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中小學教師法律知識

中小學教師法律知識

發布時間: 2024-03-28 12:08:53

⑴ 作為人民教師應該有怎樣的職業道德和法律意識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三、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五、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六、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拓展資料:

教師職業道德是從事教學工作的腦力勞動者在教學實踐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知識分子職業道德之一。教師職業道德的產生和發展,是同人們教育活動的發展直接相聯系的,它對形成教師的職業心理和職業理想,形成教師特有的道德習慣和道德傳統,起重要作用。

在階級社會里,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有階級性的,它是一定階級的利益和意志的體現,是為統治階級鞏固自己的統治服務的。

教師職業道德,又稱「教師道德」或「師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中所遵循的行為准則和必備的道德品質。它是社會職業道德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教師行業特殊的道德要求。

它從道義上規定了教師在教育勞動過程中以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態度和作風去待人接物,處理問題,做好工作,為社會盡職盡責。

他是教師行業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調整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學校領導,教師與學生家長以及教師與社會其他方面關系的行為准則,是一般社會道德在教師職業中的特殊體現。

⑵ 義務教育法規定老師和學生有哪些義務

·教師道德義務確立可以減少教育活動中的沖突,有利於教育任務的完成。

· 教師道德義務確立有利於教師在工作中進行道德上的「綜合判斷」。

·教師道德義務確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義務意識。

· 教師道德義務確立有益於培養高尚的「師格」。

義務是倫理學中最重要的范疇之一。馬克思曾經指出:「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你就有規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務。至於你是否意識到這一點,那是無所謂的」。所以不管人們承認與否,在社會關系中生活的每一個人都必然要承擔一定的責任或義務。教師在自己的生活領域既要對社會、對他人承擔一定的一般道德義務,也要承擔起教師的職業角色所要承擔的職業道德義務。教師職業道德義務的核心內容就是要落實或踐行教育公正與教育仁慈。教師的義務從一定意義上說構成了教育倫理規范的基本內容。理解教師的義務是理解教師倫理的關鍵之一。

1993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定,「教師應當履行下列義務:(一)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二)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三)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四)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五)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六)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法律的基礎是道德,在上述六條教師的法律義務中,無一不浸透道德義務的意味。那麼如何理解具體的教師職業道德義務呢?本文嘗試分為三個部分予以說明。

一、教師的勞動自由與道德義務

1,對教師勞動自由的理解

教師的勞動自由是教師職業的特性和意義所在,也是教師勞動創造性的保證。所以勞動自由對教師的職業生活意義重大。但正是因為教師在勞動過程中自由處理問題的空間很大,故能否自覺履行自己的道德義務,就直接關繫到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同時教師在勞動中的自由是以履行教育義務為前提的,沒有教育義務就沒有教育自由,所以教師的勞動自由與道德義務關系緊密。

教師的勞動是自由的,但在自由的勞動抉擇中教師往往會遇到這樣幾種沖突情境:首先是個人利益、愛好與道德義務之間的矛盾;其次是不同道德義務之間的矛盾(有不同的教育義務之間的矛盾,也有一般道德義務與教育道德義務之間的沖突);第三是在一些教育技術處理過程中出現的「虛假沖突」(比如「嚴格要求」與「熱愛學生」之間的矛盾)。在這些矛盾中,除了第三類矛盾主要靠教育能力的提高去解決之外,前兩類矛盾都需要教師直接通過提高對自己的職業道德義務的認識去解決。

表面上看,道德義務是自由的反面。包爾生說,「就其起源上說,義務本質上是否定的:『你勿』是風俗、法律、義務開初用來反對讓自己的沖動走過頭的那些人的公式。」但是恩格斯說:「自由不在於幻想中擺脫自然規律而獨立,而在於認識這些規律,從而能夠有計劃地使自然規律為一定的目的服務」。黑格爾也指出:「在義務中個人毋寧說是獲得了解放」,「義務所限制的並不是自由,而只是自由的抽象,即不自由。義務就是達到本質、獲得肯定的自由」。 即使是包爾生本人也認為,我們應當「把義務與愛好之間的沖突視作例外」,因為「義務或道德律的命令是一些表現了一個集體的真正意志的性質和方向的公式」。

所以義務是真實自由的前提。在教育工作中教師履行自己的道德義務同樣是職業自由獲得的重要前提。

2.教師道德義務確立的重要性

教師道德義務確立(即教師認識、履行自己的道德義務)的重要性可以從以下幾個主要方面加以說明:

首先,教師道德義務確立可以減少教育活動中的沖突,有利於教育任務的完成。

由於種種原因,教師在工作中可能只根據自己的「自然願望」辦事,譬如在備課、講課、組織學生活動、協調關系解決工作中的問題等方面盡量少投入精力,這樣就會形成與教育事業、學生發展的要求相違背的「沖突情勢」。這種情勢如不能正確地加以解決,不僅會影響教育工作任務的完成,也會使教師本人處於一種緊張的人際關系和內心壓力之中,教師就會失去教育上的「自由」。從主觀上解決這一情勢沖突的根本方法只能是教師深刻體認自己的教育使命,嚴格承擔起教育道德義務。

我國著名化學家盧嘉錫30年代在廈門中學做數學教師時,曾經遇到一個學生拿難題 (一本國外數學雜志上的懸賞題)「問」自己的事情。盧嘉錫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問題和答案(即這本雜志)後,心平氣和地對學生說:「只有狀元學生,沒有狀元先生。我現在雖然在教你們,但還有許多東西自己也不懂,要進一步學習。」學生大為感動。

盧嘉錫先生之所以能夠「化干戈為玉帛」,靠的就是對師德義務的嚴格踐行。

其次,教師道德義務確立有利於教師在工作中進行道德上的「綜合判斷」。

教師在自己的教育過程中常常會遇到義務沖突的情況。有不同的教育義務之間的矛盾,也有一般道德義務與教育道德義務之間的沖突。比如教師可能遇到家庭道德義務與教育義務之間的矛盾,也有可能遇到尊重學生、保守學生的「秘密」和與家長、同事進行適當溝通以採取恰當的實際措施幫助解決學生之間的矛盾,等等。在義務沖突明顯的情境中,只有對職業使命和道德義務有較為深切和全面理解的教師,才能把握大局,進行道德「綜合判斷」,正確地、恰當地履行教育義務。

再次,教師道德義務確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義務意識。

約翰·羅爾斯在談到履行幫助他人義務的重要性時說:「這個原則的主要價值與其說要根據我們實際接受的幫助來衡量,倒不如說要根據我們對其他人善良意向的信任感和一旦我們需要他們就會提供幫助的知識來衡量。」除非是一個腐敗透頂、行將就木的社會,否則義務的踐行都是社會和個人存在的前提。教育的使命之一就在於向教育對象展示義務履行的必要。實際上教師對自己義務的嚴格履行對學生的最大影響也不僅僅在於對學生的直接幫助,而是通過自己對道德義務的履行,讓學生確立道德上的信心以及自覺履行自己的道德義務的責任感,做一個道德上負責的人。

最後,教師道德義務確立有益於培養高尚的「師格」。

康德曾經認為,純粹出於自然愛好而偶然性地履行的義務不具有道德價值。只有出於道德義務心而且克服了「自然愛好」(或非道德沖動)的行為才具有真正的道德價值。這是因為只有面臨和經歷過道德沖突考驗的義務和品質才是靠得住的,教師在履行道德義務時往往會遇到考驗道德意志的情境。而每一次道德意志的考驗都會提升教師的道德水平。蘇霍姆林斯基說:「恪守義務可以使人變得更高尚。」[8]因此,教師道德義務的真正確立反過來有益於教師的道德動機的增強,水平的提高,形成高尚的「師格」。

二、教師道德義務的形態

教師道德義務形態的討論一方面是要理解形態本身,二是要依據形態的研究,討論如何履行教師的道德義務。

具體的師德義務很多,1997年8月7日修訂通過的我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就規定教師應當履行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重家長、廉潔從教、為人師表等八個方面的職業道德義務。更為具體地討論道德義務,實際上就會指向教師的日常工作要求——例如按時上課。認真批改作業、正確評價學生、與同事、家長交流與合作等等。但是這樣談教師的道德義務容易顯得瑣碎,我們不妨轉換為義務形態的分析。我們認為,教師道德義務的形態可以做以下幾種分析:

1. 一般道德義務與教育道德義務

教師的義務包括「一般道德義務」和「教育道德義務」兩個方面。兩者的區別主要是前者存在於教育行業道德體系之中。

我們知道,教師首先是普通道德生活的主體,所以他有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諾言、償還債務、扶貧濟困等一般道德義務,同時教師作為一個特定職業生活的主體又有屬於教育工作本身的一些職業道德要求,如誨人不倦、團結協作、為人師表等教育道德義務。如前所述,教師工作的特性之一即教師本身是教育的中介或工具,也就是教師通過自己的榜樣去教育自己的學生,這一勞動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正確面對上述兩類義務,首先,教師必須比一般人更嚴格地履行一般道德義務,只有這樣,他才能成為真正的道德榜樣,成為真正的教育主體;其次,教師更應當嚴格地履行職業道德義務,努力完成教育任務本身。

2.顯見義務(prima facie ty)和實際義務(actual ty) 將道德義務明確區分為「顯見義務」(或當然責任)和「實際義務」(或絕對義務、實際責任)的是英國現代倫理學家羅斯(Sir.William David Ross)爵士」。所謂「顯見義務」是指我們日常生活中能夠看到的普遍的常識性的(理所當然的)義務,例如忠誠、賠償、感恩、公正、仁慈、自我實現和勿作惡的義務等等,而所謂「實際義務」則表現著我們義務的全部本性,代表著實際趨向我們的義務,實際義務是道德「綜合判斷」的結果。顯見義務雖然是理所當然的義務,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它可能僅僅是一種「義務假象」。比如遵守諾言就是一種顯見義務,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可能因為道德上的原因不遵守諾言,所以只有實際義務才是真實和絕對的義務。

在教師的工作中我們常常會面臨非常復雜的道德境況,一個真正懂得教育義務的教師應當具有道德「綜合判斷」的能力,只能具體而非抽象地履行自己的職業道德義務。

三、教師道德義務的踐行

教師道德義務的踐行在義務形態分析中實際上已有涉及,我們這里集中討論與義務踐行關系密切的道德責任承擔和義務感的培養的問題。

現代德國倫理學家石里克指出,人的「自由」有兩種,一種是「意志自由」,一種是「行動自由」。「道德所關心的只是後者,這種自由一般說來無疑是為人類所特有的。」「一個人的行動如果不是被迫的,他就是自由的。」因此,如果沒有一種外來的強制施加到某人身上的話,「這個人就會被認為是完全自由的,並且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1 1〕而道德主體的行為不管屬於什麼性質,只要主體處於自由狀態,就有一個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問題。

教師在實施教育行為時,從積極的角度看問題,就應當從事業的意義角度考慮自己的行為,自覺履行教師的義務;從消極的角度看問題,則應當意識到自己負有的與教育義務履行與否相關的道德責任。

責任與義務是一個近義詞,但又非同一概念。就指人應當實施的行為而言,兩者意義相同。但責任與義務不同的是,責任還包括對該行為的結果的承擔責任的意味--而這一點正是狹義的責任概念的內涵。當然,我們現在所談的道德責任主要是指對道德行為後果負責意義上的狹義的責任。葉聖陶先生說得好:「教師得先肯負責,才能談到循循善誘,師生合作。」[12]所以,教師的責任意識,對道德責任的承擔等對教育義務的踐行意義重大。

1, 道德責任的承擔

石里克指出,「對責任的感覺是假定了像是我自己的慾望驅使我那樣自由地行動。如果因為有了這種感覺,我就情願因行為有過錯而受到責備,或進行自責,並因此承認我可以按另外一種樣子行動,那麼這就表明其他的行為也是同意志律相容的——當然也就承認有其他動機了。」而有了這樣一個心理過程,就「有了使自己改善的動機」。〔13〕因此,教師對自己的道德責任的承擔,對教育工作和教師道德水平的提升都有重要的意義。

道德責任的承擔意義重大,但並不是所有教育上的消極後果都要教師去承擔。除了上述石里克所論述的主體處於道德選擇的自由狀態(即「行動自由」)這一條件之外,教師應當承擔的責任還應當有以下幾種基本的限定:第一,某一義務是社會和教育事業、教育機構已經提出明確要求的。這一條件是說不能無限地對教師提出承擔道德責任的過高要求。第二,客觀環境已經為這一義務的履行提供了起碼條件的。比如在沒有實驗條件的貧困地區的學校,教師就不能承擔起嚴格的實驗課的責任。第三,教師具有與履行該義務相關的教育行為能力。小學教師不應當因為回答不了大學課程的內容而慚愧;特定的教師也不能在短期內對學生的後進現狀承擔完全的責任。

但是在具備上述三項條件之後,教師就應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在教育工作中,無論是直接的道德責任——沒有履行教師應當履行的教育義務,或是間接的道德責任——例如教育性能有限而導致的教育效果不佳。後者實際上可以轉化為直接的道德責任。因為雖然教育技能的提高需要假以時日等條件存在,但一個有嚴格師德意識的教師應盡可能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教師在履行教育義務的活動申,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責任是正反兩個方面。正面:教書育人;反面:「不要誤人子弟」。教師應當對此有清醒的認識。

2.義務感的培養

石里克指出:「比起一個人怎樣才被認為是該負責任的這個問題來,還有一個更為重要得多的問題,那就是他自己怎樣才會感到自己是該負責任的。」[14]所以討論教師的道德責任問題的重點也應當是責任感或義務感的培養。韓愈說:「行而宜之之謂義」。朱熹說:「義之為義,只是一個宜字」。兩人的教導實際上至少有兩種意味,一是「應該」,二是「適宜」。教師既應該在教育中做師德上應該做的事情,還應當努力採取適宜的方式做這一事情,因此教師道德義務的履行不僅與師德建設本身有關,而且也與教師的教育藝術密切聯系。

從道德修養的角度看問題,教師要養成良好的道德義務感至少要做以下幾項主觀上的努力:

第1, 努力培養自己的道德義務認知水平。

大凡對教育義務踐行徹底的教育家,都會有較高的對道德義務的認知水平。蘇聯教育倫理學家契爾那葛卓娃指出:「教育道德的知識是教師對於教育道德要求的全面了解,是教師的一種能力。」[15]

道德認知的對象不僅僅是對道德義務的認知,而且還包括對義務踐行的實踐情境和服務對象的認知。

教育社會學的研究表明,教師的權威有兩類,一類是「制度權威」,來源於社會認可,基本上是一個常數;一類是「實際權威」,來自於學生的認可,因教師的職業能力不同而不同,影響教師實際權威的因素有K(了解、尊重學生)、I(信任學生,處事公正)E(知識淵博、教學經驗豐富)、D(和藹可親、關心學生)、B(紀律嚴明,對學生要求嚴格)等幾個因素。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前三個因素對教師權威的影響逐漸上升,後兩類因素的作用逐漸遞減。[16]因此教師義務的認知應當包括依據學生的發展階段確定履行義務的合適方式。

第2, 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事業意識水平

要對教育道德義務有較高的義務認知水平,一個重要的條件是有較高的教育事業意識水平。教育義務感不可能孤立地存在於全體的價值結構中。當教師有較強的教育事業意識時,教師就會很自然地將教育道德義務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並嚴格執行,而當教師對教育事業本身毫無熱情時,任何道德義務的認知和教育都不可能達到增強教育道德義務感的預期目標。

第3, 實現教育義務意識向教育良心的轉化。

教育義務意識還只是一種道德認知為主的道德意識,僅僅有道德認知,義務感還處於較低的水平。要有真正和有效的義務感,道德義務主體還必須實現教育義務意識向教育良心的轉化。因此「更高一級的教育道德意識乃是教師本人的遵循教師道德要求的願望,是形成他的意志、成為他個人興趣的內容的需要。當教育道德的規范成為個人的要求和份內事,成為他的願望和興趣時,那麼他們就會調動起他的思想、情感和意志,按這些規范去做。教育道德的要求將成為他本人的穩固的品質……」〔17〕實現教育道德義務意識向教育良心的轉化的實質,就是要達成真正的教師道德義務踐行上的主體自由!

⑶ 2017公共基礎知識考點:中小學教育法律法規

你好,榆樹華圖教育為你解答
【2017年小學真題】【單選題】安徽省中小學行為規范規定走讀生每天在校教育教學活動的時間,小學生不超過( )。
A.6小時 B.7小時 C.8小時 D.9小時
【答案】A。解析:《安徽省中小學辦學行為規范(試行)》規定,走讀生每天在校教育教學活動的時間,小學不超過6小時,初中不超過7小時,普通高中不超過8小時。此題考察的是對相關法條的識記,記憶難度不高,但往往容易被考生忽略。因此,在備考的時候,需要針對安徽省頒布的一些法條進行識記和掌握,從而保證在這部分知識點不丟分。
【2017年中學真題】【單選題】「了解學生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與特點」屬於《中學教師專業標准》基本內容「專業知識」中的( )。
A.教育知識 B.學科知識 C.學科教學知識 D.通識性知識
【答案】A。解析:《中學教師專業標准(試行)》中規定,「專業知識」中的教育知識包括:「22.掌握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中學生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與特點。」關於此題的考察,牽扯到《中學教師專業標准(試行)》中對於專業知識的范圍的定義,對於這個知識點,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識記。專業知識中的教育知識包括教育學、心理學等知識,考生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識記。
【2016年中學真題】【單選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要求( )。
A.各級政府及時下達升學指標
B.適當增加考試次數
C.建立學業負擔監測機制
D.將各種競賽成績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升學的依據
【答案】C。解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關於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這一項中提出,各級政府要把減負作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建立學生課業負擔監測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學率對地區和學校進行排名,不得下達升學指標;各種等級考試和競賽成績不得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入學與升學的依據。16年關於《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考察的頻率較高,在中學試卷中出現2道單選,小學試卷中出現一道單選,因此需要重點備考。

⑷ 運用法律知識分析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該如何維護學

依法執教就是教師要依據法律法規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即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要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進行。教師要講法律。用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教育教學要遵循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執教要把法定的職業規范轉化為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以法律為尺度,嚴格依照法律進行教師職業行為選擇。 學習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後,對於教師應該怎樣依法執教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的第一條就是愛國守法。其中「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就給我們教師提出了依法執教的理論根據。 近年來,教師體罰學生,給學生、家長、學校造成不良影響的事件不斷見諸報端。這些行為不僅侵害了學生的合法權益,傷害了學生的健康心靈,而且使教師自己也在埋怨、指責、憤怒中受到傷害。而且還使得師生關系緊張。嚴重影響、破壞了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給教育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我想,如果我們的老師都能知法、守法,樹立良好的師德,給學生更多的關愛,師生之間的關系就一定會融洽、和諧的。 「學生」,顧名思義,學習生的東西,這是是一個成長的的過程,這個過程具有可塑性,他們這個年齡不犯點錯誤,可以說不正常。重要的是他們犯了錯誤之後,我們教育工作者怎樣來教育管理的問題。我們在教育懲罰的時候就應該恪守教育法律法規的底線,不能過度。 一、要依法執教,首先就要認真學習教育法律法規, 了解相關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形成法制觀念,具備依法執教能力,從而提高法律素養,是提升教師職業道德水平的基礎與保證。在我國,關於教師職業的法律要求和對教師從教的法律保障,還處於逐步發展和完善之中。

⑸ 談談中小學教師如何做到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執教

一、要依法執教,首先就要認真學習教育法律法規。

了解相關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形成法制觀念,具備依法執教能力,從而提高法律素養,是提升教師職業道德水平的基礎與保證。在我國,關於教師職業的法律要求和對教師從教的法律保障,還處於逐步發展和完善之中。

「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教師應當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這不僅是對教師職業性質的規定,同時是對教師職業理想作出的一種原則上的規定。教師職業責任是教師從事職業活動過程中應該承擔的義務或責任。教師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1、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2、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3、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

4、關心愛護全體同學,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5、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

6、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根據《教師法》的規定,如果教師見到侵害學生合法權益的現象發生時應該制止而沒有制止,那麼教師不僅要承擔道義上的責任,而且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教師職業則要求教師有為人師表的敬業風范。教師職業紀律基本上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類:

1、遵守教學時間的規定,不遲到,不拖堂,不提前下課;

2、遵守教學計劃的規定,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3、遵守教學態度的規定,認真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認真開展課外活動;

4、遵守禁止體罰的規定,不打罵學生,不亂罰款,亂收費等。

法律是規范人們行為方式的重要工具,教師如果違反了職業紀律,那麼就要受到相應的處罰。《教師法》第三十七條規定,教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行政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

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給教育教學工作造成損失的;

2、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

3、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教師有前款第 (2) 項、第 (3) 項所列情形之一,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

我們在做學生思想工作要注重換位思考。我班有位學生小軍,曾兩次留級,有小偷小摸行為,動不動就打架。家長對他喪失了信心。但我分析後認為:小軍自尊心很強,打架多是自尊心受到傷害時發生;盡管成績差,但每次作業都堅持完成;他熱愛勞動,能吃苦,這些是他身上的閃光點。我抓住這些教育他如何從父母嚴厲的教誨中理解長輩對自己的良苦用心;如何從老師的嚴格要求中領會老師的殷切期望;如何從與同學的交往中看到自己的不足。還及時把他的進步告訴家長,介紹給同學,使他感到成長的快樂,漸漸地他成為了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試想,如果就小軍的現狀,可能很多教師都會討厭,責罵,或者聽之任之,或者乾脆把他拒之門外。沒有換位思考,耐心教導,後果可想而知。

三、教師要以慈母心對待學生。

老師批評、懲罰學生,大多是為了學生好,為了糾正學生的不規范行為。可是在批評懲罰學生時,往往會出現個別差異所帶來的頂撞,逆反或是不接受的情況。這樣便有可能出現教師粗暴的對學生實施更強制、更強烈的懲罰,導致懲罰過度。但如果我們一直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自己時時都站在孩子家長的角度去看待學生的錯誤,那麼批評話語就不會那樣尖酸刻薄,懲罰方式就不會那麼過激。

魏魏的《我的老師》文章里的蔡芸芝老師有一次這樣「懲罰」一位學生:「她的教鞭像要落下來,孩子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夥笑了,她也笑了。」看似重罰,卻輕輕地落下,這樣獨特的懲罰只有慈母般的教師才能做到,學生會從這樣「懲罰」中體會到老師的關心、慈愛。帶著慈母般的心,以家長的心態去批評、去懲罰學生,就不會出現體罰現象了。

對違紀學生適度的批評與懲罰是必要的。它猶如對樹木成長的剪枝過程,它可以促使學生在適度的批評與懲罰過程中認識錯誤,進而規范自身行為,促使其健康成長。但是必須要把握教育法律法規的底線度。

熱點內容
企業法律顧問考試錄音 發布:2025-01-09 13:36:28 瀏覽:852
合同法解釋一19條原文 發布:2025-01-09 12:58:02 瀏覽:313
沈陽市法院執行局 發布:2025-01-09 12:14:15 瀏覽:198
國防法規本質 發布:2025-01-09 12:02:52 瀏覽:817
法學理論就業 發布:2025-01-09 12:02:05 瀏覽:647
民事訴訟法中新證據的理解 發布:2025-01-09 11:39:57 瀏覽:823
北京買賣合同律師 發布:2025-01-09 11:17:39 瀏覽:895
承擔環境民事法律責任的方式有哪些 發布:2025-01-09 11:05:30 瀏覽:231
社會責任中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09 10:46:50 瀏覽:169
與勞動法法律 發布:2025-01-09 10:19:52 瀏覽:206