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非稅收入會計法律責任

非稅收入會計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3-09-14 20:54:42

1. 政府非稅收入執行單位應當履行哪些職責

ttxxxxmm

第一條 為規范政府非稅收入管理,提高政府財政統籌調控能力,根據財政部《關於加強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的通知》(財綜〔2004〕53號)和省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稅收入征管工作提高非稅收入質量的通知》(粵府〔2006〕62號)等有關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政府非稅收入是指除稅收以外,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代行政府職能的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組織,依法利用政府權力、政府信譽、國家資源、國有資產或提供公共服務、准公共服務而取得並用於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財政性資金。包括下列各項:

(一)行政事業性收費;

(二)政府性基金(資金、附加);

(三)罰沒收入;

(四)利用國有資產(資源)取得的收益;

(五)土地、河流、礦區、場地等國有資源和國有資產有償使用收入;

(六)對公共資源開發權、使用權、冠名權、廣告權、特許(壟斷)經營權等進行招標拍賣的收益;

(七)按照國家規定集中的非財政預算安排的收入(包括主管部門提取的管理費、收入分成、下級上解資金等);

(八)以政府名義接受的各種捐贈資金;

(九)除上述所列項目之外的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政府非稅收入;

(十)上述各項資金的利息收入。

上述項目屬應納稅范圍的,其依法納稅後的余額為政府非稅收入。

第三條 政府非稅收入的徵收管理、資金管理、票據管理及監督檢查,適用本辦法。

社會保障資金、住房基金、彩票收入、政府債務收入以及公安出入境收入等非稅收入按現行規定管理,不適用本辦法。

第二章 徵收管理

第四條 財政部門是非稅收入管理的主管部門,負責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制定非稅收入管理的具體辦法,編制政府非稅收入年度預算。執收單位負責政府非稅收入收繳的具體工作。

第五條 政府非稅收入依據法律法規規定征管。

(一)行政事業性收費應當依據法律、法規、國務院和省政府的相關規定徵收。

(二)政府性基金(資金、附加)應當依據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或者財政部的規定徵收。

(三)罰沒款項應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和其他相關法律、法規規定收繳。

(四)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應當依據法律、法規、國務院和省政府的相關規定徵收。

(五)國有資產使用收入和經營收益按照國有資產權屬關系由縣級以上政府依據法律、法規、國務院和省政府的相關規定徵收。

(六)其他政府非稅收入應當依據法律、法規、國務院和省政府的相關規定收取。

未經批准,任何機關、單位不得擅自將行政事業性收費轉為經營服務性收費;不得將國家明令取消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轉為經營服務性收費繼續收取。

第六條 政府非稅收入項目由法定執收單位徵收,依法委託其他單位徵收或者收取的,應當將委託協議送本級政府財政部門備案。

政府非稅收入項目沒有法定執收單位的,由本級政府財政部門組織徵收;不具備直接徵收條件的,本級政府財政部門可以依法委託有關單位徵收。

委託單位應當對受委託單位的徵收或者收取行為實施監督,並承擔該徵收或者收取行為的法律責任;受委託單位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單位的名義徵收或者收取政府非稅收入,並不得轉委託。

第七條 執收單位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向社會公告由本單位徵收或者收取的政府非稅收入項目及其依據、范圍、標准、時間、程序;

(二)在規定時間內向本級政府財政部門編報本部門、本單位政府非稅收入年度預算收支計劃;

(三)按照規定向繳款義務人徵收或收取政府非稅收入款項並出具有效的合法票據;

(四)定期向本級政府財政部門報告本單位政府非稅收入收繳情況。

第八條 經執收單位依法確認為誤征、多征的非稅收入,由本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審核確認後退還繳款義務人。

第九條 繳款義務人應當按照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規定的時間、數額及繳款方式繳款,不得逃避繳款義務。

繳款義務人有權索取繳款票據,對不提供合法票據的,可以拒絕繳款。

第三章 資金管理

第十條 政府非稅收入納入非稅收入電子信息管理系統徵收及管理。執收單位依據法律、法規規定收取現款的,按照「單位開票、集中繳款、系統確認」的方式管理,不得開設非稅收入過渡賬戶。

第十一條 各級財政部門對政府非稅收入款項實行專戶管理,按規定程序選定非稅收入業務代收銀行,在代收銀行開設政府非稅收入財政專戶,用於歸集、記錄、結算政府非稅收入款項。

第十二條 各級政府應當積極採取措施降低政府非稅收入徵收成本,改進徵收辦法及收取方式,方便繳款義務人繳款。

第十三條 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上下級分成的政府非稅收入,按照就地繳款、分級劃解、及時結算的原則,從各級國庫和財政專戶中按現行財政管理體制劃解相關款項。

第十四條 根據綜合財政預算的要求,政府非稅收入按照資金性質實行分類管理。

(一)罰沒收入以及財政部已明確納入預算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納入財政預算管理;

(二)具有專門用途的專項收費和政府性基金(資金、附加),納入財政預算管理,專款專用;

(三)社會公共資產或資源有償使用招標、拍賣等所取得的收入及其他政府非稅收入,除安排相應的手續費(傭金)和補償徵收成本支出外,其餘由政府統籌安排使用。

第十五條 政府非稅收入徵收管理經費,由本級財政納入部門預算統籌安排。

第四章 票據管理

第十六條 各級政府財政部門是財政票據管理的主管機關,負責財政票據的監督管理工作。各級財政票據管理機構負責財政票據的保管、發放、使用核銷、檢查等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七條 委託銀行代收政府非稅收入實行直接繳款方式的,所使用的財政票據由各級財政票據監管機構向承辦銀行發放;實行集中匯繳方式收取政府非稅收入的,由執收單位向同級財政機關申請購領財政票據。

2. 公司會計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會計人員在會計核算工作中,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第四十條因有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做假賬,隱匿或者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貪污,挪用公款,職務侵佔等與會計職務有關的違法行為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人員,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除前款規定的人員外,因違法違紀行為被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自被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之日起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二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對單位並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不依法設置會計賬簿的;
(二)私設會計賬簿的;
(三)未按照規定填制、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的;
(四)以未經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登記會計賬簿或者登記會計賬簿不符合規定的;
(五)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的;
(六)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編制依據不一致的;
(七)未按照規定使用會計記錄文字或者記賬本位幣的;
(八)未按照規定保管會計資料,致使會計資料毀損、滅失的;
(九)未按照規定建立並實施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或者拒絕依法實施的監督或者不如實提供有關會計資料及有關情況的;
(十)任用會計人員不符合本法規定的。
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會計人員有第一款所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3. 違反會計法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對單位並處3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違反會計制度規定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包括:
(1)不依法設置會計賬簿的行為。是指依法應當設置會計賬簿的單位和個人,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不設置會計賬簿、設置虛假會計賬簿或者設置不符合規定的會計賬簿及設置多套會計賬簿的行為。
(2)私設會計賬簿的行為。就是指依法應當建賬的單位和個人,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法定的會計賬簿之外私自設置會計賬簿的行為,這是對第一種違法行為的補充。俗稱「二本賬」、「賬外賬」。
(3)未按照規定填制、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的行為。就是指出具原始憑證的單位、個人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出具的原始憑證不合法;或者取得原始憑證的單位、個人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取得的原始憑證不合法。
(4)以未經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登記會計賬簿或者登記會計賬簿不符合規定的行為。
(5)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的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對單位並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可以處兩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不依法設置會計帳簿的;
(二)私設會計帳簿的;
(三)未按照規定填制、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的;
(四)以未經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登記會計帳簿或者登記會計帳簿不符合規定的;
(五)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的;
(六)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編制依據不一致的;
(七)未按照規定使用會計記錄文字或者記帳本位幣的;
(八)未按照規定保管會計資料,致使會計資料毀損、滅失的;
(九)未按照規定建立並實施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或者拒絕依法實施的監督或者不如實提供有關會計資料及有關情況的;
(十)任用會計人員不符合本法規定的。
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會計人員有第一款所列行為之一、清潔嚴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有關法律對第一款所列行為的處罰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辦理。
第四十三條 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的,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四條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偽,由縣級圾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4. 會計有哪些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規定:會計人員在會計核算工作中,須依法行事,否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x0dx0a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對單位並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x0dx0a(一)不依法設置會計賬簿的;x0dx0a(二)私設會計賬簿的;x0dx0a(三)未按照規定填制、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的;x0dx0a(四)以未經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登記會計賬簿或者登記會計賬簿不符合規定的;x0dx0a(五)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的;x0dx0a(六)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編制依據不一致的;x0dx0a(七)未按照規定使用會計記錄文字或者記賬本位幣的;x0dx0a(八)未按照規定保管會計資料,致使會計資料毀損、滅失的;x0dx0a(九)未按照規定建立並實施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或者拒絕依法實施的監督或者不如實提供有關會計資料及有關情況的;x0dx0a(十)任用會計人員不符合本法規定的。x0dx0a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x0dx0a會計人員有第一款所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x0dx0a有關法律對第一款所列行為的處罰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辦理。x0dx0a第四十三條 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x0dx0a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x0dx0a第四十四條 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x0dx0a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x0dx0a第三十八條 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x0dx0a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除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外,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者從事會計工作三年以上經歷。x0dx0ax0dx0a會計人員從業資格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x0dx0a第三十九條 會計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提高業務素質。對會計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工作應當加強。x0dx0a第四十條 因有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做假賬,隱匿或者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貪污,挪用公款,職務侵佔等與會計職務有關的違法行為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人員,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x0dx0a除前款規定的人員外,因違法違紀行為被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自被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之日起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5. 政府非稅收入管理辦法(條例

政府非稅收入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政府非稅收入(以下簡稱非稅收入)管理,規范政府收支行為,健全公共財政職能,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非稅收入設立、徵收、票據、資金和監督管理等活動,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非稅收入,是指除稅收以外,由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代行政府職能的社會團體及其他組織依法利用國家權力、政府信譽、國有資源(資產)所有者權益等取得的各項收入。具體包括:
(一)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
(二)政府性基金收入;
(三)罰沒收入;
(四)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
(五)國有資本收益;
(六)彩票公益金收入;
(七)特許經營收入;
(八)中央銀行收入;
(九)以政府名義接受的捐贈收入;
(十)主管部門集中收入;
(十一)政府收入的利息收入;
(十二)其他非稅收入。
本辦法所稱非稅收入不包括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指計入繳存人個人賬戶部分)。
第四條 非稅收入是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納入財政預算管理。
第五條 非稅收入實行分類分級管理。
根據非稅收入不同類別和特點,制定與分類相適應的管理制度。鼓勵各地區探索和建立符合本地實際的非稅收入管理制度。
第六條 非稅收入管理應當遵循依法、規范、透明、高效的原則。
第七條 各級財政部門是非稅收入的主管部門。
財政部負責制定全國非稅收入管理制度和政策,按管理許可權審批設立非稅收入,征繳、管理和監督中央非稅收入,指導地方非稅收入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財政部門負責制定本行政區域非稅收入管理制度和政策,按管理許可權審批設立非稅收入,征繳、管理和監督本行政區域非稅收入。
第八條 各級財政部門應當完善非稅收入管理工作機制,建立健全非稅收入管理系統和統計報告制度。
第二章 設立和徵收管理
第九條 設立和徵收非稅收入,應當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或者按下列管理許可權予以批准:
(一)行政事業性收費按照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簡稱省級)人民政府及其財政、價格主管部門的規定設立和徵收。
(二)政府性基金按照國務院和財政部的規定設立和徵收。
(三)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特許經營收入按照國務院和省級人民政府及其財政部門的規定設立和徵收。
(四)國有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國有資本收益由擁有國有資產(資本)產權的人民政府及其財政部門按照國有資產(資本)收益管理規定徵收。
(五)彩票公益金按照國務院和財政部的規定籌集。
(六)中央銀行收入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徵收。
(七)罰沒收入按照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徵收。
(八)主管部門集中收入、以政府名義接受的捐贈收入、政府收入的利息收入及其他非稅收入按照同級人民政府及其財政部門的管理規定徵收或者收取。
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違反規定設立非稅收入項目或者設定非稅收入的徵收對象、范圍、標准和期限。
第十條 取消、停徵、減征、免徵或者緩征非稅收入,以及調整非稅收入的徵收對象、范圍、標准和期限,應當按照設立和徵收非稅收入的管理許可權予以批准,不許越權批准。
取消法律、法規規定的非稅收入項目,應當按照法定程序辦理。
第十一條 非稅收入可以由財政部門直接徵收,也可以由財政部門委託的部門和單位(以下簡稱執收單位)徵收。
未經財政部門批准,不得改變非稅收入執收單位。
法律、法規對非稅收入執收單位已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十二條 執收單位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公示非稅收入徵收依據和具體徵收事項,包括項目、對象、范圍、標准、期限和方式等;
(二)嚴格按照規定的非稅收入項目、徵收范圍和徵收標准進行徵收,及時足額上繳非稅收入,並對欠繳、少繳收入實施催繳;
(三)記錄、匯總、核對並按規定向同級財政部門報送非稅收入征繳情況;
(四)編報非稅收入年度收入預算;
(五)執行非稅收入管理的其他有關規定。
第十三條 執收單位不得違規多征、提前徵收或者減征、免徵、緩征非稅收入。
第十四條 各級財政部門應當加強非稅收入執收管理和監督,不得向執收單位下達非稅收入指標。
第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下簡稱繳納義務人)應當按規定履行非稅收入繳納義務。
對違規設立非稅收入項目、擴大徵收范圍、提高徵收標準的,繳納義務人有權拒絕繳納並向有關部門舉報。
第十六條 繳納義務人因特殊情況需要緩繳、減繳、免繳非稅收入的,應當向執收單位提出書面申請,並由執收單位報有關部門按照規定審批。
第十七條 非稅收入應當全部上繳國庫,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佔用、挪用、坐支或者拖欠。
第十八條 非稅收入收繳實行國庫集中收繳制度。
第十九條 各級財政部門應當加快推進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管理,逐步降低徵收成本,提高收繳水平和效率。
第三章 票據管理
第二十條 非稅收入票據是徵收非稅收入的法定憑證和會計核算的原始憑證,是財政、審計等部門進行監督檢查的重要依據。
第二十一條 非稅收入票據種類包括非稅收入通用票據、非稅收入專用票據和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具體適用下列范圍:
(一)非稅收入通用票據,是指執收單位徵收非稅收入時開具的通用憑證。
(二)非稅收入專用票據,是指特定執收單位徵收特定的非稅收入時開具的專用憑證,主要包括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政府性基金票據、國有資源(資產)收入票據、罰沒票據等。
(三)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是指實施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制度改革的執收單位收繳非稅收入時開具的通用憑證。
第二十二條 各級財政部門應當通過加強非稅收入票據管理,規范執收單位的徵收行為,從源頭上杜絕亂收費,並確保依法合規的非稅收入及時足額上繳國庫。
第二十三條 非稅收入票據實行憑證領取、分次限量、核舊領新制度。
執收單位使用非稅收入票據,一般按照財務隸屬關系向同級財政部門申領。
第二十四條 除財政部另有規定以外,執收單位徵收非稅收入,應當向繳納義務人開具財政部或者省級財政部門統一監(印)制的非稅收入票據。
對附加在價格上徵收或者需要依法納稅的有關非稅收入,執收單位應當按規定向繳納義務人開具稅務發票。
不開具前款規定票據的,繳納義務人有權拒付款項。
第二十五條 非稅收入票據使用單位不得轉讓、出借、代開、買賣、擅自銷毀、塗改非稅收入票據;不得串用非稅收入票據,不得將非稅收入票據與其他票據互相替代。
第二十六條 非稅收入票據使用完畢,使用單位應當按順序清理票據存根、裝訂成冊、妥善保管。
非稅收入票據存根的保存期限一般為5年。保存期滿需要銷毀的,報經原核發票據的財政部門查驗後銷毀。
第四章 資金管理
第二十七條 非稅收入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定或者按照管理許可權確定的收入歸屬和繳庫要求,繳入相應級次國庫。
第二十八條 非稅收入實行分成的,應當按照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原則確定分成比例,並按下列管理許可權予以批准:
(一)涉及中央與地方分成的非稅收入,其分成比例由國務院或者財政部規定;
(二)涉及省級與市、縣級分成的非稅收入,其分成比例由省級人民政府或者其財政部門規定;
(三)涉及部門、單位之間分成的非稅收入,其分成比例按照隸屬關系由財政部或者省級財政部門規定。
未經國務院和省級人民政府及其財政部門批准,不得對非稅收入實行分成或者調整分成比例。
第二十九條 非稅收入應當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體系收繳、存儲、退付、清算和核算。
第三十條 上下級政府分成的非稅收入,由財政部門按照分級劃解、及時清算的原則辦理。
第三十一條 已上繳中央和地方財政的非稅收入依照有關規定需要退付的,分別按照財政部和省級財政部門的規定執行。
第三十二條 根據非稅收入不同性質,分別納入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
第三十三條 各級財政部門應當按照規定加強政府性基金、國有資本收益與一般公共預算資金統籌使用,建立健全預算績效評價制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第五章 監督管理
第三十四條 各級財政部門應當建立健全非稅收入監督管理制度,加強非稅收入政策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依法處理非稅收入違法違規行為。
第三十五條 執收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接受財政部門和審計機關的監督檢查,如實提供非稅收入情況和相關資料。
第三十六條 各級財政部門和執收單位應當通過政府網站和公共媒體等渠道,向社會公開非稅收入項目名稱、設立依據、徵收方式和標准等,並加大預決算公開力度,提高非稅收入透明度,接受公眾監督。
第三十七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監督和舉報非稅收入管理中的違法違規行為。
各級財政部門應當按職責受理、調查、處理舉報或者投訴,並為舉報人保密。
第三十八條 對違反本辦法規定設立、徵收、繳納、管理非稅收入的行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和《違反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罰沒收入收支兩條線管理規定行政處分暫行規定》等國家有關規定追究法律責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九條 教育收費管理參照本辦法規定執行,收入納入財政專戶管理。
第四十條 省級財政部門可以根據本辦法的規定,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非稅收入管理的具體實施辦法。
第四十一條 本辦法自頒布之日起施行。
延伸知識:
第一節政府非稅收入的概念
一、政府非稅收入的定義
政府非稅收入是指各級政府為實現特定目的,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憑借國家的政治權力或國家對國有資產(資源)的所有權和壟斷權,向單位和個人徵收的除稅收之外的財政收入。
第一,政府非稅收入具有特定的徵收主體,即各級政府。具體指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社會團體、企業主管部門(集團)、政府或行政事業單位委託機構。
第二,政府非稅收入是政府財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納入財政管理體系。政府非稅收入的權屬主體是各級政府,因此所獲資金理應歸各級政府所有,絕不是單位或部門的“小金庫”。
第三,政府非稅收入一般都具有專門用途。政府非稅收入的徵收目的是為了實現特定的公共利益,或是補償政府提供某項服務的成本,或是收回政府某項投資的價值,或是資助某項事業發展,而非一般性地增加財政收入。
第四,政府非稅收入必須依法管理。政府非稅收入是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以及憑借國家對國有資產(資源)的所有權或壟斷權而收取的,其項目和標准要依法確定,其資金徵集、分配、使用要依法進行。
二、政府非稅收入的內涵
政府非稅收入是對一部分社會產品的再分配活動,就其本質而論是一種政府分配關系,而且不是一般的經濟分配,它是以國家為主體的一種特殊分配。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般的經濟分配,大體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在生產、流通領域里的初次分配,也叫原始分配。第二個層次,是在國民收入已經分配工資、利潤、利息、地租的前提下,通常是在生產流通領域之外,不是依生產要素的佔有,而是憑借國家權力所進行的帶有強制性、無償性的分配。第三個層次,是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基礎上的更進一步的分配,即信用分配。
政府非稅收入分配是以國家為主體的一種特殊分配。與經濟分配和信用分配相比較,還有以下幾方面的具體差別:(1)分配起源的差別。 (2)分配依據的差別。 (3)分配目的的差別。 (4)分配的主體差別。
稅收發生在分配領域,是國家依據政治權力從社會產品分配過程中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手段。
價格發生在交換領域,具有有償性、自願性和波動性的特點。
收費則介於稅收和價格之間,是政府有關部門向某種特定對象提供公共產品時所收取的補償費用。
三、政府非稅收入的特點
(一)有償性
非稅收入的支付者在付費和獲取利益之間是直接相連和對等的,而稅收在繳納稅款後,並不能馬上得到直接對等的利益。
(二)非普遍性
非稅收入的徵收范圍遠不如稅收那樣廣泛,徵收對象也同樣不像稅收那樣普遍,只是享受了政府提供的服務,或是獲得了相應利益的人或企業才須繳納非稅收入。更主要的是,非稅收入的使用,只是使部分特定的對象受益,而非全民無差別地享受。
(三)自主性
政府可以針對不同的服務種類,分別定價,以高於、等於或低於其服務成本的水平設定政府非稅收入標准,以實現政府配置資源、調節消費的意圖;根據某個時期某項事業發展的需要設立基金,支持該項事業的發展,以及在適當的時候取消該項基金。
(四)靈活性
政府非稅收入的靈活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形式多種多樣。二是時間靈活。三是收取的標准靈活。
(五)專用性
政府非稅收入的使用往往與其收入來源聯系在一起。
(六)不穩定性
政府非稅收入的來源具有不確定和不穩定的特點。
中小企業全盤賬務處理與納稅籌劃實戰特訓班
14天,30個課時,手把手教授全盤賬處理,實打實培訓納稅籌劃,助你完成會計理論到時間的飛躍,極速修成卓越會計,學完即可上崗,輕松勝任所有會計基礎工作。
點擊成為卓越會計>>

熱點內容
勞動法規定補交社保嗎 發布:2025-01-11 03:51:07 瀏覽:466
華東政法大學法碩非法學 發布:2025-01-11 03:49:02 瀏覽:934
道德教育畫 發布:2025-01-11 03:47:29 瀏覽:413
高新開發區法院 發布:2025-01-11 03:30:11 瀏覽:485
保定法學王浩 發布:2025-01-11 03:05:09 瀏覽:773
濟南市法院書記員的工資大約是多少 發布:2025-01-11 02:33:36 瀏覽:194
勞動法保安上班時間 發布:2025-01-11 02:23:00 瀏覽:930
2015年政策法規總結 發布:2025-01-11 02:22:47 瀏覽:580
深圳市節約糧食的相關政策法規 發布:2025-01-11 02:19:13 瀏覽:640
2013國家司法考試成績查詢 發布:2025-01-11 02:11:47 瀏覽: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