;
(九)具備法律、法規規定的其它條件。
第十六條 供熱單位不得擅自停業、歇業。確需停業或者歇業的,供熱單位應當在供熱期開始六個月前向所在地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准予停業或者歇業的,應當收回供熱許可證,並對供熱范圍內的用戶用熱作出妥善安排;不準予停業或者歇業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
供熱單位轉讓供熱設施經營權的,應當向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批准後,方可辦理轉讓手續;轉讓方與受讓方應當簽訂轉讓協議,並向供熱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七條 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實際合理確定並公布供熱起止時間。未經市人民政府批准,供熱單位不得推遲供熱或者提前停熱。
遇到特殊天氣,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氣象變化情況,決定提前或者延長供熱,並給予供熱單位相應補償。補償辦法由市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財政等相關部門制定,報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八條 熱源單位與供熱單位、供熱單位與用戶應當在供熱期前依法簽訂供用熱合同。用戶發生變更的,應當與供熱單位辦理合同變更手續。合同示範文本由省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監制。
第十九條 在供熱期內,除不可抗力和用戶的原因外,供熱單位應當保證用戶的卧室、起居室(廳)溫度不低於十八攝氏度,其他部位的溫度,應當符合設計規范標准要求。非住宅供用熱雙方對供熱運行期限、溫度標准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但約定應當符合國家標准和規范。
第二十條 具備熱計量收費條件的建築,供熱單位應當實行熱計量收費。實行熱計量收費的用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交納熱費。未實行熱計量收費的用戶,按照供熱面積收費標准交納熱費。
供熱價格和計費辦法由市價格主管部門會同供熱等有關部門制定,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
第二十一條 市價格主管部門應當會同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煤炭市場價格變動情況,建立煤熱價格聯動機制,報市人民政府批准。
調整供熱價格的,價格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規定進行供熱成本監審,舉行聽證會,聽取用戶、供熱單位、熱源單位等方面的意見。在作出定價決定後,應當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公布定價決定,並說明對聽證會各方面主要意見採納情況及其理由。
第二十二條 供熱單位應當按照價格主管部門核定的供熱價格和計費辦法收取熱費,並使用稅務部門統一印製的專用票據。
供熱單位不得以分戶供熱前單位拖欠的陳舊熱費等理由拒絕供熱。
第二十三條 用戶應當在供熱期開始前或者按照合同的約定及時交納熱費。用戶未與供熱單位簽訂供用熱合同,但已形成事實供用熱關系的,用戶應當按照規定交納熱費。
新建建築供熱設施保修期為兩個供熱期。在保修期內,不得暫停供熱。未辦理入住手續的房屋,由建設單位承擔熱費;己辦理入住手續的房屋,由房屋購買人承擔熱費。
第二十四條 既有建築室內供熱設施已經分戶且供熱設施保修期已滿的用戶,要求暫停供熱的,應當在供熱期開始十日前告知供熱單位。
已辦理暫停用熱的用戶需要恢復供熱的,應當在當年交納熱費截止日期前交納熱費。
市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可以決定對暫停供熱的用戶收取供熱設施運行基礎費,但不得超過按照供熱面積交納熱費總額的百分之十五。
第二十五條 供熱單位應當加強供熱設施運行情況的日常管理,向社會公示服務內容、服務標准和辦事程序,公開收費標准和報修電話,及時處理用戶反映的供熱問題。
第二十六條 在供熱期間,供熱單位應當保證安全、穩定、連續供熱,實行二十四小時不間斷服務,加強巡視檢查,發現問題或者接到報修,應當及時處理,不得擅自停止供熱。向供熱單位供應水、電、燃氣、燃油、煤炭或者熱能的單位,應當依法保障供應,不得擅自中斷。
採用分散鍋爐間歇式供熱的,每天鍋爐供熱運行時間不得少於十六小時。
供熱設施發生故障不能正常供熱,需要停熱八小時以上的,熱源單位和供熱單位應當及時通知用戶,並立即組織搶修,及時恢復供熱,同時報告所在地供熱行政主管部門。連續停熱超過二十四小時的,供熱單位應當自停熱之時起按日退還用戶兩倍熱費。
第二十七條 用戶認為室內溫度低於本條例規定最低溫度或者合同約定溫度的,可以要求供熱單位測溫。供熱單位應當自被告知之時起十二小時內按照有關規定和操作規范現場測溫。供熱單位對未達標溫度沒有異議的,應當及時採取改進措施。
供熱單位對未達標溫度有異議的,用戶可以向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投訴。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用戶投訴之時起十二小時內組織現場測溫。由於供熱單位原因溫度未達標的,供熱主管部門應當責令供熱單位及時採取改進措施。
因供熱單位原因自被告知之時起超過二十四小時溫度仍未達標的,供熱單位應當自被告知之時起按日退還用戶兩倍熱費。
溫度測量和認定辦法由省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省有關部門制定並公布。
第二十八條 用戶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擅自改動室內供熱設施,確實影響供熱質量;
(二)擅自安裝放水閥、循環泵;
(三)擅自開啟、調節、移動、拆除供熱閥門及鉛封、計量器具等;
(四)排放和取用供熱設施內的熱水或者蒸汽;
(五)擅自擴大供熱面積;
(六)阻礙供熱單位對供熱設施進行維護、管理;
(七)其他影響供熱設施正常運行和供熱質量的行為。
用戶出現上述行為造成溫度未達標的,由其自行承擔責任,但用戶已按照供熱單位要求改正的除外。
第二十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實行職工熱費補貼隨工資發放制度。
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城市供熱救助資金,專項用於城市低保戶、低保邊緣戶和其他困難居民的熱費貼付。 第三十條 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城市供熱信息平台管理制度,實現供熱信息共享和網路化監督管理,對供熱單位的供熱設施運行情況實行實時遠程監控,採集供熱相關數據信息,並向社會公開。
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供熱質量綜合評價制度,對供熱單位的供熱設施運行、維護服務以及安全管理等情況進行檢查和考核,並建立誠信檔案。供熱期滿後三十日內,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供熱單位進行供熱質量綜合評價,並將評價結果向社會公布。
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供用熱舉報和投訴制度,公布舉報電話和電子信箱,接受舉報和投訴。受理舉報和投訴後,應當依法調查處理,並將處理結果告知舉報人或者投訴人。
第三十一條 供熱管理實行供熱質量保證金制度。供熱單位應當於供熱期前向所在地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的銀行存入供熱質量保證金。供熱質量保證金實行專戶管理,專款專用,用於發生用戶溫度不達標、供熱單位違規收費或者擅自停止供熱等情況時對用戶的賠償。
供熱質量保證金,由所在地供熱行政主管部門監督使用,其儲蓄收益歸供熱單位所有。供熱期滿或者供熱單位退出供熱市場時,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供熱質量保證金及利息返還給供熱單位。供熱質量保證金扣繳後,供熱單位應當在三十日內補齊。
第三十二條 供熱單位應當對管理范圍內的供熱設施進行定期巡檢,發現共用供熱設施(含住宅樓外的供熱設施和樓內的共用供熱設施)存在隱患的,應當及時消除;用戶自用供熱設施存在隱患的,應當告知用戶及時消除。
供熱單位應當按照相應的技術標准和供熱行政主管部門要求,定期對供熱設施進行檢查、維護和更新改造,並於每年十月十五日前完成年度檢修,保證供熱期內設施完好。
供熱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提取的供熱設施折舊費,應當專項用於供熱設施的更新改造,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其提取、使用情況監督檢查。
第三十三條 在供熱設施保修期內,由建設單位履行保修義務,由供熱單位負責維護、管理。未履行或者拖延履行保修責任的,保修期順延。
保修期滿後,共用供熱設施由供熱單位負責維護、管理,更換供熱設施的費用由供熱單位承擔。未分戶供熱的住宅用戶室內供熱設施,由供熱單位負責維護、管理,用戶擅自拆改的部分除外。已經分戶供熱的住宅用戶室內供熱設施,由用戶負責日常管理,可以委託供熱單位負責維護,更換供熱設施的費用由用戶承擔,但因供熱事故造成的除外。
非住宅用戶的供熱設施維護、管理責任,由供用熱雙方在合同中約定。
第三十四條 熱源單位和供熱單位應當制定供熱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組建應急搶險隊伍。發生供熱突發事件時,應當啟用應急備用熱源,並按照應急預案組織搶險。
第三十五條 在供熱期間,供熱設施發生突發故障的,供熱單位應當立即進行搶修。對影響搶修的其他設施,供熱單位可以採取合理的應急處置和現場保護措施,並及時通知用戶和有關單位。應急處置期間,公安、交通等有關部門應當予以配合。
第三十六條 住宅用戶室內供熱設施發生漏水等故障,對公共安全和其他用戶的利益造成嚴重影響時,供熱單位應當立即採取應急措施,並及時通知相關用戶;需要入戶搶修而用戶不能及時到達現場的,供熱單位應當會同公安、社區或者居民委員會人員到達現場入戶搶修,有物業服務的,物業服務企業應當予以配合。搶修後,現場人員應當在搶修單上簽字,並共同做好用戶財產安全保障工作。
供熱單位工作人員在搶修過程中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用戶財產損失的,供熱單位應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因用戶原因造成損失的,由用戶承擔責任。
第三十七條 供熱單位無法保障安全穩定連續供熱、嚴重影響公共利益,供熱行政主管部門協調、督促無效的,經市或者縣人民政府批准,供熱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委託符合條件的供熱單位實施應急接管,組織接管方與被接管方簽訂供熱設施應急接管協議。接管期間,保障正常供熱產生的費用,由被接管方承擔。
實施應急接管的,應當聽取被接管方的陳述與申辯,並在其供熱范圍內公告。所在地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物業服務企業等單位應當予以配合。
第三十八條 供熱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實施應急接管:
(一)供熱設施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經有關部門催告,拒不消除的;
(二)供熱設施發生重大故障或者事故,無法在規定期限內恢復供熱的;
(三)擅自停業或者歇業的;
(四)無故中斷供熱持續四十八小時,或者縮短供熱運行期的;
(五)用戶投訴量大,反映問題集中且屬實,不能保證安全、穩定、連續供熱的;
(六)供熱單位申請被接管的;
(七)其他嚴重影響供熱公共利益的。
第三十九條 熱源單位和供熱單位對其管理的重要供熱設施,應當設置明顯、統一的安全警示識別標志,並採取相應的安全保障措施。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裝、移動、覆蓋、拆除、損壞共用供熱設施和供熱安全警示識別標志。
第四十條 在共用供熱設施保護范圍內進行施工的,施工單位在開工前,應當查明有關地下供熱管網的情況;影響供熱設施運行和安全的,應當與供熱單位協商確定相應的保護措施。
因工程建設確需改建、拆除、遷移供熱設施的,施工單位應當與供熱單位協商確定方案後方可實施。
在施工中造成供熱設施損壞的,應當及時通知供熱單位修復,並承擔修復費用,賠償相應損失。
第四十一條 在共用供熱設施保護范圍內,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建設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堆放物料,利用供熱管道和支架敷設管線、懸掛物體,排放腐蝕性液體以及爆破作業等危害共用供熱設施安全的活動。造成供熱設施損壞的,應當及時通知供熱單位修復,並承擔修復費用,賠償相應損失。
第四十二條 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增加城市老舊供熱管網改造和建築節能改造的資金投入,確保供熱設施正常運行,提高城市供熱質量和效率。 第四十三條 建設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由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按照下列規定予以處罰:
(一)未按照供熱行政主管部門確定的供熱方案進行建設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二十萬元罰款;
(二)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供熱工程投入使用的,責令停止使用,限期改正,處供熱工程合同價款的百分之十五罰款;
(三)新建建築未按照規定安裝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供熱計量和室溫調控裝置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住宅建築按照建築面積處每平方米二十五元罰款,非住宅建築處安裝供熱計量和室溫調控裝置所需價款的兩倍罰款。
第四十四條 熱源單位或者供熱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由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按照下列規定予以處罰,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一)未按照供熱專項規劃確定的管網布局和供熱方案,擅自為建設單位接入供熱管網的,沒收其違法所得,並處十萬元罰款;
(二)未取得供熱許可證擅自從事供熱經營活動的,責令停止違法活動,沒收違法所得,並處十萬元罰款;
(三)擅自轉讓供熱許可證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五萬元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供熱許可證;
(四)未經批准擅自停業或者歇業的,責令限期改正,處十萬元罰款;
(五)擅自推遲供熱或者提前停熱的,責令按照推遲供熱或者提前停熱日數退還用戶兩倍熱費,並處以等額罰款;
(六)在供熱期內擅自停止供熱的,責令限期改正,處十萬元罰款;
(七)分散鍋爐間歇式供熱每天運行時間少於十六小時的,處一萬元罰款;
(八)在供熱期內供熱設施發生故障,需要停熱八小時以上未及時通知用戶的,處五千元罰款;未立即組織搶修恢復供熱的,責令限期改正,處二萬元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處十萬元罰款;
(九)對具備熱計量收費條件未實行熱計量收費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十萬元罰款;
(十)連續兩個供熱期供熱質量綜合評價不合格的,吊銷供熱經營許可證。
第四十五條 用戶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供熱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一千元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一)擅自改動室內供熱設施,確實影響供熱質量的;
(二)擅自安裝放水閥、循環泵的;
(三)擅自開啟、調節、移動、拆除供熱閥門及鉛封、計量器具等的;
(四)排放和取用供熱設施內的熱水或者蒸汽的;
(五)擅自擴大供熱面積的;
(六)阻礙供熱單位對供熱設施進行維護、管理的。
第四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擅自改裝、移動、覆蓋、拆除、損壞共用供熱設施和供熱安全警示識別標志的,由供熱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個人處一千元罰款,對單位處二萬元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在共用供熱設施保護范圍內,從事建設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堆放物料,利用供熱管道和支架敷設管線、懸掛物體,排放腐蝕性液體以及爆破作業等危害共用供熱設施安全活動的,由供熱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危害行為,未造成共用供熱設施損壞但拒不停止危害行為的,可處二千元罰款;造成共用供熱設施損壞的,除責令賠償損失外,可處賠償費五倍的罰款,但最高不得超過二萬元;構成治安管理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八條 供熱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擅自變更經批準的供熱專項規劃的;
(二)未依法審批供熱工程項目和供熱許可證的;
(三)未依法審批供熱單位停業、歇業的;
(四)貪污、挪用供熱建設資金、供熱質量保證金、供熱救助資金的;
(五)未依法履行對供熱單位的監督檢查職責的;
(六)接到供用熱舉報和投訴拒不受理或者不及時處理,以及發現違法行為拒不查處的;
(七)出現供熱突發事件,未及時採取應急措施,造成嚴重後果的;
(八)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行為的。 第四十九條本條例所稱城市供熱,是指在城市規劃區及其他實行城市化管理的地區內由熱源產生的蒸汽、熱水通過管網為用戶提供生產和生活用熱的行為。
本條例所稱熱源單位,是指利用自行生產的熱能為供熱單位提供熱能的單位。
本條例所稱供熱單位,是指取得供熱許可證,利用熱源單位提供或者自行生產的熱能從事供熱經營的單位。
本條例所稱熱用戶,是指消費供熱單位熱能的單位和個人。
第五十條 本條例自2014年8月1日起施行。

『陸』 黑龍江省城市供熱條例(2021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加強城市供用熱管理,保障安全穩定供熱,規范供熱採暖行為,改善民生,節約能源,維護熱用戶、供熱單位和熱源單位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城市規劃區及其他實行城市化管理的地區內從事供熱規劃、建設、經營、管理的單位、個人和熱用戶,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城市供熱(以下簡稱供熱),是指在城市規劃區及其他實行城市化管理的地區內由熱源產生的蒸汽、熱水通過管網為熱用戶提供生產和生活用熱的行為。

本條例所稱熱源單位,是指為供熱單位提供熱能的單位。

本條例所稱供熱單位,是指取得供熱許可證,利用熱源單位提供或者自行生產的熱能從事供熱經營的單位。

本條例所稱熱用戶(以下簡稱用戶),是指消費供熱單位熱能的單位和個人。第四條冬季採暖是本省城鎮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供熱事業是直接關系公眾利益的基礎性公用事業。本條例所稱的熱是具有不可選擇性的公用服務性特殊商品。

供熱實行政府主導,引入競爭機制,鼓勵外資企業、民營企業和個人投資、參與經營。

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優先發展熱電聯產和區域鍋爐等集中供熱方式,制定取消分散鍋爐供熱的計劃,並按照城市供熱專項規劃逐年提高集中供熱比例。第五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省供熱管理工作,並組織實施本條例。

市(地,下同)、縣(市,下同)供熱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供熱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共同做好供熱管理工作。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建築節能技術和設計規范,推廣科學先進、節能環保的供用熱方式和技術。加強對供熱事業的管理和監督,提高供熱科學管理水平,保證供熱質量。

鼓勵應用先進技術,使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促進供熱單位實行智慧供熱,推進供熱行業節能降耗。第二章供熱規劃與建設第七條市、縣供熱主管部門應當組織編制供熱專項規劃,經省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評審,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由市、縣供熱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編制供熱專項規劃應當遵循統籌安排、合理布局、遠近結合、分期實施的原則,重點發展集中供熱。

供熱專項規劃應當包括逐步取消分散鍋爐供熱的計劃和最終取消分散鍋爐供熱的年限。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變更供熱專項規劃。確需變更的,應當按照本條例第七條第一款規定辦理批准手續。第九條供熱主管部門應當根據供熱專項規劃,統籌安排熱源建設和管網布局。

國土空間規劃主管部門依法對涉及供熱設施的建設工程進行規劃許可審查時,應當徵求同級供熱主管部門的意見。工程竣工後,建設單位應當組織供熱單位參加專項驗收。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第十條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實施非節能建築和供熱設施的改造計劃,並明確改造完成時限。第十一條新建、擴建、改建供熱工程,應當符合供熱專項規劃。

供熱工程的設計和施工,應當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專業單位承擔,並執行國家和省有關技術標准和技術規范。第十二條在已建成和規劃建設的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管網的范圍內,不得批准新建、擴建自備熱電廠和永久性鍋爐。

熱電聯產供熱范圍以外的新建房屋和舊城改造,應當實行區域鍋爐供熱;在區域鍋爐供熱管網敷設范圍內,供熱單位有能力提供熱源的,不得批准新建分散鍋爐供熱工程。

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對本條第一款和第二款規定范圍內已有的分散鍋爐,制定計劃拆除或者改造後並入集中供熱管網。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拆除、遷移、改建、變賣熱源設施。確需拆除、遷移、改建、變賣熱源設施的,應當提前向當地供熱主管部門報告,並提供替代熱源設施,保障用戶的用熱權益。第十三條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增加對城市老舊供熱管網改造的資金投入,並使城市老舊供熱管網改造與城市市政公用設施管網規劃建設相協調。具體投入標准與方式由當地人民政府制定。第十四條新建、擴建、改建建築新增供熱面積的,建設單位應當繳納供熱基礎設施配套費。

『柒』 赤峰市城鎮供熱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城鎮供熱管理,維護供用熱雙方合法權益,促進供熱事業健康發展,根據《內蒙古自治區城鎮供熱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供熱規劃、設計、建設、經營和用熱及其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供熱,是指利用熱電聯產、區域鍋爐等所產生的蒸汽、熱水和工業余熱等熱源,通過管網為熱用戶有償提供生產和生活用熱的行為。

本條例所稱供熱設施,是指生產、儲存、輸配熱能的各種設備、管道及為滿足熱用戶使用功能和提高運行質量而設置的各種附屬設備及附配件。第四條供熱應當遵循統一規劃、配套建設,分級管理、屬地負責,保證質量、保障民生,節能環保、穩定安全的原則。第五條市、旗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供熱工作的領導,將供熱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供熱管理協調機制,處理供熱重大事項。

市、旗縣區人民政府供熱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供熱監督管理工作,發展和改革、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城市管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市場監督管理、公安、應急管理、交通運輸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供熱管理工作。

蘇木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做好轄區內供熱管理相關工作。第六條市、旗縣區人民政府供熱主管部門應當建立並實行供熱系統能耗監測、統計和考核評價制度。

熱源企業和供熱企業應當有計劃實施系統節能改造,降低能源消耗,減少污染物排放,逐步建設供熱計量溫控一體化遠程智能調控技術平台,實現熱源、熱網、熱力站、熱用戶能耗的在線監測和調節。第七條鼓勵利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供熱事業,推廣應用節能、高效、環保、安全的供熱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第二章規劃建設與設施管理第八條市、旗縣區人民政府供熱主管部門應當會同自然資源等有關部門,依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能源發展規劃編制城鎮供熱專項規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經批準的城鎮供熱專項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報原批准機關批准。第九條市、旗縣區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在審批建設項目用地時,應當根據城鎮供熱專項規劃預留供熱設施配套建設用地。預留的供熱設施配套建設用地,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佔用或者改變用途。第十條新建、改建、擴建供熱工程,應當符合供熱專項規劃,並依法履行基本建設程序。

供熱工程竣工後,建設單位應當依法組織竣工驗收。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第十一條熱源廠區外至建築區劃紅線之間的供熱管網等供熱設施由供熱企業負責投資建設。

供熱管網等供熱設施的建設應當根據城鎮供熱專項規劃,與新建、改建、擴建城鎮道路同步實施。

依據城鎮供熱專項規劃,供熱管網需要穿越單位或者住宅小區的,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因施工造成單位或者住宅小區路面、綠植等損壞的,供熱管網建設單位應當予以恢復;無法恢復的,應當依法予以補償。第十二條房屋建築區劃紅線內的供熱系統由建設單位建設。鼓勵供熱企業通過競爭參與房屋建築區劃紅線內由其負責維護、維修和更新的供熱設施的建設。

新建、改建、擴建房屋建築區劃紅線內的供熱系統,應當與房屋建築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

建設單位在編制建設工程規劃設計方案時,應當徵求供熱企業意見。房屋建築工程供熱系統設計的技術參數應當與供熱企業熱媒參數相匹配,熱負荷與供熱面積相適應,符合國家有關規范和標准。

新建民用建築的供熱系統應當實行分戶控制,分戶控制的閥門應當設在相應公共區域。第十三條新建房屋建築供熱系統驗收合格後,供熱企業應當及時接入供熱管網。

既有建築需要接入供熱管網的,房屋產權人應當向供熱主管部門提交房屋所有權證明文件或者購房合同等有關資料,符合城鎮供熱專項規劃和供熱條件的,供熱主管部門應當及時通知供熱企業接入供熱管網。第十四條施工單位應當依法承擔新建房屋建築供熱系統五個供熱期的保修責任,保修責任未履行或者拖延履行的,保修期順延。保修期自工程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計算。

熱點內容
恩陽法院執行 發布:2025-01-11 13:04:37 瀏覽:708
法官司法廉潔 發布:2025-01-11 12:41:40 瀏覽:318
經濟法基礎課程感想 發布:2025-01-11 12:38:36 瀏覽:715
經濟法個人結算賬戶 發布:2025-01-11 11:51:29 瀏覽:226
月工作天數勞動法 發布:2025-01-11 11:22:39 瀏覽:454
依法治國與維穩 發布:2025-01-11 11:22:37 瀏覽:240
一元麻將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1 10:51:36 瀏覽:808
經濟法專業可以兼學民商法專業嗎 發布:2025-01-11 10:36:34 瀏覽:600
勞動法的發展 發布:2025-01-11 09:41:38 瀏覽:404
烏蘭察布市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1 09:29:57 瀏覽: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