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審計法律責任分類

審計法律責任分類

發布時間: 2020-12-16 18:10:14

Ⅰ 審計責任與審計法律責任的區別

審計責任是注冊會計師對委託人和被審計單位應盡的義務,是審計職業回賴以生存和發展答的基礎。我國《獨立審計基本准則》規定:「按照獨立審計准則的要求出具審計報告,保證審計報告的真實性、合法性是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責任。」 另根據第九條規定:「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意見應合理地保證會計報表使用人確定已審計會計報表的可靠程度,但不應被認為是對被審計單位持續經營能力及經營效率、效果所做出的承諾。

所謂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是指注冊會計師因違約、過失或欺詐對審計委託人,被審計單位或其他有利益關系的第三人造成損害,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而應承擔的法律後果。

《審計條例》規定的審計法律責任適用的違法處理形式,有罰款,行政處分,刑罰三種。具體的法律責任內容:

Ⅱ 影響審計師須承擔法律責任的成因有哪些

廣義的審計法律責任,是指與審計有關的各種法律責任的總稱。審計責任原來沒有明確的法律界定,隨著國家法律環境的完備和審計業務的發展,逐漸得以法律化,即成為法律責任。西方國家的審計法律責任最初是由司法判決確認的,主要是確認審計人員的責任問題。後來鑒於審計責任的重要性和復雜性,國家立法才開始做出規定。如美國1934年《證券法》中規定:審計人員的責任只限於經過審計提交給證券交易委員會的那部分財務報表。出於保護審計人員的目的,該規定劃定了審計人員的責任界限,以後的有關法規、准則與審計理論上所稱的審計責任基本上也是說審計人員的責任問題。從審計責任的法律性質及其法律適用看:社會審計人員的責任主要是民事責任;國家審計人員的責任主要是審計法規的行政責任;內部審計人員的責任則屬於內部行政責任。如果構成了犯罪情況,無論是社會審計、國家審計和內部審計,都要承擔刑事責任。
我國審計法規定的法律責任與傳統的審計責任的概念有很大的差別。根據審計法的規定,審計法律責任是指在國家審計監督活動中發生的有關法律責任。這里所指的審計法律責任,是國家審計法律責任,不包括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的法律責任;它是因實施審計監督產生的相關當事人的法律責任,包括被審計單位及其有關的直接責任人的法律責任和審計人員的法律責任;它是以行政責任為主的法律責任,也包括刑事責任,但不包括民事責任。
我國審計法規定的法律責任,一是違反審計法的法律責任;二是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的法律責任。由此可見,這兩類違法行為的主體主要是被審計單位以及直接責任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法律責任,審計機關可以直接做出處理、處罰的規定;對直接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審計機關可以提出予以行政處分的建議,對於構成犯罪的可以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Ⅲ 涉及審計人員法律責任的相關法律規定

涉及審計人員法律責任的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第六章第五十二條明確規定了審計人員的法律責任:審計人員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或者泄露所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審計法律責任(legal liability) 廣義的審計法律責任,是指與審計有關的各種法律責任的總稱。審計責任原來沒有明確的法律界定,隨著國家法律環境的完備和審計業務的發展,逐漸得以法律化,即成為法律責任。 中國審計法規定的法律責任與傳統的審計責任的概念有很大的差別。根據審計法的規定,審計法律責任是指在國家審計監督活動中發生的有關法律責任。這里所指的審計法律責任,是國家審計法律責任,不包括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的法律責任;它是因實施審計監督產生的相關當事人的法律責任,包括被審計單位及其有關的直接責任人的法律責任和審計人員的法律責任;它是以行政責任為主的法律責任,也包括刑事責任,但不包括民事責任。

國家審計法規定的法律責任,一是違反審計法的法律責任;二是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的法律責任。由此可見,這兩類違法行為的主體主要是被審計單位以及直接責任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法律責任,審計機關可以直接做出處理、處罰的規定;對直接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審計機關可以提出予以行政處分的建議,對於構成犯罪的可以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①它是國家審計的法律責任,不包括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的法律責任,是在國家審計監督過程中發生的與審計機關履行審計監督職能密切相關的法律責任;②它是因實施審計監督產生的相關當事人的法律責任,相關當事人是法律責任的主體,包括被審計單位及其有關的直接責任人和國家審計人員;③它是以行政責任為主的法律責任,也包括相應的刑事責任,但不包括民事責任。

根據審計法的規定,被審計單位違反審計法的行為有四種表現形式:(1)被審計單位拒絕或者拖延提供與審計事項有關的資料;(2)被審計單位拒絕、阻礙審計檢查;(3)被審計單位轉移、隱匿、篡改、毀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告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或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4)被審計單位轉移、隱匿違法取得的資產。對於(1)和(2)兩類違反審計法的行為,審計機關有權直接追究被審計單位的法律責任。《審計法》第41條明確規定:"被審計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拒絕或者拖延提供與審計事項有關的資料的,或者拒絕、阻礙檢查的,審計機關責令改正,可以通報批評,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責任。對於(3)和(4)兩類違反審計法的行為,根據 《審計法》 第42條第1款、第43條第1款規定:"審計機關發現被審計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轉移、隱匿、篡改、『毀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的,有權予以制止。被審計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轉移、隱匿違法取得的資產的,審計機關、人民政府或者有關主管部門在法定職權范圍內有權予以制止,或者申請法院採取保全措施。雖然以上兩條規定沒有明確指出追究法律責任,但可以比照《審計法》第41條規定 辦理,審計機關可以通報批評、給予警告。因為(3)、(4)兩種行為可以認定是拒絕、阻礙檢查的行為;同時通報批評、給予警告是對被審計單位的行政處罰,這兩種處罰是追究被審計單位法律責任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此外,還應對直接責任人追究行政責任以至刑事責任。

目前為止,中國法律未就注冊會計師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做出明確的規定,但是從相關法律法規中能夠推斷適用的是過錯原則。中國1993年頒布的 《注冊會計師法》 第42條規定:「會計師事務所違反本法規定,給委託人、其他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也就是說只有注冊會計師在執業中存在違反《注冊會計師法》的規定亦即存在「過錯」的行為,才可以考慮事務所承擔民事責任問題。因此,《注冊會計師法》對會計師的專業判斷提出了「明知」和「應知」的要求。如果會計師「明知」違法而為之,或者「應知」違法而為之,都屬於第42條規定的「違反本法規定」,從而需要承擔民事責任。會計師嚴格遵循審計准則所出具的審計報告為真實的審計報告,即使出具的審計意見與實際不符,也不影響審計報告的真實性;只有注冊會計師沒有遵循或沒有嚴格遵循獨立審計准則,未盡應有的職業謹慎或注意義務,主觀上故意或過失地出具了與實際不相符的審計報告,會計師事務所才對此承擔責任。「換言之,以是否嚴格遵循了獨立審計准則為判斷注冊會計師主觀有無過錯的標准,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法律責任以行為人主觀上的過錯為前提條件,其歸責原則應為過錯責任。」《注冊會計師法》 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第70條規定,會計師事務所違反本法規定,故意或者過失出具不實或者不當的業務報告,給委託人、其他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這表明立法者已經考慮將過錯原則寫進 《注冊會計師法》 ,這樣受害人向注冊會計師索賠必須證明後者主觀上有過錯。由此可見,中國會計師審計法律責任採取過錯責任原則。本人認為,在剛導入審計法律責任制度時,應統一實行過錯責任原則,等時機成熟,再修改法律,統一實行過錯推定原則。畢竟在中國,會計職業發展時間還不長,會計師成長需要一個過程,目前還不能盲目與國際接軌。由於注冊會計師職業的特性及其利害關系人的廣泛性,注冊會計師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較為復雜,未來中國還可建立以推定過錯責任為主,過錯責任原則、嚴格責任原則為輔的歸責原則體系。

Ⅳ 審計人員法律責任

審計人員法律責任
審計法律責任的含義 審計的法律責任是指審計人員因損害法律上的義務關系所產生的對於相關主體所應承擔的法定強制的不利後果,具體來說,就是指審計人員因違約、過失或欺詐對委託人或第三方造成損害,而應按有關法律法規承擔的法律後果。
審計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
並不是注冊會計師對所有行為都要承擔法律責任,只有當一種行為滿足一定的條件或符合一定的標准時會計師才對其承擔責任,這就是審計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一般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主體要求:即違法主體或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主要指審計人員和機構。就獨立審計而言,法律責任的主體一般有兩類,即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
2、過錯:即主體承擔法律責任的主觀故意或過失。值得注意的是在民法中一般較少區分故意與過失,有時民事責任不以有過錯為前提條件,比如無過錯責任、公平責任的承擔。
3、違法行為:即注冊會計師或事務所從事了違反法律法規的
審計行為。
4、損害事實:即受到損失或傷害的事實,包括對注冊會計師或事務所以外的利害關系人的人身的、財產的、精神的(或三方兼有的)損失和傷害,其中主要是指財產損害。
5、因果關系:即注冊會計師的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這是確定對某一特定損害注冊會計師或事務所是否承擔法律責任的關鍵要件,也是區分會計責任與審訂責任的關鍵。

Ⅳ 論審計人員的法律責任論點是什麼 好

論點:(根據題型的不同,進行取捨刪減)
一、什麼叫法律責任
二、審計人員的分類
三、審計人員承擔法律責任的原因
四、審計人員的法律責任
五、我國現行法規中對審計人員法律責任歸責原則的規定
六、審計人員法律責任風險防範

一、什麼叫法律責任
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違反法律規定的義務而應承擔的法律後果。法律責任一般特徵是:法律責任是違反法定義務的後果;法律責任是由法律明文規定的;法律責任具有強制性。法律責任一般分為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二、審計人員的分類
審計人員可分為國家審計人員、內部審計人員與社會審計人員

三、審計人員承擔法律責任的原因
1.違約。審計人員的違約可能是由於在合同規定的時間內未能完成預定的合同內容,可能是違反了合同中規定的保密條款,也可能是提供的服務質量未能達到委託方的要求。
2.過失。過失的產生源於審計人員在從事審計業務時缺乏應有的職業謹慎。
3.欺詐。 欺詐又被稱為舞弊,在法律學上的定義是以欺騙或坑害他人為目的一種故意的錯誤行為。欺詐者的共同特點是有不良動機,而審計人員的欺詐行為往往是為了得到不正當利益,與委託方串通所致。

四、審計人員的法律責任
1、國家審計人員的法律責任
《審計法》第52條規定: 審計人員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或者泄露所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由《審計法》對國家審計人員法律責任進行規定,特點為:
(1)《審計法》對審計法律責任的規定,是針對國家審計,而不包括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的法律責任;
(2)審計法律責任是以行政責任為主的法律責任,也包括相應的刑事責任,但不包括民事責任。
2、內部審計人員的法律責任
《審計署關於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規定
對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泄漏秘密的內部審計人員,由所在單位依照有關規定予以處理;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3、社會審計人員的法律責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相關規定
社會審計人員的違法行為一旦構成犯罪的,都要承擔刑事責任。審計人員在提供審計服務中,故意提供虛假報告或故意隱瞞事實真相,屬故意犯罪行為。
(2)《注冊會計師法》的相關規定
《注冊會計師法》規定:會計師事務所對本所注冊會計師按規定承辦的業務,承擔民事責任。會計師事務所違反規定,給委託人、其他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①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業務,出具審計報告必須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②注冊會計師在執行審計業務時,不得有違反相關法規的行為
(3)《證券法》的規定
《證券法》第二百二十三條規定:證券服務機構未勤勉盡責,所製作、出具的文件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責令改正,沒收業務收入,暫停或者撤銷證券服務業務許可,並處以業務收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撤銷證券從業資格,並處以三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4)其他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中的第24條規定:專業中介服務機構及其直接責任人違反證券法第162條和第202條的規定,虛假陳述,給投資人造成損失的,就其負有責任的部分承擔賠償責任。但有證據證明無過錯的,應予免責。證券承銷商、證券上市推薦人或者專業中介服務機構,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發行人或者上市公司虛假陳述,而不予糾正或者不出具保留意見的,構成共同侵權,對投資人的損失承擔連帶責任。

五、我國現行法規中對審計人員法律責任歸責原則的規定
目前為止,我國法律未就歸責原則做出明確的規定,但可推斷適用的是過錯原則。
在我國,會計職業發展時間還不長,會計師成長需要一個過程,目前還不能盲目與國際接軌。由於注冊會計師職業的特性及其利害關系人的廣泛性,歸責原則較為復雜,未來我國還可建立以推定過錯責任為主,過錯責任原則、嚴格責任原則為輔的歸責原則體系。

六、審計人員法律責任風險防範
防範審計人員法律責任風險的對策主要有:
1.明確會計人員和審計人員的責任
2.嚴格遵循職業道德規范和執業准則
3.所有的審計業務必須採用經雙方同意和簽字的協議書
4.聘請熟悉和精通法律的法律顧問
5.深入了解被審計單位的情況
6.為審計人員提供充分的職業培訓和職業咨詢
7.建立審計工作的有效監督和檢查體系。

Ⅵ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所規定的審計法律責任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三條被審計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拒絕或者拖延提供與審計事項有關的資料的,或者提供的資料不真實、不完整的,或者拒絕、阻礙檢查的,由審計機關責令改正,可以通報批評,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責任。
        
         第四十四條被審計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轉移、隱匿、篡改、毀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或者轉移、隱 匿所持有的違反國家規定取得的資產,審計機關認為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應當給予處分的,應當提出給予處分的建議,被審計單位或者其 上級機關、監察機關應當依法及時作出決定,並將結果書面通知審計機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五條對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和下級政府違反預算的行為或者其他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行為,審計機關、人民政府或者有關主管部門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區別情況採取下列處理措施:
        
         (一)責令限期繳納應當上繳的款項;
        
         (二)責令限期退還被侵佔的國有資產;
        
         (三)責令限期退還違法所得;
        
         (四)責令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五)其他處理措施。
        
         第四十六條對被審計單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務收支行為,審計機關、人民政府或者有關主管部門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區別情況採取前條規定的處理措施,並可以依法給予處罰。
        
         第四十七條審計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作出的審計決定,被審計單位應當執行。
        
         審計機關依法責令被審計單位上繳應當上繳的款項,被審計單位拒不執行的,審計機關應當通報有關主管部門,有關主管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扣繳或者採取其他處理措施,並將結果書面通知審計機關。
        
         第四十八條被審計單位對審計機關作出的有關財務收支的審計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被審計單位對審計機關作出的有關財政收支的審計決定不服的,可以提請審計機關的本級人民政府裁決,本級人民政府的裁決為最終決定。
        
         第四十九條被審計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違反國家規定,審計機關認為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應當給予處分的,應當提出給予處分的建議,被審計單位或者其上級機關、監察機關應當依法及時作出決定,並將結果書面通知審計機關。
        
         第五十條被審計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一條報復陷害審計人員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Ⅶ 導致民間審計法律責任有哪些

致民間審計法律責任是多方面的,有被審計單位方面的原因,有
審計人員方面的責任,有雙方的責任以及使用者錯誤理解注冊會計師的責任而控告注冊會計單位的責任,主要指錯誤、 舞弊、違法行為和經營失敗

Ⅷ 審計中 擬處罰的有關責任人員包括哪些人

涉及審計人員法律責任的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第六章第五十二條明確規定了審計人員的法律責任:審計人員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或者泄露所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審計法律責任(legal liability) 廣義的審計法律責任,是指與審計有關的各種法律責任的總稱。審計責任原來沒有明確的法律界定,隨著國家法律環境的完備和審計業務的發展,逐漸得以法律化,即成為法律責任。 中國審計法規定的法律責任與傳統的審計責任的概念有很大的差別。根據審計法的規定,審計法律責任是指在國家審計監督活動中發生的有關法律責任。這里所指的審計法律責任,是國家審計法律責任,不包括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的法律責任;它是因實施審計監督產生的相關當事人的法律責任,包括被審計單位及其有關的直接責任人的法律責任和審計人員的法律責任;它是以行政責任為主的法律責任,也包括刑事責任,但不包括民事責任。
國家審計法規定的法律責任,一是違反審計法的法律責任;二是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的法律責任。由此可見,這兩類違法行為的主體主要是被審計單位以及直接責任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法律責任,審計機關可以直接做出處理、處罰的規定;對直接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審計機關可以提出予以行政處分的建議,對於構成犯罪的可以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①它是國家審計的法律責任,不包括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的法律責任,是在國家審計監督過程中發生的與審計機關履行審計監督職能密切相關的法律責任;②它是因實施審計監督產生的相關當事人的法律責任,相關當事人是法律責任的主體,包括被審計單位及其有關的直接責任人和國家審計人員;③它是以行政責任為主的法律責任,也包括相應的刑事責任,但不包括民事責任。
根據審計法的規定,被審計單位違反審計法的行為有四種表現形式:(1)被審計單位拒絕或者拖延提供與審計事項有關的資料;(2)被審計單位拒絕、阻礙審計檢查;(3)被審計單位轉移、隱匿、篡改、毀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告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或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4)被審計單位轉移、隱匿違法取得的資產。對於(1)和(2)兩類違反審計法的行為,審計機關有權直接追究被審計單位的法律責任。《審計法》第41條明確規定:"被審計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拒絕或者拖延提供與審計事項有關的資料的,或者拒絕、阻礙檢查的,審計機關責令改正,可以通報批評,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責任。對於(3)和(4)兩類違反審計法的行為,根據 《審計法》 第42條第1款、第43條第1款規定:"審計機關發現被審計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轉移、隱匿、篡改、『毀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的,有權予以制止。被審計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轉移、隱匿違法取得的資產的,審計機關、人民政府或者有關主管部門在法定職權范圍內有權予以制止,或者申請法院採取保全措施。雖然以上兩條規定沒有明確指出追究法律責任,但可以比照《審計法》第41條規定 辦理,審計機關可以通報批評、給予警告。因為(3)、(4)兩種行為可以認定是拒絕、阻礙檢查的行為;同時通報批評、給予警告是對被審計單位的行政處罰,這兩種處罰是追究被審計單位法律責任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此外,還應對直接責任人追究行政責任以至刑事責任。
目前為止,中國法律未就注冊會計師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做出明確的規定,但是從相關法律法規中能夠推斷適用的是過錯原則。中國1993年頒布的 《注冊會計師法》 第42條規定:「會計師事務所違反本法規定,給委託人、其他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也就是說只有注冊會計師在執業中存在違反《注冊會計師法》的規定亦即存在「過錯」的行為,才可以考慮事務所承擔民事責任問題。因此,《注冊會計師法》對會計師的專業判斷提出了「明知」和「應知」的要求。如果會計師「明知」違法而為之,或者「應知」違法而為之,都屬於第42條規定的「違反本法規定」,從而需要承擔民事責任。會計師嚴格遵循審計准則所出具的審計報告為真實的審計報告,即使出具的審計意見與實際不符,也不影響審計報告的真實性;只有注冊會計師沒有遵循或沒有嚴格遵循獨立審計准則,未盡應有的職業謹慎或注意義務,主觀上故意或過失地出具了與實際不相符的審計報告,會計師事務所才對此承擔責任。「換言之,以是否嚴格遵循了獨立審計准則為判斷注冊會計師主觀有無過錯的標准,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法律責任以行為人主觀上的過錯為前提條件,其歸責原則應為過錯責任。」《注冊會計師法》 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第70條規定,會計師事務所違反本法規定,故意或者過失出具不實或者不當的業務報告,給委託人、其他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這表明立法者已經考慮將過錯原則寫進 《注冊會計師法》 ,這樣受害人向注冊會計師索賠必須證明後者主觀上有過錯。由此可見,中國會計師審計法律責任採取過錯責任原則。本人認為,在剛導入審計法律責任制度時,應統一實行過錯責任原則,等時機成熟,再修改法律,統一實行過錯推定原則。畢竟在中國,會計職業發展時間還不長,會計師成長需要一個過程,目前還不能盲目與國際接軌。由於注冊會計師職業的特性及其利害關系人的廣泛性,注冊會計師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較為復雜,未來中國還可建立以推定過錯責任為主,過錯責任原則、嚴格責任原則為輔的歸責原則體系。

Ⅸ 導致民間審計法律責任有哪些

致民間審計法律責任是多方面的,有被審計單位方面版的原因,有 審計人員方面的責任,有雙方的權責任以及使用者錯誤理解注冊會計師的責任而控告注冊會計單位的責任,主要指錯誤、 舞弊、違法行為和經營失敗。錯誤主要包括: 原始記錄和會計數據的計算,抄寫錯誤,對事實的疏忽和誤解,對 會計政策的誤用。 舞弊主要包括,偽造,變造記錄或 憑證, 侵佔資產,隱瞞或刪除 交易或事項,記錄虛假的變易或事項,蓄意使用不當的 會計政策。所謂違法行為是指賄賂,不合法政治捐助和違反特定法律及政府規定等行為,審計機構和人員方面的責任主要有違約,過失和欺詐。違法是指合同的一方或幾方未能達到合同條款的要求。當違約過他人造成損失時, 審計人員應負違約責任。過失是指在一定條件下缺少應具有的合理的謹慎。通常將過失按程度不同分為普通過失和重大過失。欺詐又稱 審計人員 舞弊,是以欺騙或坑害他人為目的的一種故意的錯誤行為。作案具有不良動機是欺詐的重要特徵,也是欺詐與普通過失和重過失的主要區別之一

熱點內容
公司執行董事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24 02:26:54 瀏覽:780
非法融資員工有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4-11-24 02:17:03 瀏覽:256
2015紀律處分條例試題 發布:2024-11-24 01:58:55 瀏覽:619
學生申請法律援助 發布:2024-11-24 01:26:35 瀏覽:43
法官多恩閱讀答案 發布:2024-11-24 01:19:42 瀏覽:754
最新勞動法辭職規定 發布:2024-11-24 01:10:46 瀏覽:886
往地里下葯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4-11-24 00:44:56 瀏覽:989
在康德看來道德是一種絕對命令 發布:2024-11-24 00:27:27 瀏覽:403
道德經與人 發布:2024-11-24 00:27:26 瀏覽:206
黃山市法律咨詢 發布:2024-11-24 00:10:04 瀏覽: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