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決定法律效力的因素是什麼

決定法律效力的因素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9-23 20:10:56

1. 憲法的根本地位取決於三個方面的因素

憲法作為特定國家法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具有同行政法刑法民法經濟法訴訟法等一般法律共同的特徵:它們都是統治階級意志和利益的表現,都是具有國家強制力的行為規范,都是實現階級統治的重要工具,它們的內容都主要地取決於社會的物質生活條件。然而,與其他一般法律相比,憲法又有自身的基本特徵。主要表現在:
(一)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
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法是憲法在法律上的特徵,也是憲法與普通法律最重要的區別之一。憲法的根本法地位取決於三個方面的因素:
1.在內容上,憲法規定國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問題。
諸如國家的性質、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和國家的結構形式、國家的基本國策、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的組織及其職權等最重要的問題,都在憲法中作出了明確規定。這些規定不僅反映著一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的主要內容及其發展方向,而且從社會制度和國家制度的根本原則上規范著整個國家的活動。因而,與其他法律所規定的內容通常只是國家生活中的一般性問題,而且只涉及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某些方面或某一方面相比,憲法具有國家總章程的意義。
2.在法律效力上,憲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所謂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的約束力和強法律\\教育網制力。國家的任何法律都應具有法律效力,但在成文憲法的國家中,憲法的法律效力高於一般的法律,在國家法律體系中處於最高的法律地位。我國現行憲法在序言中明確規定:「本憲法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成果,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的最高法律效力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1)憲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據,任何普通法律、法規都不得與憲法的原則和精神相違背。對此,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2)憲法是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全體公民的最高行為准則。對此,我國憲法規定,「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准則,並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
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憲法比其他法律更加嚴格。
既然在成文憲法國家中,憲法是規定國家最根本、最重要問題,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國家根本法,那麼必然要求憲法具有極大的權威和尊嚴,而嚴格憲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則是保障憲法權威和尊嚴的重要環節。具體說來:(1)制定和修改憲法的機關,往往是依法特別成立的,而並非普通立法機關。如1787年的美國憲法由55名代表組成的制憲會議制定,等等。(2)通過或批准憲法或者其修正案的程序,往往嚴於普通法律,一般要求由制憲機關或者國家立法機關成員的2/3以上或者3/4以上的多數表決通過,才能頒布施行,而普通法律則只要立法機關成員的過半數通過即可。我國現行憲法第64條規定:「憲法的修改,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提議,並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通過。」
(二)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
盡管對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人們都較為熟悉,但這一結論卻主要是就國家管理的角度而言,因而與憲法的核心價值取向並不完全統一。事實上,憲法最主要、最核心的價值在於保護人權。從這種意義上講,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1789年的法國《人權宣言》就明確宣布,凡權利無保障和分權未確立的社會就沒有憲法。列寧也曾指出:憲法就是一張寫著人民權利的紙。由此可見,憲法與公民權利之間存在著極為密切的聯系。而且,這也可以從憲法的發展歷史和憲法的基本內容中得到證明。
從歷史上看,憲法或者憲法性文件最早是資產階級在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斗爭中,為了確認取得的權利以鞏固勝利成果而制定出來的。英國在17世紀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曾於1679年通過了《人身保護法》,1689年通過了《權利法案》,以確認和保障公民的權利和自由;1791年的法國第一部憲法則把《人權宣言》作為憲法的序言。世界上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1918年的《蘇俄憲法》,也將《被剝削勞動人民權利宣言》列為第一篇,可見社會主義憲法也同樣具有權利保障書的意義。從憲法的基本內容來看,盡管作為國家根本法的憲法涉及國家生活的各個方面,但其基本內容仍然可以分為兩大塊,即國家權力的正確行使和公民權利的有效保障。然而,這兩大塊並非地位平行的兩部分,就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來說,公民權利的有效保障居於支配地位。因此,在國家法律體系中,憲法不僅是系統全面規定公民的基本權利的法律部門,而且其基本出發點就在於保障公民的權利和自由。
(三)憲法是民主事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民主」一詞起源於希臘文demokratia,是指「人民的權力」或「人民當家作主」,更確切地說,是指「大多數人的統治」。如果說憲法的基本出發點在於保障公民的權利和自由,那麼這種對公民權利和自由的保障,則是民主最直接的表現,或者說是民主事實的必然結果。
眾所周知,古希臘、羅馬曾經有過奴隸制民主,歐洲城市共和國有過法律\\教育網封建制民主,盡管民主主體的有限性以及法律形式的諸法合體性特徵決定了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不可能產生憲法,但卻曾經出現過憲法的萌芽形態。近代意義的憲法是資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有了民主事實之後的產物,是資產階級民主事實的法律化。伴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形成和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資產階級不僅奪得了國家政權、爭得了民主,而且也面臨反對封建勢力復辟、防止工農革命、培養本階級管理國家的人才等三大任務。為了反對封建勢力復辟,資產階級必須顯示並用事實證明自己確立的制度確實比封建制度優越;為了防止工農革命,資產階級必須把本階級的民主裝扮成全體國民的民主,必須把革命過程中提出的人民主權和天賦人權理論,以及自由、平等:法治等學說至少在形式上予以實現,以便欺騙和麻痹工農群眾;為了培養本階級管理國家的人才,發揮本階級成員在國家管理中的作用,也必須確認本階級成員的民主權利,並通過各種形式來保障他們確能享有和行使這些民主權利。而要達到這些目的,最好的辦法便是把自己爭得的民主事實法律化、制度化,並且把這種規定、確認民主事實的法律提高到根本法的地位。由此可見,憲法與民主事實密不可分,是伴隨著資產階級民主事實的出現而產生出來的,是民主事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社會主義憲法也是如此。雖然無產階級民主與資產階級民主、社會主義憲法與資本主義憲法存在本質區別,但在憲法是民主事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上則是一致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毫無疑問,如果無產階級不能推翻舊的剝削階級政權,不能使社會成員中的絕大多數成為國家的主人,也就是說沒有無產階級民主的事實,社會主義憲法就根本無從產生。從1918年《蘇俄憲法》的制定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東歐和亞洲等一系列國家的社會主義立憲運動都可看出,無產階級民主事實是社會主義憲法的前提條件,而社會主義憲法則是無產階級民主事實的法律化。
由此可見,憲法與民主緊密相連,民主主體的普遍化或者說民主事實的普遍化,是憲法得以產生的前提。而且,基於憲法在整個國家法律體系中的根本法地位以及憲法確認的基本內容主要是國家權力的正確行使和公民權利的有效保障,可以說,憲法是民主事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正如毛澤東同志指出:世界上歷來的憲政,不論是英國、法國、美國或者是蘇聯,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實以後,頒布一個根本大法,去承認它,這就是憲法。

2. 如何認定合同的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認定合同效力的因素包括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從以下幾個方面認定合同的法律效力:

一、是否具備生效的條件,合同生效的條件有:

1、合同當事人雙方是否具有民事行為能力;

2、意思表示是否真實;

3、合同內容是否違反法律行政法規。

二、合同是否存在法律規定的合同無效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六十五條: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3. 法律效力的原則是什麼

法律效力包括:
(1)時間效力,指法律開始生效的時間和終止生效的時間;
(2)空間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領海、領空),通常全國性法律適用於全國,地方性法規僅在本地區有效;
(3)對人的效力,指法律對什麼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適用於全國公民,有的法律只適用於一部分公民。
通常,法律效力可以分為規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狹義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圍或適用范圍,即法律對什麼人、什麼事、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間有約束力。本章所講的法律效力,即狹義的法律效力。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決書、裁定書、逮捕證、許可證的法律效力。
其中,法律對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國的法律實踐中先後採用過四種對人的效力的原則:
①屬人主義,即法律只適用於本國公民,不論其身在國內還是國外;非本國公民即便身在該國領域也不適用。
②屬地主義,法律適用於該國管轄地區內的所有人,不論是否本國公民,都受法律約束和法律保護;本國公民不在本國,則不受本國法律的約束和保護。
③保護主義,即以維護本國利益作為是否適用本國法律的依據;任何侵害本國利益的人,不論其國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該國法律的追究。
④以屬地主義為主,與屬人主義、保護主義相結合。這是近代以來多數國家所採用的原則。我國也是如此。採用這種原則的原因是:既要維護本國利益,堅持本國主權,又要尊重他國主權,照顧法律適用中的實際可能性。

4. 確定法律規范效力的一般原則

以下是不同書本上的不同表述: 在法學理論中,法的效力層次有時也被稱為法的效力等級,或法的效力位階。影響法的效力層次的因素主要有:(1)制定主體;(2)適用范圍;(3)制定時間。 法的效力層次的一般規則,即指不同等級的主體制定的法有不同的法的效力,等級高的主體制定的法,效力自然高於等級低的主體制定的法。在各個法的體系中,法的效力層次要貫徹以下兩個規則:(1)在整個法的效力層次體系中,憲法是具有最高效力的。(2)除憲法的效力統攝所有法的效力之外,上一級法的效力均高於下一級法的效力。 法的效力層次除要貫徹它的一般規則外,由於法的復雜性,法的效力層次還存在一些特殊規則:(1)特別法效力優於一般法;(2)新法優於舊法;(3)法律文本優於法律解釋。--張文顯主編:《法理學》,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90-92頁。 法的效力層次就是指在一個國家法律體系的各種法的淵源中,由於其制定主體、程序、時間、適用范圍等不同,導致各種法的效力也不同,由此而形成的一個法的效力等級體系。法的效力層次遵循一定的原則,主要包括:(1)憲法至上原則;(2)等差順序原則;(3)特別法優先原則;(4)實體法優先原則;(5)國際法優先原則;(6)後法優先或新法優先原則。--葛洪義主編:《法理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341-344頁。 由於法律本身是有層次或等級劃分的,因而其效力當然具有層次或等級性。我們都有一個基本的共識,那就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法律如果是地方性的法律,則其效力范圍施於其所轄地方范圍內。全國性法律的效力層次高於地方性法律的效力層次。 我國法律的效力層次是多層次性的結構體系。在法律效力層次結構體系中,各種法律的效力既有層次之分,又有相互聯系,從而構成一個龐大的我國法律效力體系。對於法律效力層次的具體劃分,尚有不同看法,但大致可以概括為四個層次。 最高層次: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第一層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基本法律的效力層次屬第一層次。 第二層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的效力為第二層次。 第三層次: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法律效力層次為第三層次。 地方層次:地方立法主體制定的地方法規,包括一般性地方法規和自治地方法規,特別行政區地方法規,其法律效力的層次為地方層次。--張根大著:《法律效力論》,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80-181頁。 可以根據法律的位階高低來識別法律效力的層次高低。識別法律效力層次高低的具體標准主要有三條:(1)根據主體識別。立法主體的地位高,其制定出來的法律的效力層次也相應比較高。(2)根據立法依據識別。一個法律依據另一法律而制定,則這個法律的效力層次低於另一個法律的效力層次。(3)根據效力范圍識別。如果是全國性的法律,則其效力范圍施於全國,法的有效條件是指法律規范得以實施生效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法的有效條件就內部環境而言,有以下幾點:(1)必須是現行有效的法律規范;(2)必須與上一等級的法律規范不相沖突或抵觸;(3)法律規范必須在它約束的時間、對象和范圍之內才有效。就外部環境而言,其條件為:(1)它必須是在合法政權機關的制定或認可下產生的;(3)它必須有合法有效的國家強制力保障。 --葛洪義主編:《法理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341頁。 應然法律效力可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完全的應然法律效力;第二個層次是相對的應然法律效力。 完全的應然法律效力,它是指某一法律在生效日之後失效日之前這一連續的時間段中法律所具有的應然作用力。相對的應然法律效力,它是指某一法律在其公布後生效日之前這一時間段和法律失效日之後因溯及力問題仍被適用而產生的某一時間段中法律所具有的一定條件下的應然作用力。--張根大著:《法律效力論》,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94頁。 由於法律規范之所以有效力是因為它是按照另一個法律規范決定的方式被創造的,因此,後一個規范便成了前一個規范的效力的理由。調整另一個規范的創造的那個規范和另一個規范之間的關系,用空間比喻語來說,可以表現為高級和低級的一種關系。--[奧]凱爾森著:《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論》,沈宗靈譯,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6年版,第124頁。 凡是這樣一個承認規則被接受的地方,就為私人和官員提供了確認主要的義務規則的權威性標准……在一個有各種不同的法的「淵源」的現代法律制度中,承認規則相應地比較復雜:即確認法的標準是多重的,通常包括一個成文憲法,立法機關的法規和司法判例。在大多數情況下,通過將這些標准排列為相應從屬和優先的次序的方法,對可能發生的沖突作出規定。正是按照這種方法,在我們的制度中,「普通法」從屬於「制定法」。--[英]哈特著:《法律的概念》,張文顯、鄭成良、杜景義、宋金娜譯,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6年版,第101-102頁。 體系是以憲法(或根本法)為核心,由不同層次或等級的法律有機結合組成的整體,在這個整體中,憲法(或根本法)屬於第一層次,而民法、刑法、行政法、訴訟等基本法律屬於第二層次,基本法之下還可能有第三和第四層次的法律等等。與此相適應,較低一級層次的法律的效力是或應當是來自並服從於(即低於)較高一級層次的法律的效力,而其他所有層次的法律的效力都是或者應當是來自並服從於第一層次的憲法或根本法的效力。--姚建宗:《法律效力論綱》,載《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6年第4期,第20頁。 [本文來自: 法易網 www.148365.com ]

5. 教育行政行為要具備法律效力,必須具備哪四個因素呢

1、主體合法

所謂主體合法是指作出行政行為的組織必須具有行政主體資格,能以自己的名義作出行政行為,並能獨立承擔法律責任

2、內容合法

A、行為有確鑿的證據證明,有充分的事實根據。

B、行為有明確的依據,正確適用了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

C、行為必須公正、合理,符合立法目的和立法精神。

3、程序合法

程序是實施行政行為所經過的步驟、時限方式等。任何行政行為均須通過一定的程序表現出來,沒有脫離程序的行政行為。

4、職權合法

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主體必須享有法律法規規定的職權,行政行為必須在法定的許可權范圍內實施。行政機關的職權是法律明文規定的,不得自我授權,更不得越權行為。行政機關的立法權不僅要受到授權、職許可權制,而且要受到法律保留、法律優先原則的限制。同時,行政主體不得濫用職權。

(5)決定法律效力的因素是什麼擴展閱讀

教育行政行為的意義

1、對於教育行政相對方來說,一個出自教育行政機關的行為,如果是教育行政行為,就含有約束其行動、需要遵守與執行的意義,教育行政相對一方就要接受教育行政行為為其設定的作為或不作為義務的約束,滿足實現該教育行政行為所要求的狀態,這是教育行政行為具有法律效力的結果。

2、對於上級行政機關而言,出自教育行政機關的行為,如果是教育行政行為,就可以在教育行政復議中對其進行合法性與合理性的審查,對該教育行政機關進行合法性監督,同時,對教育行政相對方受侵犯的權益給予補救。

3、對於人民法院來說,一個出自教育行政機關的行為,如果是教育行政行為,人民法院就可以在行政訴訟中對其進行審查。法院在立案受理時首先要確定爭議的對象是否是教育行政行為,只有教育行政行為才能進入教育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才能成為人民法院審查的對象。

4、對於教育行政機關來說,教育行政行為是教育行政機關從事管理的重要手段,必須符合相應的法律規則。教育行政行為要受法律的制約,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判定教育行政機關的行為屬於何種行為,直接關繫到應遵循何種規則,因為教育行政行為有其特有的法律規則。

6. 決定和通知的法律效力

按照立法法的規定,一般意義上的政府文件、通知和決定的法律效力,取決於政府的層級。如果是中央政府,這些文件、通知和搜裂穗決定就屬於行政法規。如果是省級政府和較大的市的源世政府,就是行政規章,也具有法律效力。再低一級的政府發布的世卜文件、通知和決定,只能是政策了。

熱點內容
濟南市法院書記員的工資大約是多少 發布:2025-01-11 02:33:36 瀏覽:194
勞動法保安上班時間 發布:2025-01-11 02:23:00 瀏覽:930
2015年政策法規總結 發布:2025-01-11 02:22:47 瀏覽:580
深圳市節約糧食的相關政策法規 發布:2025-01-11 02:19:13 瀏覽:640
2013國家司法考試成績查詢 發布:2025-01-11 02:11:47 瀏覽:415
部隊處罰條令條例 發布:2025-01-11 02:03:18 瀏覽:222
民事訴訟法試題案例分析 發布:2025-01-11 01:50:10 瀏覽:717
國家的立法權屬於哪裡 發布:2025-01-11 01:50:03 瀏覽:112
防害司法 發布:2025-01-11 01:35:52 瀏覽:676
新婚姻法里的小三違法嗎 發布:2025-01-11 01:22:59 瀏覽: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