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法律效力的兒童權利法律
⑴ 兒童法律法規
法律分析:與中國兒童有關的法律法規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四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第四十九條 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的保護。夫妻雙方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禁止破壞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婦女和兒童。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第十七條之一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條 國家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未成年人依法平等地享有各項權利,不因本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民族、種族、性別、戶籍、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家庭狀況、身心健康狀況等受到歧視。
⑵ 涉及兒童的法律有哪些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母嬰保健法》;《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三條 國家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
未成年人依法平等地享有各項權利,不因本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民族、種族、性別、戶籍、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家庭狀況、身心健康狀況等受到歧視。
第四條 保護未成年人,應當堅持最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原則。處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項,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給予未成年人特殊、優先保護;
(二)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嚴;
(三)保護未成年人隱私權和個人信息;
(四)適應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的規律和特點;
(五)聽取未成年人的意見;
(六)保護與教育相結合。
⑶ 我國為了保護少年兒童的權益,制定了多部有關法律,寫出三條
保護少年復兒童的權益制,有以下幾部法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保護青少年權益的法律,專門法律有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法,其他法律涉及青少年權益保護的有: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民法通則,繼承法,婚姻法等都有相關的內容。
⑷ 憲法里有哪些條款與我們小學生有
憲法中有關青少年的條款
及其解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節錄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1982年12月4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公布施行)
第十九條 國家舉辦各種學校,普及初等義務教育,發展中等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並且發展學前教育……
第四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第四十九條 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的保護。
……
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
……禁止虐待老人、婦女和兒童。
一、憲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法律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其他一切法律、法規必須以憲法規定為依據,不得與憲法內容相抵觸。我國的青少年法規也必須以憲法為總的綱領和指針。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一條就規定:「……根據憲法制定本法。」青少年法規是憲法有關規定的具體化。
二、憲法的作用與意義
我國現行憲法1982年憲法的制定,為我國各項工作包括青少年問題納入法治化進程提供了一個重要契機。憲法作為根本大法,處於國家統一和完整的法律體系的核心,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和基礎,憲法的有關規定是處理青少年問題的原則和依據。
首先,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法,它也是全體社會成員實行社會自治的總契約,或者說憲法是規定人民權利的契約。其次,憲法為青少年權利的實現提供最根本的保障。最後,憲法是青少年法規制定、實施的依據和指針。
三、憲法對青少年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的規定
我國憲法中有關青少年教育、保護的規定在第一章總綱和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中都有體現,歸納起來有以下內容:
(一)關於發展教育事業及其具體措施的規定
教育是立國之本,是提高民族素質的一個最重要的手段,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都離不開教育。我們國家正進行現代化建設,現代化建設首先是人的現代化,實現現代化也有賴於中華民族的智力開發和人才培養。只有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才能使社會獲得持久的動力,才能使經濟繁榮獲得可靠的保障。憲法不僅從原則上提出國家要發展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同時還規定了各種具體措施,包括:①通過興辦各類學校和實行正規教育來發展教育事業。在這里,普及初等義務教育,這是考慮到我們國家目前經濟文化的發展水平及受教育者的承受能力,因而是現實和可行的;②加強成人教育。這主要是為工人、農民、國家工作人員和其他勞動者提供受教育的機會,鼓勵他們自學成才;③採取多種形式和途徑的辦學方針。鼓勵集體經濟組織、國家企業事業組織和其他社會力量舉辦各種教育事業,並以此作為國家辦教育的一個重要補充;④推廣普通話。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這也是發展教育事業的一項重要措施。在現行憲法修改過程中,許多人指出,由於我國地域遼闊,所以方言土語繁雜,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經濟建設和文化交流,因此,要在憲法中規定推廣普通話,這對教育事業的發展有促進作用。
(二)關於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的規定
1.「受教育的權利」是指公民有從國家獲得接受教育的機會以及獲得接受教育的物質幫助的權利
其中主要形式有學校、社會教育、成人教育、自學等形式。教育的內容包括:學齡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以及職業教育等。對於青少年來說,它有3方面的含義:①學習的權利。即以適齡兒童和少年為主體的權利主體享有接受教育並通過學習在智力和品德等方面得到發展的權利。這是受教育權利的核心內容。保障學習的權利,則必然要求國家和社會提供合理的教育制度以及適當的教育設施等條件。②義務教育的無償化。為了切實保障受教育的權利,現代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實行義務教育制度,並實行一定的義務教育的無償化,以確保義務教育制度的現實可行性。與許多國家一樣,我國目前也實行9年制義務教育。根據義務教育法第10條的規定,國家對接受教育的學生免收學費,並設立助學金,幫助貧困學生就學。③教育的機會均等。這一內容要求任何權利主體均不得在教育上受到不平等的對待。然而,從機會均等的原義上說,這並不妨礙允許根據不同的權利主體的不同適應性和能力施以不同內容的教育,否則,將無法真正實現教育的機會均等。當然,這同時便要求根據權利主體身心機能的具體狀況予以教育。我國義務教育法第9條第2款規定:「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此外,第10條還明確規定國家扶持各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教育事業以及扶持和發展殘疾人教育事業。
2.受教育的義務是指公民在一定形式下依法接受各種形式的教育的義務
按照義務教育法的規定,國家實行9年制義務教育。凡年滿6周歲的兒童,不分性別、民族、種族,都應當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可以推遲到7周歲入學。在義務教育期間,國家免費為公民提供教育,這些費用包括一切教學場所、設施和教學費用。公民只承擔書本費和學雜費。近些年來,隨著教育體制改革,各地都出現了一些收費生,這種情況一是民辦學校實行高收費,二是公辦學校計劃外招收本校招生地區以外的學生。這兩種情況在性質上屬於家長為使子女得到更好的教育而採取的一種自願行為。
為什麼說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也是公民的義務呢?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接受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任何社會的發展,都是以人的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為前提,而人的文化素質又是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來形成的,所以說,教育促進了社會的發展,而社會的發展又必須以教育事業的發展為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接受教育不僅是公民個人的事,同時也是為國家和社會的不斷發展所應盡的義務。第二,接受教育是公民個人發展的需要。在現代社會中,每個公民都面臨著兩個方面的需要,一是生存需要,二是發展需要。發展需要是一種更高層次的需要,它包括智力、體能、品格、修養、情操等多方面的因素。每個公民只有不斷發展,不斷完善自我,其社會價值才能得到充分實現。這就要求公民能自覺接受教育,通過受教育來使自己得到全面發展。第三,接受教育是公民享受權利的需要。憲法和法律為公民規定了許多權利,而這些權利最終能否實現,往往取決於公民的文化素質。
(三)保護少年兒童的權益
兒童因身心尚未發育成熟,在社會生活中處於弱勢地位,為了維護其合法權益不受非法侵害、剝奪,創造一個有利於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良好氛圍,我國《憲法》除了對一切公民所應普遍享有的權利和自由做出全面規定外,還對具有特殊情況的兒童設置專條,進行詳細說明。綜合有關規定,具體有以下幾項措施:①享受社會安全的權利。父母應用心照料和保護兒童,國家保證兒童有足夠的營養、住宅、娛樂和醫院設施。兒童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視、虐待和剝削,更不能成為任何形式的買賣對象;②享有特殊保護的權利。兒童生活所需的物質條件應得到充分保障;社會對無家可歸和難以生活的兒童應給予特殊照顧;兒童若生活困難,有權獲得社會救濟;③獨立的人格權。由於兒童是未成年人,在行使權利時要受到一些生理、心理條件的限制。雖然有些權利是通過其監護人活動來實現的,但少年兒童的人格是獨立的,任何侵犯兒童人格權的行為都應受到法律的追究。
⑸ 保護兒童權利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法律分析:制定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核心,包括《刑法》、《民法典》、《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殘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母嬰保健法》、《傳染病防治法》等在內的一系列有關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的法律,以及大量相應的法規和政策措施,形成了較為完備的保護兒童權益的法律體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四十一條 被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遺棄、虐待的未成年人,有權向公安機關、民政部門、共青團、婦聯、未成年人保護組織或者學校、居委會、村委會請求保護。被請求的上述部門和組織都應當接受,根據情況需要採取救助措施的,應當先採取救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