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機關承諾的審批期限的法律效力
A. 行政允諾的法律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規范行政案件案由的通知》中,首次將行政允諾作為類型化的行政行為納入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但是,法律法規等均未就其內涵與外延作出清晰的界定。
行政允諾是指行政主體為實現特定的行政管理目的,向行政相對人公開作出的當行政相對人作出一定的行為即給予其利益回報的意思表示行為。行政允諾是行政主體在法律法規規定的基礎上,在自身自由裁量權范圍內作出的單方的授益性的行為。
一、行政允諾的界定
行政允諾是行政主體為履行行政職能,向不特定的行政相對人發出承諾,為自己設定公法義務的行為。而行政協議則是指行政機關為實現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管理目標,在法定職責范圍內,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協商訂立的具有行政法上權利義務內容的協議。
最高法院行政庭在評析其公布的行政審判案例第22號,即「黃銀友等訴湖北省大冶市政府、大冶市保安鎮政府行政允諾案時給出的界定要件是:
首先,行政機關作出允諾,是否符合國家法律,是否具備履行承諾的能力,是一種客觀判斷,而非雙方合意;
其次,公民實施了允諾所設定的行為,客觀上會存在公民原先並不知曉有行政允諾存在的情形;
再者,通常意義上的合同締結過程,存在當事人的履行抗辯權,雙方在實際履行前可以互設義務,而行政允諾形成過程中顯然不存在,
最後,行政允諾的撤銷需要行政機關經過嚴格的程序,這並非是以受諾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以「單方意思表示行為」為特質標准,把行政允諾從行政合同、行政決定中分離出來,並名命為「行政允諾」。
二、行政允諾效力的限制因素
誠實信用原則是行政允諾各方當事人應當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准則。在行政允諾的訂立和履行過程中,基於公共利益保護的需要,賦予行政主體在解除和變更中的相應的優益權固然必要,但行政主體不能濫用優益權。優益權的行使既不得與法律規定相抵觸,也不能與誠實信用原則相違背。行政機關作出行政允諾後,在與相對人發生行政爭議時,不能對行政允諾關鍵內容作出無事實根據和法律依據的隨意解釋。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四條的規定,行政訴訟案件的審理可以適用不違反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規范。對政府相關行為的審查,既要審查合法性,也要審查合約性。不僅要審查政府的行為有無違反行政法的規定,也要審查其行為有無違反准用的民事法律規范所確定的基本原則。誠實信用原則不僅是契約法中的帝王條款,也是行政允諾各方當事人應當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准則。在行政允諾的訂立和履行過程中,基於保護公共利益的需要,賦予行政主體在解除和變更中的相應的優益權固然必要,但行政主體不能濫用優益權。行使優益權既不得與法律規定相違背,也不能與誠實信用原則相抵觸。
B. 政府的承諾具有法律效力么
政府的承諾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出版社,2007年6月,《中國案例指導》第92頁:專
「政府對行政相對人的承諾不違屬反法律規定時,具有法律效力,政府應當履行承諾確定的義務,該承諾成為政府必須履行的法定職責,並且政府承諾的形式不影響承諾的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