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有關法律知識的案例資料

有關法律知識的案例資料

發布時間: 2024-02-29 04:56:27

A. 有關法律的身邊事件

有關法律的身邊事件,舉兩個例子供參考:
案例一:中考前一天,五名社會青年沖進某校初三(3)班教室毆打初三學生林某,林某情急之中掏出隨身攜帶的水果刀威脅社會青年,其一名社會青年沖過去毆打林某時被劃傷,後經搶救無效死亡。公安機關以林某攜帶管制刀具,對其進行了拘留。其家長承擔也事賠償責任。
案例二:某中學生林某因與同年級同學鍾某發生矛盾後斗毆,當晚8時許鍾某糾集同學挾持林某到校外一小巷內,將林某打倒在地。後來林某起身掏出水果刀,對其中的王某等人亂刺後逃離現場,王某被刺後經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11月17日,法院以林某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林某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

B. 日常生活中的法律案例

一、借條和欠條

案例:前不久,朋友向我借錢,寫了張欠條,當時也沒在意。後來我看到書上說,欠條和借條的法律性質有所不同,有的借款人還因為這一字之差輸了官司。現在我很擔心,如果對方不還錢的話,我起訴到法院,法官不會支持我們之間存在借貸關系。

借條和欠條在法律性質上有的區別:借條說明的是當事人之間建立的借貸關系,以一方將借款交付後而成立的合同方式。而欠條則是由於其他法律關系而導致的欠款事實的發生,比如損害賠償的欠款、施工的欠款等等。

但無論是欠條還是借條,在訴訟中法院都要審查核實相關債務產生的原因和事實。

二、民間借貸

案例:這幾年,我做生意賺了一些錢。親戚、朋友向我借錢的次數也多起來了,如果不借,礙不過情面,況且現在銀行利率又低,借出去可以獲得較高的利息。但是借了,又怕收不回來,因此總是很矛盾。

借貸的注意事項、國家對私人借貸的利息限制:根據法律的相關規定,私人之間可以借款,一般的民間借貸是合法的,這種借貸關系屬於實踐合同,也就是必須一方將借款交付後合同才成立。

借款中沒有約定利息的視為是無息借款。借款利息按規定不能超過銀行同期貸款利息的4倍。如果有可能,在借款的時候首先要形成書面的證據,然後最好要求對方提供抵押或擔保。

三、婚前財產與個人財產

案例:我和我女友共同生活了近半年,並且由我出錢以我們兩個人的名義和房產公司簽了房屋買賣合同,相關房產登記手續尚在辦理。現在雙方感覺彼此不是很合適,決定分手。但我女友提出我們是共同吃住,購房款中應有她的一部分。

婚前個人財產的相關規定:根據婚姻法和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夫妻雙方結婚前任何一方的個人財產無論結婚時間的長短,都仍屬於個人財產。如果雙方沒有結婚的,屬於同居的,在同居期間,財產按照以下原則處理:能夠證明是一方的個人財產,仍屬於個人所有。

沒有證據證明的,推定為共同所有。結婚前如果購房款為一方支付的,則房產一般為一方所有,但是支付購房款後,兩人共同訂立合同,房產辦理在雙方名義下的,則這種行為可能被視為是一種贈與行為,女方可能享有房產的部分權利。

這就要具體案件具體分析,看男方將房產登記在女方名義下的原因。

四、合夥勞動的受傷補償

案例:今年2月,我與另外三人合夥在長江口捕捉鰻苗。在一次作業中,我不慎被纜繩絞住而掉落水中,後經全力搶救,雖保住了性命,但右腿卻被截去。為此,花去醫療費三萬余元,並造成了終身殘廢。

合夥勞動的受傷補償的分配:你們四人共同出資,共同勞動,共享權益,共擔風險,在法律上稱為個人合夥。

最高人民法院在1987年10月10日《關於個人合夥成員在從事經營活動中不慎死亡其他成員應否承擔民事責任問題的批復》:「為合夥人的共同利益,在經營運輸活動中,不慎被車擠死,作為合夥經營的受益人之一,給予死者家屬適當的經濟補償,既合情理,也符合有關法律規定的精神。」

你在作業中不慎受傷,是執行合夥事項所致。對此,參照上述《批復》的精神,對你的各項損失,應當由各合夥人按其出資比例或分成比例承擔相應的補償責任。因此,你可以就你的損失,與其他合夥人協商解決;如協商不成,可向當地人民法院起訴,由法院作出公正的裁決。

五、以子女名義存款並非贈與行為

案例:我父親在幾年前將5萬元人民幣以我的名義存入銀行。去年底,父親去世後,我們在整理他的遺物時發現了此存單。為此,我與我哥發生了爭執。我認為,父親將5萬元人民幣以我的名義存入銀行,表示父親將此存款贈與了我;而我哥則認為此存款應是父親的遺產。

以子女名義存款並非贈與行為:贈與是指贈與人自願將自己所有的財產無償地交給受贈人所有的行為。

贈與是移轉所有權的行為,贈與行為成立後,贈與人喪失了對贈與物的所有權,受贈人取得了所有權;贈與是無償的和單向的,否則,就變成了買賣;贈與是實踐性的,只有贈與人實際交付贈與物和受贈人實際接受贈與物後,贈與才成立。

根據我國的法律規定,法律行為必須有明示的意思表示才是有效的。在本案中,你父親雖然將5萬元人民幣以你的名義存入銀行,但你父親生前既未告知你們存款的事實,更未以書面或口頭方式明確表示願將存款贈與你,也沒有將存單實際交付給你。

因此,要將你父親的行為,認定為將存款贈與你依據不足。這5萬元存款,應作為你父親的遺產,由所有的法定繼承人繼承。

C. 《今日說法》中5個典型案例的主要內容、事情經過以及相關的法律知識

後果真的很嚴重
陳兵在火車站發現一個小偷偷自己的包,便去追趕。追了大概有200米路程。結果猝死。小偷與他並沒有任何身體上的接觸。運動醫學專家分析說他可能是因為心臟問題而突然死亡的。
專家分析說小偷的盜竊行為與陳兵的死亡有因果關系。但是只構成盜竊罪。量刑時可以酌情作為一個加重情節。小偷對陳兵的死有過錯,但是陳兵的家人並沒有向小偷提起民事賠償要求。最後,小偷由於盜竊未遂被判4年,罰金3000。

老吳得了一種怪病,去了很多醫院都沒查出來。最後在南京一家醫院確診為隱球菌肺炎。醫生說這種病可能是由於鴿子糞引起的。老吳的樓上老丁養了很多鴿子,老丁把這些鴿子當寶貝一樣。老吳與老丁交涉多次讓他把鴿棚拆了,老丁不同意。雙方各執一詞。無奈老吳將老丁告上法院。老丁拿出一份鑒定材料說他的鴿子糞里不含隱球菌。法院認為,本案一方為個人興趣愛好,一方為人的身體健康,兩權相爭,應更重視人的身體健康。因此法院判決老丁限期內拆掉鴿棚。現在老丁家的鴿子暫時在朋友家寄養。
專家分析,這是一起侵權案件。雖然老丁養鴿子並不違法,但是他侵犯了老吳的健康權。關於老丁拿出的那份材料,專家認為一無法確認其開信機關是否具備鑒定資格,二即使具備鑒定資格關於材料的效力也要視案情而定。

你在哪裡
一個18歲的男孩跟在打工的父母來到沈陽。一天,和小夥伴們去丁香湖邊玩。卻被淹死在湖中。據和他一起出去的小夥伴說,他是為了救一個人才跳進湖裡的。他們說,那個人被救上來以後就跑了,他們只顧的去救小夥伴也沒看清那個人什麼樣子。在把被救人推上岸後,那個孩子被一個大浪打進湖中,再也沒有上來。他家裡條件不好,他是父母以後的唯一依靠。他父親咨詢了民政機構,說可以申請烈士,但是需要被救的人出來做證。他們一家人尋找被救人找了好多天了,那個人一直沒有出現。後來有幾個湖邊的工人願意為孩子作證。
專家分析說,對於見義勇為者,首先應該是國家和社會給予他們補償,被救者承擔的義務比較小。國家設立見義勇為基金,納稅人的一部分稅就被用來做這個。

今天的案例,很讓人氣憤。
一個3歲的小孩子跟爸爸媽媽去酒店吃飯。席間,孩子想喝飲料,媽媽出去買,想讓孩子跟著爸爸,但是孩子不願意,媽媽就把他領了下去。後來,孩子跑到了馬路上,酒店的一個服務員將孩子救了下來,但是自己卻出車禍死亡。
孩子的父母一開始說把孩子托給了吧台,後來又說託付給了這個服務員,但是都沒有證據證明。他們認為服務員應該對孩子的被傷害負責。
雙方對簿公堂,法院判決,交通肇事司機承擔80%的民事賠償責任,小孩父母承擔20%,共計死亡賠償15萬元,但賠償者提出異議認為服務員是農村戶口,即使在城市打工2年也應按照農村的規格賠償5萬元。

老人去世之迷
一個79歲的老人,在與一個30歲的年輕人發生了爭執。僅10個小時後,老人去世。老人的家人說老人是被那個人打死了,而那個年輕人說是老人心臟病突發自己死的。由於發生在院內屋後,雙方都沒有目擊證人。老人死亡後公安局來了人,但是堅持不做屍檢,直接說老人是心臟病死的,讓雙方民事調解,賠了8000塊錢了事。記者問到有關如何認定是心臟病的證據,公安局一直沒有,可能根本就是沒法提供。
後來老人的家人向公安局提起抗訴,縣市兩級公安局對老人開棺驗屍,鑒定結論是老人服用毒鼠強自殺。老人的家人對此很懷疑,並且自己偷弄了幾份樣本送到附近大學檢驗,結果是不含毒鼠強成分。
經過家人的不斷努力,幾年後,老人第二次被開棺,省廳的鑒定結論是沒有毒鼠強。
記者想找到當初鑒定的兩位法醫,但是被拒絕了。後來,公安局道歉,並賠了5萬多塊錢。此事了結,老人怎麼去世的永遠也不可能知道了。

我不是小偷
曉楠是一個15歲的活潑女孩,自尊心極強。初三下半年有一天她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買東西。媽媽被超市員工懷疑偷了超市的東西,他們一起來到超市對面的派出所。在派出所里,媽媽被一個女警官和超市員工搜身。當媽媽出來後,發現女兒也正被一個超市員工搜身。
專家分析,只有司法機關檢察機關的偵察人員才有權利對嫌疑人搜身。其他任何人都無權。超市員工的這種做法是極為錯誤的。
事後,曉楠的精神一直不好。被沈陽市精神衛生中心診斷為創傷性應激精神障礙。醫生分析說是因為一些創傷事件使精神受到損害。通過鑒定,與被超市搜身有直接因果關系。
曉楠的精神一直不好,影響了學習,而且沒能參加中考。她成績很好且非常要強。
媽媽想法院起訴,要求精神損害賠償。法院判定此事影響了孩子一生,判超市賠償精神撫慰金10萬元。超市不服,認為此病一年即可治癒,主張只賠償一年的平均工資。
專家分析,心靈創傷會伴隨一個人一生。精神撫慰金不同於醫療費,應有法官酌情裁量。
對於超市被偷的問題,他們應自己購置防盜設備。

D. 請分別舉幾個典型的案例:1、行政違法行為;2、民事違法行為;3、刑事違法行為;4、違憲行為。

1、行政違法

職務過錯,即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這類失職行為使國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遭受損害,但還沒達到瀆職罪的程度。行政過錯,即公民和法人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行為。如司機違反交通管理法規的行為。有的學者認為行政違法在許多情況下,專指行政過錯,主張把職務過錯稱為紀律違法。

2、民事違法行為

朱某在工廠浴室撿到蘇某的進口手錶,先說第二天歸還,後來又說自己把手錶弄丟了。蘇某向人民法院起訴,法院判決朱某限期歸還手錶。我國民法第七十九條規定,拾得遺失物應當歸還失主。

3、刑事違法

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危害國防利益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軍人違反職責罪。

4、違憲行為

如1978年憲法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只能「解釋憲法和法律,制定法令」(第25條第3項),沒有制定法律的權力,但由於改革開放要求制定大量法律,全國人大常委會在未經修憲,也未作憲法解釋的情況下,自行行使立法權,1979年至1982年間共制定了11個法律,這都是違背當時憲法規定的。



(4)有關法律知識的案例資料擴展閱讀

行政違法的主體必須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不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不可能構成行政違法;行政違法違反的是行政法律規范,侵害的是受法律保護的行政關系;行政違法對社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害,但尚未構成犯罪;行政違法依法應當承擔行政責任。

民事違法行為的構成條件主要有兩條:侵犯他人受到民事法律保護的權利和利益;行為具有違法性,即違反民事法律的規定。民事違法行為分為違反合同行為和侵權行為兩大類,前者指合同當事人沒有合法事由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義務的行為,後者指合同以外的,非法侵犯他人民事權利的行為。

E. 觀看cctv1的今日說法或cctv12的道德觀察欄目,簡述2個案例,列出涉及到的相關法律或道德知識

CCTV-12,很多欄目都涉及(除了心理訪談等幾個)CCTV-1,今日說法CCTV-13,法治在線CCTV-2,經濟與法CCTV-7,法制編輯部其它請查詢央視官網。

F. 關於幾道簡單的法律案例分析的求助

簡單的法律案例分析如下:
1,某山區農民趙某家中有一花瓶,系趙某祖父留下。李某通過他人得知趙某家中有一清朝花瓶,遂上門索購。趙某不知該花瓶的真實價值,李某用1萬5千元買下。隨後,李某將該花瓶送至拍賣行進行拍賣,賣得價款11萬。趙某在一個月後得知此事,要求李某退回花瓶。李某以花瓶買賣是雙方自願的,不存在欺騙,拒絕趙某請求。經人指點,趙某道理某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撤銷合同,並請求李某返還花瓶。

分析:趙某的訴訟請求有法律依據。
李某與趙某之間的合同屬於顯失公平的買賣合同,且顯失公平系由於趙某欠缺交易經驗所致,因此趙某有權依據《合同法》第54條的規定,請求法院撤銷合同。買賣合同一旦被撤銷,合同即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依據《合同法》第58條的規定簡歲,趙某有權請求李某返還財產。
依上述理由,趙某的訴訟請求有法律依據。
法院應根據《合同法》第54條的規定撤銷該花瓶買賣合同,並依據《合同法》第58條的規定,要求李某將花瓶退還給趙某,趙某將收到的花瓶款退還給李某。若李某願意支付與該花瓶價值相當的價款,趙某也同意接受,趙某可以不用撤銷該合同,由李某補齊餘下的價款即可陸早。
2、市檢察院以搶劫罪起訴施某某,要求追究刑事責任。市人民法院經過開庭審理,以搶劫罪判處被告人施某某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宣判後,被害人周某不服,要求檢察院提起抗訴。檢察院認為,本案的第一審判決量刑適當,沒有必要抗訴,遂駁回被害人周某的請求。周某不服,向上早咐雀一級檢察院申訴。上一級檢察院認為第一審判決確有問題,量刑過輕,遂向同級人民法院提起審判監督程序,要求再審改判。

分析:在訴訟程序上是有錯誤的。上一級檢察院受理審查申訴之後,如果認為一審判決確有問題,只能是指令下級檢察院移送案卷材料,由上級檢察院向本級法院提出抗訴,而不是提起審判監督程序。因為,審判監督程序的提起是針對已生效裁判,而一審判決如果還在上訴期限內是屬於未生效判決,不存在審判監督的問題。

G. 有關法律的案例分析

法律型案例分析包括分析背景和目標、基本情況、分析所用的理論介紹、分析過程、相關問題討論和對策探討、進一步的思考等。以具體的案例或者某一類型的案例作分析報告

正文

關於副職幹部過多過濫問題的案例調查報告

一、案例概要

(一)案例來源

關於副職幹部過多過濫問題案例來自於《半月談》(內部版)xx年第2期。

(二)案例內容概要

最近,在陸續召開的地方「兩會」上,副職過多的問題也再次成為代表委員的議論話題。一些地方配備的副市長、副秘書長等竟然超過了兩位數。

客觀上說,領導幹部的職數配備有嚴格的規定。特別是十七大前的新一輪地方黨委政府換屆中,中央對地方黨委「副書記」職數作出了減少的統一規定。

但是,在一些地方還是出現了副職幹部過多、甚至過濫的問題,副秘書長10多個,副鎮長一大桌還坐不下。其原因有三:一是減牌子難減人。一些地方啟動了大規模的撤鄉並鎮工作,牌子好撤,但官員難消化,所以只能都擠在一個牌子下;

二是增新人難減老人,幹部退出機制不暢,導致幹部走得少,來得多;三是掛職幹部「身份需要」。雖然掛職幹部不佔職數,但客觀上還是多出了不少帶有副職名頭的官員。

二、案例分析及對策

(一)案例中發現的問題

第一,機構臃腫,人浮於事,嚴重存在「十羊九牧」,官多民少。對於高層的領導來說,多幾個副職的位子便於他們控制下屬,層層設人,領導不必躬身於職工和群眾當中;副職多是導致病垢百出的主因,如果一正一副或者不設副職,豈不「精壯」?

副職配多必然引起權力均衡、利益均等、關系協調等問題,最後歸結為加重百姓負擔。荀子曰「士大夫眾則國貧」。南宋的史堯弼指出:冗員多生曠職,無其事虛設其官,無其功空食其祿,坐無事之人而食有限之祿,盡無窮之欲而有窮之財。致使財政入不敷出,農民負擔苦不堪言。

第二,副職過多,分工不明確,職能交叉,有利的事爭著辦,無利的事互相推諉,造成出勤不出力,辦事效率低下。有人不無諷刺道:三分之一干,三分之一看,三分之一在搗蛋。現實中副職之間互相扯皮導致工作效率低下且從事一線工作的人手嚴重不足的例子卻屢見不鮮。

凡是副職過多,冗員過剩的單位和部門,再有能力的一把手也難調動和發揮廣大幹群的積極性,最終下場難逃「為官一任,山河依舊,星星還是那個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的結局。教人做事要精益求精,否則,即使有一千隻手也解決不了問題。

第三,官多必令出多門,互相制肘,無所適從。副職也都不是省油的燈,為了一點實權也是明爭暗鬥,正職整天疲於平衡關系,權力要平衡,待遇要均分,利益要均攤,不能有絲毫的偏心和馬虎大意。否則,矛盾不斷,小事難辦,大事叫你出亂。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於「權」力之乎也,權是角逐的最終目的。多位子可以便於他們平衡關系,你塞一個人,我也塞一個人,皆大歡喜;多位子也有利於某些有心搞腐敗的領導批發官帽,坐地收錢。當然,還有重要的一條,因為多設副職的位子產生的各種成本由國家埋單,領導個人並不掏半文錢。

(二)行政管理學理論依據

第一,主體部分失靈,政府機構與人員設置的體制出現問題,現在更多的是根據上級的好惡來設置官位的多寡。管組織人事幹部任免編制部門沒有決策權,不管編制的手裡握著使用權。編制都是行政一把手擔任機構編制委員會主任;可是提拔使用幹部的決定權卻在黨委部門的一把手;這樣自然會造成管事者說了不算,不管事者說了絕對管用。

有時再加上文件規定有彈性,諸如可配副職若乾和可適當增配副職,無形告之副職配置可隨意性,久而久之,副職便失去了限制;像副秘書長任用程序簡單,又無需人大部門通過,更為副職泛濫開了綠燈。

第二,作為監管人事任免和具有選舉權的人大和人大代表,有時為了一團和氣和怕得罪黨委政府,放棄監督權和主張權,褻瀆了人民賦予的職責和權力。副職的多而濫增加了國家的運行成本,而這些成本最終要轉嫁到納稅人的頭上,加重他們的負擔。

社會上現在都質疑大量超員的副市長、副縣長、副鄉長是怎麼能通過人大被任命的。附件器官失效也應承擔責任,不能一推了之。監督者不主張自已的權力,就必然導致有權力的人濫用權力。

第三,官本位是我國舊體制帶來的老病,只要沒有「新葯」對症下葯,很容易舊病復發。比如特權思想和官官相護等,一旦發作就像流行瘟疫一樣迅速蔓延。

身體多病最容易被細菌乘虛而入,是貪官腐敗的絕佳時機,收了人家的錢不提撥人家怕被「撕票」,違規提拔又怕出問題,只好給人搞個容易的「肥缺」(副職),多一個少一個都無所謂,最起碼不會踩紅線犯錯誤。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

第一,制度管人,法律治事,真正讓法律使想犯錯誤的人不敢犯錯,讓制度使有機會犯錯的人犯不了錯,讓正義使有機會犯錯的人不願犯錯,讓道德使犯了錯的人自已認錯,讓良心使犯了錯的人感到懺悔和自責。

用法律和制度去約束手中的權力,改變權大於法,人管制度的本末倒置的現象,科學設置機構編制數額,精兵簡政,不因事設廟,因事設人,建立高效的幹部隊伍。

第二,尋求良方,深化人事幹部制度改革,標本兼治。對非法設置的機構和副職一律砍掉,新提撥副職採取競爭上崗,公平競爭,能者上庸者下。公生明,廉生威,只有公開用人條件,公開缺位職數,公開選撥程序,公開公平競爭,公開競爭結果,才能讓人心服口服,彰顯競爭魅力。

對違規提撥副職者實行追究制,負連帶責任,輕者丟官,重者法辦。歷史不會重復它的事實,歷史會重復它的規律,對待副職過多的最佳方法是對症下葯,最好的狀態是正常,最有效的手段是平衡,最高的境界是自然。

三、分析的結論及其推論

結論

民意希望政府精簡不合理的官員設置、切實減輕地方財政負擔、克服人浮於事弊端、提高行政效率。近些年,黨中央、國務院三令五申要精簡機構、精簡人員,要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建設「廉潔、高效政府」。

但不少地方政府反而越來越甚,機構設置越來越多,人員越來越臃腫,幹部隊伍越來越龐大,副職配備越來越豪華,幹部級別越來越高,無限度、無節制、無約束地配備和任命副職的豪華陣容,副職過多過濫似乎成了一種趨勢,大有蔓延擴展之勢。

冗官冗員似乎成了中國的一大特色。冗官冗員不僅佔用了過多的公共資源,加重了納稅人的負擔,增加了財政預算和行政開支,而且人浮於事,一些官員互相制肘,互相推諉,互相扯皮,行政效率低下,同時也助長了幹部的官本位思想,和為人民服務的公僕意識錯位,實在是弊大於利。

H. 找5個關於道德或法律的案例小故事!急急急!

1、解救奴隸

魯國曾經制定一條規則,如本國人在外國能贖回一名魯國奴隸,魯國將報銷費用且有獎勵。這個制度解救了許多在外的魯國奴隸。

一名道德高尚者解救回一名魯國奴隸後,向魯國國君提出不要報銷費用且不要獎金。國君向孔子提出在全國學習此人,孔子說絕對不可。

國君急問為何?孔子說:如果將此人樹為榜樣,以後有國人在外國遇到魯國奴隸該如何辦呢?花錢贖回奴隸回國後,如向國君報銷費用領取獎金,則道德不夠高尚可能受人鄙視。

大部分人也不會自己負擔全部費用去做此事,最後的結果是可能導致無人再在國外救贖奴隸。

因此不可能要求人人道德高尚,只有人人能遵守規則將是社會治理的最高境界。

5、許武教弟

漢朝時候,有個姓許名武的,他父親是早已死了,剩下兩個弟弟,一個叫許晏,一個叫許普的,年紀都還很小。

許武每每在耕田的時候,叫他兩個弟弟立在旁邊看著,晚上許武自己教他兩個弟弟讀書。如若弟弟不聽他的教訓,他就自己去跪在家廟里告罪。

後來許武舉了孝廉,但是他因為兩個弟弟都還沒有名望,就把家產分了三份,自己取了最肥美的田地,和廣大的房屋,所有壞的統統給了弟弟。所以當時社會上的人,都稱許他的兩個弟弟,反而看輕許武了。

等到兩個弟弟都得了選舉,他就會合了宗族和親戚們,哭著說明當時要給他弟弟顯揚名聲的緣故,並且把所有的家產,都讓給了兩個弟弟。

I. 關於法治的經典事例

清朝末期,頒布了欽定憲法大綱,規定了臣民的義務和權力 中華民國建立時,頒專布了臨時屬約法,那是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對袁世凱的權利進行了約束。還提出了五權分立,國民的權利等等。 在1922年,國民政府收回了部分關稅自主權,在1943年完全...

J. 身邊的法治故事例子

⑴ 急拍轎用,我身邊的法治小故事作文素材三個,謝謝大家提供,謝謝謝謝

對全體社會成員都具有約束力,是法律的一大特徵。一個人剛出生時就與法律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會受到法律的保護,但同時也必須受法律的約束。一個國家與法律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國家的治理離不開法律。
法律是人們安全的保障,有的不法分子擾亂人民的正常生活,給人民群眾的身心造成不良影響,此時公民就會利用法律這道護身符保護自己,不讓罪犯繼續猖狂,這就是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經濟生活法可謂是無處不在,它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但跡賀禪是現在有的不法商販在做經商過程中經常偷工減料,從而滿足自己的慾望,卻從不考慮到顧客的權益。有這樣一個小故事:一個顧客對賣肉的人說:「給我九兩肉。」那人笑眯眯地勸道:「買一斤吧,好算賬。」顧客便無奈地說:「唉,無所謂,反正我每次要一斤你也只給我九兩。」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想呢?在現實生活中確實也有這種商販,他們用各種不正當的手法來獲利,而我們遇到這種情況可不能像故事裡的那個顧客一樣,寧可自己吃虧也不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權益。其實他那樣做不只自己吃虧,還讓商販更加猖狂,危害到更多人。
「普法」如一場持久戰,其重要戰役則是對青少年普及法律知識。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是未來世界的主人,法律意識淡薄怎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的接班人呢?另外,青少年看問題容易走極端,有時候遇事會因失去理智而走向違法道路。因此,對於青少年的普法教育尤為重要。
對我們的恩賜,不能成為法盲。知法,我們應在平時多看多學法律知識,多參加一些法律知識講座,更應做一些法律宣傳工作,掃除新時代的法盲;守法,更是我們畢生的義務,法律規范著我們的言行和思想,時時提醒自己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⑵ 身邊法律故事的例子 注意是例子不是作文

其實買賣合同中侵權責任糾紛是最常見的,例如你在商店買了一個電熱水袋,買回去內後將電插好後,容突然它就爆炸了,此時將你的手和腳部多出燒傷,你要求商店和熱水袋的廠家賠償你的損失。這就是一個法律小故事的例子……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您……

⑶ 我身邊的法治小故事有哪些

新疆乎圖壁縣6年級秦雪

⑷ 我身邊的法制故事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六(3)班的龍琦。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身邊的法制故事》。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麼是法律嗎?法律就是我們的行為准則。有了法律,我們就可以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有了法律,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有序,更加和諧。其實,法律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從我做起,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下面,我給大家講幾個發生在我身邊的法律故事。

一天晚上,由爸爸駕車,媽媽陪同,我們來到「民樂福」商場,買了許多我愛吃的東西,有餅干、蛋糕、牛肉乾、魷魚絲,還買了一些飲料和水果。在回家的路上,正當我興高采烈地跟媽媽講學校里的事時,突然對面射來一道強光,射得我們眼睛都睜不開了。原來是對面的一輛車開著遠光燈。難道那位司機不知道,汽車相遇時開遠光燈是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嗎?聽媽媽說,最近市裡的交警管得很嚴,很多司機都被處罰了,原因就是在夜晚行車時開遠光燈,違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開遠光燈容易使對面車輛上的司機視線模糊,給司機的駕駛帶來不便,嚴重時,後果不堪設想。

還有一天下午,我在回家的路上,看見路中間有段護欄被撞得嚴重變形,這一定是某位司機開車時不注意撞到的。雖然我沒有看見事故發生時的情景,但從護欄「慘狀」猜想,那一定不是一樁小的事故。也許正是司機小小的一時疏忽,卻釀成了大大的事故!生命是如此的脆弱,我們怎能不小心地愛護!

最姿塵近在爸爸的辦公室,我看到一本小冊子《中小學生法律小顧問》,上面有一篇文章記載了一組觸目驚心的數字:2006年,全國共有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37萬多起,造成8.9萬人死亡,43萬多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4.9億元。其中,約20%涉及中小學生和兒童。我真想呼籲:請遵守法規,愛護生命!

其實,法律法規就在我們的身邊。走路,我們要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用水,我們要遵守節約資源法;上網,我們要遵守網路管理法……只有人人守法,才能維護他人與自己的權益。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⑸ 寫一篇1500字的「我身邊法治小故事事」

法律無處不在,法律故事隨時發生。今天,我向大家介紹一個發生在我們家裡的真實故事。
俗話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小時偷油,大時偷牛」。發生在我們家裡的這個故事也跟「偷」有關。我的一個爺爺家有個最小的兒子,爺爺奶奶看他很親,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留給他,他有點什麼小毛病也不怎麼管。上學後,我這個叔叔見別的同學經常在校門口買一些小零食吃,自己也想要,但爺爺覺得他長大了,應該培養他良好生活習慣了,就拒絕了他的要求。被拒絕了幾次後,他不再開口要錢了,就擅自把茶幾上的幾毛錢「拿」走了。一次、兩次、三次……他見爺爺奶奶沒有什麼反應,自以為這種行為沒有被發現,就大膽地從幾毛到幾元錢,甚至十幾元也敢從家裡拿,自己吃不完還請同學們吃。其實,他的這些小動作早被奶奶發現了,她覺得不是什麼大事,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沒當回事。後來,他從家裡拿的錢越來越多,終於被爺爺發現了,訓了他幾句,也沒太認真。後來爺爺奶奶把錢放到他找不到地方,在自己家裡找不到錢,他就到親屬朋友家裡偷,因此經常受批評教育。
幾年過去了,他沒考上學,就在家裡干點活。但從小養成的「習慣」沒有改掉,總是從家裡偷錢、偷東西賣,在外面吃喝玩樂。後來就到哪兒偷哪兒,親戚朋友們沒一個敢招惹他的。終於有一天,他「離家出走」了,四處漂泊一段時間後,沒吃沒喝也沒弄到錢,就在他快走投無路時,鄰村一個他不太熟的朋友家辦喜事,他把人家的一輛新摩托車借了出來,說是他爸爸讓他往城裡送點東西,馬上回來,天黑之前如果沒有還車,就讓人家到我爺爺家裡取。結果,天黑之後,朋友去他家要摩托車,他的爸爸媽媽都不知道這件事,他也不見了蹤影。鄰村那家辦喜事的人報了警,警察找到了他,發現他把六七千元的摩托買了二千元,花了。
警察把他抓進了勞教所,他在裡面呆了兩年,整個人瘦了一圈。他告訴我們裡面很苦很累,每天幹活,沒一點自由!家人們見他有了這么多的感悟,覺得他應該改了!可是沒想到過了一段時間,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因為在網吧上網沒錢就偷,再次被送進勞教所。那次我跟爸爸媽媽去看他,見面時間很短,他流下了悔恨的淚水,他說對不起家人。他哭爺爺奶奶也哭,仨人哭成一片!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分富貴與貧賤,今天我講的這個故事使我受教育很深。法律從娃娃抓起,從小要讓孩子學法、懂法,才不會犯那麼嚴重的錯誤。叔叔就是因為小時候偷錢,爸爸媽媽不管,大了偷得越來越多,爸爸媽媽再管也管不住了,最終走向犯罪的道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庭、社會都要負起責任,讓孩子們從小遵紀守法,只有法律才能保護他們健康成長、維護社會良好秩序。

⑹ 我身邊的法律故事(作文)800——2000字

我們每個人無時無刻都在演繹著大大小小的道德故事。我也曾經歷過一些道德故事,它們就像一個個小小的貝殼,在陽光的照耀下一閃一閃的。 記得一個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媽媽到市場買菜,有一車綠油油的小青菜吸引了媽媽的目光,我們來到車前,媽媽彎腰買菜,我在旁邊等她。忽然,我發現媽媽身旁的一個阿姨在付錢是不小心掉了十元錢,她一點也沒感覺到。這時一位中年婦女發現了。她走過來,用腳踩住錢,蹲下來,假裝在系鞋帶,剛把錢拾起來時,就聽見一個小女孩大聲說:「阿姨,你的錢掉了。」當丟錢的阿姨正疑惑得看著地面時,小姑娘指著中年婦女說:「阿姨,你的錢掉了,是這位阿姨幫你撿起來的。」中年婦女的臉通紅通紅的,只見她把拾到手裡的錢遞給丟錢的阿姨,甩頭走開了。這短短的一幕讓我意識到:這小小的十元錢,在一個大人和一個孩子心中的位置是多麼不同啊。小女孩一定知道,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是絕對不可以拿的。 記得還有一次,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我看見一位老人,弓著身子吃力得騎這一輛裝滿蔬菜的三輪車。那是一段上坡的路,路很陡,老人騎得很費勁。盡管他竭盡全力,車子仍像蝸牛一樣慢悠悠的向前移動,甚至將要滑下來。這時,他已經累得滿頭大汗。眼看他力不從心,我急忙跑過去,幫他推車。老人頓時感到輕鬆了一些,三輪車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爬上了坡。我的臉上也憋得紅紅的。老人轉過頭來,用感激的目光看著我說:「謝謝你,你真是個好孩子。你叫聲么名字?在那上學呀?」我抹著臉上的汗水自豪地說:「我叫少先隊員。」老人笑了,我也笑了,天邊的晚霞也笑了。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那麼世界將會變得多麼美好! 許多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雖然平凡,卻不能忽視,就像《釣魚的啟示》一文中的父親講得那樣,「道德是一個是與非的問題.....」我要向釣魚的孩子那樣,做一個有道德有志氣的人。 累死我了 選我

⑺ 一個800字的《我身邊的法律故事》

我身邊的法律故事800字篇一

法律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夠幫助好人奪回正義、懲惡揚善,也能夠幫助壞人改邪歸正、走向光明。但是,會有不少人覺得,只有殺人、搶劫這樣的大罪才會收到法律的制裁。其實,在生活中不經意犯下的「小罪」,若不及時改正,也是極有可能讓人走上犯罪的道路,然後後悔莫及的。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孩子偷了一個雞蛋回家,母親非但沒有罵他,反而高興的稱贊他能幹。他心裡美滋滋的,從此以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鉛筆、書本、皮帶、手機……他年齡越來越大,犯罪的念頭越生越重,偷的東西越來越多,越來越值錢。終於有一天晚上,他鑽到一戶人家偷錢,被巡夜的警察逮住了。警察調查了他,決定判他死刑。在行刑那天,他說要和母親說話,當母親把頭低下時,他咬下了母親的耳朵……是啊,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如果小時候小偷小摸的習慣沒有及時改正,長大了就會越來越猖狂。我們一定要制止犯罪念頭的出現,將法律牢記在心。

作為一名小學生,我也曾有過「犯罪」的念頭,不過幸運的是我控制住了自己,並發誓再不會有這種想法。記得那是四年級一節體育課,我因病沒有去上課,我靜靜地趴在桌上,等待下課。突然我的眼前一亮,看見了一支小巧玲瓏、晶瑩剔透的筆。我的心一動,慢慢地走向它,我不自覺地向四周看了看,又朝後退了一步。可是看著閃閃發光的它,我的內心糾結著,像是惡魔和天使在打架:「全李萌,不要啊!不要做人人討厭的小偷!」「不是小偷,只是借用幾天,到時再還就是了。」「借需要和她說,這樣不讓人知道只能算是偷!」「別聽它的,拿吧!拿了就是你的了。多漂亮啊!」我心動了,正准備伸手拿時,卻聽天使說:「拿了它你就會有罪惡感,而且還會控制不住地一直偷下去,到那時你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是啊,法律!」我向後退著回到座位,試著放棄、忘記這個念頭。我成功了,心裡異常輕松。

通過種種故事、事例都可以證明:犯罪的人一定會被法律的懲罰,而「罪」是由小變大的。讓我們牢記:法律在身邊,法律在我心!

我身邊的法律故事800字篇二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句簡簡單單的諺語告訴了大家規矩的重要性。自古以來,規矩就無時無刻不在人們身邊。隨著時間的推移,規矩也在不斷變化。到了今天,規矩仍以成千上萬種形式出現,但是最大的規矩應該算是法律。

自戰國時期商鞅變法推廣法家韓非子的思想時,法律漸漸了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它讓秦國興盛起來,一統天下。經過改朝換代,法律也是在發生著脫胎換骨的變化。現在,作為一個社會主義發展中國家,我國的法律也在不斷完善。

法律,簡單地說,就是立法機關制訂的用以規范人民行為的一種載體。像「紅燈停,綠燈行」,這是交通法;九年義務教育屬於義務教育法;懲罰惡人靠刑法等等都是法律的例子。

法律約束著每一個人,法律讓社會更加安定、更加和諧,讓生活更加美好。但還是有不少人以各種理由,觸犯法律,甚至還企圖通過法律的漏洞佔便宜。對於這樣的人,法律會給予相應的懲罰。

最小的小到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一言一行。最常見的要屬於闖紅燈了。隨時隨地都能見到闖紅燈的人。「紅燈停,綠燈行。」是三歲小孩都清楚的規矩,然而能有幾個人遵守呢?法律是嚴格的,記得前不久北京罰了兩萬闖紅燈的行人,每人10元。曾記得去惠州時每一處斑馬線都有「行人闖紅燈罰十元」的標志。想起平時自己為了節省一點時間,闖了不知多少次紅燈,真是倍感羞愧啊!

如今人們生活提高了,但依然存在小偷小摸的、敲詐勒索等非法行為。無論他們的手段多麼高明,都無法逃避法律的制裁。

每個時代都有違反法律規定的人,他們的下場只有受到應有的懲罰。不管有多大的權利,不管有多大的膽量,終究要被繩之以法。俗話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我們要遵紀守法,做個正直的人。讓我們共同努力,爭取排除非法行為出現的可能,共同創建一個更加和諧、穩定的大家庭。願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熱點內容
授權立法與職權立法 發布:2025-01-10 02:31:50 瀏覽:270
忠誠協議與婚姻法 發布:2025-01-10 00:24:42 瀏覽:996
新監理工程師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0 00:05:32 瀏覽:402
天元律師事務所怎麼樣 發布:2025-01-09 23:40:10 瀏覽:997
勞動法五險之生育險 發布:2025-01-09 22:54:14 瀏覽:700
台灣公益募捐條例 發布:2025-01-09 22:49:24 瀏覽:735
合肥市瑤海區法院 發布:2025-01-09 21:43:56 瀏覽:933
腳部刑法圖 發布:2025-01-09 21:23:15 瀏覽:339
法律援助辯護發生在那一階段 發布:2025-01-09 21:19:49 瀏覽:56
律師微信簽名 發布:2025-01-09 19:42:17 瀏覽: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