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常用法律知識400問

常用法律知識400問

發布時間: 2024-01-01 08:08:15

A. 法律保護知識的調查問卷題目(2)

Q11:您認為什麼是大事?

我自己的事兒就是天大的事兒。

國家的事兒才是真正的大事兒。

這都不是事兒

Q12:在公交車上,你有讓座的習慣嗎?

我經常給有需要的人讓座。

我也特別累,為什麼要給他人讓座呢?

有些老年人以老賣老,堅決不讓座。

法律知識調查問卷三

Q1:您的性別:

Q2:您的年齡段

15歲以下

15~20

21~25

26~30

31~40

41~50

51~60

60以上

Q3:您正在攻讀或已獲得的最高學位:

小學以下

初中

高中

中專

大專

本科

大學本科以上

Q4:在平時的生活中,您是否注意運用法律手段來進行維權

經常

很少

沒有

Q5: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識是從什麼地方獲得的?

電視

報紙

手機

電腦

其他

Q6:當你的權益受到侵害時,你首先想到的是?

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

用武力解決

通過關系解決

感覺很委屈但是認為也是沒辦法的事

根本沒有在意過

Q7:當你在路上遇到一個小偷正往路人口袋裡偷東西,你會:

明哲保身,視而不見

立刻告知被偷者

打電話報警

Q8:你急需輛自行車,一天你恰好在街上見到一輛自行車在賣,價錢很便宜,你也很喜歡,但車子似乎來路不明,可能是偷的,那你會買嗎:

不會

Q9:如果在商場購買一件偽劣品,您一般會怎樣做:

自認倒霉

尋求消費者權益委員會的幫助

到商場與售貨員爭議,要求退錢

心理感覺不舒服但不知道怎麼辦

Q10:如果你購物時商場保安人員無理搜查你隨身攜帶的物品你會

拒絕,強烈抗議

找商場領導或消費者協會解決

忍讓,不跟他一般見識,但以後再也不來這里購物

Q11:某人拾到一個錢包,內有 2000 元,但失主很富,您認為他應該把錢包還給失主么?

可以不還

可還可不還

應當還,應當這樣做人

應當還,不還就違法

說不清

Q12:甲乙兩人是親密無間的好朋友,因買房需要,甲向乙借款 2 萬元,五年內歸還,您認為甲應該寫借條給乙么?

不用寫

應當寫

寫不寫無所謂

說不清

Q13:甲乙兩人是親密無間的好朋友,將價值 8000 元的相機委託給乙保管,乙不慎將相機遺失,您覺得甲應該怎麼做?

要求乙賠償

友情為重,不要求賠償

乙願意賠甲就要,不願賠就算了

說不清

Q14:工作中遇到單位違反勞動合同的情況,您會:

找政府部門解決

找單位領導協商解決

不予計較,以後再說

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Q15:假如你在公交車上遇到騷擾時,您會如何去做?

出聲制止 , 維護自己的權益

用適當的方法讓他得到懲罰

瞪他一眼,然後換個地方或下車

默默的離開,不敢出聲

Q16:影響我國法律有效執行的因素有: [多選題]

法律本身沒有足夠的權威

多數人對法律認識不夠

一些領導幹部不守法

執法機關執法不嚴

Q17:您了解法律援助么?

接受過法律援助

沒接受過但了解

聽說過但不太了解

沒聽說過

Q18:您覺得法律能維護你的切身利益嗎?

能,我對法律有信心

不能,法律愈來愈成為有錢人和有權的人的代表

現在不能,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法律會逐漸完善。

Q19:平時您會主動接觸或了解法律嗎?

經常關注法律動

有需要時才會了解

完全不會

Q20:您知道自己有哪些權利義務嗎?

知道,我的行為就是根據這個來確定

大體知道我有什麼權利義務

我只是知道不犯法

B. 有哪些法律小知識

1、法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的,調整人與人之間的行為規范,明確行為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規范總和。其特徵有四方面:(1)、法是調整人的行為的規范;(2)、法是由國家(即相應的國家機關)制定或認可;(3)、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會規范;(4)、法規定人們的權利和義務;(5)、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2、我國刑法的任務是(1)、保衛國家政權;(2)、保護合法財產;(3)、保護公民權利;(4)、維護社會秩序。

3、犯罪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4、犯罪的特徵有(1)、犯罪是危害社會的行為,即具有相當嚴重的社會危害性;(2)犯罪是觸犯刑法的行為,即具有刑事違法性;(3)、犯罪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即具有應受刑罰懲罰性。

5、構成犯罪的條件有(1)、犯罪客體,是指我國刑法所保護的而為犯罪行為所侵犯的社會主義社會關系。例如,盜竊罪是對國家、集體、公民個人財產權利的侵犯;(2)、犯罪的客觀要件,是指犯罪活動的客觀外在表現,其中包含危害行為、危害結果、犯罪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的因果關系以及犯罪的時間、地點、方法:(3)、犯罪的主體,是指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實施犯罪行為的自然人或單位;(4)、犯罪的主觀要件,是指行為人對自己所實施的危害行為及其危害結果所持的心理態度。

6、犯罪的行為可分為作為和不作為。作為是指以積極的活動實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是人的積極行為,如故意傷害行為、盜竊行為都屬於作為的形式;而不作為是指應當實施並且能夠實施某種行為而不實施的消極行為。這種形式的犯罪必須以行為人負有某種特定義務為前提的,如行為人將年老多病生活不能自理的父母拋棄於荒郊野外以此來逃避自己應盡的贍養老人的義務,則構成了遺棄罪。

7、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7條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8、犯罪的主觀方面主觀表現為犯罪故意和過失。犯罪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一種心理態度,又可分為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兩種。而犯罪過失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至發生了危害社會的結果的心理態度,也可分為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於自信的過失。

9、直接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一般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明知某種危害結果的必然發生,並且希望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二是明知某種危害結果的可能發生,並且希望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10、間接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間接故意具有兩個特徵:一是明知其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二是對結果的發生持放任態度。

11、疏忽大意的過失: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發生了這種結果的心理太度。

12、過於自信的過失:是指行為人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由於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了這種危害結果的心理態度。過於自信的過失有兩個特徵:一是行為人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二是由於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了這種結果。

13、正當防衛: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若要構成正當防衛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1)、正當防衛的目的條件,必須是為了保護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不法侵害實施的防衛。

(2)、正當防衛的前提條件,必須是對不法侵害行為實施的防衛;

(3)、正當防衛的時間條件,必須是對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行為實施的防衛。

(4)、正當防衛不能明顯超過必要的限度。對於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是防衛過當,應當負刑事責任。

14、常見的犯罪類型有盜竊罪、搶劫罪、故意傷害罪、強奸罪等類型犯罪比較多。

15、盜竊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秘密竊取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多次盜竊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規定: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1)盜竊金融機構,數額特別巨大的;

(2)盜竊珍貴文物,情節嚴重的。

北京市確定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的標准如下:

人盜竊公私財物價值人民幣一千元的,為「數額較大」;

人盜竊公私財物價值人民幣一萬元的,為「數額巨大」;

個人盜竊公私財物價值人民幣六萬元的,為「數額特別巨大」;「多次」盜竊指一年盜竊行為三次以上,沒有數額限制。

16、對同犯罪行為作斗爭以及舉報犯罪行為的未成年人,司法機關、學校、社會應當加強保護,保障其不受打擊報復。

17、刑罰分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有5種: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3種: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

18、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問題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關注,在我國新頒布的《刑法》中,也增加了一條與環境保護有關的罪名是「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

19、犯罪的最本質特徵是具有嚴重危害性,在我國,犯罪性質最嚴重的罪行是危害國家安全罪。
20、我國刑法的任務是懲治犯罪、保護人民;我國刑罰中最嚴厲的手段是死刑。

21、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法規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22、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23、《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十三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第五十四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不得有危害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行為」。

24、凡是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25、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26、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查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27、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28、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是指擾亂社會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權利,侵犯公私財物,尚不夠刑事處罰,依法應當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行為。

29、治安管理處罰的普通程序包括:受理、立案、傳喚、訊問、取證、審核、告知、聽證、裁決等程序。

30、治安管理處罰的種類有3種,從輕到重的順序為:警告、罰款、拘留。

31、治安管理處罰執行的方式有非強制執行和強制執行兩種方式。

32、被裁決受治安管理處罰的人或者被侵害人不服公安機關或者鄉(鎮)人民政府裁決的,在接到通知後5日內,可以向上一級機關提出申訴。

33、違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從輕或者免予處罰:第一:情節特別輕微的;第二:主動承認錯誤及改正的;第三:由於他人脅迫或者誘編的。

34、違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從重處罰:第一:有較嚴重後果的;第二:脅迫、誘騙他人或者教唆不滿18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第三:對檢舉人、證人打擊報復的;第四:屢犯不改的。

35、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36、侵犯人身權利的行為有四類。第一侵犯他人身心健康的行為;第二侵犯他人人身自由的行為;第三侵犯他人人格名譽的行為;第四侵犯他人通信自由的行為。

37、承擔違反治安管理處罰責任年齡的規定有以下幾種情形:①依法承擔其違法行為全部法律後果的年齡,即達到法定責任年齡的是年滿18歲以上的人。②依法應當從輕處罰的年齡已滿14歲不滿18歲的人,稱之為不完全責任能力的人。③不滿14歲的違反治安管理的人,是沒有達到法定責任年齡的人,他們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免予處罰。

38、醉酒的人違反治安管理應該受處罰的主要根據是①醉酒的人是有責任能力的;②行為人在醉酒前對自己的酒量是明知的,對自己醉酒後的行為是能夠預見的,因而在其醉酒的狀態下實施了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是能夠預見的,因而在其醉酒的狀態下實施了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具備主觀上的錯誤。③醉酒完全是人為造成的,是可以避免和戒除的。因此,應予處罰。

39、侵犯公私財物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的,攫取公私財物的或者故意損壞公私財物,尚不夠刑事處罰,而應當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行為。 侵犯公私財物包括:第一,偷竊、騙取、搶奪少量私財物的;第二,哄搶國家、集體、個人財物的;第三,敲詐勒索公私財物的;第四,故意損壞公私財物的。③條例第23條規定,侵犯公私財物的行為,處15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單處或者並處200元以下罰款。

38、治安管理處罰的裁決機關按《條例》規定: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處罰,由縣、市公安局或者相當於縣一級的公安機關裁決。警告,五十元以下罰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裁決,在農村,沒有公安派出所的地方,可以由公安機關委託鄉(鎮)人民政府裁決。

39、治安管理處罰的當場處罰程序包括①執法人員向當事人表明身份;②確認違反事實,說明處罰理由;③告知當事人陳述和申辯的權利,由當事人陳述和申辯;④製作當場行政處罰的處罰決定書;⑤送達;⑥備案;⑦執行。

40、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必須具有的特徵:第一,必須具有社會危害性;第二,此行為必須是違反治安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此行為必須是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行為,即具有不夠刑罰處罰性。

41、《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擾亂公共秩序行為有7種:①擾亂單位秩序的行為;②擾亂公共場所秩序行為;③擾亂公共交通工具秩序行為;④流氓行為;⑤煸動擾亂社會秩序行為;⑥謊報險情,製造混亂行為;⑦拒絕,阻礙執行公務行為。

42、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能有下列不良行為(1)曠課、夜不歸宿;(2)攜帶管制刀具;(3)打架斗毆、辱罵他人;(4)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5)偷竊、故意毀壞財物;(6)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7)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製品、讀物等;(8)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9)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43、治安秩序:是社會治安秩序或公共治安秩序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既公共秩序中涉及到公民人身權利、生命財產、社會生產、生活正常運轉,以及國家政權的穩定等一系列具有重要影響的那一部分公共秩序。

44、公共場所:是指城市繁華地區、街道、首長和重要外賓駐地周圍,以及車站、碼頭、機場、公共文娛、體育場所、商場和集貿市場等。

45、毒害品:凡是小劑量進入肌體,既能損害和破壞正常的生理功能,使肌體的病理狀態,甚至死亡的物質叫做毒害品。

46、放射性物質:凡是原子核不穩定,不斷地向周圍輻射出內眼看不到的射線的物質叫做放射性物質。

47、治安管理的特點是:(1)治安管理是一種國家行政管理行為。(2)治安管理由公安機關負責實施,這是國家賦予公安機關的專門職能。(3)治安管理是公開的依法管理。(4)治安管理具有武裝性質的行政管理行為。(5)治安管理必須依靠廣大人民群眾進行。

48、以下侵犯公私財物的行為,尚不夠刑事處罰的可以處15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1)偷竊、騙取、搶奪少量公物財物的。(2)哄搶國家、集體、個人財物的。(3)敲詐勒索公私財物的。(4)故意損壞公私財物的。

49、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50、故意製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影響計算機系統正常運行,後果嚴重,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51、擾亂社會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權利、侵犯公私財產,尚不夠刑事處罰,應當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52、(擾亂車站、碼頭、民用航空站、市場、商場、公園、影劇院、娛樂場、運動場、展覽館或者其他公共場所)的秩序,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53、嚴重不良行為是指(1)糾集他人結伙滋事,擾亂治安;(2)攜帶管制刀具,屢教不改;(3)多次攔截毆打他人或者強行索要他人財物;(4)傳播淫穢的讀物或者音像製品等;(5)進行淫亂或者色情、賣淫活動;(6)多次偷竊;(7)參與賭博,屢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9)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

54、未成年人應當怎樣增強對犯罪的自我防範?

答:未成年人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共道德規范,樹立自尊、自律、自強意識,增強辨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行為及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和侵害。

55、被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遺棄、虐待的未成年人,有權向哪些組織請求保護?

答:有權向公安機關、民政部門、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未成年人保護組織或者學校、城市居民委員會、農村村民委員會請求保護。被請求的上述部門和組織都應當接受,根據情況需要採取救助措施的,應當先採取救助措施。

56.未成年人發現任何人對自己或者對其他未成年人實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章規定不得實施的行為或者犯罪行為,可以怎樣解決?

答:可以通過所在學校、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向公安機關或者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報告,也可以自己向上述機關報告。受理報告的機關應當及時依法查處。

57、刑法對搶劫罪是怎麼規定的?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1)入戶搶劫的;

(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

(3)搶劫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

(4)多次搶劫或者搶劫數額巨大的;

(5)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

(6)冒充軍警人員搶劫的;

(7)持槍搶劫的;

(8)搶劫軍用物資或者搶險、救災、救濟物資的。

其中「暴力」是指犯罪分子對被害人的身體實行打擊或者強制,如毆打、捆綁、傷害等;「脅迫」是指犯罪分子以立即實施暴力相威脅,實行精神強制,使被害人恐懼、不敢反抗,被迫當場交出財物或被強行劫走財物,脅迫的方式可以是語言,也可以用某種動作;「其他方法」是指犯罪分子採用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喪失反抗能力的方法,當場劫取財物。(搶劫罪沒有數額要求,只要是為了以非法佔有他人財物,採取了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即使沒搶到錢,也構成搶劫罪。

58、刑法對故意傷害罪是怎麽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59、刑法對強奸罪是如何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奸婦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姦淫不滿十四周歲的幼女的,以強奸論,從重處罰。

強奸婦女、姦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1)強奸婦女、姦淫幼女情節惡劣的;

(2)強奸婦女、姦淫幼女多人的;

(3)在公共場所當眾強奸婦女的;

(4)二人以上輪奸的;

(5)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對同犯罪行為作斗爭以及舉報犯罪行為的未成年人,司法機關、學校、社會應當加強保護,保障其不受打擊報復。

60、我國公安機關開展聲浩大的「打黑除惡」專項斗爭以來,在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和人民群眾支持下,一批帶有黑社會性質的犯罪團伙被打掉。各級各地人民法院根據我國刑法有關規定嚴厲判處了一批黑惡犯罪首要和骨幹分子,社會治安狀況進一步好轉。本材料反映了什麼現實?

答:「打黑除惡」維護了社會秩序;公安機關是我國的治安保衛機關

人民法院是我國的審判機關;我國刑法是懲治犯罪、保護人民的有力武器。
61、丁某私自在別人家的電話線上搭接線路,撥打信息台,致使他人欠下巨額話費,最終使自己受到法律制裁。試分析丁某的行為。

分析:解答此題的關鍵在於仔細審題。丁某的行為致使他人欠下巨額話費,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權益,破壞了社會秩序,顯然具有社會危害性。這種危害性的程度如何,關鍵的字眼在於「巨額」上。因此,丁某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嚴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徵。故丁某的行為觸犯了刑法,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應該受到刑罰處罰。

62、目前,青少年犯罪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針對這一現狀,某校舉辦了一次青少年犯罪圖片展。同學甲卻認為,我沒有違法犯罪,沒必要參加這項活動。試分析同學甲的想法。

同學甲的觀點是錯誤的。

(1)學校舉辦這項活動,有利於青少年增強公民意識,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2)甲沒有違法犯罪也應參加這項活動,因為這有利於青少年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做到依法自律。

(3)一個人如果不注意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就有可能從犯小錯誤發展到違法犯罪,因此青少年要樹立法律意識,接受法律教育,做「四有」好公民。

63、一個十八九歲的小夥子,某縣郊區的無業遊民,一天夜晚,在縣城一胡同口攔住一婦女搶劫,恰被路過的一位大漢遇上。小夥子見來人便跑,跑出不遠便被大漢抓獲。大漢和那婦女一同將小夥子扭送到派出所。後來,當法庭審判時,小夥子申辯說他什麼也沒搶到,但仍被判了刑。

結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材料說明了什麼問題?

(2)那小夥子什麼也沒搶到為什麼還被判了刑?

答:(1)上述材料說明了搶劫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搶劫罪一直是我國司法機關打擊的重點犯罪。

(2)搶劫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者以其他方法強行劫取公私財物的行為。搶劫等侵犯財產的犯罪活動,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它不但使公私財物受到侵害,給財物所有者造成損失,而且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權利,有的犯罪分子為了達到搶劫、盜竊的目的而致人重傷、死亡,一家被劫,四鄰不安,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工作,嚴重影響社會治安。因此,搶劫、盜竊等侵犯財產的犯罪一直是我國司法機關打擊的重點。

那小夥子雖沒搶到什麼,也未傷人,但他以暴力相脅迫,嚴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權利,危害社會治安,觸犯了刑法。所以,人民法院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對小夥子以搶劫罪懲處。

64、黃某自從中學畢業後不務正業,因參與賭博和勒索小同學的錢財,被公安機關拘留。後來,他冒充國家幹部行騙被勞教三年。此後他仍執迷不悟,繼續搶劫、詐騙達70多次,被人民法院判處無期徒刑。根據案例回答下列問題:

(1)黃某的違法行為中,哪些是一般違法行為?哪些是犯罪行為?

(2)上述案例說明了什麼道理?你從中受到什麼啟示?

答:(1)黃某參加賭博、勒索小同學錢財、冒充國家幹部行騙等屬於一般違法行為。黃某搶劫、詐騙70餘次而被判刑,屬於犯罪行為。

(2)上述案例說明了一般違法和犯罪都是違法行為,都是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它們之間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有了一般違法行為的人,如果不改正,發展下去就可能導致犯罪。

啟示:犯罪是從犯小毛病開始的。一個人如果不注意加強思想品德修養,不注意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就有可能從犯小錯誤發展到違法犯罪。我們青少年學生要從小樹立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自覺遵紀守法,做「四有」合格公民。

65、浙江省金華市一名中學生,因承受不了學業競爭和家長的壓力,用榔頭殺死了自己的母親。溫州市永嘉縣有兩名中學生為勒索錢財將自己的同學亂刀砍死。這些惡性事件的發生,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材料中的中學生的行為是什麼行為?為什麼?談談我們應從這則惡性事件中得到哪些啟示?

答;是犯罪行為。因為他們的行為符合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徵:①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②違反了刑法;③應受刑罰處罰。

①青少年要增強法制觀念,自覺學法守法。②青少年要依法自律,防微杜漸,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青少年不僅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要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樹立法制觀念,自覺遵紀守法。

C. 常用法律知識100問_常用法律知識問答(2)

26、什麼是家庭暴力?

答:《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規定,家庭暴力是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給其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後果的行為。持續性、經常性的家庭暴力構成虐待。家庭暴力是嚴重的違法行為,危害性很大,其受害者主要是婦女、 兒童 和老人,往往產生嚴重的後果,增加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因此,婚姻法第3條第2款規定:“禁止家庭暴力。”這一規定是對婚姻法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基本原則貫徹實施的基本要求。對家庭暴力必須予以及時有效的遏制和處理,嚴厲打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7、遺產的范圍包括哪些?

答:根據繼承法第十條之規定,遺產包括:

(一)公民的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儲蓄、生活用品;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四)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

(五)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

(六)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

(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

28、哪些財產不能作為遺產繼承?

答: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的規定,下列財產不能列入遺產的范圍:

(一)復員、轉業軍人享有的資助金、復員費、轉業費、醫療費。

(二)離退休金和養老金。

(三)因公傷殘撫恤費和革命殘廢軍人撫恤費。

(四)人身保險金。

(五)與被繼承人人身密不可分的人身權。

(六)與公民人身有關和專屬性的債權、債務。

(七)國有資源的使用權。

29、父母一方健在,另一方死亡,子女能不能要求繼承遺產?

答:我們中國的傳統觀念認為父母一方死亡,而另一方健在的,作為子女是不能要求繼承的,只有父母雙亡才能開始繼承,否則就是不孝、大逆不道。其實這種觀念恰恰是違背了我國繼承法的基本精神的。依照我國繼承法第2條規定,被繼承人死亡是繼承開始的唯一法定條件。也就是說,父母一方死亡的,遺囑繼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等繼承人,都有要求繼承其遺產的權利。因此,父母一方死亡的,遺囑繼承人或者子女要求繼承死者的遺產完全是合法的,不能因另一方尚健在而剝奪遺囑繼承人或者其子女的繼承權。

30、非婚生子女對生父母的遺產是否有繼承權?

答:所謂非婚生子女,是指不具有合法婚姻關系的男女所生的子女。根據我國婚姻法的規定,一切不合法的男女兩性之間的關系,都是不受法律保護的。但是對於非婚生子女來說,這種責任卻是應當由其父母來承擔的,非婚生子女本身並無過錯。繼承法第十條第三款也明確規定,非婚生子女同婚生子女一樣,都是獨立的繼承主體,享有同等的繼承權,任何人不得歧視、限制和剝奪。因此,非婚生子女對其生父母的遺產有繼承權。

31、繼子女與繼父母之間是否互有繼承權?

答:繼子女是指配偶的一方對另一方與前夫或者前妻所生的子女。繼父母之間的關系是由於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再婚,或者父母離婚後一方或者雙方與他人再行結婚而形成的。

繼子女與繼父母之間是否互有繼承遺產的權利,應當視情況的不同而區別對待:

(一)如果子女與繼父母之間形成了撫養、贍養關系,就應當享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屬於法定繼承人的范圍;

(二)如果繼子女與繼父母之間沒有撫養、贍養關系,雙方都沒有盡什麼義務,當然也就談不上有什麼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不應當屬於財產繼承人的范圍。當然,形成撫養關系的繼子女繼承了繼父母的遺產後,並不影響其繼承生父母的遺產。繼父母繼承了繼子女的遺產,也不影響其繼承生子女的遺產。

32、立遺囑時可以邀請哪些人作見證人?

答:所謂遺囑見證人,是指受遺囑人的邀請,協助證明遺囑人立遺囑的自然人。公民立遺囑時,除了自書遺囑、公證遺囑外,代書、錄音、口頭遺囑都需要邀請兩名以上的公民到場見證,作為遺囑見證人進行見證。如果沒有見證人或者只有一名見證人所立的遺囑沒有法律效力,代書遺囑的遺囑見證人同時可以充任代書人。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一)遺囑見證人應當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

(二)遺囑見證人應當是能夠理解遺囑的內容、懂得遺囑所有文字的人:

(三)遺囑見證人應當是與遺產沒有利害關系的人。

同時具備上面三方面的條件的公民,就可以作為遺囑見證人對遺囑人所立遺囑進行見證。

33、遺囑人立有數份遺囑,以哪一份遺囑為准?

答:我國繼承法第二十條第二款規定:“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抵觸的,以最後的遺囑為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四十二條規定:“遺囑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數份內容相抵觸的遺囑,其中有公證遺囑的,以最後所立的公證遺囑為准;沒有公證遺囑的,以最後所立的遺囑為准。”

34、繼承人應當以何種形式表示放棄繼承權?

答:放棄繼承,是指繼承人在繼承開始後遺產處理前放棄對被繼承人的遺產依法所享有的繼承權利的意思表示。

繼承人放棄有兩種情況,即法定繼承人放棄繼承和遺囑繼承人放棄繼承。依照繼承法第二十五條之規定,在放棄繼承權時應當以一定的方式作出表示。放棄繼承是一種單 方法 律行為,只要繼承人按照一定的方式明確作出放棄繼承的意思表示,就具有法律效力。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繼承人放棄繼承,應當以書面形式向其他繼承人或被繼承人原所在單位,或者其他有關組織作出表示,也可以用口頭方式表示。但用口頭方式表示的,必須在有合法見證人的情況下,對其他繼承人表示自己放棄繼承的態度。

35、收養人應當具備什麼條件?

答:收養人應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一)無子女;

(二)有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

(三)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

(四)年滿三十周歲。

華僑收養三代以內同輩旁系血親的子女,還可以不受收養人無子女的限制。

無配偶的男性收養女性的,收養人與被收養人的年齡應當相差四十周歲以上。

36、水資源屬於公民個人所有嗎?

答:不是,水資源屬於國家所有。《水法》第三條規定:“水資源屬於國家所有。水資源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水塘和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修建管理的水庫中的水,歸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

37、 勞動合同 的期限有哪幾種?

答:勞動合同的期限可以分為三種:固定期限、無固定期限和以一定工作任務的完成為期限。

(一)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是指雙方約定了終止期限的合同。該類合同到期後,若雙方未續簽合同,則雙方間的勞動關系即自動解除;

(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不約定終止日期的勞動合同。亦稱之長期合同、永久合同,除了出現法定和合同約定的情形,如勞動者由嚴重違反 規章制度 、不能勝任工作等,一般單位不得解除合同;

(三)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合同,是指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約定以某項工作的完成為合同期限的勞動合同,這類合同被有些人也稱之為臨時合同。

38、哪些勞動合同是無效的?

答:《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規定:“下列勞動合同是無效或者部分無效:(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勞動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39、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繳納押金嗎?

答: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第九條的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即不得要求勞動者繳納押金。用人單位若有違反,勞動行政部門應責令限期退還;給勞動者造成損失的,用人單位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40、用人單位可以扣押勞動者的身份證、檔案嗎?

答:我國《勞動合同法》第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

用人單位扣押的,勞動行政部門應責令限期歸還,並可以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用人單位處罰。

41、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雙方自願就可以約定違約金嗎?

答:根據我國現行《勞動法》與《勞動合同法》規定,只有兩種情形用人單位可以與勞動者約定違約責任:

(一)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約定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二)用人單位可以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與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除上述二種情形外,即使勞動者自願也不能約定違約責

42、用人單位拖欠勞動者工資,勞動者該怎麼辦?

答:對拖欠工資的,勞動者由以下救濟途徑:

(一)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

(二)尋求有關部門幫助。譬如尋求工會幫助,由工會出面與用人單位溝通;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向勞動行政部門投訴;

(三)申請勞動仲裁。須注意的是:提交勞動仲裁的時效為一年,不能超過此時效的規定;

(四)通過法院來索要工資。這一般需要經過勞動仲裁前置程序,即勞動爭議發生後,只有對勞動仲裁裁決不服的,才可以向法院起訴,但有兩種情況除外,一是勞動者手中有用人單位出具的工資欠條,則勞動者可以直接起訴,二是用人單位若拖欠工資,勞動者還可以申請支付令;

(五)勞動者還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支付拖欠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六)勞動者可以選擇解除合同並索要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

43、當前我國的勞動法律對試用期是如何規定的?

答: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不滿三個月的以及非全日制用工的,不得約定試用期。

44、勞動者申請勞動仲裁的時效為多久?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該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前述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前述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45、農民工可以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嗎?用人單位沒給辦工傷保險怎麼辦?

答:只要與用人單位建立了勞動關系,用人單位就應當為其勞動者辦理工傷保險,並按時足額繳納工傷保險費。即農民工也應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如用人單位未參加工傷保險,則發生工傷事故後,用人單位應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給予受工傷的員工以工傷賠償。

46、哪些情形屬於工傷,哪些不屬於工傷?

答: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四)患職業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同時,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一)因犯罪或者違反治安管理傷亡的;(二)醉酒導致傷亡的;(三)自殘或者自殺的。

47、根據土地用途土地可分為哪幾類?

答:國家根據土地用途,將土地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

農用地是指直接用於農業生產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農田水利用地、養殖水面等;建設用地是指建造建築物、構築物的土地,包括城鄉住宅和公共設施用地、工礦用地、交通水利設施用地、旅遊用地、軍事設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農用地和建設用地以外的土地。

48、如果發生土地權爭議,應如何處理?

答: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49、基本農田保護制度有哪些具體規定?

答:國家實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下列耕地應當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劃入基本農田保護區,嚴格管理:(一)經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確定的糧、棉、油生產基地內的耕地;(二)有良好的水利與水土保持設施的耕地,正在實施改造計劃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產田;(三)蔬菜生產基地;(四)農業科研、教學試驗田;(五)國務院規定應當劃人基本農田保護區的其他耕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劃定的基本農田應當占本行政區域內耕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基本農田保護區以鄉(鎮)為單位進行劃區定界,由縣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50、土地徵收應履行哪些程序?

答:(一)應由縣或市級國土資源局在被徵收土地所在地的范圍內發布征地通告,告知征地范圍、面積、補償方式、補償標准、安置途徑以及征地用途等;通告後搶栽、搶種的農作物或者搶建的建築物不列入補償范圍。

(二)征詢村民意見,有不同意見的應記錄在案;

(三)進行地籍調查和地上附著物登記;

(四)擬定建設用地 說明書 、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徵收土地方案、供應地方案,並向有批准權的機關報批;

(五)在被征地所在村進行徵用土地公告、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並聽取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的不同意見,必要時舉行聽證會;

(六)將公告後的土地補償、安置方案,連同被征地人的意見及採納情況報市、縣人民政府審批;

(七)市、縣政府批准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後,並報省國土資源廳備案,並交由市、縣國土資源行政管理部門組織實施:

(八)被征地人持土地權屬證書到指定地點辦理征地補償手續;

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他權利人應當在徵用土地公告規定的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土地 承包合同 )到指定地點辦理征地補償登記手續。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他權利人未如期辦理征地補償登記手續的,其補償內容以市、縣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調查結果為准。

(九)實施補償安置方案和交付土地。

下一頁更多有關“常用法律知識100問”的內容

D. 法律顧問小常識

1. 公司法律顧問 需要具備哪些知識
1:企業法律顧問是指經全國統一考試合格,由企業聘用,專職從事企業法律事務工作並經注冊,本企業內部的專業人員。所以不光要懂得法律還要了解經濟。

2: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證書,考試資格如下:

A取得法律類、經濟類或相關專業大專學歷,工作滿5年,其中從事企業法律或經濟工作滿3年。

B取得法律類、經濟類或相關專業本科學歷,工作滿3年,其中從事企業法律或經濟工作滿1年。

C取得法律類、經濟類或相關專業雙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班畢業,工作滿2年。

D取得法律類、經濟類或相關專業碩士學位,工作滿1年。

E取得法律類、經濟類或者相關專業博士學位。

F不具備上述規定學歷,但通過國家統一組織的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取得經濟專業技術初級資格,並從事企業法律或經濟工作滿5年。

除上述規定的條件外,只要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人員,也可報名參加考試:

A取得非法律類、經濟類專業大學專科學歷,工作滿7年,其中從事企業法律或經濟工作滿5年;

B取得非法律類、經濟類專業大學本科學歷,工作滿5年,其中從事企業法律或經濟工作滿3年;

C取得非法律類、經濟類專業雙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班畢業,工作滿4年,其中從事企業法律或經濟工作滿2年;

D取得非法律類、經濟類專業碩士學位,工作滿3年,其中從事企業法律或經濟工作滿1年;

E取得非法律類、經濟類專業博士學位,從事企業法律或經濟工作滿1年。

3:企業法律服務產品是無形法律服務有形化的產物。針對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的某些法律問題,通過分析企業需求、結合有關法律規定及實務處理經驗,將法律解決方案系統化、規范化,增加法律服務的效率和效果。
2. 法律顧問法律知識
你這么理解是有偏頗的,准確的說在法律上這叫單務民事法律行為。所謂單務民事法律行為就是一方單純的享有權利而另一方只享有義務的民事法律行為,與雙務民事法律行為對應。單方民事法律行為是指由當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比如贈予行為。雙務則必須要雙方意思表示達成一致才可以產生相應的權利或義務,比如雙方簽訂買賣合同。

解除行為是形成權的一種。其比表現為單方行為。 單方意思表示一經到達對方即為生效。③ 效力的產生不需要另一方作出某種輔助行為或共同的行為,按一方意志即可形成法律關系。
3. 當企業的法律顧問需要具備哪些知識
目前企業聘請律師擔任法律顧問,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更不是難以辦到的事,問題的關鍵不是企業不想聘請律師當法律顧問,也不是律師不願意為企業擔任法律顧問,而是企業聘請律師擔任法律顧問後,往往出現「顧而不問」或「問而不及」的現象。

所謂《顧而不問》是指企業聘請的律師擔任了法律顧問,常常是企業出了問題,找律師顧問時,律師不是出差了就是忙的顧不上問,所以企業名義上有律師當顧問,實際上是顧而不問,尤其是個別律師收取顧問費後,就很少去「顧問」了。 另一方面原因是企業認為無事可問,不知道如何發揮律師作用,每年只交費,把律師當成一種裝飾。

所謂《問而不及》是指擔任企業法律顧問的律師對企業發生的涉及法律方面的問題,很難准確、具體的提供法律咨詢意見或提供有效的法律幫助,尤其是在企業經營管理或技術領域中涉及到的法律問題,律師往往只能說些原則的意見,很難針對企業發生的實際問題提供具體的切實可行而又有實效的顧問意見。 這就是所謂問而不及。

應當看到,有相當數量的律師擔任企業法律顧問後能積極主動地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排憂解難,切實充當了企業的高參,受到企業的重視和肯定。尤其是一些不懂企業的專門業務,更不熟悉經營和管理,對企業技術問題一無所知,但是本著律師的敬業精神,配合企業分析研究,共同探討,努力向企業學習,不懂就問,不會就學,很快地把法律知識同企業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為企業提供了有效的服務,企業是滿意的。

但為什麼仍會出現顧而不問或問而不及的現象呢?有時是很嚴重的。這里一方面是屬於律師應研究解決的問題,而本文主要是針對企業面對市場經濟需要法律服務,但應該如何選聘律師擔任法律顧問的問題。

本人從是企業管理工作二十餘年,同時又兼律師職業工作(現在是專職律師),擔任不少行業的企業法律顧問,對企業如何請律師的問題有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在此談一點意見以供企業的經營者、管理者與決策者參考。 一、辦事能力強、效率高、質量好,不僅是社會各界對人才需求的標准,同樣是企業聘請律師擔任法律顧問的標准那麼企業如何才能達到這一目標呢?這里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一是企業自身的需求問題,二是律師界的現狀分析。

研究企業自身的需求,解決的是『主觀願望』問題,具體確定要解決的問題或矛盾;而對律師界現狀的分析屬於『客觀實際』。 *** 主席講過辦事情只有主觀願望同客觀實際相符合才是正確的,否則就是錯誤的。

要解決這個『相符合』的問題,不能不把『主觀願望』搞清楚、搞明確、搞具體;又不能不把『客觀實際』做一個大概的分析和研究。什麼是企業的『主觀願望』企業聘請律師擔任法律顧問,目的是什麼?要解決什麼問題?這是企業首先應該明確的『主觀願望』問題。

如果是看到其他企業都請了律師當顧問,為了趕時髦,作裝飾,當樣子,自己也請了位律師,找個」救火隊」,也以企業法律顧問名義相請,結果是『火』可能撲滅,但不能保證,今後不再『著火』因為企業請律師的目的只是為了『滅火』不是為了『防火』。如果企業在進出口業務上發生法律問題或出現了矛盾或糾紛,結果請了一位主要從事房地產法律事務所的律師,可能這位律師,一是外語方面未過關,二是外貿業務不熟悉,於是又找翻譯又查資料,花了很長時間,還沒有弄清進出口方面法律關系,更難找准發生爭議或糾紛的症結所在,最後只能從法律原則上提幾點建議,很難一下子指出問題所在,不能分析發生矛盾的原因,找出是非的責任並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更無法提供從多種方案中確定解決問題的最佳切入點,只能是問而不及。

有的企業是慕名請的律師當顧問,認為只有名律師當顧問,就可以包攬一切,而高枕無憂。可是企業一旦出現法律事務急需名律師,開方下葯以求手到病除,恰巧名律師因有名望,請的企業及其他人較多,根本顧不上您的問題,有的雖已趕到但已是煙消雲散,屬於遠水解不了近渴,又是一種「顧而不問」或」問而不及」。

以上可見,企業在聘請律師擔任法律顧問問題上一是存在『主觀願望』不清的現象,也就是目的不清,請律師處於一種盲目狀態。二是存在『主觀願望』不明的現象,所謂『主觀願望』不明是說企業對自己請律師解決什麼樣的問題是清楚的,但找什麼樣的律師能解決問題不明。

由此證實;所謂企業『主觀願望』的包括兩層含義,一是企業需要處理的法律事務的內容、范圍、性質或發生了什麼法律性質的爭議、矛盾或問題,企業自身應該明確。二是需要聘請具備哪些知識、能力或經驗的律師可以處理這些法律事務或解決發生的矛盾或爭議。

只有這兩方面都清楚明確而具體的企業,才能稱為『主觀願望』明確。 二、什麼是律師的『客觀實際』1、依據《律師法》規定,具備律師執業資格的條件是首先考取律師資格,其次是在某一律師所實習一年後經考查合格,頒發律師執業證書,才能成為辦理有關律師業務的執業律師。

這里說明兩個問題:一是律師資格是通過全國統一的書面考試,成績合格後取得的。 而考試的主要內容是刑事、民事、經濟、行政等方面的法律知識和憲法及。
4. 跪求回復公司法律顧問需要具備哪些知識
1:企業法律顧問是指經全國統一考試合格,由企業聘請,專職專門從事企業法律事務工作並經登記,本企業內部的專業人員。

所以不光要懂法律還要理解經濟。 2: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證書,考試資格如下: A獲得法律類、經濟類或涉及專業大專學歷,工作滿5年,其中專門從事企業法律或經濟工作滿3年。

B獲得法律類、經濟類或涉及專業本科學歷,工作滿3年,其中專門從事企業法律或經濟工作滿1年。 C獲得法律類、經濟類或涉及專業雙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班畢業,工作滿2年。

D獲得法律類、經濟類或涉及專業碩士學位,工作滿1年。 E獲得法律類、經濟類或者涉及專業博士學位。

F具備上述規定學歷,但通過國家統一組織的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獲得經濟專業技術初級資格,並專門從事企業法律或經濟工作滿5年。 除上述規定的條件外,只要不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人員,也可甄選參加考試: A獲得非法律類、經濟類專業大學專科學歷,工作滿7年,其中專門從事企業法律或經濟工作滿5年; B獲得非法律類、經濟類專業大學本科學歷,工作滿5年,其中專門從事企業法律或經濟工作滿3年; C獲得非法律類、經濟類專業雙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班畢業,工作滿4年,其中專門從事企業法律或經濟工作滿2年; D獲得非法律類、經濟類專業碩士學位,工作滿3年,其中專門從事企業法律或經濟工作滿1年; E獲得非法律類、經濟類專業博士學位,專門從事企業法律或經濟工作滿1年。

3:企業法律服務產品是無形法律服務有形化的產物。針對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的某些法律問題,通過分析企業市場需求、融合有關法律規定及實務處置經驗,將法律解決方案系統化、規范化,減少法律服務的效率和效果。

E. 十個常用的法律知識提醒

十個常用的法律知識提醒

1、民間借貸,出借方除了要求借款人出具借條外,出借方最好不要通過現金支付,要通過匯款或轉帳且要保管好憑證。

2、農村婚約彩禮糾紛中,很多給付彩禮方因為沒有證據證明給付多少彩禮而敗訴,因此給付彩禮方要保存相關證據,如給付彩禮時的錄音錄像,或通過匯款有憑證,或叫與給付方沒有利害關系的人做媒人。

3、農村很多人在投資中,只匯款,沒有投資協議,因此,要簽訂相關的投資協議,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並約定違約責任或退出投資的條件等相關內容。

4、在與外地公司或個搜核人合作相關項目,簽訂相關合同,最好約定如引發爭議時,在本地法院管轄,這樣減少成本。

5、敬漏慶在簽訂相關合同時,守約方最好與對方約定,如一方違約,由此引起另一方訴訟,違約方要承擔律師費、交通費等相關費用,如果不約定,守約方要承擔律師費。

6、在民間借貸中,有擔保人且有還款期限的情況下,擔保人的責任期限是還款期滿後的六個月。

7、在婚姻關系極短的情況下,男方給付了很多的彩禮,在審判實踐中,男方起訴離婚並要求返還彩禮,法院在判決離婚的同時,也會判還部分彩禮。

8、在民間借貸中,任何一筆錢的出借都可能存在風險,因此,要善於利用各種擔保,亮握如保證人擔保、房產抵押、動產質押、股權質押等。

9、與公司簽約一定要進行盡職調查公司的實力等情況,現在注冊公司很容易,注冊資金分期付,所以很多公司可能是皮包公司。

10、在農村僱傭關系或承包關系中,即使業主與對方約定:在僱傭或承包工作中發生安全事故,與業主無關。」此約定不生效,因此,業主要做好安全生產防範。

F. 快速問法律知識拒絕當志願者會處罰嗎

根據查詢相關資料顯示:不會。
1、志願者必須是經過本人同意,有意願去當選志願者。只要不是本人意願且未經本人同意的,則不符合規定,屬於無效行為。
2、對於勉強他人當志願者的應當受到法律處罰,拒絕當志願者是不會處罰的。

熱點內容
經濟法本科屬於什麼學科門類 發布:2025-01-10 13:31:54 瀏覽:969
裁定書發生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0 13:22:08 瀏覽:623
合同法設備修理保修期 發布:2025-01-10 12:21:32 瀏覽:169
關於道德的俗語 發布:2025-01-10 12:10:18 瀏覽:798
廚櫃售後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0 11:54:42 瀏覽:865
勞動合同法五金一險 發布:2025-01-10 11:54:02 瀏覽:1000
法院黨建工作問題 發布:2025-01-10 11:44:39 瀏覽:131
行政法公眾號 發布:2025-01-10 11:31:57 瀏覽:773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經濟法大綱 發布:2025-01-10 11:17:01 瀏覽:652
陝西路政條例 發布:2025-01-10 10:51:08 瀏覽: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