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上市公司虛假報表的法律責任

上市公司虛假報表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3-11-16 12:23:46

A. 出具虛假評估報告的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出具虛假評估報告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行政責任等法律責任。其要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行政責任具體如下:
1、民事賠償責任。投資人,如股東、公司等,因信息披露義務人的虛假陳述,而遭受損失的,可以要求其賠償差額損失、傭金損失、印花稅損失及相應的利息損失;
2、行政責任,證券服務機構,如券商作虛假陳述的,責令改正,沒收業務收入,暫停或吊銷營業執照,並處罰款。對負責人以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予警告、撤銷證券從業資格,並處罰款。對發行人、上市公司等信息披露義務人作虛假陳述的,責令改正,警告,並處罰款。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一條 發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披露信息,或者披露的信息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30萬元以上6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並處以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發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義務人未按照規定報送有關報告,或者報送的報告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30萬元以上60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並處以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款。

B. 在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將面臨哪些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1、對上市公司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一百萬元以上一千萬元以下的罰款;2、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並處以五十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的罰款;3、財務造假由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組織、指使的,對其處以一百萬元以上一千萬元以下的罰款。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第一百九十七條 信息披露義務人報送的報告或者披露的信息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一百萬元以上一千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並處以五十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的罰款。發行人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組織、指使從事上述違法行為,或者隱瞞相關事項導致發生上述情形的,處以一百萬元以上一千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五十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的罰款。

C. 虛假財務報表是什麼罪

【法律分析】:公司提供虛假的財務會計報告構成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犯本罪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指依法負有信息披露義務的公司和企業,向股東和社會公眾提供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財務會計報告,或者對依法應當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規定披露,嚴重損害股東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為。提供虛假財會報告罪,是指公司向股東和社會公眾提供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財務會計報告,嚴重損害股東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六十一條 依法負有信息披露義務的公司、企業向股東和社會公眾提供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財務會計報告,或者對依法應當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規定披露,嚴重損害股東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前款規定的公司、企業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實施或者組織、指使實施前款行為的,或者隱瞞相關事項導致前款規定的情形發生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犯前款罪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是單位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D.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的後果

1、違規披露造成損失的,負民事賠償責任。投資人,如股東、公司等,因信息披露義務人的虛假陳述,而遭受損失的,可以
要求其賠償差額損失、傭金損失、印花稅損失及相應的利息損失。
2、可能會被證監會行政處罰。證監會對違反信息披露制度的一般採取責令改正、監管談話、出具警示函、記入誠信檔案等監
管措施;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中國證監會依法處罰。
3、情節嚴重的,可能構成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
一、信息披露違規罪會受到的處罰有哪些?
1、構成信息披露違規罪的,一般會被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並處或單處罰金;
2、屬於情節特別嚴重情形的,則會被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3、如果單位犯本罪的,應對單位處罰金,其直接責任人員會被處本罪個人犯相應的刑罰。
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是什麼意思?
信披違規指的是上市公司沒有按照有關規定進行信息披露,而是出現了延遲披露、虛假信息等違規情況。常見的信披違規有以下這些表現:
1、沒有在規定的時間披露信息,而是延遲進行信息披露。這是最常見的信披違規形式,如果上市公司沒有按時進行信息披露,交易所會對上市公司的股票進行停牌處理,以示懲罰。
2、披露的信息出現了前後矛盾。部分上市公司在同一會計年份披露的信息中,前後兩次披露的信息出現了不同。上市公司對公眾展示的采購信息、供應商、合同等關鍵數據出現了不一致或自相矛盾的情況。
3、上市公司未能履行自己在信息披露中的承諾。雖然公司信譽非常重要,但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還是有些上市公司無法完全兌現自己的承諾。
4、上市公司在進行信息披露的時候,出現了避重就輕的情況。在某些時候,監管部門會要求上市公司對某個事項進行說明,但是某些上市公司進行公開披露的時候,在說明材料里避重就輕,對關鍵問題含糊其詞。
5、上市公司在發布年度財報之後,又對年度財報進行修訂。上市公司進行修訂的內容包括了補充遺漏的財務報表、會計師名字、高管持股數額,更改數字單位等。
法律依據
《刑法》
第一百六十一條 依法負有信息披露義務的公司、企業向股東和社會公眾提供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財務會計報告,或者對依法應當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規定披露,嚴重損害股東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前款規定的公司、企業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實施或者組織、指使實施前款行為的,或者隱瞞相關事項導致前款規定的情形發生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犯前款罪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是單位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E.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作假,其審計所和審計人員要承擔什麼責任

財務作假,投資者可通過法律途徑向審計所索賠,而相關審計人員的從業資格也可能會被取消,並處一定罰金。所有財務欺詐都與公司高管有關。只要切斷高管的責任,就能消除上市公司造假的動力。

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的手段

1、利用企業間的關聯交易提高經營業績,粉飾財務報表。

一般來說,我國上市公司大多屬於集團企業。無論是從公司結構、組織形式、業務范圍、各種經營環節等方面來看,它們大多處於一個復雜的多結構中。

向社會披露的合並會計報表數據,包括母公司、子公司、各類合營企業、合營企業以及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響的各類企業的經濟活動。

關聯企業都是獨立的法人,獨立核算,但往往在整個集團內相互補充,甚至是商業購銷客戶,理論上為上市公司通過內部交易調整合並數據提供了平台。

2、通過「泡沫重組」或資產突然轉移等方式,追求一種浮華的短期逐利行為。

通過債務重組和資產轉讓取得的這種非經常性收入並不總是存在的。由於主營業務實際增長不大,經過一兩年的實質性業績提升,這些企業的業績往往出現大幅下滑。投資者投資是因為他們只關注企業表面收入的增長而投資失敗。

(5)上市公司虛假報表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我國證券市場是政府主導型市場。上市公司在初次發行階段,證監會要求公司必須連續三年盈利,企業上市後向社會公開募集資金的主要方式是配股,導致很多企業為了利益進行財務包裝。

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起源,是由於公司管理者基於自利可能有操縱利潤、虛報業績的動機,作為財產所有者的股東為了保護自身利益,委託獨立的審計人員對管理者履行經濟責任的狀況進行審查、鑒證和報告。

但目前注冊會計師制度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財務造假行為不斷出現,其原因主要是注冊會計師制度本身存在一些問題。

F. 做虛假報表如何處罰

做虛假報表如何處罰

依據《公司法》和《企業年度檢驗辦法》規定,可以對公司進行相關的行政處罰。
《會計法》第五條規定: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照本法規定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和其他會計資料,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
《會計法》第四十五條規定: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儲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

某企業編造虛假報表,但是最後沒有造成偷稅的後果,應如何處罰?

《會計法》第43條規定,編制虛假財務報表的由縣級以上人民 *** 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如果是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屬於會計從業人員的還應吊銷其會計從業資格。
《公司法》第203條規定:「公司在依法向有關主管部門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等材料上作虛假記載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由有關主管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稅收徵收管理法》第63條的規定,如果提供虛假的財務報表作為申報材料而不繳或少繳稅款的,屬偷稅行為;稅務機關可以處以偷稅數額50%以上到五倍以下的罰款。類似的,作為審計時應提交的資料,如果企業提交虛假財務報表而阻礙檢查的,根據新修改的《審計法》第43條的規定,審計機關可以給予通報批評、警告及進一步處以罰款等行政處罰。
根據《行政處罰法》第24條的規定(一事不再罰法理),一個編制、提供虛假財務報表的行為只能受到一次行政處罰。因此,在某個行政機關已經針對企業編制、提供虛假財務報表的行為處以罰款等處罰的,其他機關不能以此理由再給予處罰,所以按以上三條其中一個處罰。

房產虛假交易如何處罰?

所謂的虛假房屋買賣是指買賣雙方實際上並沒有買賣房屋的真實意思表示,只是通過房屋買賣的表象達到一定的目的。根據我處理過的眾多類似案例分析,虛假房屋買賣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在產權人不知情的情況下,通過冒名頂替偽造公證文書等形式,簽署房屋買賣合同,一種是產權人和買方為了騙取銀行貸款或者其他目的,簽署買賣合同並辦理過戶登記手續,房產表面上雖然登記轉移在買方名下,但房屋貸款實際上由賣方來償還,並且房屋仍然由賣方來居住使用。
無論是上述兩種情形中的哪一種,由於買賣雙方並沒有轉讓房屋的真實意思表示,房屋買賣合同一般會被認定為無效。無效的後果是返還原狀,即將房產登記恢復至房屋買賣之前的狀態。
上述兩種虛假買賣情況不同,第一種情況更多的是賣方偽造相關檔案,而買方對此並不知情,比如兒子辦理假公證的將父親的房屋賣掉,父親發現後提起訴訟討回房屋,或者其中一個產權人,在其他產權人不知情的情況下,辦理假公證將房屋賣掉,其他產權人發現後提起訴訟討回房屋等。因為此種情況下大多已涉及到刑事詐騙,即便買方是真實想買房的,不動產不適用善意取得制度,房屋買賣合同最終還是會被認定為無效,法院一般會判決辦理虛假手續騙取買方錢款的一方返還買方購房款。第二種情況下,因為是買賣雙方提前合謀虛假買賣事宜,應由實際取得銀行房屋貸款的一方負責償還銀行貸款,待撤銷銀行抵押之後,房產即可恢復登記至賣方名下。
第一種情況下,想真實購房的買方,購房款已支付,房屋卻沒拿到,由於此種情況下通常涉及到刑事詐騙,實際上買方想追回購房款的可能性已比較小,買方的權益的確收到了巨大侵害。第二種情況下,由於沒有實際的購房款支付,只是銀行貸款已發放,第三者的利益通常指銀行的貸款如何保障。法院一般在判決房屋買賣合同無效的同時,也會判決應在滌除房屋上的抵押權之後,也即還清銀行貸款之後才能變更房產登記,此種方式對銀行貸款來說還是有一定保障的。
像第一種情況下,利用假公證委託書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的,買方還是應當謹慎,問一問委託人在不在本地?為什麼要委託給他人代辦?能否和他本人當面溝通一下?盡可能避免上當受騙。第二種情況,是雙方惡意串通,套取銀行貸款或者公積金,賣方既得到了銀行貸款,房屋今後又能通過訴訟討回,而買方沒有實際得到房屋,卻背負了鉅額銀行貸款,風險全在買方,所以奉勸買方不要貪圖一點的所謂好處費鋌而走險!

什麼是虛假出資?如何處罰?

虛假出資是指公司的發起人、股東在出資過程中未繳付貨幣、實物或者未轉移財產權,表面上出資而實際未出資的行為。對虛假出資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虛假出資金額5%以上10%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虛假報案會得到怎樣的處罰

情節輕的教育。重的拘留

公司為個人提供虛假納稅申報如何處罰

《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條規定,「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或者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偷稅抗稅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虛假的納稅申報」的解釋是:「虛假的納稅申報,是指納稅人或者扣繳義務人向稅務機關報送虛假的納稅申報表、財務報表、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或者其他納稅申報資料,如提供虛假申請,編造減稅、免稅、抵稅、先徵收後退還稅款等虛假資料等」。《稅收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釋義》對「虛假的納稅申報」的解釋是「納稅人進行納稅申報過程中,製造虛假情況,如不如實填寫或者提供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以及其他的納稅資料等,少報、隱瞞應稅專案、銷售收入和經營利潤等行為」。由此,在稅收實踐中,納稅人因納稅申報不實,形成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行為應屬偷稅。
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未能認真分析納稅人申報不實的原因,而將納稅申報不實不加區別地等同於虛假申報以偷稅論處是不符合實際的。 具體來說,偷稅行為應具備以下四個特徵: 一、偷稅行為侵害的客體是國家稅收征管制度。 二、偷稅行為在客觀上表現為違反國家稅收法規,以虛假手段不繳或少繳稅款。這包括三個方面內容:第一,違反稅收法規,這是偷稅成立的前提;第二,採取了欺騙、隱瞞等虛假手段,這是偷稅的行為特徵;第三,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這是偷稅的後果。上述三個內容中,第二項是關鍵部分。 三、偷稅行為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依法負有納稅義務的納稅人和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扣繳義務人,包括單位和個人。 四、偷稅行為人在主觀上具有故意,且以牟取非法利益為目的,即明知應當繳納稅款而故意逃避繳納稅款的才是偷稅。因為過失造成少繳或者不繳稅款的,不構成偷稅。 「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是指納稅人納稅申報過程中,製造虛假情況,如不如實填寫或者提供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以及其他的納稅資料等,少報、隱瞞應稅專案、銷售收入和經營利潤等行為。由此可見,納稅人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是在主觀上具有直接故意,在客觀上採取了欺騙、隱瞞等虛假手段的偷稅行為。而申報不實的含義要比虛假申報廣泛得多,申報不實並不完全是納稅人以偷逃國家稅款為目的的故意行為。除納稅人採取虛假手段外,造成申報不實的原因還有很多,如不了解或不諳熟稅法規定和財務制度,工作粗心大意而錯用稅率、漏報稅目等,即納稅人在行為上不採取什麼作為的形式,其行為是主觀過失的外在表現。同時也可能由稅務機關的工作失誤引起。所以,從是否具有主觀故意的角度看,納稅人納稅申報不實並不一定構成偷稅。 在稅務稽查工作中,比較棘手的問題是納稅人本來是以某種手段進行偷稅,但當被稅務人員發覺後卻借口疏忽大意或業務不熟而企圖逃避法律的制裁。對於這種情況,就要對事實進行認真分析,識破假象,抓到本質。具體是看納稅人是否採取了欺騙、隱瞞等有意識的偷稅手段。
針對納稅人申報不實問題,應區別不同情況進行處理: 一、納稅人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且形成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行為屬偷稅,稅務機關應依據《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 二、納稅人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未形成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行為,不能按偷稅進行處罰,稅務機關應根據《稅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規定,以編造虛假計稅依據責令其限期改正,對其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三、納稅人因主觀過失造成納稅申報不實,且形成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行為屬一般稅收違法行為,稅務機關應根據稅收法律、法規計算並追征其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並根據《稅收征管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對其加收滯納金。其中,因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計算錯誤等失誤,造成納稅申報不實,且形成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追征稅款、滯納金;有特殊情況的,追征期可以延長到五年。 四、因稅務機關責任致使納稅人納稅申報不實,且形成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要求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補繳稅款,但不得加收滯納金。

這樣的虛假出資,應如何處罰?

《公司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章程應當載明下列事項:(五)股東的出資方式、出資額和出資時間」可以看出,股東可以自己約定實際繳納出資的時間,我們叫「約定出資時間」,而且,這個「出資時間」是登記機關的法定登記事項;
《公司法》第二十六條規定「股東認繳的出資額應當自公司成立之日起兩年內繳足;其中,投資公司可以在五年內繳足。」這是法律規定的最長出資時間,我們叫「法定出資時間」;
股東可以在法定的最長出資時間內約定自己的出資時間。
《公司法》第二百條規定:「公司的發起人、股東虛假出資,未交付或者未按期交付作為出資的貨幣或者非貨幣財產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虛假出資金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罰款。」
這里的「未按期交付」只能是未按法定的出資時間交付出資,而不可能是未按章程約定的時間交付出資。一是因為章程具有合同性質,違反合同的約定且不違反國家強制規定的,行政機關不能以違約為由處罰合同一方當事人;二是約定出資時間是法定登記事項,登記機關不可能對超過法定出資期限的約定給予登記。因為,"未按期出資"只能是未按法定出資期限出資。由於約定出資時間是法定登記事項,登記事項發生改變是可以變更登記的。未按照登記機關登記的「出資時間」出資,屬於改變登記事項未辦理變更登記的情形。
按照《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公司登記事項發生變更時,未依照本法規定辦理有關變更登記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限期登記;逾期不登記的,處以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因此,你提出的問題屬於股東超過章程約定的出資期限未出資,但未超過法定的出資期限。

用非專利技術虛假評估增資如何處罰

沒有處罰,無形資產增資不能超過貨幣資金的70%
非專利技術增資評估是指股東在利用非專利技術增資時評估機構對其所持有的非專利技術進行的價值評估工作。非專利技術增資評估屬於無形資產評估范疇。
非專利技術也叫專有技術,又稱秘密技術或技術訣竅,是指從事生產、管理和財務等活動領域的一切符合法律規定條件的秘密知識、經驗和技能,其中包括工藝流程、公式、配方、技術規范、管理和銷售的技巧與經驗等。可以依法轉讓也可以作為企業的注冊資本金。
非專利技術成果應具備下列條件:
(1)包含技術知識、經驗和資訊的技術方案或技術訣竅;
(2)處於秘密狀態,即不能從公共渠道直接獲得;
(3)有實用價值,即能使所有人獲得經濟利益或競爭優勢;
(4)擁有者採取了適當保密措施,並且未曾在沒有約定保密義務的前提下將其提供給他人。
在非專利技術出資過程中,非專利技術是出資人能夠享有所有權的一類財產,是可以轉移所有權的財產,因此,非專利技術不是公知技術,公知技術不是任何人的財產,不能作為股東的出資。新《公司法》二十七條作出的規定比較明確:「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智慧財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家出資。」

納稅人編造虛假計稅依據的如何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徵收管理法》第六十四條規定: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編造虛假計稅依據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納稅人不進行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納稅人

1.定義:

亦稱納稅義務人、「課稅主體」,是稅法上規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

國家無論課征什麼稅,要由一定的納稅義務人來承擔,舍此就不成其為稅收,因此,納稅人是稅收制度構成的基本要素之一。稅種是指不同的征稅物件和納稅人是一個稅種區別於另一個稅種的主要標志,也往往是稅種名稱的由來。

2.分類:

自然人

是指具有權利主體資格,能夠以自己的名義獨立享有財產權力,承擔義務並能在法院和仲裁機關起訴、應訴的個人。不論成年人或未成年人,本國人或外國人,均屬自然人。

個體工商戶

個體工商戶,是指有經營能力並依照《個體工商戶條例》的規定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從事工商業經營的公民。

法人

是指有獨立的組織機構和獨立支配的財產,能以自己的名義參加民事活動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依法成立的社會組織。在中國,一切享有獨立預算的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各種享有獨立經費的社會團體,各種實行獨立核算的企業等都是法人。

納稅人在履行納稅義務的同時,也有自己的權益,例如依法享受減免稅的權力,依法要求稅務部門為自己的經濟活動保密的權力,依法打稅務官司的權力等。稅務部門要自覺維護納稅人的權益。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徵收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四十九號)第六十四條規定: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編造虛假計稅依據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五萬元以下的罰 納稅人不進行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G. 編制虛假的財務會計報告應承擔多大責任(對於會計來說)。

前幾年的上市公司虛假財務報表的責任人 是要負刑事責任的 好像是10年+ 吊銷注冊會計師資格 有這個案例 大慶聯誼 就是

熱點內容
公司法的特徵包括 發布:2024-11-17 01:26:26 瀏覽:903
刑法害羞 發布:2024-11-17 01:18:06 瀏覽:356
合同法法條釋義第二十二條 發布:2024-11-17 00:32:20 瀏覽:971
法學專業好找工作 發布:2024-11-16 23:56:47 瀏覽:835
刑法專題課件 發布:2024-11-16 22:30:08 瀏覽:487
海商法中的承運人義務 發布:2024-11-16 22:20:05 瀏覽:463
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2018 發布:2024-11-16 22:19:06 瀏覽:331
按勞動法工資怎麼算的 發布:2024-11-16 21:33:30 瀏覽:158
刑訴應當法律援助的對象 發布:2024-11-16 21:25:37 瀏覽:118
2011年社會保險費法 發布:2024-11-16 21:09:42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